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管子 - 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1970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921
11.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18.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2.2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上編
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
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
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
神、祇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
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文巧不禁,則民乃淫;不璋兩
原,則刑乃繁。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祇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
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右國頌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
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
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
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右四維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
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
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
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
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
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右四順
錯國於不傾之地,積於不涸之倉,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
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
不行不可復。錯國於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穀也;藏
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於不
爭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
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強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
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
五穀,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
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
成;不強民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
下親其上。
右士經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
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
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
如月如日,唯君之節!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
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
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
室,言堂滿堂,是謂聖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敵;
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天下不患無
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
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於時而察於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緩者,
後於事;吝於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親五法
形勢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沉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
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
可載也;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
徒歸也。
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名之運也。上無事,則民自試;抱蜀不言,而廟
堂既修。鴻鵠鏘鏘,唯民歌之;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紂之失也。飛蓬之問,
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犧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主功有素,寶幣
奚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遠者使
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訾讆之人,勿與任大。譕臣者,
可以遠舉;顧憂者,可與致道。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召也;舉長
者,可遠見也;裁大者,眾之所比也;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有無棄之言者,必參於天地也。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
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
也。
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神者在內,不及者在門。在內者將假,在門者將
待。曙戒勿怠,後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氣入內,正色乃衰。君不
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
不行。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且懷且威,則君道備
矣。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
為鄉者,一鄉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
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來;道
來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設,身之化也。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失天之
度,雖滿必涸;上下不和,雖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
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為
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藏之無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
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天道之極,遠者自親;人事之
起,近親造怨。萬物之於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餘,而拙者不
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
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不可復振也。
烏鳥之狡,雖善不親;不重之結,雖固必解。道之用也,貴其重也。毋與不
可,毋強不能,毋告不知。與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見與之
交,幾於不親;見哀之役,幾於不結;見施之德,幾於不報;四方所歸,心行
者也。獨王之國,勞而多禍;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醜而不信。未
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行
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復,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
權修
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無吏;百姓殷眾,官不可以無
長;操民之命,朝不可以無政。
地博而國貧者,野不辟也;民眾而兵弱者,民無取也。故末產不禁,則野不
辟;賞罰不信,則民無取。野不辟,民無取,外不可以應敵,內不可以固守。
故曰: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而求權之無輕,不可得也。
地辟而國貧者,舟輿飾、臺榭廣也;賞罰信而兵弱者,輕用眾、使民勞也。舟
車飾、臺榭廣,則賦斂厚矣;輕用眾、使民勞,則民力竭矣。賦斂厚,則下怨
上矣;民力竭,則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敵之勿謀己,不可得也。
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為其民者,必重盡其
民力。無以畜之,則往而不可止也;無以牧之,則處而不可使也。遠人至而不
去,則有以畜之也;民眾而可一,則有以牧之也。
見其可也,喜之有徵;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賞罰信於其所見,雖其所不
見,其敢為之乎?見其可也,喜之無徵;見其不可也,惡之無刑。賞罰不信於
其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為之化,不可得也。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
之,上身服以先之,審度量以閑之,鄉置師以說道之。然後申之以憲令,勸之
以慶賞,振之以刑罰。故百姓皆說為善,則暴亂之行無由至矣。
地之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以有時與有倦,養無窮之
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間,則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殺其君,子有殺其父者矣。
故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
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積者食
之,不可不審也。其積多者其食多,其積寡者其食寡,無積者不食。或有積而
不食者,則民離上;有積多而食寡者,則民不力;有積寡而食多者,則民多
詐;有無積而徒食者,則民偷幸;故離上、不力、多詐、偷幸,舉事不成,應
敵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祿賜予,使民之機也。野與市爭民,家與府爭
貨,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故野不積草,農事先也;府不積貨,藏於民
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眾,鄉分治也。故野不積草,府不積貨,市
不成肆,朝不合眾,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審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也;觀其交游,則
其賢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則城不固。
有身不治,奚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鄉?有鄉不
治,奚待於國?有國不治,奚待於天下?天下者,國之本也;國者,鄉之本
也;鄉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
故上不好本事,則末產不禁;末產不禁,則民緩於時事而輕地利;輕地利而求
田野之辟、倉廩之實,不可得也。
商賈在朝,則貨財上流;婦言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貨
財上流,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兵士之死節,不可得也。朝
廷不肅,貴賤不明,長幼不分,度量不審,衣服無等,上下淩節,而求百姓之
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詐謀閒欺,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偷壹,則百姓疾
怨,而求下之親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務本事,君國不能壹民,而求宗廟社稷
之無危,不可得也。上恃龜筮,好用巫醫,則鬼神驟祟。故功之不立,名之不
章,為之患者三:有獨王者,有貧賤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穫
者,穀也;一樹十穫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
事如神,唯王之門。
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
成俗,而刑罰省,數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
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凡牧
民者,欲民之有禮也;欲民之有禮,則小禮不可不謹也;小禮不謹於國,而求
百姓之行大禮,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義也;欲民之有義,則小義不
可不行;小義不行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義,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
廉也;欲民之有廉,則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廉,
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恥也;欲民之有恥,則小恥不可不飾也;小恥
不飾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恥,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禮、行小
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禮、行小義、飾小
廉、謹小恥、禁微邪,治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則法不可不審。法者,將立朝廷者
也;將立朝廷者,則爵服不可不貴也。爵服加于不義,則民賤其爵服;民賤其
爵服,則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力者也;將用民力
者,則祿賞不可不重也。祿賞加于無功,則民輕其祿賞;民輕其祿賞,則上無
以勸民;上無以勸民,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能者也;將用民能者,則授
官不可不審也。授官不審,則民閒其治;民閒其治,則理不上通;理不上通,
則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
者,則刑罰不可不審;刑罰不審,則有辟就;有辟就,則殺不辜而赦有罪;殺
不辜而赦有罪,則國不免於賊臣矣。故夫爵服賤、祿賞輕、民閒其治、賊臣首
難,此謂敗國之教也。
立政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國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險阻,不
足守也。國之所以富貧者五,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治國有三本,而安
國有四固,而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
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
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
於國者,則不可授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
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
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
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
大官者,則材臣不用。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而
便辟制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三本者
審,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故曰:「刑省
治寡,朝不合眾」。
右三本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
與尊位。三曰: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輕賦
斂,不可與都邑。此四務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眾,國之危也;大
臣不和同,國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產,國之危也。故大
德至仁,則操國得眾;見賢能讓,則大臣和同;罰不避親貴,則威行於鄰敵;
好本事,務地利,重賦斂,則民懷其產。
右四固
君之所務者五:一曰:山澤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二曰:溝瀆不
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國之貧也。三曰:桑麻不植於野,五穀不宜其地,國
之貧也。四曰:六畜不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不備具,國之貧也。五曰:工事
競於刻鏤,女事繁於文章,國之貧也。故曰: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
也;溝瀆遂於隘,鄣水安其藏,國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國之富
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
國之富也。
右五事
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分州以為十里,里為之
尉;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築障塞
匿,一道路,博出入,審閭閈,慎管鍵,管藏于里尉。置閭有司,以時開閉。
閭有司觀出入者,以復于里尉。凡出入不時,衣服不中,圈屬群徒,不順於常
者,閭有司見之,復無時。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里尉以譙于
游宗,游宗以譙于什伍,什伍以譙于長家,譙敬而勿復。一再則宥,三則不
赦。凡孝悌忠信、賢良俊材,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什伍以復
于游宗,游宗以復于里尉,里尉以復于州長,州長以計于鄉師,鄉師以著于士
師。凡過黨,其在家屬,及于長家;其在長家,及于什伍之長;其在什伍之
長,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長;其在州長,及于
鄉師;其在鄉師,及于士師。三月一復,六月一計,十二月一著。凡上賢不過
等,使能不兼官,罰有罪不獨及,賞有功不專與。
孟春之朝,君自聽朝,論爵賞、校官,終五日。季冬之夕,君自聽朝,論罰
罪、刑殺,亦終五日。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憲于國。五鄉之
師、五屬大夫,皆受憲于太史。大朝之日,五鄉之師、五屬大夫,皆身習憲于
君前。太史既布憲,入籍于太府,憲籍分于君前。五鄉之師出朝,遂于鄉官,
致于鄉屬,及于游宗,皆受憲。憲既布,乃反致令焉,然後敢就舍;憲未布,
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謂之留令,罪死不赦。五屬大夫,皆以行車朝,出
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於廟,致屬吏,皆受憲。憲既布,乃發使者
致令,以布憲之日,蚤晏之時。憲既布,使者以發,然後敢就舍;憲未布,使
者未發,不敢就舍;就舍,謂之留令,罪死不赦。憲既布,有不行憲者,謂之
不從令,罪死不赦。考憲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侈曰專制,不足曰虧令,罪
死不赦。首憲既布,然後可以布憲。
右首憲
凡將舉事,令必先出。曰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立事者,謹守令以
行賞罰,計事致令,復賞罰之所加。有不合於令之所謂者,雖有功利,則謂之
專制,罪死不赦。首事既布,然後可以舉事。
右首事
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夫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使民足於宮室之
用,薪蒸之所積,虞師之事也。決水潦,通溝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時水雖
過度,無害于五穀。歲雖凶旱,有所秎穫,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視肥墝,觀
地宜,明詔期,前後農夫,以時均修焉,使五穀桑麻,皆安其處,由田之事
也。行鄉里,視宮室,觀樹藝,簡六畜,以時鈞修焉,勸勉百姓,使力作毋
偷,懷樂家室,重去鄉里,鄉師之事也。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完利,
監一五鄉,以時鈞修焉,使刻鏤文采,毋敢造于鄉,工師之事也。
右省官
度爵而制服,量祿而用財。飲食有量,衣服有制,宮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數,
舟車陳器有禁,修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
壙壟之度。雖有賢身貴體,毋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資,毋其祿,不
敢用其財。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饗廟,將軍大夫不敢以朝,官吏
以命,士止于帶緣,散民不敢服雜采,百工商賈不得服長鬈貂,刑餘戮民不敢
服絻,不敢畜連乘車。
右服制
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全生之說勝,則廉恥不
立。私議自貴之說勝,則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說勝,則賢不肖不分。金玉貨
財之說勝,則爵服下流。觀樂玩好之說勝,則姦民在上位。請謁任舉之說勝,
則繩墨不正。諂諛飾過之說勝,則巧佞者用。
右九敗
期而致,使而往,百姓舍己以上為心者,教之所期也。始於不足見,終於不可
及,一人服之,萬人從之,訓之所期也。未之令而為,未之使而往,上不加
勉,而民自盡竭,俗之所期也。好惡形於心,百姓化於下,罰未行而民畏恐,
賞未加而民勸勉,誠信之所期也。為而無害,成而不議,得而莫之能爭,天道
之所期也。為之而成,求之而得,上之所欲,小大必舉,事之所期也。令則
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右七觀
乘馬
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
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右立國
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不自以為所貴,則君道也;貴而
不過度,則臣道也。
右大數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義之理也。市者,貨之準也。黃金者,用之量也。諸
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為之有道。地者,政之本
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調,則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則事不可
理也。
右地政
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
也。然則陰陽正矣,雖不正,有餘不可損,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損益
也。然則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實必正。長亦正,短亦
正;小亦正,大亦正;長短大小盡正。正不正,則官不理;官不理,則事不
治;事不治,則貨不多。是故,何以知貨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
也?曰:貨多。貨多事治,則所求於天下者寡矣,為之有道。
右陰陽
朝者,義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則不亂,然後義可理。理不
正,則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國之人,不可以皆貴;皆貴,則事不成
而國不利也。為事之不成,國之不利也,使無貴者,則民不能自理也。是故,
辨於爵列之尊卑,則知先後之序,貴賤之義矣,為之有道。
右爵位
市者,貨之準也。是故,百貨賤,則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則百事治;百事
治,則百用節矣。是故,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不慮則不生,不務則
不成,不傲則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而不能為多寡,為
之有道。
右務市事
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侈儉,則百用節矣。故儉則
傷事,侈則傷貨。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侈則金貴,金貴則貨
賤,故傷貨。貨盡而後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後知貨之有餘,是不知節
也。不知量,不知節,不可,為之有道。
右黃金
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有一宿
之行,道之遠近有數矣。是知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
以知任之輕重也。重而後損之,是不知任也;輕而後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
任,不知器,不可,為之有道。
右諸侯之地千乘之國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無木者,百而當一。涸澤,百而當一。地之無草木者,百
而當一。樊棘雜處,民不得入焉,百而當一。藪,鐮纏得入焉,九而當一。蔓
山,其木可以為材,可以為軸,斤斧得入焉,九而當一。汎山,其木可以為
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十而當一。流水,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林,
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五而當一。澤,網罟得入焉,五而當
一。命之曰:地均以實數。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五
聚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
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
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事
成而制器: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
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黃金一鎰,百乘一宿之盡也。無
金則用其絹,季絹三十三制當一鎰。無絹則用其布,經暴布百兩當一鎰,一鎰
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則所市之地,六灸一[豆斗],命之曰中歲。
有市,無市則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關市之
賦。黃金百鎰為一篋,其貨一穀籠為十篋。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
月,黃金一鎰,命之曰正。分春曰書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與民數得
亡。
三歲修封,五歲修界,十歲更制,經正也。十仞見水不大潦,五尺見水不大
旱。十一仞見水輕征,十分去二三,二則去三四,四則去四,五則去半,比之
於山。五尺見水,十分去一,四則去三,三則去二,二則去一,三尺而見水,
比之於澤。
距國門以外,窮四竟之內,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為三日之功。正月,令
農始作,服于公田農耕。及雪釋,耕始焉,芸卒焉。士,聞見、博學、意察,
而不為君臣者,與功而不與分焉。賈知賈之貴賤,日至於市,而不為官賈者,
與功而不與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於市,而不為官工者,與功而不與分
焉。不可使而為工,則視貸離之實,而出夫粟。
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
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為大功。是故,
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
朝。是故,官虛而莫敢為之請,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君舉事臣不敢誣其
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誠以來。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
于身也。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故不
均之為惡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殫。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不道之以
事,而民不為。與之分貨,則民知得正矣;審其分,則民盡力矣。是故,不使
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右士農工商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者,善分民也。聖人不能分民,則猶百姓也。於己不足,安
得名聖!是故,有事則用,無事則歸之於民,唯聖人為善托業於民。民之生
也,辟則愚,閉則類。上為一,下為二。
右聖人
時之處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為,明日忘貨。昔之日已往而不
來矣。
右失時
上地方八十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
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與下地
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
右地里
七法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有罪而不能誅;若是而能治民
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廢,有功必賞,有罪必誅;若是安治矣?未也。
是何也?曰:形勢、器械未具,猶之不治也。形勢、器械具,四者備,治矣。
不能治其民,而能強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為兵之數,猶
之不可。不能強其兵,而能必勝敵國者,未之有也;能強其兵,而不明于勝敵
國之理,猶之不勝也。兵不必勝敵國,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勝敵國
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猶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為兵有數,勝敵國有
理,正天下有分。
則、象、法、化、決塞、心術、計數。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百
姓、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義也、
名也、時也、似也、類也、比也,狀也,謂之象。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
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漸也、順也、靡也、久也、服也、習也,
謂之化。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難易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實
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剛柔也、輕重也、大小也、
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
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立朝夕于運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不明于象,
而欲論材審用,猶絕長以為短,續短以為長。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眾,猶左
書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變俗易教,猶朝揉輪而夕欲乘車。不明于決塞,
而欲驅眾移民,猶使水逆流。不明于心術,而欲行令于人,猶倍招而必拘之。
不明于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于水險也。故曰:錯儀畫制,不知
則不可;論材審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眾,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
不可;驅眾移民,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決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
術不可;舉事必成,不知計數不可。
右七法。
百匿傷上威,奸吏傷官法,奸民傷俗教,賊盜傷國眾。威傷,則重在下;法
傷,則貨上流;教傷,則從令者不輯;眾傷,則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則令
不行;貨上流,則官徒廢;從令者不輯,則百事無功;百姓不安其居,則輕民
處而重民散;輕民處、重民散,則地不辟;地不辟,則六畜不育,則國貧而用
不足;國貧而用不足,則兵弱而士不厲;兵弱而士不厲,則戰不勝而守不固;
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故曰:常令不審,則百匿勝;官爵不審,則奸
吏勝;符籍不審,則奸民勝;刑法不審,則盜賊勝。國之四經敗,人君泄見
危。人君泄,則言實之士不進;言實之士不進,則國之情偽不竭于上。
世主所貴者,寶也;所親者,戚也;所愛者,民也;所重者,爵祿也。亡君則
不然,致所貴非寶也,致所親非戚也,致所愛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祿也。故不
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親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親;不
為愛人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不為重爵祿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祿。不
通此四者,則反于無有。故曰:治人如治水潦,養人如養六畜,用人如用草
木。居身論道行理,則群臣服教,百吏嚴斷,莫敢開私焉。論功計勞,未嘗失
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貴、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遠、卑踐、隱不
知之人,不忘其勞。故有罪者不怨上,愛賞者無貪心,則列陳之士皆輕其死而
安難,以要上事,本兵之極也。
右四傷百匿。
為兵之數:存乎聚財,而財無敵;存乎論工,而工無敵;存乎制器,而器無
敵;存乎選士,而士無敵;存乎政教,而政教無敵;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
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無敵;存乎明于機數,而明于機數無敵。故兵未出
境,而無敵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財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財蓋天下,而工
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工蓋天下,而器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器蓋天下,
而士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士蓋天下,而教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教蓋天
下,而習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習蓋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
知天下,而不明于機數,不能正天下。故明於機數者,用兵之勢也,大者時
也,小者計也。
王道非廢也,而天下莫敢窺者,王者之正也。衡庫者,天子之禮也。
是故,器成卒選,則士知勝矣。遍知天下,審御機數,則獨行而無敵矣。所愛
之國,而獨利之;所惡之國,而獨害之,則令行禁止。是以,聖王貴之。勝一
而服百,則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罰有罪,賞有功,則天
下從之矣。故聚天下之精財,論百工之銳器,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成器
不課不用,不試不藏。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故舉之如飛鳥,動之如
雷電,發之如風雨,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
必順于禮義。故不禮,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故賢知之君,必立于勝地,
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右為兵之數。
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壙地利,其數多少,其要必出于計數。故凡攻伐
之為道也,計必先定于內,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于內,而兵出乎境,是則戰
之自勝,攻之自毀也。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
三者見一焉,則可破毀也。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
不可約也;不明于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于敵人之士,不先陳也。是故,
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
戰十勝,百戰百勝。
故事無備,兵無主,則不蚤知;野不辟,地無吏,則無蓄積;官無常,下怨
上,而器械不功;朝無政,則賞罰不明;賞罰不明,則民幸生。故蚤知敵人,
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匱;器械功,則伐而不費;賞罰明,則人不幸;人
不幸,則勇士勸之。故兵也者,審于地圖,謀于官日,量蓄積,齊勇士,遍知
天下,審御機數,兵主之事也。
故有風雨之行,故能不遠道里矣;有飛鳥之舉,故能不險山河矣;有雷電之
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國就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
廟、育男女矣;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風雨之行者,速也;飛
鳥之舉者,輕也;雷電之戰者,士不齊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穫也;
金城之守者,用貨財、設耳目也;一體之治者,去奇說、禁雕俗也。不遠道
里,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獨行無敵,故令行而禁
止。故攻國救邑,不恃權與之國,故所指必聽;定宗廟、育男女,天下莫之能
傷,然後可以有國;制儀法,出號令,莫不響應,然後可以治民一眾矣。
右選陳。
幼官
若因:夜虛守靜,人物人物則皇。五和時節,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
和器,用五數,飲于黃后之井,以[人果]獸之火爨。藏溫濡,行驅養,坦氣修
通;凡物開靜,形生理。
常至命,尊賢授德,則帝。身仁行義,服忠用信,則王。審謀章禮,選士利
械,則霸。定生處死,謹賢修伍,則眾。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則強。計凡付
終,務本飭末,則富。明法審數,立常備能,則治。同異分官,則安。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親之以仁,養之以義,報之以德,結之以信,接之以
禮,和之以樂,期之以事,攻之以官,發之以力,威之以誠。一舉而上下得
終,再舉而民無不從,三舉而地辟散成,四舉而農佚粟十,五舉而務輕金九,
六舉而絜知事變,七舉而外內為用,八舉而勝行威立,九舉而帝事成形。
九本博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職,卿相之守也;七官飾勝備威,將軍之守
也;六紀審密,賢人之守也;五紀不解,庶人之守也。動而無不從,靜而無不
同。治亂之本三,卑尊之交四,富貧之終五,盛衰之紀六,安危之機七,強弱
之應八,存亡之數九。練之以散群傰署,凡數材署。殺僇以聚財,勸勉以選
眾。使二分具本,發善必審于密,執威必明于中。
此居圖方中。
春行冬政肅,行秋政雷,行夏政閹。十二地氣發,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
十二天氣下,賜與;十二義氣至,修門閭;十二清明,發禁;十二始卯,合男
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舉時節,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
聲,治燥氣,用八數,飲于青后之井,以羽獸之火爨。藏不忍,行驅養,坦氣
修通;凡物開靜,形生理。
合內空周外,強國為圈,弱國為屬。動而無不從,靜而無不同。舉發以禮,時
禮必得。和好不基,貴賤無司,事變日至。
此居于圖東方方外。
夏行春政風,行冬政落,重則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絕氣
下,下爵賞;十二中郢,賜與;十二中絕,收聚;十二大暑至,盡善;十二中
暑,十二小暑終,三暑同事。七舉時節,君服赤色,味苦味,聽羽聲,治陽
氣,用七數,飲于赤后之井,以毛獸之火爨。藏薄純,行篤厚,坦氣修通;凡
物開靜,形生理。
定府官,明名分,而嬸責于群司有司,則下不乘上,賤不乘貴。法立數得,而
無比周之民,則上尊而下卑,遠近不乖。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秋行夏政葉,行春政華,行冬政耗。十二期風至,戒秋事;十二小卯,薄百
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復理,賜與;十二始節,賦事;十二始卯,合男
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九和時節,君服白色,味辛味,聽商
聲,治濕氣,用九數,飲于白后之井,以介蟲之火爨。藏恭敬,行博銳,坦氣
修通;凡物開靜,形生理。
間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量委積之多寡,定府官之計數。養老弱而勿通,
信利周而無私。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冬行秋政霧,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盡刑;十二小榆,賜與;十
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寒,至靜;十二大寒之陰,十二大寒
終,三寒同事。六行時節,君服黑色,味鹹味,聽徵聲,治陰氣,用六數,飲
于黑后之井,以麟獸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純,坦氣修通;凡物開靜,形生
理。
器成於僇,教行于鈔,動靜不記,行止無量。戒審四時以別息,異出入以兩
易,明養生以解固,審取予以總之。一會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
之師役。再會諸侯,令曰:養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三會諸侯,令曰:田租
百取五,市賦百取一,毋乏耕織之器。四會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
稱數,藪澤以時禁發之。五會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
故祀,必以時。六會諸侯,令曰:以爾壤生物共玄官,請四輔,將以禮上帝。
七會諸侯,令曰:官處四體而無禮者,流之焉莠命。八會諸侯,令曰:立四義
而毋議者,尚之于玄官,聽于三公。九會諸侯,令曰:以爾封內之財物,國之
所有為幣。九會,大命焉出,常至。
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內,諸侯三年而朝,習命;二年,三卿使四輔;一年正月
朔日,令大夫來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內,諸侯五年而會至,
習命;三年,名卿請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適入,正禮義;五年,
大夫請受變。三千里之外,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為廷安,入共受命焉。
此居于圖北方方外。
必得文威武,官習勝之務。時因勝之終,無方勝之幾,行義勝之理,名實勝之
急,時分勝之事,察伐勝之行,備具勝之原,無象勝之本。定獨威勝,定計財
勝,定聞知勝,定選士勝,定制祿勝,定方用勝,定綸理勝,定死生勝,定成
敗勝,定依奇勝,定實虛勝,定盛衰勝。舉機誠要,則敵不量;用利至誠,則
敵不校。明名章實,則士死節;其舉發不意,則士歡用。交物因方,則械器
備;因能利備,則求必得。執務明本,則士不偷;備具無常,無方應也。
聽于鈔故能聞未極,視于新故能見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發于驚故能至無
量,動于昌故能得其寶,立于謀故能實不可故也。器成教守,則不遠道理;號
審教施,則不險山河;摶一純固,則獨行而無敵;慎號審章,則其攻不待權
與。明必勝,則慈者勇;器無方,則愚者智;攻不守,則拙者巧,數也。動慎
十號,明審九章,飾習十器,善習五官,謹修三官。必設常主,計必先定。求
天下之精材,論百工之銳器,器成角試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稱材,
說行若風雨,發如雷電。
此居于圖方中。
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則交寒害鈦。
器成不守,經不知;教習不著,發不意。經不知,故莫之能圉;發不意,故莫
之能應。莫之能應,故全勝而無害;莫之能圉,故必勝而無敵。四機不明,不
過九日而游兵驚軍;障塞不審,不過八日而外賊得間;由守不慎,不過七日而
內有讒謀;詭禁不修,不過六日而竊盜者起;死亡不食,不過四日而軍財在
敵。
此居于圖東方方外。
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則燒交疆郊。
必明其一,必明其將,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備,則以治擊亂,以成擊
敗。數戰則士疲,數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至善不戰,其次一之。大
勝者,積眾勝無非義者焉,可以為大勝。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旗物尚白,兵尚劍,刑則紹昧斷絕。
始乎無端,卒乎無窮。始乎無端,道也;卒乎無窮,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
數。不可量,則眾強不能圖;不可數,則為詐不敢鄉。兩者備施,動靜有功。
畜之以道,養之以德。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
習故能偕,偕習以悉,莫之能傷也。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旗物尚黑,兵尚脅盾,刑則游仰灌流。
察數而知治,審器而識勝,明謀而適勝,通德而天下定。定宗廟,育男女,官
四分,則可以立威行德,制法儀,出號令。至善之為兵也,非地是求也,罰人
是君也。立義而加之以勝,至威而實之以德,守之而後修勝,心焚海內。民之
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則民人從;立為六千里之侯,則大人從;使國君得其
治,則人君從;會請命于天,地知氣和,則生物從。計緩急之事,則危危而無
難;明于器械之利,則涉難而不變;察于先後之理,則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
之度,則深入而不危;審于動靜之務,則攻得而無害;著于取與之分,則得地
而不執;慎于號令之官,則舉事而有功。
此居于圖北方方外。
五輔
古之聖王,所以取明名廣譽,厚功大業,顯於天下,不忘於後世,非得人者,
未之嘗聞。暴王之所以失國家,危社稷,覆宗廟,滅於天下,非失人者,未之
嘗聞。今有士之君,皆處欲安,動欲威,戰欲勝,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
者欲霸諸侯。而不務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曰:人
不可不務也。此天下之極也。
曰:然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為政者,田疇
墾而國邑實,朝廷閒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賢人進而
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其士民貴武勇而賤得利。其庶人好耕農而惡
飲食。於是財用足,而飲食薪菜饒。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下必聽從,而
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禮義,故處安而動威,戰勝而守固,是以一戰而正諸
侯。不能為政者,田疇荒而國邑虛,朝廷兇而官府亂。公法廢而私曲行,倉廩
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奸民進,其君子上諂諛而下中正,其士民貴得利而賤武
勇,其庶人好飲食而惡耕農,於是財用匱而食飲薪菜乏,上彌殘苟,而無解
舍,下愈覆鷙而不聽從,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戰不勝而守
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以此觀之,則政不可不慎
也。
德有六興,義有七體,禮有八經,法有五務,權有三度,所謂六興者何?曰:
辟田疇,利壇宅。修樹蓺,勸士民,勉稼穡,修牆屋,此謂厚其生。發伏利,
輸墆積修道途,便關市,慎將宿,此謂輸之以財。導水潦,利陂溝,決潘渚,
潰泥滯,通鬱閉,慎津梁,此謂遺之以利。薄徵斂,輕征賦,弛刑罰,赦罪
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養長老,慈幼孤,恤鰥寡,問疾病,弔禍喪,此謂
匡其急。衣凍寒,食飢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此謂振其窮。凡此六
者,德之興也。六者既布,則民之所欲,無不得矣。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後聽
上,聽上,然後政可善為也,故曰德不可不興也。
曰:民知德矣,而未知義,然後明行以導之義,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
悌慈惠,以養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整齊撙詘,
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飢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輯睦,以備寇
戎。凡此七者,義之體也。夫民必知義然後中正,中正然後和調,和調乃能處
安,處安然後動威,動威乃可以戰勝而守固,故曰義不可不行也。
曰:民知義矣,而未知禮,然後飾八經以導之禮。所謂八經者何?曰:上下有
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也。故上下無義則
亂,貴賤無分則爭,長幼無等則倍,貧富無度則失。上下亂,貴賤爭,長幼
倍,貧富失,而國不亂者,未之嘗聞也。是故聖王飭此八禮,以導其民;八者
各得其義,則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為人父者,慈
惠以教。為人子者,孝悌以肅。為人兄者,寬裕以誨。為人弟者,比順以敬。
為人夫者,敦懞以固。為人妻者,勸勉以貞。夫然則下不倍上,臣不殺君,賤
不踰貴,少不陵長,遠不閒親,新不閒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
禮之經也。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不相踰
越,少長貴賤不相踰越,故亂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禮不可不謹也。
曰:民知禮矣,而未知務,然後布法以任力,任力有五務,五務者何?曰:君
擇臣而任官,大夫任官辯事,官長任事守職,士修身功材,庶人耕農樹藝。君
擇臣而任官,則事不煩亂。大夫任官辯事,則舉措時。官長任事守職,則動作
和。士修身功材,則賢良發。庶人耕農樹藝,則財用足。故曰:凡此五者,力
之務也。夫民必知務,然後心一,心一然後意專,心一而意專,然後功足觀
也。故曰:力不可不務也。
曰:民知務矣,而未知權,然後考三度以動之;所謂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
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順,此所謂三度。故曰:天時不祥,則有水旱;地
道不宜,則有饑饉;人道不順,則有禍亂;此三者之來也,政召之。曰:審時
以舉事,以事動民,以民動國,以國動天下。天下動,然後功名可成也,故民
必知權然後舉錯得。舉錯得則民和輯,民和輯則功名立矣,故曰:權不可不度
也。
故曰五經既布,然後逐姦民,詰軸偽,屏讒慝,而毋聽淫辭,毋作淫巧。若民
有淫行邪性,樹為淫辭,作為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國動眾,以
害民務者,其刑死流,故曰:凡人君之所以內失百姓,外失諸侯,兵挫而地
削,名卑而國虧,社稷滅覆,身體危殆,非生於諂淫者未之嘗聞也。何以知其
然也?曰:淫聲諂耳,淫觀諂目,耳目之所好諂心,心之所好傷民,民傷而身
不危者,未之嘗聞也。曰:實壙虛,墾田疇,修牆屋,則國家富。節飲食,撙
衣服,則財用足。舉賢良,務功勞,布德惠,則賢人進。逐姦人,詰軸偽,去
讒慝,則姦人止。修饑饉,救災害,振罷露,則國家定。
明王之務,在於強本事,去無用,然後民可使富。論賢人,用有能,而民可使
治。薄稅斂,毋苟於民,待以忠愛,而民可使親;三者,霸王之事也。事有本
而仁義其要也,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於備用者,其悅在玩好。農以勞矣,而
天下飢者,其悅在珍怪,方丈陳於前。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悅在文繡。
是故博帶梨,大袂列,文繡染,刻鏤削,雕琢采。關幾而不征,市廛而不稅。
是故古之良工,不勞其知巧以為玩好,無用之物,守法者不失。
八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橫通,閭閈不可以無闔,宮
垣、關閉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則亂賊之人謀;郭周外通,則奸遁逾越者
作;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閭閈無闔,外內交通,則男女無別;宮垣
不備,關閉不固,雖有良貨,不能守也。故形勢不得為非,則奸邪之人愨願;
禁罰威嚴,則簡慢之人整齊;憲令著明,則蠻夷之人不敢犯;賞慶信必,則有
功者勸;教訓習俗者眾,則君民化變而不自知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罰
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閉其門,塞其涂,弇其跡,使
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罰寡而民以治
矣。
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知也。其耕之不深,芸之不
謹,地宜不任,草田多穢,耕者不必肥,荒者不必磽,以人猥其野,草田多而
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飢國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則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
眾,則國貧民飢;以此遇水旱,則眾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
民飢者,不可以使戰;眾散而不收,則國為丘墟。故曰:有地君國而不務耕
耘,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知
也。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夫山澤廣大,則草
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薦草多衍,則六畜易繁也。山澤雖廣,
草木無禁;壤地雖肥,桑麻無數;薦草雖多,六畜有征。閉貨之門也。故曰: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
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夫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
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百姓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宮營大而室屋寡
者,其室不足以實其宮;室屋眾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處其室;囷倉寡而臺
榭繁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費。故曰:主上無積而宮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修。
乘車者飾觀望,步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國侈則用
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匱不
足;匱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無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
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不通于若計者,不可使用國。故曰:入國邑,
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
課凶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而實虛之國可知也。凡田野萬家之眾,可
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為足矣。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矣;萬家以上,則去
山澤可矣。彼野悉辟而民無積者,國地小而食地淺也;田半墾而民有餘食而粟
米多者,國地大而食地博也;國地大而野不辟者,君好貨而臣好利者也;辟地
廣而民不足者,上賦重,流其藏者也。故曰:粟行于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
積;粟行于四百里,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于五百里,則眾有飢色。
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大凶則眾有大遺苞矣。什一之
師,什三無事,則稼亡三之一。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蓋積也,則道有損瘠
矣。什一之師,三年不解,非有餘食也,則民有鬻子矣。故曰:山林雖近,草
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必有時。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
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牆之上。故曰:山林雖廣,草木雖
美,禁發必有時;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
魚鱉雖多,罔罟必有正,船網不可一財而成也。非私草木愛魚鱉也,惡廢民于
生穀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澤之作者,博民于生穀也。
彼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無以致財。天下之所
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勞身。是故,主上用財無已,是民用力無休
也。故曰:臺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民無餘積者,其禁不必止;眾有遺苞
者,其戰不必勝;道有損瘠者,其守不必固。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戰不必
勝,守不必固,則危亡隨其後矣。故曰:課凶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
實虛之國可知也。
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我以化其上,而治亂之國可知也。州里不鬲,閭閈不
設,出入無時,早晏不禁,則攘奪竊盜、攻擊殘賊之民,無自勝矣。食谷水,
巷鑿井,場圃接,樹木茂,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無
自正矣。鄉無長游,里無士舍,時無會同,喪烝不聚,禁罰不嚴,則齒長輯
睦,無自生矣。故昏禮不謹,則民不修廉;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貨財行
于國,則法令毀于官;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鄉官無法制,百姓群徒不
從。此亡國弒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化其上者,而
治亂之國可知也。
入朝廷,觀左右,本求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強弱之國可知也。功多
為上,祿賞為下,則積勞之臣不務盡力;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傑材臣不
務竭能;便辟左右,不論功能而有爵祿,則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金玉貨
財商賈之人,不論志行而有爵祿也,則上令輕,法制毀;權重之人,不論才能
而得尊位,則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彼積勞之人不務盡力,則兵士不戰矣;豪傑
材人不務竭能,則內治不別矣;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則上無以勸眾矣;
上令輕,法制毀,則君無以使臣,臣無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
情偽竭在敵國矣。故曰:入朝廷,觀左右,本求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
而強弱之國可知也。
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法虛立而
害疏遠,令一布而不聽者存,賤爵祿而無功者富,然則眾必輕令而上位危。故
曰:良田不在戰士,三年而兵弱;賞罰不信,五年而破;上賣官爵,十年而
亡;倍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戰不勝,弱也;地四削,入諸侯,破也;離
本國,徙都邑,亡也;有者異姓,滅也。故曰: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
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
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敵國強
而與國弱,諫臣死而諛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毀,然則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
畏其強;豪傑不安其位,而積勞之人不懷其祿,悅商販而不務本貨,則民偷處
而不事積聚。豪傑不安其位,則良臣出;積勞之人不懷其祿,則兵士不用;民
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如是而君不為變,然則攘奪竊盜殘賊進取之人
起矣。內者廷無良臣,兵士不用,囷倉空虛,而外有強敵之憂,則國居而自毀
矣。故曰: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
也。
故以此八者,觀人主之國,而人主無所匿其情矣。
重令
凡君國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令輕則君卑,君卑則國
危。故安國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嚴罰。罰嚴、令行,則百吏皆
恐;罰不嚴、令不行,則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
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從令者死。五者死而無
赦,惟令是視。故曰:令重而下恐。
為上者不明,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夫倍上令以為威,則行恣于
己以為私,百吏奚不喜之有?且夫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是威下
繫于民也。威下繫于民,而求上之無危,不可得也。令出而留者無罪,則是教
民不敬也。令出而不行者無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聽也。令出而論可與
不可者在官,是威下分也。益損者無罪,則是教民邪途也。如此則巧佞之人,
將以此成私為交;比周之人,將以此阿黨取與;貪利之人,將以此收貨聚財;
懦弱之人,將以此阿貴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將以此賣譽成名。故令一出,
示民邪途五衢,而求上之無危,下之無亂,不可得也。
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稚也,謂之逆。布
帛不足,衣服無度,民必有凍寒之傷,而女以美衣錦鏽綦組相稚也,謂之逆。
萬乘藏兵之國,卒不能野戰應敵,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無分役相稚也,
謂之逆。爵人不論能,祿人不論功,則士無為行制死節,而群臣必通外請謁,
取權道,行事便辟,以貴富為榮華以相稚也,謂之逆。
朝有經臣,國有經俗,民有經產。何謂朝之經臣?察身能而受官,不誣于上;
謹于法令以治,不阿黨;竭能盡力而不尚得,犯難離患而不辭死;受祿不過其
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無實虛受者,朝之經臣也。何謂國之經俗?所好惡不
違于上,所貴賤不逆于令,無上拂之事,無下比之說,無侈泰之養,無逾等之
服,謹于鄉里之行,而不逆于本朝之事者,國之經俗也。何謂民之經產?畜長
樹藝,務時殖穀,力農肯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經產也。故曰:朝不貴經臣,
則便辟得進,無功虛取;奸邪得行,無能上通。國不服經俗,則臣下不順,而
上令難行。民不務經產,則倉廩空虛,財用不足。便辟得進,無功虛取;奸邪
得行,無能上通,則大臣不和。臣下不順,上令難行,則應難不捷。倉廩空
虛,財用不足,則國無以固守。三者見一焉,則敵國制之矣。
故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虛行。凡國之重也,必待兵之勝也,
而國乃重。凡兵之勝也,必待民之用也,而兵乃勝。凡民之用也,必待令之行
也,而民乃用。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勝也,而令乃行。故禁不勝于親貴,
罰不行于便辟,法禁不誅于嚴重,而害于疏遠,慶賞不施于卑賤二三,而求令
之必行,不可得也。能不通于官,受祿賞不當于功,號令逆于民心,動靜詭于
時變,有功不必賞,有罪不必誅,令焉不必行,禁焉不必止,在上位無以使
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將帥不嚴威,民心不專一,陳士不死制,卒士
不輕敵,而求兵之必勝,不可得也。內守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戰不能制
敵,侵伐不能威四鄰,而求國之重,不可得也。德不加于弱小,威不信于強
大,征伐不能服天下,而求霸諸侯,不可得也。威有與兩立,兵有與分爭,德
不能懷遠國,令不能一諸侯,而求王天下,不可得也。
地大國富,人眾兵強,此霸王之本也,然而與危亡為鄰矣。天道之數,人心之
變。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人心之變,有餘則驕,驕則緩怠。夫驕者,
驕諸侯;驕諸侯者,諸侯失于外;緩怠者,民亂于內。諸侯失于外,民亂于
內,天道也,此危亡之時也。若夫地雖大,而不并兼,不攘奪;人雖眾,不緩
怠,不傲下;國雖富,不侈泰,不縱欲;兵雖強,不輕侮諸侯。動眾用兵,必
為天下政理,此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
凡先王治國之器三,攻而毀之者六。明王能勝其攻,故不益于三者,而自有國
正天下;亂王不能勝其攻,故亦不損于三者,而自有天下而亡。三器者何也?
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六攻者何也?曰:親也,貴也,貨也,色也,
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號令無以使下,非斧鉞無以威眾,非
祿賞無以勸民。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者;雖犯禁,而可以
得免者;雖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凡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則號令不足以使
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斧鉞不足以威眾;有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賞
不足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鉞不足以威眾,祿賞不足以勸民,若此則民
無為自用。民無為自用則戰不勝,戰不勝而守不固,守不固則敵國制之矣。然
則先王將若之何?曰:不為六者變更于號令,不為漏者疑錯于斧鉞,不為六者
益損于祿賞。若此則遠近一心,遠近一心則眾寡同力,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
勝,而守可以必固。非以并兼攘奪也,以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中編
法法
不法法則事毋常,法不法則令不行。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則修
令者不審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信而不行,
則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勝於身,則令行於民矣。
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能而不使,殆;親人而不固,殆;同謀
而離,殆;危人而不能,殆;廢人而復起,殆;可而不為,殆;足而不施,
殆;幾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則人
主孤而毋內。人主孤而毋內,則人臣黨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內,人臣黨而成
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過也。
民毋重罪,過不大也;民毋大過,上毋赦也。上赦小過,則民多重罪,積之所
生也。故曰:赦出則民不敬,惠行則過日益。惠赦加於民,而囹圄雖實,殺戮
雖繁,姦不勝矣。故曰:邪莫如蚤禁之。赦過遺善,則民不勵。有過不赦,有
善不遺,勵民之道,於此乎用之矣。故曰:明君者,事斷者也。君有三欲於
民,三欲不節,則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
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
寡。求而不得,則威日損;禁而不止,則刑罰侮;令而不行,則下凌上;故未
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故
曰:上苛則下不聽。下不聽而彊以刑罰,則為人上者眾謀之矣。為人上而眾謀
之,雖欲毋危,不可得也。號令已出,又易之;禮義已行,又止之;度量已
制,又遷之;刑法已錯,又移之。如是,則慶賞雖重,民不勸也;殺戮雖
繁,民不畏也。故曰:上無固植,下有疑心。國無常經,民力必竭,數也。
明君在上位,民毋敢立私議自貴者。國毋怪嚴、毋雜俗、毋異禮,士毋私議。
倨傲易令,錯儀畫制,作議者,盡誅。故彊者折,銳者挫,堅者破。引之以繩
墨,繩之以誅僇,故萬民之心皆服而從上,推之而往,引之而來。彼下有立其
私議自貴,分爭而退者,則令自此不行矣。故曰:私議立則主道卑矣。況主倨
傲易令,錯儀畫制,變易風俗,詭服殊說猶立。上不行君令,下不合於鄉里,
變更自為,易國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不牧之民,繩之外也。繩之外
誅。使賢者食於能,鬥士食於功。賢者食於能,則上尊而民從;鬥士食於功,
則卒輕患而傲敵。上尊而民從,卒輕患而傲敵,二者設於國,則天下治而主安
矣。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禍。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
故久而不勝其福。故赦者,]馬之委轡,毋赦者,痤睢之砭石也。
爵不尊、祿不重者,不與圖難犯危,以其道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軒
冕,所以著貴賤,不求其美;設爵祿,所以守其服,不求其觀也。使君子食於
道,小人食於力。君子食於道,則上尊而民順;小人食於力,則財厚而養足。
上尊而民順,財厚而養足,四者備體,則胥足上尊時而王不難矣。文有三侑,
武毋一赦。惠者,多赦者也,先易而後難,久而不勝其禍;法者,先難而後
易,久而不勝其福。故惠者,民之仇讎也;法者,民之父母也。太上以制制
度,其次失而能追之,雖有過,亦不甚矣。
明君制宗廟,足以設賓祀,不求其美;為宮室臺榭,足以避燥溼寒暑,不求其
大;為雕文刻鏤,足以辨貴賤,不求其觀。故農夫不失其時,百工不失其功,
商無廢利,民無游日,財無砥墆。故曰:儉其道乎!
令未布,而民或為之,而賞從之,則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則功臣怨。功臣
怨,而愚民操事於妄作。愚民操事於妄作,則大亂之本也。令未布,而罰及
之,則是上妄誅也。上妄誅則民輕生,民輕生則暴人興,曹黨起而亂賊作矣。
令已布,而賞不從,則是使民不勸勉、不行制、不死節。民不勸勉、不行制、
不死節,則戰不勝而守不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令已布,而罰不
及,則是教民不聽。民不聽則彊者立,彊者立則主位危矣。故曰:憲律制度必
法道,號令必著明,賞罰必信密,此正民之經也。
凡大國之君尊,小國之君卑。大國之君所以尊者,何也?曰:為之用者眾也。
小國之君所以卑者,何也?曰:為之用者寡也。然則為之用者眾則尊,為之用
者寡則卑,則人主安能不欲民之眾為己用也。使民眾為己用奈何?曰:法立令
行,則民之用者眾矣;法不立,令不行,則民之用者寡矣。故法之所立、令之
所行者多,而所廢者寡,則民不誹議;民不誹議,則聽從矣。法之所立、令之
所行,與其所廢者鈞,則國毋常經;國毋常經,則民妄行矣。法之所立、令之
所行者寡,而所廢者多,則民不聽;民不聽,則暴人起而姦邪作矣。
計上之所以愛民者,為用之愛之也。為愛民之故,不難毀法虧令,則是失所謂
愛民矣。夫以愛民用民,則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勞之苦
之,飢之渴之,用民者將致之此極也。而民毋可與慮害己者,明王在上,法道
行於國,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惡。故善用民者,軒冕不下儗,而斧鉞不上因。如
是,則賢者勸而暴人止。賢者勸而暴人止,則功名立其後矣。蹈白刃,受矢
石,入水火,以聽上令,上令盡行、禁盡止,引而使之,民不敢轉其力;推而
戰之,民不敢愛其死。不敢轉其力,然後有功;不敢愛其死,然後無敵。進無
敵,退有功,是以三軍之眾,皆得保其首領,父母妻子,完安於內。故民未嘗
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與人慮始。
國無以小與不幸而削亡者,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失於身也,官職、法制、政教失
於國也,諸侯之謀慮失於外也,故地削而國危矣。國無以大與幸而有功名者,
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得於身也,官職、法制、政教得於國也,諸侯之謀慮得於外
也,然後功立而名成。然則,國何可無道?人何可無求?得道而導之,得賢而
使之,將有所大期於興利除害。期於興利除害,莫急於身,而君獨甚。傷也,
必先令之失。人主失令而蔽,已蔽而劫,已劫而弒。
凡人君之所以為君者,勢也。故人君失勢,則臣制之矣。勢在下,則君制於臣
矣;勢在上,則臣制於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勢在下也。在臣期年,臣雖不忠
,君不能奪也;在子期年,子雖不孝,父不能服也。故《春秋》之記:臣有弒
其君、子有弒其父者矣。故曰:堂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門廷遠於萬
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百里
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千里
也;步者百日,萬里之情通矣;門廷有事,期年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萬里
也。故請入而不出,謂之滅;出而不入,謂之絕。入而不至,謂之侵;出而道
止,謂之壅。滅絕侵壅之君者,非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為政之有所不行也。故
曰: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於爵祿。故不為重寶輕號
令,不為親戚後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故曰:勢非所以予
人也。
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是故聖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
以治國。故正者所以止過而逮不及也。過與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則傷國
一也。勇而不義,傷兵;仁而不法,傷正。故軍之敗也,生於不義;法之侵
也,生於不正。故言有辯而非務者,行有難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務,不苟為
辯;行必思善,不苟為難。規矩者,方圜之正也。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
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圜。雖聖人能生法,不能廢
法而治國。故雖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廢規矩而正方圜也。
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嚴,非獨能盡賢於人也,曰人君也,故從而貴之,不敢
論其德行之高卑有故,為其殺生急於司命也。富人貧人,使人相畜也;貴人賤
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
會,六者謂之謀。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奪;在子期年,子不孝,父
不能奪。故《春秋》之記:臣有弒其君,子有弒其父者;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
也。六者在臣,則主蔽矣。主蔽者,失其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謂之蔽;
令出而不入,謂之壅;令出而不行,謂之牽;令入而不至,謂之瑕。牽、瑕、
蔽、壅之事君者,非敢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為令之有所不行也。此其所以然
者,由賢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不慎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寶
也。
一曰:賢人不至,謂之蔽;忠臣不用,謂之塞;令而不行,謂之障;禁而不
止,謂之逆。蔽塞障逆之君者,不敢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為賢者之不至,令之
不行也。
凡民從上也,不從口之所言,從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則民輕死;上好仁,
則民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為心也,故置法以
自治,立儀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則民不從,彼民不服法死制,則國必亂矣。
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彼矜者,滿也;滿者,虛也。滿虛在物,
在物為制也。矜者,細之屬也。凡論人而違古者,無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
功者,無智士焉。德行成於身而違古,卑人也。事無資,遇時而簡其業者,愚
士也。釣名之人,無賢士焉;釣利之君,無王主焉。賢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
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賢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
明君公國一民以聽於世,忠臣直進以論其能。明君不以祿爵私所愛,忠臣不誣
能以干爵祿。君不私國,臣不誣能,行此道者,雖未大治,正民之經也。今以
誣能之臣,事私國之君,而能濟功名者,古今無之。誣能之人易知也。臣度之
先王者,舜之有天下也,禹為司空,契為司徒,皋陶為李,后稷為田,此四士
者,天下之賢人也;猶尚精一德,以事其君。今誣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
賢之能。自此觀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故列尊祿重,無以不受也;勢利
官大,無以不從也。以此事君,此所謂誣能篡利之臣者也。世無公國之君,則
無直進之士;無論能之主,則無成功之臣。昔者三代之相授也,安得二天下而
私之?
貧民傷財,莫大於兵;危國憂主,莫速於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廢
也。兵當廢而不廢,則古今惑也。此二者不廢,而欲廢之,則亦惑也。此二
者,傷國一也。黃帝唐虞,帝之隆也,資有天下,制在一人;當此之時也,兵
不廢。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順,而求廢兵,不亦難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
患。國治而民務積,此所謂擅也;動與靜,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審其所擅,
以備其所患也。
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
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
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
神、祇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
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文巧不禁,則民乃淫;不璋兩
原,則刑乃繁。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祇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
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右國頌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
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
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
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右四維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
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
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
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
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
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右四順
錯國於不傾之地,積於不涸之倉,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
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
不行不可復。錯國於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穀也;藏
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於不
爭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
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強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
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
五穀,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
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
成;不強民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
下親其上。
右士經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
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
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
如月如日,唯君之節!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
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
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
室,言堂滿堂,是謂聖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敵;
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天下不患無
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
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於時而察於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緩者,
後於事;吝於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親五法
形勢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沉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
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
可載也;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
徒歸也。
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名之運也。上無事,則民自試;抱蜀不言,而廟
堂既修。鴻鵠鏘鏘,唯民歌之;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紂之失也。飛蓬之問,
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犧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主功有素,寶幣
奚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遠者使
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訾讆之人,勿與任大。譕臣者,
可以遠舉;顧憂者,可與致道。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召也;舉長
者,可遠見也;裁大者,眾之所比也;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有無棄之言者,必參於天地也。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
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
也。
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神者在內,不及者在門。在內者將假,在門者將
待。曙戒勿怠,後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氣入內,正色乃衰。君不
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
不行。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且懷且威,則君道備
矣。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
為鄉者,一鄉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
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來;道
來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設,身之化也。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失天之
度,雖滿必涸;上下不和,雖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
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為
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藏之無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
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天道之極,遠者自親;人事之
起,近親造怨。萬物之於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餘,而拙者不
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
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不可復振也。
烏鳥之狡,雖善不親;不重之結,雖固必解。道之用也,貴其重也。毋與不
可,毋強不能,毋告不知。與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見與之
交,幾於不親;見哀之役,幾於不結;見施之德,幾於不報;四方所歸,心行
者也。獨王之國,勞而多禍;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醜而不信。未
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行
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復,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
權修
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無吏;百姓殷眾,官不可以無
長;操民之命,朝不可以無政。
地博而國貧者,野不辟也;民眾而兵弱者,民無取也。故末產不禁,則野不
辟;賞罰不信,則民無取。野不辟,民無取,外不可以應敵,內不可以固守。
故曰: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而求權之無輕,不可得也。
地辟而國貧者,舟輿飾、臺榭廣也;賞罰信而兵弱者,輕用眾、使民勞也。舟
車飾、臺榭廣,則賦斂厚矣;輕用眾、使民勞,則民力竭矣。賦斂厚,則下怨
上矣;民力竭,則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敵之勿謀己,不可得也。
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為其民者,必重盡其
民力。無以畜之,則往而不可止也;無以牧之,則處而不可使也。遠人至而不
去,則有以畜之也;民眾而可一,則有以牧之也。
見其可也,喜之有徵;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賞罰信於其所見,雖其所不
見,其敢為之乎?見其可也,喜之無徵;見其不可也,惡之無刑。賞罰不信於
其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為之化,不可得也。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
之,上身服以先之,審度量以閑之,鄉置師以說道之。然後申之以憲令,勸之
以慶賞,振之以刑罰。故百姓皆說為善,則暴亂之行無由至矣。
地之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以有時與有倦,養無窮之
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間,則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殺其君,子有殺其父者矣。
故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
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積者食
之,不可不審也。其積多者其食多,其積寡者其食寡,無積者不食。或有積而
不食者,則民離上;有積多而食寡者,則民不力;有積寡而食多者,則民多
詐;有無積而徒食者,則民偷幸;故離上、不力、多詐、偷幸,舉事不成,應
敵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祿賜予,使民之機也。野與市爭民,家與府爭
貨,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故野不積草,農事先也;府不積貨,藏於民
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眾,鄉分治也。故野不積草,府不積貨,市
不成肆,朝不合眾,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審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也;觀其交游,則
其賢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則城不固。
有身不治,奚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鄉?有鄉不
治,奚待於國?有國不治,奚待於天下?天下者,國之本也;國者,鄉之本
也;鄉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
故上不好本事,則末產不禁;末產不禁,則民緩於時事而輕地利;輕地利而求
田野之辟、倉廩之實,不可得也。
商賈在朝,則貨財上流;婦言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貨
財上流,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兵士之死節,不可得也。朝
廷不肅,貴賤不明,長幼不分,度量不審,衣服無等,上下淩節,而求百姓之
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詐謀閒欺,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偷壹,則百姓疾
怨,而求下之親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務本事,君國不能壹民,而求宗廟社稷
之無危,不可得也。上恃龜筮,好用巫醫,則鬼神驟祟。故功之不立,名之不
章,為之患者三:有獨王者,有貧賤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穫
者,穀也;一樹十穫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
事如神,唯王之門。
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
成俗,而刑罰省,數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
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凡牧
民者,欲民之有禮也;欲民之有禮,則小禮不可不謹也;小禮不謹於國,而求
百姓之行大禮,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義也;欲民之有義,則小義不
可不行;小義不行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義,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
廉也;欲民之有廉,則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廉,
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恥也;欲民之有恥,則小恥不可不飾也;小恥
不飾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恥,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禮、行小
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禮、行小義、飾小
廉、謹小恥、禁微邪,治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則法不可不審。法者,將立朝廷者
也;將立朝廷者,則爵服不可不貴也。爵服加于不義,則民賤其爵服;民賤其
爵服,則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力者也;將用民力
者,則祿賞不可不重也。祿賞加于無功,則民輕其祿賞;民輕其祿賞,則上無
以勸民;上無以勸民,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能者也;將用民能者,則授
官不可不審也。授官不審,則民閒其治;民閒其治,則理不上通;理不上通,
則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
者,則刑罰不可不審;刑罰不審,則有辟就;有辟就,則殺不辜而赦有罪;殺
不辜而赦有罪,則國不免於賊臣矣。故夫爵服賤、祿賞輕、民閒其治、賊臣首
難,此謂敗國之教也。
立政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國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險阻,不
足守也。國之所以富貧者五,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治國有三本,而安
國有四固,而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
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
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
於國者,則不可授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
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
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
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
大官者,則材臣不用。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而
便辟制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三本者
審,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故曰:「刑省
治寡,朝不合眾」。
右三本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
與尊位。三曰: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輕賦
斂,不可與都邑。此四務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眾,國之危也;大
臣不和同,國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產,國之危也。故大
德至仁,則操國得眾;見賢能讓,則大臣和同;罰不避親貴,則威行於鄰敵;
好本事,務地利,重賦斂,則民懷其產。
右四固
君之所務者五:一曰:山澤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二曰:溝瀆不
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國之貧也。三曰:桑麻不植於野,五穀不宜其地,國
之貧也。四曰:六畜不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不備具,國之貧也。五曰:工事
競於刻鏤,女事繁於文章,國之貧也。故曰: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
也;溝瀆遂於隘,鄣水安其藏,國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國之富
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
國之富也。
右五事
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分州以為十里,里為之
尉;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築障塞
匿,一道路,博出入,審閭閈,慎管鍵,管藏于里尉。置閭有司,以時開閉。
閭有司觀出入者,以復于里尉。凡出入不時,衣服不中,圈屬群徒,不順於常
者,閭有司見之,復無時。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里尉以譙于
游宗,游宗以譙于什伍,什伍以譙于長家,譙敬而勿復。一再則宥,三則不
赦。凡孝悌忠信、賢良俊材,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什伍以復
于游宗,游宗以復于里尉,里尉以復于州長,州長以計于鄉師,鄉師以著于士
師。凡過黨,其在家屬,及于長家;其在長家,及于什伍之長;其在什伍之
長,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長;其在州長,及于
鄉師;其在鄉師,及于士師。三月一復,六月一計,十二月一著。凡上賢不過
等,使能不兼官,罰有罪不獨及,賞有功不專與。
孟春之朝,君自聽朝,論爵賞、校官,終五日。季冬之夕,君自聽朝,論罰
罪、刑殺,亦終五日。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憲于國。五鄉之
師、五屬大夫,皆受憲于太史。大朝之日,五鄉之師、五屬大夫,皆身習憲于
君前。太史既布憲,入籍于太府,憲籍分于君前。五鄉之師出朝,遂于鄉官,
致于鄉屬,及于游宗,皆受憲。憲既布,乃反致令焉,然後敢就舍;憲未布,
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謂之留令,罪死不赦。五屬大夫,皆以行車朝,出
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於廟,致屬吏,皆受憲。憲既布,乃發使者
致令,以布憲之日,蚤晏之時。憲既布,使者以發,然後敢就舍;憲未布,使
者未發,不敢就舍;就舍,謂之留令,罪死不赦。憲既布,有不行憲者,謂之
不從令,罪死不赦。考憲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侈曰專制,不足曰虧令,罪
死不赦。首憲既布,然後可以布憲。
右首憲
凡將舉事,令必先出。曰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立事者,謹守令以
行賞罰,計事致令,復賞罰之所加。有不合於令之所謂者,雖有功利,則謂之
專制,罪死不赦。首事既布,然後可以舉事。
右首事
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夫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使民足於宮室之
用,薪蒸之所積,虞師之事也。決水潦,通溝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時水雖
過度,無害于五穀。歲雖凶旱,有所秎穫,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視肥墝,觀
地宜,明詔期,前後農夫,以時均修焉,使五穀桑麻,皆安其處,由田之事
也。行鄉里,視宮室,觀樹藝,簡六畜,以時鈞修焉,勸勉百姓,使力作毋
偷,懷樂家室,重去鄉里,鄉師之事也。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完利,
監一五鄉,以時鈞修焉,使刻鏤文采,毋敢造于鄉,工師之事也。
右省官
度爵而制服,量祿而用財。飲食有量,衣服有制,宮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數,
舟車陳器有禁,修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
壙壟之度。雖有賢身貴體,毋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資,毋其祿,不
敢用其財。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饗廟,將軍大夫不敢以朝,官吏
以命,士止于帶緣,散民不敢服雜采,百工商賈不得服長鬈貂,刑餘戮民不敢
服絻,不敢畜連乘車。
右服制
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全生之說勝,則廉恥不
立。私議自貴之說勝,則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說勝,則賢不肖不分。金玉貨
財之說勝,則爵服下流。觀樂玩好之說勝,則姦民在上位。請謁任舉之說勝,
則繩墨不正。諂諛飾過之說勝,則巧佞者用。
右九敗
期而致,使而往,百姓舍己以上為心者,教之所期也。始於不足見,終於不可
及,一人服之,萬人從之,訓之所期也。未之令而為,未之使而往,上不加
勉,而民自盡竭,俗之所期也。好惡形於心,百姓化於下,罰未行而民畏恐,
賞未加而民勸勉,誠信之所期也。為而無害,成而不議,得而莫之能爭,天道
之所期也。為之而成,求之而得,上之所欲,小大必舉,事之所期也。令則
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右七觀
乘馬
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
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右立國
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不自以為所貴,則君道也;貴而
不過度,則臣道也。
右大數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義之理也。市者,貨之準也。黃金者,用之量也。諸
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為之有道。地者,政之本
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調,則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則事不可
理也。
右地政
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
也。然則陰陽正矣,雖不正,有餘不可損,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損益
也。然則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實必正。長亦正,短亦
正;小亦正,大亦正;長短大小盡正。正不正,則官不理;官不理,則事不
治;事不治,則貨不多。是故,何以知貨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
也?曰:貨多。貨多事治,則所求於天下者寡矣,為之有道。
右陰陽
朝者,義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則不亂,然後義可理。理不
正,則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國之人,不可以皆貴;皆貴,則事不成
而國不利也。為事之不成,國之不利也,使無貴者,則民不能自理也。是故,
辨於爵列之尊卑,則知先後之序,貴賤之義矣,為之有道。
右爵位
市者,貨之準也。是故,百貨賤,則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則百事治;百事
治,則百用節矣。是故,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不慮則不生,不務則
不成,不傲則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而不能為多寡,為
之有道。
右務市事
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侈儉,則百用節矣。故儉則
傷事,侈則傷貨。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侈則金貴,金貴則貨
賤,故傷貨。貨盡而後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後知貨之有餘,是不知節
也。不知量,不知節,不可,為之有道。
右黃金
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有一宿
之行,道之遠近有數矣。是知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
以知任之輕重也。重而後損之,是不知任也;輕而後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
任,不知器,不可,為之有道。
右諸侯之地千乘之國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無木者,百而當一。涸澤,百而當一。地之無草木者,百
而當一。樊棘雜處,民不得入焉,百而當一。藪,鐮纏得入焉,九而當一。蔓
山,其木可以為材,可以為軸,斤斧得入焉,九而當一。汎山,其木可以為
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十而當一。流水,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林,
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五而當一。澤,網罟得入焉,五而當
一。命之曰:地均以實數。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五
聚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
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
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事
成而制器: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
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黃金一鎰,百乘一宿之盡也。無
金則用其絹,季絹三十三制當一鎰。無絹則用其布,經暴布百兩當一鎰,一鎰
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則所市之地,六灸一[豆斗],命之曰中歲。
有市,無市則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關市之
賦。黃金百鎰為一篋,其貨一穀籠為十篋。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
月,黃金一鎰,命之曰正。分春曰書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與民數得
亡。
三歲修封,五歲修界,十歲更制,經正也。十仞見水不大潦,五尺見水不大
旱。十一仞見水輕征,十分去二三,二則去三四,四則去四,五則去半,比之
於山。五尺見水,十分去一,四則去三,三則去二,二則去一,三尺而見水,
比之於澤。
距國門以外,窮四竟之內,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為三日之功。正月,令
農始作,服于公田農耕。及雪釋,耕始焉,芸卒焉。士,聞見、博學、意察,
而不為君臣者,與功而不與分焉。賈知賈之貴賤,日至於市,而不為官賈者,
與功而不與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於市,而不為官工者,與功而不與分
焉。不可使而為工,則視貸離之實,而出夫粟。
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
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為大功。是故,
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
朝。是故,官虛而莫敢為之請,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君舉事臣不敢誣其
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誠以來。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
于身也。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故不
均之為惡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殫。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不道之以
事,而民不為。與之分貨,則民知得正矣;審其分,則民盡力矣。是故,不使
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右士農工商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者,善分民也。聖人不能分民,則猶百姓也。於己不足,安
得名聖!是故,有事則用,無事則歸之於民,唯聖人為善托業於民。民之生
也,辟則愚,閉則類。上為一,下為二。
右聖人
時之處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為,明日忘貨。昔之日已往而不
來矣。
右失時
上地方八十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
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與下地
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
右地里
七法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有罪而不能誅;若是而能治民
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廢,有功必賞,有罪必誅;若是安治矣?未也。
是何也?曰:形勢、器械未具,猶之不治也。形勢、器械具,四者備,治矣。
不能治其民,而能強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為兵之數,猶
之不可。不能強其兵,而能必勝敵國者,未之有也;能強其兵,而不明于勝敵
國之理,猶之不勝也。兵不必勝敵國,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勝敵國
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猶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為兵有數,勝敵國有
理,正天下有分。
則、象、法、化、決塞、心術、計數。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百
姓、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義也、
名也、時也、似也、類也、比也,狀也,謂之象。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
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漸也、順也、靡也、久也、服也、習也,
謂之化。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難易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實
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剛柔也、輕重也、大小也、
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
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立朝夕于運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不明于象,
而欲論材審用,猶絕長以為短,續短以為長。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眾,猶左
書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變俗易教,猶朝揉輪而夕欲乘車。不明于決塞,
而欲驅眾移民,猶使水逆流。不明于心術,而欲行令于人,猶倍招而必拘之。
不明于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于水險也。故曰:錯儀畫制,不知
則不可;論材審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眾,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
不可;驅眾移民,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決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
術不可;舉事必成,不知計數不可。
右七法。
百匿傷上威,奸吏傷官法,奸民傷俗教,賊盜傷國眾。威傷,則重在下;法
傷,則貨上流;教傷,則從令者不輯;眾傷,則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則令
不行;貨上流,則官徒廢;從令者不輯,則百事無功;百姓不安其居,則輕民
處而重民散;輕民處、重民散,則地不辟;地不辟,則六畜不育,則國貧而用
不足;國貧而用不足,則兵弱而士不厲;兵弱而士不厲,則戰不勝而守不固;
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故曰:常令不審,則百匿勝;官爵不審,則奸
吏勝;符籍不審,則奸民勝;刑法不審,則盜賊勝。國之四經敗,人君泄見
危。人君泄,則言實之士不進;言實之士不進,則國之情偽不竭于上。
世主所貴者,寶也;所親者,戚也;所愛者,民也;所重者,爵祿也。亡君則
不然,致所貴非寶也,致所親非戚也,致所愛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祿也。故不
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親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親;不
為愛人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不為重爵祿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祿。不
通此四者,則反于無有。故曰:治人如治水潦,養人如養六畜,用人如用草
木。居身論道行理,則群臣服教,百吏嚴斷,莫敢開私焉。論功計勞,未嘗失
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貴、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遠、卑踐、隱不
知之人,不忘其勞。故有罪者不怨上,愛賞者無貪心,則列陳之士皆輕其死而
安難,以要上事,本兵之極也。
右四傷百匿。
為兵之數:存乎聚財,而財無敵;存乎論工,而工無敵;存乎制器,而器無
敵;存乎選士,而士無敵;存乎政教,而政教無敵;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
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無敵;存乎明于機數,而明于機數無敵。故兵未出
境,而無敵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財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財蓋天下,而工
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工蓋天下,而器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器蓋天下,
而士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士蓋天下,而教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教蓋天
下,而習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習蓋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
知天下,而不明于機數,不能正天下。故明於機數者,用兵之勢也,大者時
也,小者計也。
王道非廢也,而天下莫敢窺者,王者之正也。衡庫者,天子之禮也。
是故,器成卒選,則士知勝矣。遍知天下,審御機數,則獨行而無敵矣。所愛
之國,而獨利之;所惡之國,而獨害之,則令行禁止。是以,聖王貴之。勝一
而服百,則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罰有罪,賞有功,則天
下從之矣。故聚天下之精財,論百工之銳器,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成器
不課不用,不試不藏。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故舉之如飛鳥,動之如
雷電,發之如風雨,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
必順于禮義。故不禮,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故賢知之君,必立于勝地,
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右為兵之數。
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壙地利,其數多少,其要必出于計數。故凡攻伐
之為道也,計必先定于內,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于內,而兵出乎境,是則戰
之自勝,攻之自毀也。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
三者見一焉,則可破毀也。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
不可約也;不明于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于敵人之士,不先陳也。是故,
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
戰十勝,百戰百勝。
故事無備,兵無主,則不蚤知;野不辟,地無吏,則無蓄積;官無常,下怨
上,而器械不功;朝無政,則賞罰不明;賞罰不明,則民幸生。故蚤知敵人,
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匱;器械功,則伐而不費;賞罰明,則人不幸;人
不幸,則勇士勸之。故兵也者,審于地圖,謀于官日,量蓄積,齊勇士,遍知
天下,審御機數,兵主之事也。
故有風雨之行,故能不遠道里矣;有飛鳥之舉,故能不險山河矣;有雷電之
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國就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
廟、育男女矣;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風雨之行者,速也;飛
鳥之舉者,輕也;雷電之戰者,士不齊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穫也;
金城之守者,用貨財、設耳目也;一體之治者,去奇說、禁雕俗也。不遠道
里,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獨行無敵,故令行而禁
止。故攻國救邑,不恃權與之國,故所指必聽;定宗廟、育男女,天下莫之能
傷,然後可以有國;制儀法,出號令,莫不響應,然後可以治民一眾矣。
右選陳。
幼官
若因:夜虛守靜,人物人物則皇。五和時節,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
和器,用五數,飲于黃后之井,以[人果]獸之火爨。藏溫濡,行驅養,坦氣修
通;凡物開靜,形生理。
常至命,尊賢授德,則帝。身仁行義,服忠用信,則王。審謀章禮,選士利
械,則霸。定生處死,謹賢修伍,則眾。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則強。計凡付
終,務本飭末,則富。明法審數,立常備能,則治。同異分官,則安。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親之以仁,養之以義,報之以德,結之以信,接之以
禮,和之以樂,期之以事,攻之以官,發之以力,威之以誠。一舉而上下得
終,再舉而民無不從,三舉而地辟散成,四舉而農佚粟十,五舉而務輕金九,
六舉而絜知事變,七舉而外內為用,八舉而勝行威立,九舉而帝事成形。
九本博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職,卿相之守也;七官飾勝備威,將軍之守
也;六紀審密,賢人之守也;五紀不解,庶人之守也。動而無不從,靜而無不
同。治亂之本三,卑尊之交四,富貧之終五,盛衰之紀六,安危之機七,強弱
之應八,存亡之數九。練之以散群傰署,凡數材署。殺僇以聚財,勸勉以選
眾。使二分具本,發善必審于密,執威必明于中。
此居圖方中。
春行冬政肅,行秋政雷,行夏政閹。十二地氣發,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
十二天氣下,賜與;十二義氣至,修門閭;十二清明,發禁;十二始卯,合男
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舉時節,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
聲,治燥氣,用八數,飲于青后之井,以羽獸之火爨。藏不忍,行驅養,坦氣
修通;凡物開靜,形生理。
合內空周外,強國為圈,弱國為屬。動而無不從,靜而無不同。舉發以禮,時
禮必得。和好不基,貴賤無司,事變日至。
此居于圖東方方外。
夏行春政風,行冬政落,重則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絕氣
下,下爵賞;十二中郢,賜與;十二中絕,收聚;十二大暑至,盡善;十二中
暑,十二小暑終,三暑同事。七舉時節,君服赤色,味苦味,聽羽聲,治陽
氣,用七數,飲于赤后之井,以毛獸之火爨。藏薄純,行篤厚,坦氣修通;凡
物開靜,形生理。
定府官,明名分,而嬸責于群司有司,則下不乘上,賤不乘貴。法立數得,而
無比周之民,則上尊而下卑,遠近不乖。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秋行夏政葉,行春政華,行冬政耗。十二期風至,戒秋事;十二小卯,薄百
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復理,賜與;十二始節,賦事;十二始卯,合男
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九和時節,君服白色,味辛味,聽商
聲,治濕氣,用九數,飲于白后之井,以介蟲之火爨。藏恭敬,行博銳,坦氣
修通;凡物開靜,形生理。
間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量委積之多寡,定府官之計數。養老弱而勿通,
信利周而無私。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冬行秋政霧,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盡刑;十二小榆,賜與;十
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寒,至靜;十二大寒之陰,十二大寒
終,三寒同事。六行時節,君服黑色,味鹹味,聽徵聲,治陰氣,用六數,飲
于黑后之井,以麟獸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純,坦氣修通;凡物開靜,形生
理。
器成於僇,教行于鈔,動靜不記,行止無量。戒審四時以別息,異出入以兩
易,明養生以解固,審取予以總之。一會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
之師役。再會諸侯,令曰:養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三會諸侯,令曰:田租
百取五,市賦百取一,毋乏耕織之器。四會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
稱數,藪澤以時禁發之。五會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
故祀,必以時。六會諸侯,令曰:以爾壤生物共玄官,請四輔,將以禮上帝。
七會諸侯,令曰:官處四體而無禮者,流之焉莠命。八會諸侯,令曰:立四義
而毋議者,尚之于玄官,聽于三公。九會諸侯,令曰:以爾封內之財物,國之
所有為幣。九會,大命焉出,常至。
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內,諸侯三年而朝,習命;二年,三卿使四輔;一年正月
朔日,令大夫來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內,諸侯五年而會至,
習命;三年,名卿請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適入,正禮義;五年,
大夫請受變。三千里之外,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為廷安,入共受命焉。
此居于圖北方方外。
必得文威武,官習勝之務。時因勝之終,無方勝之幾,行義勝之理,名實勝之
急,時分勝之事,察伐勝之行,備具勝之原,無象勝之本。定獨威勝,定計財
勝,定聞知勝,定選士勝,定制祿勝,定方用勝,定綸理勝,定死生勝,定成
敗勝,定依奇勝,定實虛勝,定盛衰勝。舉機誠要,則敵不量;用利至誠,則
敵不校。明名章實,則士死節;其舉發不意,則士歡用。交物因方,則械器
備;因能利備,則求必得。執務明本,則士不偷;備具無常,無方應也。
聽于鈔故能聞未極,視于新故能見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發于驚故能至無
量,動于昌故能得其寶,立于謀故能實不可故也。器成教守,則不遠道理;號
審教施,則不險山河;摶一純固,則獨行而無敵;慎號審章,則其攻不待權
與。明必勝,則慈者勇;器無方,則愚者智;攻不守,則拙者巧,數也。動慎
十號,明審九章,飾習十器,善習五官,謹修三官。必設常主,計必先定。求
天下之精材,論百工之銳器,器成角試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稱材,
說行若風雨,發如雷電。
此居于圖方中。
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則交寒害鈦。
器成不守,經不知;教習不著,發不意。經不知,故莫之能圉;發不意,故莫
之能應。莫之能應,故全勝而無害;莫之能圉,故必勝而無敵。四機不明,不
過九日而游兵驚軍;障塞不審,不過八日而外賊得間;由守不慎,不過七日而
內有讒謀;詭禁不修,不過六日而竊盜者起;死亡不食,不過四日而軍財在
敵。
此居于圖東方方外。
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則燒交疆郊。
必明其一,必明其將,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備,則以治擊亂,以成擊
敗。數戰則士疲,數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至善不戰,其次一之。大
勝者,積眾勝無非義者焉,可以為大勝。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旗物尚白,兵尚劍,刑則紹昧斷絕。
始乎無端,卒乎無窮。始乎無端,道也;卒乎無窮,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
數。不可量,則眾強不能圖;不可數,則為詐不敢鄉。兩者備施,動靜有功。
畜之以道,養之以德。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
習故能偕,偕習以悉,莫之能傷也。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旗物尚黑,兵尚脅盾,刑則游仰灌流。
察數而知治,審器而識勝,明謀而適勝,通德而天下定。定宗廟,育男女,官
四分,則可以立威行德,制法儀,出號令。至善之為兵也,非地是求也,罰人
是君也。立義而加之以勝,至威而實之以德,守之而後修勝,心焚海內。民之
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則民人從;立為六千里之侯,則大人從;使國君得其
治,則人君從;會請命于天,地知氣和,則生物從。計緩急之事,則危危而無
難;明于器械之利,則涉難而不變;察于先後之理,則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
之度,則深入而不危;審于動靜之務,則攻得而無害;著于取與之分,則得地
而不執;慎于號令之官,則舉事而有功。
此居于圖北方方外。
五輔
古之聖王,所以取明名廣譽,厚功大業,顯於天下,不忘於後世,非得人者,
未之嘗聞。暴王之所以失國家,危社稷,覆宗廟,滅於天下,非失人者,未之
嘗聞。今有士之君,皆處欲安,動欲威,戰欲勝,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
者欲霸諸侯。而不務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曰:人
不可不務也。此天下之極也。
曰:然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為政者,田疇
墾而國邑實,朝廷閒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賢人進而
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其士民貴武勇而賤得利。其庶人好耕農而惡
飲食。於是財用足,而飲食薪菜饒。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下必聽從,而
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禮義,故處安而動威,戰勝而守固,是以一戰而正諸
侯。不能為政者,田疇荒而國邑虛,朝廷兇而官府亂。公法廢而私曲行,倉廩
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奸民進,其君子上諂諛而下中正,其士民貴得利而賤武
勇,其庶人好飲食而惡耕農,於是財用匱而食飲薪菜乏,上彌殘苟,而無解
舍,下愈覆鷙而不聽從,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戰不勝而守
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以此觀之,則政不可不慎
也。
德有六興,義有七體,禮有八經,法有五務,權有三度,所謂六興者何?曰:
辟田疇,利壇宅。修樹蓺,勸士民,勉稼穡,修牆屋,此謂厚其生。發伏利,
輸墆積修道途,便關市,慎將宿,此謂輸之以財。導水潦,利陂溝,決潘渚,
潰泥滯,通鬱閉,慎津梁,此謂遺之以利。薄徵斂,輕征賦,弛刑罰,赦罪
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養長老,慈幼孤,恤鰥寡,問疾病,弔禍喪,此謂
匡其急。衣凍寒,食飢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此謂振其窮。凡此六
者,德之興也。六者既布,則民之所欲,無不得矣。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後聽
上,聽上,然後政可善為也,故曰德不可不興也。
曰:民知德矣,而未知義,然後明行以導之義,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
悌慈惠,以養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整齊撙詘,
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飢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輯睦,以備寇
戎。凡此七者,義之體也。夫民必知義然後中正,中正然後和調,和調乃能處
安,處安然後動威,動威乃可以戰勝而守固,故曰義不可不行也。
曰:民知義矣,而未知禮,然後飾八經以導之禮。所謂八經者何?曰:上下有
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也。故上下無義則
亂,貴賤無分則爭,長幼無等則倍,貧富無度則失。上下亂,貴賤爭,長幼
倍,貧富失,而國不亂者,未之嘗聞也。是故聖王飭此八禮,以導其民;八者
各得其義,則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為人父者,慈
惠以教。為人子者,孝悌以肅。為人兄者,寬裕以誨。為人弟者,比順以敬。
為人夫者,敦懞以固。為人妻者,勸勉以貞。夫然則下不倍上,臣不殺君,賤
不踰貴,少不陵長,遠不閒親,新不閒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
禮之經也。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不相踰
越,少長貴賤不相踰越,故亂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禮不可不謹也。
曰:民知禮矣,而未知務,然後布法以任力,任力有五務,五務者何?曰:君
擇臣而任官,大夫任官辯事,官長任事守職,士修身功材,庶人耕農樹藝。君
擇臣而任官,則事不煩亂。大夫任官辯事,則舉措時。官長任事守職,則動作
和。士修身功材,則賢良發。庶人耕農樹藝,則財用足。故曰:凡此五者,力
之務也。夫民必知務,然後心一,心一然後意專,心一而意專,然後功足觀
也。故曰:力不可不務也。
曰:民知務矣,而未知權,然後考三度以動之;所謂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
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順,此所謂三度。故曰:天時不祥,則有水旱;地
道不宜,則有饑饉;人道不順,則有禍亂;此三者之來也,政召之。曰:審時
以舉事,以事動民,以民動國,以國動天下。天下動,然後功名可成也,故民
必知權然後舉錯得。舉錯得則民和輯,民和輯則功名立矣,故曰:權不可不度
也。
故曰五經既布,然後逐姦民,詰軸偽,屏讒慝,而毋聽淫辭,毋作淫巧。若民
有淫行邪性,樹為淫辭,作為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國動眾,以
害民務者,其刑死流,故曰:凡人君之所以內失百姓,外失諸侯,兵挫而地
削,名卑而國虧,社稷滅覆,身體危殆,非生於諂淫者未之嘗聞也。何以知其
然也?曰:淫聲諂耳,淫觀諂目,耳目之所好諂心,心之所好傷民,民傷而身
不危者,未之嘗聞也。曰:實壙虛,墾田疇,修牆屋,則國家富。節飲食,撙
衣服,則財用足。舉賢良,務功勞,布德惠,則賢人進。逐姦人,詰軸偽,去
讒慝,則姦人止。修饑饉,救災害,振罷露,則國家定。
明王之務,在於強本事,去無用,然後民可使富。論賢人,用有能,而民可使
治。薄稅斂,毋苟於民,待以忠愛,而民可使親;三者,霸王之事也。事有本
而仁義其要也,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於備用者,其悅在玩好。農以勞矣,而
天下飢者,其悅在珍怪,方丈陳於前。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悅在文繡。
是故博帶梨,大袂列,文繡染,刻鏤削,雕琢采。關幾而不征,市廛而不稅。
是故古之良工,不勞其知巧以為玩好,無用之物,守法者不失。
八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橫通,閭閈不可以無闔,宮
垣、關閉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則亂賊之人謀;郭周外通,則奸遁逾越者
作;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閭閈無闔,外內交通,則男女無別;宮垣
不備,關閉不固,雖有良貨,不能守也。故形勢不得為非,則奸邪之人愨願;
禁罰威嚴,則簡慢之人整齊;憲令著明,則蠻夷之人不敢犯;賞慶信必,則有
功者勸;教訓習俗者眾,則君民化變而不自知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罰
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閉其門,塞其涂,弇其跡,使
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罰寡而民以治
矣。
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知也。其耕之不深,芸之不
謹,地宜不任,草田多穢,耕者不必肥,荒者不必磽,以人猥其野,草田多而
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飢國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則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
眾,則國貧民飢;以此遇水旱,則眾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
民飢者,不可以使戰;眾散而不收,則國為丘墟。故曰:有地君國而不務耕
耘,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知
也。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夫山澤廣大,則草
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薦草多衍,則六畜易繁也。山澤雖廣,
草木無禁;壤地雖肥,桑麻無數;薦草雖多,六畜有征。閉貨之門也。故曰: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
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夫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
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百姓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宮營大而室屋寡
者,其室不足以實其宮;室屋眾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處其室;囷倉寡而臺
榭繁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費。故曰:主上無積而宮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修。
乘車者飾觀望,步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國侈則用
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匱不
足;匱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無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
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不通于若計者,不可使用國。故曰:入國邑,
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
課凶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而實虛之國可知也。凡田野萬家之眾,可
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為足矣。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矣;萬家以上,則去
山澤可矣。彼野悉辟而民無積者,國地小而食地淺也;田半墾而民有餘食而粟
米多者,國地大而食地博也;國地大而野不辟者,君好貨而臣好利者也;辟地
廣而民不足者,上賦重,流其藏者也。故曰:粟行于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
積;粟行于四百里,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于五百里,則眾有飢色。
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大凶則眾有大遺苞矣。什一之
師,什三無事,則稼亡三之一。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蓋積也,則道有損瘠
矣。什一之師,三年不解,非有餘食也,則民有鬻子矣。故曰:山林雖近,草
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必有時。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
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牆之上。故曰:山林雖廣,草木雖
美,禁發必有時;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
魚鱉雖多,罔罟必有正,船網不可一財而成也。非私草木愛魚鱉也,惡廢民于
生穀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澤之作者,博民于生穀也。
彼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無以致財。天下之所
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勞身。是故,主上用財無已,是民用力無休
也。故曰:臺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民無餘積者,其禁不必止;眾有遺苞
者,其戰不必勝;道有損瘠者,其守不必固。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戰不必
勝,守不必固,則危亡隨其後矣。故曰:課凶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
實虛之國可知也。
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我以化其上,而治亂之國可知也。州里不鬲,閭閈不
設,出入無時,早晏不禁,則攘奪竊盜、攻擊殘賊之民,無自勝矣。食谷水,
巷鑿井,場圃接,樹木茂,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無
自正矣。鄉無長游,里無士舍,時無會同,喪烝不聚,禁罰不嚴,則齒長輯
睦,無自生矣。故昏禮不謹,則民不修廉;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貨財行
于國,則法令毀于官;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鄉官無法制,百姓群徒不
從。此亡國弒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化其上者,而
治亂之國可知也。
入朝廷,觀左右,本求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強弱之國可知也。功多
為上,祿賞為下,則積勞之臣不務盡力;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傑材臣不
務竭能;便辟左右,不論功能而有爵祿,則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金玉貨
財商賈之人,不論志行而有爵祿也,則上令輕,法制毀;權重之人,不論才能
而得尊位,則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彼積勞之人不務盡力,則兵士不戰矣;豪傑
材人不務竭能,則內治不別矣;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則上無以勸眾矣;
上令輕,法制毀,則君無以使臣,臣無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
情偽竭在敵國矣。故曰:入朝廷,觀左右,本求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
而強弱之國可知也。
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法虛立而
害疏遠,令一布而不聽者存,賤爵祿而無功者富,然則眾必輕令而上位危。故
曰:良田不在戰士,三年而兵弱;賞罰不信,五年而破;上賣官爵,十年而
亡;倍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戰不勝,弱也;地四削,入諸侯,破也;離
本國,徙都邑,亡也;有者異姓,滅也。故曰: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
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
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敵國強
而與國弱,諫臣死而諛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毀,然則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
畏其強;豪傑不安其位,而積勞之人不懷其祿,悅商販而不務本貨,則民偷處
而不事積聚。豪傑不安其位,則良臣出;積勞之人不懷其祿,則兵士不用;民
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如是而君不為變,然則攘奪竊盜殘賊進取之人
起矣。內者廷無良臣,兵士不用,囷倉空虛,而外有強敵之憂,則國居而自毀
矣。故曰: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
也。
故以此八者,觀人主之國,而人主無所匿其情矣。
重令
凡君國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令輕則君卑,君卑則國
危。故安國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嚴罰。罰嚴、令行,則百吏皆
恐;罰不嚴、令不行,則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
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從令者死。五者死而無
赦,惟令是視。故曰:令重而下恐。
為上者不明,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夫倍上令以為威,則行恣于
己以為私,百吏奚不喜之有?且夫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是威下
繫于民也。威下繫于民,而求上之無危,不可得也。令出而留者無罪,則是教
民不敬也。令出而不行者無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聽也。令出而論可與
不可者在官,是威下分也。益損者無罪,則是教民邪途也。如此則巧佞之人,
將以此成私為交;比周之人,將以此阿黨取與;貪利之人,將以此收貨聚財;
懦弱之人,將以此阿貴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將以此賣譽成名。故令一出,
示民邪途五衢,而求上之無危,下之無亂,不可得也。
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稚也,謂之逆。布
帛不足,衣服無度,民必有凍寒之傷,而女以美衣錦鏽綦組相稚也,謂之逆。
萬乘藏兵之國,卒不能野戰應敵,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無分役相稚也,
謂之逆。爵人不論能,祿人不論功,則士無為行制死節,而群臣必通外請謁,
取權道,行事便辟,以貴富為榮華以相稚也,謂之逆。
朝有經臣,國有經俗,民有經產。何謂朝之經臣?察身能而受官,不誣于上;
謹于法令以治,不阿黨;竭能盡力而不尚得,犯難離患而不辭死;受祿不過其
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無實虛受者,朝之經臣也。何謂國之經俗?所好惡不
違于上,所貴賤不逆于令,無上拂之事,無下比之說,無侈泰之養,無逾等之
服,謹于鄉里之行,而不逆于本朝之事者,國之經俗也。何謂民之經產?畜長
樹藝,務時殖穀,力農肯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經產也。故曰:朝不貴經臣,
則便辟得進,無功虛取;奸邪得行,無能上通。國不服經俗,則臣下不順,而
上令難行。民不務經產,則倉廩空虛,財用不足。便辟得進,無功虛取;奸邪
得行,無能上通,則大臣不和。臣下不順,上令難行,則應難不捷。倉廩空
虛,財用不足,則國無以固守。三者見一焉,則敵國制之矣。
故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虛行。凡國之重也,必待兵之勝也,
而國乃重。凡兵之勝也,必待民之用也,而兵乃勝。凡民之用也,必待令之行
也,而民乃用。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勝也,而令乃行。故禁不勝于親貴,
罰不行于便辟,法禁不誅于嚴重,而害于疏遠,慶賞不施于卑賤二三,而求令
之必行,不可得也。能不通于官,受祿賞不當于功,號令逆于民心,動靜詭于
時變,有功不必賞,有罪不必誅,令焉不必行,禁焉不必止,在上位無以使
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將帥不嚴威,民心不專一,陳士不死制,卒士
不輕敵,而求兵之必勝,不可得也。內守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戰不能制
敵,侵伐不能威四鄰,而求國之重,不可得也。德不加于弱小,威不信于強
大,征伐不能服天下,而求霸諸侯,不可得也。威有與兩立,兵有與分爭,德
不能懷遠國,令不能一諸侯,而求王天下,不可得也。
地大國富,人眾兵強,此霸王之本也,然而與危亡為鄰矣。天道之數,人心之
變。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人心之變,有餘則驕,驕則緩怠。夫驕者,
驕諸侯;驕諸侯者,諸侯失于外;緩怠者,民亂于內。諸侯失于外,民亂于
內,天道也,此危亡之時也。若夫地雖大,而不并兼,不攘奪;人雖眾,不緩
怠,不傲下;國雖富,不侈泰,不縱欲;兵雖強,不輕侮諸侯。動眾用兵,必
為天下政理,此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
凡先王治國之器三,攻而毀之者六。明王能勝其攻,故不益于三者,而自有國
正天下;亂王不能勝其攻,故亦不損于三者,而自有天下而亡。三器者何也?
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六攻者何也?曰:親也,貴也,貨也,色也,
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號令無以使下,非斧鉞無以威眾,非
祿賞無以勸民。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者;雖犯禁,而可以
得免者;雖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凡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則號令不足以使
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斧鉞不足以威眾;有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賞
不足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鉞不足以威眾,祿賞不足以勸民,若此則民
無為自用。民無為自用則戰不勝,戰不勝而守不固,守不固則敵國制之矣。然
則先王將若之何?曰:不為六者變更于號令,不為漏者疑錯于斧鉞,不為六者
益損于祿賞。若此則遠近一心,遠近一心則眾寡同力,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
勝,而守可以必固。非以并兼攘奪也,以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中編
法法
不法法則事毋常,法不法則令不行。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則修
令者不審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信而不行,
則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勝於身,則令行於民矣。
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能而不使,殆;親人而不固,殆;同謀
而離,殆;危人而不能,殆;廢人而復起,殆;可而不為,殆;足而不施,
殆;幾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則人
主孤而毋內。人主孤而毋內,則人臣黨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內,人臣黨而成
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過也。
民毋重罪,過不大也;民毋大過,上毋赦也。上赦小過,則民多重罪,積之所
生也。故曰:赦出則民不敬,惠行則過日益。惠赦加於民,而囹圄雖實,殺戮
雖繁,姦不勝矣。故曰:邪莫如蚤禁之。赦過遺善,則民不勵。有過不赦,有
善不遺,勵民之道,於此乎用之矣。故曰:明君者,事斷者也。君有三欲於
民,三欲不節,則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
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
寡。求而不得,則威日損;禁而不止,則刑罰侮;令而不行,則下凌上;故未
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故
曰:上苛則下不聽。下不聽而彊以刑罰,則為人上者眾謀之矣。為人上而眾謀
之,雖欲毋危,不可得也。號令已出,又易之;禮義已行,又止之;度量已
制,又遷之;刑法已錯,又移之。如是,則慶賞雖重,民不勸也;殺戮雖
繁,民不畏也。故曰:上無固植,下有疑心。國無常經,民力必竭,數也。
明君在上位,民毋敢立私議自貴者。國毋怪嚴、毋雜俗、毋異禮,士毋私議。
倨傲易令,錯儀畫制,作議者,盡誅。故彊者折,銳者挫,堅者破。引之以繩
墨,繩之以誅僇,故萬民之心皆服而從上,推之而往,引之而來。彼下有立其
私議自貴,分爭而退者,則令自此不行矣。故曰:私議立則主道卑矣。況主倨
傲易令,錯儀畫制,變易風俗,詭服殊說猶立。上不行君令,下不合於鄉里,
變更自為,易國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不牧之民,繩之外也。繩之外
誅。使賢者食於能,鬥士食於功。賢者食於能,則上尊而民從;鬥士食於功,
則卒輕患而傲敵。上尊而民從,卒輕患而傲敵,二者設於國,則天下治而主安
矣。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禍。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
故久而不勝其福。故赦者,]馬之委轡,毋赦者,痤睢之砭石也。
爵不尊、祿不重者,不與圖難犯危,以其道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軒
冕,所以著貴賤,不求其美;設爵祿,所以守其服,不求其觀也。使君子食於
道,小人食於力。君子食於道,則上尊而民順;小人食於力,則財厚而養足。
上尊而民順,財厚而養足,四者備體,則胥足上尊時而王不難矣。文有三侑,
武毋一赦。惠者,多赦者也,先易而後難,久而不勝其禍;法者,先難而後
易,久而不勝其福。故惠者,民之仇讎也;法者,民之父母也。太上以制制
度,其次失而能追之,雖有過,亦不甚矣。
明君制宗廟,足以設賓祀,不求其美;為宮室臺榭,足以避燥溼寒暑,不求其
大;為雕文刻鏤,足以辨貴賤,不求其觀。故農夫不失其時,百工不失其功,
商無廢利,民無游日,財無砥墆。故曰:儉其道乎!
令未布,而民或為之,而賞從之,則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則功臣怨。功臣
怨,而愚民操事於妄作。愚民操事於妄作,則大亂之本也。令未布,而罰及
之,則是上妄誅也。上妄誅則民輕生,民輕生則暴人興,曹黨起而亂賊作矣。
令已布,而賞不從,則是使民不勸勉、不行制、不死節。民不勸勉、不行制、
不死節,則戰不勝而守不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令已布,而罰不
及,則是教民不聽。民不聽則彊者立,彊者立則主位危矣。故曰:憲律制度必
法道,號令必著明,賞罰必信密,此正民之經也。
凡大國之君尊,小國之君卑。大國之君所以尊者,何也?曰:為之用者眾也。
小國之君所以卑者,何也?曰:為之用者寡也。然則為之用者眾則尊,為之用
者寡則卑,則人主安能不欲民之眾為己用也。使民眾為己用奈何?曰:法立令
行,則民之用者眾矣;法不立,令不行,則民之用者寡矣。故法之所立、令之
所行者多,而所廢者寡,則民不誹議;民不誹議,則聽從矣。法之所立、令之
所行,與其所廢者鈞,則國毋常經;國毋常經,則民妄行矣。法之所立、令之
所行者寡,而所廢者多,則民不聽;民不聽,則暴人起而姦邪作矣。
計上之所以愛民者,為用之愛之也。為愛民之故,不難毀法虧令,則是失所謂
愛民矣。夫以愛民用民,則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勞之苦
之,飢之渴之,用民者將致之此極也。而民毋可與慮害己者,明王在上,法道
行於國,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惡。故善用民者,軒冕不下儗,而斧鉞不上因。如
是,則賢者勸而暴人止。賢者勸而暴人止,則功名立其後矣。蹈白刃,受矢
石,入水火,以聽上令,上令盡行、禁盡止,引而使之,民不敢轉其力;推而
戰之,民不敢愛其死。不敢轉其力,然後有功;不敢愛其死,然後無敵。進無
敵,退有功,是以三軍之眾,皆得保其首領,父母妻子,完安於內。故民未嘗
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與人慮始。
國無以小與不幸而削亡者,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失於身也,官職、法制、政教失
於國也,諸侯之謀慮失於外也,故地削而國危矣。國無以大與幸而有功名者,
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得於身也,官職、法制、政教得於國也,諸侯之謀慮得於外
也,然後功立而名成。然則,國何可無道?人何可無求?得道而導之,得賢而
使之,將有所大期於興利除害。期於興利除害,莫急於身,而君獨甚。傷也,
必先令之失。人主失令而蔽,已蔽而劫,已劫而弒。
凡人君之所以為君者,勢也。故人君失勢,則臣制之矣。勢在下,則君制於臣
矣;勢在上,則臣制於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勢在下也。在臣期年,臣雖不忠
,君不能奪也;在子期年,子雖不孝,父不能服也。故《春秋》之記:臣有弒
其君、子有弒其父者矣。故曰:堂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門廷遠於萬
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百里
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千里
也;步者百日,萬里之情通矣;門廷有事,期年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萬里
也。故請入而不出,謂之滅;出而不入,謂之絕。入而不至,謂之侵;出而道
止,謂之壅。滅絕侵壅之君者,非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為政之有所不行也。故
曰: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於爵祿。故不為重寶輕號
令,不為親戚後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故曰:勢非所以予
人也。
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是故聖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
以治國。故正者所以止過而逮不及也。過與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則傷國
一也。勇而不義,傷兵;仁而不法,傷正。故軍之敗也,生於不義;法之侵
也,生於不正。故言有辯而非務者,行有難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務,不苟為
辯;行必思善,不苟為難。規矩者,方圜之正也。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
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圜。雖聖人能生法,不能廢
法而治國。故雖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廢規矩而正方圜也。
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嚴,非獨能盡賢於人也,曰人君也,故從而貴之,不敢
論其德行之高卑有故,為其殺生急於司命也。富人貧人,使人相畜也;貴人賤
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
會,六者謂之謀。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奪;在子期年,子不孝,父
不能奪。故《春秋》之記:臣有弒其君,子有弒其父者;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
也。六者在臣,則主蔽矣。主蔽者,失其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謂之蔽;
令出而不入,謂之壅;令出而不行,謂之牽;令入而不至,謂之瑕。牽、瑕、
蔽、壅之事君者,非敢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為令之有所不行也。此其所以然
者,由賢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不慎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寶
也。
一曰:賢人不至,謂之蔽;忠臣不用,謂之塞;令而不行,謂之障;禁而不
止,謂之逆。蔽塞障逆之君者,不敢杜其門而守其戶也,為賢者之不至,令之
不行也。
凡民從上也,不從口之所言,從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則民輕死;上好仁,
則民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為心也,故置法以
自治,立儀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則民不從,彼民不服法死制,則國必亂矣。
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彼矜者,滿也;滿者,虛也。滿虛在物,
在物為制也。矜者,細之屬也。凡論人而違古者,無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
功者,無智士焉。德行成於身而違古,卑人也。事無資,遇時而簡其業者,愚
士也。釣名之人,無賢士焉;釣利之君,無王主焉。賢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
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賢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
明君公國一民以聽於世,忠臣直進以論其能。明君不以祿爵私所愛,忠臣不誣
能以干爵祿。君不私國,臣不誣能,行此道者,雖未大治,正民之經也。今以
誣能之臣,事私國之君,而能濟功名者,古今無之。誣能之人易知也。臣度之
先王者,舜之有天下也,禹為司空,契為司徒,皋陶為李,后稷為田,此四士
者,天下之賢人也;猶尚精一德,以事其君。今誣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
賢之能。自此觀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故列尊祿重,無以不受也;勢利
官大,無以不從也。以此事君,此所謂誣能篡利之臣者也。世無公國之君,則
無直進之士;無論能之主,則無成功之臣。昔者三代之相授也,安得二天下而
私之?
貧民傷財,莫大於兵;危國憂主,莫速於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廢
也。兵當廢而不廢,則古今惑也。此二者不廢,而欲廢之,則亦惑也。此二
者,傷國一也。黃帝唐虞,帝之隆也,資有天下,制在一人;當此之時也,兵
不廢。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順,而求廢兵,不亦難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
患。國治而民務積,此所謂擅也;動與靜,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審其所擅,
以備其所患也。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Çirattagı - 管子 - 2
- Büleklär
- 管子 - 1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1970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92111.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18.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2.2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管子 - 2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248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18712.5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19.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3.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管子 - 3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9807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40313.3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1.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6.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