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

春秋繁露 - 3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26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2792
16.8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4.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9.4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既太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
臨耗射下土甯刃我躬宣王自以為不能乎后稷不中乎上帝故有此災有此
災愈恐懼而謹事天天若不予是家是家者安得立為天子立為天子者天予
是家天予是家者天使是家天使是家者是家天之所予也天之所使也天已
予之天已使之其間不可以接天何哉故春秋凡譏郊未嘗譏君德不成於郊
也乃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敘逆於禮故必譏之以此觀之不祭天者乃不可
祭小神也郊因先卜不吉不敢郊百神之祭不卜而郊獨卜郊祭最大也春秋
譏喪祭不譏喪郊郊不辟喪喪尚不辟況他物郊祝曰
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
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夫不自為言而為庶物群生言以人心庶天無尤焉天
無尤焉而辭恭順宜可喜也右郊祀九句九句者陽數也
順命第七十
父者子之天也天者父之天也無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萬物之祖萬物
非天不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陰陽與天地參然後生故曰父之子也可尊母
之子也可卑尊者取尊號卑者取卑號故德侔天地者皇天右而子之號稱天
子其次有五等之爵以尊之皆以國邑為號其無德於天地之間者州國人民
甚者不得繫國邑皆絕骨肉之屬離人倫謂之閽盜而已無名姓號氏於天地
之間至賤乎賤者也其尊至德巍巍乎不可以加矣其卑至賤冥冥其無下矣
春秋列序位尊卑之陳累累乎可得而觀也雖闇至愚莫不昭然公子慶父罪
亦不當繫於國以親之故為之諱而謂之齊仲孫去其公子之親也故有大罪
不奉其天命者皆棄其天倫人於天也以道受命其於人以言受命不若於道
者天絕之不若於言者人絕之臣子大受命於君辭而出疆唯有社稷國家之
危猶得發辭而專安之盟是也天子受命於天諸侯受命於天子子受命於父
臣妾受命於君妻受命於夫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於天亦可天
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而稱公王者之後是也公侯不能奉天子之命則名絕
而不得就位衛侯朔是也子不奉父命則有伯討之罪衛世子蒯聵是也臣不
奉君命雖善以叛言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是也妾不奉君之命則媵女先至
者是也妻不奉夫之命則絕夫不言及是也曰不奉順於天者其罪如此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其祭社稷宗廟山川鬼神不以其道
無災無害至於祭天不享其卜不從使其牛口傷鼷鼠食其角或言食牛或言
食而死或食而生或不食而自死或改卜而牛死或卜而食其角過有深淺薄
厚而災有簡甚不可不察也猶郊之變因其災而之變應而無為也見百事之
變之所不知而自然者勝言與以此見其可畏專誅絕者其唯天乎臣殺君子
殺父三十有餘諸其賤者則損以此觀之可畏者其唯天命大人乎亡國五十
有餘皆不事畏者也況不畏大人大人專誅之君之滅者何日之有哉魯宣違
聖人之言變古易常而災立至聖人之言可不慎此三畏者異恉而同致故聖
人同之俱言其可畏也
郊事對第七十一
廷尉臣湯昧死言臣湯承制以郊事問故膠西相仲舒臣仲舒對曰所聞
古者天子之禮莫重於郊郊常以正月上辛者所以先百神而最居前禮三年
喪不祭其先而不敢廢郊郊重於宗廟天尊於人也王制曰祭天地之牛繭栗
宗廟之牛握賓客之牛尺此言德滋美而牲滋微也春秋曰魯祭周公用白牡
色白貴純也帝牲在滌三月牲貴肥潔而不貪其大也凡養牲之道務在肥潔
而已駒犢未能勝芻豢之食莫如令食其母便臣湯謹問仲舒魯祀周公用白
牡非禮也臣仲舒對曰禮也臣湯問
周天子用騂犅群公不毛周公諸公也何以得用純牲仲舒對曰武王崩成王
立而在襁褓之中周公繼文武之業成二聖之功德漸天地澤被四海故成王
賢而貴之詩云無德不報故成王使祭周公以白牡上不得與天子同色下有
異於諸侯臣仲舒愚以為報德之禮臣湯問仲舒天子祭天諸侯祭土魯何緣
以祭郊臣仲舒對曰周公傅成王成王遂及聖功莫大於此周公聖人也有祭
於天道故成王令魯郊也臣湯問仲舒魯祭周公用白牡其郊何用臣仲舒對
曰魯郊用純騂犅周色上赤魯以天子命郊故以騂臣湯問仲舒祠宗廟或以
鳧當鳧鳧非鳧可用否仲舒對曰鶩非鳧鳧非鶩也臣聞孔子入太廟每事問
慎之至也陛下祭躬親齋戒沐浴以承宗廟甚敬謹奈何以鳧當鶩鶩當鳧名
實不相應以承太廟不亦不稱乎臣仲舒愚以為不可臣犬馬齒衰賜骸骨伏
陋巷陛下乃幸使九卿問臣以朝廷之事臣愚陋曾不足以承明詔奉大對臣
仲舒昧死以聞
卷第十六
執贄第七十二
凡執贄天子用暢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類於長者長者在
民上必施然有先後之隨必俶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為贄羔有角而不任
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
之類知禮者故羊之為言猶祥與故卿以為贄玉有似君子子曰人而不曰如
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矣故匿病者不得良醫羞問者聖人去之以為
遠功而近有災是則不有玉至清而不蔽其惡內有瑕穢必見之於外故君子
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取之玉也君子比之玉玉潤而不汙是仁而至
清潔也廉而不殺是義而不害也堅而不硻過而不濡視之如庸展之如石狀
如石搔而不可從繞潔白如素而不受污玉類備者故公侯以為贄暢有似於
聖人者純仁淳粹而有知之貴也擇於身者盡為德音發於事者盡為潤澤積
美陽芳香以通之天暢亦取百香之心獨末之合之為一而達其臭氣暢于天
其淳粹無擇與聖人一也故天子以為贄而各以事上也觀贄之意可以見其

山川頌第七十三
山則巃嵷崔嶊嵬●巍久不崩似仁人志士孔子曰
山川神祗立寶藏殖器用資曲直合大者可以為宮室臺榭小者可以為舟輿
畜灄大者無不中小者無不入持斧則斫折鐮則艾生人立禽獸伏死人入多
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也且積土成山無損也成其高無害也成其大無
虧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長安後世無有去就儼然獨處惟山之意詩云節彼南
山惟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此之謂也
水則源泉混混沄沄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後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
下不遺小間既似察者循谿谷不迷或奏萬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障防山而能
清淨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潔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既
似勇者物皆困於火而水獨勝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
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之謂也
求雨第七十四
春旱求雨令縣邑以水日禱社稷山川家人祀戶無伐名木無斬山林暴
巫聚尪八日於邑東門之外為四通之壇方八尺植蒼繒八其神共工祭之以
生魚八玄酒具清酒膊脯擇巫之潔清辯利者以為祝祝齋三日服蒼衣先再
拜乃跪陳陳已復再拜乃起祝曰昊天生五穀以養人今五穀病旱恐不成實
敬進清酒膊脯再拜請雨雨幸大澍即奉牲禱以甲乙日為大蒼龍一長八丈
居中央為小龍七各長四丈於東方皆東鄉其間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齋三
日服青衣而舞之田嗇夫亦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鑿社通之於閭外之溝取
五蝦蟆錯置社之中池方八尺深一尺置水蝦蟆焉具清酒膊脯祝齋三日服
蒼衣拜跪陳祝如初取三歲雄雞與三歲豭豬皆燔之於四通神宇令民闔邑
里南門置水其外開邑里北門具老豭豬一置之於里北門之外市中亦置豭
豬一聞鼓聲皆燒豭豬尾取死人骨埋之開山淵積薪而燔之通道橋之壅塞
不行者決瀆之幸而得雨報以處一酒鹽黍財足以茅為席毋斷
夏求雨令縣邑以水日家人祀灶無舉土功更火浚井暴釜於壇臼杵於
術七日為四通之壇於邑南門之外方七尺植赤繒七其神送尤祭之以赤雄
雞七玄酒具清酒膊脯祝齋三日服赤衣拜跪陳祝如春辭以丙刃日為大赤
龍一長七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六各長三丈五尺於南方皆南鄉其間相去七
尺壯者七人皆齋三日服赤衣而舞司空嗇夫亦齋三日服赤衣而立之鑿社
而通之閭外之溝取五蝦暮錯置里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具酒脯祝齋衣
赤衣拜跪陳祝如初取三歲雄雞豭豬燔之四通神宇開陰閉陽如春也
季夏禱山陵以助之令縣邑十日壹徙市於邑南門之外五日禁男子無
得行入市家人祠中霤無舉土功聚巫市傍為之結蓋為四通之壇於中央植
黃繒五其神后稷祭之以母五玄酒具清酒膊脯令各為祝齋三日衣黃衣
皆如春祠以戊己日為大黃龍一長五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四各長二丈五尺
於南方皆南鄉其間相去五尺丈夫五人皆齋三日服黃衣而舞之老者五人
亦齋三日衣黃衣而立之亦通社中於閭外之溝蝦蟆池方五尺深一尺他皆
如前
秋暴巫尪至九日無舉火事無煎金器家人祠門為四通之壇於邑西門
之外方九尺植白繒九其神少昊祭之以桐木魚九玄酒具清酒膊脯衣白衣
他如春以庚辛日為大白龍一長九丈居中央為小龍八各長四丈五尺於西
方皆西鄉其間相去九尺鰥者九人皆齋三日服白衣而舞之司馬亦齋三日
衣白衣而立之蝦蟆池方九尺深一尺他皆如前
冬舞龍六日禱於名山以助之家人祠井無壅水為四通之壇於邑北門
之外方六尺植黑繒六其神玄冥祭之以黑狗子六玄酒具清酒膊脯祝齋三
日衣黑衣祝禮如春以壬癸日為大黑龍一長六丈居中央又為小龍五各長
三丈於北方皆北鄉其間相去六尺老者六人皆齋三日衣黑衣而舞之尉亦
齋三日服黑衣而立之蝦蟆池皆如春
四時皆以水日為龍必取潔土為之結蓋龍成而發之四時皆以庚子之
日令吏民夫婦皆偶處凡求雨之大體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
止雨第七十五
雨太多令縣邑於土日塞水瀆絕道蓋井禁婦人不得行入市令縣鄉里
皆掃社下縣邑若丞合史嗇夫三人以上祝一人鄉嗇夫若吏三人以上祝一
人里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皆齋三日各衣時衣具處一黍鹽美酒財足祭
社擊鼓三日而祝先再拜乃跪陳陳已復再拜乃起祝曰嗟天生五穀以養人
今淫雨太多五穀不和敬進肥牲清酒以請社靈幸為止雨除民所苦無使陰
滅陽陰滅陽不順於天天之常意在於利人人願止雨敢告於社鼓而無歌至
罷乃止凡止雨之大體女子欲其藏而匿也丈夫欲其和而樂也開陽而閉陰
闔水而開大以朱絲縈社十周衣赤衣赤幘三日罷
二十一年八月甲申朔丙午江都相仲舒告內史中尉陰雨太久恐傷五
穀趣止雨止雨之禮廢陰起陽書十七縣八十離鄉及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婦
在官者咸遣婦歸女子不得至市市無詣井蓋之勿令泄鼓用牲于社祝之曰
雨以太多五穀不和敬進肥牲以請社靈社靈幸為止雨除民所苦無使陰滅
陽陰滅陽不順於天天意常在於利民願止雨敢告鼓用牲於社皆壹以辛亥
之日書到即起縣社令長若丞尉官長各城邑社嗇夫里吏正里人皆出至於
社下餔而罷三日而止未至三日天亦止
祭義第七十六
五穀食物之性也天之所以為人賜也宗廟上四時之所成受賜而薦之
宗廟敬之性也於祭之而宜矣宗廟之祭物之厚無上也春上豆實夏上尊實
秋上朹實冬上敦實豆實韭也春之所始生也尊實●也夏之所受初也朹實
黍也秋之所先成也敦實稻也冬之所畢熟也始生故曰祠善其司也夏約故
曰礿貴所受初也先成故曰嘗嘗言甘也畢熟故曰蒸蒸言眾也奉四時所受
於天者而上之為上祭貴天賜且尊宗廟也孔子受君賜則以祭況受天賜乎
一年之中天賜四至至則上之此宗廟所以歲四祭也故君子未嘗不食新新
天賜至必先薦之乃敢食之尊天敬宗廟之心也尊天美義也敬宗廟大禮也
聖人之所謹也不多而欲潔清不貪數而欲恭敬君子之祭也躬親之致其中
心之誠盡敬潔之道以接至尊故鬼享之享之如此乃可謂之能祭祭者察也
以善逮鬼神之謂也善乃逮不可聞見者故謂之察吾以名之所享故祭之不
虛安所可察哉祭之為言際也與祭然後能見不見見不見之見者然後知天
命鬼神知天命鬼神然後明祭之意明祭之意乃知重祭事孔子曰吾不與祭
如不祭祭神如神在」重祭事如事生故聖人於鬼神也畏之而不敢欺也信
之而不獨任事之而不專恃恃其公報有德也幸其不私與人福也其見於詩
曰嗟爾君子毋恆安息靜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正直者得福
也不正者不得福此其法也以詩為天下法矣何謂不法哉其辭直而重有再
歎之欲人省其意也而人尚不省何其忘哉孔子曰書之重辭之復嗚呼不可
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此之謂也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天有兩和以成二中歲立其中用之無窮
是北方之中用合陰而物始動於下南方之中用合陽而養始美於上其動於
下者不得東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其養於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
秋是也然則天地之美惡在兩和之處二中之所來歸而遂其為也是故東方
生而西方成東方和生北方之所起西方和成南方之所養長起之不至於和
之所不能生養長之不至於和之所不能成成於和生必和也始於中止必中
也中者天地之所終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
於中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聖人之所保守也詩云不剛不柔布政優優此非
中和之謂與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養其身者其壽極
命男女之法法陰與陽陽氣起於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極而合乎陰陰氣起乎
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極而合乎陽不盛不合是故十月而壹俱盛終歲而乃再
合天地久節以此為常是故先法之內矣養身以全使男子不堅牡不家室陰
不極盛不相接是故身精明難衰而堅固壽考無忒此天地之道也天氣先盛
牡而後施精故其精固地氣盛牝而後化故其化良是故陰陽之會冬合北方
而物動於下夏合南方而物動於上上下之大動皆在日至之後為寒則凝在
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氣之精至於是故天地之化春氣生而百物皆出夏氣
養而百物皆長秋氣殺而百物皆死冬氣收而百物皆藏是故惟天地之氣而
精出入無形而物莫不應實之至也君子法乎其所貴天地之陰陽當男女人
之男女當陰陽陰陽亦可以謂男女男女亦可以謂陰陽天地之經至東方之
中而所生大養至西方之中而所養大成一歲四起業而必於中中之所為而
必就於和故曰和其要也和者天之正也陰陽之平也其氣最良物之所生也
誠擇其和者以為大得天地之奉也天地之道雖有不和者必歸之於和而所
為有功雖有不中者必止之於中而所為不失是故陽之行始於北方之中而
止於南方之中陰之行始於南方之中而止於北方之中陰陽之道不同至於
盛而皆止於中其所始起皆必於中中者天地之太極也日月之所至而卻也
長短之隆不得過中天地之制也兼和與不和中與不中而時用之盡以為功
是故時無不時者天地之道也順天之道節者天之制也陽者天之寬也陰者
天之急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舉天地之道而美於和是故物生皆
貴氣而迎養之孟子曰
我善養吾疾然之氣者也謂行必終禮而心自喜常以陽得生其意也公孫之
養氣曰裏藏泰實則氣不通泰虛則氣不足熱勝則氣□寒勝則氣□泰勞則
氣不入泰佚則氣宛至怒則氣高喜則氣散憂則氣狂懼則氣懾凡此十者氣
之害也而皆生於不中和故君子怒則反中而自說以和喜則反中而收之以
正憂則反中而舒之以意懼則反中而實之以精夫中和之不可不反如此故
君子道至氣則華而上凡氣從心心氣之君也何為而氣不隨也是以天下之
道者皆言內心其本也故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和平而不
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且治鶴之所以壽者無宛氣於中是
故食在猿之所以壽者好引其末是故氣四越天氣常下施於地是故道者亦
引氣於足天之氣常動而不滯是故道者亦不宛氣苟不治雖滿不虛是故君
子養而和之節而法之去其群泰取其眾和高臺多陽廣室多陰遠天地之和
也故聖人弗為適中而已矣法人八尺四尺其中也宮者中央之音也甘者中
央之味也四尺者中央之制也是故三王之禮味皆尚甘聲皆尚和處其身所
以常自漸於天地之道其道同類一氣之辨也法天者乃法人之辨天之道嚮
秋冬而陰來嚮春夏而陰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在泮而殺內與陰俱近
與陽俱遠也天地之氣不致盛滿不交陰陽是故君子甚愛氣而游於房以體
天也氣不傷於以盛通而傷於不時天并不與陰陽俱往來謂之不時恣其欲
而不顧天數謂之天并君子治身不敢違天是故新牡十日而一遊於房中年
者倍新牡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當新牡之日而上與天
地同節矣此其大略也然而其要皆期於不極盛不相遇疏春而曠夏謂不遠
天地之數民皆知愛其衣食而不愛其天氣天氣之於人重於衣食衣食盡尚
猶有閒氣盡而立終故養生之大者乃在愛氣氣從神而成神從意而出心之
所之謂意意勞者神擾神擾者氣少氣少者難久矣故君子閑欲止惡以平意
平意以靜神靜神以養氣氣多而治則養身之大者得矣古之道士有言曰將
欲無陵固守一德」此言神無離形而氣多內充而忍饑寒也和樂者生之外
泰也精神者生之內充也外泰不若內充而況外傷乎忿恤憂恨者生之傷也
和說勸善者生之養也君子慎小物而無大敗也行中正聲嚮榮氣意和平居
處虞樂可謂養生矣凡養生者莫精於氣是故春襲葛夏居密陰秋避殺風冬
避重漯就其和也衣欲常漂食欲常饑體欲常勞而無長佚居多也凡天地之
物乘於其泰而生厭於其勝而死四時之變是也故冬之水氣東加於春而木
生乘其泰也春之生西至金而死厭於勝也生於木者至金而死生於金者至
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過秋秋之所生不得過夏天之數也飲食臭味每至
一時亦有所勝有所不勝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時不同氣氣各有所宜宜之所
在其物代美視代美而代養之同時美者雜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薺以冬美
而荼以夏成此可以見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氣也薺甘味也乘於水氣而美
者甘勝寒也薺之為言濟與濟大水也夏火氣也荼苦味也乘於火氣而成者
苦勝暑也天無所言而意以物物不與群物同時而生死者必深察之是天之
所以告人也故薺成告之甘荼成告之苦也君子察物而成告謹是以至薺不
可食之時而盡遠甘物至荼成就也天所獨代之成者君子獨代之是冬夏之
所宜也春秋雜物其和而冬夏代服其宜則當得天地之美四時和矣凡擇美
之大體各因其時之所美而違天不遠矣是故當百物大生之時群物皆生而
此物獨死可食者告其味之便於人也其不可食者告殺穢除害之不待秋也
當物之大枯之時群物皆死如此物獨生其可食者益食之天為之利人獨代
生之其不可食益畜之天愍州華之間故生宿麥中歲而熟之君子察物之異
以求天意大可見矣是故男女體其盛臭味取其勝居處就其和勞佚居其中
寒煖無失適饑飽無過平欲惡度理動靜順性喜怒止於中憂懼反之正此中
和常在乎其身謂之得天地泰得天地泰者其壽引而長不得天地泰者其壽
傷而短短長之質人之所由受於天也是故壽有短長養有得失及至其末之
大卒而必讎於此莫之得離故壽之為言猶讎也天下之人雖眾不得不各讎
其所生而壽夭於其所自行自行可久之道者其壽讎於久自行不可久之道
者其壽亦讎於不久久與不久之情各讎其生平之所行今如後至不可得勝
故曰壽者讎也然則人之所自行乃與壽夭相益損也其自行佚而壽長者命
益之也其自行端而壽短者命損之也以天命之所損益疑人之所得失此大
惑也是故天長之而人傷之者其長損天短之而人養之者其短益夫損益者
皆人人其天之繼歟出其質而人弗繼豈獨立哉
卷第十七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天地之行美也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序列星而近
至精考陰陽而降霜露高其位所以為尊也下其施所以為仁也藏其形所以
為神也見其光所以為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為剛也考陰陽
所以成歲也降霜露所以生殺也為人君者其法取象於天故貴爵而臣國所
以為仁也深居隱處不見其體所以為神也任賢使能觀聽四方所以為明也
量能授官賢愚有差所以相承也引賢自近以備股肱所以為剛也考實事功
次序殿最所以成世也有功者進無功者退所以賞罰也是故天執其道為萬
物主君執其常為一國主天不可以不剛主不可以不堅天不剛則列星亂其
行主不堅則邪臣亂其官星亂則亡其天臣亂則亡其君故為天者務剛其氣
為君者務堅其政剛堅然後陽道制命地卑其位而上其氣暴其形而著其情
受其死而獻其生成其事而歸其功卑其位所以事天也上其氣所以養陽也
暴其形所以為忠也著其情所以為信也受其死所以藏終也獻其生所以助
明也成其事所以助化也歸其功所以致義也為人臣者其法取象於地故朝
夕進退奉職應對所以事貴也供設飲食候視疢疾所以致養也委身致命事
無專制所以為忠也竭愚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信也伏節死難不惜其命所
以救窮也推進光榮褒揚其善所以助明也受命宣恩輔成君子所以助化也
功成事就歸德於上所以致義也是故地明其理為萬物母臣明其職為一國
宰母不可以不信宰不可以不忠母不信則草木傷其根宰不忠則姦臣危其
君根傷則亡其枝葉君危則亡其國故為地者務暴其形為臣者務著其情
一國之君其猶一體之心也隱居深宮若心之藏於胸至貴無與敵若心
之神無與雙也其官人上士高清明而下重瘺若身之貴目而賤足也任群臣
無所親若四肢之各有職也內有四輔若心之有肝肺脾腎也外有百官若心
之有形體孔竅也親聖近賢若神明皆聚於心也上下相承順若肢體相為使
也布恩施惠若元氣之流皮毛腠理也百姓皆得其所若血氣和平形體無所
苦也無為致太平若神氣自通於淵也致黃龍鳳皇若神明之致玉女芝英也
君明臣蒙其功若心之神體得以全臣賢君蒙其恩若形體之靜而心得以安
上亂下被其患若耳目不聰明而手足為傷也臣不忠而君滅亡若形體妄動
而心為之喪是故君臣之禮若心之與體心不可以不堅君不可以不賢體不
可以不順臣不可以不忠心所以全者體之力也君所以安者臣之功也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為政之理不可不審也春者天之
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平也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後發德
必先平然後發威此可以見不和不可以發慶賞之德不平不可以發刑罰之
威又可見德生於和威生於平也不和無德不平無威天之道也達者以此見
之矣我雖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當然後發慶賞以立其德雖有所忿
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後發刑罰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謂之天德行天
德者謂之聖人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殺生之勢以變化民民之從主也如
草木之應四時也喜怒當寒暑威德當冬夏冬夏者威德之合也寒暑者喜怒
之偶也喜怒之有時而當發寒暑亦有時而當出其理一也當喜而不喜猶當
暑而不暑當怒而不怒猶當寒而不寒當德而不德猶當夏而不夏當威而不
威猶當冬而不冬也喜怒威德之不可以不直處而發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
不當其時而出也故謹善惡之端何以效其然也春秋采善不遺小掇惡不遺
大諱而不隱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貶喜怒之發威德之處無不皆
中其應可以參寒暑冬夏之不失其時已故曰聖人配天
如天之為第八十
陰陽之氣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為好惡喜怒在天者為暖清寒暑出入
上下左右前後平行而不止未嘗有所稽留滯鬱也其在人者亦宜行而無留
若四時之條條然也夫喜怒哀樂之止動也此天之所為人性命者臨其時而
欲發其應亦天應也與暖清寒暑之至其時而欲發無異若留德而待春夏留
刑而待秋冬也此有順四時之名實逆於天地之經在人者亦天也奈何其久
留天氣使之鬱滯不得以其正周行也是故天行穀朽寅而秋生麥告除穢而
繼乏也所以成功繼乏以贍人也天之生有大經也而所周行者又有害功也
除而殺殛者行急皆不待時也天之志也而聖人承之以治是故春修仁而求
善秋修義而求惡冬修刑而致清夏修德而致寬此所以順天地體陰陽然而
方求善之時見惡而不釋方求惡之時見善亦立行方致清之時見大善亦立
舉之方致寬之時見大惡亦立去之以效天地之方生之時有殺也方殺之時
有生也是故志意隨天地緩急倣陰陽然而人事之宜行者無所鬱滯且恕於
人順於天天人之道兼舉此謂執其中天非以春生人以秋殺人也當生者曰
生當死者曰死非殺物之義待四時也而人之所治也安取久留當行之理而
必待四時也此之謂壅非其中也人有喜怒哀樂猶天之有春夏秋冬也喜怒
哀樂之至其時而欲發也若春夏秋冬之至其時而欲出也皆天氣之然也其
宜直行而無鬱滯一也天終歲乃一遍此四者而人主終日不知過此四之數
其理故不可以相待且天之欲利人非直其欲利穀也除穢不待時況穢人乎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故數者至十而止書
者以十為終皆取之此聖人何其貴者起於天至於人而畢畢之外謂之物物
者投其所貴之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
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故其治亂之故動靜順逆之氣乃損益陰陽之化而搖
蕩四海之內物之難知者若神不可謂不然也今投地死傷而不騰相助投淖
相動而近投水相動而愈遠由此觀之夫物愈淖而愈易變動搖蕩也今氣化
之淖非直水也而人主以眾動之無已時是故常以治亂之氣與天地之化相
殽而不治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
民乖志僻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是故治世之德潤草木澤流四
海功過神明亂世之所起亦博若是皆因天地之化以成敗物乘陰陽之資以
任其所為故為惡愆人力而功傷名自過也天地之間有陰陽之氣常漸人者
若水常漸魚也所以異於水者可見與不可見耳其澹澹也然則人之居天地
之間其猶魚之離水一也其無間若氣而淖於水水之比於氣也若泥之比於
水也是天地之間若虛而實人常漸是澹澹之中而以治亂之氣與之流通相
殽也故人氣調和而天地之化美殽於惡而味敗此易之物也推物之類以易
見難者其情可得治亂之氣邪正之風是殽天地之化者也生於化而反殽化
與鉉連也春秋舉世事之道夫有書天之盡與不盡王者之任也詩云天難諶
斯不易維王此之謂也夫王者不可以不知天知天詩人之所難也天意難見
也其道難理是故明陽陰入出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
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也天志仁其道也義為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若
四時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惡戾任德遠刑若陰陽此之謂能配天
天者其道長萬物而王者長人人主之大天地之參也好惡之分陰陽之理也
喜怒之發寒暑之比也官職之事五行之義也以此長天地之間蕩四海之內
殽陰陽之氣與天地相雜是故人言既曰王者參天地矣苟參天地則是化矣
豈獨天地之精哉王者亦參而殽之治則以正氣殽天地之化亂則以邪氣殽
天地之化同者相益異者相損之數也無可疑者矣
天道施第八十二
天道施地道化人道義聖人見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應萬類之治
也動其本者不知靜其末受其始者不能辭其終利者盜之本也妄者亂之始
也夫受亂之始動盜之本而欲民之靜不可得也故君子非禮而不言非禮而
不動好色而無禮則流飲食而無禮則爭流爭則亂夫禮體情而防亂者也民
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禮目視正色耳聽正聲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奪之
情也所以安其情也變謂之情雖持異物性亦然者故曰內也變變之變謂之
外故雖以情然不為性說故曰外物之動性若神之不守也積習漸靡物之微
者也其入人不知習忘乃為常然若性不可不察也純知輕思則慮達節欲順
行則倫得以諫爭靜為宅以禮義為道則文德是故至誠遺物而不與變躬
寬無爭而不以與俗推眾強弗能入蜩蛻瘺穢之中含得命施之理與萬物頡
徙而不自失者聖人之心也
名者所以別物也親者重疏者輕尊者文卑者質近者詳遠者略文辭不
隱情明情不遺文人心從之而不逆古今通貫而不亂名之義也男女猶道也
人生別言禮義名號之由人事起也不順天道謂之不義察天人之分觀道命
之異可以知禮之說矣見善者不能無好見不善者不能無惡好惡不能堅守
故有人道人道者人之所由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萬物載名而生聖人因其
象而命之然而可易也皆有義從也故正名以名義也物也者洪名也皆名也
而物有私名此物也非夫物故曰萬物動而不形者意也形而不易者德也樂
而不亂復而不厭者道也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 Büleklär
  • 春秋繁露 - 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237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281
    11.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16.8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0.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春秋繁露 - 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511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6169
    11.1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17.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1.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 春秋繁露 - 3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26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2792
    16.8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4.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9.4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