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新序 - 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3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375
13.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1.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6.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公問陣,孔子言俎豆,賤兵而貴禮也。夫儒服先王之服也,而荊王惡之。兵者,國之凶
器也,而荊王喜之,所以屈於田贊,而危其國也。故春秋曰:「善為國者不師。」此之
謂也。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之,東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東
益不與焉。夫損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用不肖,國之不
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也。故不
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詩曰:『各敬爾儀,天命不又。』未聞東益之與為命也。」
顏淵侍魯定公于臺,東野畢御馬于臺下。定公曰:「善哉!東野之御。」顏淵曰:「善
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失。」定公不悅,以告左右曰:「吾聞之,君子不讒人,君子亦
讒人乎?」顏淵不悅,歷階而去。須臾馬敗聞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趨駕請顏淵。」
顏淵至,定公曰:「向寡人曰:『善哉,東野畢御也。』吾子曰:『善則善矣,雖然,
其馬將失矣。』不識吾子何以知之也?」顏淵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於使人,
造父工於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盡其馬,是以舜無失民,造父無失馬。今東野之御
也,上馬執轡,御體正矣,周旅灸驟;朝禮畢矣,歷險致遠,而馬力殫矣,然求不已,
是以知其失也。」定公曰:「善,可少進與?」顏淵曰:「獸窮則觸,鳥窮則喙,人窮
則軸。自古及今,有窮其下能無危者,未之有也。詩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善
御之謂也。」定公曰:「善哉!寡人之過也。」
孔子北之山戎氏,有婦人哭於路者,其哭甚哀,孔子立輿而問曰:「曷為哭哀至於此也
。」婦人對曰:「往年虎食我夫,今虎食我子,是以哀也。」孔子曰:「嘻,若是,則
曷為不去也?」曰:「其政平,其吏不苛,吾以是不能去也。」孔子顧子貢曰:「弟子
記之,夫政之不平而吏苛,乃等於虎狼矣。」詩曰:「降喪饑饉,斬伐四國。」夫政不
平也,乃斬伐四國,而況二人乎?其不去宜哉?
魏文侯問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
戰數勝,國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
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戰窮兵,未有不亡者也。
趙襄子問於王子維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吳君而不忍。」襄子曰:「
宜哉吳之亡也。則不能賞賢,不忍則不能罰姦。賢者不賞,有罪不罰,不亡何待?」
孔子侍坐於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之乎?」孔子曰:「吾聞取於臣
謂之取,不曰假。」季孫悟,告宰通曰:「自今以來,君有取謂之取,無曰假。」故孔
子正假馬之名,而君臣之義定矣。論語曰:「必也正名。」詩曰:「無易由言,無曰苟
矣。」可不慎乎?
君子曰:「天子居闉闕之中,帷帳之內,廣廈之下,旃茵之上,不出襜幄,而知天下者
,以有賢左右也。」故獨視不如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如與眾聽之聰也。
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庸為大?」對曰:「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
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於是令國曰:「欲進善言,謁
者不通,罪當死。」
楚人有善相人,所言無遺策,聞於國。莊王見而問於情,對曰:「臣非能相人,能觀人
之交也。布衣也,其交皆孝悌,篤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
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誠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益,此所謂吉士也。
主明臣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爭正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富,此所
謂吉主也。臣非能相人,能觀人之交也。」莊王曰:「善。」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
夜不懈,遂得孫叔敖,將軍子重之屬,以備卿相,遂成霸功。詩曰:「濟濟多士,文王
以寧。」此之謂也。
齊閔王亡居衛,盡日灸走,謂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其何
哉?」公玉丹對曰:「臣以王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耶?王之所以亡者,以賢也,
以天下之主皆不肖,而惡王之賢也,因相與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閔王慨然
太息曰:「賢固若是之苦邪?」丹又謂閔王曰:「古人有辭,天下無憂色者,臣聞其聲
,於王見其實,王名稱東帝,實有天下,去國居衛,容貌充盈,顏色發揚,無重國之意
。」王曰:「甚善。丹知寡人自去國而居衛也,帶三益矣。」遂以自賢,驕盈不遜。閔
王亡走衛,衛君避宮舍之,稱臣而供具,閔王不遜,衛人侵之,閔王去走鄒、魯,有驕
色,鄒、魯不納,遂走莒,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相閔王,淖齒擢閔王之筋,而縣之廟
梁,宿昔而殺之,而與燕共分齊地。悲乎!閔王臨大齊之國,地方數千里,然而兵敗於
諸侯,地奪於燕昭,宗廟喪亡,社稷不祀,宮室空虛,身亡逃竄,甚於徒隸,尚不知所
以亡,甚可痛也,猶自以為賢,豈不哀哉!公玉丹徒隸之中,而道之諂佞,甚矣!閔王
不覺,追而善之,以辱為榮,以憂為樂,其亡晚矣,而卒見殺。
先是靖郭君殘賊其百姓,害傷其群臣,國人將背叛共逐之,其御知之,豫裝齎食,及亂
作,靖郭君出亡,至於野而饑,其御出所裝食進之。靖郭君曰:「何以知之而齎食?」
對曰:「君之暴虐,其臣下之謀久矣。」靖郭君怒,不食。曰:「以吾賢至聞也,何謂
暴虐?」其御懼曰:「臣言過也,君實賢,唯群臣不肖共害賢。」然後靖郭君悅,然後
食。故齊閔王、靖郭君,雖至死亡,終身不諭者也。悲夫!
宋昭公出亡於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無不曰吾君聖
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
之,人主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亡而能悟,蓋得反國云。
秦二世胡亥之為公子也,昆弟數人,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諸子賜食先罷,胡亥下皆
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諸子聞見之者,莫不太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
下必棄之也。故二世惑於趙高,輕大臣,不顧下民。是以陳勝奮臂於關東,閻樂作亂於
望夷。閻樂,趙高之惑也,為咸陽令,軸為逐賊,將吏率入望夷宮,攻射二世,就數二
世,欲加刃,二世懼,入將自殺,有一宦者從之,二世謂:「何謂至於此也?」宦者曰
:「知此久矣。」二世曰:「子何不早言?」對曰:「臣以不言,故得至於此,使臣言
,死久矣。」然後二世喟然悔之,遂自殺。
齊侯問於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君曰:「
列地而與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
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諫而見從,終身不亡,臣奚送焉?若言而不見用,有難而死,是
妄死也;諫不見從,出亡而送,是軸為也。故忠臣也者,能盡善與君,而不能陷於難。
宋玉因其友以見於楚襄王,襄王待之無以異。宋玉讓其友。其友曰:「夫薑桂因地而生
,不因地而辛;婦人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子之事王未耳,何怨於我?」宋玉曰:「
昔者,齊有良兔曰東郭●,蓋一旦而走五百里,於是齊有良狗曰韓盧,亦一旦而走五百
里,使之遙見而指屬,則雖韓盧不及眾兔之塵,若躡跡而縱,則雖東郭●亦不能離。今
子之屬臣也,躡跡而縱與?遙見而指屬與?詩曰:『將安將樂,棄我如遺。』此之謂也
。」其友人曰:「僕人有過,僕人有過。」
宋玉事楚襄王而不見察,意氣不得形於顏色;或謂曰:「先生何談說之不揚,計畫之疑
也。」宋玉曰:「不然。子獨不見夫玄蝯乎?當其居桂林之中,峻葉之上,從容游戲,
超騰往來,龍興而鳥集,悲嘯長吟,當此之時,雖羿逢蒙,不得正目而視也。及其在枳
棘之中也,恐懼而掉慄,危視而蹟行,眾人皆得意焉。此彼筋非加急而體益短也,處勢
不便故也。夫處勢不便,豈何以量功校能哉?詩不云乎?『駕彼四牡,四牡項領。』夫
久駕而長,不得行項領,不亦宜乎?易曰:『臀無膚,其行趄。』此之謂也。」
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田饒謂哀公曰:「臣將去君而檻鵠舉矣。」哀公曰:「何謂也
?」田饒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
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雖有此五者,君猶日瀹而食之,何則?
以其所從來近也。夫檻鵠一舉千里,止君園池,食君魚鱉,啄君菽粟,無此五者,君猶
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臣請檻鵠舉矣。」哀公曰:「止、吾書子之言也。」田饒曰:
「臣聞食其食者,不毀其器;蔭其樹者,不析其枝。有士不用,何書其言為?」遂去之
燕,燕立為相。三年,燕之政太平,國無盜賊。哀公聞之,慨然太息,為之避寢三月,
抽損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後,何可復得?」詩曰:「逝將去汝,適彼樂土;
適彼樂土,爰得我所?」春秋曰:「少長於君,則君輕之。」此之謂也。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
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
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
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
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
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託而去。」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帶索,往見孟嘗君,欲趨不能進。孟嘗君曰:「先生老
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將我而老乎?噫!將使我追車而赴馬
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將使我出正辭而當
諸侯乎?決嫌疑而定猶豫乎?吾始壯矣,何老之有!」孟嘗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詩
曰:「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言老夫欲盡其謀,而少者驕而不受也。秦穆公所以敗其
師,殷紂所以亡天下也。故書曰:「黃髮之言,則無所愆。」詩曰:「壽胥與試。」美
用老人之言以安國也。
齊有閭丘邛年十八,道鞍宣王曰:「家貧親老,願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
可也。」閭丘邛曰:「不然,昔有顓頊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項橐七歲為聖人師,由此
觀之,邛不肖耳,年不稚矣。」宣王曰:「未有咫角驂駒而能服重致遠者也,由此觀之
,夫士亦華髮墮顛而後可用耳。」閭丘邛曰:「不然。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驊騮綠
驥,天下之俊馬也,使之與貍鼬試於釜灶之間,其疾未必能過貍鼬也;黃鵠白鶴,一舉
千里,使之與燕服翼,試之堂廡之下,廬室之間,其便未必能過燕服翼也。辟閭巨闕,
天下之利器也,擊石不缺,刺石不銼,使之與管槁決目出眯,其便未必能過管槁也,由
此觀之,華髮墮顛與邛,何以異哉?」宣王曰:「善。子有善言,何見寡人之晚也?」
邛對曰:「夫雞處讙嗷,則奪鍾鼓之音;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讒人在側,是見晚也
。詩曰:『聽言則對,言則退。』庸得進乎?」宣王拊軾曰:「寡人有過。」遂載與之
俱歸而用焉。故孔子曰:「後生可畏,安知來者之不如今?」此之謂也。
荊人卞和得玉璞而獻之荊厲王,使玉尹相之曰:「石也。」王以為慢,而斷其左足。厲
王薨,武王即位,和復捧玉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尹相之曰:「石也。」又以為慢,
而斷其右足。武王薨,共王即位,和乃奉玉璞而哭於荊山中,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
以血,共王聞之,使人問之曰:「天下刑之者眾矣,子刑何哭之悲也?」對曰:「寶玉
而名之曰石,貞士而戮之以慢,此臣之所以悲也。」共王曰:「惜矣,吾先王之聽難,
剖石而易,斬人之足!夫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屬,何聽之殊也?」乃使人理其璞而得
寶焉。故名之曰和氏之璧。故曰珠玉者,人主之所貴也,和雖獻寶,而美未為玉尹用也
。進寶且若彼之難也,況進賢人乎?賢人與姦臣,猶仇讎也,於庸君意不合。夫欲使姦
臣進其讎於不合意之君,其難萬倍於和氏之璧,又無斷兩足之臣以推其難,猶拔山也,
千歲一合,若繼踵,然後霸王之君興焉。其賢而不用,不可勝載,故有道者之不戮也,
宜白玉之璞未獻耳。
刺 奢 第 六
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隄,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群臣相
持歌曰:「江水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趣歸薄兮,薄亦大兮。」又曰:「樂兮
樂兮,四牡蹻兮,六轡沃兮,去不善而從善,何不樂兮?」伊尹知天命之至,舉觴而告
桀曰:「君王不聽臣之言,亡無日矣。」桀拍然而作,唾然而笑曰:「子何妖言,吾有
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於是接履而趣,遂適湯,湯立為相
。故伊尹去官入殷,殷王而夏亡。
紂為鹿臺,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臨望雲雨。作炮烙之刑,戮無辜,奪民力。
冤暴施於百姓,慘毒加於大臣,天下叛之,願臣文王。及周師至,令不行於左右。悲乎
!當是時,求為匹夫不可得也,紂自取之也。
魏王將起中天臺,令曰:「敢諫者死。」許綰負蔂操鍤入曰:「聞大王將起中天臺,臣
願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綰曰:「雖無力,能商臺。」王曰:「若何?」
曰:「臣聞天與地相去萬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當起七千五百里之臺,高既如是,其
趾須方八千里,盡王之地,不足以為臺趾。古者堯舜建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臺
,先以兵伐諸侯,盡有其地猶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為臺趾,材木之積,
人徒之眾,倉廩之儲,數以萬億度。八千里以外,當盡農畝之地,足以奉給王之臺者,
臺具以備,乃可以作。」魏王默然無以應,乃罷起臺。
衛靈公以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
「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苴。君則不寒,民
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諫曰:「君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罷役,
是德歸宛春,怨歸於君。」公曰:「不然。宛春,魯國之匹夫,吾舉之,民未有見焉,
今將令民,以此見之。且春也有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與?」靈公論宛春,可
謂知君之道矣。
齊宣王為大室,大蓋百畝,堂上三百戶,以齊國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諫
者。香居問宣王曰:「荊王釋先王之禮樂而為淫樂,敢問荊邦為有主乎?」王曰:「為
無主。」「敢問荊邦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居曰:「今主為大室,三年不能
成,而群臣莫敢諫者,敢問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香居曰:「臣請避矣。
」趨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諫寡人之晚也?」遽召尚書曰:「書之,寡人不肖,為
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病。」優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謂優莫
曰:「然則吾亡乎?」優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
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並世,焉能相亡,然亦殆
矣。」
齊景公飲酒而樂,釋衣冠自鼓缶,謂侍者曰:「仁人亦樂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
目亦猶人也?奚為獨不樂此也。」公曰:「速駕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
人甚樂此樂也,願與夫子共之,請去禮。」晏子對曰:「君之言過矣,齊國五尺之童子
,力盡勝嬰而又勝君,所以不敢亂者,畏禮也。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
以事其上。夫麋鹿唯無禮,故父子同塵。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詩曰:『人
而無禮,胡不遄死?』故禮不可去也。」公曰:「寡人無良,左右淫琨寡人,以至於此
,請殺之。」晏子曰:「左右無罪,君若好禮,左右有禮者至,無禮者去。君若惡禮,
亦將如之。」公曰:「善。請革衣冠,更受命。」乃廢酒而更尊朝服而坐,觴三行,晏
子趨出。
魏文侯見箕季其牆壞而不築,文侯曰:「何為不築?」對曰:「不時,其牆枉而不端。
」問曰:「何不端?」曰:「固然。」從者食其園之桃,箕季禁之。少焉日晏,進糲餐
之食,瓜瓠之羹。文侯出,其僕曰:「君亦無得於箕季矣。曩者進食,臣竊窺之,糲餐
之食,瓜瓠之羹。」文侯曰:「吾何無得於季也?吾一見季而得四焉。其牆壞不築,云
待時者,教我無奪農時也。牆枉而不端,對曰固然者,是教我無侵封疆也。從者食園桃
,箕季禁之,豈愛桃哉!是教我下無侵上也。食我以糲餐者,季豈不能具五味哉!教我
無多歛於百姓,以省飲食之養也。」
士尹池為荊使於宋,司城子罕止而觴之,南家之牆,擁於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經其宮
而不止。士尹池問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
:『吾特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束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願相國
之憂吾不食也。』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宮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歸荊,適興兵欲攻宋,士尹池諫於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賢,其相仁。賢
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無功,為天下笑。」楚釋宋而攻鄭。孔子聞之曰:「夫修
之於廟堂之上,而折衝於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
魯孟獻子聘於晉,宣子觴之三徙,鐘石之縣,不移而具。獻子曰:「富哉冢!」宣子曰
:「子之家庸與我家富?」獻子曰:「吾家甚貧,惟有二士,曰顏回,茲無靈者,使吾
邦家安平,百姓和協,惟此二者耳!吾盡於此矣。」客出,宣子曰:「彼君子也,以養
賢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為富。」孔子曰:「孟獻子之富,可著於春秋。」
鄒穆公有令食鳧鷹必以秕,無得以粟,於是倉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
吏以為費,請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暴背而耘,勤
而不惰者,豈為鳥獸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周
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取食之粟,移之於民,此非吾
之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也,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鄒民聞之,皆
知私積與公家為一體也,此之謂知富邦。
節 士 第 七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焉。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
,則耕在野,禹趨就下位而問焉,曰:「昔者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焉,堯授舜,吾
子猶存焉。及吾在位,子辭諸侯而耕,何故?」伯成子高曰:「昔堯之治天下,舉天下
而傳之他人,至無欲也,擇賢而與之其位,至公也。以至無欲至公之行示天下,故不賞
而民勸,不罰而民畏,舜亦猶然。今君賞罰而民欲且多私,是君之所懷者私也,百姓知
之,貪爭之端,自此始矣。德至此衰,刑自此繁矣,吾不忍見,以是野處也。今君又何
求而見我?君行矣,無留吾事。」耕而不顧。書曰:「旁施象,刑維明,及禹不能。」
春秋曰:「五帝不告誓。」信厚也。
桀為酒池,足以鉉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進諫曰:「為
人君,身行禮義,愛民節財,故國安而身壽也。今君用財若無盡,用人恐不能死,不革
,天禍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君子聞之曰:「天
之命矣夫。」
紂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諫,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見過則諫
,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進諫,三日不去朝,紂因而殺之。詩曰:「昊天太憮,予
慎無辜。」無辜而死,不亦哀哉!
曹公子喜時,字子臧,曹宣公子也。宣公與諸侯伐秦,卒於師,曹人使子臧迎喪,使公
子負芻,與太子留守,負芻殺太子而自立,子臧見負芻之當主也,宣公即葬,子臧將亡
,國人皆從之,負芻立,是為曹成公,成公懼,告罪,且請子臧,子臧乃返,成公遂為
君。其後晉侯會諸侯,執曹成公,歸之京師,將見子臧于周天子而立之。子臧曰:「前
記有之,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亡奔宋
,曹人數請晉侯謂:「子臧返國,吾歸爾君。」於是子臧返國,晉乃言天子歸成公於曹
,子臧遂以國致成公,成公為君,子臧不出,曹國乃安,子臧讓千乘之國,可謂賢矣,
故春秋賢而褒其後。
延陵季子者,吳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長曰遏,次曰餘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賢,兄弟皆愛之。既除喪,將立季子,季子辭曰:「曹宣公之卒也
,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義
。君義嗣也,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才,願附臧,以無失節。」固立之,棄
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季子必不受,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
迭為君而致諸侯乎季子。」皆曰:「諾。」故諸其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
天若有吾國,必疾有禍於身。」故遏也死,餘祭立;餘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國宜
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還。僚者,長子之庶兄也,自立為吳王,季子使而還,至則君適
之。遏之子曰王子光,號曰闔閭。不悅曰:「先君所為,不與子而與弟者,凡為季子也
,將從先君之命,則國宜之季子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而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
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曰:「爾殺吾君,吾授爾國,是吾與爾為
亂也。爾殺我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而之延陵,終身不入
吳國,故號曰延陵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國為義,以其不殺為仁,是以春秋賢季子而尊貴
之也。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
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
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
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
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
之劍兮帶丘墓。」
許悼公疾瘧,飲藥毒而死,太子止自責不嘗藥,不立其位。與其弟緯專哭泣,啜餰粥,
嗌不容粒,痛己之不嘗藥,未逾年而死,故春秋義之。
衛宣公之子伋也,壽也,朔也。伋前母子也。壽與朔後母子也,壽之母與朔謀,欲殺太
子伋而立壽,使人與伋乘舟於河中,將沈而殺之,壽知不能止也,因與之同舟,舟人不
得殺伋。方乘舟時,伋傅母恐其死也,閔而作詩,二子乘舟之詩是也。其詩曰:「二子
乘舟,汎汎其景,顧言思子,中心養養。」於是壽閔其兄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
之詩是也。其詩曰:「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又使伋之齊,將使,盜見載旌,要而殺之,壽止伋,伋曰:「
棄父之節,非子道也,不可。」壽又與之偕行,壽之母不能止也,因戒之曰:「壽無為
前也。」壽又為前,竊伋旌以先行,幾及齊矣,盜見而殺之,伋至,見壽之死,痛其代
己死,涕泣悲哀,遂載其屍還,至境而自殺,兄弟俱死,故君子義此二人,而傷宣公之
聽讒也。
魯宣公者,魯文公之子也,文公薨,文公之子赤立,為魯侯。宣公殺子赤而奪之國,立
為魯侯。公子肸者,宣公之同母弟也,宣公殺子赤而肸非之,宣公與之祿,則曰:「我
足矣!何以兄之食為哉?」織履而食,終身不食宣公之食,其仁恩厚矣,其守節固矣,
故春秋美而貴之。
晉獻公太子之至靈台,蛇繞左輪,御曰:「太子下拜。吾聞國君之子蛇,繞左輪者速得
國。」太子遂不行,返乎舍。御人見太子,太子曰:「吾聞為人子者,盡和順於君,不
行私欲;恭嚴承命,不逆君安。今吾得國,是君失安也,見國之利而忘君安,非子道也
;聞得國而拜其孽,非君欲也。廢子道,不孝;逆君欲,不忠。而使我行之,殆欲吾國
之危明也。」拔劍將死。御止之曰:「夫禨祥妖孽天之道也;恭嚴承命,人之行也。拜
祥戒孽,禮也;恭嚴承命,不以身恨君,孝也。今太子見福不拜,失禮;殺身恨君,失
孝。從僻心,棄正行,非臣之所聞也。」太子曰:「不然,我得國,君之孽也。拜君之
孽,不可謂禮。見禨祥而忘君之安,國之賊也,懷賊心以事國,不可謂孝。挾偽意以御
天下,懷賊心以事君,邪之大者也,而使我行之,是欲國之危明也。」遂伏劍而死。君
子曰:「晉太子徒御使之拜蛇,祥猶惡之,至於自殺者,為見疑於欲國也,己之不欲國
以安君,亦以明矣。為一愚御過言之故,至於身死,廢子道,絕祭祀,不可謂孝,可謂
遠嫌,一節之士也。」
申包胥者,楚人也。吳敗楚兵於柏舉,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隨,申包胥不受命而赴於秦
乞師,曰:「吳為無道行,封豕長蛇,蠶食天下,從上國始於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
莽,使下臣告急曰:『吳,夷狄也。夷狄之求無厭,滅楚則西與君接境,若鄰於君,疆
埸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圖之,若得君之靈,存撫楚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
焉。曰:「寡君聞命矣,子其就館,將圖而告子。」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休
,下臣何敢即安。」倚於庭牆立哭,日夜不絕聲,水漿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為賦
無衣之詩,言兵今出。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哀公曰:「處有臣若此而亡,吾無臣若此,
吾亡無日矣。」於是乃出師救楚。申包胥以秦師至楚,秦大夫子滿,子虎帥車五百乘,
子滿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會之。大敗吳師,吳師既退,昭王復國
,而賞始於包胥。包胥曰:「輔君安國,非為身也;救急除害,非為名也,功成而受賞
,是賣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賞,終身不見。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
,忠矣,七日七夜不絕聲,厚矣,不受賞,不伐矣。然賞所以勸善也,辭賞,亦非常法
。」
齊崔杼者,齊之相也,弒莊公。止太史無書君弒及賊,太史不聽,遂書賊曰:「崔杼弒
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又嗣書之,崔子又殺之,死者二人,其弟又嗣復書之,乃舍之
。南史氏是其族也,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將復書之,聞既書矣,乃還。君子曰:「
古之良史。」
齊攻魯,求岑鼎,魯公載他鼎往,齊侯不信而反之,以為非也,使人告魯君,柳下惠以
為是,因請受之,魯君請於柳下惠,柳下惠對曰:「君子欲以為岑鼎也,以免國也,臣
亦有國於此,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所難也。」魯君乃以真鼎往。柳下惠可謂守
信矣,非獨存己之國也,又存魯君之國。信之於人,重矣,猶輿之輗軏也。故孔子曰: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此之謂也。
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
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為寶,若與我者,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今以白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
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
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觕,其取彌觕。子罕之所寶
者至矣。」
昔者,有餽魚於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吾
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食魚。」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蒿,蓬戶甕牖,揉桑以為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子
髖聞之,乘肥馬,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冠桑葉冠,杖藜
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子髖曰:「嘻,先生何病也?」原
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
而行,此周而交,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飭,憲不忍為也。」子髖逡
巡,面有愧色,不辭而去。原憲曳杖拖履,行歌商頌而反,聲滿天地,如出金石,天子
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故養志者忘身,身且不愛,庸能累之。詩曰:「我心匪
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謂也。
晏子之晉,見披裘負芻息於途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曷為而至此?」對曰
:「齊人累之。吾名越石甫。」晏子曰:「嘻。」遽解左驂以贖之,載而與歸,至舍,
不辭而入,越石甫怒而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嬰未嘗得交也,今免子於患,吾於子
猶未可邪?」越石甫曰:「吾聞君子詘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是以請絕也。」晏
子乃出見之曰:「向也見客之容,而今見客之意。嬰聞察實者不留聲,觀行者不幾辭,
嬰可以辭而無棄乎?」越石甫曰:「夫子禮之,敢不敬從。」晏子遂以為上客。俗人之
有功則德,德則驕。晏子有功,免人於危,而反詘下之,其去俗亦遠矣,此全功之道也
。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於鄭子陽者曰:「子列子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
國而窮,君乃為不好士乎?」子陽令官遺之粟數十秉,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
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聞為有道者,妻子皆佚樂,今妻皆有饑色矣,君
過而遺先生食,先生又辭,豈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謂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
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遺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將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
受人之養,不死其難,不義也;死其難,是死無道之人,豈義哉!」其後,民果作難,
殺子陽。子列子之見微除不義遠矣。且子列子內有饑寒之憂,猶不苟取,見得思義,見
利思害,況其在富貴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謂能守節矣。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大夫。有博通之知,清潔之行,懷王用之。秦欲吞滅諸侯,并
兼天下。屈原為楚東使於齊,以結強黨。秦國患之,使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
尚之屬,上及令子闌,司馬子椒;內賂夫人鄭袖,共譖屈原。屈原遂放於外,乃作離騷
。張儀因使楚絕齊,許謝地六百里,懷王信左右之姦謀,聽張儀之邪說,遂絕強齊之大
輔。楚既絕齊,而秦欺以六里。懷王大怒,舉兵伐秦,大戰者數,秦兵大敗楚師,斬首
數萬級。秦使人願以漢中地謝懷王,不聽,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曰:「以一儀而易
漢中地,何愛儀!」請行,遂至楚,楚囚之。上官大夫之屬共言之王,王歸之。是時懷
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於此,於是復用屈原。屈原使齊,還聞張儀已去,大為王言張
儀之罪,懷王使人追之,不及。後秦嫁女于楚,與懷王歡,為藍田之會,屈原以為秦不
可信,願勿會,群臣皆以為可會,懷王遂會,果見囚拘,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懷王子
頃襄王,亦知群臣諂誤懷王,不察其罪,反聽群讒之口,復放屈原。屈原疾闇王亂俗,
汶汶嘿嘿,以是為非,以清為瘺,不忍見於世,將自投於淵,漁父止之。屈原曰:「世
皆醉,我獨醒;世皆瘺,我獨清。吾獨聞之,新浴者必振衣,新沐者必彈冠。又惡能以
其冷冷,更世事之嘿嘿者哉?吾寧投淵而死。」遂自投湘水汨羅之中而死。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王使為理,於是廷有殺人者,石奢追之,
則其父也,遂反於廷曰:「殺人者,僕之父也,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弛
罪廢法而伏其辜,僕之所守也。伏斧鑕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
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廉也。君
赦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遂不離鈇鑕。刎頭而死於廷中。君子聞之
曰:「貞夫法哉!」孔子曰:「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矣。」詩曰:「彼己之
子,邦之司直。」石子之謂也。
晉文公反國,李離為大理,過殺不辜,自繫曰:「臣之罪當死。」文公令之曰:「官有
上下,罰有輕重,是下吏之罪也,非子之過也。」李離曰:「臣居官為長,不與下讓位
;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過聽殺無辜,委下畏死,非義也,臣之罪當死矣。」文公曰
:「子必自以為有罪,則寡人亦有過矣。」李離曰:「君量能而授官,臣奉職而任事,
臣受印綬之日,君命曰:『必以仁義輔政,寧過於生,無失於殺。』臣受命不稱,壅惠
蔽恩,如臣之罪乃當死,君何過之有?且理有法,失生即生,失殺即死,君以臣為能聽
微決疑,故任臣以理,今離刻深,不顧仁義,信文墨,不察是非,聽他辭,不精事實,
掠服無罪,使百姓怨,天下聞之,必議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積怨於百姓,惡揚
於天下,權輕於諸侯,如臣之罪,是當重死。」文公曰:「吾聞之也,直而不枉,不可
與往;方而不圓,不可與長存,願子以此聽寡人也。」李離曰:「吾以所私害公法,殺
無罪而生當死,二者非所以教於國也,離不敢受命。」文公曰:「子獨不聞管仲之為人
臣邪?身辱而君肆,行汙而霸成。」李離曰:「臣無管仲之賢,而有辱汙之名,無霸王
之功,而有射鉤之累。夫無能以臨官,藉汙名以治人,君雖不忍加之於法,臣亦不敢汙
官亂治以生,臣聞命矣。」遂伏劍而死。
晉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將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萬。介子推無爵齒而就
位,觴三行,介子推奉觴而起曰:「有龍繅繅,將失其所,有蛇從之,周流天下,龍既
入深淵,得其安所,蛇脂盡乾,獨不得甘雨,此何謂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過
也。吾為子爵,與待旦之朝也;吾為子田,與河東陽之間。」介子推曰:「推聞君子之
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爭而得財,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國者,子
也,吾將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聞君子之道,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則不敢
當其後;為人臣而不見察於其君者,則不敢立於其朝,然推亦無索於天下矣。」遂去而
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為之避寢三月,號呼期年。詩曰:「逝將去汝,適彼
樂郊,誰之永號。」此之謂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謂焚其山宜出,及焚
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申徒狄非其世,將自投於河,崔嘉聞而止之曰:「吾聞聖人仁士之於天地之間,民之父
母也,今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者,桀殺關龍逢,紂
殺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吳殺子胥,陳殺洩治而滅其國。故亡國殘家,非無聖智也,不用
故也。」遂負石沈於河。君子聞之曰:「廉矣乎,如仁與智,吾未見也。」詩曰:「天
實為之,謂之何哉?」此之謂也。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接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
執飲曰:「嗟!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此也。」
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東方有士曰袁旌目,將有所適,而飢於道,孤父之盜丘人也見之,下壺餐以與之。袁旌
目三餔而能視,仰而問焉。曰:「子誰也?」曰:「我孤父之盜丘人也。」袁旌目曰:
「嘻!汝乃盜也,何為而食我?以吾不食也。」兩手●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
地而死。縣名為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故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不飲盜泉之水,積正也。旌目不食而死,潔之至也。
鮑焦衣弊膚見,挈畚將蔬,遇子貢將於道。子貢曰:「吾子何以至此也?」焦曰:「天
下之遺德教者眾矣!吾何以不至於此也。吾聞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己者,是爽行也
;上不己知,而干之不止者,是毀廉也。行爽廉毀,然且不舍,惑於利者也。」子貢曰
:「吾聞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汙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汙其君而履其土,非其
而將其蔬,此諸之有哉?」鮑焦曰:「嗚呼!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醜而輕死。
」乃棄其蔬而立,槁死於洛水之上。君子聞之曰:「廉夫剛哉!夫山銳則不高,水狹而
不深,行特者其德不厚,志與天地疑者,其為人不祥。鮑子可謂不祥矣,其節度深淺,
適至而止矣。」詩曰:「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公孫杵臼,程嬰者,晉大夫趙朔客也。晉趙穿弒靈公,趙盾時為貴大夫,亡不出境,還
不討賊,故春秋責之,以盾為弒君。屠岸賈者,幸於靈公,晉景公時,賈為司寇,欲討
靈公之賊,盾已死,欲誅盾之子趙朔,遍告諸將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賊乃弒君
,子孫在朝,何以懲罰?請誅之。」韓厥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
,故不誅。今請君將妄誅,妄誅謂之亂臣,有大事君不聞,是無君也。」屠岸賈不聽,
韓厥告趙朔趣亡,趙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予死不恨。」韓厥許諾,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
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公孫杵臼謂程嬰曰:「胡不死。」嬰曰:「朔之妻有遺腹
,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無何而朔妻免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
,朔妻置兒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乎,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
脫,程嬰謂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復之,奈何?」杵臼曰:「立孤與死,庸難
?」嬰曰:「立孤亦難耳!」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
,吾請先死。」而二人謀取他嬰兒,負以文褓匿山中。嬰謂諸將曰:「嬰不肖,不能立
孤,誰能予吾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隨嬰攻杵臼。杵臼曰:「
小人哉程嬰!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之。縱不能立孤兒,忍賣之
乎?」抱而呼天曰:「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也。」諸將不許,遂并殺杵臼
與兒。
諸將以為趙氏孤兒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兒乃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晉
景公病,卜之,大業之胄者為祟,景公問韓厥,韓厥知趙孤存,乃曰:「大業之後,在
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行衍皆嬴姓也。中行衍人面鳥嶵,降佐帝大戊及周天子,
皆有明德,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適晉,事先君繆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
絕祀。今及吾君,獨滅之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筴出現,唯君圖之。」景公問趙尚有
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景公乃以韓厥謀立趙氏孤兒,召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病,景
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氏孤兒,孤兒名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
屠岸賈為之,繅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庸敢作難?微君之病,群臣固將請立趙後,
今君有命,群臣願之。」於是乃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俱與程嬰趙氏攻屠岸賈,滅
其族。復興趙氏田邑如故。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
能死,我非不能死,思立趙氏後,今子既立為成人,趙宗復故,我將下報趙孟與公孫杵
臼。」趙武號泣,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棄我而死乎?」程嬰曰:
「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皆先我死,今我不下報之,是以我事為不成也。」遂以殺
。趙武服哀三年,為祭邑,春秋祠之,世不絕。君子曰:「程嬰公孫杵臼,可謂信交厚
士矣。嬰之自殺下報亦過矣。」
吳有士曰張胥鄙,譚夫吾,前交而後絕。張胥鄙有罪,拘將死。譚夫吾合徒而取之,出
至於道,而後乃知其夫吾也。輟行而辭曰:「義不同於子,故前交而後絕。吾聞之君子
不以安肆志,不為危易行,今吾從子,是安則肆志,危則易行也。與吾因子而生,不若
反拘而死。」闔閭聞之,令吏釋之。張胥鄙曰:「吾義不同於譚夫吾,故不受其任矣,
今吏以是出我,以譚夫吾故免也,吾庸遽受之乎?」遂觸牆而死。譚夫吾聞之曰:「我
任而不受,佞也;不知而出之,愚也。佞不可以接士,愚不可以事君,吾行虛矣。人惡
以吾力生,吾亦恥以此立於世。」乃絕頸而死。君子曰:「譚夫吾其以失士矣,張胥鄙
亦為未得也,可謂剛勇矣,未可謂得節也。」
蘇武者,故右將軍平陵侯蘇建子也。孝武皇帝時,以武為栘中監使匈奴,是時匈奴使者
數降漢,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當。單于使貴人故漢人衛律說武,武不從,乃設以貴爵,
重祿尊位,終不聽,於是律絕不與飲食,武數日不降。又當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
,武心意愈堅,終不屈撓。稱曰:「臣事君,由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守節不移
,雖有鈇鉞湯鑊之誅而不懼也,尊官顯位而不榮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餘歲,
竟不降下,可謂守節臣矣。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蘇
武之謂也。匈奴紿言武死,其後漢聞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義歸武,漢尊武為典
屬國,顯異於他臣也。
義 勇 第 八
陳恒弒簡公而盟,盟者皆完其家,不盟者殺之。石他人曰:「昔之事其君者,皆得其君
而事之,今謂他人曰:『舍而君而事我。』他人不能,雖然,不盟則殺父母也,從而盟
,是無君臣之禮也。生於亂世,不得正行;劫於暴上,不得道義。故雖盟,不以父母之
死,不如退而自殺,以禮其君。」乃自殺。
陳恒弒君,使勇士六人劫子淵棲,子淵棲曰:「子之欲與我,以我為知乎?臣弒君,非
知也!以我為仁乎?見利而背君,非仁也!以我為勇乎?劫我以兵,懼而與子,非勇也
。使吾無此三者,與何補於子?若吾有此三者,終不從子矣!」乃舍之。
宋閔公臣長萬以勇力聞,萬與魯戰,師敗,為魯所獲,囚之宮中,數月歸之宋。與閔公
搏,婦人皆在側,公謂萬曰:「魯君庸與寡人美?」萬曰:「魯君美。天下諸侯,唯魯
君耳。宜其為君也。」閔公矜,婦人妒,其言曰:「爾魯之囚虜爾,何知?」萬怒,遂
搏閔公頰,齒落於口,絕吭而死。仇牧聞君死,趨而至,遇萬於門,衛劍而叱之,萬臂
擊仇牧而殺之,齒著於門闔。仇牧可謂不畏彊禦矣,趨君之難,顧不旋踵。
崔杼弒莊公,令士大夫盟者,皆脫劍而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殺十人。次及晏子
,晏子奉桮血仰天歎曰:「惡乎崔子,將為無道,殺其君。」盟者皆視之。崔杼謂晏子
曰:「子與我,我與子分國;子不吾與,吾將殺子。直兵將推之,曲兵將勾之,唯子圖
之。」晏子曰:「嬰聞回以利而背其君者,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詩
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嬰可謂不回矣。直兵推之,曲兵鉤之,嬰之不回也。崔
子舍之,晏子趨出,授綏而乘,其僕將馳,晏子拊其手曰:「虎豹在山林,其命在庖,
馳不益生,緩不益死,按行成節,然後去之。」詩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
之謂也。
佛肸以中牟叛,置鼎於庭,致士大夫曰:「與我者受邑,不吾與者烹。」大夫皆從之。
至於田卑,田卑,中牟之邑人也。曰:「義死不避斧鉞之罪,義窮不受軒冕之服。無義
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將就鼎,佛肸脫屨而生之。趙氏聞其叛也,攻而取之
;聞田卑不肯與也,求而賞之。田卑曰:「不可也,一人舉而萬夫俛首,智者不為也。
賞一人以慚萬夫,義者不取也。我受賞,使中牟之士,懷恥不義。」辭賞徙處曰:「以
行臨人,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楚太子建以費無極之譖見逐。建有子曰勝,在外,子西召勝,使治白,號曰白公。勝怨
楚逐其父,將弒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陳士勒兵,以示易甲曰:「與我,無患不富貴
;不吾與,則此是也。」易甲笑曰:「嘗言吾義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天下,不義,吾
不敢也;威吾以兵,不義,吾不從也。今子將弒子之君,而使我從子,非吾前義也。子
雖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為也。子行子之威,則吾亦得明吾義也。逆子以兵爭也
,應子以聲鄙也,吾聞士立義不爭,行死不鄙,拱而待兵,顏色不變也。」
白公勝將弒楚惠王,王出亡,令尹司馬皆死,拔劍而屬之於屈廬曰:「子與我,將舍之
;子不與我,將殺子。」屈廬曰:「詩有之,曰:『莫莫葛藟,肆於條枝,愷悌君子,
求福不回。』今子殺子叔父西求福於廬也,可乎?且吾聞知命之士,見利不動,臨危不
恐。為人臣者,時生則生,時死則死,是謂人臣之禮。故上知天命,下知臣道,其有可
劫乎?子胡不推之?」白公勝乃內其劍。
白公勝既殺令尹司馬,欲立王子閭以為王。王子閭不肯,劫之以刃,王子閭曰:「王孫
輔相楚國,匡正王室,而后自庇焉,閭之願也。今子假威以暴王室,殺伐以亂國家,吾
雖死,不子從也。」白公勝曰:「楚國之重,天下無有。天以與子,子何不受?」王子
閭曰:「吾聞辭天下者,非輕其利也,以明其德也;不為諸侯者,非惡其位也,以潔其
行為。今吾見國而忘主,不仁也;劫白刃而失義,不勇也。子雖告我以利,威我以兵,
吾不為也。」白公強之,不可,遂殺之。葉公高率眾誅白公,而反惠王於國。
白公之難,楚人有莊善者,辭其母將往死之,其母曰:「棄其親而死其君,可謂義乎?
」莊善曰:「吾聞事君者,內其祿而外其身,今所以養母者,君之祿也。身安得無死乎
!」遂辭而行,比至公門,三廢車中,其僕曰:「子懼矣。」曰:「懼。」「既懼,何
不返?」莊善曰:「懼者,吾私也;死義,吾公也。聞君子不以私害公。」及公門,刎
頸而死。君子曰:「好義乎哉!」
齊崔杼弒莊公也,有陳不占者,聞君難,將赴之,比去,餐則失匕,上車失軾。御者曰
:「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義也;無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
,聞戰鬥之聲,恐駭而死。人曰:「不占可謂仁者之勇也。」
知伯囂之時,有士曰長兒子魚,絕知伯而去之。三年,將東之越,而道聞知伯囂之見殺
也,謂御曰:「還車反,吾將死之。」御曰:「夫子絕知伯而去之三年矣,今反死之,
是絕屬無別也。」長兒子魚曰:「不然,吾聞仁者無餘愛,忠臣無餘祿。吾聞知伯之死
而動吾心,餘祿之加於我者,至今尚存,吾將往依之。」反而死。
衛懿公有臣曰弘演,遠使未還。狄人攻衛,其民曰:「君之所與祿位者,鶴也;所富者
,宮人也。君使宮人與鶴戰,呈焉能戰?」遂潰而去。狄人追及懿公於滎澤,殺之,盡
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至,報使於肝畢,呼天而號,盡哀而止。曰:「臣請為表。」
因自刺其腹,內懿公之肝而死。齊桓公聞之曰:「衛之亡也以無道,今有臣若此,不可
不存。」於是救衛於楚丘。
芊尹文者,荊之歐鹿彘者也。司馬子期獵於雲夢,載旗之長拽地。芊尹文拔劍齊諸軾而
斷之,貳車抽弓於韔,援矢於筩,引而未發也。司馬子期伏軾而問曰:「吾有罪於夫子
乎?」對曰:「臣以君旗拽地故也。國君之旗齊於軫,大夫之旗齊於軾。今子荊國有名
大夫而減三等,文之斷也,不亦可乎?」子期悅,載之王所,王曰:「吾聞有斷子之旗
者,其人安在?吾將殺之。」子期以文之言告,王悅,使為江南令,而大治。
卞莊子好勇,養母,戰而三北,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齊與魯戰,卞莊子
請從,見於魯將軍曰:「初與母處,是以三北,今母死,請塞責而神有所歸。」遂赴敵
,役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一北。」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再北。」
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三北。」將軍曰:「毋沒爾家,宜止之,請為兄弟
。」莊子曰:「三北以養母也,是子道也,今士節小具而塞責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
。」遂反敵殺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責,滅世斷宗,於孝未終也。」
善 謀 第 九
齊桓公時,江國,黃國,小國也,在江淮之間。近楚,楚,大國也,數侵伐,欲滅取之
;江人黃人患楚。齊桓公方存亡繼絕,救危扶傾;尊周室,攘夷狄,為陽穀之會,貫澤
之盟,與諸侯方伐楚。江人、黃人慕桓公之義,來會盟於貫澤。管仲曰:「江、黃遠齊
而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救,無以宗諸侯,不可受也。」桓公不聽,遂與之
盟。管仲死,楚人伐江滅黃,桓公不能救,君子閔之。是後桓公信壞德衰,諸侯不附,
遂陵遲不能復興。夫仁智之謀,即事有漸,力所不能救,未可以受其質,桓公之過也,
管仲可謂善謀矣。詩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此之謂也。
晉文公時,周襄王有弟太叔之難,出亡居於鄭,不得入,使告難于魯、于晉、于秦。其
明年春,秦伯師入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文公曰:「求諸侯,莫如勤王,且大義也
,諸侯信之,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
於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
:「筮之。」筮之,遇大有之暌,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戰克而王亨,吉庸
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迎公,不亦可乎?大有去暌而復,亦其所
也。」晉侯辭秦師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陽樊,右師圍溫,左師逆王。夏,四月刃巳,
王入于王城。取太叔于溫,而殺之于隰城。戊午,晉侯朝王,王享醴,命之侑,予之陽
樊,溫原、攢矛之田。晉於是始開南陽之地。其後三年,文公遂再會諸侯以朝天子,天
子錫之弓矢秬鬯,以為方伯。晉文公之命是也,卒成霸道,狐偃之善謀也。夫秦、魯皆
疑晉有狐偃之善謀以成霸功。故謀得於帷幄,則功施於天下,狐偃之謂也。
虞、虢,皆小國也。虞有夏陽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晉不能禽也。故晉獻公欲伐虞、
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公曰:「此晉國之寶也
,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
必不敢受吾幣。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廄,置之外廄。
」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宮之奇知固知矣,雖然,其為人也
,通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通心則其言之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
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之使者,其幣重,其辭微,必不便於虞。語曰:『
宴亡則齒寒矣。』故虞、虢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公不聽,
遂受其幣而借之道,旋歸。四年,反取虞。荀息牽馬抱璧而前曰:「臣之謀如何?」獻
公曰:「璧則猶是,而吾馬之齒加長矣。」晉獻公用荀息之謀而禽虞,虞不用宮之奇而
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戰國并兼之臣也,若宮之奇則可謂忠臣之謀也。
晉文公、秦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而附於楚,鄭大夫佚之狐言於鄭君曰:「若使燭之武
見秦君,圍必解。」鄭君從之,召燭之武;使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
矣,無能為也。」鄭君曰:「吾不能蚤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
亦有不利焉。」燭之武許諾。夜出見秦君曰:「秦晉圍鄭,鄭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
君,敢以煩執事。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晉而取鄭,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
晉。晉,秦之鄰也,鄰之強,君之憂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資糧,
亦無所害。且君立晉君,晉君許君焦瑕,朝得入,夕設版而畫界焉,君之所知也。夫晉
何厭之有,既東取鄭,又欲廣其西境,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願君圖之。」秦
君說,引兵而還。晉咎犯請擊之,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能弊鄭,因人之力以
弊,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矣。」亦去鄭,鄭圍遂解。燭之
武可謂善謀,一言而存鄭安秦。鄭君不蚤用善謀,所以削國也,困而覺焉,所以得存。
楚靈王即位,欲為霸,五會諸侯,使椒舉如晉求諸侯。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君
有惠,賜盟于宋。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以歲之不易,寡人願結驩於二三君
。使舉請間,君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晉君欲勿許。司馬侯曰:「不
可。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
知也。唯天所相,不可與爭,況諸侯乎?若適淫虐,楚將棄之,吾誰與爭?」公曰:「
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嚮而不濟?」對曰
:「恃馬與險,而虞鄰之難,是三殆也。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荊山終南,九州之險也
,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馬之所生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足以為固也,從古以然
,是先王務德音以亨神人,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
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晉有里克
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衛、邢無難,狄亦喪之,故人之難不可虞也。特此三者而
不修政德,亡於不暇,有何能濟,君其許之。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霣,周是以
興,夫豈爭諸侯哉?」乃許楚靈王,遂為申之會,與諸侯伐吳,起章華之台,為乾谿之
役,百姓罷勞怨懟於下,群臣倍畔於上,公子棄疾作亂,靈王亡逃,卒死於野。故曰:
「晉不頓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馬侯之謀也。
楚平王殺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挾弓而干闔閭,闔閭曰:「大之甚,勇之甚。」為是
而欲興師伐楚。子胥諫曰:「不可,臣聞之,君子不為匹夫興師,且事君猶事父也,虧
君之義,復父之讎,臣不為也。」於是止。蔡昭公朝於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
昭公不予,於是拘昭公於郢。數年而后歸之,昭公濟濮水,沈璧曰:「諸侯有伐楚者,
寡人請為前列。」楚人聞之怒,於是興兵伐蔡,蔡請救于吳,子胥諫曰:「蔡非有罪也
,楚人無道也,君若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此時可矣。」於是興兵伐楚,遂敗楚人於柏舉
而成霸道,子胥之謀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秦孝公欲用衛鞅之言,更為嚴刑峻法,易古三代之制度,恐大臣不從,於是召衛鞅,甘
龍、杜摯三大夫御於君,慮世事之變計,正法之本,使民道。君曰:「代位不亡社稷,
君之道也;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今吾欲更法以教民,吾恐天下之議我也。」公孫
鞅曰:「臣聞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君前定變法之慮,行之無疑,殆無顧天下之議,且
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負非於世;有獨知之虞者,必見謷於民。語曰:『愚者晤成事,知
者見未萌。』民不可與慮始,可與樂成功。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
功者,不謀於眾。』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治國,不法其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臣聞聖人不易民而
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今君變
法不循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願君熟慮之。」公孫鞅曰:「子之所言者,
世俗之所知也。常人安於所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也,非所與論於
典法之外也。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
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制法之人,不足與論治。君無疑矣。」杜摯曰:
「利不百不變法,攻不什不易器。臣聞之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公孫鞅曰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者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犧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
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其時而立法因事制禮。禮法兩定,制令各宜,甲兵器備
,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古。故湯武之王也不循古,殷夏之滅也不易
禮。然則反古者未可非也,循禮者未足多也,君無疑矣。」孝公曰:「善。吾聞窮鄉多
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和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憂焉。拘世之議,人心不疑矣。
」於是孝公違龍摯之善謀,遂從衛鞅之過言,法嚴而酷刑深,而必守之以公,當時取強
,遂封鞅為商君。及孝公死,國人怨商君,至於車裂之,其患流漸,至始皇赤衣塞路,
群盜滿山,卒以亂亡,削刻無恩之所致也。三代積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秦項嚴暴而
亡,漢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謀之本也。
秦惠王時蜀亂,國人相攻擊,告急於秦。秦惠王欲發兵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人
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恐蜀亂;先伐蜀,恐韓襲秦之弊,猶與未決。司馬錯與張子爭
論於惠王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子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
「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
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
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
之倫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遠矣。」司馬錯曰:「不
然。臣聞之欲富者務廣其地,欲強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
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服焉
。服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又有禁暴
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
欲,危矣。臣請竭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
亡三川,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以
鼎予楚,以地予魏,王不能止,此臣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秦。」惠王曰:「善。寡人
請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王更號為諸侯,而使陳叔相蜀,蜀既屬
秦,秦日益強富厚而制諸侯,司馬錯之謀也。
楚使黃歇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韓、魏,韓、魏服事秦,秦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
。黃歇適至,聞其計,是時秦已使白起攻楚數縣,楚頃襄王東從。黃歇上書於秦昭王,
欲使秦遠交楚而攻韓、魏以解楚。其書曰:「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王欲伐楚,此猶
兩虎相與鬥,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也,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之,物至則
反,冬夏是也;致高則危,累棋是也。今大國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從生民以來,
萬乘之地,未嘗有也。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
得百里之地也,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攻燕、酸棗、虛
、桃、入邢,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救,王之功多矣。王休甲息眾,二年而復之,有取滿、
衍、首、垣,以臨仁,平丘,黃,濟陽、甄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歷之北,注之齊
、秦之要,絕楚、趙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相救,王之威亦單矣。
王若能恃功守威,挾戰功之心,而肥仁義之地,使無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負人徒之眾,兵革之彊,乘毀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王,臣恐其有後患也。
詩曰:『靡不有動,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何以知其然也。智伯見伐趙之利,不知榆次之禍;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此
二國者,非無大功也,沒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吳之親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於
艾陵,還為越人所禽於三渚之浦。知伯之信韓、魏也,從而伐趙攻晉陽之城,勝有日矣
,韓、魏畔之,殺知伯瑤於鑿台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毀也,而忘毀楚之強韓、魏也,臣
為王慮而不取也。詩曰:『大武遠宅而不涉。』從此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
詩曰:『躍躍毚兔,遇犬獲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
,此吳之親越也。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欺大國也
。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
者,將十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廟隳,刳腹絕腸,折顙摺頸,身首分離,暴骨草澤
,頭顱僵仆,相望于境,係臣束子為群虜者,相及於路,鬼神潢洋無所食,民不聊生,
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海內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齎之與攻
楚,不亦過乎!
且王攻楚,將惡出兵?王將藉路於仇讎之韓、魏乎?出兵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是王
以兵資於仇讎之韓、魏也。王若不藉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隨水右壤,此
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王雖有之,不為得地,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
地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以應王,秦之兵構而不離,韓、魏氏將出兵而
攻留、方、與銍、胡陵、碭、蕭、相,故宋必盡。齊人南面,泗北必舉,此皆平原四達
膏腴之地也,而使獨攻。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勁齊。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
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海,北倚河而無後患。天下之國,莫強於齊、魏,齊、魏得地保
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之後,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為帝有餘矣。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
之眾,兵革之彊,一舉事而樹怨於楚,出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臣為主慮
,莫若善楚,秦、楚合為一而以臨韓,韓必拱手,王施之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
韓必為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伐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
來也,如此而魏亦關內侯矣。王一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注入地於齊,齊右壤可拱手
而取也。王之地一極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然後危動
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也。」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
謝韓、魏,發使賂楚,約為與國。黃歇受約歸楚,解楚之禍,全彊秦之兵,黃歇之謀也
。
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
人將束甲而赴之。」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而為構。」虞卿曰:「昌言構者,
以為不構,軍必破也,而制構者在秦,且王之論秦也,欲破王之軍乎?不邪?」王曰:
「秦不遺餘力矣,必且破趙軍。」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
欲王之重寶,必內吾使,吾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恐天下之合從必一心,如此,則
構乃可為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構,發鄭朱入秦,秦內之。趙王召虞卿曰:「寡
人使平陽君為構秦,秦已內鄭朱矣,虞卿以為如何?」對曰:「王不得構,軍必破矣!
天下之賀戰勝者皆在秦。鄭朱,貴人也。而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楚、魏
以趙為構,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則構不可得也。」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
戰勝者終不肯構,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不從虞卿之謀也。
秦既解圍邯鄲,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構。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
王也,倦而歸乎?亡其力尚能進之,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
矣,必以倦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攻其力之所不能
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趙郝,趙郝曰
:「虞卿能量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不予,令秦年來復攻於
王,王得無割其內而構乎?」王曰:「請聽子割矣,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乎?」趙郝
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晉之交於秦相若也,今秦善韓、魏而攻王,王之所以
事秦者,必不如魏、韓也。今臣之為足下解負親之攻,開關通弊,齊交韓、魏,至來年
而獨取攻於秦,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韓、魏之後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對曰:「郝言『不構,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復割其內而構乎』。
今構,郝又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雖割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以構,此
自盡之術也,不如無構。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亦不失六城,秦倦而歸
,兵必疲,我以六縣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吾國尚利,庸
與坐而劃地,自弱以強秦?今郝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
,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坐以地盡,來年,秦復來割,王將予之乎?不予,是棄前功
而挑秦禍也,予之,即無地而給之。語曰:『彊者善攻,而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聽秦
,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愈弱之趙,其計固不止矣。
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計未定,
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秦地與無予,庸吉?」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
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對曰:「亦聞夫公父文伯母乎,公父文伯
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其母聞之,不肯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
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於魯,而是人不隨也。今死而婦人為自
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故從母言,是為賢母,從妻言,是
必不免為妒婦。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
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大王計,不如予之。」王曰:「諾。」
虞卿聞之曰:「此飾說也,王慎勿予。」樓緩聞之,往見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
樓緩對曰:「不然,虞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
且因彊而乘弱矣。』今趙兵困於秦,天下之賀戰者,必盡在於秦矣,故不如前割地為和
,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弊而瓜分之,趙見亡,何秦之
圖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願王以此決之,勿復計也。」虞卿聞之,往見王曰:
「危哉!樓子之所以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示天下弱乎?且臣
言勿予,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讎也。得王之
六城,并力而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是王失之於齊,而取償於秦也。而
齊、趙之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為發聲,兵未窺於境,臣見秦之重賂
,而反構於王。從秦為構,韓、魏聞之,必盡重王,重王,必出重寶以先於王,則是王
一舉而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趙王曰:「善。」即發虞卿來見齊王,與之謀秦
。虞之謀行而趙霸,此存亡之樞機,樞機之發,間不及旋踵,是故虞卿一言,而秦之震
懼趁風馳指而請備,故善謀之臣,其於國豈不重哉?微虞卿,趙以亡矣。
魏請為從,趙孝成王,召虞卿謀,過平原君。平原君曰:「願卿之論從也。」虞卿入見
。王曰:「魏請為從。」對曰:「魏過。」王曰:「寡人固未之許。」對曰:「王過。
」王曰:「魏請從,卿曰魏過;寡人未之許,又曰寡人過,然則從終不可邪?」對曰:
「臣聞小國之與大國從事也,有利,大國受福;有敗,小國受禍。今魏以小請其禍,而
王以大辭其福,臣故曰王過,魏亦過。竊以為從便。」王曰:「善。」乃合魏為從。使
虞卿久用於趙,趙必霸。會虞卿以魏齊之事,棄侯捐相而歸,不用,趙旋亡。
善 謀 下 第 十
沛公與項籍,俱受令於楚懷王。曰:「先入咸陽者王之。」沛公將從武關入,至南陽守
戰,南陽守齮保宛城,堅守不下,沛公引兵圍宛三匝,南陽守欲自殺,其舍人陳恢止之
曰:「死未晚也。」於是恢乃踰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
兵盡日圍宛,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十,人民眾,蓄積多,其吏民自以為降而死,故
皆堅守乘城,足下攻之,死傷者必多,死者未收,傷者未瘳,足下曠日則事留,引兵而
去宛,完繕弊甲,砥礪調兵,而隨足下之後,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後有強宛之患,竊
為足下危之。為足下計者,莫如約宛守降封之,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擊,諸城
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沛公曰:「善。」乃以宛守為殷侯,封
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遂先入咸陽,陳恢之謀也。
漢王既用滕公、蕭何之言,擢拜韓信為上將軍,引信上坐,王問曰:「丞相數言將軍,
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曰然,大
王自斷勇仁悍強,庸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唯信
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楚,請言項王為人。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
器也,而荊王喜之,所以屈於田贊,而危其國也。故春秋曰:「善為國者不師。」此之
謂也。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之,東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東
益不與焉。夫損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用不肖,國之不
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也。故不
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詩曰:『各敬爾儀,天命不又。』未聞東益之與為命也。」
顏淵侍魯定公于臺,東野畢御馬于臺下。定公曰:「善哉!東野之御。」顏淵曰:「善
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失。」定公不悅,以告左右曰:「吾聞之,君子不讒人,君子亦
讒人乎?」顏淵不悅,歷階而去。須臾馬敗聞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趨駕請顏淵。」
顏淵至,定公曰:「向寡人曰:『善哉,東野畢御也。』吾子曰:『善則善矣,雖然,
其馬將失矣。』不識吾子何以知之也?」顏淵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於使人,
造父工於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盡其馬,是以舜無失民,造父無失馬。今東野之御
也,上馬執轡,御體正矣,周旅灸驟;朝禮畢矣,歷險致遠,而馬力殫矣,然求不已,
是以知其失也。」定公曰:「善,可少進與?」顏淵曰:「獸窮則觸,鳥窮則喙,人窮
則軸。自古及今,有窮其下能無危者,未之有也。詩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善
御之謂也。」定公曰:「善哉!寡人之過也。」
孔子北之山戎氏,有婦人哭於路者,其哭甚哀,孔子立輿而問曰:「曷為哭哀至於此也
。」婦人對曰:「往年虎食我夫,今虎食我子,是以哀也。」孔子曰:「嘻,若是,則
曷為不去也?」曰:「其政平,其吏不苛,吾以是不能去也。」孔子顧子貢曰:「弟子
記之,夫政之不平而吏苛,乃等於虎狼矣。」詩曰:「降喪饑饉,斬伐四國。」夫政不
平也,乃斬伐四國,而況二人乎?其不去宜哉?
魏文侯問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
戰數勝,國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
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戰窮兵,未有不亡者也。
趙襄子問於王子維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吳君而不忍。」襄子曰:「
宜哉吳之亡也。則不能賞賢,不忍則不能罰姦。賢者不賞,有罪不罰,不亡何待?」
孔子侍坐於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之乎?」孔子曰:「吾聞取於臣
謂之取,不曰假。」季孫悟,告宰通曰:「自今以來,君有取謂之取,無曰假。」故孔
子正假馬之名,而君臣之義定矣。論語曰:「必也正名。」詩曰:「無易由言,無曰苟
矣。」可不慎乎?
君子曰:「天子居闉闕之中,帷帳之內,廣廈之下,旃茵之上,不出襜幄,而知天下者
,以有賢左右也。」故獨視不如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如與眾聽之聰也。
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庸為大?」對曰:「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
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於是令國曰:「欲進善言,謁
者不通,罪當死。」
楚人有善相人,所言無遺策,聞於國。莊王見而問於情,對曰:「臣非能相人,能觀人
之交也。布衣也,其交皆孝悌,篤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
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誠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益,此所謂吉士也。
主明臣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爭正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富,此所
謂吉主也。臣非能相人,能觀人之交也。」莊王曰:「善。」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
夜不懈,遂得孫叔敖,將軍子重之屬,以備卿相,遂成霸功。詩曰:「濟濟多士,文王
以寧。」此之謂也。
齊閔王亡居衛,盡日灸走,謂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其何
哉?」公玉丹對曰:「臣以王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耶?王之所以亡者,以賢也,
以天下之主皆不肖,而惡王之賢也,因相與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閔王慨然
太息曰:「賢固若是之苦邪?」丹又謂閔王曰:「古人有辭,天下無憂色者,臣聞其聲
,於王見其實,王名稱東帝,實有天下,去國居衛,容貌充盈,顏色發揚,無重國之意
。」王曰:「甚善。丹知寡人自去國而居衛也,帶三益矣。」遂以自賢,驕盈不遜。閔
王亡走衛,衛君避宮舍之,稱臣而供具,閔王不遜,衛人侵之,閔王去走鄒、魯,有驕
色,鄒、魯不納,遂走莒,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相閔王,淖齒擢閔王之筋,而縣之廟
梁,宿昔而殺之,而與燕共分齊地。悲乎!閔王臨大齊之國,地方數千里,然而兵敗於
諸侯,地奪於燕昭,宗廟喪亡,社稷不祀,宮室空虛,身亡逃竄,甚於徒隸,尚不知所
以亡,甚可痛也,猶自以為賢,豈不哀哉!公玉丹徒隸之中,而道之諂佞,甚矣!閔王
不覺,追而善之,以辱為榮,以憂為樂,其亡晚矣,而卒見殺。
先是靖郭君殘賊其百姓,害傷其群臣,國人將背叛共逐之,其御知之,豫裝齎食,及亂
作,靖郭君出亡,至於野而饑,其御出所裝食進之。靖郭君曰:「何以知之而齎食?」
對曰:「君之暴虐,其臣下之謀久矣。」靖郭君怒,不食。曰:「以吾賢至聞也,何謂
暴虐?」其御懼曰:「臣言過也,君實賢,唯群臣不肖共害賢。」然後靖郭君悅,然後
食。故齊閔王、靖郭君,雖至死亡,終身不諭者也。悲夫!
宋昭公出亡於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無不曰吾君聖
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
之,人主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亡而能悟,蓋得反國云。
秦二世胡亥之為公子也,昆弟數人,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諸子賜食先罷,胡亥下皆
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諸子聞見之者,莫不太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
下必棄之也。故二世惑於趙高,輕大臣,不顧下民。是以陳勝奮臂於關東,閻樂作亂於
望夷。閻樂,趙高之惑也,為咸陽令,軸為逐賊,將吏率入望夷宮,攻射二世,就數二
世,欲加刃,二世懼,入將自殺,有一宦者從之,二世謂:「何謂至於此也?」宦者曰
:「知此久矣。」二世曰:「子何不早言?」對曰:「臣以不言,故得至於此,使臣言
,死久矣。」然後二世喟然悔之,遂自殺。
齊侯問於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君曰:「
列地而與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
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諫而見從,終身不亡,臣奚送焉?若言而不見用,有難而死,是
妄死也;諫不見從,出亡而送,是軸為也。故忠臣也者,能盡善與君,而不能陷於難。
宋玉因其友以見於楚襄王,襄王待之無以異。宋玉讓其友。其友曰:「夫薑桂因地而生
,不因地而辛;婦人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子之事王未耳,何怨於我?」宋玉曰:「
昔者,齊有良兔曰東郭●,蓋一旦而走五百里,於是齊有良狗曰韓盧,亦一旦而走五百
里,使之遙見而指屬,則雖韓盧不及眾兔之塵,若躡跡而縱,則雖東郭●亦不能離。今
子之屬臣也,躡跡而縱與?遙見而指屬與?詩曰:『將安將樂,棄我如遺。』此之謂也
。」其友人曰:「僕人有過,僕人有過。」
宋玉事楚襄王而不見察,意氣不得形於顏色;或謂曰:「先生何談說之不揚,計畫之疑
也。」宋玉曰:「不然。子獨不見夫玄蝯乎?當其居桂林之中,峻葉之上,從容游戲,
超騰往來,龍興而鳥集,悲嘯長吟,當此之時,雖羿逢蒙,不得正目而視也。及其在枳
棘之中也,恐懼而掉慄,危視而蹟行,眾人皆得意焉。此彼筋非加急而體益短也,處勢
不便故也。夫處勢不便,豈何以量功校能哉?詩不云乎?『駕彼四牡,四牡項領。』夫
久駕而長,不得行項領,不亦宜乎?易曰:『臀無膚,其行趄。』此之謂也。」
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田饒謂哀公曰:「臣將去君而檻鵠舉矣。」哀公曰:「何謂也
?」田饒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
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雖有此五者,君猶日瀹而食之,何則?
以其所從來近也。夫檻鵠一舉千里,止君園池,食君魚鱉,啄君菽粟,無此五者,君猶
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臣請檻鵠舉矣。」哀公曰:「止、吾書子之言也。」田饒曰:
「臣聞食其食者,不毀其器;蔭其樹者,不析其枝。有士不用,何書其言為?」遂去之
燕,燕立為相。三年,燕之政太平,國無盜賊。哀公聞之,慨然太息,為之避寢三月,
抽損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後,何可復得?」詩曰:「逝將去汝,適彼樂土;
適彼樂土,爰得我所?」春秋曰:「少長於君,則君輕之。」此之謂也。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
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
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
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
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
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託而去。」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帶索,往見孟嘗君,欲趨不能進。孟嘗君曰:「先生老
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將我而老乎?噫!將使我追車而赴馬
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將使我出正辭而當
諸侯乎?決嫌疑而定猶豫乎?吾始壯矣,何老之有!」孟嘗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詩
曰:「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言老夫欲盡其謀,而少者驕而不受也。秦穆公所以敗其
師,殷紂所以亡天下也。故書曰:「黃髮之言,則無所愆。」詩曰:「壽胥與試。」美
用老人之言以安國也。
齊有閭丘邛年十八,道鞍宣王曰:「家貧親老,願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
可也。」閭丘邛曰:「不然,昔有顓頊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項橐七歲為聖人師,由此
觀之,邛不肖耳,年不稚矣。」宣王曰:「未有咫角驂駒而能服重致遠者也,由此觀之
,夫士亦華髮墮顛而後可用耳。」閭丘邛曰:「不然。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驊騮綠
驥,天下之俊馬也,使之與貍鼬試於釜灶之間,其疾未必能過貍鼬也;黃鵠白鶴,一舉
千里,使之與燕服翼,試之堂廡之下,廬室之間,其便未必能過燕服翼也。辟閭巨闕,
天下之利器也,擊石不缺,刺石不銼,使之與管槁決目出眯,其便未必能過管槁也,由
此觀之,華髮墮顛與邛,何以異哉?」宣王曰:「善。子有善言,何見寡人之晚也?」
邛對曰:「夫雞處讙嗷,則奪鍾鼓之音;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讒人在側,是見晚也
。詩曰:『聽言則對,言則退。』庸得進乎?」宣王拊軾曰:「寡人有過。」遂載與之
俱歸而用焉。故孔子曰:「後生可畏,安知來者之不如今?」此之謂也。
荊人卞和得玉璞而獻之荊厲王,使玉尹相之曰:「石也。」王以為慢,而斷其左足。厲
王薨,武王即位,和復捧玉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尹相之曰:「石也。」又以為慢,
而斷其右足。武王薨,共王即位,和乃奉玉璞而哭於荊山中,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
以血,共王聞之,使人問之曰:「天下刑之者眾矣,子刑何哭之悲也?」對曰:「寶玉
而名之曰石,貞士而戮之以慢,此臣之所以悲也。」共王曰:「惜矣,吾先王之聽難,
剖石而易,斬人之足!夫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屬,何聽之殊也?」乃使人理其璞而得
寶焉。故名之曰和氏之璧。故曰珠玉者,人主之所貴也,和雖獻寶,而美未為玉尹用也
。進寶且若彼之難也,況進賢人乎?賢人與姦臣,猶仇讎也,於庸君意不合。夫欲使姦
臣進其讎於不合意之君,其難萬倍於和氏之璧,又無斷兩足之臣以推其難,猶拔山也,
千歲一合,若繼踵,然後霸王之君興焉。其賢而不用,不可勝載,故有道者之不戮也,
宜白玉之璞未獻耳。
刺 奢 第 六
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隄,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群臣相
持歌曰:「江水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趣歸薄兮,薄亦大兮。」又曰:「樂兮
樂兮,四牡蹻兮,六轡沃兮,去不善而從善,何不樂兮?」伊尹知天命之至,舉觴而告
桀曰:「君王不聽臣之言,亡無日矣。」桀拍然而作,唾然而笑曰:「子何妖言,吾有
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於是接履而趣,遂適湯,湯立為相
。故伊尹去官入殷,殷王而夏亡。
紂為鹿臺,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臨望雲雨。作炮烙之刑,戮無辜,奪民力。
冤暴施於百姓,慘毒加於大臣,天下叛之,願臣文王。及周師至,令不行於左右。悲乎
!當是時,求為匹夫不可得也,紂自取之也。
魏王將起中天臺,令曰:「敢諫者死。」許綰負蔂操鍤入曰:「聞大王將起中天臺,臣
願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綰曰:「雖無力,能商臺。」王曰:「若何?」
曰:「臣聞天與地相去萬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當起七千五百里之臺,高既如是,其
趾須方八千里,盡王之地,不足以為臺趾。古者堯舜建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臺
,先以兵伐諸侯,盡有其地猶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為臺趾,材木之積,
人徒之眾,倉廩之儲,數以萬億度。八千里以外,當盡農畝之地,足以奉給王之臺者,
臺具以備,乃可以作。」魏王默然無以應,乃罷起臺。
衛靈公以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
「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苴。君則不寒,民
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諫曰:「君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罷役,
是德歸宛春,怨歸於君。」公曰:「不然。宛春,魯國之匹夫,吾舉之,民未有見焉,
今將令民,以此見之。且春也有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與?」靈公論宛春,可
謂知君之道矣。
齊宣王為大室,大蓋百畝,堂上三百戶,以齊國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諫
者。香居問宣王曰:「荊王釋先王之禮樂而為淫樂,敢問荊邦為有主乎?」王曰:「為
無主。」「敢問荊邦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居曰:「今主為大室,三年不能
成,而群臣莫敢諫者,敢問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香居曰:「臣請避矣。
」趨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諫寡人之晚也?」遽召尚書曰:「書之,寡人不肖,為
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病。」優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謂優莫
曰:「然則吾亡乎?」優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
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並世,焉能相亡,然亦殆
矣。」
齊景公飲酒而樂,釋衣冠自鼓缶,謂侍者曰:「仁人亦樂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
目亦猶人也?奚為獨不樂此也。」公曰:「速駕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
人甚樂此樂也,願與夫子共之,請去禮。」晏子對曰:「君之言過矣,齊國五尺之童子
,力盡勝嬰而又勝君,所以不敢亂者,畏禮也。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
以事其上。夫麋鹿唯無禮,故父子同塵。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詩曰:『人
而無禮,胡不遄死?』故禮不可去也。」公曰:「寡人無良,左右淫琨寡人,以至於此
,請殺之。」晏子曰:「左右無罪,君若好禮,左右有禮者至,無禮者去。君若惡禮,
亦將如之。」公曰:「善。請革衣冠,更受命。」乃廢酒而更尊朝服而坐,觴三行,晏
子趨出。
魏文侯見箕季其牆壞而不築,文侯曰:「何為不築?」對曰:「不時,其牆枉而不端。
」問曰:「何不端?」曰:「固然。」從者食其園之桃,箕季禁之。少焉日晏,進糲餐
之食,瓜瓠之羹。文侯出,其僕曰:「君亦無得於箕季矣。曩者進食,臣竊窺之,糲餐
之食,瓜瓠之羹。」文侯曰:「吾何無得於季也?吾一見季而得四焉。其牆壞不築,云
待時者,教我無奪農時也。牆枉而不端,對曰固然者,是教我無侵封疆也。從者食園桃
,箕季禁之,豈愛桃哉!是教我下無侵上也。食我以糲餐者,季豈不能具五味哉!教我
無多歛於百姓,以省飲食之養也。」
士尹池為荊使於宋,司城子罕止而觴之,南家之牆,擁於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經其宮
而不止。士尹池問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
:『吾特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束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願相國
之憂吾不食也。』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宮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歸荊,適興兵欲攻宋,士尹池諫於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賢,其相仁。賢
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無功,為天下笑。」楚釋宋而攻鄭。孔子聞之曰:「夫修
之於廟堂之上,而折衝於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
魯孟獻子聘於晉,宣子觴之三徙,鐘石之縣,不移而具。獻子曰:「富哉冢!」宣子曰
:「子之家庸與我家富?」獻子曰:「吾家甚貧,惟有二士,曰顏回,茲無靈者,使吾
邦家安平,百姓和協,惟此二者耳!吾盡於此矣。」客出,宣子曰:「彼君子也,以養
賢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為富。」孔子曰:「孟獻子之富,可著於春秋。」
鄒穆公有令食鳧鷹必以秕,無得以粟,於是倉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
吏以為費,請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暴背而耘,勤
而不惰者,豈為鳥獸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周
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取食之粟,移之於民,此非吾
之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也,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鄒民聞之,皆
知私積與公家為一體也,此之謂知富邦。
節 士 第 七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焉。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
,則耕在野,禹趨就下位而問焉,曰:「昔者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焉,堯授舜,吾
子猶存焉。及吾在位,子辭諸侯而耕,何故?」伯成子高曰:「昔堯之治天下,舉天下
而傳之他人,至無欲也,擇賢而與之其位,至公也。以至無欲至公之行示天下,故不賞
而民勸,不罰而民畏,舜亦猶然。今君賞罰而民欲且多私,是君之所懷者私也,百姓知
之,貪爭之端,自此始矣。德至此衰,刑自此繁矣,吾不忍見,以是野處也。今君又何
求而見我?君行矣,無留吾事。」耕而不顧。書曰:「旁施象,刑維明,及禹不能。」
春秋曰:「五帝不告誓。」信厚也。
桀為酒池,足以鉉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進諫曰:「為
人君,身行禮義,愛民節財,故國安而身壽也。今君用財若無盡,用人恐不能死,不革
,天禍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君子聞之曰:「天
之命矣夫。」
紂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諫,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見過則諫
,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進諫,三日不去朝,紂因而殺之。詩曰:「昊天太憮,予
慎無辜。」無辜而死,不亦哀哉!
曹公子喜時,字子臧,曹宣公子也。宣公與諸侯伐秦,卒於師,曹人使子臧迎喪,使公
子負芻,與太子留守,負芻殺太子而自立,子臧見負芻之當主也,宣公即葬,子臧將亡
,國人皆從之,負芻立,是為曹成公,成公懼,告罪,且請子臧,子臧乃返,成公遂為
君。其後晉侯會諸侯,執曹成公,歸之京師,將見子臧于周天子而立之。子臧曰:「前
記有之,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亡奔宋
,曹人數請晉侯謂:「子臧返國,吾歸爾君。」於是子臧返國,晉乃言天子歸成公於曹
,子臧遂以國致成公,成公為君,子臧不出,曹國乃安,子臧讓千乘之國,可謂賢矣,
故春秋賢而褒其後。
延陵季子者,吳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長曰遏,次曰餘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賢,兄弟皆愛之。既除喪,將立季子,季子辭曰:「曹宣公之卒也
,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義
。君義嗣也,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才,願附臧,以無失節。」固立之,棄
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季子必不受,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
迭為君而致諸侯乎季子。」皆曰:「諾。」故諸其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
天若有吾國,必疾有禍於身。」故遏也死,餘祭立;餘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國宜
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還。僚者,長子之庶兄也,自立為吳王,季子使而還,至則君適
之。遏之子曰王子光,號曰闔閭。不悅曰:「先君所為,不與子而與弟者,凡為季子也
,將從先君之命,則國宜之季子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而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
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曰:「爾殺吾君,吾授爾國,是吾與爾為
亂也。爾殺我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而之延陵,終身不入
吳國,故號曰延陵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國為義,以其不殺為仁,是以春秋賢季子而尊貴
之也。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
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
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
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
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
之劍兮帶丘墓。」
許悼公疾瘧,飲藥毒而死,太子止自責不嘗藥,不立其位。與其弟緯專哭泣,啜餰粥,
嗌不容粒,痛己之不嘗藥,未逾年而死,故春秋義之。
衛宣公之子伋也,壽也,朔也。伋前母子也。壽與朔後母子也,壽之母與朔謀,欲殺太
子伋而立壽,使人與伋乘舟於河中,將沈而殺之,壽知不能止也,因與之同舟,舟人不
得殺伋。方乘舟時,伋傅母恐其死也,閔而作詩,二子乘舟之詩是也。其詩曰:「二子
乘舟,汎汎其景,顧言思子,中心養養。」於是壽閔其兄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
之詩是也。其詩曰:「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又使伋之齊,將使,盜見載旌,要而殺之,壽止伋,伋曰:「
棄父之節,非子道也,不可。」壽又與之偕行,壽之母不能止也,因戒之曰:「壽無為
前也。」壽又為前,竊伋旌以先行,幾及齊矣,盜見而殺之,伋至,見壽之死,痛其代
己死,涕泣悲哀,遂載其屍還,至境而自殺,兄弟俱死,故君子義此二人,而傷宣公之
聽讒也。
魯宣公者,魯文公之子也,文公薨,文公之子赤立,為魯侯。宣公殺子赤而奪之國,立
為魯侯。公子肸者,宣公之同母弟也,宣公殺子赤而肸非之,宣公與之祿,則曰:「我
足矣!何以兄之食為哉?」織履而食,終身不食宣公之食,其仁恩厚矣,其守節固矣,
故春秋美而貴之。
晉獻公太子之至靈台,蛇繞左輪,御曰:「太子下拜。吾聞國君之子蛇,繞左輪者速得
國。」太子遂不行,返乎舍。御人見太子,太子曰:「吾聞為人子者,盡和順於君,不
行私欲;恭嚴承命,不逆君安。今吾得國,是君失安也,見國之利而忘君安,非子道也
;聞得國而拜其孽,非君欲也。廢子道,不孝;逆君欲,不忠。而使我行之,殆欲吾國
之危明也。」拔劍將死。御止之曰:「夫禨祥妖孽天之道也;恭嚴承命,人之行也。拜
祥戒孽,禮也;恭嚴承命,不以身恨君,孝也。今太子見福不拜,失禮;殺身恨君,失
孝。從僻心,棄正行,非臣之所聞也。」太子曰:「不然,我得國,君之孽也。拜君之
孽,不可謂禮。見禨祥而忘君之安,國之賊也,懷賊心以事國,不可謂孝。挾偽意以御
天下,懷賊心以事君,邪之大者也,而使我行之,是欲國之危明也。」遂伏劍而死。君
子曰:「晉太子徒御使之拜蛇,祥猶惡之,至於自殺者,為見疑於欲國也,己之不欲國
以安君,亦以明矣。為一愚御過言之故,至於身死,廢子道,絕祭祀,不可謂孝,可謂
遠嫌,一節之士也。」
申包胥者,楚人也。吳敗楚兵於柏舉,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隨,申包胥不受命而赴於秦
乞師,曰:「吳為無道行,封豕長蛇,蠶食天下,從上國始於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
莽,使下臣告急曰:『吳,夷狄也。夷狄之求無厭,滅楚則西與君接境,若鄰於君,疆
埸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圖之,若得君之靈,存撫楚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
焉。曰:「寡君聞命矣,子其就館,將圖而告子。」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休
,下臣何敢即安。」倚於庭牆立哭,日夜不絕聲,水漿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為賦
無衣之詩,言兵今出。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哀公曰:「處有臣若此而亡,吾無臣若此,
吾亡無日矣。」於是乃出師救楚。申包胥以秦師至楚,秦大夫子滿,子虎帥車五百乘,
子滿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會之。大敗吳師,吳師既退,昭王復國
,而賞始於包胥。包胥曰:「輔君安國,非為身也;救急除害,非為名也,功成而受賞
,是賣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賞,終身不見。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
,忠矣,七日七夜不絕聲,厚矣,不受賞,不伐矣。然賞所以勸善也,辭賞,亦非常法
。」
齊崔杼者,齊之相也,弒莊公。止太史無書君弒及賊,太史不聽,遂書賊曰:「崔杼弒
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又嗣書之,崔子又殺之,死者二人,其弟又嗣復書之,乃舍之
。南史氏是其族也,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將復書之,聞既書矣,乃還。君子曰:「
古之良史。」
齊攻魯,求岑鼎,魯公載他鼎往,齊侯不信而反之,以為非也,使人告魯君,柳下惠以
為是,因請受之,魯君請於柳下惠,柳下惠對曰:「君子欲以為岑鼎也,以免國也,臣
亦有國於此,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所難也。」魯君乃以真鼎往。柳下惠可謂守
信矣,非獨存己之國也,又存魯君之國。信之於人,重矣,猶輿之輗軏也。故孔子曰: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此之謂也。
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
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為寶,若與我者,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今以白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
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
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觕,其取彌觕。子罕之所寶
者至矣。」
昔者,有餽魚於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吾
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食魚。」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蒿,蓬戶甕牖,揉桑以為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子
髖聞之,乘肥馬,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冠桑葉冠,杖藜
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子髖曰:「嘻,先生何病也?」原
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
而行,此周而交,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飭,憲不忍為也。」子髖逡
巡,面有愧色,不辭而去。原憲曳杖拖履,行歌商頌而反,聲滿天地,如出金石,天子
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故養志者忘身,身且不愛,庸能累之。詩曰:「我心匪
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謂也。
晏子之晉,見披裘負芻息於途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曷為而至此?」對曰
:「齊人累之。吾名越石甫。」晏子曰:「嘻。」遽解左驂以贖之,載而與歸,至舍,
不辭而入,越石甫怒而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嬰未嘗得交也,今免子於患,吾於子
猶未可邪?」越石甫曰:「吾聞君子詘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是以請絕也。」晏
子乃出見之曰:「向也見客之容,而今見客之意。嬰聞察實者不留聲,觀行者不幾辭,
嬰可以辭而無棄乎?」越石甫曰:「夫子禮之,敢不敬從。」晏子遂以為上客。俗人之
有功則德,德則驕。晏子有功,免人於危,而反詘下之,其去俗亦遠矣,此全功之道也
。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於鄭子陽者曰:「子列子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
國而窮,君乃為不好士乎?」子陽令官遺之粟數十秉,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
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聞為有道者,妻子皆佚樂,今妻皆有饑色矣,君
過而遺先生食,先生又辭,豈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謂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
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遺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將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
受人之養,不死其難,不義也;死其難,是死無道之人,豈義哉!」其後,民果作難,
殺子陽。子列子之見微除不義遠矣。且子列子內有饑寒之憂,猶不苟取,見得思義,見
利思害,況其在富貴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謂能守節矣。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大夫。有博通之知,清潔之行,懷王用之。秦欲吞滅諸侯,并
兼天下。屈原為楚東使於齊,以結強黨。秦國患之,使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
尚之屬,上及令子闌,司馬子椒;內賂夫人鄭袖,共譖屈原。屈原遂放於外,乃作離騷
。張儀因使楚絕齊,許謝地六百里,懷王信左右之姦謀,聽張儀之邪說,遂絕強齊之大
輔。楚既絕齊,而秦欺以六里。懷王大怒,舉兵伐秦,大戰者數,秦兵大敗楚師,斬首
數萬級。秦使人願以漢中地謝懷王,不聽,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曰:「以一儀而易
漢中地,何愛儀!」請行,遂至楚,楚囚之。上官大夫之屬共言之王,王歸之。是時懷
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於此,於是復用屈原。屈原使齊,還聞張儀已去,大為王言張
儀之罪,懷王使人追之,不及。後秦嫁女于楚,與懷王歡,為藍田之會,屈原以為秦不
可信,願勿會,群臣皆以為可會,懷王遂會,果見囚拘,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懷王子
頃襄王,亦知群臣諂誤懷王,不察其罪,反聽群讒之口,復放屈原。屈原疾闇王亂俗,
汶汶嘿嘿,以是為非,以清為瘺,不忍見於世,將自投於淵,漁父止之。屈原曰:「世
皆醉,我獨醒;世皆瘺,我獨清。吾獨聞之,新浴者必振衣,新沐者必彈冠。又惡能以
其冷冷,更世事之嘿嘿者哉?吾寧投淵而死。」遂自投湘水汨羅之中而死。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王使為理,於是廷有殺人者,石奢追之,
則其父也,遂反於廷曰:「殺人者,僕之父也,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弛
罪廢法而伏其辜,僕之所守也。伏斧鑕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
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廉也。君
赦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遂不離鈇鑕。刎頭而死於廷中。君子聞之
曰:「貞夫法哉!」孔子曰:「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矣。」詩曰:「彼己之
子,邦之司直。」石子之謂也。
晉文公反國,李離為大理,過殺不辜,自繫曰:「臣之罪當死。」文公令之曰:「官有
上下,罰有輕重,是下吏之罪也,非子之過也。」李離曰:「臣居官為長,不與下讓位
;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過聽殺無辜,委下畏死,非義也,臣之罪當死矣。」文公曰
:「子必自以為有罪,則寡人亦有過矣。」李離曰:「君量能而授官,臣奉職而任事,
臣受印綬之日,君命曰:『必以仁義輔政,寧過於生,無失於殺。』臣受命不稱,壅惠
蔽恩,如臣之罪乃當死,君何過之有?且理有法,失生即生,失殺即死,君以臣為能聽
微決疑,故任臣以理,今離刻深,不顧仁義,信文墨,不察是非,聽他辭,不精事實,
掠服無罪,使百姓怨,天下聞之,必議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積怨於百姓,惡揚
於天下,權輕於諸侯,如臣之罪,是當重死。」文公曰:「吾聞之也,直而不枉,不可
與往;方而不圓,不可與長存,願子以此聽寡人也。」李離曰:「吾以所私害公法,殺
無罪而生當死,二者非所以教於國也,離不敢受命。」文公曰:「子獨不聞管仲之為人
臣邪?身辱而君肆,行汙而霸成。」李離曰:「臣無管仲之賢,而有辱汙之名,無霸王
之功,而有射鉤之累。夫無能以臨官,藉汙名以治人,君雖不忍加之於法,臣亦不敢汙
官亂治以生,臣聞命矣。」遂伏劍而死。
晉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將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萬。介子推無爵齒而就
位,觴三行,介子推奉觴而起曰:「有龍繅繅,將失其所,有蛇從之,周流天下,龍既
入深淵,得其安所,蛇脂盡乾,獨不得甘雨,此何謂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過
也。吾為子爵,與待旦之朝也;吾為子田,與河東陽之間。」介子推曰:「推聞君子之
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爭而得財,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國者,子
也,吾將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聞君子之道,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則不敢
當其後;為人臣而不見察於其君者,則不敢立於其朝,然推亦無索於天下矣。」遂去而
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為之避寢三月,號呼期年。詩曰:「逝將去汝,適彼
樂郊,誰之永號。」此之謂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謂焚其山宜出,及焚
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申徒狄非其世,將自投於河,崔嘉聞而止之曰:「吾聞聖人仁士之於天地之間,民之父
母也,今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者,桀殺關龍逢,紂
殺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吳殺子胥,陳殺洩治而滅其國。故亡國殘家,非無聖智也,不用
故也。」遂負石沈於河。君子聞之曰:「廉矣乎,如仁與智,吾未見也。」詩曰:「天
實為之,謂之何哉?」此之謂也。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接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
執飲曰:「嗟!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此也。」
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東方有士曰袁旌目,將有所適,而飢於道,孤父之盜丘人也見之,下壺餐以與之。袁旌
目三餔而能視,仰而問焉。曰:「子誰也?」曰:「我孤父之盜丘人也。」袁旌目曰:
「嘻!汝乃盜也,何為而食我?以吾不食也。」兩手●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
地而死。縣名為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故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不飲盜泉之水,積正也。旌目不食而死,潔之至也。
鮑焦衣弊膚見,挈畚將蔬,遇子貢將於道。子貢曰:「吾子何以至此也?」焦曰:「天
下之遺德教者眾矣!吾何以不至於此也。吾聞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己者,是爽行也
;上不己知,而干之不止者,是毀廉也。行爽廉毀,然且不舍,惑於利者也。」子貢曰
:「吾聞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汙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汙其君而履其土,非其
而將其蔬,此諸之有哉?」鮑焦曰:「嗚呼!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醜而輕死。
」乃棄其蔬而立,槁死於洛水之上。君子聞之曰:「廉夫剛哉!夫山銳則不高,水狹而
不深,行特者其德不厚,志與天地疑者,其為人不祥。鮑子可謂不祥矣,其節度深淺,
適至而止矣。」詩曰:「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公孫杵臼,程嬰者,晉大夫趙朔客也。晉趙穿弒靈公,趙盾時為貴大夫,亡不出境,還
不討賊,故春秋責之,以盾為弒君。屠岸賈者,幸於靈公,晉景公時,賈為司寇,欲討
靈公之賊,盾已死,欲誅盾之子趙朔,遍告諸將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賊乃弒君
,子孫在朝,何以懲罰?請誅之。」韓厥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
,故不誅。今請君將妄誅,妄誅謂之亂臣,有大事君不聞,是無君也。」屠岸賈不聽,
韓厥告趙朔趣亡,趙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予死不恨。」韓厥許諾,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
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公孫杵臼謂程嬰曰:「胡不死。」嬰曰:「朔之妻有遺腹
,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無何而朔妻免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
,朔妻置兒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乎,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
脫,程嬰謂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復之,奈何?」杵臼曰:「立孤與死,庸難
?」嬰曰:「立孤亦難耳!」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
,吾請先死。」而二人謀取他嬰兒,負以文褓匿山中。嬰謂諸將曰:「嬰不肖,不能立
孤,誰能予吾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隨嬰攻杵臼。杵臼曰:「
小人哉程嬰!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之。縱不能立孤兒,忍賣之
乎?」抱而呼天曰:「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也。」諸將不許,遂并殺杵臼
與兒。
諸將以為趙氏孤兒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兒乃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晉
景公病,卜之,大業之胄者為祟,景公問韓厥,韓厥知趙孤存,乃曰:「大業之後,在
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行衍皆嬴姓也。中行衍人面鳥嶵,降佐帝大戊及周天子,
皆有明德,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適晉,事先君繆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
絕祀。今及吾君,獨滅之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筴出現,唯君圖之。」景公問趙尚有
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景公乃以韓厥謀立趙氏孤兒,召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病,景
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氏孤兒,孤兒名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
屠岸賈為之,繅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庸敢作難?微君之病,群臣固將請立趙後,
今君有命,群臣願之。」於是乃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俱與程嬰趙氏攻屠岸賈,滅
其族。復興趙氏田邑如故。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
能死,我非不能死,思立趙氏後,今子既立為成人,趙宗復故,我將下報趙孟與公孫杵
臼。」趙武號泣,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棄我而死乎?」程嬰曰:
「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皆先我死,今我不下報之,是以我事為不成也。」遂以殺
。趙武服哀三年,為祭邑,春秋祠之,世不絕。君子曰:「程嬰公孫杵臼,可謂信交厚
士矣。嬰之自殺下報亦過矣。」
吳有士曰張胥鄙,譚夫吾,前交而後絕。張胥鄙有罪,拘將死。譚夫吾合徒而取之,出
至於道,而後乃知其夫吾也。輟行而辭曰:「義不同於子,故前交而後絕。吾聞之君子
不以安肆志,不為危易行,今吾從子,是安則肆志,危則易行也。與吾因子而生,不若
反拘而死。」闔閭聞之,令吏釋之。張胥鄙曰:「吾義不同於譚夫吾,故不受其任矣,
今吏以是出我,以譚夫吾故免也,吾庸遽受之乎?」遂觸牆而死。譚夫吾聞之曰:「我
任而不受,佞也;不知而出之,愚也。佞不可以接士,愚不可以事君,吾行虛矣。人惡
以吾力生,吾亦恥以此立於世。」乃絕頸而死。君子曰:「譚夫吾其以失士矣,張胥鄙
亦為未得也,可謂剛勇矣,未可謂得節也。」
蘇武者,故右將軍平陵侯蘇建子也。孝武皇帝時,以武為栘中監使匈奴,是時匈奴使者
數降漢,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當。單于使貴人故漢人衛律說武,武不從,乃設以貴爵,
重祿尊位,終不聽,於是律絕不與飲食,武數日不降。又當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
,武心意愈堅,終不屈撓。稱曰:「臣事君,由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守節不移
,雖有鈇鉞湯鑊之誅而不懼也,尊官顯位而不榮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餘歲,
竟不降下,可謂守節臣矣。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蘇
武之謂也。匈奴紿言武死,其後漢聞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義歸武,漢尊武為典
屬國,顯異於他臣也。
義 勇 第 八
陳恒弒簡公而盟,盟者皆完其家,不盟者殺之。石他人曰:「昔之事其君者,皆得其君
而事之,今謂他人曰:『舍而君而事我。』他人不能,雖然,不盟則殺父母也,從而盟
,是無君臣之禮也。生於亂世,不得正行;劫於暴上,不得道義。故雖盟,不以父母之
死,不如退而自殺,以禮其君。」乃自殺。
陳恒弒君,使勇士六人劫子淵棲,子淵棲曰:「子之欲與我,以我為知乎?臣弒君,非
知也!以我為仁乎?見利而背君,非仁也!以我為勇乎?劫我以兵,懼而與子,非勇也
。使吾無此三者,與何補於子?若吾有此三者,終不從子矣!」乃舍之。
宋閔公臣長萬以勇力聞,萬與魯戰,師敗,為魯所獲,囚之宮中,數月歸之宋。與閔公
搏,婦人皆在側,公謂萬曰:「魯君庸與寡人美?」萬曰:「魯君美。天下諸侯,唯魯
君耳。宜其為君也。」閔公矜,婦人妒,其言曰:「爾魯之囚虜爾,何知?」萬怒,遂
搏閔公頰,齒落於口,絕吭而死。仇牧聞君死,趨而至,遇萬於門,衛劍而叱之,萬臂
擊仇牧而殺之,齒著於門闔。仇牧可謂不畏彊禦矣,趨君之難,顧不旋踵。
崔杼弒莊公,令士大夫盟者,皆脫劍而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殺十人。次及晏子
,晏子奉桮血仰天歎曰:「惡乎崔子,將為無道,殺其君。」盟者皆視之。崔杼謂晏子
曰:「子與我,我與子分國;子不吾與,吾將殺子。直兵將推之,曲兵將勾之,唯子圖
之。」晏子曰:「嬰聞回以利而背其君者,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詩
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嬰可謂不回矣。直兵推之,曲兵鉤之,嬰之不回也。崔
子舍之,晏子趨出,授綏而乘,其僕將馳,晏子拊其手曰:「虎豹在山林,其命在庖,
馳不益生,緩不益死,按行成節,然後去之。」詩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
之謂也。
佛肸以中牟叛,置鼎於庭,致士大夫曰:「與我者受邑,不吾與者烹。」大夫皆從之。
至於田卑,田卑,中牟之邑人也。曰:「義死不避斧鉞之罪,義窮不受軒冕之服。無義
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將就鼎,佛肸脫屨而生之。趙氏聞其叛也,攻而取之
;聞田卑不肯與也,求而賞之。田卑曰:「不可也,一人舉而萬夫俛首,智者不為也。
賞一人以慚萬夫,義者不取也。我受賞,使中牟之士,懷恥不義。」辭賞徙處曰:「以
行臨人,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楚太子建以費無極之譖見逐。建有子曰勝,在外,子西召勝,使治白,號曰白公。勝怨
楚逐其父,將弒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陳士勒兵,以示易甲曰:「與我,無患不富貴
;不吾與,則此是也。」易甲笑曰:「嘗言吾義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天下,不義,吾
不敢也;威吾以兵,不義,吾不從也。今子將弒子之君,而使我從子,非吾前義也。子
雖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為也。子行子之威,則吾亦得明吾義也。逆子以兵爭也
,應子以聲鄙也,吾聞士立義不爭,行死不鄙,拱而待兵,顏色不變也。」
白公勝將弒楚惠王,王出亡,令尹司馬皆死,拔劍而屬之於屈廬曰:「子與我,將舍之
;子不與我,將殺子。」屈廬曰:「詩有之,曰:『莫莫葛藟,肆於條枝,愷悌君子,
求福不回。』今子殺子叔父西求福於廬也,可乎?且吾聞知命之士,見利不動,臨危不
恐。為人臣者,時生則生,時死則死,是謂人臣之禮。故上知天命,下知臣道,其有可
劫乎?子胡不推之?」白公勝乃內其劍。
白公勝既殺令尹司馬,欲立王子閭以為王。王子閭不肯,劫之以刃,王子閭曰:「王孫
輔相楚國,匡正王室,而后自庇焉,閭之願也。今子假威以暴王室,殺伐以亂國家,吾
雖死,不子從也。」白公勝曰:「楚國之重,天下無有。天以與子,子何不受?」王子
閭曰:「吾聞辭天下者,非輕其利也,以明其德也;不為諸侯者,非惡其位也,以潔其
行為。今吾見國而忘主,不仁也;劫白刃而失義,不勇也。子雖告我以利,威我以兵,
吾不為也。」白公強之,不可,遂殺之。葉公高率眾誅白公,而反惠王於國。
白公之難,楚人有莊善者,辭其母將往死之,其母曰:「棄其親而死其君,可謂義乎?
」莊善曰:「吾聞事君者,內其祿而外其身,今所以養母者,君之祿也。身安得無死乎
!」遂辭而行,比至公門,三廢車中,其僕曰:「子懼矣。」曰:「懼。」「既懼,何
不返?」莊善曰:「懼者,吾私也;死義,吾公也。聞君子不以私害公。」及公門,刎
頸而死。君子曰:「好義乎哉!」
齊崔杼弒莊公也,有陳不占者,聞君難,將赴之,比去,餐則失匕,上車失軾。御者曰
:「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義也;無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
,聞戰鬥之聲,恐駭而死。人曰:「不占可謂仁者之勇也。」
知伯囂之時,有士曰長兒子魚,絕知伯而去之。三年,將東之越,而道聞知伯囂之見殺
也,謂御曰:「還車反,吾將死之。」御曰:「夫子絕知伯而去之三年矣,今反死之,
是絕屬無別也。」長兒子魚曰:「不然,吾聞仁者無餘愛,忠臣無餘祿。吾聞知伯之死
而動吾心,餘祿之加於我者,至今尚存,吾將往依之。」反而死。
衛懿公有臣曰弘演,遠使未還。狄人攻衛,其民曰:「君之所與祿位者,鶴也;所富者
,宮人也。君使宮人與鶴戰,呈焉能戰?」遂潰而去。狄人追及懿公於滎澤,殺之,盡
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至,報使於肝畢,呼天而號,盡哀而止。曰:「臣請為表。」
因自刺其腹,內懿公之肝而死。齊桓公聞之曰:「衛之亡也以無道,今有臣若此,不可
不存。」於是救衛於楚丘。
芊尹文者,荊之歐鹿彘者也。司馬子期獵於雲夢,載旗之長拽地。芊尹文拔劍齊諸軾而
斷之,貳車抽弓於韔,援矢於筩,引而未發也。司馬子期伏軾而問曰:「吾有罪於夫子
乎?」對曰:「臣以君旗拽地故也。國君之旗齊於軫,大夫之旗齊於軾。今子荊國有名
大夫而減三等,文之斷也,不亦可乎?」子期悅,載之王所,王曰:「吾聞有斷子之旗
者,其人安在?吾將殺之。」子期以文之言告,王悅,使為江南令,而大治。
卞莊子好勇,養母,戰而三北,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齊與魯戰,卞莊子
請從,見於魯將軍曰:「初與母處,是以三北,今母死,請塞責而神有所歸。」遂赴敵
,役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一北。」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再北。」
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三北。」將軍曰:「毋沒爾家,宜止之,請為兄弟
。」莊子曰:「三北以養母也,是子道也,今士節小具而塞責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
。」遂反敵殺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責,滅世斷宗,於孝未終也。」
善 謀 第 九
齊桓公時,江國,黃國,小國也,在江淮之間。近楚,楚,大國也,數侵伐,欲滅取之
;江人黃人患楚。齊桓公方存亡繼絕,救危扶傾;尊周室,攘夷狄,為陽穀之會,貫澤
之盟,與諸侯方伐楚。江人、黃人慕桓公之義,來會盟於貫澤。管仲曰:「江、黃遠齊
而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救,無以宗諸侯,不可受也。」桓公不聽,遂與之
盟。管仲死,楚人伐江滅黃,桓公不能救,君子閔之。是後桓公信壞德衰,諸侯不附,
遂陵遲不能復興。夫仁智之謀,即事有漸,力所不能救,未可以受其質,桓公之過也,
管仲可謂善謀矣。詩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此之謂也。
晉文公時,周襄王有弟太叔之難,出亡居於鄭,不得入,使告難于魯、于晉、于秦。其
明年春,秦伯師入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文公曰:「求諸侯,莫如勤王,且大義也
,諸侯信之,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
於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
:「筮之。」筮之,遇大有之暌,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戰克而王亨,吉庸
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迎公,不亦可乎?大有去暌而復,亦其所
也。」晉侯辭秦師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陽樊,右師圍溫,左師逆王。夏,四月刃巳,
王入于王城。取太叔于溫,而殺之于隰城。戊午,晉侯朝王,王享醴,命之侑,予之陽
樊,溫原、攢矛之田。晉於是始開南陽之地。其後三年,文公遂再會諸侯以朝天子,天
子錫之弓矢秬鬯,以為方伯。晉文公之命是也,卒成霸道,狐偃之善謀也。夫秦、魯皆
疑晉有狐偃之善謀以成霸功。故謀得於帷幄,則功施於天下,狐偃之謂也。
虞、虢,皆小國也。虞有夏陽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晉不能禽也。故晉獻公欲伐虞、
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公曰:「此晉國之寶也
,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
必不敢受吾幣。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廄,置之外廄。
」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宮之奇知固知矣,雖然,其為人也
,通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通心則其言之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
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之使者,其幣重,其辭微,必不便於虞。語曰:『
宴亡則齒寒矣。』故虞、虢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公不聽,
遂受其幣而借之道,旋歸。四年,反取虞。荀息牽馬抱璧而前曰:「臣之謀如何?」獻
公曰:「璧則猶是,而吾馬之齒加長矣。」晉獻公用荀息之謀而禽虞,虞不用宮之奇而
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戰國并兼之臣也,若宮之奇則可謂忠臣之謀也。
晉文公、秦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而附於楚,鄭大夫佚之狐言於鄭君曰:「若使燭之武
見秦君,圍必解。」鄭君從之,召燭之武;使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
矣,無能為也。」鄭君曰:「吾不能蚤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
亦有不利焉。」燭之武許諾。夜出見秦君曰:「秦晉圍鄭,鄭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
君,敢以煩執事。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晉而取鄭,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
晉。晉,秦之鄰也,鄰之強,君之憂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資糧,
亦無所害。且君立晉君,晉君許君焦瑕,朝得入,夕設版而畫界焉,君之所知也。夫晉
何厭之有,既東取鄭,又欲廣其西境,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願君圖之。」秦
君說,引兵而還。晉咎犯請擊之,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能弊鄭,因人之力以
弊,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矣。」亦去鄭,鄭圍遂解。燭之
武可謂善謀,一言而存鄭安秦。鄭君不蚤用善謀,所以削國也,困而覺焉,所以得存。
楚靈王即位,欲為霸,五會諸侯,使椒舉如晉求諸侯。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君
有惠,賜盟于宋。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以歲之不易,寡人願結驩於二三君
。使舉請間,君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晉君欲勿許。司馬侯曰:「不
可。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
知也。唯天所相,不可與爭,況諸侯乎?若適淫虐,楚將棄之,吾誰與爭?」公曰:「
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嚮而不濟?」對曰
:「恃馬與險,而虞鄰之難,是三殆也。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荊山終南,九州之險也
,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馬之所生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足以為固也,從古以然
,是先王務德音以亨神人,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
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晉有里克
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衛、邢無難,狄亦喪之,故人之難不可虞也。特此三者而
不修政德,亡於不暇,有何能濟,君其許之。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霣,周是以
興,夫豈爭諸侯哉?」乃許楚靈王,遂為申之會,與諸侯伐吳,起章華之台,為乾谿之
役,百姓罷勞怨懟於下,群臣倍畔於上,公子棄疾作亂,靈王亡逃,卒死於野。故曰:
「晉不頓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馬侯之謀也。
楚平王殺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挾弓而干闔閭,闔閭曰:「大之甚,勇之甚。」為是
而欲興師伐楚。子胥諫曰:「不可,臣聞之,君子不為匹夫興師,且事君猶事父也,虧
君之義,復父之讎,臣不為也。」於是止。蔡昭公朝於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
昭公不予,於是拘昭公於郢。數年而后歸之,昭公濟濮水,沈璧曰:「諸侯有伐楚者,
寡人請為前列。」楚人聞之怒,於是興兵伐蔡,蔡請救于吳,子胥諫曰:「蔡非有罪也
,楚人無道也,君若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此時可矣。」於是興兵伐楚,遂敗楚人於柏舉
而成霸道,子胥之謀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秦孝公欲用衛鞅之言,更為嚴刑峻法,易古三代之制度,恐大臣不從,於是召衛鞅,甘
龍、杜摯三大夫御於君,慮世事之變計,正法之本,使民道。君曰:「代位不亡社稷,
君之道也;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今吾欲更法以教民,吾恐天下之議我也。」公孫
鞅曰:「臣聞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君前定變法之慮,行之無疑,殆無顧天下之議,且
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負非於世;有獨知之虞者,必見謷於民。語曰:『愚者晤成事,知
者見未萌。』民不可與慮始,可與樂成功。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
功者,不謀於眾。』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治國,不法其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臣聞聖人不易民而
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今君變
法不循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願君熟慮之。」公孫鞅曰:「子之所言者,
世俗之所知也。常人安於所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也,非所與論於
典法之外也。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
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制法之人,不足與論治。君無疑矣。」杜摯曰:
「利不百不變法,攻不什不易器。臣聞之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公孫鞅曰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者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犧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
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其時而立法因事制禮。禮法兩定,制令各宜,甲兵器備
,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古。故湯武之王也不循古,殷夏之滅也不易
禮。然則反古者未可非也,循禮者未足多也,君無疑矣。」孝公曰:「善。吾聞窮鄉多
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和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憂焉。拘世之議,人心不疑矣。
」於是孝公違龍摯之善謀,遂從衛鞅之過言,法嚴而酷刑深,而必守之以公,當時取強
,遂封鞅為商君。及孝公死,國人怨商君,至於車裂之,其患流漸,至始皇赤衣塞路,
群盜滿山,卒以亂亡,削刻無恩之所致也。三代積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秦項嚴暴而
亡,漢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謀之本也。
秦惠王時蜀亂,國人相攻擊,告急於秦。秦惠王欲發兵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人
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恐蜀亂;先伐蜀,恐韓襲秦之弊,猶與未決。司馬錯與張子爭
論於惠王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子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
「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
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
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
之倫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遠矣。」司馬錯曰:「不
然。臣聞之欲富者務廣其地,欲強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
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服焉
。服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又有禁暴
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
欲,危矣。臣請竭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
亡三川,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以
鼎予楚,以地予魏,王不能止,此臣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秦。」惠王曰:「善。寡人
請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王更號為諸侯,而使陳叔相蜀,蜀既屬
秦,秦日益強富厚而制諸侯,司馬錯之謀也。
楚使黃歇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韓、魏,韓、魏服事秦,秦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
。黃歇適至,聞其計,是時秦已使白起攻楚數縣,楚頃襄王東從。黃歇上書於秦昭王,
欲使秦遠交楚而攻韓、魏以解楚。其書曰:「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王欲伐楚,此猶
兩虎相與鬥,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也,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之,物至則
反,冬夏是也;致高則危,累棋是也。今大國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從生民以來,
萬乘之地,未嘗有也。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
得百里之地也,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攻燕、酸棗、虛
、桃、入邢,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救,王之功多矣。王休甲息眾,二年而復之,有取滿、
衍、首、垣,以臨仁,平丘,黃,濟陽、甄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歷之北,注之齊
、秦之要,絕楚、趙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相救,王之威亦單矣。
王若能恃功守威,挾戰功之心,而肥仁義之地,使無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負人徒之眾,兵革之彊,乘毀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王,臣恐其有後患也。
詩曰:『靡不有動,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何以知其然也。智伯見伐趙之利,不知榆次之禍;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此
二國者,非無大功也,沒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吳之親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於
艾陵,還為越人所禽於三渚之浦。知伯之信韓、魏也,從而伐趙攻晉陽之城,勝有日矣
,韓、魏畔之,殺知伯瑤於鑿台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毀也,而忘毀楚之強韓、魏也,臣
為王慮而不取也。詩曰:『大武遠宅而不涉。』從此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
詩曰:『躍躍毚兔,遇犬獲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
,此吳之親越也。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欺大國也
。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
者,將十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廟隳,刳腹絕腸,折顙摺頸,身首分離,暴骨草澤
,頭顱僵仆,相望于境,係臣束子為群虜者,相及於路,鬼神潢洋無所食,民不聊生,
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海內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齎之與攻
楚,不亦過乎!
且王攻楚,將惡出兵?王將藉路於仇讎之韓、魏乎?出兵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是王
以兵資於仇讎之韓、魏也。王若不藉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隨水右壤,此
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王雖有之,不為得地,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
地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以應王,秦之兵構而不離,韓、魏氏將出兵而
攻留、方、與銍、胡陵、碭、蕭、相,故宋必盡。齊人南面,泗北必舉,此皆平原四達
膏腴之地也,而使獨攻。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勁齊。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
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海,北倚河而無後患。天下之國,莫強於齊、魏,齊、魏得地保
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之後,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為帝有餘矣。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
之眾,兵革之彊,一舉事而樹怨於楚,出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臣為主慮
,莫若善楚,秦、楚合為一而以臨韓,韓必拱手,王施之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
韓必為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伐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
來也,如此而魏亦關內侯矣。王一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注入地於齊,齊右壤可拱手
而取也。王之地一極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然後危動
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也。」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
謝韓、魏,發使賂楚,約為與國。黃歇受約歸楚,解楚之禍,全彊秦之兵,黃歇之謀也
。
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
人將束甲而赴之。」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而為構。」虞卿曰:「昌言構者,
以為不構,軍必破也,而制構者在秦,且王之論秦也,欲破王之軍乎?不邪?」王曰:
「秦不遺餘力矣,必且破趙軍。」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
欲王之重寶,必內吾使,吾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恐天下之合從必一心,如此,則
構乃可為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構,發鄭朱入秦,秦內之。趙王召虞卿曰:「寡
人使平陽君為構秦,秦已內鄭朱矣,虞卿以為如何?」對曰:「王不得構,軍必破矣!
天下之賀戰勝者皆在秦。鄭朱,貴人也。而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楚、魏
以趙為構,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則構不可得也。」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
戰勝者終不肯構,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不從虞卿之謀也。
秦既解圍邯鄲,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構。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
王也,倦而歸乎?亡其力尚能進之,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
矣,必以倦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攻其力之所不能
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趙郝,趙郝曰
:「虞卿能量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不予,令秦年來復攻於
王,王得無割其內而構乎?」王曰:「請聽子割矣,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乎?」趙郝
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晉之交於秦相若也,今秦善韓、魏而攻王,王之所以
事秦者,必不如魏、韓也。今臣之為足下解負親之攻,開關通弊,齊交韓、魏,至來年
而獨取攻於秦,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韓、魏之後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對曰:「郝言『不構,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復割其內而構乎』。
今構,郝又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雖割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以構,此
自盡之術也,不如無構。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亦不失六城,秦倦而歸
,兵必疲,我以六縣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吾國尚利,庸
與坐而劃地,自弱以強秦?今郝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
,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坐以地盡,來年,秦復來割,王將予之乎?不予,是棄前功
而挑秦禍也,予之,即無地而給之。語曰:『彊者善攻,而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聽秦
,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愈弱之趙,其計固不止矣。
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計未定,
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秦地與無予,庸吉?」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
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對曰:「亦聞夫公父文伯母乎,公父文伯
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其母聞之,不肯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
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於魯,而是人不隨也。今死而婦人為自
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故從母言,是為賢母,從妻言,是
必不免為妒婦。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
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大王計,不如予之。」王曰:「諾。」
虞卿聞之曰:「此飾說也,王慎勿予。」樓緩聞之,往見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
樓緩對曰:「不然,虞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
且因彊而乘弱矣。』今趙兵困於秦,天下之賀戰者,必盡在於秦矣,故不如前割地為和
,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弊而瓜分之,趙見亡,何秦之
圖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願王以此決之,勿復計也。」虞卿聞之,往見王曰:
「危哉!樓子之所以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示天下弱乎?且臣
言勿予,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讎也。得王之
六城,并力而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是王失之於齊,而取償於秦也。而
齊、趙之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為發聲,兵未窺於境,臣見秦之重賂
,而反構於王。從秦為構,韓、魏聞之,必盡重王,重王,必出重寶以先於王,則是王
一舉而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趙王曰:「善。」即發虞卿來見齊王,與之謀秦
。虞之謀行而趙霸,此存亡之樞機,樞機之發,間不及旋踵,是故虞卿一言,而秦之震
懼趁風馳指而請備,故善謀之臣,其於國豈不重哉?微虞卿,趙以亡矣。
魏請為從,趙孝成王,召虞卿謀,過平原君。平原君曰:「願卿之論從也。」虞卿入見
。王曰:「魏請為從。」對曰:「魏過。」王曰:「寡人固未之許。」對曰:「王過。
」王曰:「魏請從,卿曰魏過;寡人未之許,又曰寡人過,然則從終不可邪?」對曰:
「臣聞小國之與大國從事也,有利,大國受福;有敗,小國受禍。今魏以小請其禍,而
王以大辭其福,臣故曰王過,魏亦過。竊以為從便。」王曰:「善。」乃合魏為從。使
虞卿久用於趙,趙必霸。會虞卿以魏齊之事,棄侯捐相而歸,不用,趙旋亡。
善 謀 下 第 十
沛公與項籍,俱受令於楚懷王。曰:「先入咸陽者王之。」沛公將從武關入,至南陽守
戰,南陽守齮保宛城,堅守不下,沛公引兵圍宛三匝,南陽守欲自殺,其舍人陳恢止之
曰:「死未晚也。」於是恢乃踰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
兵盡日圍宛,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十,人民眾,蓄積多,其吏民自以為降而死,故
皆堅守乘城,足下攻之,死傷者必多,死者未收,傷者未瘳,足下曠日則事留,引兵而
去宛,完繕弊甲,砥礪調兵,而隨足下之後,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後有強宛之患,竊
為足下危之。為足下計者,莫如約宛守降封之,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擊,諸城
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沛公曰:「善。」乃以宛守為殷侯,封
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遂先入咸陽,陳恢之謀也。
漢王既用滕公、蕭何之言,擢拜韓信為上將軍,引信上坐,王問曰:「丞相數言將軍,
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曰然,大
王自斷勇仁悍強,庸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唯信
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楚,請言項王為人。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Çirattagı - 新序 - 3
- Büleklär
- 新序 - 1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458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39413.2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1.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6.2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新序 - 2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32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37513.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1.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6.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新序 - 3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3728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95822.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1.2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5.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