Latin

喻世明言 - 1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185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885
17.8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8.6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5.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那女子看了詩,扯得粉碎,一把抱定東坡,說道:“學士休得忘
恩負義!”東坡正沒奈何,卻得佛印劈手拍開,惊出一身冷汗。醒將
轉來,乃是南柯一夢,獄中更鼓正打五更。東坡尋思,此夢非常,四
句詩一字不忘,正不知甚么緣故。忽听得遠遠曉鐘聲響,心中頓然開
悟:“分明前世在孝光寺出家,為色欲墮落,今生受此苦楚。若得佛
力覆庇,重見天日,當一心護法,學佛修行。”
少頃天明,只見獄官進來稱賀,說圣旨赦學士之罪,貶為黃州團
練副使。東坡得赦,才出獄門,只見佛印禪師在于門首,上前問訊道:
“學士無恙?貧僧相候久矣!”原來被逮之日,佛印也离了湖州,重
來東京大相國寺住持,看取東坡下落。聞他問成死罪,各處与他分訴
求救,卻得吳充、王安禮兩個正人,在天子面前竭力保奏。太皇太后
曹氏,自仁宗朝便聞蘇軾才名,今日也在宮中勸解。天子回心轉意,
方有這道赦書。東坡見了佛印,分明是再世相逢,倍加歡喜。東坡到
五鳳樓下謝恩過了,便來大相國寺尋佛印說其夜來之夢。
說到中間,佛印道:“住了,貧僧昨夜亦夢如此。”也將所夢說
出后一段,与東坡夢中無二,二人互相歎异。
次日,圣旨下,蘇軾謫守黃州。東坡与佛印相約且不上任,迂路
先到宁海軍錢塘門外來訪孝光禪寺。比及到時,路徑門戶,一如夢中
熟識。訪問僧眾,備言五戒私污紅蓮之事。
那五戒臨化去時所寫《辭世頌》,寺僧兀自藏著。東坡索來看了,
与自己夢中所題四句詩相合,方知佛法輪回并非誑語,佛印乃明悟轉
生無疑。此時東坡便要削發披緇,跟隨佛印出家。
佛印到不允從,說道:“學士宦緣未斷,二十年后,方能脫离塵
俗。但愿堅持道心,休得改變。”東坡听了佛印言論,复來黃州上任。
自此不殺生,不多飲酒,渾身內外皆穿布衣,每日看經禮佛。在黃州
三年,佛印仍朝夕相隨,無日不會。
哲宗皇帝元祐改元,取東坡回京,升做翰林學士,經筵講官。不
數年,升做禮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佛印又在大相國寺相依,往來
不絕。
到紹圣年間,章惇做了宰相,复行王安石之政,將東坡貶出定州
安置。東坡到相國寺相辭佛印,佛印道:“學士宿業未除,合有几番
勞苦。”東坡問道:“何時得脫?”佛印說出八個字來,道是:逢永
而返,逢玉而終。
又道:“學士牢記此八字者!學士今番跋涉忒大,貧僧不得相隨,
只在東京等候。”
東坡怏怏而別。到定州未及半年,再貶英州;不多時,又貶惠州
安置;在惠州年余,又徙儋州;又自儋州移廉州;自廉州移永州;蹤
跡無定,方悟佛影跋涉忒大”之語。在永州不多時,赦書又到,召還
提舉玉局觀。想著:“‘逢永而返’,此句已應了;‘逢玉而終’,
此乃我終身結局矣。”乃急急登程重到東京,再与佛印禪師相會。佛
印道:“貧僧久欲回家,只等學士同行。”東坡此時大通佛理,便曉
得了。當夜兩個在相國寺一同沐浴了畢,講論到五更,分別而去。這
里佛印在相國寺圓寂,東坡回到寓中亦無疾而逝。
至道君皇帝時,有方士道:“東坡已作大羅仙。虧了佛印相隨一
生,所以不致墮落。佛印是古佛出世。”這兩世相逢,古今罕有,至
今流傳做話本。有詩為證:禪宗法教豈非凡,佛祖流傳在世間。
鐵樹開花千載易,墜落阿鼻要出難。
------------------
第三十一卷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扰扰勞生,待足何時是足?据見定、隨家丰儉,便堪龜縮。得意
濃時休進步,須防世事多番覆。枉教人、白了少年頭,空碌碌。
誰不愿,黃金屋?誰不愿,千鍾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
使心机閒計較,儿孫自有儿孫福。
又何須、采藥訪蓬萊?但寡欲。
這篇詞,名《滿江紅》,是晦庵和尚所作,勸人樂天知命之意。
凡人万事莫逃乎命,假如命中所有,自然不求而至;若命里沒有,枉
自勞神,只索罷休。你又不是司馬重湘秀才,難道与閻羅王尋鬧不成?
說話的,就是司馬重湘,怎地与閻羅王尋鬧?畢竟那個理長,那個理
短?請看下回便見。詩曰:世間屈事万千千,欲覓長梯問老天。
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緣。
話說東漢靈帝時,蜀郡益州有一秀才,复姓司馬,名貌,表字重
湘。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
送至京。因出言不遜,沖突了試官,打落下去。及年長,深悔輕薄之
非,更修端謹之行,閉戶讀書,不問外事。雙親死,廬墓六年,人稱
其孝。鄉里中屢次舉他孝廉、有道及博學宏詞,都為有勢力者奪去,
悒悒不得志。
自光和元年,靈帝始開西邸,賣官鬻爵,視官職尊卑,入錢多少,
各有定价,欲為三公者,价千万;欲為卿者,价五百万。崔烈討了傅
母的人情,入錢五百万,得為司徒。后受職謝恩之日,靈帝頓足懊悔
道:“好個官,可惜賤賣了。若小小作難,千万必可得也。”又置鴻
都門學,敕州、郡、三公,舉用富家郎為諸生。若入得錢多者,出為
刺史,入為尚書,士君子恥与其列。司馬重湘家貧,因此無人提挈,
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埋于眾之人中,心中怏
怏不平。乃因酒醉,取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成《怨詞》一篇,詞
曰:天生我才兮,豈無用之?豪杰自期兮,奈此數奇。五十不遇兮,
困跡蓬虆。紛紛金紫兮,彼何人斯?胸無一物兮,囊有余資。富者乘
云兮,貧者墮泥。賢愚顛倒兮,題雄為雌。世運淪夷兮,俾我嶔崎。
天道何知兮,將無有私?欲叩末曲兮,悲涕淋漓。
寫畢,諷詠再四。余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与窮通,前生都注
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土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
羅,世事皆更正。
不覺天晚,點上燈來,重湘于燈下,將前詩吟哦了數遍,猛然怒
起,把詩稿向燈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
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并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气
壯,不怕甚的!”說罷,自覺身子困倦,倚卓而臥。
只見七八個鬼卒,青面獠牙,一般的三尺多長,從卓底下鑽出,
向重湘戲侮了回,說道:“你這秀才,有何才學,輒敢怨天尤地,毀
謗陰司!如今我們來拿你去見閻羅王,只教你有口難開。”重湘道:
“你閻羅王自不公正,反怪他人謗毀,是何道理!”眾鬼不由分說,
一齊上前,或扯手,或扯腳,把重湘拖下坐來,便將黑索子望他頸上
套去。重湘大叫一聲,醒將轉來,滿身冷汗。但見短燈一盞,半明半
滅,好生凄慘。
重湘連打几個寒噤,自覺身子不快,叫妻房汪氏點盞熱茶來吃。
汪氏點茶來,重湘吃了,轉覺神昏体倦,頭重腳輕。
汪氏扶他上床。次日昏迷不醒,叫喚也不答應,正不知什么病症。
捱至黃昏,口中無气,直挺挺的死了。汪氏大哭一場,見他手腳尚軟,
心頭還有些微熱,不敢移動他,只守在他頭邊,哭天哭地。
話分兩頭。原來重湘寫了《怨詞》,焚于燈下,被夜游神体察,
奏知玉帝。玉帝見了大怒,道:“世人爵祿深沉,關系气運。依你說,
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有才顯榮,無才者黜落;天下世世太平,江
山也永不更變了。豈有此理!小儒見識不廣,反說天道有私。速宜治
罪,以儆妄言之輩。”時有太白金星啟奏道:“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
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致有此論。若据福善禍淫的常理,他
所言未為無當,可諒情而恕之。”玉帝道:“他欲作閻羅,把世事更
正,甚是狂妄。閻羅豈凡夫可做?陰司案牘如山,十殿閻君,食不暇
給。偏他有甚本事,一一更正來?”金星又奏道:“司馬貌口出大言,
必有大才。若論陰司,果有不平之事。凡百年滯獄,未經判斷的,往
往地獄中怨气上沖天庭。以臣愚見,不若押司馬貌到陰司,權替閻羅
王半日之位,凡陰司有冤枉事情,著他剖斷。若斷得公明,將功恕罪;
倘若不公不明,即時行罰,他心始服也。”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
到陰司森羅殿,命閻君即勾司馬貌到來,權借王位与坐。只限一晚六
個時辰,容他放告理獄。若斷得公明,來生注他极富极貴,以酬其今
生抑郁之苦;倘無才判問,把他打落酆都地獄,永不得轉人身。
閻君得旨,便差無常小鬼,將重湘勾到地府。重湘見了小鬼,全
然無懼,隨之而行。到森羅殿前,小鬼喝教下跪。重湘問道:“上面
坐者何人?我去跪他!”小鬼道:“此乃閻羅天子。”重湘聞說,心
中大喜,叫道:“閻君,閻君,我司馬貌久欲見你,吐露胸中不平之
气,今日幸得相遇。你貴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万鬼卒,牛頭、
馬面,幫扶者甚眾。我司馬貌只是個窮秀才,孑然一身,生死出你之
手。你休得把勢力相壓,須是平心論理,理胜者為強。”閻君道:“寡
人忝為陰司之主,凡事皆依天道而行,你有何德能,便要代我之位?
所更正者何事?”重湘道:“閻君,你說奉天行道,天道以愛人為心,
以勸善懲惡為公。如今世人有等慳吝的,偏教他財積如山;有等肯做
好事的,偏教他手中空乏;有等刻薄害人的,偏教他處富貴之位,得
肆其惡;有等忠厚肯扶持人的,偏教他吃虧受辱,不遂其愿。作善者
常被作惡者欺瞞,有才者反為無才者凌壓。有冤無訴,有屈無伸,皆
由你閻君判斷不公之故。即如我司馬貌,一生苦志讀書,力行孝弟,
有甚不合天心處,卻教我終身蹭蹬,屈于庸流之下?似此顛倒賢愚,
要你閻君何用?若讓我司馬貌坐于森羅殿上,怎得有此不平之事?”
閻君笑道:“天道報應,或遲或早,若明若暗;或食報于前生,
或留報于后代。假如富人慳吝,其富乃前生行苦所致;今生慳吝,不
种福田,來生必受餓鬼之報矣。貧人亦由前生作業,或橫用非財,受
享太過,以致今生窮苦;若隨緣作善,來生依然丰衣足食。由此而推,
刻薄者雖今生富貴,難免墮落;忠厚者雖暫時虧辱,定注顯達。此乃
一定之理,又何疑焉?人見目前,天見久遠。人每不能測天,致汝紛
紜議論,皆由淺見薄識之故也。”重湘道:“既說陰司報應不爽,陰
間豈無冤鬼?你敢取從前案卷,与我一一稽查么?若果事事公平,人
人心服,我司馬貌甘服妄言之罪。”閻君道:“上帝有旨,將閻羅王
位權借你六個時辰,容放告理獄。若斷得公明,還你來生之富貴;倘
無才判問,永墮酆都地獄,不得人身。”重湘道:“玉帝果有此旨,
是吾之愿也。”
當下閻君在御座起身,喚重湘入后殿,戴平天冠,穿蟒衣,束玉
帶,裝扮出閻羅天子气象。鬼卒打起升堂鼓,報道:“新閻君升殿!”
善惡諸司,六曹法吏,判官小鬼,齊齊整整,分立兩邊。重湘手執玉
簡,昂然而出,升于法座。諸司吏卒,參拜已畢,稟問要抬出放告牌。
重湘想道:“五岳四海,多少生靈?上帝只限我六個時辰管事,倘然
判問不結,只道我無才了,取罪不便。”心生一計,便教判官分付:
“寡人奉帝旨管事,只六個時辰,不及放告。你可取從前案卷來查,
若有天大疑難事情,累百年不決者,寡人判斷几件,与你陰司問事的
做個榜樣。”判官稟道:“只有漢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余年,
未曾斷結,乞我王拘審。”重湘道:“取卷上來看。”
判官捧卷呈上,重湘揭開看時:

一宗屈殺忠臣事。
原告:韓信、彭越、英布
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將仇報事。
原告:丁公。
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
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
原告:項羽。
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胜、楊武。

重湘覽畢,呵呵大笑道:“恁樣大事,如何反不問決?你們六曹
吏司,都該究罪。這都是向來閻君因循擔閣之故,寡人今夜都与你判
斷明白。”隨叫直日鬼吏,照單開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齊喚到,
挨次听審。那時振動了地府,鬧遍了陰司。有詩為證:
每逢疑獄便因循,地府陽間事体均。
今日重湘新气象,千年怨气一朝伸。
鬼吏稟道:“人犯已拘齊了,請爺發落。”重湘道:“帶第一起
上來。”判官高聲叫道:“第一起犯人听點!”原、被共五名,逐一
點過,答應:原告:韓信有,彭越有,英布有。
被告:劉邦有,呂氏有。
重湘先喚韓信上來,問道:“你先事項羽,位不過郎中,言不听,
計不從;一遇漢祖,筑壇拜將,捧轂推輪,后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
又起謀叛之心,自取罪戮,今日反告其主!”
韓信道:“閻君在上,韓信一一告訴。某受漢王筑壇拜將之恩,
使盡心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与漢王定了三秦;又救漢皇于滎陽,
虜魏王豹,破代兵,禽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余城;南敗
楚兵二十万,殺了名將龍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殺盡楚兵;又遣
六將,逼死項王于烏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子孫孫世享富貴。
誰知漢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將某貶爵。呂后又与蕭何定計,哄某
長樂宮,不由分說,叫武士縛某斬之;誣以反叛,夷某三族。某自思
無罪,受此慘禍,今三百五十余年,銜冤未報,伏乞閻君明斷。”重
湘道:“你既為元帥,有勇無謀,豈無商量幫助之人?被人哄誘,如
縛小儿,今日卻怨誰來?”韓信道:“曾有一個軍師,姓蒯,名通,
奈何有始無終,半途而去。”重湘叫鬼吏,快拘蒯通來審。
霎時間,蒯通喚到。重湘道:“韓信說你有始無終,半途而逃,
不盡軍師之職,是何道理?”蒯通道:“非我有始無終,是韓信不听
忠言,以致于此。當初韓信破走了齊王田廣,是我進表洛陽,与他討
個假王名號,以鎮齊人之心。漢王罵道:‘胯下夫,楚尚未滅,便想
王位!’其時張子房在背后,輕輕躡漢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
際,休得為小失大。’漢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為真王,何用假
也?’乃命某繼印封信為三齊王。某察漢王,終有疑信之心,后來必
定負信,勸他反漢,与楚連和,三分天下,以觀其變。韓信道:‘筑
壇拜將之時,曾設下大誓:漢不負信,信不負漢。今日我豈可失信于
漢皇?’某反复陳說利害,只是不從,反怪某教唆謀叛。
某那時懼罪,假裝風魔,逃回田里。后來助漢滅楚,果有長樂宮
之禍,悔之晚矣。”重湘問韓信道:“你當初不听蒯通之言,是何主
意?”韓信道:“有一算命先生許复,算我有七十二歲之壽,功名善
終,所以不忍背漢。誰知夭亡,只有三十二歲。”
重湘叫鬼吏,再拘許复來審問,道:“韓信只有三十二歲,你如
何許他七十二歲?你做術士的,妄言禍福,只圖哄人錢鈔,不顧誤人
終身,可恨,可恨!”許复道:“閻君听稟:常言‘人有可延之壽,
亦有可折之壽’,所以星家偏有壽命難定。
韓信應該七十二歲,是据理推算。何期他殺机太深,虧損陰騭,
以致短折。非某推算無准也。”重湘問道:“他那几處陰騭虧損?可
一一說來。”
許复道:“當初韓信棄楚歸漢時,迷蹤失路,虧遇兩個樵夫,指
引他一條徑路,住南鄭而走。韓信恐楚王遣人來追,被樵夫走漏消息,
拔劍回步,將兩個樵夫都殺了。雖然樵夫不打緊,卻是有恩之人。天
條負恩忘義,其罰最重。
詩曰:
亡命心如箭离弦,迷津指引始能前。
有恩不報翻加害,折墮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還有三十年呢?”許复道:“蕭何丞相三荐韓信,漢
皇欲重其權,筑了三丈高壇,教韓信上坐,漢皇手捧金印,拜為大將,
韓信安然受之。
詩曰:
大將登壇閫外專,一聲軍令賽皇宣。
微臣受卻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臣受君拜,果然折福。還有二十年呢?”許复道:“辯
士酈生,說齊王田廣降漢。田廣听了,日日与酈生飲酒為樂。韓信乘
其無備,襲擊破之。田廣只道酈生賣己,烹殺酈生。韓信得了大功勞,
辜負了齊王降漢之意,掩奪了酈生下齊之功。
詩曰:
說下三齊功在先,乘机掩擊勢無前。
奪他功績傷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這也說得有理。還有十年?”許复道:“又有折壽之
處。漢兵追項王于固陵,其時楚兵多,漢兵少,又項王有拔山舉鼎之
力,寡不敵眾,弱不敵強。韓信九里山排下絕机陣,十面埋伏,殺盡
楚兵百万,戰將千員,逼得項王匹馬單槍,逃至烏江口,自刎而亡。
詩曰:
九里山前怨气纏,雄兵百万命難延。
陰謀多殺傷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韓信听罷許复之言,無言可答。重湘問道:“韓信,你還有辯么?”
韓信道:“當初是蕭何荐某為將,后來又是蕭何設計,哄某入長樂宮
害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某心上至今不平。”重湘道:“也罷,
一發喚蕭何來与你審個明白。”
少頃,蕭何當面,重湘問道:“蕭何,你如何反复無常,又荐他,
又害他?”蕭何答道:“有個緣故。當初韓信怀才未遇,漢皇缺少大
將,兩得其便。誰知漢皇心變,忌韓信了得。
后因陳豨造反,御駕親征,臨行時,囑付娘娘,用心防范。漢皇
行后,娘娘有旨,宣某商議,說韓信謀反,欲行誅戮。某奏道:‘韓
信是第一個功臣,謀反未露,臣不敢奉命。’娘娘大怒道:‘卿与韓
信敢是同謀么?卿若沒誅韓信之計,待圣駕回時,一同治罪。’其時
某懼怕娘娘威令,只得畫下計策,假說陳豨已破滅了,賺韓信入宮稱
賀,喝教武士拿下斬訖。某并無害信之心。”重湘道:“韓信之死,
看來都是劉邦之過。”
分付判官,將眾人口詞錄出。“審得漢家天下,大半皆韓信之力;
功高不賞,千古無此冤苦。轉世報冤明矣。”立案且退一邊。
再喚大梁王彭越听審:“你有何罪,呂氏殺你?”彭越道:“某
有功無罪。只為高祖征邊去了,呂后素性淫亂,問太監道:‘漢家臣
子,誰人美貌?’太監奏道:‘只有陳平美貌。’娘娘道:‘陳平在
那里?’太監道:‘隨駕出征。’呂后道:‘還有誰來?’太監道:
‘大梁王彭越,英雄美貌。’呂后听說,即發密旨,宣大梁王入朝。
某到金鑾殿前,不見娘娘。太監道:‘娘娘有旨,宣入長信宮議机密
事。’某進得宮時,宮門落鎖。只見呂后降階相迎,邀某入宮賜宴。
三杯酒罷,呂后淫心頓起,要与某講枕席之歡。某懼怕禮法,執意不
從。呂后大怒,喝教銅錐亂下打死,煮肉作醬,梟首懸街,不許收葬。
漢皇歸來,只說某謀反,好不冤枉!”
呂后在傍听得,叫起屈來,哭告道:“閻君,休听彭越一面之詞,
世間只有男戲女,那有女戲男?那時妾喚彭越入宮議事,彭越見妾宮
中富貴,輒起調戲之心。臣戲君妻,理該處斬。”彭越道:“呂后在
楚軍中,慣与審食其私通。我彭越一生剛直,那有淫邪之念!”重湘
道:“彭越所言是真,呂氏是假飾之詞,不必多言。審得彭越,乃大
功臣,正直不淫,忠節無比,來生仍作忠正之士,与韓信一同報仇。”
存案。
再喚九江王英布听審。英布上前訴道:“某与韓信、彭越三人,
同動一体。漢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掙下的,并無半點叛心。一日某在
江邊玩賞,忽傳天使到來,呂娘娘懿旨,賜某肉醬一瓶。某謝恩已畢,
正席嘗之,覺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個,心中疑惑,盤問來使,只推
不知。某當時發怒,將來使拷打,說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
某聞言凄慘,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來,變成小小螃蟹。
至今江中有此一种,名為‘蟛刖’,乃怨气所化。某其時無處泄怒,
即將使臣斬訖。呂后知道,差人將三般朝典,寶劍、藥酒、紅羅三尺,
取某首級回朝。某屈死無申,伏望閻君明斷。”重湘道:“三賢果是
死得可怜,寡人做主,把漢家天下三分与你三人,各掌一國,報你生
前汗馬功勞,不許再言。”畫招而去。
第一起人犯權時退下,喚第二起听審。第二起恩將仇報事原告:
丁公有。被告:劉邦有。
丁公訴道:“某在戰場上圍住漢皇,漢皇許我平分天下,因此開
放。何期立帝之后,反加殺害。某心中不甘,求閻爺作主。”
重湘道:“劉邦怎么說?”漢皇道:“丁公為項羽愛將,見仇不
取,有背主之心,朕故誅之。為后人為臣不忠者之戒,非枉殺無辜也。”
丁公辨道:“你說我不忠,那紀信在滎陽替死,是忠臣了,你卻無一
爵之贈,可見你忘恩無義。那項伯是項羽親族,鴻門宴上,通同樊噲,
拔劍救你,是第一個不忠于項氏,如何不加殺戮,反得賜姓封侯?還
有個雍齒,也是項家愛將,你平日最怒者,后封為什方侯。偏与我做
冤家,是何意故?”漢皇頓口無言。重湘道:“此事我已有處分了,
可喚項伯、雍齒与丁公做一起,听候發落。暫且退下。”
再帶第三起上來。第三起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有。被告:呂氏有。
重湘道:“戚氏,那呂氏是正宮,你不過是寵妃,天下應該歸于
呂氏之子。你如何告他專權奪位,此何背理?”戚氏訴道:“昔日漢
皇在睢水大戰,被丁公、雍齒赶得無路可逃,單騎走到我戚家庄,吾
父藏之。其時妾在房鼓瑟,漢皇聞而求見,悅妾之貌,要妾衾枕,妾
意不從。漢皇道:‘若如我意時,后來得了天下,將你所生之子立為
太子。’扯下戰袍一幅,与妾為記,奴家方才依允。后生一子,因名
如意。漢皇原許万歲之后傳位如意為君,因滿朝大臣都懼怕呂后,其
事不行。未几漢皇駕崩,呂后自立己子,封如意為趙王,妾母子不敢
爭。誰知呂后心猶不足,哄妾母子入宮飲宴,將鴆酒賜与如意,如意
九竅流血,登時身死。呂后假推酒辭,只做不知。妾心怀怨恨,又不
敢啼哭,斜看了他一看。他說我一雙鳳眼,迷了漢皇,即叫宮娥,將
金針刺瞎雙眼。又將紅銅熔水,灌入喉中,斷妾四肢,拋于坑廁。妾
母子何罪,枉受非刑?至今含冤未報,乞閻爺做主。”說罷,哀哀大
哭。重湘道:“你不須傷情,寡人還你個公道,教你母子來生為后為
君,團揓到老。”
畫招而去。
再喚第四起乘危逼命事,人犯到齊,唱名已畢,重湘問項羽道:
“滅項興劉,都是韓信,你如何不告他,反告六將?”
項羽道:“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識英雄,以致韓信棄我而去,
實難怪他。我兵敗垓下,潰圍逃命,遇了個田夫,問他左右兩條路,
那一條是大路?田夫回言:‘左邊是大路。’某信其言,望左路而走,
不期走了死路,被漢兵追及。那田夫乃漢將夏廣,裝成計策。某那時
仗生平本事,殺透重圍,來到烏江渡口,遇了故人呂馬童,指望他念
故舊之情,放我一路。他同著四將,逼我自刎,分裂支体,各去請功。
以此心中不服。”
重湘點頭道是。“審得六將原無斗戰之功,止乘項羽兵敗力竭,
逼之自刎,襲取封侯,僥幸甚矣。來生當發六將,仍使項羽斬首,以
報其怨。”立案訖,且退一邊。
喚判官將冊過來,一一与他判斷明白:恩將恩報,仇將仇報,分
毫不錯。重湘口里發落,判官在傍用筆填注,何州、何縣、何鄉,姓
甚名誰,几時生,几時死,細細開載。將人犯逐一喚過,發去投胎出
世:“韓信,你盡忠報國,替漢家奪下大半江山,可惜銜冤而死。發
你在樵鄉曹嵩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為漢相,后為魏王,
坐鎮許都,享有漢家山河之半。那時威權蓋世,任從你謀報前世之仇。
當身不得稱帝,明你無叛漢之心。子受漢禪,追尊你為武帝,償十大
功勞也。”
又喚過漢祖劉邦發落:“你來生仍投入漢家,立為獻帝,一生被
曹操欺侮,膽戰魂惊,坐臥不安,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負其臣,來生
臣欺其君以相報。”
喚呂后發落:“你在伏家投胎,后日仍做獻帝之后,被曹操千磨
百難,將紅羅勒死宮中,以報長樂宮殺信之仇。”韓信問道:“蕭何
發落何處?”重湘道:“蕭何有恩于你,又有怨于你。”
叫蕭何發落:“你在楊家投胎,姓楊,名修,表字德祖。
當初沛公入關之時,諸將爭取金帛,偏你只取圖籍,許你來生聰
明蓋世,悟性絕人,官為曹操主簿,大俸大祿,以報三荐之恩。不合
參破曹操兵机,為操所殺。前生你哄韓信入長樂宮,來生償其命也”。
判官寫得明白。
又喚九江王英布上來:“發你在江東孫堅家投胎,姓孫,名權,
表字仲謀。先為吳王,后為吳帝,坐鎮江東,享一國之富貴。”
又喚彭越上來:“你是個正直之人,發你在涿郡樓桑村劉弘家為
男,姓劉,名備,字玄德。千人稱仁,万人稱義。后為蜀帝,撫有蜀
中之地,与曹操、孫權三分鼎足。曹氏滅漢,你續漢家之后,乃表汝
之忠心也”。彭越道:“三分天下,是大亂之時。西蜀一隅之地,怎
能敵得吳、魏?”重湘道:“我判几個人扶助你就是。”
乃喚蒯通上來:“你足智多謀,發你在南陽托生,复姓諸葛,名
亮,表字孔明,號為臥龍。為劉備軍師,共立江山。”
又喚許复上來:“你算韓信七十二歲之壽,只有三十二歲,雖然
陰騭折墮,也是命中該載的。如今發你在襄陽投胎,姓龐,名統,表
字士元,號為鳳雛,幫劉備取西川。注定三十二歲,死于落鳳坡之下,
与韓信同壽,以為算命不准之報。今后算命之人,胡言哄人,如此折
壽,必然警醒了。”彭越道:“軍師雖有,必須良將幫扶。”重湘道:
“有了。”
喚過樊噲:“發你范陽涿州張家投胎,名飛,字翼德。”
又喚項羽上來:“發你在蒲州解良關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
關,名羽,字云長。你二人都有万夫不當之勇,与劉備桃園結義,共
立基業。樊噲不合縱妻呂須幫助呂后為虐,妻罪坐夫。項羽不合殺害
秦王子嬰,火燒咸陽,二人都注定凶死。但樊噲生前忠勇,并無諂媚。
項羽不殺太公,不污呂后,不于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注定來生
俱義勇剛直,死而為神。”
再喚紀信過來:“你前生盡忠劉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貴,發你來
生在常山趙家出世,名云,表字子龍,為西蜀名將。當陽長板百万軍
中救主,大顯威名。壽年八十二,無病而終。”
又喚戚氏夫人:“發你在甘家出世,配劉備為正宮。呂氏當初慕
彭王美貌,求淫不遂,又妒忌漢皇愛你,今斷你与彭越為夫婦,使他
妒不得也。趙王如意,仍与你為子,改名劉禪,小字阿斗。嗣位為后
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貴,以償前世之苦。”
又喚丁公上來:“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瑾。發你孫權手下
為將,被孔明气死,壽止三十五而卒。原你事項羽不了,來生事孫權
亦不了也。”
再喚項伯、雍齒過來:“項伯背親向疏,貪圖富貴,雍齒受仇人
之封爵,你兩人皆項羽之罪人。發你來生一個改名顏良,一個改名文
丑,皆為關羽所斬,以泄前世之恨。”項羽問道:“六將如何發落?”
重湘發六將于曹操部下,守把關隘。楊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
植,夏廣改名孔秀,呂胜改名韓福,楊武改名秦琪,呂馬童改名蔡陽。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以泄前生烏江逼命之恨。重湘判斷明白已畢,
眾人無不心服。
重湘又問楚、漢爭天下之時,有兵將屈死不甘者,怀才未盡者,
有恩欲報、有怨欲伸者,一齊許他自訴,都發在三國時投胎出世。其
刻薄害人,陰謀慘毒,負恩不報者,變作戰馬,与將帥騎坐。如此之
類,不可細述。判官一一細注明白,不覺五更雞叫。重湘退殿,卸了
冠服,依舊是個秀才。將所斷簿籍,送与閻羅王看了,閻羅王歎服,
替他轉呈上界,取旨定奪。
玉帝見了,贊道:“三百余年久滯之獄,虧他六個時辰斷明,方
見天地無私,果報不爽,真乃天下之奇才也。眾人報冤之事,一一依
擬。司馬貌有經天緯地之才,今生屈抑不遇,來生宜賜王侯之位,改
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馬之家,名懿,表字仲達。一生出將入相,傳位
子孫,并吞三國,國號曰晉。曹操雖系韓信報冤,所斷欺君弒后等事,
不可為訓。只怕后人不悟前因,學了歹樣,就教司馬懿欺凌曹氏子孫,
一如曹操欺凌獻帝故事,顯其花報,以警后人,勸他為善不為惡。”
玉帝頒下御旨。閻王開讀罷,備下筵席,与重湘送行。重湘啟告閻王:
“荊妻汪氏,自幼跟隨窮儒,受了一世辛苦,有煩轉乞天恩,來生仍
判為夫妻,同享榮華。”閻王依允。
那重湘在陰司与閻王作別,這邊床上,忽然番身,掙開雙眼,見
其妻汪氏,兀自坐在頭邊啼哭。司馬貌連叫怪事,便將大鬧陰司之事,
細說一遍:“我今已奉帝旨,不敢久延,喜得來生复得与你完聚。”
說罷,瞑目而逝。汪氏己知去向,心上到也不苦了,急忙收拾后事。
殯殮方畢,汪氏亦死。到三國時,司馬懿夫妻,即重湘夫婦轉生。至
今這段奇聞,傳留世間。后人有詩為證:半日閻羅判斷明,冤冤相報
气皆平。
勸人莫作虧心事,禍福昭然人自迎。
------------------
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詩


自古机深禍亦深,休貪富貴昧良心。
檐前滴水毫無錯,報應昭昭自古今。
話說宋朝第一個奸臣,姓秦名檜,字會之,江宁人氏。生來有一
异相,腳面連指長一尺四寸,在太學時,都喚他做“長腳秀才”。后
來登科及第,靖康年間,累官至御史中丞。其時金兵陷汴,徽、欽二
帝北遷,秦檜亦陷在虜中,与金酋撻懶郎君相善,對撻懶說道:“若
放我南歸,愿為金邦細作。僥幸一朝得志,必當主持和議,使南朝割
地稱臣,以報大金之恩。”撻懶奏知金主,金主教四太子兀術与他私
立了約誓,然后縱之南還。
秦檜同妻王氏,航海奔至臨安行在,只說道殺了金家監守之人,
私逃歸宋。高宗皇帝信以為真,因而訪問他北朝之事。秦檜盛稱金家
兵強將勇,非南朝所能抵敵。高宗果然懼怯,求其良策。秦檜奏道:
“自石晉臣事夷敵,中原至今喪气,一時不能振作。靖康之變,宗社
几絕,此殆天意,非獨人力也。今行在草創,人心惶惶,而諸將皆握
重兵在外,倘一人有變,陛下大事去矣。為今之計,莫若息兵講和,
以南北分界,各不侵犯,罷諸將之兵權,陛下高枕而享富貴,生民不
致涂炭,豈不美哉!”高宗道:“朕欲講和,只恐金人不肯。”
秦檜道:“臣在虜中,頗為金酋所信服。陛下若以此事專委之臣,
臣自有道理,保為陛下成此和議,可必万全不失。”高宗大喜,即拜
秦檜為尚書仆射。未几,遂為左丞相。檜乃專主和議,用勾龍如淵為
御史中丞,凡朝臣諫沮和議者,上疏擊去之。趙鼎、張浚、胡銓、晏
敦复、劉大中、尹焞、王居正、吳師古、張九成、喻樗等,皆被貶逐。
其時岳飛累敗金兵,殺得兀術四太子奔走無路。兀術情急了,遣
心腹王進,蜡丸內藏著書信,送与秦檜。書中寫道:“既要講和,如
何邊將卻又用兵?此乃丞相之不信也。必須殺了岳飛,和議可成。”
秦檜寫了回書,許以殺飛為信,打發王進去訖。一日發十二道金牌,
召岳飛班師。軍中皆憤怒,河南父老百姓,無不痛哭。飛既還,罷為
万壽觀使。秦檜必欲置飛于死地,与心腹張俊商議。訪得飛部下統制
王俊与副都統制張憲有隙,將厚賞誘致王俊,教他妄告張憲謀据襄陽,
還飛兵權。王俊依言出首,檜將張憲執付大理獄,矯詔遣使召岳飛父
子与張憲對理。御史中丞何鑄,鞫審無實,將冤情白知秦檜。檜大怒,
罷去何鑄不用,改命万俟契。那万俟契素与岳飛有隙,遂將無作有,
构成其獄,說岳飛、岳云父子与部將張憲、王貴通謀造反。大理寺卿
薛仁輔等訟飛之冤;判宗正寺士齉,請以家屬百口,保飛不反;樞密
使韓世忠憤不平,親詣檜府爭論,俱各罷斥。
獄既成,秦檜獨坐于東窗之下,躊躇此事:“欲待不殺岳飛,恐
他阻撓和議,失信金邦,后來朝廷覺悟,罪歸于我;欲待殺之,奈眾
人公論有礙。”心中委決不下。其妻長舌夫人王氏适至,問道:“相
公有何事遲疑?”秦檜將此事与之商議。王氏向袖中摸出黃柑一只,
雙手劈開,將一半奉与丈夫,說道:“此柑一劈兩開,有何難決?豈
不聞古語云‘擒虎易縱虎難’乎?”只因這句話,提醒了秦檜,其意
遂決。將片紙寫几個密字封固,送大理寺獄官。是晚就獄中縊死了岳
飛。其子岳云与張憲、王貴,皆押赴市曹處斬。
金人聞飛之死,無不置酒相賀,從此和議遂定。以淮水中流及唐、
鄧二州為界,北朝為大邦,稱伯父;南朝為小邦,稱侄。秦檜加封太
師魏國公,又改封益國公,賜第于望仙橋,壯麗比于皇居。其子秦熹,
十六歲上狀元及第,除授翰林學士,專領史館。熹生子名塤,襁褓中
便注下翰林之職。熹女方生,即封崇國夫人。一時權勢,古今無比。
且說崇國夫人六七歲時,愛弄一個獅貓。一日偶然走失,責令臨
安府府尹,立限挨訪。府尹曹泳差人遍訪,數日間拿到獅貓數百,帶
累貓主吃苦使錢,不可盡述。押送到相府,檢驗都非。乃圖形千百幅,
張挂茶坊酒肆,官給賞錢一千貫。此時鬧動了臨安府,亂了一月有余,
那貓儿竟無蹤影。相府遣官督責,曹泳心慌,乃將黃金鑄成金貓,重
賂奶娘,送与崇國夫人,方才罷手。只這一節,檜賊之威權,大概可
知。
晚年謀篡大位,為朝中諸舊臣未盡,心怀疑忌,欲興大獄,誣陷
趙鼎、張浚、胡銓等五十三家,謀反大逆。吏寫奏牘已成,只待秦檜
署名進御。是日,檜适游西湖。正飲酒間,忽見一人披發而至,視之,
乃岳飛也。厲聲說道:“汝殘害忠良,殃民誤國,吾已訴聞上帝,來
取汝命。”檜大惊,問左右,都說不見。檜因此得病歸府。次日,吏
將奏牘送覽。眾人扶檜坐于格天閣下,檜索筆署名,手顫不止,落墨
污坏了奏牘。
立刻教重換來,又复污坏,究竟寫不得一字。長舌妻王夫人在屏
后搖手道:“勿勞太師!”須臾檜仆于几上,扶進內室,已昏憒了,
一語不能發,遂死。此乃五十三家不該遭在檜賊手中,亦見天理昭然
也。有詩為證:忠簡流亡武穆誅,又將善類肆陰圖。
格天閣下名難署,始信忠良有嘿扶。
檜死不多時,秦熹亦死。長舌王夫人設醮追荐,方士伏壇奏章,
見秦熹在陰府荷鐵枷而立。方士問:“太師何在?”秦熹答道:“在
酆都。”方士徑至酆都,見秦檜、万俟契、王俊披發垢面,各荷鐵枷,
眾鬼卒持巨梃驅之而行,其狀甚苦。檜向方士說道:“煩君傳語夫人,
東窗事發矣。”方士不知何語,述与王氏知道。王氏心下明白,吃了
一惊。果然是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因這一惊,
王氏亦得病而死。未几,秦塤亦死。不勾數年,秦氏遂衰。后因朝廷
開浚運河,畚土堆積府門。有人從望仙橋行走,看見丞相府前,縱橫
堆著亂土,題詩一首于牆上,詩曰:格天閣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亦
深。
不向洛陽圖白發,卻于郿鄔貯黃金。
笑談便解興羅織,咫尺那知有照臨?
寂寞九原今已矣,空余泥泞積牆陰。
宋朝自秦檜主和,誤了大計,反面事仇,君臣貪于佚樂。
元太祖鐵木真起自沙漠,傳至世祖忽必烈,滅金及宋。宋丞相文
天祥,號文山,天性忠義,召兵勤王。有志不遂,為元將張弘范所執,
百計說他投降不得。至元十九年,斬于燕京之柴市。子道生、佛生、
環生,皆先丞相而死。其弟名璧,號文溪,以其子升嗣天祥之后,璧、
升父子俱附元貴顯。當時有詩云:江南見說好溪山,兄也難時弟也難。
可惜梅花各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元仁宗皇帝皇慶年間,文升仕至集賢閣大學士。
話分兩頭。且說元順宗至元初年間,錦城有一秀才,复姓胡母,
名迪。為人剛直無私,常說:“我若一朝際會風云,定要扶持善類,
驅盡奸邪,使朝政清明,方遂其愿。”何期時運未利,一气走了十科
不中。乃隱居威鳳山中,讀書治圃,為養生計。然感憤不平之意,時
時發露,不能自禁于怀也。
一日,獨酌小軒之中。飲至半酣,啟囊探書而讀,偶得《秦檜東
窗傳》,讀未畢,不覺赫然大怒,气涌如山,大罵奸臣不絕。再抽一
書觀看,乃《文文山丞相遺蒿》,朗誦了一遍,心上愈加不平,拍案
大叫道:“如此忠義之人,偏教他殺身絕嗣,皇天,皇天,好沒分曉!”
悶上心來,再取酒痛飲,至于大醉。磨起墨來,取筆題詩四句于《東
窗傳》上,詩云:長腳邪臣長舌妻,忍將忠孝苦誅夷。
愚生若得閻羅做,剝此奸雄万劫皮!
吟了數遍,撇開一邊。再將文丞相集上,也題四句:只手擎天志
已違,帶間遺贊日爭輝。
獨怜血胤同時盡,飄泊忠魂何處歸?
吟罷,余興未盡,再題四句于后:
檜賊奸邪得善終,羡他孫子顯榮同。
文山酷死兼無后,天道何曾識佞忠!
寫罷擲筆,再吟數過,覺得酒力涌上,和衣就寢。
俄見皂衣二吏,至前揖道:“閻君命仆等相邀,君宜速往。”
胡母迪正在醉中,不知閻君為誰,答道:“吾与閻君素昧平生,
今見召,何也?”皂衣吏笑道:“君到彼自知,不勞詳問。”胡母迪
方欲再拒,被二吏挾之而行。
离城約行數里,乃荒郊之地,煙雨霏微,如深秋景象。再行數里,
望見城郭,居人亦稠密,往來貿易不絕,如市廛之狀。行到城門,見
榜額乃“酆都”二字,迪才省得是陰府。業已至此,無可奈何。既入
城,則有殿宇崢嶸,朱門高敞,題曰“曜靈之府”,門外守者甚嚴。
皂衣吏令一人為伴,一人先入。少頃复出,招迪曰:“閻君召子。”
迪乃隨吏入門,行至殿前,榜曰“森羅殿”。殿上王者,袞衣冕旒,
類人間神廟中繪塑神像。左右列神吏六人,綠袍皂履,高帕廣帶,各
執文簿。階下侍立百余人,有牛頭馬面,長喙朱發,猙獰可畏。
胡母迪稽顙于階下,冥王問道:“子即胡母迪耶?”迪應道:“然
也。”冥王大怒道:“子為儒流,讀書習禮,何為怨天怒地,謗鬼侮
神乎?”胡母迪答道:“迪乃后進之流,早習先圣先賢之道,安貧守
分,循理修身,并無怨天尤人之事。”冥王喝道:“你說‘天道何曾
識佞忠’,豈非怨謗之談乎?”迪方悟醉中題詩之事,再拜謝罪道:
“賤子酒酣,罔能持性,偶讀忠奸之傳,致吟忿憾之辭。顒望神君,
特垂寬宥。”冥王道:“子試自述其意,怎見得天道不辨忠佞?”胡
母迪道:“秦檜賣國和番,殺害忠良,一生富貴善終,其子秦熹,狀
元及第,孫秦塤,翰林學士,三代俱在史館;岳飛精忠報國,父子就
戮;文天祥宋末第一個忠臣,三子俱死于流离,遂至絕嗣;其弟降虜,
父子貴顯。福善禍淫,天道何在?賤子所以拊心致疑,愿神君開示其
故。”
冥王呵呵大笑:“子乃下土腐儒,天意微渺,豈能知之?
那宋高宗原系錢鏐王第三子轉生,當初錢鏐獨霸吳越,傳世百年,
并無失德。后因錢俶入朝,被宋太宗留住,逼之獻土。
到徽宗時,顯仁皇后有孕,夢見一金甲貴人。怒目言曰:‘我吳
越王也。汝家無故奪我之國,吾今遣第三子托生,要還我疆土。’醒
后遂生皇子构,是為高宗。他原索取舊疆,所以偏安南渡,無志中原。
秦檜會逢其适,力主和議,亦天數當然也。但不該誣陷忠良,故上帝
斬其血胤。秦熹非檜所出,乃其妻兄王煥之子,長舌妻冒認為儿。雖
子孫貴顯,秦氏魂魄,豈得享异姓之祭哉?岳飛系三國張飛轉生,忠
心正气,千古不磨。一次托生為張巡,改名不改姓;二次托生為岳飛,
改姓不改名。雖然父子屈死,子孫世代貴盛,血食万年。文天祥父子
夫妻,一門忠孝節義,傳揚千古。文升嫡侄為嗣,延其宗祀,居官清
正,不替家風,豈得為無后耶?夫天道報應,或在生前,或在死后;
或福之而反禍,或禍之而反福。須合幽明古今而觀之,方知毫厘不爽。
子但据目前,譬如以管窺天,多見其不知量矣。”
胡母迪頓首道:“承神君指教,開示愚蒙,如撥云見日,不胜快
幸。但愚民但据生前之苦樂,安知身后之果報哉?以此冥冥不可見之
事,欲人趨善而避惡,如風聲水月,無所忌憚。宜乎惡人之多,而善
人之少也。賤子不才,愿得遍游地獄,盡觀惡報,傳語人間,使知儆
懼自修,未審允否?”冥王點頭道是,即呼綠衣吏,以一白簡書云:
“右仰普掠獄官,即啟狴牢,引此儒生,遍觀泉扃報應,毋得違錯。”
吏領命,引胡母迪從西廊而進。過殿后三里許,有石垣高數仞,
以生鐵為門,題曰“普掠之獄”。吏將門鈽叩三下,俄頃門開,夜叉
數輩突出,將欲擒迪。吏叱道:“此儒生也,無罪。”便將閻君所書
白簡,教他看了。夜叉道:“吾輩只道罪鬼入獄,不知公是書生,幸
勿見怪。”乃揖迪而入。其中廣袤五十余里,日光慘淡,風气蕭然。
四圍門牌,皆榜名額:東曰“風雷之獄”,南曰“火車之獄”,西曰
“金剛之獄”,北曰“溟冷之獄”。男女荷鐵枷者千余人。
又至一小門,則見男子二十余人,皆被發裸体,以巨釘釘其手足
于鐵床之上,項荷鐵枷,舉身皆刀杖痕,膿血腥穢不可近。旁一婦人,
裳而無衣,罩于鐵籠中。一夜叉以沸湯澆之,皮肉潰爛,號呼之聲不
絕。綠衣吏指鐵床上三人,對胡母迪說道“此即秦檜、万俟契、王浚
這鐵籠中婦人,即檜妻長舌王氏也。其他數人,乃章惇、蔡京父子、
王黼、朱勉、耿南仲、丁大全、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皆其同奸
党惡之徒。王遣施刑,令君觀之。”即驅檜等至風雷之獄,縛于銅柱,
一卒以鞭扣其環,即有風刀亂至,繞刺其身,檜等体如篩底。良久,
震雷一聲,擊其身如齏粉,血流凝地。少頃,惡風盤旋,吹其骨肉,
复聚為人形。吏向迪道:“此震擊者陰雷也,吹者業風也。”又呼卒
驅至金剛、火車、溟冷等獄,將檜等受刑尤甚,饑則食以鐵丸,渴則
飲以銅汁。吏說道:“此曹凡三日,則遍歷諸獄,受諸苦楚。三年之
后,變為牛、羊、犬、豕,生于世間,為人宰殺,剝皮食肉。其妻亦
為牝豕,食人不洁,臨終亦不免刀烹之苦。今此眾已為畜類于世五十
余次了。”迪問道:“其罪何時可脫?”吏答道:“除是天地重复混
沌,方得開除耳。”
复引迪到西垣一小門,題曰“奸回之獄”。荷桎梏者百余人,舉
身插刀,渾類蝟形。迪問:“此輩皆何等人?”史答道:“是皆歷代
將相、奸回党惡、欺君罔上,蠹國害民,如梁冀、董卓、盧杞、李林
甫之流,皆在其中。每三日,亦与秦檜等同受其刑。三年后,變為畜
類,皆同檜也。”
复至南垣一小門,題曰“不忠內臣之獄”。內有牝牛數百,皆以
鐵索貫鼻,系于鐵柱,四圍以火炙之。迪問道:“牛,畜類也,何罪
而致是耶?”吏搖手道:“君勿言,姑俟觀之。”即呼獄卒,以巨扇
拂火,須臾烈焰亙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爛。良久,大
震一聲,皮忽綻裂,其中突出個人來。視之俱無須髯,寺人也。吏呼
夜叉擲于鑊湯中烹之,但見皮肉消融,止存白骨。少頃,复以冷水沃
之,白骨相聚,仍复人形。吏指道:“此皆歷代宦官,秦之趙高,漢
之十常侍,唐之李輔國、仇士良、王守澄、田令孜,宋童貫之徒,從
小長養禁中,錦衣玉食,欺誘人主,妒害忠良,濁亂海內。今受此報,
累劫無已。”
复至東壁,男女數千人,皆裸体跣足,或烹剝刳心,或烹燒舂磨,
哀呼之聲,徹聞數里。吏指道:“此皆在生時為官為吏,貪財枉法,
刻薄害人,及不孝不友,悖負師長,不仁不義,故受此報。”迪見之
大喜,歎曰:“今日方知天地無私,鬼神明察,吾一生不平之气始出
矣。”吏指北面云:“此去一獄,皆僧尼哄騙人財,奸淫作惡者。又
一獄,皆淫婦、妒婦、逆婦、狠婦等輩。”迪答道:“果報之事,吾
已悉知,不消去看了。”吏笑攜迪手偕出,仍入森羅殿。迪再拜,叩
首稱謝,呈詩四句。詩曰:權奸當道任恣睢,果報原來總不虛。
冥獄試看刑法慘,應知今日悔當初。
迪又道:“奸回受報,仆已目擊,信不誣矣。其他忠臣義士,在
于何所?愿希一見,以适鄙怀,不胜欣幸。”冥王俯首而思,良久,
乃曰:“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
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复托生。子既求見,吾躬導
之。”于是登輿而前,分付從者,引迪后隨。
行五里許,但見瓊樓玉殿,碧瓦參橫,朱牌金字,題曰“天爵之
府”。既入,有仙童數百,皆衣紫綃之衣,懸丹霞玉珇,執彩幢絳節,
持羽葆花旌,云气繽紛,天花飛舞,龍吟鳳吹,仙樂鏗鏘,异香馥郁,
襲人不散。殿上坐者百余人,頭帶通天之冠,身穿云錦之衣,足躡朱
霓之履,玉珂瓊珇,光彩射人。絳綃玉女五百余人,或執五明之扇,
或捧八寶之盂,環侍左右。見冥王來,各各降階迎迓,賓主禮畢,分
東西而坐。仙童獻茶已畢,冥王述胡母迪來意,命迪致拜。諸公皆答
之盡禮,同聲贊道:“先生可謂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矣。”
乃別具席于下,命迪坐。迪謙讓再三不敢。王曰:“諸公以子斯
文,能持正論,故加优禮,何用苦辭!”迪乃揖謝而坐。冥王拱手道:
“座上皆歷代忠良之臣,節義之士,在陽則流芳史冊,在陰則享受天
樂。每遇明君治世,則生為王侯將相,扶持江山,功施社稷。今天運
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諸公行且先后出世,為創
功立業之名臣矣。”迪即席又呈詩四句。詩曰:時從窗下閱遺編,每
恨忠良福不全。
目擊冥司天爵貴,皇天端不負名賢。
諸公皆舉手稱謝。冥玉道:“子觀善惡報應,忠佞分別不爽。
假令子為閻羅,恐不能复有所加耳。”迪离席下拜謝罪。諸公齊
聲道:“此生好善嫉惡,出于至性,不覺見之吟詠,不足深怪。”冥
王大笑道:“諸公之言是也。”迪又拜問道:“仆尚有所疑,求神君
剖示。仆自小苦志讀書,并無大過,何一生無科第之分?豈非前生有
罪業乎?”冥王道:“方今胡元世界,天地反覆。子秉性剛直,命中
無夷狄之緣,不應為其臣子。某冥任將滿,想子善善惡惡,正堪此職。
某當奏知天廷,荐子以自代。子暫回陽世,以享余齡,更十余年后,
耑當奉迎耳。”
言畢,即命朱衣二吏送迪還家。迪大悅,再拜稱謝,及辭諸公而
出。
約行十余里,只見天色漸明,朱衣吏指向迪道:“日出之處,即
君家也。”迪挽住二吏之衣,欲延歸謝之,二吏堅卻不允。迪再三挽
留,不覺失手,二吏已不見了。迪即展臂而寤,殘燈未滅,日光已射
窗紙矣。
迪自此絕意干進,修身樂道。再二十三年,壽六十六,一日午后,
忽見冥吏持牒來,迎迪赴任。車馬儀從,儼若王者。
是夜迪遂卒。又十年,元祚遂傾,天下仍歸于中國,天爵府諸公
已知出世為卿相矣。后人有詩云:王法昭昭猶有漏,冥司隱隱更無私。
不須親見酆都景,但請時吟胡母詩。
------------------
第三十三卷 張古老种瓜娶文女


長空万里彤云作,迤邐祥光遍齋閣。
未教柳絮舞千球,先使梅花開數萼。
入帘有韻自颼颼,點水無聲空漠漠。
夜來閣向古松梢,向曉朔風吹不落。
這八句詩題雪,那雪下相似三件物事:似鹽,似柳絮,似梨花。
雪怎地似鹽?謝靈運曾有一句詩詠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
蘇東坡先生有一詞,名《江神子》:黃昏猶自雨纖纖,曉開帘,玉平
檐。江闊天低,無處認青帘。獨坐閒吟誰伴我?呵凍手,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懨懨,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憶陶潛。雪
似古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
這雪又怎似柳絮?謝道韞曾有一句詠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
黃魯直有一詞,名《踏莎行》:堆積瓊花,舖陳柳絮,曉來已沒行人
路。長空猶未綻彤云,飄颻尚逐回風舞。對景銜杯,迎風索句,回頭
卻笑無言語。為何終日未成吟?前山尚有青青處。
又怎見得雪似梨花?李易安夫人曾道:“行人舞袖拂梨花。”晁
叔用有一詞,名《臨江仙》:万里彤云密布,長空瓊色交加。飛如柳
絮落泥沙。前村歸去路,舞袖拂梨花。此際堪描何處景?江湖小艇漁
家。旋斟香醞過年華。披簑乘遠興,頂笠過溪沙。
雪似三件物事,又有三個神人掌管。那三個神人?姑射真人、周
瓊姬、董雙成。周瓊姬掌管芙蓉城;董雙成掌管貯雪琉璃淨瓶,瓶內
盛著數片雪;每遇彤云密布,姑射真人用黃金箸敲出一片雪來,下一
尺瑞雪。
當日紫府真人安排筵會,請姑射真人、董雙成,飲得都醉。把金
箸敲著琉璃淨瓶,待要唱只曲儿。錯敲破了琉璃淨瓶,傾出雪來,當
年便好大雪。曾有只曲儿,名做《憶瑤姬》:姑射真人宴紫府,雙成
擊破瓊苞。零珠碎玉,被蕊宮仙子,撒向空拋。乾坤皓彩中宵,海月
流光色共交。向曉來、銀壓琅,數枝斜墜玉鞭梢。
荊山隈,碧水曲,際晚飛禽,冒寒歸去無巢。檐前為愛成簪箸,
不許儿童使杖敲。待效他、當日袁安謝女,才詞詠嘲。
姑射真人是掌雪之神。又有雪之精,是一匹白騾子,身上抖下一
根毛,下一丈雪,卻有個神仙是洪崖先生管著,用葫蘆儿盛著白騾子。
赴罷紫府真人會,飲得酒醉,把葫蘆塞得不牢,走了白騾子,卻在番
人界里退毛。洪崖先生因走了白騾子,下了一陣大雪。
且說一個官人,因雪中走了一匹白馬,變成一件蹊蹺神仙的事,
舉家白日上升,至今古跡尚存。
蕭梁武帝普通六年冬十二月,有個諫議大夫姓韋名恕,因諫蕭梁
武帝奉持釋教得罪,貶在滋生駟馬監做判院。這官人:中心正直,秉
气剛強。有回天轉日之言,怀逐佞去邪之見。
這韋官人受得溢生駟馬監判院,這座監在真州六合縣界上。蕭梁
武帝有一匹白馬,名作“照殿玉獅子”:蹄如玉削,体若瓊妝。蕩胸
一片粉舖成,擺尾万條銀縷散。能馳能載,走得千里程途;不喘不嘶,
跳過三重闊澗。渾似狻猊生世上,恰如白澤下人間。
這匹白馬,因為蕭梁武帝追赶達摩禪師,到今時長蘆界上有失,
罰下在滋生駟馬監,教牧養。
當日大雪下,早晨起來,只見押槽來稟覆韋諫議道:“有件禍事,
昨夜就槽頭不見了那照殿玉獅子。”嚇得韋諫議慌忙叫將一監養馬人
來,卻是如何計結?就中一個押槽出來道:“這匹馬容易尋。只看他
雪中腳跡,便知著落。”韋諫議道:“說得是。”即時差人隨著押槽,
尋馬腳跡。迤邐間行了數里田地,雪中見一座花園,但見:粉妝台榭,
瓊鎖亭軒。兩邊斜壓玉欄杆,一徑平鉤銀綬帶。太湖石陷,恍疑鹽虎
深埋;松柏枝盤,好似玉龍高聳。徑里草枯難辨色,亭前梅綻只聞香。
卻是一座篱園。押槽看著眾人道:“這匹馬在這庄里。”即時敲
庄門,見一個老儿出來。押槽相揖道:“借問則個,昨夜雪中滋生駟
馬監里,走了一匹白馬。這匹白馬是梁皇帝騎的御馬,名喚做‘照殿
玉獅子’。看這腳跡時,卻正跳入篱園內來。
老丈若還收得之時,卻教諫議自備錢酒相謝。”老儿听得道:“不
妨,馬在家里。眾人且坐,老夫請你們食件物事了去。”
眾人坐定,只見大伯子去到篱園根中,去那雪里面,用手取出一
個甜瓜來。看這瓜時,真個是:綠葉和根嫩,黃花向頂開。
香從辛里得,甜向苦中來。
那甜瓜藤蔓枝葉都在上面。眾人心中道:“莫是大伯子收下的?”
看那瓜顏色又新鮮。大伯取一把刀儿,削了瓜皮,打開瓜頂,一陣异
气噴人。請眾人吃了一個瓜,又再去雪中取出三個瓜來,道:“你們
做老拙傳話諫議,道張公教送這瓜來。”
眾人接了甜瓜。大伯從篱園后地,牽出這匹白馬來,還了押槽。
押槽攏了馬儿。謝了公公,眾人都回滋生駟馬監。見韋諫議,道:“可
煞作怪!大雪中如何种得這甜瓜?”即時請出恭人來,和這十八歲的
小娘子都出來,打開這瓜,合家大小都食了。恭人道:“卻罪過這老
儿,与我收得馬,又送瓜來,著個甚道理謝他?”
捻指過了兩月,至次年春半,景色清明。恭人道:“今日天色晴
和,好去謝那送瓜的張公,謝他收得馬。”諫議即時教安排酒樽食壘,
暖湯撩鍋,辦几件食次。叫出十八歲女儿來,道:“我今日去謝張公,
一就帶你母子去游玩閒走則個。”諫議乘著馬,隨兩乘轎子,來到張
公門前,使人請出張公來。大伯連忙出來唱喏。恭人道:“前日相勞
你收下馬,今日諫議置酒,特來相謝。”就草堂上舖陳酒器,擺列杯
盤,請張公同坐。
大伯再三推辭,掇條凳子,橫頭坐地。
酒至三杯,恭人問張公道:“公公貴壽?”大伯言:“老拙年已
八十歲。”恭人又問:“公公几口?”大伯道:“孑然一身。”
恭人說:“公公也少不得個婆婆相伴。”大伯應道:“便是。沒
恁么巧頭腦。”恭人道:“也是說個七十來歲的婆婆。”大伯道:“年
紀須老,道不得個:百歲光陰如捻指,人生七十古來希”恭人道:“也
是說一個六十來歲的。”大伯道:“老也: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
年万事休。”
恭人道:“也是說一個五十來歲的。”大伯又道:“老也:三十
不榮,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尋死路。”
恭人忍不得,自道看我取笑他:“公公說個三十來歲的。”大伯
道:“老也。”恭人說:“公公,如今要說几歲的?”大伯抬起身來,
指定十八歲小娘子道:“若得此女以為匹配,足矣。”
韋諫議當時听得說,怨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卻不听他說話,
叫那當直的都來要打那大伯。恭人道:“使不得,特地來謝他,卻如
何打他?這大伯年紀老,說話顛狂,只莫管他。”收拾了酒器自歸去。
話里卻說張公,一并三日不開門六合縣里有兩個扑花的,一個喚
做王三,一個喚做趙四,各把著大蒲簍來,尋張公打花。見他不開門,
敲門叫他,見大伯一行說話,一行咳嗽,一似害癆病相思,气絲絲地。
怎見得?曾有一《夜游宮》詞:四百四病人皆有,只有相思難受。不
疼不痛在心頭,魆魆地教人瘦。愁逢花前月下,最怕黃昏時候。心頭
一陣痒將來,一兩聲咳嗽咳嗽。
看那大伯時,喉嚨啞颯颯地出來道:“罪過你們來,這兩日不歡,
要花時打些個去,不要你錢。有件事相煩你兩個:与我去尋兩個媒人
婆子,若尋得來時,相贈二百足錢,自買一角酒吃。”
二人打花了自去,一時之間,尋得兩個媒人來。這兩個媒人:開
言成匹配,舉口合和諧。掌人間鳳只鸞孤,管宇宙孤眠獨宿。折莫三
重門戶,選甚十二樓中?
男儿下惠也生心,女子麻姑須動意。傳言玉女,用机關把手拖來;
侍香金童,下說辭攔腰抱祝引得巫山偷漢子,唆教織女害相思。
叫得兩個媒婆來,和公公廝叫。張公道:“有頭親相煩說則個。
這頭親曾相見,則是難說。先各与你三兩銀子,若討得回報,各
人又与你五兩銀子。說得成時,教你兩人撰個小小富貴。”
張媒、李媒便問:“公公,要說誰家小娘子?”張公道:“滋生
駟馬監里韋諫議有個女儿,年紀一十八歲,相煩你們去与我說則個。”
兩個媒婆含著笑笑,接了三兩銀子出去。
行半里田地,到一個土坡上,張媒看著李媒道:“怎地去韋諫議
宅里說?”張媒道:“容易,我兩人先買一角酒吃,教臉上紅拂拂地,
走去韋諫議門前旋一遭,回去說与大伯,只道說了,還未有回報。”
道猶未了,則听得叫道:“且不得去!”
回頭看時,卻是那張公赶來。說道:“我猜你兩個買一角酒,吃
得臉上紅拂拂地,韋諫議門前旋一遭回來,說与我道未有回報,還是
恁地么?你如今要得好,急速便去,千万討回報。”
兩個媒人見張公恁地說道,做著只得去。
兩人同到滋生駟馬監,倩人傳報与韋諫議。諫議道:“教入來。”
張媒、李媒見了。諫議道:“你兩人莫是來說親么?”
兩個媒人笑嘻嘻的,怕得開口。韋諫議道:“我有個大的儿子,
二十二歲,見隨王僧辯征北,不在家中;有個女儿,一十八歲,清官
家貧,無錢嫁人。”兩個媒人則在階下拜,不敢說。
韋諫議道:“不須多拜,有事但說。”張媒道:“有件事,欲待
不說,為他六兩銀;欲待說,恐激惱諫議,又有些個好笑。”
韋諫議問如何。張媒道:“种瓜的張老,沒來歷,今日使人來叫
老媳婦兩人,要說諫議的小娘子。得他六兩銀子,見在這里。”怀中
取出那銀子,教諫議看,道:“諫議周全時,得這銀;若不周全,只
得還他。”諫議道:“大伯子莫是風?我女儿才十八歲,不曾要說親。
如今要我如何周全你這六兩銀子?”
張媒道:“他說來,只問諫議覓得回報,便得六兩銀子。”諫議
听得說,用指頭指著媒人婆道:“做我傳話那沒見識的老子:要得成
親,來日辦十万貫見錢為定禮,并要一色小錢,不要金錢准折。”教
討酒來勸了媒人,發付他去。
兩個媒人拜謝了出來,到張公家,見大伯伸著脖項,一似望風宿
鵝。等得兩個媒人回來道:“且坐,生受不易!”且取出十兩銀子來,
安在卓上,道:“起動你們,親事圓備。”張媒問道:“如何了?”
大伯道:“我丈人說,要我十万貫錢為定禮,并要小錢,方可成親。”
兩個媒人道:“猜著了,果是諫議恁地說。公公,你卻如何對副?”
那大伯取出一掇酒來開了,安在卓子上,請兩個媒人各吃了四盞。將
這媒人轉屋山頭邊來,指著道:“你看!”兩個媒人用五輪八光左右
兩點瞳人,打一看時,只見屋山頭堆垛著一便价十万貫小錢儿。道:
“你們看,先准備在此了。”只就當日,教那兩個媒人先去回報諫議,
然后發這錢來。媒人自去了。
這里安排車仗,從里面叫出几個人來,都著紫衫,盡戴花紅銀揲
子,推數輛太平車:平川如雷吼,曠野似潮奔。猜疑地震天搖,仿佛
星移日轉。初觀形象,似秦皇塞海鬼驅山;乍見威儀,若夏奡烻行舟
臨陸地。滿川寒雁叫,一隊錦雞鳴。
車子上旗儿插著,寫道:“張公納韋諫議宅財禮。”眾人推著車
子,來到諫議宅前,喝起三聲喏來,排著兩行車子,使人入去,報与
韋諫議。
諫議出來看了車子,開著口則合不得。使人入去,說与恭人:“卻
怎地對副!”恭人道:“你不合勒他討十万貫見錢,不知這大伯如今
那里擘划將來?待不成親,是言而無信;待与他成親,豈有衣冠女子
嫁一園叟乎?”夫妻二人倒斷不下,恭人道:“且叫將十八歲女儿前
來,問這事卻是如何。”女孩儿怀中取出一個錦囊來。原來這女子七
歲時,不會說話。一日,忽然間道出四句言語來。
天意豈人知?應于南楚畿。
寒灰熱如火,枯楊再生*''。
自此后便會行文,改名文女。當時著錦囊盛了這首詩,收十二年。
今日將來教爹爹看道:“雖然張公年紀老,恐是天意卻也不見得。”
恭人見女儿肯,又見他果有十万貫錢,此必是奇异之人,無計奈何,
只得成親。揀吉日良辰,做起親來。張公喜歡。正是:
旱蓮得雨重生藕,枯木無芽再遇春。
做成了親事,卷帳回,帶那儿女歸去了。韋諫議戒約家人,不許
一人去張公家去。
普通七年复六月間,諫議的儿子,姓韋名義方,文武雙全,因隨
王僧辯北征回歸,到六合縣。當日天气熱,怎見得?
万里無云駕六龍,千林不放鳥飛空。
地燃石裂江湖沸,不見南來一點風。
相次到家中。只見路傍篱園里,有個婦女,頭發蓬松,腰系青布
裙儿,腳下拖雙□鞋,在門前賣瓜。這瓜:西園摘處香和露,洗盡南
軒暑。莫嫌坐上适無蠅,只恐怕寒難近玉壺冰。井花浮翠金盆小,午
夢初回了。詩翁自是不歸來,不是青門無地可移栽。
韋義方覺走得渴,向前要買個瓜吃。抬頭一覷,猛叫一聲道:“文
女,你如何在這里?”文女叫:“哥哥,我爹爹嫁我在這里。”韋義
方道:“我路上听得人說道,爹爹得十万貫錢,把你賣与賣瓜人張公,
卻是為何?”那文女把那前面的來歷,對著韋義方從頭說一遍。韋義
方道:“我如今要与他相見,如何?”文女道:“哥哥要見張公,你
且少待。我先去說一聲,卻相見。”文女移身,已挺腳步入去房里,
說与張公。复身出來道:“張公道你性如烈火,意若飄風,不肯教你
相見。哥哥,如今要相見卻不妨,只是勿生惡意。”說罷,文女引義
方入去相見。
大伯即時抹著腰出來。韋義方見了,道:“卻不叵耐!恁么模樣,
卻有十万貫錢娶我妹子,必是妖人。”一會子掣出太阿寶劍,覷著張
公,劈頭便剁將下去。只見劍靶搦在手里,劍卻折做數段。張公道:
“可惜又減了一個神仙!”文女推那哥哥出來,道:“教你勿生惡意,
如何把劍剁他?”
韋義方歸到家中,參拜了爹爹媽媽,便回如何將文女嫁与張公。
韋諫議道:“這大伯是個作怪人。”韋義方道:“我也疑他,把劍剁
他不著,到坏了我一把劍。”
次日早,韋義方起來,洗漱罷,系裹停當,向爹爹媽媽道:“我
今日定要取這妹子歸來。若取不得這妹子,定不歸來見爹爹媽媽。”
相辭了,帶著兩個當直,行到張公住處,但見平原曠,蹤跡荒涼。問
那當方住的人,道:“是有個張公,在這里种瓜。住二十來年,昨夜
一陣烏風猛雨,今日不知所在。”
韋義方大惊,抬頭只見樹上削起樹皮,寫著四句詩道:兩枚篋袋
世間無,盛盡瓜園及草廬。
要識老夫居止處,桃花庄上樂天居。
韋義方讀罷了書,教當直四下搜尋。當直回來報道:“張公騎著
匹蹇驢,小娘子也騎著匹蹇驢儿,帶著兩枚篋袋,取真州路上而去。”
韋義方和當直三人,一路赶上,則見路上人都道:“見大伯騎著蹇驢,
女孩儿也騎驢儿。那小娘子不肯去,哭告大伯道:‘教我歸去相辭爹
媽。’那大伯把一條杖儿在手中,一路上打將這女孩儿去。好恓惶人!
令人不忍見。”韋義方听得說,兩條忿气,從腳板灌到頂門,心上一
把無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帶著當直,迤邐去赶。
約莫去不得數十里,則是赶不上。直赶到瓜洲渡口,人道見他方
過江去。韋義方教討船渡江,直赶到茅山腳下。問人時,道他兩個上
茅山去。韋義方分付了當直,寄下行李,放客店中了,自赶上山去。
行了半日,那里得見桃花庄?正行之次,見一條大溪攔路,但見:寒
溪湛湛,流水冷冷。照人清影澈冰壺,极目浪花番瑞雪。垂楊掩映長
堤岸,世俗行人絕往來。
韋義方到溪邊,自思量道:“赶了許多路,取不得妹子歸去,怎
地見得爹爹媽媽?不如跳在溪水里死休。”遲疑之間,著眼看時,則
見溪邊石壁上,一道瀑布泉流將下來,有數片桃花,浮在水面上。韋
義方道:“如今是六月,怎得桃花片來?上面莫是桃花庄,我那妹夫
張公住處?”則听得溪對岸一聲哨笛儿響。看時,見一個牧童騎著蹇
驢,在那里吹這哨笛儿,但見:濃綠成陰古渡頭,牧童橫笛倒騎牛。
笛中一曲升平樂,喚起离人万种愁。
牧童近溪邊來,叫一聲:“來者莫是韋義方?”義方應道:“某
便是。”牧童說:“奉張真人法旨,教請舅舅過來。”牧童教蹇驢渡
水,令韋官人坐在驢背上渡過溪去。
牧童引路,到一所庄院。怎見得?有《臨江仙》為證:快活無過
庄家好,竹篱茅舍清幽。春耕夏种及秋收。冬間觀瑞雪,醉倒被蒙頭。
門外多栽榆柳樹,楊花落滿溪頭。絕無閒悶与閒愁。笑他名利客,役
役市廛游。
到得庄前,小童入去,從篱園里走出兩個朱衣吏人來,接見這韋
義方,道:“張真人方治公事,未暇相待,令某等相款。”
遂引到一個大四望亭子上,看這牌上寫著“翠竹亭”,但見:茂
林郁郁,修竹森森。翠陰遮斷屏山,密葉深藏軒檻。煙鎖幽亭仙鶴唳,
云迷深谷野猿啼。
亭子上舖陳酒器,四下里都种夭桃艷杏,异卉奇葩,簇著這座亭
子。朱衣吏人与義方就席飲宴。義方欲待問張公是何等人,被朱衣吏
人連勸數杯,則問不得。及至筵散,朱衣相辭自去,獨留韋義方在翠
竹軒,只教少待。
韋義方等待多時無信,移步下亭子來。正行之間,在花木之外,
見一座殿屋,里面有人說話聲。韋義方把舌頭舔開朱紅球路亭隔看時,
但見:朱欄玉砌,峻宇雕牆。云屏与珠箔齊開,寶殿共瓊樓對峙。靈
芝叢畔,青鸞彩鳳交飛;琪樹陰中,白鹿玄猿并立。玉女金童排左右,
祥煙瑞气散氤氳。
見這張公頂冠穿履,佩劍執圭,如王者之服,坐于殿上。殿下列
兩行朱衣吏人,或神或鬼。兩面鐵枷,上手枷著一個紫袍金帶的人,
稱是某州城隍,因境內虎狼傷人,有失檢舉。下手枷著一個頂盔貫甲,
稱是某州某縣山神,虎狼損害平人,部轄不前。看這張公書斷,各有
罪名。韋義方就窗眼內望見,失聲叫道:“怪哉,怪哉!”殿上官吏
听得,即時差兩個黃巾力士,捉將韋義方來,驅至階下。
官吏稱韋義方不合漏泄天机,合當有罪,急得韋義方叩頭告罪。
真人正恁么說,只見屏風后一個婦人,鳳冠霞帔,珠履長裙,轉屏風
背后出來,正是義方妹子文女,跪告張公道:“告真人,念是妾親兄
之面,可饒恕他。”張公道:“韋義方本合為仙,不合以劍剁吾,吾
以親戚之故,不見罪。今又窺覷吾之殿宇,欲泄天机,看你妹妹面,
饒你性命。我与你十万錢,把件物事与你為照去支討。”張公移身,
已挺腳步入殿里。
去不多時,取出一個舊席帽儿,付与韋義方,教往揚州開明橋下,
尋開生藥舖申公,憑此為照,取錢十万貫。張公道:“仙凡异路,不
可久留。”令吹哨笛的小童:“送韋舅乘蹇驢,出這桃花庄去。”到
溪邊,小童就驢背上把韋義方一推,頭掉腳掀,顛將下去義方如醉醒
夢覺,卻在溪岸上坐地。看那怀中,有個帽儿。似夢非夢,遲疑未決。
且只得攜著席帽儿,取路下山來。
回到昨所寄行李店中,尋兩個當直不見。只見店二哥出來,說道:
“二十年前有個韋官,寄下行李,上茅山去擔閣,兩個當直等不得,
自歸去了。如今恰好二十年,是隋煬帝大業二年。”韋義方道:“昨
日才過一日,卻是二十年。我且歸去六合縣滋生駟馬監,尋我二親。”
便別了店主人。
來到六合縣。問人時,都道二十年前滋生駟馬監里,有個韋諫議,
一十三口白日上升,至今升仙台古跡尚存,道是有個直閣,去了不歸。
韋義方听得說,仰面大哭。二十年則一日過了,父母俱不見,一身無
所歸。如今沒計奈何,且去尋申公討這十万貫錢。
當時從六合縣取路,迤邐直到揚州。問人尋到開明橋下,果然有
個申公,開生藥舖。韋義方來到生藥舖前,見一個老儿:生得形容古
怪,裝束清奇。頷邊銀剪蒼髯,頭上雪堆白發。鳶肩龜背,有如天降
明星;鶴骨松形,好似化胡老子。多疑商岭逃秦客,料是碻溪執釣人。
在生藥舖里坐。韋義方道:“老丈拜揖!這里莫是申公生藥舖?”
公公道:“便是。”韋義方著眼看生藥舖廚里:四個茗荖三個空,
一個盛著西北風。
韋義方肚里思量道:“卻那里討十万貫錢支与我?”且問大伯,
買三文薄荷。公公道:“好薄荷!《本草》上說涼頭明目,要買几文?”
韋義方道:“回些個百藥煎。”公公道:“百藥煎能消酒面,善
潤咽喉,要買几文?”韋義方道:“回三錢。”公公道:“恰恨賣荊”
韋義方道:“回些甘草。”公公道:“好甘草!性平無毒,能隨諸藥
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語叫做‘國老’。要買几文?”韋義方道:
“問公公回五錢。”公公道:“好教官人知,恰恨也缺。”
韋義方對著公公道:“我不來買生藥,一個人傳語,是种瓜的張
公。”申公道:“張公卻沒事,傳語我做甚么?”韋義方道:“教我
來討十万貫錢。”申公道:“錢卻有,何以為照?”韋義方去怀里摸
索一和,把出席帽儿來。申公看著青布帘里,叫渾家出來看。青布帘
起處,見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儿出來,道:“丈夫叫則甚?”韋義方心
中道:“卻和那張公一般,愛娶后生老婆。”申公教渾家看這席帽儿:
“是也不是?”女孩儿道:“前日張公騎著蹇驢儿,打門前過,席帽
儿綻了,教我縫。當時沒皂線,我把紅線縫著頂上。”翻過來看時,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Çirattagı - 喻世明言 - 12
  • Büleklär
  • 喻世明言 - 0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79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898
    21.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4.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41.7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81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991
    21.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4.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41.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3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396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78
    19.1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0.8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7.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4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447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20
    20.2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1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9.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5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201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86
    18.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9.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4.9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6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297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685
    20.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9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7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457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335
    20.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9.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8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20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118
    18.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0.1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6.8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09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24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76
    19.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2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10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324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613
    19.1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1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6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1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185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885
    17.8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8.6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5.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1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69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841
    20.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9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13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65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20
    19.3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7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7.9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14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406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19
    19.9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6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9.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喻世明言 - 15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00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2089
    31.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44.2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51.2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