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

警世通言 - 04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80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38
20.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1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那操江林御史,正是蘇爺的同年,看了狀詞,甚是憐們。即刻行個文書,知會山東撫按,著落工尚書身上要強盜徐能、徐用等。剛剛發了文書,刷卷御史徐繼祖來拜。操院偶然敘及此事。徐繼祖有心,別了操院出門,即時叫聽事官已」將操院差人喚到本院衙門.有話分付。」徐爺回衙門,聽事官喚到澡院差人進衙磕頭,享道:「老爺有何分付?」徐爺道:「那工尚書船上強盜,本院已知一二。今本院賞你盤纏銀二兩,你可暫停兩三日,待本院喚你們時,你可便來,管你有處緝拿真贓真盜,不須到山東去得,」差人領命去了。少頃,門上通報大爺到了。徐爺出迎,就有局躇之意。想著養育教訓之恩,恩怨也要分明,今日且盡個禮數。當下差官往河下接取到衙。原來侍能、徐用起身時,連這一班同伙趙三、翁鼻涕、楊辣嘴、范剝皮、沈胡於,都倚仗通家兄弟面上,備了百金賀禮,一齊來慶賀徐爺,這是天使其然,自來投死。姚大先進衙磕頭。徐爺教請大爺、二爺到衙,鋪氈拜見。徐能端然而受。次要拜徐用,侍用抵死推辭,下肯要徐爺下拜,只是長揖。趙三等一伙,向來在徐能家,把徐繼租當做子姪之輩,今日高官顯記,時勢不同,趙三等口稱「御史公」,徐繼祖口稱「高親」,兩下賓主相見,備飯款待。

至晚,徐繼祖在書房中,密喚姚大,討他的金權及帶血羅衫看了。那羅衫花樣與汀州老婆婆所贈無二。「那老婆婆又說我的面龐與他兒子一般,他分明是我的祖母,那慈湖庵中道姑是我親娘,更喜我爺下死,見在此間告狀,骨肉團圓,在此一舉。」

次日大排筵宴在後堂,管待徐能一伙七人,大吹大擂介飲酒。徐爺只推公務,獨自出堂,先教聚集民壯快手五六十人,安排停當,聽候本院揮扇為號,一齊進後堂汕拿六盜。又喚操院公差,快快請告狀的蘇爺,到行門相會。下一時,蘇爺到了,一見徐爺便要下跪。徐爺雙手扶住,彼此站立,問其情節,蘇爺含淚而語。徐爺道:「老先生休得愁煩,後堂有許多貴相知在那裡,請去認一認!」蘇爺走入後堂。一者此時蘇爺青衣小帽,二者年遠了,三者出其不意,徐能等已下認得蘇爺了。蘇爺時到在念,到也還認得這班人的面貌,看得仔細,吃了一驚,倒身退出,對待爺道:「這一班人,正是船中的強盜,為何在此?」徐爺且不回活,舉扇一揮,五六十個做公的蜂擁而入,將徐能等七人,一齊捆縛。徐能大叫道:「繼祖孩兒,救我則個!徐爺罵道:「死強盜,誰是你的孩兒?你認得這位十九年前蘇知縣老爺麼?」徐能就罵徐用道:「當初下聽吾言,只叫他全屍而兀,今日悔之何及!」又叫姚大出來對證,各各無言。徐爺分付巡捕官:「將這八人與我一總發監,明日本院自備文書,送到操院衙門去。」

發放已畢,分付關門。請蘇爺復入後堂。蘇爺看見這一伙強賊,都在酒席上擒拿,正不知甚麼意故。方欲待請間明白,然後叩謝。只見徐爺將一張交椅,置於面南,請蘇爺上坐,納頭便拜。蘇爺慌忙扶住道:「老大人素無一面,何須過謙如此?徐爺道:「愚男一向不知父親蹤跡,有失迎養、望乞恕不孝之罪!」蘇爺還說道:「老大人不要錯了!學生並無兒子,」徐爺道:「下孝就是爹爹所生,如下信時,有羅衫為證。」徐爺先取琢州老婆婆所贈羅衫,遞與蘇爺,蘇爺認得領上燈煤燒孔道:「此衫乃老母所制,從何而得?」徐爺道:「還有一件。又將血漬的羅衫,及金釩取來。蘇爺觀看,又認得:「此敘乃吾妻首飾,原何也在此?」徐爺將訂州遇見老母,及彩石驛中道姑告狀,並姚大招出情由,備細說了一遍。蘇爺方才省悟,抱頭而哭。事有湊巧,這裡恰才文子相認,門外傳鼓報道:「慈湖觀音庵中鄭道姑已喚到。」侍爺忙教請進後堂。蘇爺與奶奶別了一十九年,到此重逢。蘇爺又引孩兒拜見了母親。痛定思痛,夫妻母子,哭做一堆,然後打掃後堂,重排個慶賀筵席。正是:樹老抽枝重茂盛,雲開見月倍光明。

次早,南京五府六部六科十三道,及府縣官員,聞知徐爺骨肉團圓,都來拜賀。操江御史將蘇爺所告擴詞,奉還徐爺,聽其自審。徐爺別了列位官員,分付手下,取大毛板伺候。於監中弔出眾盜,一個個腳鐐手扭,跪於階下。徐爺在徐家生長,已熟知這班凶徒殺人劫財,非止一事,不消拷間。只有徐用平昔多曾諫訓,且蘇爺夫婦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囑兒子要出脫他。徐爺一筆出豁了他,趕出衙門。作用拜謝而去。山東工尚書遙遠無乾,下須椎究。你能、趙三首首惡,打八十。楊辣喝、沈胡於在船上幫助,打六十。姚大雖也在船丘出尖,其妻有乳哺之恩,與翁鼻涕、范剝皮各只打四十板。雖有多寡,都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姚大受痛不過,叫道:「老爺親許免小人一刀,如何失信?」徐爺又兔十板,只打三十。打完了,分付收監。徐爺退於後堂,請命於父親,草下表章,將此段情由,具奏天子,先行出姓,改名蘇泰,取否極泰來之義。次要將堵賊下時處決,各賊家財,合行籍沒為邊儲之用。表尾又說:「臣父蘇雲,工甲出身,一官未赴,十九年患難之餘,宦情已淡。臣祖母年逾八袁,獨屠故裡,未知存亡。臣年十九未娶,繼把無望。懇乞天恩給假,從臣父暫歸州,省親歸娶。」云云。奏章已發。

此時徐繼祖已改名蘇泰,將新名寫帖,遍拜南京各行門,又寫年姪帖子,拜謝了操江林御史。又記著祖母言語,寫書差人往蘭溪縣查問蘇雨下落。蘭溪縣差人先來回報,蘇二爺十五年前曾到,因得病身死。高知縣殯殮,棺寄在城隍廟中。蘇爺父子痛哭一場,即差的當人,帝了盤費銀兩,重到蘭溪,十水路僱船裝載二爺靈楓回汾州祖墳女葬。下一日,奏章准了下來、一一依准,仍封蘇泰為御史之職,欽賜父於馳驛還鄉。刑部請蘇爺父子同臨法場監斬諸盜。蘇泰預先分付獄中,將姚大縊死,全屍也算免其一刀。徐能歎口氣道:「我雖不曾與蘇奶奶成親,做了三年太爺,死亦甘心了。」各盜面面相覷,延頸受死。但見:
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監斬官如十殿閻王,劊子手似飛天羅剎。刀斧劫來財帛,萬事皆空;江湖使盡英雄,一朝還報。森羅殿前,個個盡驚凶鬼至;陽間地上,人人都慶賦人亡!

在先L本時,便有文書知會揚州府官,儀真縣官,將強盜六家,預先趕出人口,封鎖門戶、縱有主寶如111,都為官物。家家女哭兒啼,人離財散,自下必說。只有姚大的老婆,原是蘇御史的乳母。一步一哭,到南京來求見御史老爺。蘇御史圇有乳哺之恩,況且大夫已經正法,罪不及早。又恐奶奶傷心,不好收留,把五十兩銀子賞他為終身養生送死之資,打發他隨便安身。京中無事,蘇大爺辭廠年兄林操江。御史公別了各官起馬,前站打兩面金字牌:一面寫著「奉旨省親」,一面寫著「欽賜歸娶」。旗幡鼓吹,好不齊整,鬧嚷嚷的從揚州一路而回。道經儀真,蘇大爺甚是傷感,卻老夫人又對兒子說起朱婆投井之事,又說虧了庵中老尼。御吏公差地方訪問義井。居民有人說,十九年前,是曾有個兀屍,浮於井面。眾人撈起三日,無人識認,只得斂錢買館盛殮,埋千左近一箭之地。地方回復了,御史公備了祭禮,及紙錢冥錠,差官到義井墳頭,通名致祭,又將白金百兩,送與庵中老尼,另封白銀十兩,付老尼啟建道場,超度蘇二爺、朱婆及蘇勝夫婦亡靈。這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蘇公父子親往拈香拜佛。

諸事已畢,下一日行到山東臨清,頭站先到渡口驛,驚動了地方上一位鄉宦,那人姓王名貴,官拜一品尚書,告老在家。那徐能攬的山東王尚書船,正是他家。徐能盜情發了,操院拿人,鬧動了儀真一縣,工尚書的小夫人家屬,恐怕連累,都搬到山東,依老尚書居住。後來打聽得蘇御史審明,船雖尚書府水牌,止是租賃,王府並不知情。老尚書甚是感激。今日見了頭行,親身在渡口驛迎接。見了蘇公父於,滿口稱謝,設席款待。席上問及:「御史公欽賜歸娶,不知誰家老先兒的宅眷?」蘇雲答道:「小兒尚未擇聘。王尚書道: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才貌頗頗,倘蒙御史公不棄老朽,老夫願結絲蘿。」蘇大爺謙讓下遂,只得依允。就於臨清暫住,擇吉行聘成親,有詩為證:
月下赤繩曾絡足,何須射中雀屏目。

當初恨殺尚書船,誰想尚書為眷屬。

三朝以後,蘇公便欲動身,王尚書苦留。蘇大爺道:「久別老母,未知存亡,歸心己如箭矣!」王尚書不好擔閣。過了七日,備下千金妝耷,別起夫馬,送小姐隨夫衣錦還鄉。一路無話,到了汀州故居,且喜老夫人尚然清健,見兒子媳婦俱已半者,不覺感傷。又見孫兒就是向年汲水所遇的郎君,歡喜無限。當初只恨無子,今日抑且有孫。兩代甲科,僕從甚眾,;日居火焚之餘,安頓不下,暫借察院居住。起建御史第,府縣都來助工,真個是「不日成之。蘇雲在家,奉養大夫人直至九十分歲方終。蘇泰歷宮至坐堂都御史,夫人王氏,所生一子,將次十承繼為蘇雨之後,二子俱登第。至今閭裡中傳說蘇娜縣報冤唱本。後人有詩
月黑風高浪拂揚,黃天蕩裡賊猖狂。
平波往復皆天理,那見凶人壽命長?

第十二卷 范鰍兒雙鏡重圓

簾捲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
宿雨眠雲年少夢,休漚,且盡生前酒一匝。
明日叉登舟,卻指今宵是舊游。
同是他鄉淪落容,休愁!月子彎彎照幾州?

這首詞未句乃借用吳歌成語,吳歌云: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凡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此歌山自南宋建炎年間,述民間離亂之苦。只為宣和失政,好佞專權,延至靖康,金虜凌城,擄了徽欽二帝北去。康王泥馬渡江,棄了汴京,偏安一隅,改元建炎。其時東京一路百姓懼怕韃虜,都跟隨車駕南渡。又被虜騎追趕,兵火之際,東逃西躲,不知拆散廠幾多骨肉!往往父子夫妻終身不復柏見,其中又有凡個散而複合的,民間把作新聞傳說。正是:
劍氣分還合,荷珠碎復圓。
萬般皆是命,半點盡由天!

話說陳州存一人姓徐名信,自小學得一身好武藝,娶妻崔氏,頗有客色。家適豐裕,夫妻二人正好過活。卻被金兵入寇,二帝北遷,徐信共崔氏商議,此地安身不牢,收拾細軟家財,打做兩個包裹,夫妻各背了一個,隨著眾百姓曉夜奔走,行至虞城,只聽得背後喊聲振天,只道瓤虜追來,卻原來是南朝示敗的溃兵。只因武備久馳,軍無紀律。教他殺賊,一個個膽寒心駭,不戰自走。及至遇著平民,搶擄財帛於女,一般會場威耀武。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那溃兵如山而至,寡不敵人,舍命奔走。但聞四野號哭之聲,回頭不見了崔氏。亂軍中無處尋覓,只得前行。行了數日,唄了口氣,沒奈何,只索罷了。

行到賬陽,肚中饑渴,上一個村店,買些酒忻:原來離亂之時,店中也不比往昔,沒有酒賣了。就是飯,也不過是粗衍之物,又怕眾人搶奪,交了足錢,方才取出來與你充饑。徐信正在數錢,猛聽得有婦女悲泣之聲,事不關心,關心者亂,徐信區不數錢,急走出店來看,果見一婦人,單衣蓬首,露坐十地上:雖個是自己的老婆,年貌也相仿佛。徐信動了個側隱之心、以己度人,道:這婦人想也是遭難的。不免上前間其來歷。婦人訴道:「奴家乃鄭州上氏,小字進奴,隨夫避兵,不意中途奔散,奴孤身被亂軍所掠。行了兩日玻,到十此地。兩腳俱腫,寸步難移。賊徒剝取衣服,棄奴於此。衣單食缺,舉目無親,欲尋死路,故此悲泣耳。」徐信道:「我也在亂軍中不見了妻子,正是同病相憐了。身邊幸有盤纏,娘子不若權時在這店裡住幾日,將息賢體,等在下探問荊妻消耗,就便訪取尊人,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婦人收淚而謝道:「如此甚好。徐信解斤包裹,將幾件衣服與婦人穿了,同他在店中吃了些飯食,借半間房子,做一塊兒安頓。徐信殷慇懃勤,每日送茶送飯。婦人感其美意,料道尋夫訪妻,也是難事。今日一岱一寡。亦是天緣,熱肉相湊,不客人不成就了。又過數日,婦人腳不痛了。徐信和他做了一對夫妻,上路直到建康。正值高宗天子南渡即位,改元建炎,出榜招軍,徐信去充了個軍校,就於建康城中居住。

日月如流,不覺是建炎三年。一日徐信同妻城外訪親回來,天色已晚,婦人口渴,徐信引到一個茶肆中吃茶,那肆中先有一個漢子坐下,見婦人入來,便立在一邊偷看那婦人,目不轉睛。婦人低眉下限,那個在意,徐信甚以為怪。少頃,吃了茶,還了茶錢出門,那漢又遠遠相隨。比及到家,那漢還站在門首,依依下去。徐信心頭火起,問道。「什麼人?如何窺覷人家的婦女!」那漢拱手謝罪道:「尊兄休怒!某有一言奉詢。徐信忿氣尚未息,答應道:「有什麼話就講罷!」那漢道:「尊兄倘下見責,權借一步,某有實情告訴。若還嗔怪,某不敢言。」徐信果然相隨,到一個僻靜巷裡。那漢臨欲開口,又似有難言之狀。徐信道:「我徐信也是個慷慨丈夫,有話不妨盡言。」那漢方才敢問道:「適才婦人是誰?徐信道:「是荊妻。」那漢道:「娶過幾年了?徐信道:「三年矣。」那漢道:「可是鄭州人,姓王小字進奴麼?」徐信大驚道:「足下何以知之?」那漢道:「此婦乃吾之妻也。因兵火失散,不意落於君手。徐信聞言,甚躕躇不安,將自己虞城失散,到睢陽村店遇見此婦始未,細細述了:「當時實是憐他孤身無倚,初不曉得是尊間,如之奈何廠那漢道:「足下休疑,我已別娶渾家,舊日伉儷之盟,不必再題。但倉忙拆開,未及一言分別,倘得暫會一面,敘述悲苦,兀亦無恨,」徐信亦覺心中悽慘,說道:「大丈夫腹心棚照,何處不可通情,叨日在舍下相候。足下既然別娶,可攜新間同未,做個親戚,庶於鄰里耳目不礙。」那漢歡喜拜謝。

臨別,徐信間其姓名,那漢道:「吾乃鄭州列俊卿是也。」是夜,徐信亢對工進奴述其緣由。進奴思想前夫恩義,暗暗偷淚,一夜不曾合眼。到天明,盥漱方畢,列俊卿夫婦二人到了,徐信出門相迎,見了俊卿之妻,彼此驚駭,各行付哭。原來俊卿之妻,卻是徐信的渾家崔氏。自虞城夫散,尋丈夫下著,卻隨個老摳同至建康,解下隨身答洱,賃房居住。二個月後,丈大並無消息。老嫗說他終身不了,與他為媒,嫁與列俊卿。誰知今日一雙兩對,恰恰相逢,真個天緣湊巧,彼此各認舊日夫妻,相抱而哭。當下徐信遂與列俊卿八拜為交,置酒相待。至晚,將妻子兑轉,各還其舊。從此通家往來不絕,有詩為證:
夫換妻兮妻換夫,這場交易好糊塗。
相逢總是天公巧,一笑燈前認故吾。

此段後題做「交互姻緣」,乃建炎三年建康城中故事。同時又有一:事,叫做「雙鏡重圓。」說來雖沒有十分奇巧,論起大義婦節,有關風化,到還勝似幾倍。正是: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

話說南十建炎四年,關西一位官長,姓呂名忠詡,職授福州監稅。此時七閩之地,尚然全盛。忠詡帶領家眷赴任,一來福州憑山負海,東南都會,宮庶之邦,二來中原多事,可以避難。於本年起程,到次年春間,打從建州經過。《輿地志》說:「建州碧水丹山,為東閩之勝地。今日合著了古語兩句/洛陽三月花如錦,偏我來時不遇春。」自古「兵荒」二字相連,全虜渡河,兩浙都被他殘破。閩地不遭兵火,也就遇個荒年,此乃大數。

話中單說建州饑荒,鬥米千錢,民下聊生。卻為國家正值用兵之際,糧惱要緊,官府只顧催征k供,顧不得民窮財盡,常言「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百姓既沒有錢糧交納,又彼官府鞭答逼勒,禁受個過;二二兩兩,逃入山間,相聚為盜。「蛇無頭而下行」,就有個草頭天了出來,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人。群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無非是風高放火,月黑殺人,無糧同餓,得肉均分。官兵抵當不住,連敗數陣。范汝為遂據廠建州城。自稱元帥,分兵四出抄掠,范氏門中子弟,都受偽號,做領兵官將。汝為族中有個姪兒名喚范希周,年二十三歲,自小習得件本事,能識水件,伏得在水底三四晝夜,因此起個異名喚做范鰍兒。原是讀書君子,功名未就,被范汝為所逼,凡族人不肯從他為亂合,先將斬首示眾。希周貪廠性命,不得已而從之「雖在賊中,專以方便救人為務,不做劫掠勾當。賊黨見他幾事畏縮,就他鰍兒的外號,改做「范盲鰍」,是笑他兒用的意思。

再說呂忠詡有個女兒,小名順哥,年方二八,生得容顏清麗,情性溫柔,隨著父母福州之任,來到這建州相近,正遇著范賊咬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趕得三零四散。呂忠詡失散了女兒,元處尋覓,嗟歎下一回,只索赴仟去了。單說順哥腳小仕愕,行走不動,被賊兵掠進建州城來。順哥啼啼哭哭,范希周中途見而憐之。問其家門,順哥自敘乃是宦家之女。希周遂叱開軍士,親解其縛。留至家中,將好言撫尉,訴以衷情:「我本非反賊,被族人逼迫在此:他日受了朝廷招安,仍做良民,小娘子若不棄卑來,結為眷屬,三生有幸。順哥本不願相從,落在其中,出於無奈,只得許允,次日希周稟知賊首范汝為,汝為亦甚喜。希周送順哥於公館,攤占納聘。希周有祖傳定鏡,乃是兩鏡合扇的。清光照徹,可開可合,內鑄成鴛鴦二字,名為「鴛鴦寶鏡」,用為聘禮。遍請范氏宗族,花燭成婚。

一個是衣冠舊裔,一個是閥閱名妹。一個儒雅豐儀,一個溫柔忡格:一個縱居賊黨,風雲之氣未衰;一個雖作囚俘,金玉之姿不改。綠林此日稱佳客,紅粉今宵配吉人。

自此夫妻和順,相敬如賓。自古道:「瓦罐不離井上破」。范汝為造下迷大人罪,不過乘朝遷有事,兵力不及。豈期名將張濬、岳飛、張俊、張榮、吳玖、吳磷等,屢敗金人,國家粗定。高宗卜鼎臨安,改元紹興。是年冬,高宗命韓靳土諱世忠的,統領大軍十燈前來討捕,范汝為豈是韓公敵手,只得閉城自守。韓公築長圍以困之。原來韓公與呂忠詡先在東京有舊,今番韓公統兵征剿反賊,知呂公在福州為監稅官,必知閩中人情上俗。其時將帥專征的都帶有空頭敕,遇有地方人才,聽憑填敕委用,韓公遂用呂忠用力軍中都提轄,同駐建州城下,指麾攻圍之事。城中日夜號哭,范汝為幾遍要奪門而出,都被官軍殺回,勢甚危急。

順哥向丈夫說道:「妾聞『忠臣下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妾被賊軍所掠,自誓必死。蒙君救拔,遂為君家之婦,此身乃君之身矣。大軍臨城,其勢必破。城既破,則君乃賊人之親黨,必不能免。妾願先君而死,不忍見君之就戮也。」引牀頭利劍便欲自刎。希周慌忙抱住,奪去其刀,安慰道:「我陷在賊中,原非本意,今無計自明,五石俱焚,已付之於命了。你是宦家兒女,擄劫在此,與你何於?韓元帥部下將士,都是北人,你也是北人,言語相合,豈元鄉曲之情?或有親舊相逢,宛轉聞知於令尊,骨肉團圓,尚不絕望。人命至重,豈可無益而就死地乎?」順哥道:「若果有再生之日,妾誓不再嫁。便恐被軍校所擄,妾寧死於刀下,決無失節之理。希周道:「承娘子志節自許,吾死亦瞑目。萬一為漏網之魚,苟延殘喘,亦誓願終身下娶,以答娘子今日之心。」順哥道:『鴛鴦寶鏡』,乃是君家行聘之物,妾與君共分一面,牢藏在身。他臼此鏡重圓,夫妻再合。說罷相對而位。

這是紹興元年冬十二月內的說話。到紹興二年春正月,韓公將建州城攻破,范汝為情急,放火自焚而死。韓公豎黃旗招安餘黨,只有范氏一門不赦。范氏宗族一半死於亂軍之中,一半被大軍擒獲,獻俘臨安。順哥見勢頭不好,料道希周必死,慌忙奔入一間荒屋中,解下羅帕自縊。正是:寧為短命全貞鬼,不作偷生失節人,也是陽壽未終,恰好都提轄呂忠妞領兵過去,見破屋中有人自縊,急喚軍校懈下。近前觀之,正是女兒順哥。那順哥死去重蘇,半響方能言語,父子重逢,且悲且喜。順哥將賊兵擄劫,及范希周救取成親之事,述了一遍。呂提轄嘿然無語。

卻說韓元帥平了建州,安民.已定,同呂提轄回臨安面君奏凱。天子論功升賞,自不必說。一日,呂公與夫人商議,女兒青年無偶,終是下了之事,兩口雙雙的來勸女兒改嫁。順哥述與丈夫交誓之言,堅意不肯。呂公罵道:「好人家兒女,嫁了反賊/對無奈。天幸死了,出脫了你,你還想他怎麼廣順哥含淚而告道:「范家郎君,本是讀書君子,為族人所逼,實非得已。他雖在賊中,每行方便,不做傷天理的事。倘若天公有眼,此人必脫虎口。大海浮萍,或有相逢之日.孩兒如今情願奉道在家,侍養二親,便終身守寡,死而下怨。若必欲孩兒改嫁,不如容孩兒自盡,不尖為完節之婦。」呂公見他說出一班道理,也下去逼他了。

光陰似箭,不覺已是紹興十二年,呂公累官至都統制,領兵在封州鎮守。一日,廣州守將差指使賀承信棒了公碟,到封州將領司投遞。呂公延於廳上,問其地方之事,敘活良久方去。順哥在後堂簾中竊窺,等呂公人衙,間道:「適才責公碟來的何人/呂公道:「廣州指使賀承信也。」順哥道:「奇怪!看他言語行步,好似建州范家郎君。」呂公大笑道:「建州城破,凡姓范的都下赦,只有在死,那有在活?廣州差官自姓賀,又是朝廷命官,並無分毫乾惹,這也是你妄想了,侍妾聞知,豈下可笑廣順哥被父親搶白了一場,滿面羞漸,不敢丙說。正是:只為夫妻情愛重,致令父子語參差。

過了半年,賀承信又有軍碟奉差到呂公衙門。順哥又從簾下窺視,心中懷疑不已,對父親說道:「孩兒今已離塵奉道,豈復有兒女之情。但再三洋審廣州姓賀的,酷似范郎。父親何不召至後堂,賜以酒食,從容叩之。范郎小名鰍兒,昔年在圍城中情知必敗,有『鴛鴦鏡,,各分一面,以為表記,父親呼其小名,以此鏡試之,必得其真情。呂公應承了。次日賀承信又進衙領回文,呂公延至後堂,置酒相款。飲酒中間,呂公問其鄉貫出身。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便之色。紮道:「鰍兒非足下別號乎?老夫已盡知矣,但說無妨也!」承信求呂公屏去左右,即忙下跪,口稱「死罪」。呂公用手攙扶道:「不須如此!」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將建州人,實姓范,建炎四年,宗人范汝為煽誘饑民,據城為叛,小將陷於賊中,實非得已。後因大軍來討,攻破城他,賊之宗族,盡皆誅戮。小將因平昔好行方便,有入救護,遂改姓名為賀承信,出就招安。紹興五年撥在岳少保部下,隨征洞庭剜賊楊麼。岳家軍都是西北人,不習水戰。小將南人,幼通水性,能伏水三晝夜,所以有『范鰍兒,之號。岳少保親選小將為前鋒,每戰當先,遂平麼賊。岳少保薦小將之功,得受軍職,累任至廣州指使,大年來未曾泄之他人。令既承鈞間,不敢隱諱。呂公又問道,「令孺人何姓,是結發還是再娶?承信道:「在賊中時曾獲一宦家女,納之為妻。逾年城破,夫妻各分散逃走。曾相約,苟存性命,大不可娶,婦不再嫁。小將後來到信州,義尋得老母。至今母於相依,止畜一粗婢炊翼,未曾娶妻。呂公義問道:「足下與先孺人相約時,有何為記什承信道:「有『鴛鴦寶鏡』,合之為一,分之為二,夫婦各留一面。呂公道:此鏡尚在否?承信道:「此鏡朝夕隨身,不忍少離。呂公道:「可借一觀。」承信揭開衣抉,在錦裹肚繫帶上,解下個繡囊,囊中藏著寶鏡。呂公取觀.遂於袖中亦取一鏡合之,儼如生成。承信見:鏡符合,不覺悲泣尖聲。呂公感其精義,亦不覺淚下,道:「足下所娶、即吾女也。吾女見在衙中。」遂引承信至中堂,與女兒相見,各各大哭。呂公解勸了,風僕慶賀筵席。是夜即留承信於衙門歇宿。

過了數日,呂公將回文打發女婿起身,即令女兒相隨,到廣州任所同居。後一年承信任滿,將赴臨安,又領妻順哥同過封州,拜別呂公。呂公備下乾金妝查,差官護送承信到臨安。自諒前事年遠,無人推剝,不可使范氏無後,乃打通狀到禮部,複姓不復乞,改名不改姓,叫做范承信。後累官至兩淮目守,夫妻偕老。其鴛鴦二鏡,子孫世傳為至寶雲。後人評論范鰍兒在逆黨中涅而下淄,好行方便,救了許多人性命,今日死裡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有詩為證:
十年分散天邊烏,一旦日圓鏡裡鴛。
莫道諄萍偶然豐,總由陰德感皇天。

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甘羅發早子牙遲,彭祖顏回壽下齊,
范丹貧窮石崇富,算來都是只爭時。

話說大宋元佑年問,一個大常大卿,姓陳名亞,因打章子厚不中,除做江東留守安撫使,兼知建康府。一日與人官宴於臨江亭上,忽聽得亭外有人叫道:「不用五行囚柱,能知禍福興衰。大卿問:「甚人敢出此語?眾官有曾認的,說道:「此乃金陵術士邊音。」大卿分付:與我叫來。」即時叫至門下,但見:破帽無簷,藍縷衣據,霜髯吝目,怄倭形軀。邊替手攜節杖人來,長揖一聲,摸著階沿便坐。大卿怒道:「你既吝目,不能觀古聖之書,輒敢輕五行而自高!」邊吝道:「某善能聽簡飭聲知進退,聞鞋履響辨死生。」大卿道:「你術果驗否?……」說言未了,見大江中畫船一隻,橹聲嘟軋,自上流而下。大卿便間邊替,主何災福。答言:「橹聲帶哀,舟中必載大官之喪。大卿遣人訊間,果是知臨江軍李郎中,在任身故,載靈樞歸鄉。大卿大驚道:「使漢東方朔復生,不能過汝。」贈酒十樽,銀十兩,遣之。

那邊曾能聽橹聲知災福。今日且說個賣卦先生,姓李名杰,是東京開封府人。去充州府奉符縣前,開個卜肆,用金紙糊著一把大阿寶劍,底下一個招兒,寫道:「斬天下元學同聲。」這個先生,果是陰陽有准。

精通《周易》.善辨六王。瞻乾象遍識天文,觀地理明知風水。五星深曉,決吉凶禍福如神;三命秘談,斷成敗興衰似見。

當日掛了招兒,只見一個人走將進來,怎生打扮?但見:裹背繫帶頭巾,著上兩領皂衫,腰間系條絲縧,F面著一雙乾鞋淨襪,袖裡袋著一軸文字。那人和金劍先生相揖罷,說廠年月日時,鈉下卦子。只見先生道:「這命算不得。」那個買卦的,卻是奉符縣裡第一名押司,姓孫名文,問道:「如何不與我算這命?」先生道:「上覆尊官,這命難算。」押司道:「怎地難算?」先生道:「尊官有酒休買、護短休間。」押司道:「我不曾吃酒,也不護短。」先生道:「再請年月日時,恐有差誤。」押司再說了八字。先生又把卦子布了道:「尊官,且休算。」押司道:「我下諱,但說不妨。」先生道:「卦象不好。寫下四句來,道是:
由虎臨身日,臨身必有災。
不過明旦丑,親族盡悲哀。

押司看了,問道:「此卦主何災福廣先生道:「實下敢瞞,主尊官當死。」又問:「卻是我幾年上當死?先生道:「今年死。」又問:「卻是今年幾月死?先生道:「今年今月死。」又間:「卻是今年今月幾日死?先生道:「今年今月今日死。」再問:「早晚時辰?」先生道:「今年今月今日三更三點子時當死。押司道:「若今夜真個死,萬事全休;若不死,明日和你縣裡理會!先生道:今夜不死,尊官明日來取下這斬無學同聲的劍,斬了小子的頭!」押司聽說,不覺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個,把那先生粹出卦鋪去。怎地汁結?那先生:只因會盡人間事,惹得閒愁滿肚皮。

只見縣裡走出數個司事人來攔住孫押司,問做甚鬧。押司道:「甚麼道理!我閒買個卦,卻說我今夜三更三點當死。我本身又無疾病。怎地三更三點便死?待摔他去縣中,官司究間明白。」眾人道:芳信卜,賣了屋;賣卦口,沒量鬥。眾人和烘孫押可大了。轉來埋怨那先生道:「事先生,你觸了這個有名的押可,想也在此賣卦不成了。從來貧好斷,賤好斷,只有壽數難斷。你又不是間王的老子,判官的哥哥,那裡便斷生斷死、刻時刻日,這般有准,說話也該放寬綏些。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說實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目人,自有留人處!」歎口氣,收了卦鋪,搬在別處去了。

卻說孫押司雖則被眾人勸了,只是不好意思,當日縣裡押了文字歸去,心中訂悶。歸到家中,押司娘見他眉頭不展,面帶憂容,便問丈大:「有甚事煩惱?想是縣裡有甚文字不了。押司道:「不是,你休問,再問道:「多是今日被知縣責罰來?又道:不是。再問道:「莫是與八爭鬧來?押司道:「也不是。我今日去縣前買個卦,那先生道,我上在今年今月今日二更三點下時當死。押司娘聽得說,柳眉剔豎,星眼圓睜:問道:怎地平白一個人、今夜便教死!如何不怦他去具裡官司?押司道:「便抑他去,眾人勸了。渾家道:「丈夫,你且只在家裡少待。我尋常有事,兀自去知縣面前替你出頭,如今替你去尋那個先生間他。我丈夫義不少官錢私債,又無礦官事臨逼,做甚麼今夜三更便死?」押司道:你鼠休去。待我今夜不死,明日我自與他理會,卻強如你歸人家。」當日天色已晚,押司道:「且安排幾杯酒來吃著。我今夜不睡,消遣這一夜。三杯兩盞,不覺吃得爛醉。只見孫押司在校椅上,匠肽著醉眼,打磕睡。渾家道:「丈夫,怎地便睡著?」叫迎兒:「你且搖覺爹爹來。迎兒到身邊搖著不醒,叫一會不應。押司娘道:迎兒,我和你扶押司入房裡去睡。若還是說話的同年生,井肩長,攔腰抱住,把臂拖回。孫押司只吃著酒消登液,千不合萬不合上牀去睡,卻教孫押司只就當年當月當日當夜。凡得不如《五代史》李存孝,《漢書》裡彭越,金風吹樹蟀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渾家見丈夫失去睡;分付迎兒廚下打火了火燭,說與迎兒道:「你曾聽你爹爹說,日間賣卦的算你爹爹今夜三更當死?」迎兒道:「告媽媽,迎兒也聽得說來。那裡討這話!」押司娘道:「迎兒,我和你做些針錢,且看今夜死也下死?若還今夜不死,明日卻與他理會。教迎兒:「你巨莫睡!」迎兒道:那裡敢睡!」道猶十了,迎兒打瞌睡」押司娘道:「迎兒,我教你莫睡,如何便睡著!」迎兒道:「我不睡。才說罷,迎兒又睡著。押司娘叫得應,間他如今甚時候了?迎兒聽縣衙更鼓,正打三吏三點。押司娘道;「迎兒,且莫匝剛個!這時辰正尷尬!」那迎兒又睡著,叫下應。只聽得押司從牀上跳將下來,兀底中門響。押司娘急忙叫醒迎兒,點燈看時,只聽得大門響。迎兒和押司娘點燈去趕,只見一個著白的人,一隻手掩著面,走出去,撲通地跳入奉符縣河裡去了。正是:情到不堪回首處,一齊分付與東風。那條何直通著黃河水,滴溜也似緊,那裡打撈尸變!押司娘和迎幾就河邊號天大哭道:「押司,你卻怎地投河,教我兩個靠兀誰!」即時叫起四家鄰舍來,上手住的刁嫂,下手住的毛嫂,對門住的高嫂鮑嫂,一發都來。押司娘把上件事對他們說了一遍。刁嫂道:「真有這般作怪的事!」毛煌道:「我日裡兀自見押司著了皂衫,袖著文字歸來,老媳婦和押司相叫來。」高嫂道:「便是,我也和押司廝叫來。」鮑嫂道:「我家裡的早間去縣前幹事,見押司摔著賣卦的先生,見自歸來說。怎知道如今真個死了!」刁嫂道:「押司,你怎地下分付我們鄰舍則個,如何便死!」籟地兩行淚下。毛嫂道/思量起押司許多好處來,如何不煩惱!」也眼淚出。鮑嫂道:「押司,幾時再得見你!」即時地方申呈官司,押司娘少不得做些功果,追薦亡靈。

捻指間過了三個月。當日押司娘和迎兒在家坐地,只見兩個婦女,吃得面紅頰赤。上手的提著一瓶酒,下手的把著兩朵通草花,掀開布簾入來道:「這裡便是。」押司娘打一看時,卻是兩個媒人,無非是姓張姓李。押司娘道:「婆婆多時不見/媒婆道:「押司娘煩惱,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紙來,莫怪則個!押司如今也死得幾時?」答道:「前日已做過百日了。」兩個道:「好炔!早是百日了。押司在日,直恁地好人,有時老媳婦和他廝叫,還蠟不迭。時今死了許多時,宅中冷靜,也好說頭親事是得。」押司娘道:「何年月日再生得一個一似我那大夫孫押司這般人?」媒婆道:恁地也不難,老媳婦卻有一頭好親。押司娘道:「且住,如何得似我先頭丈夫?兩個吃了茶,歸去。過了數日,又來說親。押司娘道:「婆婆休只管來說親。你若依得我三件事,便來說。若依不得我,一世不說這親,寧可守孤幅度日。」當時押司娘啟齒張舌,說出這三件事來「有分撞著五百年前夙世的冤家,雙雙受國家刑法。正是:鹿迷秦相應難辨,蝶夢莊周未可知。

媒婆道:「卻是那二件事?押司娘道:「第一件,我死的大夫姓孫,如今也要嫁個姓孫的。第二件,我先丈夫是奉桿縣裡第一名押司:如今也只要恁般職役的人。第三件,不嫁出去,則要他入舍。兩個聽得說,道:好也!你說要嫁個姓孫的,也要一似先押司職役的,教他入舍的,若是說別件事,還費些計較,偏是這三件事,老媳婦都依得。好教押司娘得知,先押司是奉符縣裡第一名押司,喚做大孫押司。如今來說親的,元是奉符縣第二名押司。如今死了大孫押司,鑽上差役,做第一名押司,喚做小孫押司。他也肯來人舍。我教押司娘嫁這小孫押司,是肯也不?」押司娘道:「不信有許多湊巧!」張媒道:「老媳婦今年七十二歲了。若胡說時,變做七十二隻雌狗,在押司娘家吃屎。」押司娘道:「果然如此,煩婆婆且大說看,不知緣分如何?」張媒道:「就今日好日,討一個利市團圓吉帖。押司娘道:「卻不曾買在家裡。」李媒道:「老媳婦這裡有。」便從抹胸內取出一幅五男二女花箋紙來,正是:雪隱蜀青飛始見,柳藏鸚鵡語方知。當日押司娘教迎兒取將筆硯來,寫了帖子,兩個媒婆接去。兔不得下財納禮,往來傳話。下上兩月,人舍小孫押司在家。

夫妻兩個,好一對兒,果是說得著。下則一日,兩口兒吃得酒醉,教迎兒做些個醒酒湯來吃。迎凡去廚卜一頭饒火,口裡埋冤道:「先的押司在時,恁早晚,我自睡了。如今卻教我做醒酒湯!」只見火筒塞住廠孔,燒不著,迎兒低著頭,把火筒去灶牀腳上敲,敲未得幾聲,則見灶牀腳漸漸起來,離地一尺已上,見1人頂著灶牀,脖項上套著井欄,披著一帶頭髮,長伸著舌頭,眼裡滴出血來,叫道:「迎兒,與爹爹做主則個!」唬得迎兒大叫一聲,匹然倒地,面皮黃,眼尤光,唇口紫,指甲青,未知五臟如何,先見四肢下舉。正是:身如五鼓銜山月,命似三更油盡燈。夫妻兩人急來救得迎兒蘇醒,討些安魂定魄湯與他吃了。問道:「你適來見了甚麼,便倒了?」迎兒告媽媽:「卻才在灶前燒火,只見灶牀漸漸起來,見先押司爹爹,脖項上套著並欄,眼中滴出血來,披著頭髮,叫聲迎兒,便吃驚倒了。」押司娘見說,倒把迎幾打個漏風掌:「你這丫頭,教你做醒酒湯,則說道懶做便了,直裝出許多兀模活樣!莫做莫做,打滅廠火去睡!」迎兒白去睡了。

巨說夫妻兩個歸房,押司娘低低叫道:二哥,這丫頭見這般事,不中用,教他離了我家罷。」小孫押司道:「卻教他那裡去廣押司娘道:「我肉有個道理。」到天明,做飯吃了,押司閏去官府承應。押司娘叫過迎兒來道:「迎兒,你在我家裡也有七八年,我也看你在眼裡,如今比不得先押司在日做事。我看你肚裡莫是要嫁個老公?如今我與你說頭親。」迎兒道:那裡敢指望,卻教迎兒嫁兒推廣押司媲只因教迎兒嫁這個人,與太孫押司索了命。正是:風定始知蟬在樹,燈殘方見月臨窗。

當時不由迎兒做主,把來嫁了一個人。那廝性工名興,渾名喚做王酒酒,又吃酒,義要哈。迎兒嫁將去,那得三個月,把房臥都費盡廠。那廝吃得醉,走來家把迎幾罵道:「打脊賤人!見我恁般苦,下去問你使頭借三五呵錢來做盤纏?」迎兒吃不得這廝罵,把裙幾系廠腰,程走來小孫押司家中。押司娘見了道:迎兒,你白嫁了人,又來說甚麼廣迎兒告媽媽:「實不敢瞞,迎兒嫁那廝不著,又吃酒,又要賭。如今未得上個月,有些房臥,都使盡了。沒計奈何,告媽媽惜換得三五百錢,把來做盤纏:押司娘道:「迎兒,你嫁入下著,是你的事。我今與個吶銀子,後番卻休要來。」迎兒接了銀子,謝了媽媽歸家,那得四五日,又使盡了。嶼日天色晚,工興那廝吃得酒醉,走來看著也兒道:「打脊賤人:你見恁般苦,下去再告使頭則個/迎兒道:「我前番去,借」腎項銀子,吃盡千言萬語,如今卻教我又怎地去屍王興罵道:「打脊賤人!你若不士時.打折你一隻腳!」迎兒吃罵不過,只得連夜走來孫押司門首看時,門卻關了」迎兒欲待敲門,義恐怕他埋怨,進退兩難,只得再走回來。過廠兩三家人家,只見個人道:「迎兒.我穹你一件物事。只因這個人身上,我只替押司娘和小孫押司煩惱!正是:龜游水面分開綠,鶴立鬆梢點破青。

迎幾回過頭來看那叫的人,只見人家屋簷頭一個人,舒角修頭,絆袍角帶,抱著一骨碌文字。低聲叫道:「迎兒,我是你先的押司。如今見在一個去處,未敢說與你知道。你把手來,我與你一件物享/迎兒打一接,接了這件物事,隨手下見了那個徘袍角帶的人。迎兒看那物事時,卻是一包碎銀子。迎兒歸到家中敲門,只聽得裡面道:「姐姐,你去使頭家裡,如何恁早晚才回廣迎兒道:「好教你知,我去媽媽家惜米,他家關了門。我又下敢敲,怕吃他埋怨。再走回來,只見人家屋簷頭立著先的押司,舒角栓頭,誹袍角帶,與我泡銀子在這裡。」王興聽說道:「打脊賤人!你卻來我面前說鬼話!你這一包銀子,來得不明,你且進來。」迎兒人去,上興道:「姐姐,你尋常說那灶前看見先押司的話,我也都記得,這事一定有些溪蹺。我卻怕鄰舍聽得,故恁地如此說。你把銀子收好,待天明去縣裡首告他。」正是:著意種花花不潘,等閒插柳柳成陰。

王興到天明時,思量道:「且住,有兩件事告首不得。第一件,他是縣裡頭名押司,我怎敢惡了他!第二件,卻無實跡,連這些銀子也待人官,卻打沒頭腦官司。不如贖幾件衣裳,買兩個盒子送去孫押司家裡,到去謁索他則個。」計較已定,便去買下兩個盒子送去。兩人打扮身上乾淨,走來孫押司家,押司娘看見他夫妻二人,身上乾淨,又送盒子來,便道:你那得錢鈔?」工興道:「昨日得押司一件文字,撰得有二兩銀子,送些盒子來。如今也不吃酒,也不賭錢了。」押司娘道:「王興,你自歸去,且教你老婆在此住兩日。」王興去了,押司娘對著迎兒道:「我有一柱東峰岱岳願香要還,我明日同你去則個。」當晚無後。

明早起來,杭洗罷,押司臼去縣裡去。押司娘鎖了門,和迎兒同行。到東嶽廟殿上燒了香,下殿來去那兩廊下燒香。行到速報司前,迎兒裙帶系得鬆,脫了裙帶,押司娘先行過去。迎兒正在後面系裙帶,只見速報司裡,有個舒角幢頭、絆袍角帶的判官,叫:「迎兒,便是你先的押司。你與我申冤則個:我與你這件物事。咂兒接得物事在於,看了一看,道:「卻不作怪!泥神也會說起後來!如何與我這物事屍正是:開夭辟地罕曾聞,從古至今希得見。迎兒接得來、慌忙揣在懷裡,也下敢說與押司娘知道。當日燒了香,各自歸家。把上項事對王興說了。王興討那物事看時,卻是一幅紙。上寫道:
大女子,小女子,前人耕來後人餌。要知三更事,
掇開人下水。來年二三月,句已當解此。

王興看了解說不出,分付迎兒不要說與別人知道,看來年二三月間有甚麼事。

捻指間,到來年二月間,換個知具,是庐州金斗城人,姓包名拯,就是今人傳說有名的包龍圖相公。他後來官至龍圖閣學土,所以叫做包龍圖。此時做知縣還是初任。那包爺自小聰明正直,做知縣時,便能剖人間曖昧之情,斷天下狐疑之獄。到任三日,未曾理事。夜間得其一夢,夢見自己坐堂,堂上貼一聯對子: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包爺次日早堂,喚合當吏書,將這兩句教他解說,無人能識。包公討白牌一面,將這一聯楷書在上,卻就是小孫押司動筆。寫畢,包公將硃筆判在後面:「如有能解此語者,賞銀十兩。」將牌掛於縣門,烘動縣前縣後,官身私身,挨肩擦背,只為貪那賞物,都來賭先爭看。

卻說王興正在縣前買棗糕吃,聽見人說知縣相公掛一面臼牌出來,牌上有二句言語,無人解得。王興走來看時,正是速報司判官一幅紙上寫的話。暗地吃了一驚:「欲要出首,那新知縣相公是個古怪的人,怕去惹他。欲待不說,除了我再元第二個人曉得這二句話的來歷。買了棗糕回去,與渾家說知此事。迎兒道:「先押司三遍出現,教我與他申冤,又白自裡得了他一包銀子。若下去出首,只怕鬼神見貢。」乾興意猶不決,再到縣前,正遇了鄰人裴孔目。王興平昔曉得裴孔目是知事的,一千扯到僻靜巷裡,將此事與他商議:「該出首也不該?裴孔目道:「那速報司這一幅紙在那裡?」土興道:「見菠在我渾字衣服箱裡。」裴孔目道:「我先去與你巢官。你回去取了這幅紙,帶到縣裡。待知縣相公喚你時,你卻拿將出來,做個證見。」當下土興蟲了。裴孔目候包爺退堂,見小孫押司不在左右,就跪將過去,稟道,」老爺白牌上寫這二句,只有鄰舍王興曉得來歷。他說是岳廟速報司與他一幅紙,紙上還寫許多言語,內中卻有這二句。」包爺間道:「王興如今在那裡?」裴幾同道:「已回家取那一幅紙去了。包爺差人速拿土興回話。

卻說王興回家.開了渾家的衣箱,檢那幅紙出來看時,只叫得苦,原來是十素紙,子跡全無。不敢到縣裡去,僕著鬼胎,躲在家裡。知縣相公的差人到了,新官新府、如人之急,怎好推辭。只得帶了這張素紙,隨著公差進縣,包爺屏去左右,只留裴孔日在慨包爺問王興道:裴某說你在岳廟中收得一幅紙,司取上來看。王興連連叩頭享道:「小人的妻子,去年在岳廟燒香,走到速報司前,那神道出現,與他們紙。紙上寫著篇說話,中間其實有老爺白牌上寫的兩句,小的把來藏在衣箱裡。方才去檢看,變了一張素紙。如今這素紙見在,小人不敢說謊/包爺取紙上來看了,問道;「這一篇言語,你可記得?」王興道:「小人還記得。」即時念與包爺聽了。

包爺將紙寫出,仔細推詳了一會,叫:「王興,我鳳問你,那神道把這一幅紙與你的老婆,可再有縣麼言語分付廣王興道:「那神道只叫與他申冤。」包爺大怒,喝道:「胡說!做了神道,有甚冤沒處申得、偏你的婆娘會替他申冤?他到來央你!這等無稽之言,卻哄誰來!」王興慌忙叩頭道:「老爺,是有個緣故。」包爺道:「你細細講。講得有理,有賞;如無理時,今日就是你開棒了。工興稟道:小人的妻子,原是伏侍本縣大孫押司的,叫做迎兒。因算命的算那大孫押司其年其月其日三更三點命裡該死,何朋果然死了。主母隨了如今的小孫押司,卻把這迎兒嫁出與小人為妻。小人的妻子,初次在孫家灶下,看見先押司現身。項上套著井欄,披發吐舌,眼中流血,叫道:「迎兒,可與你爹爹做主。』第二次夜間到孫家門首,又遇見先押司,舒角幢頭,啡袍角帶,把一包碎銀,與小人的妻子。第三遍岳廟裡速報司判官出現,將這一幅紙與小人的妻子,又囑付與他申冤。那判官的模樣,就是大孫押司,原是小人妻子舊日的家長。」

包爺聞言,呵呵大笑:「原來如此!」喝教左右去拿那小孫押司夫婦二人到來:「你兩個做得好事!」小孫押司道:「小人下曾做甚麼事。」包爺將速報司一篇言悟解說出來:「大女子,小女子,女之子,乃外孫,是說外郎性孫,分明是大孫押司,小孫押司。『前人耕來後人餌,餌者食也,是說你白得他的老婆,享用他的家業。『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大孫押司,死於三更時分,要知死的根由,『掇開火下之水,那迎兒見家長在灶廠,披發吐舌,眼中流血,此乃勒死之狀。頭上套著井欄,井者水也,灶者人也。水在火下,你家灶必砌在井上。死者之屍,必在並中。『來年二三月』,正是今日。『句已當解此,『句已,兩字,合來乃是個包字,是說我包某今日到此為官,懈其語意,與他雪冤/喝教左右:「同工興押著小孫押司,到他家灶下,不拘好歹,要勒死的尸變回後。」

眾人似疑不信,到孫家發開灶牀腳,地下是一塊石板。掏起百板,是一口井。喚集土工,將井水弔乾,絡了竹籃,放人下去打撈,撈起一個尸變來。眾人齊來認看,面色不改,還有人認得是大孫押司,項上果有勒帛。小孫押司唬得面如上色,下敢開口。眾人俱各駭然。

元來這小孫押司當初是大雪裡凍倒的人,當時大孫押司見他凍倒,好個後生,救他活了,教他識字,寫文書。下想渾家與他有事。當日大孫押司算命回來時,恰好小孫押司正閃在他家。見說三更前後當兀,趁這個機會,把酒灌醉了,就當夜勒死廠大孫押司,樟在井裡。小孫押司卻掩音而上人,把:決人心義漾在卞符縣河裡,撲通地一聲響,當時只道大孫押司投河死了。後來卻把灶來壓在井上,次後說成親事。當下眾人回復了包爺。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雙雙的問成死罪,償了大孫押司之命。包爺下關信於小民,將十兩銀子賞與王興,工興把三兩謝了裴孔目,不在話下。

包爺初任,因斷了這件公事,名聞天下,至今人說包龍圖,日間斷人,夜間斷鬼。有詩為證:
詩句藏謎誰解明,包公一斷鬼神驚。
寄聲暗室虧心者,莫道天公鑒不清。
第十四卷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
流水飄香,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
恨別王孫,牆陰目斷,誰把青梅摘?
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
消散雲雨須臾,多情因甚有輕離輕拆。
燕語千般,爭解說些於伊家消息。
厚約深盟,除非重見,見了方端的。
而個無奈,寸腸千恨堆積。

這只詞名喚做《念奴嬌》,是一個赴省士人姓沈,名文述所作,元來皆是集古人詞章之句。如何見得?從頭與各位說開:第一句道:「杏花過雨。」陳子高曾有《寒食詞》,寄《謁金門》:
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
鶯語勿匆花寂寂,玉階春草濕。
閒憑熏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
檀炷繞窗背壁,杏花殘雨滴。

第二句道:「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李易安曾有《暮春詞》,寄《品令》:
零落殘紅,似胭脂顏色。
一年春事,柳飛輕絮,筍添新竹。
寂寞,幽對小園嫩綠。
登臨未足,悵游子歸期促。
他年清夢,千里猶到城陰溪曲。
應有凌波,時為故人凝目。

第三句道:「流水飄香,」延安李氏曾有《春雨詞》,寄《浣溪沙》:
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流水飄香乳燕啼。
南浦魂消春下管,東陽衣減鏡先知,小樓今夜月依依。

第四句道:「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寶月禪師曾有《春詞》,寄《柳梢青》:
脈脈春心,情人漸遠,難托離愁。
而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倚掉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
門外鞦韆,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第五句第六句道:「恨別上孫,牆陰目斷。歐陽永叔曾有《清明詞》,寄《一斛珠》:
傷春懷抱,清明過後鶯花好。
勸君莫向愁人道。
叉彼香輪輾破青青單。
夜來風月連清曉,牆陰目斷無人到,
恨別王孫愁多少,猶頓春寒未放花枝老。

第七句道:「誰把青梅摘。晁無咎曾有《眷詞》,寄《清商怨》:
風搖動,雨青鬆,翠條柔弱花頭重。
春衫窄,嬌無力,已得當初,共伊把青構來摘。
都如夢,何時共?可憐敲損釵頭鳳!
關山隔,暮雲碧,燕於來也,全然又無些子消息。

第八句第九句道:「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柳替卿曾有《春詞》寄《清平樂》:
陰晴未定,薄日烘雲影;金鞍何處尋芳逕?綠楊依舊南陌靜。
厭厭幾許春情,可憐老去難咸!看取鑷殘霜鬢,不隨芳草重生。

第十句道:「消散雲雨須臾。」晏叔原曾有《春詞》,寄《虞美人》:
飛花自有牽情處,不向枝邊住。
曉風飄薄已堪愁,更伴東流流水過秦樓。
消散須臾雲雨怨,閒倚闌於見。
遠彈雙淚濕香紅,暗根玉顏光景與花同。

第十一句道:「多情因甚有輕離輕拆。」魏夫人曾有《春詞》,寄《捲珠簾》
記得未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有輕拆輕離,向誰分訴?
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第十二句道:「燕語千般。康伯可曾有《春詞》,寄《減字木蘭花》:
楊花飄盡,雲壓綠陰風乍定。
簾幕閒垂,弄語千般燕於飛。
小樓深靜,睡起殘妝猶未整。
夢不戍歸,淚滴班斑金縷衣。

第十三句道:「爭解說些子伊家消息。」秦少游曾有《春詞》,寄《夜游宮》:
何事東君又去!空滿院落花飛絮;
巧燕呢哺向人語,何曾解說伊家些子?
況是傷心緒,念個人兒成暖阻。
一覺相思夢回處,連宵而。更那堪,聞杜字!

第十四句第十五句道:「厚約深盟,除非重見。」黃魯直曾有《春詞》,寄《搗練子》:
梅調粉,柳搖金,微雨輕風斂陌塵。
厚約深詛何處訴?除非重見那人人。

第十六句道:「見了方端的。周美成曾有《春詞》,寄《滴滴金》:
梅花漏泄春消息,柳絲長,草芽碧。
不覺星霜鬢白,念時光堪惜!
蘭堂把酒思佳容,黛眉彭,愁春色。
音書千里相疏隔,見了方端的。

第十七句第十八句道:「而今無奈,寸腸乾恨堆積。」歐陽永叔曾有詞寄《蝶戀花》: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梅花先報春來早。
而今無奈寸腸思,堆積千愁空懊惱。
旋暖金爐莫蘭作,問把金刀剪彩呈纖巧。
繡被五更香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話說沈文述是一個士人,自家今日也說一個士人,因來行在臨安府取選,變做十數回蹺蹊作怪的小說。我且問你,這個秀才姓甚名誰?卻說紹興十年間,有個秀才,是福州戚武軍人,姓吳名洪。離了鄉裡,來行在臨安府求取功名,指望:一舉首登尤虎榜,十年身到鳳凰他。爭知道時運未至,一舉不中。吳秀才悶悶不已,又沒甚麼盤纏,也自羞歸故裡,且只得胡亂在今時州橋下開一個小小學堂度日。等待後三年,春榜動,選場開,再會求取功名。逐月卻與幾個小男女打交。捻指開學堂後,也有一年之上。也罪過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兒們來與他教訓,頗自有些趲足。

當日正在學堂裡教書,只聽得青布簾幾上鈴聲響,走將一個人入來。吳教授看那入來的人,不是別人,卻是半年前搬去的鄰舍王婆,元來那婆子是個撮合山,專靠做媒為生。吳教授相揖罷,道:「多時不見,而今婆婆在那裡住?婆子道:「只道教授忘了老媳婦,如今老媳婦在錢塘門裡沿城住。」教授問:「婆婆高壽?」婆子道:「老媳婦大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春多少?」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卻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價費多少心神!據老媳婦愚見,也少不得一個小娘子相伴。教授道:「我這裡也幾次間人來,卻沒這般頭腦。」婆幹道:「這個不是冤家不聚會。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裡。一千貫錢房臥,帶一個從嫁,又好人材。卻有一牀樂器都會,義寫得,算得。又是眸嗆大官府第出身。只要嫁個讀書官人,教授卻是要也不?」教授聽得說罷,喜從天降,笑逐顏開,道:「若還真個有這人時,可知好哩!只是這個小娘子如今在那裡屍婆於道:「好教教授得知,這個小娘子,從秦太師府三通判位下出來,有兩個月,不知放廠多少帖子。也曾有省、部、院裡當職事的來說他。也曾有內清司當差的來說他,也曾有門面鋪席人來說他。只是高來不成,低來不就。小娘子道:『我只要嫁個讀書官人。』更兼義沒有爹娘,只有個從嫁,名喚錦兒。因他一牀樂器都會」…俯裡人都叫做李樂娘,見今在白雁池一個舊鄰舍家裡住。」

兩個兀肉說猶未了,只見風吹起門前布簾兒來,一個人從門首過去。王婆道:「教授,你見過去的那人麼?便是你有分取他做渾家,…」王婆出門趕上,那人不是別人,便是李樂娘在他家住的,姓陳,喚做陳乾娘。王婆廝趕著入來,與吳教授相揖罷。王婆道:「乾娘,宅裡小娘子說親成也未?」乾娘道:「說不得,又不是沒好親來說他,只是吃他執拗的苦,口口聲聲,只要嫁個讀書官人,卻又沒這般巧。王婆道:「我卻有個好親在這裡,未知乾娘與小娘子肯也下?乾娘道:「卻教孩兒嫁兀誰?」王婆指著吳教授道:「我教小娘子嫁這個官人,卻是好也下好?」十娘道:「休取笑,若嫁得這個官人,可知好哩!」吳教授當日一日教不得學,把鄧小男女早放了,都唱了喏,先歸去。教授卻把一把鎖鎖了門.同著兩個婆子上街。免不得買些酒相待他們。三杯之後,王婆起身道:「教授既是要這頭親事,卻間乾娘覓一個帖子。」乾娘道:「者媳婦有在這裡。」側手從抹胸裡取出一個帖子來。王婆道:「乾娘,』真人面前說不得假話,旱地上打不得拍浮,。你便約了一日,帶了小娘子和從嫁錦兒來梅家橋下酒店裡,等我便同教授來過眼則個。」乾娘應允,和工婆謝了吳教授,自去。教授還了酒錢歸家,把閒話提過。

到那日,吳教授換了幾件新衣裳,放了學生。一程走將來梅家橋下酒店裡時,遠遠地五婆早接見了。兩個同入酒店裡來。到得樓上,陳乾恨接著,教授便問道:「小娘子在那裡?」乾娘道:「孩兒和錦幾在東閣兒裡坐地。」教授把三才舌尖舐破窗眼兒,張一張,喝聲彩下知高低,道:「兩個都不是人!」如何不是人?元來見他生得好了,只道那婦人是南海觀音,見錦兒是玉皇殿下侍香王女。恁地道他不是人?看那豐樂娘時:

水剪雙眸,花生丹臉,雲鬢輕梳蟬翼,蛾眉淡拂。春山,朱唇綴一顆夭桃,皓齒排兩行碎玉。意態自然,退出倫輩,有如織女下瑤台,渾似媳娥離月股。

看那從嫁錦幾時,眸清可愛,鬢聳堪觀。新月籠眉,春桃拂臉,意態幽花未豔,肌肋嫩玉生香。金蓮著弓弓扣繡鞋兒,螺暑插短短紫金鈕於j口捻青梅窺小俊,似騎紅杏出牆自從當日插了鈕,離不得下財納禮,奠雁傳書。不則一日,吳教授娶過那婦女來。夫妻兩個好說得著:
雲淡淡天邊駕鳳,水沉沉交頸鴛鴦。
寫成今世不休書,結下來生雙縮帶。

卻說一日是月半,學生乾都來得早,要拜孔夫於。吳教授道:姐姐,我先起去。」來那灶前過,看那從嫁錦兒時,脊背後披著一帶頭髮,一雙眼插將上去,脖項上血污著。教授看見,大叫一聲,匹然倒地。即時渾家來救得蘇醒,錦兒也來扶起。渾家道:「丈夫,你見甚麼來?」吳教授是個養家人,不成說道我見錦兒恁地來?自己也認做眼花了,只得使個脫空,瞞過道:「姐姐,我起來時少著了件衣裳,被冷風一吹,忽然頭暈倒了。錦兒慌忙安排些個安魂定魄湯與他吃罷,自沒事了。只是吳教授肚裡有些疑惑。

話休絮煩,時遇清明節假,學生子卻都不來。教授分付了渾家,換了衣服,出去閒走一遭。取路過萬鬆嶺,出今時淨慈寺裡,看了一士,卻待出來。只見一個人看著吳教授唱個略,教授還禮不迭,卻不是別人,是淨慈寺對門酒店裡量酒,說道:「店中一外官人,教男女來請官人!」吳教授同量酒人酒店來時,不是別人,是王七府判兒,喚做王七三官人。兩個敘禮罷,王七三官人道:「適來見教授,又不敢相叫,特地教量酒來相清。」教授道,「七三官人如今那裡去?」王七三官人口裡不說,肚裡思量:「吳教授新娶一個老婆在家不多時,你看我消遣他則個。」道:「我如今要同教授去家裡墳頭走一遭,早間看墳的人來說道:『桃花發,杜醞又熟。』我們去那裡吃三杯。」教授道:「也好。兩個出那酒店,取路來蘇公堤上,看那遊春的人,真個是:
人煙輻轉,車馬驕閩。只見和風扇景,麗日增明,流鴛嗡綠柳陰中,粉蝶戲奇花枝上。管絃動處,是誰家舞樹歌台?語笑喧時,斜惻傍春樓夏閣。香車競逐,玉勒爭馳。白面郎敲金橙響,紅妝人揭繡簾看。

甫新路口討一隻船,直到毛家步上岸,迄逼過玉泉龍井。王七三官人家裡墳,直在西山馳獻嶺下。好座高嶺!下那嶺去,行過一里,到了墳頭。看墳的張安接見了。王七三官人即時叫張安安排些點心酒來。側首一個小小花園內,兩個人去坐地。又是自做的杜醞,吃得大醉。看那天色時,早已:
紅輪西墜,玉兔東生。佳人秉燭歸房,江上漁人罷釣。漁父賣魚歸竹逕,牧童騎犢入花村。

天色卻晚,吳教授要起身,王七三官人道:「再吃一杯,我和你同去。我們過馳獻嶺、九里鬆路上,妓弟人家睡一夜。吳教授口裡不說,肚裡思量:「我新娶一個老婆在家裡,於頃我一夜不歸去,我老婆須在家等,如何是好?便是這時候去趕錢塘門,走到那裡,也關了。」件與王七三官人手廝挽著,上駝獻嶺來。你道事有湊巧,物有故然,就那嶺上,雲生東北,霧長西南,下一陣大雨。果然是銀河倒瀉,滄海盆傾,好陣大雨!且是沒躲處,冒著雨又行了數十步,見一個小小竹門樓。王六三官人道:「且在這裡躲一躲。」不是來門樓下外雨,卻是:豬羊走人屠宰家,一腳腳來尋兀路。

兩個奔來躲雨時,看來卻是一個野墓園。只那門前一個門樓兒,裡面都沒甚麼屋字。石坡上兩個坐著,等雨住了行。正大而下,只見一個人貌關獄子院家打扮,從隔壁竹籬笆裡跳入墓園,走將去墓堆於上叫道:「朱小四,你這所有人請喚,今日頓當你這廝出頭。墓堆子裡漫應道:「阿公,小四來也。」不多時,墓上土開,跳出一個人來,獄子廝趕著了自去。吳教授和王七三官人見了,背膝展展,兩股下搖而自顧。看那雨卻往了,兩個又走。地下又滑,肚裡又怕,心頭一似小鹿兒跳,一雙腳一似鬥敗公雞,後面一似千軍萬馬趕來,再也不敢回頭。行到山頂上,側著耳朵聽時,空谷傳聲,聽得林於裡面斷棒響。不多時,則見獄子驅將墓堆子裡跳出那個人來。兩個見了又走,嶺們首卻有一個敗落山神廟,人去廟裡,慌忙把兩扇廟門關了。兩個把身軀抵著廟門,真個氣也不敢喘,屁也不敢放。聽那外邊時,只聽得一個人聲喚過去,道:「打殺我也!」一個人道:「打脊魍陋,你這廝許了我人情,又不還我,怎的下打你?」王七三官人低低說與吳教授道:「你聽得外面過去的,便是那獄於和墓堆裡跳出來的人」兩個在裡面顫做一團。吳教授卻埋怨王七三官人道:「你役事教我在這裡受驚受怕,我家中渾家卻不知怎地盼望屍

兀自說言未了,只聽得外面有人敲門,道:「開門則個!」兩個問道:「你是誰?」仔細聽時,卻是婦女聲音,道:「王七三官人好也!你卻將我丈夫在這裡一夜,直教我尋到這裡!銅兒,我和你推開門兒,叫你爹爹。」吳教授聽得外面聲音,」不是別人,是我渾家和錦兒,怎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這裡?莫教也是鬼?」兩個都不敢則聲。只聽得外面說道:「你不開廟門,我卻從廟門纏裡鑽人來!」兩個聽得恁他說,日裡吃的酒,都變做冷汗出來。只聽得外面又道:「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渾家道:「錦兒,你也說得是,我且歸去了,卻理會。」卻叫道:「工七三官人,我且歸去,你明朝卻送我丈夫歸來則個。」兩個那裡敢應他。婦女和棉兒說了自去。

王七三官人說:「吳教授,你家裡老婆和從蕉棉兒,都是鬼。這裡也不是人去處,我們走休。做開廟門看時,約莫是五更天氣,兀自未有人行。兩個下得嶺來,尚有一里多路,見一所林子裡,走出兩個人來。上手的是陳乾娘,下手的是土婆,道:「吳教授,我們等你多時,你和王七三官人卻從那裡來什吳教授和王七三官人看見道:「這兩個婆子也是鬼了,我們走休!」真個便是漳奔鹿跳,廈躍們飛,下那嶺來。後面兩個婆子,兀自慢慢地趕來。「一夜熱亂,下曾吃一些物事,肚裡又饑,一夜見這許多下祥,怎地得個生人來衝一衝!」正恁他說,則見嶺下一家人家,門前掛著一枝鬆柯兒,王七三官人道:「這裡多則是賣茅柴酒,我們就這裡買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那兩個婆於。」恰待奔入這店裡來,見個男女:頭上裹一頂牛膽育頭巾,身上央一條豬肝赤肚帶,舊瞞襠褲,腳下草鞋。王七三官人道:「你這酒怎地賣?」只見鄧漢道:「未有湯哩。」吳教授道:「且把一碗冷的來!」只見那人也下則聲,也不則氣。王七三官人道:「這個開酒店的漢子又尷尬,也是鬼了!我們走休。……」兀自說未了;就店裡起一陣風:

非於虎嘯,不是龍吟,明不能謝柳開花,暗藏著山妖水怪。吹開地獄門前土,惹引螂都山下塵。

風過處,看時,也不見了酒保,也下見有酒店,兩個立在墓堆子上。唬得兩個魂不附體,急急取路到九里鬆動院前討了一隻船,直到錢塘門,上了岸。王七三官人自取路歸家。

吳教授一逕先來錢塘門城下王婆家裡看時,見一把鎖鎖著門。同那鄰舍時,道:「王婆自兀五個月有零了。」唬得吳教授目睜口呆,罔知所措。一程離了錢塘門,取今時景靈宮貢院前,過梅家橋,到白雁池邊來,間到陳乾娘門首時,十字兒竹竿封著門,一碗官燈在門前。上面寫著八個字道:「人心似鐵,官法如爐。」間那裡時,「陳乾娘也死一年有餘了。」離了白雁汕,取路歸到州橋下,見自己屋裡,一把鈦鋇著門,間鄰舍家裡:「拙妻和粗婢那裡去了?」鄰舍道:「教授昨日一出門,小娘子分付了我們,自和錦兒在千娘家裡去。直到如今不歸。」吳教授正在那裡面面廝覷,做聲不得。只見一個廟道人,看著吳教授道:「觀公妖氣大重,我與你早早斷除,免致後患。」吳教授即時請那道人人去,安排香燭符水。那個道人作起法來,唸唸有詞,喝聲道:「疾!」只見一員神將出現:
黃羅抹額,錦帶纏腰,皂羅袍袖繡團花,金甲束身微窄地。劍橫秋木,靴踏狡倪。上通碧茗之間,下徹九幽之地。業龍作祟,向海波水底擒來;邪怪為妖,入山洞穴中捉出。六丁壇畔,權為符吏之名;上帝階前,次有天丁之號。

神將聲暗道:「真君遣何方使令?真人道:「在吳供家裡興妖,井馳獻嶺上為怪的,都與我捉來!」神將領旨,就吳教授家裡起一陣鳳:
無形無影透人懷,二月桃花被綽開。
就地撮將黃葉去,入山推出白雲來。

風過處,捉將幾個為怪的來。吳教授的渾家李樂娘,是秦大師府三通判位樂娘,因與通判懷身,產亡的克。從嫁錦兒,因通判夫人妒色,吃打了一頓,因恁地自割殺,他自是割殺的鬼。王婆是害水蠱病死的鬼。保親陳乾娘,因在白雁池邊洗衣裳,落在池裡死的鬼。在駐獻嶺上被獄子叫開墓堆,跳出來的朱小口,在日看墳,害瘠病死的鬼。那個嶺下開酒店的,是窖傷寒死的鬼。道人一一審間明白,去腰邊取出一個葫蘆來,人見時,便道是葫蘆,鬼見時,便是卯都獄。作起法來,那些鬼個個抱頭鼠竄,捉入葫蘆中。分付吳教授「把來埋在馳獻嶺下。」啟道人將拐杖望空一撤,變做一隻仙鶴,道人乘鶴而去。吳教授直下拜道:「吳洪肉眼不識神仙,情願相隨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則個,」只見道人道:我乃上界甘真人,你原是我舊日採藥的弟子。因你凡心不淨,中道有退悔之意,因此墮落。今生罰為貧懦,教你備嘗鬼趣,消遣色情。你今既已看破,便可離塵辦道,直待一紀之年,吾當度汝。」說罷,化陣清風不見了。吳教授從此舍俗出家,雲游天下。十二年後,遇甘真人於終南山中,從之而去。詩曰。
一心辦道絕凡塵,眾魁如何敢觸人?
邪正盡從心剖判,西山鬼窟早翻身。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塞翁得馬非為吉,宋子雙盲豈是凶。

禍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話說蘇州府城內有個玄都觀,乃是梁朝所建。唐刺史劉禹錫有詩道:「玄都觀裡桃乾樹」,就是此地。一名為玄妙觀。這觀踞郡城之中,為姑蘇之勝。基址寬敞,廟貌崇宏,上至三清,下至十殿,無所不備。各房黃冠道士,何止數百。內中有個北極真武殿,俗名祖師殿。這一房道士,世傳正一道教,善能書符遣將,剖斷人間禍福。於中單表一個道士,倏家姓張,手中慣弄一個皮雀兒,人都喚他做張皮雀。其人有些古怪,葷酒自下必說,偏好吃一件東西。是甚東西?

吠月荒村裡,奔風臘雪天。

分明一太字,移點在傍邊。

他好吃的是狗肉。屠狗店裡把他做個好主顧,若打得一隻壯狗,定去報他來吃,吃得快活時,人家送得錢來,都把與他也下算帳。或有鬼祟作耗,求他書符鎮宅,遇著吃狗肉,就把箸蘸著狗肉汁,寫個符去,教人貼於大門。鄰人往往夜見貼符之處,如有神將往來,其祟立止。

有個矯大戶家,積年開典獲利,感謝天地,欲建一壇齋酸酬答,已請過了清真觀裡周道土主壇。周道土誇張皮雀之高,矯公亦慕其名,命主管即時相請。那矯家養一隻防宅狗,甚是肥壯,張皮雀平昔看在眼裡,今番見他相請,說道:「你若要我來時,須打這只狗請我,待狗肉煮得稀爛,酒也燙熱了,我才到你家裡。」卞符回復了矯公。矯公曉得他是蹺廈占怪的人,只得依允。果然燙熱了酒,煮爛了狗肉,張皮雀到門。主人迎人堂中,告以相請之意。黨中香人燈燭,擺得齊整,供養著一堂柳道,眾道士已起過香頭了。張皮雀昂然而入,也下札神,也不與眾道士作揖,口中只叫:快將爛狗肉來吃,酒要熱些!」矯公道:「且看他吃了酒肉,如何作用?當下大盤裝狗肉,大壺盛酒,櫻列張皮雀面前,恣意竹吱。吃得盤無餘骨,酒無餘滴,十分醉飽。叫道:「聒噪!」吃得快活,嘴也不抹一抹,望著拜神的鋪氈上倒頭而睡。鼻息如雷,自西牌直睡至下半夜。眾道士酸事已完,兀自未醒,又下敢去動撢他。矯公等得不耐煩,到埋怨周道士起來,周道土自覺無顫,下敢分辨。想道:「張皮雀時常吃醉了一睡兩三日不起,今番正不知幾時才醒?」只得將表章焚化了,辭神謝將,收拾道場。

弄到五更,眾道士吃了酒飯,剛欲告辭,只見張皮雀在拜氈上跳將起來,團團一轉,亂叫:「十日十日,五日五日。矯公和眾道土見他風了,都走來圍著看。周道士膽大,向前抱住,將他喚醒了。口裡還叫:五日,五日。周道士問其緣故。張皮雀道:「適才表章,誰人寫的?」周道土道:「是小道親手繕寫的。張皮雀道:「中間落了一字,差了兩字。」矯公道:「學生也親口念過幾遍,並無差落,那有此活?張皮雀袖中簌簌響,抽出一幅黃紙來,道:「這不是表章?」眾人看見,各各駭然道:「這表章已焚化了,如何卻在他袖中,紙角兒也下動半毫?」仔細再念一遍,到天尊寶號中,果然落了字,卻看不出差處。張皮雀指出其中一聯云:
「吃虧吃苦,掙來一倍之錢;
親短李長,僅作千金之子。

『吃虧吃苦,該寫「嗅』字,今寫『吃』字,是『吃舌』的「吃』字了。『嗅,音『赤』,『吃,音『格,,兩音也不同。『紊,字,是『李奈』之『素』;『奈』字是『奈何,之『奈』;『耐,字是『耐煩』之「耐,「親短奈匕』該寫「耐煩,的『耐,字,『親,是果名,惜用不得。你欺負上帝不識字麼?如今上帝大怒,教我也難處。矯公和眾道士見了表文,不敢不信。齊都求告道:「如今重修章奏,再建齋壇,不知可否什張皮雀道:「沒用,沒用!你表文上差落字面還是小事,上帝因你有這道奏章,在天曹日記簿上查你的善惡。你自開解庫,為富不仁,輕兑出,重兑入,水絲出,足紋入,兼將解廠的珠災,但揀好的都換了自用。又幾質物值錢者才足了年數,就假托變賣過了,不准贖取。如此刻剝貧戶,以致肥饒。你奏章中全無悔罪之言,多是自誇之語,已命雷部於即焚燒汝屋,蕩毀你的家私。我只為感你一狗之惠,求寬至十日,上帝不允。再三懇告,已准到五日了。你可出個曉字:「凡五日內來贖典者免利,只收本錢。其向來欺心,換人珠寶,賴人質物,雖然勢難吐退,發心喜舍,變實為修橋補路之費。有此善行,上帝必然回慎,或者收回雷部,也未可知。」矯公初時也還有信從之意,聽說到「收回雷部,也未可知」,到不免有疑。「這風道十必然假托此因,來佈施我的財物。難道雷部如此易收易放?」況鳳掌財的人,算本算利,怎肯放鬆。口中答應,心下不以為然。張皮雀和眾道卜辭別自去了。矯公將此活閣起不行。到第五日,解庫裡火起,前堂後廳,燒做白地。第二日,這些質當的人家都來討當,又不肯賠償,結起訟來,連田地部賣了。矯大戶一貧如洗。有人知道張皮雀曾預言雷火之期,從此益敬而畏。

張皮雀在玄都觀五十餘年,後出渡錢塘江,風逆難行,張皮雀遣天將打纜,其去如飛。皮雀呵呵大笑,觸了天將之怒,為其所擊而死。後有人於徽商家扶騖,皮雀降筆,自稱「原是大上苛元帥,塵緣已滿,眾將請他上天歸班,非擊死也。」徽商聞真武殿之靈異,舍施乾金,於殿前堆一石假!以為壯觀之助,這假山雖則美觀,反破了風水,從此本房道侶,吏無得道者。詩云:
雷人曾將典庫焚,符驅鬼崇果然真。

亥部觀裡張皮雀,莫道無神也有神。

為何說這張皮雀的話?只為一般有個人家,信了書符召將,險些兒冤害了人的性命。那人姓金名滿,也是蘇州府崑山縣人。少時讀書不就,將銀援例納了個令史,就叁在本縣戶房為吏。他原是個乖巧的人,待人接物,十分克己,同役中甚是得合,做不上三四個月令史,衙門上下,沒一個不喜歡他。又去結交這些門子,要他在知縣相公面前幫襯,不時請他們吃酒,又送些小物事。但遇知縣相公比較,審問到夜靜更深時,他便留在家中宿歇,日逐打渾,那門子也都感激,在縣主面前雖不能用力,每事卻也十分周全。時遇五月中旬,金令史知吏房要開各吏送間庫房,恩量要謀這個美缺。那庫房舊例,一吏輪管兩季,任憑縣主隨意點的。眾吏因見是個利芳,人人思想要管。屢屢縣主點來,都下肯服。卻去上司具呈批准,要六房中擇家道殷實老成尤過犯的,當堂拈閱,各吏具結申報卜司,芳新叁及役將滿者,俱下許閱。然雖如此,其權出在吏房,但平日與吏房相厚的,送些東道,他便混帳開上去,那裡管新叁役滿。家道殷實不殷實?這叫做官清私暗。

卻說金滿暗想道:「我雖是新參,那吏房劉令史與我甚厚,懷送些東面與他,自然送間的。若網得著,也不枉費這一片心機;倘間不著,卻下空丟廠銀子,又被人笑話?怎得一個必著之策便好!」忽然想起門於工文英,他在衙門有年,甚有見識,何不尋他計較。一逕走出縣牀,恰好縣門口就遇著王文英道:「金阿叔,忙忙的那裡去?」金滿道:「好兄弟,正來尋你說話。」王文英道:「有什麼事作成我?」金滿道:「我與你坐了方好說。」二人來到側邊一個酒店裡坐下,金滿一頭吃酒,一頭把要謀庫房的事,說與王文英知道。王文英說:「此事只要由房開得上去,包在我身上,使你鬮著。」金滿道:「吏房是不必說了,但與堂拈鬮怎麼這等把穩?」王文英附耳低言,道:「只消如此如此,何難之有!」金滿大喜,連聲稱謝:「若得如此,自當厚謝。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金滿回到公序裡買東買西,備下夜飯,請吏房令史劉雲到家,將上項事與他說知。劉雲應允。金滿取出五兩銀子,送與劉雲道:「些小薄禮,先送阿哥買果吃,待事成了,再找五兩。」劉雲假怠謙讓道:「自己弟兄,怎麼這樣客氣?」金滿道:「阿哥從直些罷,不嫌輕,就是阿哥的盛情了。劉雲道:「既如此,我權收去再處。」把銀袖了。擺出果品肴撰,二人杯來盞去,直飲至更深而散。

明日,有一令史察聽了些風聲,拉了眾吏與劉雲說:「金某他是個新參,未及半年,怎麼就想要做庫房?這個定伏不成的。你要開只管開,少不得要當堂稟的,恐怕連你也沒趣。那時卻不要見怪!」劉雲道:「你們不要亂嚷,幾事也要通個情。就是他在眾人面上,一團和氣,井無一毫不到之處,便開上去難道就是他問著了?這是落得做人情的事。若去一享,朋友面上又不好看,說起來只是我們薄情。」又一個道:「爭名爭利,顧得什麼朋友下朋友,薄情不薄情」劉雲道:「嗟!不要與人爭,只去與命爭。是這樣說,明日就是你間著便好;若不是你,連這幾句話也是多的,還要算長。」內中有兩個老成的,見劉雲說得有理,便道:「老劉,你的活雖是,但他忒性急了些。就是做庫房,未知是禍是福,直等結了局,方才見得好歹。什麼正經?做也罷,不做也罷,不要閒爭,各人自去乾正事。」遂各散去。金滿聞得眾人有言,恐怕不穩,又去揭債,央本縣顯要士夫,寫書囑托知縣相公,說他「者成明理,家道頗裕,諸事可托」。這分明是叫把庫房與他管,但不好明言耳。

話休煩絮,到拈閹這日,劉雲將應問各吏名字,開列一單,呈與知縣相公看了。喚裡書房一樣寫下條子,又呈上看罷,命門子亂亂的總做一堆,然後唱名取閹。那卷閘傳遞的門於,便是王文英,已作下弊,金滿一千枯起,扯開,恰好正是。你道當堂拈鬮,怎麼作得弊?原來劉雲開上去的名單,卻從吏、戶、禮、兵、刑、工挨次寫的,吏房也有管過的,也有役滿快的,已下在數內。金滿是戶房司吏,單上便是第一名了。那工文英卷閘的時節,已做下暗號,金滿第一個上去拈時,卻不似易如反掌!眾人那知就裡,正是:隨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當時眾吏見金滿間著,都跪下享說:他是個新參,尚不該問庫。況且錢糧干係,不是小事,俱要具結申報上可的。若是金滿管了庫,眾吏不敢輕易執結的。」縣主道:「既是新參,就不該開在單上了。」眾吏道:「這是吏房劉雲得了他賄賂,混開在上面的。」縣主道:「吏房既是混開,你眾人何下先來莫明,直等他間著了方來享話?明明是個妒忌之意。」眾人見本官做了主,誰敢再道個不字,反討了一場沒趣。縣主落得在鄉官面上做個人情,又且當堂鬮著,更無班駁。那些眾吏雖懷妒忌,無可奈何,做好做歉的說發金滿備了一席戲酒,方出結狀,申報上司,不在話下。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Çirattagı - 警世通言 - 05
  • Büleklär
  • 警世通言 - 0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658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278
    18.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0.6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7.6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551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467
    20.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3.0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9.8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3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387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494
    18.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9.7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6.8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4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80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38
    20.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1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5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25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157
    18.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0.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6.8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6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847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663
    20.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3.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40.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7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946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50
    20.3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8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40.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8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255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98
    20.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9.2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09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21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401
    20.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8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9.4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10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420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151
    18.8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0.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7.4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1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490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90
    19.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1.0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7.9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1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660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667
    20.3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2.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8.9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13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065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142
    17.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7.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3.8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警世通言 - 14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8152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3969
    19.9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9.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6.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