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初刻拍案驚奇 - 12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943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180
21.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4.9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42.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鐵生道是有妻內助,心裡快活,那裡曉得就中之意?鐵生酒後對胡生道:「你我各得美妻,又且兩人相好至極,可謂難得。」胡生謙遜道:「拙妻陋質,怎能比得尊嫂生得十全?」鐵生道:「據小弟看來,不相上下的了。只是一件,你我各守著自己的,亦無別味。我們做個癡興不著,彼此更換一用,交收其美,心下何如?」
此一句話正中胡生深機,假意答道:「拙妻陋質,雖蒙獎賞,小弟自揣,怎敢有犯尊嫂?這個於理不當。」鐵生笑道:「我們醉後謔浪至此,可謂忘形之極!」彼此大笑而散。
鐵生進來,帶醉看了狄氏,?他下頦道:「我意欲把你與胡家的兌用一兌用何如?」狄氏假意罵道:「癡烏龜!你是好人家兒女。要偷別人的老婆,倒捨著自己妻子身體!虧你不著,說得出來!」鐵生道:「總是通家相好的,彼此便宜何妨?」狄氏道:「我在裡頭幫襯你湊趣使得,要我做此事,我卻不肯。」鐵生道:「我也是取笑的說話,難道我真個捨得你不成?我只是要勾著他罷了。」狄氏道:「此事性急不得,你只要攛哄得胡生快活,他未必不像你一般見識,捨得妻子也不見得。」鐵生摟著狄氏道:「我那賢惠的娘!說得有理。」一同狄氏進房睡了不題。
卻說狄氏雖有了胡生的心,只為鐵生性子不好,想道:「他因一時間思量勾搭門氏,高興中有此癡話。萬一做下了事,被他知道了,後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何如只是用些計較,瞞著他做,安安穩穩,快樂不得?」心中算計已定了。
一日,胡生又到鐵生家飲酒,此日只他兩人,並無外客。狄氏在簾內往往來來,示意胡生。胡生心照了,留量不十分吃酒,卻把大甌勸鐵生,哄他道:「小弟一向蒙兄長之愛,過於骨肉。兄長俯念拙妻,拙妻也仰幕兄長。小弟乘間下說詞說他,已有幾分肯了。只要兄看顧小弟,不消說,先要兄長做百來個妓者東道,請了我,方與兄長圖成此事。」鐵生道:「得兄長肯賜周全,一千個東道也做。」
鐵生見說得快活,放開了量,大碗價吃。胡生只把肉麻話哄他吃酒,不多時爛醉了。胡生只做扶他的名頭,抱著鐵生進簾內來。狄氏正在簾邊,他一向不避忌的,就來接手攙扶。鐵生已自一些不知。胡生把嘴唇向狄氏臉上做要親的模樣,狄氏就把腳尖兒勾他的腳,聲喚使婢艷雪、卿雲兩人來扶了家主進去。
剛剩得胡生、狄氏在簾內,胡生便抱住不放,狄氏也轉身來回抱。胡生就求歡道:「渴慕極矣,今日得諧天上之樂,三生之緣也。」狄氏道:「妾久有意,不必多言。」褪下褲來,就在堂中椅上坐了,蹺起雙腳,任胡生雲雨起來。可笑鐵生心貪胡妻,反被胡生先淫了妻子。正是:
捨卻家常慕友妻,誰知背地已偷期?
賣了餛飩買麵吃,恁樣心腸癡不癡!
胡生風流在行,放出手段,盡意舞弄。狄氏歡喜無盡,叮囑胡生:「不可泄漏!」胡生道:「多謝尊嫂不棄小生,賜與歡會。卻是尊兄許我多時,就知道了也不妨礙。」狄氏道:「拙失因貪賢閫,故有此話。雖是好色心重,卻是性剛心直,不可惹他!只好用計賺他,私圖快活,方為長便。」胡生道:「如何用計?」狄氏道:「他是個酒色行中人。你訪得有甚名妓,牽他去吃酒嫖宿,等他不歸來,我與你就好通宵取樂了。」胡生道:「這見識極有理,他方纔欲營勾我妻,許我妓館中一百個東道,我就借此機會,攛唆一兩個好妓者絆住了他,不怕他不留戀。只是怎得許多纏頭之費供給他?」狄氏道:「這個多在我身上。」胡生道:「若得尊嫂如此留心,小生拚盡著性命陪尊嫂取樂。」兩個計議定了,各自散去。
原來胡家貧,鐵家富,所以鐵生把酒食結識胡生,胡生一面奉承,怎知反著其手?鐵生家道雖富,因為花酒面上費得多,把膏腴的產業,逐漸費掉了。又遇狄氏搭上了胡生,終日攛掇他出外取樂,狄氏自與胡生治酒歡會,珍饈備具,日費不資。狄氏喜歡過甚,毫不吝惜,只乘著鐵生急迫,就與胡生內外攛哄他,把產業賤賣了。狄氏又把價錢藏起些,私下奉養胡生。
42 胡生訪得有名妓就引著鐵生去入馬,置酒留連,日夜不歸。狄氏又將平日所藏之物,時時寄些與丈夫,為酒食犒賞之助。只要他不歸來,便與胡生暢情作樂。鐵生道是妻賢不妒,越加放肆,自謂得意。有兩日歸來。狄氏見了千歡萬喜,毫無嗔妒之意。鐵生感激不勝,夢裡也道妻子是個好人。
43 有一日,正安排了酒果,要與胡生享用,恰遇鐵生歸來,見了說道:「為何置酒?」狄氏道:「曉得你今日歸來,恐怕寂寞,故設此等待,已著人去邀胡生來陪你了。」鐵生道:「知我心者,我妻也。」須臾胡生果來,鐵生又與盡歡,商量的只是??門中說話,有時醉了,又挑著門氏的話。胡生道:「你如今有此等名姬相交,何必還顧此糟糠之質?果然不嫌醜陋,到底設法上你手罷了。」鐵生感謝不盡,卻是口裡雖如此說,終日被胡生哄到妓家醉夢不醒,弄得他眼花撩亂,也那有閒日子去與門氏做綽趣工夫?
44 胡生與狄氏卻打得火一般熱,一夜也間不的。礙著鐵生在家,須不方便。胡生又有一個吃酒易醉的方,私下傳授了狄氏,做下了酒,不上十來杯,便大醉軟灘,只思睡去。自有了此方,鐵生就是在家,或與狄氏或與胡生吃不多幾杯,已自頹然在旁。胡生就出來與狄氏換了酒,終夕笑語淫戲,鐵生竟是不覺得。有番把歸來時,撞著胡生狄氏正在歡飲,胡生雖悄地避過,杯盤狼籍,收拾不迭。鐵生問起,狄氏只說是某親眷到來留著吃飯,怕你來強酒,吃不過,逃去了。鐵生便就不問。只因前日狄氏說了不肯交兌的話,信以為實,道是個心性貞潔的人。那胡生又狎昵奉承,惟恐不及,終日陪嫖妓,陪吃酒的,一發那裡疑心著?況且兩個有心人算一個無心人,使婢又做了腳,便有些小形跡,也都遮飾過了。到底外認胡生為良朋,內認狄氏為賢妻,迷而不悟。街坊上人知道此事的,漸漸多了,編者一支《?調山坡羊》來嘲他道:
45 那風月場,那一個不愛?只是自有了嬌妻,也落得個自在。又何須終日去亂走胡行,反把個貼肉的人兒,送別人還債?你要把別家的一手擎來,誰知在家的,把你雙手托開!果然是糴的倒先糶了,你曾見他那門兒安在?割貓兒尾拌著貓飯來,也落得與人用了些不疼的家財。乖乖!這樣貪花,只算得折本消災。乖乖!這場交易,不做得公道生涯。
46 卻說鐵生終日耽於酒色,如醉如夢,過了日子,不覺身子淘出病來,起床不得,眠臥在家。胡生自覺有些不便,不敢往來。狄氏通知他道:「丈夫是不起床的,亦且使婢們做眼的多,只管放心來走,自不妨事。」胡生得了這個消息,竟自別無顧忌,出入自擅。慣了腳步,不覺忘懷了,錯在床面前走過。
鐵生忽然看見了,怪問起來道:「胡生如何在裡頭走出來?」狄氏與兩個使婢同聲道:「自不曾見人走過,那裡甚麼胡生?」鐵生道:「適才所見,分明是胡生,你們又說沒甚人走過,難道病眼模糊,見了鬼了?」狄氏道:「非是見鬼。你心裡終日想其妻子,想得極了,故精神恍惚,開眼見他,是個眼花。」
次日,胡生知道了這話,說道:「雖然一時扯謊,哄了他,他後邊病好了,必然靜想得著,豈不疑心?他既認是鬼,我有道理。真個把鬼來與他看看。等他信實是眼花了,以免日後之疑。」狄氏笑道:「又來調喉,那裡得有個鬼?」胡生道:「我今夜乘暗躲在你家後房,落得與你歡樂,明日我妝做一個鬼,走了出去,卻不是一舉兩得。」果然是夜狄氏安頓胡生在別房,卻叫兩個使婢在床前相伴家主,自推不耐煩伏侍,圖在別床安寢,撇了鐵生逕與胡生睡了一晚。
明日打聽得鐵生睡起朦朧,胡生把些靛塗了面孔,將鬢髮染紅了,用綿裹了兩隻腳要走得無聲,故意在鐵生面前直衝而出。鐵生病虛的人,一見大驚,喊道:「有鬼!有鬼!」忙把被遮了頭,只是顫。狄氏急忙來問道:「為何大驚小怪?」鐵生哭道:「我說昨日是鬼,今日果然見鬼了。此病凶多吉少,急急請個師巫,替我禳解則個!」
自此一驚,病勢漸重。狄氏也有些過意不去,只得去訪求法師。其時離原上百里有一個了臥禪師,號虛谷,戒行為諸山首冠。鐵生以禮請至,建懺悔法壇,以祈佛力保佑。
是日臥師入定,過時不起,至黃昏始醒。問鐵生道:「你上代有個繡衣公麼?」鐵生道:「就是吾家公公。」臥師又問道:「你朋友中,有個胡生麼?」鐵生道:「是吾好友。」狄氏見說著胡生,有些心病,也來側耳聽著。臥師道:「適間所見甚奇。」鐵生道:「有何奇處?」
臥師道:「貧僧初行,見本宅土地,恰遇宅上先祖繡衣公在那裡訴冤,道其孫為胡生所害。土地辭是職卑,理不得這事,教繡衣公道:『今日南北二斗會降玉笥峰下,可往訴之,必當得理。』繡衣公邀貧僧同往,到得那裡,果然見兩個老人。一個著緋,一個著綠,對坐下棋。繡衣公叩頭仰訴,老人不應。繡衣公訴之不止。棋罷,方開言道:『福善禍淫,天自有常理。爾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為無益之求。爾孫不肖,有死之理,但爾為名儒,不宜絕嗣,爾孫可以不死。胡生宣淫敗度,妄誘爾孫,不受報於人間,必受罪於陰世。爾且歸,胡生自有主者,不必仇他,也不必訴我。』說罷,顧貧僧道:『爾亦有緣,得見吾輩。爾既見此事,爾須與世人說知,也使知禍福不爽。』言訖而去,貧僧定中所見如此。今果有繡衣公與胡生,豈不奇哉!」
狄氏聽見大驚,沒做理會處。鐵生也只道胡生誘他嫖蕩,故公公訴他,也還不知狄氏有這些緣故。但見說可以不死,是有命的,把心放寬了,病體減動了好些。反是狄氏替胡生耽憂,害出心病來。
不多幾時,鐵生痊癒,胡生腰痛起來。旬日之內,癰疽大發。醫者道:「是酒色過度,水竭無救。」鐵生日日直進臥內問病,一向通家,也不避忌。門氏在他床邊伏侍,遮遮掩掩,見鐵生日常周濟他家的,心中帶些感激,漸漸交通說話,眉來眼去。鐵生出於久慕,得此機會,老大撩撥。調得情熱,背了胡生眼後,兩人已自搭上了。鐵生從來心願,賠了妻子多時,至此方纔勾帳。正是:
一報還一報,皇天不可欺。
向來打交易,正本在斯時。
門氏與鐵生成了此事,也似狄氏與胡生起初一般的如膠似漆,曉得胡生命在旦夕,到底沒有好的日子了,兩人恩山義海,要做到頭夫妻。鐵生對門氏道:「我妻甚賢,前日尚許我接你來,幫襯我成好事。而今若得娶你同去相處,是絕妙的了。」門氏冷笑了一聲道:「如此肯幫襯人,所以自家也會幫襯。」鐵生道:「他如何自家幫襯?」門氏道:「他與我丈夫往來已久,晚間時常不在我家裡睡。但看你出外,就到你家去了。你難道一些不知?」
鐵生方纔如夢初覺,如醉方醒,曉得胡生騙著他,所以臥師入定,先祖有此訴。今日得門氏上手,也是果報。對門氏道:「我前日眼裡親看見,卻被他們把鬼話遮掩了。今日若非娘子說出,到底被他兩人瞞過。」門氏道:「切不可到你家說破,怕你家的怪我。」鐵生道:「我既有了你,可以釋恨。況且你丈夫將危了,我還家去張揚做甚麼?」悄悄別了門氏回家裡來,且自隱忍不言。
不兩日,胡生死了,鐵生弔罷歸家,狄氏念著舊情,心中哀痛,不覺掉下淚來。鐵生此時有心看人的了,有甚麼看不出?冷笑道:「此淚從何而來?」狄氏一時無言。鐵生道:「我已盡知,不必瞞了。」狄氏紫漲了面皮,強口道:「是你相好往來的死了,不覺感嘆墮淚,有甚麼知不知?瞞不瞞?」鐵生道:「不必口強!我在外面宿時,他何曾在自家家裡宿?你何曾獨自宿了?我前日病時親眼看見的,又是何人?還是你相好往來的死了,故此感嘆墮淚?」狄氏見說著真話,不敢分辯,默默不樂。又且想念胡生,闔眼就見他平日模樣。懨懨成病,飲食不進而死。
死後半年,鐵生央媒把門氏娶了過來,做了續弦。鐵生與門氏甚是相得,心中想著臥師所言禍福之報,好生警悟,對門氏道:「我只因見你姿色,起了邪心,卻被胡生先淫媾了妻子。這是我的花報。胡生與吾妻子背了我淫媾,今日卻一時俱死,你歸於我,這卻是他們的花報。此可為妄想邪淫之戒!先前臥師入定轉來,已說破了。我如今悔心已起,家業雖破,還好收拾支撐,我與你安分守己,過日罷了。」鐵生就禮拜臥師為師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也再不放門氏出去游蕩了。
漢、沔之間,傳將此事出去,曉得果報不虛。臥師又到處把定中所見勸人,變了好些風俗。有詩為證:
江漢之俗,其女好遊。自非文化,誰不可求!
睹色相悅,彼此營勾。寧知捷足,反占先頭?
誘人蕩敗,自己綢繆。一朝身去,田土人收。
眼前還報,不爽一籌。奉勸世人,莫愛風流!
第三十三卷張員外義撫螟蛉子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
詩曰:
得失枯榮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無藥可延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
甘貧守分隨緣過,便是逍遙自在仙。
話說大梁有個富翁,姓張,妻房已喪,沒有孩兒,只生一女,招得個女婿。那張老年紀已過六十,因把田產家緣盡交女婿,並做了一家,賴其奉養,以為終身之計。女兒女婿也自假意奉承,承顏順旨,他也不作生兒之望了。不想以後,漸漸疏懶,老大不堪。
忽一日在門首閒立,只見外孫走出來尋公公吃飯。張老便道:「你尋我吃飯麼?」外孫答道:「我尋自己的公公,不來尋你。」張老聞得此言,滿懷不樂。自想道:「『女兒落地便是別家的人。』果非虛話。我年紀雖老,精力未衰,何不娶個偏房?倘或生得一個男兒,也是張門後代。」隨把自己留下餘財,央媒娶了魯氏之女。
成婚未久,果然身懷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張老十分歡喜,親戚之間,都來慶賀。惟有女兒女婿,暗暗地煩惱。張老隨將兒子取名一飛,眾人皆稱他為張一郎。
又過了一二年,張老患病,沉重不起,將及危急之際,寫下遺書二紙,將一紙付與魯氏道:「我只為女婿、外孫不幸,故此娶你做個偏房。天可憐見,生得此子,本待把家私盡付與他,爭奈他年紀幼小,你又是個女人,不能支持門戶,不得不與女婿管理。我若明明說破他年要歸我兒,又恐怕他每暗生毒計。而今我這遺書中暗藏啞謎,你可緊緊收藏。且待我兒成人之日,從公告理。倘遇著廉明官府,自有主張。」魯氏依言,收藏過了。
張老便叫人請女兒女婿來,囑咐了幾句,就把一紙遺書與他,女婿接過看道:「張一非我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占。」女婿看過大喜,就交付渾家收訖。張老又私把自己餘資與魯氏母子,為日用之費,賃間房子與他居住。數日之內,病重而死。那女婿殯葬丈人已畢,道是家緣盡是他的,夫妻兩口,洋洋得意,自不消說。
卻說魯氏撫養兒子,漸漸長成。因憶遺言,帶了遺書,領了兒子,當官告訴。爭奈官府都道是親筆遺書,既如此說,自應是女婿得的。又且那女婿有錢買囑,誰肯與他分剖?親戚都為張一不平,齊道:「張老病中亂命,如此可笑!卻是沒做理會處。」又過了幾時,換了個新知縣,大有能聲。魯氏又領了兒子到官告訴,說道:「臨死之時,說書中暗藏啞謎。」那知縣把書看了又看,忽然會意,便叫人喚將張老的女兒、女婿眾親眷們及地方父老都來。知縣對那女婿說道:「你婦翁真是個聰明的人,若不是遺書,家私險被你占了。待我讀與你聽:張一非,我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占!』你道怎麼把『飛』字寫做『非』字?只恐怕舅子年幼,你見了此書,生心謀害,故此用這機關。如今被我識出,家財自然是你舅子的,再有何說?」當下舉筆把遺書圈斷,家財悉判還張一飛,眾人拱服而散。才曉得張老取名之時,就有心機了。正是:
異姓如何擁厚資?應歸親子不須疑。
書中啞謎誰能識?大尹神明果足奇。
只這個故事,可見親疏分定,縱然一時朦朧,久後自有廉明官府剖斷出來,用不著你的瞞心昧己。如今待小子再宣一段話本,叫做《包龍圖智賺合同文》。你道這話本出在那裡?乃是宋朝汴梁西關外義定坊有個居民劉大,名天祥,娶妻楊氏。兄弟劉二,名天瑞,娶妻張氏,嫡親數口兒,同家過活,不曾分另。天祥沒有兒女,楊氏是個二婚頭,初嫁時帶個女兒來,俗名叫做「拖油瓶」。天瑞生個孩兒,叫做劉安住。本處有個李社長,生一女兒,名喚定奴,與劉安住同年。因為李社長與劉家交厚,從未生時指腹為婚。劉安住二歲時節,天瑞已與他聘定李家之女了。那楊氏甚不賢惠,又私心要等女兒長大,招個女婿,把家私多分與他。因此妯娌間,時常有些說話的。虧得天祥兄弟和睦,張氏也自順氣,不致生隙。
不想遇著荒歉之歲,六料不收,上司發下明文,著居民分房減口,往他鄉外府趁熟。天祥與兄弟商議,便要遠行。天瑞道:「哥哥年老,不可他出。待兄弟帶領妻兒去走一遭。」天祥依言,便請將李社長來,對他說道:「親家在此:只因年歲凶歉,難以度日。上司旨意著居民減口,往他鄉趁熟。如今我兄弟三口兒,擇日遠行。我家自來不曾分另,意欲寫下兩紙合同文書,把應有的莊田物件,房廊屋舍,都寫在這文書上。我每各收留下一紙,兄弟一二年回來便罷,若兄弟十年五年不來,其間萬一有些好歹,這紙文書便是個老大的證見。特請親家到來,做個見人,與我每畫個字兒。」李社長應承道:「當得,當得。」天祥便取出兩張素紙,舉筆寫道:
東京西關義定坊住人劉天祥,弟劉天瑞,幼侄安住,只為六料不收,奉上司文書分房減口,各處趁熟。弟天瑞挈妻帶子,他鄉趁熟。一應家私房產,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年月日。立文書人劉天祥。親弟劉天瑞。見人李社長。
當下各人畫個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紙,管待了李社長自別去了。天瑞揀個吉日,收拾行李,辭別兄嫂而行。弟兄兩個,皆各流淚。惟有楊氏巴不得他三口出門,甚是得意。有一支《仙呂賞花時》,單道著這事:
兩紙合同各自收,一日分離無限憂。辭故里,往他州,只為這黃苗不救,可兀的心去意難留。
且說天瑞帶了妻子,一路餐風宿水,無非是逢橋下馬,過渡登舟。不則一日,到了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那邊正是豐稔年時,諸般買賣好做,就租個富戶人家的房子住下了。那個富戶張員外,雙名秉?,渾家郭氏。夫妻兩口,為人疏財仗義,好善樂施。廣有田莊地宅,只是寸男尺女並無,以此心中不滿。見了劉家夫妻,為人和氣,十分相得。那劉安住年方三歲,張員外見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覺聰明,滿心歡喜。與渾家商議,要過繼他做個螟蛉之子。郭氏心裡也正要如此。便央人與天瑞和張氏說道:「張員外看見你家小官人,十二分得意,有心要把他做個過房兒子,通家往來。未知二位意下何如?」天瑞和張氏見富家要過繼他的兒子,有甚不像意處?便回答道:「只恐貧寒,不敢仰攀。若蒙員外如此美情,我夫妻兩口住在這裡,可也增好些光彩哩。」那人便將此話回復了張員外。張員外夫妻甚是快話,便揀個吉日,過繼劉安住來,就叫他做張安住。那張氏與員外,為是同姓,又拜他做了哥哥。自此與天瑞認為郎舅,往來交厚,房錢衣食,都不要他出了。彼此將及半年,誰想歡喜未來,煩惱又到,劉家夫妻二口,各各染了疫症,一臥不起。正是:
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
張員外見他夫妻病了,視同骨肉,延醫調理,只是有增無減。不上數日,張氏先自死了。天瑞大哭一場,又得張員外買棺殯殮。過了幾日,天瑞看看病重,自知不痊,便央人請將張員外來,對他說道:「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話兒,敢說得麼?」員外道:「姐夫,我與你義同骨肉,有甚吩咐,都在不才身上。決然不負所托,但說何妨。」天瑞道:「小生嫡親的兄弟兩口,當日離家時節,哥哥立了兩紙合同文書。哥哥收一紙,小生收一紙。怕有些好歹,以此為證。今日多蒙大恩人另眼相看,誰知命蹇時乖,果然做了他鄉之鬼。安住孩兒幼小無知,既承大恩人過繼,只望大恩人廣修陰德,將孩兒撫養成人長大。把這紙合同文書,吩咐與他,將我夫妻倆把骨殖埋入祖墳。小生今生不能補報,來生來世情願做驢做馬,報答大恩。是必休迷了孩兒的本姓。」說罷,淚如雨下。張員外也自下淚,滿口應承,又將好言安慰他。天瑞就取出文書,與張員外收了。捱至晚間,瞑目而死。張員外又備棺木衣衾,盛殮已畢,將他夫妻兩口棺木權埋在祖塋之側。
自此撫養安住,恩同己子。安住漸漸長成,也不與他說知就裡,就送他到學堂裡讀書。安住伶俐聰明,過目成誦。年十餘歲,五經子史,無不通曉。又且為人和順,孝敬二親。張員外夫妻珍寶也似的待他。每年春秋節令,帶他上墳,就叫他拜自己父母,但不與他說明緣故。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捻指之間,又是一十五年,安住已長成十八歲了。張員外正與郭氏商量要與他說知前事,著他歸宗葬父。時遇清明節令,夫妻兩口,又帶安住上墳。只見安住指著旁邊的土堆問員外道:「爹爹年年叫我拜這墳塋,一向不曾問得,不知是我甚麼親眷?乞與孩兒說知。」張員外道:「我兒,我正待要對你說,著你還鄉,只恐怕曉得了自己爹爹媽媽,便把我們撫養之恩,都看得冷淡了。你本不姓張,也不是這裡人氏。你本姓劉,東京西關義定坊居民劉天瑞之子,你伯父是劉天祥。因為你那裡六料不收,分房減口,你父親母親帶你到這裡趁熟。不想你父母雙亡,埋葬於此。你父親臨終時節,遺留與我一紙合同文書,應有家私田產,都在這文書上。叫待你成人長大與你說知就裡,著你帶這文書去認伯父伯母,就帶骨殖去祖墳安葬。兒呀,今日不得不說與你知道。我雖無三年養育之苦,也有十五年?舉之恩,卻休忘我夫妻兩口兒。」安住聞言,哭倒在地,員外和郭氏叫喚甦醒,安住又對父母的墳塋,哭拜了一場道:「今日方曉得生身的父母。」就對員外、郭氏道:「稟過爹爹母親,孩兒既知此事,時刻也遲不得了,乞爹爹把文書付我,須索帶了骨殖往東京走一遭去。埋葬已畢,重來侍奉二親,未知二親意下何如?」員外道:「這是行孝的事,我怎好阻擋得你?但只願你早去早回,免使我兩口兒懸望。」
當下一同回到家中,安住收拾起行裝,次日拜別了爹媽。員外就拿出合同文書與安住收了,又叫人啟出骨殖來,與他帶去。臨行,員外又吩咐道:「休要久戀家鄉,忘了我認義父母。」安住道:「孩兒怎肯做知恩不報恩!大事已完,仍到膝下侍養。」三人各各灑淚而別。
安住一路上不敢遲延,早來到東京西關義定坊了。一路問到劉家門首,只見一個老婆婆站在門前。安住上前唱了個喏道:「有煩媽媽與我通報一聲,我姓劉名安住,是劉天瑞的兒子。問得此間是伯父伯母的家裡,特來拜認歸宗。」只見那婆子一聞此言,便有些變色,就問安住道:「如今二哥二嫂在那裡?你既是劉安住,須有合同文字為照。不然,一面不相識的人,如何信得是真?」安住道:「我父母十五年前,死在潞州了。我虧得義父撫養到今,文書自在我行李中。」那婆子道:「則我就是劉大的渾家,既有文書便是真的了。可把與我,你且站在門外,待我將進去與你伯伯看了,接你進去。」安住道:「不知就是我伯娘,多有得罪。」就打開行李,把文書雙手遞將送去。楊氏接得,望著裡邊去了。安住等了半晌不見出來。原來楊氏的女兒已贅過女婿,滿心只要把家緣盡數與他,日夜防的是叔、嬸、侄兒回來。今見說叔嬸俱死,伯侄兩個又從不曾識認,可以欺騙得的。當時賺得文書到手,把來緊緊藏在身邊暗處,卻待等他再來纏時,與他白賴。也是劉安住悔氣,合當有事,撞見了他。若是先見了劉天祥,須不到得有此。
再說劉安住等得氣嘆口渴,鬼影也不見一個,又不好走得進去。正在疑心之際,只見前面走將一個老年的人來,問道:「小哥,你是那裡人?為甚事在我門首呆呆站著?」安住道:「你莫非就是我伯伯麼?則我便是十五年前父母帶了潞州去趁熟的劉安住。」那人道:「如此說起來,你正是我的侄兒。你那合同文書安在?」安住道:「適才伯娘已拿將進去了。」劉天祥滿面堆下笑來,攜了他的手,來到前廳。安住倒身下拜,天祥道:「孩兒行路勞頓,不須如此。我兩口兒年紀老了,真是風中之燭。自你三口兒去後,一十五年,杳無音信。我們兄弟兩個,只看你一個人。偌大家私,無人承受,煩惱得我眼也花、耳也聾了。如今幸得孩兒歸來,可喜可喜。但不知父母安否?如何不與你同歸來看我們一看?」安住撲簌簌淚下,就把父母雙亡,義父撫養的事體,從頭至尾說一遍。劉天祥也哭了一場,就喚出楊氏來道:「大嫂,侄兒在此見你哩。」楊氏道:「那個侄兒?」天祥道:「就是十五年前去趁熟的劉安住。」楊氏道:「那個是劉安住?這裡哨子每極多,大分是見我每有些家私,假裝做劉安住來冒認的。他爹娘去時,有合同文書。若有便是真的,如無便是假的。有甚麼難見處?」天祥道:「適才孩兒說道已交付與你了。」楊氏道:「我不曾見。」安住道:「是孩兒親手交與伯娘的。怎如此說?」天祥道:「大嫂休鬥我耍,孩兒說你拿了他的。」楊氏只是搖頭,不肯承認。天祥又問安住道:「這文書委實在那裡?你可實說。」安住道:「孩兒怎敢有欺?委實是伯娘拿了。人心天理,怎好賴得?」楊氏罵道:「這個說謊的小弟子孩兒,我幾曾見那文書來?」天祥道:「大嫂休要鬥氣,你果然拿了,與我一看何妨?」楊氏大怒道:「這老子也好糊塗!我與你夫妻之情,倒信不過;一個鐵陌生的人,倒並不疑心。這紙文書我要他糊窗兒?有何用處?若果侄兒來,我也歡喜,如何肯掯留他的?這花子故意來捏舌,哄騙我們的家私哩。」安住道:「伯伯,你孩兒情願不要家財,只要傍著祖墳上埋葬了我父母這兩把骨殖,我便仍到潞州去了。你孩兒須自有安身立命之處。」楊氏道:「誰聽你這花言巧語?」當下提起一條桿棒,望著安住劈頭劈臉打將過來,早把他頭兒打破了,鮮血迸流。天祥雖在旁邊解勸,喊道:「且問個明白!」卻是自己又不認得侄兒,見渾家抵死不認,不知是假是真,好生委決不下,只得由他。那楊氏將安住叉出前門,把門閉了。正是:
黑蟒口中舌,黃峰尾上針。
兩般猶未毒,最毒婦人心。
劉安住氣倒在地多時,漸漸甦醒轉來,對著父母的遺骸,放聲大哭。又道:「伯娘,你直下得如此狠毒!」正哭之時,只見前面又走過一個人來,問道:「小哥,你那裡人?為甚事在此啼哭?」安住道:「我便是十五年前隨父母去趁熟的劉安住。」那人見說,吃了一驚,仔細相了一相,問道:「誰人打破你的頭來?」安住道:「這不干我伯父事,是伯娘不肯認我,拿了我的合同文書,抵死賴了,又打破了我的頭。」那人道:「我非別人,就是李社長。這等說起來,你是我的女婿。你且把十五年來的事情,細細與我說一遍,待我與你做主。」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哭告道:「岳父聽稟:當初父母同安住趁熟,到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張秉?員外家店房中安下,父母染病雙亡。張員外認我為義子,?舉的成人長大,我如今十八歲了,義父才與我說知就裡,因此擔著我父母兩把骨殖來認伯伯,誰想楊伯娘將合同文書賺的去了,又打破了我的頭,這等冤枉那裡去告訴?」說罷,淚如湧泉。
李社長氣得面皮紫脹,又問安住道:「那紙合同文書,既被賺去,你可記得麼?」安住道:「記得。」李社長道:「你且背來我聽。」安住從頭念了一遍,一字無差。李社長道:「果是我的女婿,再不消說,這虔婆好生無理!我如今敲進劉家去,說得他轉便罷,說不轉時,現今開封府府尹是包龍圖相公,十分聰察。我與你同告狀去,不怕不斷還你的家私。」安住道:「全憑岳父主張。」
李社長當時敲進劉天祥的門,對他夫妻兩個道:「親翁親母,什麼道理,親侄兒回來,如何不肯認他,反把他頭兒都打破了?」楊氏道:「這個,社長你不知他是詐騙人的,故來我家裡打渾。他既是我家侄兒,當初曾有合同文書,有你畫的字。若有那文書時,便是劉安住。」李社長道:「他說是你賺來藏過了,如何白賴?」楊氏道:「這社長也好笑,我何曾見他的?卻是指賊的一般。別人家的事情,誰要你多管!」當下又舉起桿棒要打安住。
李社長恐怕打壞了女婿,挺身攔住,領了他出來道:「這虔婆使這般的狠毒見識!難道不認就罷了?不到得和你干休!賢婿不要煩惱,且帶了父母的骨殖,和這行囊到我家中將息一晚。明日到開封府進狀。」安住從命隨了岳丈一路到李家來。李社長又引他拜見了丈母,安排酒飯管待他,又與他包了頭,用藥敷治。
次日侵晨,李社長寫了狀詞,同女婿到開封府來。等了一會,龍圖已升堂了,但見:
咚咚衙鼓響,公吏兩邊排。
閻王生死殿,東嶽嚇魂臺。
李社長和劉安住當堂叫屈,包龍圖接了狀詞。看畢,先叫李社長上去,問了情由。李社長從頭說了。包龍圖道:「莫非是你包攬官司,唆教他的?」李社長道:「他是小人的女婿,文書上原有小人花押,憐他幼稚含冤,故此與他申訴。怎敢欺得青天爺爺!」包龍圖道:「你曾認得女婿麼?」李社長道:「他自三歲離鄉,今日方歸,不曾認得。」包龍圖道:「既不認得,又失了合同文書,你如何信得他是真?」李社長道:「這文書除了劉家兄弟和小人,並無一人看見。他如今從前至後背來,不差一字,豈不是個老大的證見?」包龍圖又喚劉安住起來,問其情由。安住也一一說了。又驗了他的傷。問道:「莫非你果不是劉家之子,借此來行拐騙的麼?」安住道:「老爺,天下事是假難真,如何做得這沒影的事體?況且小人的義父張秉?,廣有田宅,也夠小人一生受用了。小人原說過情願不分伯父的家私,只要把父母的骨殖葬在祖墳,便仍到潞州義父處去居住。望爺爺青天詳察。」包龍圖見他兩人說得有理,就批准了狀詞,隨即拘喚劉天祥夫婦同來。
包龍圖叫劉天祥上前,問道:「你是個一家之主,如何沒些生意,全聽妻言?你且說那小廝,果是你的侄兒不是?」天祥道:「爺爺,小人自來不曾認得侄兒,全憑著合同為證,如今這小廝抵死說是有的,妻子又抵死說沒有,小人又沒有背後眼睛,為此委決不下。」包龍圖又叫楊氏起來,再三盤問,只是推說不曾看見。
包龍圖就對安住道:「你伯父伯娘如此無情,我如今聽憑你著實打他,且消你這口怨氣!」安住惻然下淚道:「這個使不得!我父親尚是他的兄弟,豈有侄兒打伯父之理?小人本為認親葬父行孝而來,又非是爭財競產,若是要小人做此逆倫之事,至死不敢。」包龍圖聽了這一遍說話,心下已有幾分明白。有詩為證:
包老神明稱絕倫,就中曲直豈難分?
當堂不肯施刑罰,親者原來只是親。
當下又問了楊氏幾句,假意道:「那小廝果是個拐騙的,情理難容。你夫妻們和李某且各回家去,把這廝下在牢中,改日嚴刑審問。」劉天祥等三人,叩頭而出。安住自到獄中去了。楊氏暗暗地歡喜,李社長和安住俱各懷著鬼胎,疑心道:「包爺向稱神明,如何今日倒把原告監禁?」
卻說包龍圖密地吩咐牢子,每不許難為劉安住,又吩咐衙門中人張揚出去,只說安住破傷風發,不久待死。又著人往潞州取將張秉?來。
不則一日,張秉?到了。包龍圖問了他備細,心下大明。就叫他牢門首見了安住,用好言安慰他。
次日,簽了聽審的牌,又密囑咐牢子每臨審時如此如此。隨即將一行人拘到。
包龍圖叫張秉?與楊氏對辯。楊氏只是硬爭,不肯放鬆一句。包龍圖便叫監中取出劉安往來,只見牢子回說道:「病重垂死,行動不得。」當下李社長見了張秉?問明緣故不差,又忿氣與楊氏爭辯了一會。又見牢子們來報道:「劉安住病重死了。」那楊氏不知利害,聽見說是「死了」,便道:「真死了,卻謝天地,倒免了我家一累!」
包爺吩咐道:「劉安住得何病而死?快叫仵作人相視了回話。」仵作人相了,回說:「相得死屍,約年十八歲,大陽穴為他物所傷致死,四周有青紫痕可驗。」包龍圖道:「如今卻怎麼處?倒弄做個人命事,一發重大了!兀那楊氏!那小廝是你甚麼人?可與你關甚親麼?」楊氏道:「爺爺,其實不關甚親。」包爺道:「若是關親時節,你是大,他是小,縱然打傷身死,不過是誤殺子孫,不致償命,只罰些銅納贖。既是不關親,你豈不聞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他是各白世人,你不認他罷了,拿甚麼器仗打破他頭,做了破傷風身死。律上說:『毆打平人,因而致死者抵命。』左右,可將枷來,枷了這婆子!下在死囚牢裡,交秋處決,償這小廝的命。」
只見兩邊如狼似虎的公人暴雷也似答應一聲,就?過一面枷來,唬得楊氏面如土色,只得喊道:「爺爺,他是小婦人的侄兒。」包龍圖道:「既是你侄兒,有何憑據?」楊氏道:「現有合同文書為證。」當下身邊摸出文書,遞與包公看了。正是:
本說的丁一卯二,生扭做差三錯四。
略用些小小機關,早賺出合同文字。
包龍圖看畢,又對楊氏道:「劉安住既是你的侄兒,我如今著人?他的屍首出來,你須領去埋葬,不可推卻。」楊氏道:「小婦人情願殯葬侄兒。」包龍圖便叫監中取出劉安往來,對他說道:「劉安住,早被我賺出合同文字來也!」安住叩頭謝道:「若非青天老爺,真是屈殺小人!」楊氏?頭看時,只見容顏如舊,連打破的頭都好了。滿面羞慚,無言抵對。包龍圖遂提筆判曰:
劉安住行孝,張秉?施仁,都是罕有,俱各旌表門閭。李社長著女夫擇日成婚。其劉天瑞夫妻骨殖,准葬祖塋之側。劉天祥朦朧不明,念其年老,免罪。妻楊氏本當重罪,罰銅准贖。楊氏贅婿,原非劉門瓜葛,即時逐出,不得侵占家私!
判畢,發放一干人犯,各自還家。眾人叩頭而出。
張員外寫了通家名帖,拜了劉天祥,李社長先回潞州去了。劉天祥到家,將楊氏埋怨一場,就同侄兒將兄弟骨殖埋在祖塋已畢。李社長擇個吉日,贅女婿過門成婚。一月之後,夫妻兩口,同到潞州拜了張員外和郭氏。以後劉安住出仕貴顯,劉天祥、張員外俱各無嗣,兩姓的家私,都是劉安住一人承當。可見榮枯分定,不可強求。況且骨肉之間,如此昧己瞞心,最傷元氣。所以宣這個話本,奉戒世人,切不可為著區區財產,傷了天性之恩。有詩為證:
螟蛉義父猶施德,骨肉天親反弄奸。
日後方知前數定,何如休要用機關。
第三十四卷聞人生野戰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衖
詩云: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不是三生應判與,直須慧劍斷邪思。
話說世間齊眉結髮,多是三生分定,盡有那揮金霍玉,百計千方圖謀成就的,到底卻捉個空。有那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似司馬相如的,分定時,不要說尋媒下聘與那見面交談,便是殊俗異類,素昧平生,意想所不到的,卻得成了配偶。自古道:「姻緣本是前生定,曾向幡桃會裡來。」見得此一事,非同小可。只看從古至今,有那昆侖奴、黃衫客、許虞侯,那一班驚天動地的好漢,也只為從險阻艱難中成全了幾對兒夫婦,直教萬古流傳。奈何平人見個美貌女子,便待偷雞吊狗,滾熱了又妄想永遠做夫妻。奇奇怪怪,用盡機謀,討得些寡便宜,枉玷辱人家門風。直到弄將出來,十個九個死無葬身之地。
說話的,依你如此說,怎麼今世上也有偷期的倒成了正果?也有姦騙的,到底無事,怎見得便個個死於非命?看官聽說,你卻不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夫妻自不必說,就是些閒花野草,也只是前世的緣分。假如偷期的,成了正果,前緣湊著,自然配合,姦騙的保身沒事,前緣償了,便可收心。為此也有這一輩,自與那癡迷不轉頭送了性命的不同。
如今且說一個男假為女,姦騙亡身的故事。蘇州府城有一豪家莊院,甚是廣闊。莊側有一尼庵,名曰功德庵。也就是豪家所造。庵裡有五個後生尼姑,其中只有一個出色的,姓王,乃雲遊來的,又美麗,又風月,年可二十來歲。是他年紀最小,卻是豪家生意,推他做個庵主。原來那王尼有一身奢?的本事:第一件一張花嘴,數黃道白,指東話西,專一在官室人家打踅,那女眷們沒一個不被他哄得投機的。第二件,一付溫存情性,善能體察人情,隨機應變的幫襯。第三件,一手好手藝,又會寫作,又會刺繡,那些大戶女眷,也有請他家裡來教的,也有到地庵裡就教的。又不時有那來求子的,來做道場保禳災悔的;他又去富貴人家及鄉村婦女誘約到庵中作會。庵有淨室十六間,各備床褥衾枕,要留宿的極便。所以他庵中沒一日沒女眷來往。或在庵過夜,或幾日停留。又有一輩婦女,赴庵一次過,再不肯來了的。至於男人,一個不敢上門見面。因有豪家出告示,禁止遊客閒人。就是豪家妻女在內,夫男也別嫌疑,恐怕罪過,不敢輕來打攪。所以女人越來得多了。
話休絮煩,有個常州理刑廳隨著察院巡歷,查盤蘇州府的,姓袁,因查盤公署,就在察院相近不便,亦且天氣炎熱,要個寬敞所在歇足。縣間借得豪家莊院,送理刑去住在裡頭。一日將晚,理刑在院中閒步,見有一小樓極高,可以四望。隨步登樓,只見樓中塵積,蛛網蔽戶,是個久無人登的所在。理刑喜他微風遠至,心要納涼,不覺遷延,佇立許久。遙望側邊,對著也是一座小樓。樓中有三五個少年女娘,與一個美貌尼姑,嘻笑玩耍。理刑倒躲過身子,不使那邊看見。偷眼在窗裡張時,只見尼姑與那些女娘或是摟抱一會,或是勾肩搭背,偎臉接唇一會。理刑看了半晌,搖著頭道:「好生作怪!若是女尼,緣何作此等情狀?事有可疑。」放在心裡。
次日,喚皂隸來問道:「此間左側有個庵是甚麼用?」皂隸道:「是某爺家功德庵。」理刑道:「還有男僧在內?女僧在內?」皂隸道:「只有女僧五人。」理刑道:「可有香客與男僧來往麼?」皂隸道:「因是女僧在內,有某爺家做主,男人等閒也不敢進門,何況男僧?多只是鄉宦人家女眷們往來,這是日日不絕的。」理刑心疑不定,恰好知縣來參。理刑把昨晚所見與知縣說了。知縣吩咐兵快,隨著理刑,?到尼庵前來,把前後密地圍住。
理刑親自進庵來,眾尼慌忙接著。理刑看時,只有四個尼姑,昨日眼中所見的,卻不在內。問道:「我聞說這庵中有五個尼姑,緣何少了一個?」四尼道:「庵主偶出。」理刑道:「你庵中有座小樓,從那裡上去的?」眾尼支吾道:「庵中只是幾間房子,不曾有甚麼樓。」理刑道:「胡說!」領了人,各處看一遍,眾尼臥房多看過,果然不見有樓。理刑道:「又來作怪!」就喚一個尼姑,另到一個所在,故意把閒話問了一會,帶了開去,卻叫帶這三個來,發怒道:「你們輒敢在吾面前說謊!方纔這一個尼姑,已自招了。有樓在內,你們卻怎說沒有?這等奸詐可惡,快取拶來!」眾尼慌了,只得說出道:「實有一樓,從房裡床側紙糊門裡進去就是。」理刑道:「既如此,緣何隱瞞我?」眾尼道:「非敢隱瞞爺爺,實是還有幾個鄉宦家夫人小姐在內,所以不敢說。」推官便叫眾尼開了紙門,帶了四五個皂隸,彎彎曲曲,走將進去,方是胡梯。只聽得樓上嘻笑之聲,理刑站住,吩咐皂隸道:「你們去看!有個尼姑在上面時,便與我拿下來!」皂隸領旨,一擁上樓去。只見兩個閨女三個婦人,與一個尼姑,正坐著飲酒。見那幾個公人驀上來,吃那一驚不小,四分五落的,卻待躲避。眾皂隸一齊動手,把那嬌嬌嫩嫩的一個尼姑,橫拖倒拽,捉將下來。拽到當面,問了他臥房在那裡,到裡頭一搜,搜出白綾汗巾十九條,皆有女子元紅在上。又有簿籍一本,開載明白,多是留宿婦女姓氏,日期,細注「某人是某日初至,某人是某人薦至。某女是元紅,某女原係無紅」,一一明白。理刑一看,怒髮衝冠,連四尼多拿了,帶到衙門裡來。庵裡一班女眷,見捉了眾尼去,不知甚麼事發,一齊出庵,雇轎各自回去了。
且說理刑到了衙門裡,喝叫動起刑來。堅稱:「身是尼僧,並無犯法!」理刑又取穩婆進來,逐一驗過,多是女身。理刑沒做理會處,思量道:「若如此,這些汗巾簿籍,如何解說?」喚穩婆密問道:「難道毫無可疑?」穩婆道:「只有年小的這個尼姑,雖不見男形,卻與女人有些兩樣。」理刑猛想道:「從來聞有縮陽之術,既這一個有些兩樣,必是男子。我記得一法,可以破之。」
命取油塗其陰處,牽一隻狗來舔食,那狗聞了油香,伸了長舌舔之不止。原來狗舌最熱,舔到十來舔,小尼熱癢難煞,打一個寒噤,騰的一條棍子直統出來,且是堅硬不倒,眾尼與穩婆掩面不迭。理刑怒極道:「如此奸徒!死有餘辜。」喝叫拖翻,重打四十,又夾一夾棍,教他從實供招來蹤去跡。
只得招道:「身係本處游僧,自幼生相似女,從師在方上學得採戰伸縮之術,可以夜度十女。一向行白蓮教,聚集婦女姦宿。雲遊到此庵中,有眾尼相愛留住。因而說出能會縮陽為女,便充做本庵庵主,多與那夫人小姐們來往。來時誘至樓上同宿,人都不疑。直到引動淫興,調得情熱,方放出肉具來,多不推辭。也有剛正不肯的,有個淫咒迷了他,任從淫欲,事畢方解。所以也有一宿過,再不來的。其餘盡是兩相情願,指望永遠取樂,不想被爺爺驗出,甘死無辭。」
方在供招,只見豪家聽了妻女之言,道是理刑拿了家庵尼姑去,寫書來囑托討饒。理刑大怒,也不回書,竟把汗巾、簿籍,封了送去。豪家見了羞赧無地。理刑乃判云:
審得王某係三吳亡命,優僕奸徒,倡白蓮以惑黔首,抹紅粉以溷朱顏。教祖沙門,本是登岸和尚;嬌藏金屋,改為入幕觀音。抽玉筍,合掌禪床,孰信為尼為尚?脫金蓮,展身繡榻,誰知是女是男?譬之鸛入鳳巢,始合《關雌》之好;蛇游龍窟,豈無雲雨之私!明月本無心,照霜閨而寡居不寡;清風原有意,入朱戶而孤女不孤。廢其居,火其書,方足以滅其跡;剖其心,刳其目,不足以盡其辜!
判畢,吩咐行刑的百般用法擺佈,備受慘酷。那一個粉團也似的和尚,怎生熬得過?登時身死。四尼各責三十,官賣了,庵基拆毀。那小和尚屍首,拋在觀音潭。聞得這事的,都去看他。見他陽物累垂,有七八寸長,一似驢馬的一般,盡皆掩口笑道:「怪道內眷們喜歡他!」平日與他往來的人家內眷,聞得此僧事敗,吊死了好幾個。
這和尚姦騙了多年,卻死無葬身之所。若前此回頭,自想道不是久長之計,改了念頭,或是索性還了俗,娶個妻子,過了一世,可不正應著看官們說的道「奸騙的也有沒事」這句話了?便是人到此時,得了些滋味,昧了心肝,直待至死方休。所以凡人一走了這條路,鮮有不做出來的。正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這是男妝為女的了,而今有一個女妝為男,偷期後得成正果的話。洪熙年間,湖州府東門外有一儒家,姓楊,老兒亡故,一個媽媽同著小兒子並一個女兒過活。那女兒年方一十二歲,一貌如花,且是聰明。單只從小的三好兩歉,有些小病。老媽媽沒一處不想到,只要保佑他長大,隨你甚麼事也去做了。忽一日,媽媽和女兒正在那裡做繡作,只見一個尼姑步將進來,媽媽歡喜接待。原來那尼姑,是杭州翠浮庵的觀主,與楊媽媽來往有年。那尼姑也是個花嘴騙舌之人,平素只貪些風月,庵裡收拾下兩個後生徒弟,多是通同與他做些不伶俐勾當的。那時將了一包南棗,一瓶秋茶,一盤白果,一盤粟子,到楊媽媽家來探望。敘了幾句寒溫,那尼姑看楊家女兒時,生得如何:
體態輕盈,丰姿旖旎。白似梨花帶雨,嬌如桃瓣隨風。緩步輕移,裙拖下露兩竿新筍;合羞欲語,領緣上動一點朱櫻。直饒封陟不生心,便是魯男須動念。
尼姑見了,問道:「姑娘今年尊庚多少?」媽媽答道:「十二歲了,諸事倒多伶俐,只有一件沒奈何處:因他身子怯弱,動不動三病四痛,老身恨不得把身子替了他。為這一件上,常是受怕擔憂。」尼姑道:「媽媽,可也曾許個願心保禳保禳麼?」媽媽道:「咳!那一件不做過?求神拜佛,許願禱告,只是不能脫身。不知是什麼晦氣星進了命,再也退不去!」尼姑道:「這多是命中帶來的。請把姑娘八字與小尼推一推看。」媽媽道:「師父原來又會算命,一向不得知。」便將女兒年月日時,對他說了。
尼姑做張做智,算了一回,說道:「姑娘這命,只不要在媽媽身伴便好。」媽媽道:「老身雖不捨得他離眼前,今要他病好,也說不得。除非過繼到別家去,卻又性急裡沒一個去處。」尼姑道:「姑娘可曾受聘了麼?」媽媽道:「不曾。」尼姑道:「姑娘命中犯著孤辰,若許了人家時,這病一發了不得。除非這個著落,方合得姑娘貴造,自然壽命延長,身體旺相。只是媽媽自然捨不得的,不好啟齒。」媽媽道:「只要保得沒事時,隨著那裡去何妨?」尼姑道:「媽媽若割捨得下時,將姑娘送在佛門做個世外之人,消災增福,此為上著。」媽媽道:「師父所言甚好,這是佛天面上功德。我雖是不忍拋撇。譬如多病多痛死了,沒奈何走了這一著罷。也是前世有緣,得與師父廝熟。倘若不棄,便送小女與師父做個徒弟。」尼姑道:「姑娘是一點福星,若在小庵,佛面上也增多少光輝,實是萬分之幸。只是小尼怎做得姑娘的師父?」媽媽道:「休恁地說!只要師父?舉他一分,老身也放心得下。」尼姑道:「媽媽說那裡話?姑娘是何等之人,小尼敢怠慢他!小庵雖則貧寒,靠著施主們看覷,身衣口食,不致淡泊,媽媽不必掛心。」媽媽道:「恁地待選個日子,送到庵便了。」媽媽一頭看曆日,一頭不覺簌簌的掉淚。尼姑又勸慰了一番。媽媽揀定日子,留尼姑在家,住了兩日,雇隻船叫女兒隨了尼姑出家。母子兩個抱頭大哭一番。
女兒拜別了母親,同尼姑來到庵裡,與眾尼相見了,拜了師父,擇日與他剃髮,取法名叫做靜觀。自此楊家女兒便在翠浮庵做了尼姑,這多是楊媽媽沒生意,有詩為證:
弱質雖然為病磨,無常何必便來拖?
等閒送上空門路,卻使他年自擇窩。
你道尼姑為甚攛掇楊媽媽叫女兒出家?原來他日常要做些不公不法的事,全要那幾個後生標緻徒弟做個牽頭,引得人動。他見楊家女兒十分顏色,又且媽媽只要保扶他長成,有甚事不依了他?所以他將機就計,以推命做個人話,唆他把女兒送入空門,收他做了徒弟。那時楊家女兒十二歲上,情竇未開,卻也不以為意。若是再大幾年的,也抵死不從了。自做了尼姑之後,每常或同了師父,或自己一身到家來看母親,一年也往來幾次。媽媽本是愛惜女兒的,在身邊時節,身子略略有些不爽利,一分便認做十分,所以動不動,憂愁思慮。離了身畔,便有些小病,卻不在眼前,倒省了許多煩惱。又且常見女兒到家,身子健旺;女兒怕娘記掛,口裡只說舊病一些不發。為此,那媽媽一發信道該是出家的人。也倒不十分懸念了。
話分兩頭。卻說湖州黃沙衖裡有一個秀才,複姓聞人,單名一個嘉字,乃祖貫紹興。因公公在烏程處館,超籍過來的。面似潘安,才同子建,年十六歲。堂上有四十歲的母親,家貧未有妻室。為他少年英俊,又且氣質閑雅,風流瀟灑,十分在行,朋友中沒一個不愛他敬他的。所以時常有人齎助他。至於邀遊宴飲,一發罷他不得。但是朋友們相聚,多以聞人生不在為歉。
一日,正是正月中旬天氣,梅花盛發。一個後生朋友,喚了一隻遊船,拉了聞人生往杭州耍子,就便往西溪看梅花。聞人生稟過了母親同去,一日夜到了杭州。那朋友道:「我們且先往西溪,看了梅花,明日進去。」便叫船家把船撐往西溪。不上個把時辰,到了。泊船在岸,聞人生與那朋友,步行上崖,叫僕從們挑了酒盒,相挈而行。約有半里多路,只見一個松林,多是合抱不交的樹。林中隱隱一座庵觀,周圍一帶粉牆包裹,向陽兩扇八字牆門,門前一道溪水,甚是僻靜。兩人走到庵門前閒看,那庵門掩著,裡面卻像有人窺覷。那朋友道:「好個清幽庵院!我們扣門進去討杯茶吃了去,何如?」聞人生道:「還是趁早去看梅花要緊。轉來進去不遲。」那朋友道:「有理,有理。」拽開腳步便去,頃刻間走到,兩人看梅花時,但見:
爛銀一片,碎玉千重。幽馥襲和風,賈午異香還較遜;素光映麗日,西子靚妝應不如。綽約幹能傲冰霜,參差影偏宜風月。騷人題詠安能盡,韻客杯盤何日休?
兩人看了,閒玩了一回,便叫將酒盒來開懷暢飲。天色看看晚來,酒已將盡,兩人吃個半酣,取路回舟中來。那時天已昏黑,只要走路,也不及進庵中觀看,急急下船,過了一夜。次早,松木場上岸不題。
且說那個庵,正是翠浮庵,便是楊家女兒出家之處。那時靜觀已是十六歲了,更長得儀容絕世,且是性格幽閑。日常有些俗客往來,也有注目看他的,也有言三語四挑撥他的。眾尼便嘻笑趨陪,殷勤款送。他只淡淡相看,分毫不放在心上。閒常見眾尼每幹些勾當,只做不知。閉門靜坐,看些古書,寫些詩句,再不輕易出來走動。也是機緣湊泊,適才聞人生庵前閒看時,恰好靜觀偶然出來閒步,在門縫裡窺看。只見那聞人生逸致翩翩,有出塵之態。靜觀注目而視,看得仔細。見聞人生去遠了,恨不得趕上去飽看一回。無聊無賴的只得進房,心下想道:「世間有這般美少年,莫非天仙下降?人生一世,但得恁地一個,便把終身許他,豈不是一對好姻緣?奈我已墮入此中,這事休題了。」嘆口氣,噙著眼淚。正是:
啞子漫嘗黃柏味,難將苦口向人言。
看官聽說,但凡出家人,必須四大俱空。自己發得念盡,死心塌地,做個佛門弟子,早夜修持,凡心一點不動,卻才算得有功行。若如今世上,小時憑著父母蠻做,動不動許在空門,那曉得起頭易,到底難。到得大來,得知了這些情欲滋味,就是強制得來,原非他本心所願。為此就有那不守分的,污穢了禪堂佛殿,正叫做「作福不如避罪」。奉勸世人再休把自己兒女送上這條路來。
閒話休題,卻說聞人生自杭州歸來,荏苒間又過了四個多月。那年正是大比之年,聞人生已從道間取得頭名,此時正是六月天氣,卻不甚熱,打點束裝上杭。他有個姑娘在杭州關內黃主事家做孤孀,要去他莊上尋間清涼房舍,靜坐幾時。看了出行的日子,已得朋友們資助了些盤纏,安頓了母親,雇了隻航船,帶了家僮阿四,攜了書囊前往。才出東門,正行之際,岸上一個小和尚說著湖州的話叫道:「船是上杭州的麼?」船家道:「正是,送一位科舉相公上去的。」和尚道:「既如此,可帶小僧一帶,舟金依例奉上。」船家道:「師父,杭州去做甚麼?」和尚道:「我出家在靈隱寺,今到俗家探親,卻要回去。」船家道:「要問艙裡相公,我們不敢自主。」只見那阿四便鑽出船頭上來,嚷道:「這不識時務小禿驢!我家官人正去鄉試,要討彩頭,撞將你這一件禿光光不利市的物事來。去便去,不去時我把水兜豁上一頓水,替你洗潔淨了那亂代頭。」你道怎地叫做「亂代頭」?昔人有嘲誚和尚說話道:「此非治世之頭,乃亂代之頭也。」蓋為「亂」「卵」二字,音相近。阿四見家主與朋友們戲虐,曾說過,故此學得這句話,罵那和尚。和尚道:「載不載,問一聲也不衝撞了甚麼?何消得如此嚷?」聞人生在艙裡聽見,推窗看那和尚,且是生得清秀、嬌嫩,甚覺可愛,又見說是靈隱寺的和尚,便想道:「靈隱寺去處,山水最勝,我便帶了這和尚去,與他做個相知往來,到那裡做下處也好。」慌忙出來喝住道:「小廝不要無理!鄉里間的師父,既要上杭時,便下船來做伴同去何妨?」也是緣分該是如此,船家得了此話,便把船擾岸。那和尚一見了聞人生,吃了一驚,一頭下船,一頭瞅著聞人生只顧看。聞人生想道:「我眼裡也從不見這般一個美麗長老,容色絕似女人。若使是女身,豈非天姿國色?可惜是個和尚了。」和他施禮罷,進艙裡坐定。卻值風順,拽起片帆,船去如飛。
兩個在艙中,各問姓名了畢,知是同鄉,只說著一樣的鄉語,一發投機。聞人生見那和尚談吐雅致,想道:「不是個庸僧。」只見他一雙媚眼,不住的把聞人生上下只顧看。天氣暴暑,聞人生請他寬了上身單衣,和尚道:「小僧生性不十分畏暑,相公請自便。」
看看天晚,吃了些夜飯,聞人生便讓和尚洗澡,和尚只推是不消。聞人生洗了澡,已自因倦,搬倒頭,只尋睡了。阿四也往艄上去自睡。那和尚見人睡靜,方滅了火,解衣與聞人生同睡。卻自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只自嘆氣。見聞人生已睡熟,悄悄坐起來,伸隻手把他身上摸著。不想正摸著他一件蹺尖頭、硬篤篤的東西,捏了一把。
那時聞人生正醒來,伸個腰,那和尚流水放手,輕輕的睡了倒去。聞人生卻已知覺,想道:「這和尚倒來惹騷!恁般一個標緻的,想是師父也不饒他,倒是慣家了。我便兜他來男風一度也使得,如何肉在口邊不吃?」聞人生正是少年高興的時節,便爬將過來與和尚做了一頭,伸將手去摸時,和尚做一團兒睡著,只不做聲。聞人生又摸去,只見軟團團兩隻奶兒。聞人生想道:「這小長老,又不肥胖,如何有恁般一對好奶?」再去摸他後庭時,那和尚卻像驚怕的,流水翻轉身來仰臥著。聞人生卻待從前面抄將過去,才下手卻摸著前面高聳聳似饅頭般一團肉,卻無陽物。聞人生倒吃了一驚,道:「這是怎麼說?」問他道:「你實說,是甚麼人?」和尚道:「相公,不要則聲,我身實是女尼。因怕路上不便,假稱男僧。」聞人生道:「這等一發有緣,放你不過了。」不問事由,跳上身去。那女尼道:「相公可憐小尼還是個女身,不曾破肉的,從容些則個。」聞人生此時慾火正高,那裡還管?挨開兩股,逕將陽物直搗。無奈那尼姑含花未慣風和雨,怎當聞人生興發忙施雨興風。遷延再四,方沒其身。那女尼只得蹙眉嚙齒忍耐。
霎時雲收雨散。聞人生道:「小生無故得遇仙姑,知是睡裡夢裡?須道住止詳細,好圖後會。」女尼便道:「小尼非是別處人氏,就是湖州東門外楊家之女,為母親所誤,將我送入空門。今在西溪翠浮庵出家,法名靜觀,那裡庵中也有來往的,都是些俗子村夫,沒一個看得上眼。今年正月間,正在門首閒步,看見相公在門首站立,儀表非常,便覺神思不定,相慕已久。不想今日不期而會,得諧魚水,正合夙願,所以不敢推拒。非小尼之淫賤也。願相公勿認做萍水相逢,須為我圖個終身便好。」聞人生道:「尊翁尊堂還在否?」靜觀道:「父親楊某,亡故已久,家中還有母親與兄弟。昨日看母親來,不想遇著相公。相公曾娶妻未?」聞人生道:「小生也未有室,今幸遇仙姑,年貌相當,正堪作配。況是同郡儒門之女,豈可埋沒於此?須商量個長久見識出來。」靜觀道:「我身已托於君,必無二心。但今日事體匆忙,一時未有良計。小庵離城不遠,且是僻靜清涼,相公可到我庵中作寓,早晚可以攻書,自有道者在外打齋,不煩薪水之費,亦且可以相聚。日後相個機會,再作區處。相公意下何如?」聞人生道:「如此甚好,只恐同伴不容。」靜觀道:「庵中只有一個師父,是四十以內之人。色上且是要緊,兩個同伴多不上二十來年紀,他們多不是清白之人。平日與人來往,盡在我眼裡,那有及得你這樣儀表?若見了你,定然相愛。你便結識了他們,以便就中取事。只怕你不肯留,那有不留你之事?」聞人生聽罷,歡喜無限道:「仙姑高見極明,既恁地,來早到松木場,連我家小廝打發他隨船回去。小生與仙姑同往便了。」說了一回,兩人摟抱有興,再講那歡娛起來。正是:
平生未解到花關,倏到花關骨盡寒。
此際本知真與夢,幾回暗裡抱頭看。
事畢,只聽得晨雞亂唱,靜觀恐怕被人知覺,連忙披衣起身。船家忙起來行船,阿四也起來伏侍梳洗,吃早飯罷,趕早過了關。阿四問道:「那裡歇船?好到黃家去問下處。」聞人生道:「不消得下處了。這小師父寺中有空房,我們竟到松木場上岸罷。」船到松木場,只說要到靈隱寺,雇了一個腳夫,將行李一擔挑了,聞人生吩咐阿四道:「你可隨船回去,對安人說聲,不消記念!我只在這師父寺裡看書。場畢,我自回來,也不須教人來討信得。」打發了,看他開了船,聞人生才與靜觀雇了兩乘轎,?到翠浮庵去。另與腳夫說過,叫他跟來。霎時到了,還了轎錢腳錢,靜觀引了聞人生進庵道:「這位相公要在此做下處,過科舉的。」
眾尼看見,笑臉相迎。把聞人生看了又看,愈加歡愛。殷殷勤勤的,陪過了茶,收拾一間潔淨房子,安頓了行李。吃過夜飯,洗了浴。少不得先是庵主起手快樂一宵。此後這兩個,你爭我奪輪番伴宿。靜觀恬然不來兜攬,讓他們歡暢,眾尼無不感激靜觀。混了月餘,聞人生也自支持不過。他們又將人參湯、香薷飲、蓮心、圓眼之類,調漿聞人生,無所不至。聞人生倒好受用。
不覺已是穿針過期,又值六月半盂蘭盆大齋時節。杭州年例,人家功果,點放河燈。那日還是六月十二日,有一大戶人家差人來庵裡請師父們念經,做功果。庵主應承了,眾尼進來商議道:「我們大眾去做道場,十三到十五有三日停留。聞官人在此,須留一個相陪便好。只是忒便宜了他。」只見兩尼,你也要住,我也要住,靜觀只不做聲。庵主道:「人家去做功果,自然推不得。不消說聞官人原是靜觀引來的,你兩個討他便宜多了,今日只該著靜觀在此相陪,也是公道。」眾人道:「師父處得有理。」靜觀暗地歡喜。眾尼自去收拾法器經箱,連老道者多往家去了。
靜觀送了出門,進來對聞人生道:「此非久戀之所,怎生作個計較便好?今試期日近,若但迷戀於此,不惟攀桂無分,亦且身軀難保。」聞人生道:「我豈不知?只為難捨著你,故此強與眾歡,非吾願也。」靜觀道:「前日初會你時,非不欲即從你作脫身之計,因為我在家中來,中途不見了,庵主必到我家裡要人,所以不便。今既在此多時了,我乘此無人在庵,與你逃去,他們多是與你有染的,心頭病怕露出來,料不好追得你。」聞人生道:「不如此說,我是個秀才家,家中況有老母。若同你逃至我家,不但老母驚異,未必相容;亦且你庵中追尋得著,驚動官府,我前程也難保。何況你身子不知作何著落?此事行不得。我意欲待赴試之後,如得一第,娶你不難。」靜觀道:「就是中了個舉人,也沒有就娶個尼姑的理。況且萬一不中,又卻如何?亦非長算。我自出家來,與人寫經寫疏,得人襯錢,積有百來金。我撇了這裡,將了這些東西做盤纏,尋一個寄跡所在,等待你名成了,再從容家去,可不好?」聞人生想一想道:「此言有理,我有姑娘,嫁在這裡關內黃鄉宦家,今已守寡,極是奉佛。家裡莊上造得有小庵,晨昏不斷香火。那庵中管燒香點燭的老道姑,就是我的乳母。我如今不免把你此情告知姑娘,領你去放在他家家庵中,托我奶娘相伴著你。他是衙院人家,誰敢來盤問?你好一面留頭長髮,待我得意之後,以禮成婚,豈不妙哉?倘若不中,也等那時髮長,便到處無礙了。」靜觀道:「這個卻好,事不宜遲,作急就去。若三日之後,便做不成了。」
當下聞人生就奔至姑娘家去,見了姑娘。姑娘道罷寒溫,問道:「我久在此望你該來科舉了,如何今日才來?有下處也未曾?」聞人生道:「好叫姑娘得知,小侄因為尋下處,做出一件事頭來,特求姑娘周全則個。」姑娘道:「何事?」聞人生造個謊道:「小侄那裡有一個業師楊某,亡故多時,他只有一女,幼年間就與小侄相認。後來被個尼姑拐了去,不知所向。今小侄貪靜尋下處,在這裡西溪地方,卻在翠浮庵裡撞著了他,且是生得人物十全了。他心不願出家,情願跟著小侄去。也是前世姻緣,又是故人之女,推卻不得。但小侄在此科舉,怕惹出事來;若帶他家去,又是個光頭不便;欲待當官告理,場前沒閒工夫,亦且沒有閒使用。我想姑娘此處有個家庵,是小侄奶子在裡頭管香火,小侄意欲送他來到姑娘庵裡頭暫住。就是萬一他那裡曉得了,不過在女眷人家香火庵裡,不為大害。若是到底無人跟尋,小侄待鄉試已畢,意欲與他完成這段姻緣,望姑娘作成則個。」姑娘笑道:「你尋著了個陳妙常,也來求我姑娘了。既是你師長之女,怪你不得。你既有意要成就,也不好叫他在庵裡住。你與他多是少年心性,若要往來,恐怕玷污了我佛地。我莊中自有靜室,我收拾與他住下,叫他長起髮來。我自叫丫鬟伏侍,你亦可以長來相處。若是晚來無人,叫你奶子伴宿,此為兩便。」聞人生道:「若得如此,姑娘再造之恩,小侄就去領他來拜見姑娘了。」
別了出門,就在門外叫了一乘轎,竟到翠浮庵裡。進庵與靜觀說了適才姑娘的話。靜觀大喜,連忙收拾,將自己所有,盡皆檢了出來。聞人生道:「我只把你藏過了,等他們來家,我不妨仍舊再來走走。使他們不疑心著我。我的行李且未要帶去。」靜觀道:「敢是你與他們業根未斷麼?」聞人生道:「我專心為你,豈復有他戀?只要做得沒個痕跡,如金蟬脫殼方妙。若他坐定道是我,無得可疑了,正是科場前利害頭上,萬一被他們官司絆住,不得入試怎好?」靜觀道:「我平時常獨自一個家去的,他們問時,你只推偶然不在,不知我那裡去了,支吾著他。他定然疑心我是到娘家去,未必追尋。到得後來,曉得不在娘家,你場事已畢了,我與你別作計較。離了此地,你是隔府人,他那裡來尋你?尋著了也只索白賴。」
計議已定,靜觀就上了轎,聞人生把庵門掩上,隨著步行,竟到姑娘家來。姑娘一見靜觀,青頭白臉,桃花般的兩頰,吹彈得破的皮肉,心裡也十分喜歡。笑道:「怪道我家侄兒看上了你!你只在莊上內房裡住,此處再無外人敢上門的,只管放心。」對聞人生道:「我莊上房中,你亦可同住。但若竟住在此,恐怕有人跟尋得出,反為不美。況且要進場,還須別尋下處。」聞人生道:「姑娘見得極是,小侄只可暫來。」從此,靜觀只在姑娘莊裡住。聞人生是夜也就同房宿了,明日別了去,另尋下處,不題。
卻說翠浮庵三個尼姑,作了三日功果回來。到得庵前,只見庵門虛掩的。走將進去,靜悄悄不見一人,驚疑道:「多在何處去了?」他們心上要緊的是聞人生,靜觀倒是第二。著急到聞人生房裡去看,行李書箱都在,心裡又放下好些。只不見了靜觀,房裡又收拾的乾乾淨淨,不知甚麼緣故?
正委決不下,只見聞人生踱將進來。眾尼笑逐顏開道:「來了!來了!」庵主一把抱住,且不及問靜觀的說話,笑道:「隔別三日,心癢難熬。今且到房中一樂。」也不顧這兩個小尼口饞,逕自去做事了,聞人生只得勉強奉承,酣暢一度,才問道:「你同靜觀在此,他那裡去了?」聞人生道:「昨日我到城中去了一日,天晚了,來不及,在朋友家宿了。直到今日來不知他那裡去了。」眾尼道:「想是見你去了,獨自一個沒情緒,自回湖州去了。他在此獨受用了兩日,也該讓讓我們,等他去去再處。」因貪著聞人生快樂,把靜觀的事倒丟在一邊了。誰知聞人生的心,卻不在此處。鬼混了兩三日,推道要到場前尋下處。眾尼不好阻得,把行李挑了去。眾尼千約萬約道:「得空原到這裡來住。」聞人生滿口應承,自去了。
庵主過了幾日,不見靜觀消耗,放心不下,叫人到楊媽媽家問問。說是不曾回家,吃了一驚。恐怕楊媽媽來著急,倒不敢聲張,只好密密探聽。又見聞人生一去不來,心裡方纔有些疑惑,待要去尋他盤問,卻不曾問得下處明白,只得忍耐著,指望他場後還來。只見三場已畢,又等了幾日。聞人生腳影也不見來。原來聞人生場中甚是得意,出場來竟到姑娘莊上,與靜觀一處了,那裡還想著翠浮庵中?庵主與二尼,望不見到,恨道:「天下有這樣薄情的人!靜觀未必不是他拐去了。不然便是這樣不來,也沒解說。」思量要把拐騙來告他,有礙著自家多洗不清,怕惹出禍來。正商量到場前尋他,或是問到他湖州家裡去炒他,終是女人輩,未有定見,卻又撞出一場巧事來。
說話間,忽然門外有人敲門得緊,眾尼多心疑道:「敢是聞人生來也?」開走出來,開了門看,只見一乘大轎,三四乘小轎,多在門首歇著。敲門的家人報道:「安人到此。」庵主卻認得是下路來的某安人,慌忙迎接。只見大轎裡安人走出來,旁邊三四個養娘出轎來,擁著進庵。坐定了,寒溫過,獻茶已畢,安人打發家人們:「到船上俟候。我在此過午下船。」家人們各去了。安人走進庵主房中來。安人道:「自從我家主亡過,我就不曾來此,已三年了。」庵主道:「安人今日貴腳踏賤地,想是完了孝服才來燒香的。」安人道:「正是。」庵主道:「如此秋光,正好閒耍。」安人嘆了一口氣道:「有甚心情遊耍?」庵主有些瞧科,挑他道:「敢是為沒有了老爹,冷靜了些?」安人起身把門掩上,對庵主道:「我一向把心腹待你,你不要見外。我和你說句知心話:你方纔說我冷靜,我想我只隔得三年,尚且心情不奈煩,何況你們終身獨守,如何過了?」庵主道:「誰說我們獨守?不瞞安人說,全虧得有個把主兒相伴一相伴。不然冷落死了,如何熬得?」安人道:「你如今見有何人?」庵主道:「有個心上妙人,在這裡科舉的小秀才。這兩日一去不來,正在此設計商量。」安人道:「你且丟著此事,我有一件好事作成你。你盡心與我做著,管教你快活。」庵主道:「何事?」安人道:「我前日在昭慶寺中進香,下房頭安歇。這房頭有個未淨頭的小和尚,生得標緻異常。我瞞你不得,其實隔絕此事多時,忍不住動火起來。因他上來送茶,他自道年幼不避忌,軟嘴塌舌,甚是可愛。我一時迷了,遣開了人,抱他上床要試他做做此事看。誰知這小廝深知滋味,比著大人家更是雄健。我實是心吊在他身上,捨不得他了。我想了一夜,我要帶他家去。須知我是個寡居,要防生人眼,恐怕壞了名聲。亦且拘拘束束,躲躲閃閃,怎能夠像意?我今與師父商量,把他來師父這裡,淨了頭,他面貌嬌嫩,只認做尼姑。我歸去後,師父帶了他,竟到我家來,說是師徒兩個來投我。我供養在家裡庵中,連我合家人,只認做你的女徒,我便好像意做事,不是神鬼不知的?所以今日特地到此,要你做這大事。你若依得,你也落得些快活。有了此人,隨你心上人也放得下了。」庵主道:「安人高見妙策,只是小尼也沾沾手,恐怕安人吃醋。」安人道:「我要你幫襯做事,怎好自相妒忌?到得家裡我還要牽你來做了一床,等外人永不疑心,方纔是妙哩。」庵主道:「我的知心的安人!這等說,我死也替你去。我這裡三個徒弟,前日不見了一個小的。今恰好把來抵補,一發好瞞生人。只是如何得他到這裡來?」安人道:「我約定他在此。他許我背了師父,隨我去的,敢就來也?」
51 正說之間,只見一個小尼敲門進房來道:「外邊一個攏頭小伙子,在那裡問安人。」安人忙道:「是了,快喚他進來!」只見那小伙望內就走,兩個小尼見他生得標緻,個個眉花眼笑。安人見了,點點頭叫他進來。他見了庵主,作個揖。庵主一眼不霎,估定了看他。安人拽他手過來,問庵主道:「我說的如何?」庵主道:「我眼花了,見了善財童子,身子多軟攤了。」安人笑將起來。庵主且到灶下看齋,就把這些話與二個小尼說了。小尼多咬著指頭道:「有此妙事!」庵主道:「我多分隨他去了。」小尼道:「師父撇了我們,自去受用。」庵主道:「這是天賜我的衣食,你們在此,料也不空過。」大家笑耍了一回。庵主復進房中。只見安人摟著小伙,正在那裡說話。見了庵主,忙在扶手匣裡取出十兩一包銀子來,與他道:「只此為定,我今留此子在此,我自開船先去了。十日之內,望你兩人到我家來,千萬勿誤!」安人又叮囑那小伙幾句話,出到堂屋裡,吃了齋,自上轎去了。
庵主送了出去,關上大門,進來見了小伙,真是黑夜裡拾得一顆明珠,且來摟他去親嘴。把手摸他陽物兒,捏捏掐掐,後生家火動了,一直挺將起來。庵主忙解褲就他,弄了一度,喜不可言。對他道:「今後我與某安人合用的了,只這幾夜,且讓讓我著。」事畢,就取剃刀來與他落了髮,仔細看一看,笑道:「也倒與靜觀差不多,到那裡少不得要個法名,仍叫做靜觀罷。」是夜同庵主一床睡了,極得兩個小尼姑咽乾了唾沫。明日收拾了,叫個船,竟到下路去,吩咐兩個小尼道:「你們且守在此,我到那裡看光景若好,捎個信與你們。畢竟不來,隨你們散夥家去罷。楊家有人來問,只說靜觀隨師父下路人家去了。」兩尼也巴不得師父去了,大家散夥,連聲答應道:「都理會得。」從此,老尼與小伙同下船來,人面前認為師弟,晚夕上只做夫妻。
不多幾日,到了那一家,充做尼姑,進庵住好。安人不時請師徒進房留宿,常是三個做一床。尼姑又教安人許多取樂方法,三個人只多得一顆頭,盡興淫恣。那少年男子不敵兩個中年老陰,幾年之間,得病而死。安人哀傷鬱悶,也不久亡故。老尼被那家尋他事故,告了他偷盜,監了追贓,死於獄中。這是後話。
且說翠浮庵自從庵主去後,靜觀的事一發無人提起,安安穩穩住在莊上。只見揭了曉,聞人生已中了經魁,喜喜歡歡,來見姑娘。又私下與靜觀相見,各各快樂。自此,日裡在城中,完這些新中式的世事。晚上到姑娘莊上,與靜觀歇宿,密地叫人去翠浮庵打聽。已知庵主他往,兩小尼各歸俗家去了,庵中空鎖在那裡。回復了靜觀,掉下了老大一個疙瘩。聞人生事體已完,想要歸湖州,來與姑娘商議:「靜觀髮未長,娶回不得,仍留在姑娘這裡。待我去會試再處。」靜觀又囑咐道:「連我母親處,也未可使他知道。我出家是他的生意,如何驀地還俗?且待我頭髮長了,與你雙歸,他才拗不得。」聞人生道:「多是有見識的話。」別了姑娘,拜過母親,把靜觀的事,並不提起。
到得十月盡邊,要去會試,來見姑娘。此時靜觀頭髮開肩,可以梳得個假鬢了。聞人生意欲帶他去會試,姑娘勸道:「我看此女德性溫淑,堪為你配。既要做正經婚姻,豈可仍復私下帶來帶去,不像事體。仍留我莊上住下,等你會試得意榮歸,他髮已盡長。此時只認是我的繼女,迎歸花燭,豈不正氣!」聞人生見姑娘說出一段大道理話,只得忍情與靜觀別了。進京會試。果然一舉成名,中了二甲,禮部觀政。《同年錄》上先刻了「聘楊氏」,就起一本「給假歸娶」,奉旨:准給花紅表禮,以備喜筵。
馳驛還家,拜過母親。母親聞知歸娶,問道:「你自幼未曾聘定,今娶何人?」聞人生道:「好教母親得知,孩兒在杭州,姑娘家有個繼女許下孩兒了。」母親道:「為何我不曾見說?」聞人生道:「母親日後自知。」選個吉日,結起彩船,花紅鼓樂,竟到杭州關內黃家來,拜了姑娘,說了奉旨歸娶的話。姑娘大喜道:「我前者見識,如何?今日何等光彩!」先與靜觀相見了,執手各道別情。靜觀此時已是內家裝扮了,又道黃夫人待他許多好處,已自認義為乾娘了。黃夫人親自與他插戴了,送上彩轎,下了船。船中趕好日,結了花燭。正是:
紅羅帳裡,依然兩個新人;
錦披窩中,各出一般舊物。
到家裡,齊齊拜見了母親。母親見媳婦生得標緻,心下喜歡。又見他是湖州聲口,問道:「既是杭州娶來,如何說這裡的話?」聞人生方把楊家女兒錯出了家,從頭至尾的事,說了一遍。母親方纔明白。
次日聞人生同了靜觀竟到楊家來。先拿子婿的帖子與丈母,又一內弟的帖與小舅。楊媽只道是錯了,再四不收。女兒只得先自走將進來,叫一聲:「娘!」媽媽見是一個鳳冠霞帔的女眷,吃那一驚不小。慌忙站起來,一時認不出。女兒道:「娘休驚怪!女兒即是翠浮庵靜觀是也。」媽媽聽了聲音,再看面龐,才認得出:只是有了頭髮,妝扮異樣,若不仔細,也要錯過。媽媽道:「有一年多不見你面,又無音耗。後來聞得你同師父到那裡下路去了,好不記掛!今年又著人去看,庵中鬼影也無,正自思念你,沒個是處,你因何得到此地位!」女兒才把去年搭船相遇,直到此時,奉旨完婚,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喜得個楊媽媽雙腳亂跳,口扯開了收不攏來,叫兒子去快請姊夫進來。兒子是學堂中出來的,也盡曉得趨蹌,便拱了聞人生進來,一同姊妹站立,拜見了楊媽媽。此時真如睡裡夢裡,媽媽道:「早知你有這一日,為甚把你送在庵裡去?」女兒道:「若不送在庵中,也不能夠有這一日。」當下就接了楊媽媽到聞家過門,同坐喜筵。大吹大擂,更餘而散。
此後,聞人生在宦途時有蹉跌,不甚像意。年至五十,方得腰金而歸。楊氏女得封恭人,林下偕老。聞人生曾遇著高明相士,問他宦途不稱意之故。相士道:「犯了少年時風月,損了些陰德,故見如此。」聞人生也甚悔翠浮庵少年孟浪之事,常與人說尼庵不可擅居,以此為戒。這不是「偷期得成正果」之話?若非前生分定,如何得這樣奇緣?有詩為證:
主婚靡不仗天公,堪嘆人生盡聵聾。
若道姻緣人可強,氤氳使者有何功?
第三十五卷訴窮漢暫掌別人錢 看財奴刁買冤家主
詩云:
從來欠債要還錢,冥府於斯倍灼然。
若使得來非分內,終須有日復還原。
卻說人生財物,皆有分定。若不是你的東西,縱然勉強哄得到手,原要一分一毫填還別人的。從來因果報應的說話,其事非一,難以盡述。在下先揀一個稀罕些的,說來做個得勝頭回。晉州古城縣有一個人,名喚張善友。平日看經念佛,是個好善的長者。渾家李氏卻有些短見薄識,要做些小便宜勾當。夫妻兩個過活,不曾生男育女,家道盡從容好過。其時本縣有個趙廷玉,是個貧難的人,平日也守本分。只因一時母親亡故,無錢葬埋,曉得張善友家事有餘,起心要去偷他些來用。算計了兩日,果然被他挖個牆洞,偷了他五六十兩銀子去,將母親殯葬訖。自想道:「我本不是沒行止的,只因家貧無錢葬母,做出這個短頭的事來,擾了這一家人家,今生今世還不的他,來生來世是必填還他則個。」
張善友次日起來,見了壁洞,曉得失了賊,查點家財,箱籠裡沒了五六十兩銀子。張善友是個富家,也不十分放在心上,道是命該失脫,嘆口氣罷了。惟有李氏切切於心道:「有此一項銀子,做許多事,生許多利息,怎捨得白白被盜了去?」
正在納悶間,忽然外邊有一個和尚來尋張善友。張善友出去相見了,問道:「師父何來?」和尚道:「老僧是五臺山僧人,為因佛殿坍損,下山來抄化修造。抄化了多時,積得有兩百來兩銀子,還少些個。又有那上了疏未曾勾銷的,今要往別處去走走,討這些布施。身邊所有銀子,不便攜帶,恐有失所,要尋個寄放的去處,一時無有。一路訪來,聞知長者好善,是個有名的檀越,特來寄放這一項銀子。待別處討足了,就來取回本山去也。」張善友道:「這是勝事,師父只管寄放在舍下,萬無一誤。只等師父事畢來取便是。」當下把銀子看驗明白,點計件數,拿進去交付與渾家了。出來留和尚吃齋。和尚道:「不勞檀越費齋,老僧心忙要去募化。」善友道:「師父銀子,弟子交付渾家收好在裡面。倘若師父來取時,弟子出外,必預先吩咐停當,交還師父便了。」和尚別了自去抄化。那李氏接得和尚銀子在手,滿心歡喜,想道:「我才失得五六十兩,這和尚倒送將一百兩來,豈不是補還了我的缺?還有得多哩!」就起一點心,打帳要賴他的。
一日,張善友要到東嶽廟裡燒香求子去,對渾家道:「我去則去,有那五臺山的僧所寄銀兩,前日是你收著,若他來取時,不論我在不在,你便與他去。他若要齋吃,你便整理些蔬菜齋他一齋,也是你的功德。」李氏道:「我曉得。」張善友自燒香去了。去後,那五臺山和尚抄化完卻來問張善友取這項銀子。李氏便白賴道:「張善友也不在家,我家也沒有人寄甚麼銀子。師父敢是錯認了人家了?」和尚道:「我前日親自交付與張長者,長者收拾進來交付孺人的,怎麼說此話?」李氏便賭咒道:「我若見你的,我眼裡出血。」和尚道:「這等說,要賴我的了。」李氏又道:「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和尚見他賭咒,明知白賴了。爭奈他是個女人家,又不好與他爭論得。和尚沒計奈何,合著掌,念聲佛道:「阿彌陀佛!我是十方抄化來的布施,要修理佛殿的,寄放在你這裡。你怎麼要賴我的?你今生今世賴了我這銀子,到那生那世少不得要填還我。」帶著悲恨而去。過了幾時,張善友回來,問起和尚銀子。李氏哄丈夫道:「剛你去了,那和尚就來取,我雙手還他去了。」張善友道:「好,好,也完了一宗事。」
此一句話正中胡生深機,假意答道:「拙妻陋質,雖蒙獎賞,小弟自揣,怎敢有犯尊嫂?這個於理不當。」鐵生笑道:「我們醉後謔浪至此,可謂忘形之極!」彼此大笑而散。
鐵生進來,帶醉看了狄氏,?他下頦道:「我意欲把你與胡家的兌用一兌用何如?」狄氏假意罵道:「癡烏龜!你是好人家兒女。要偷別人的老婆,倒捨著自己妻子身體!虧你不著,說得出來!」鐵生道:「總是通家相好的,彼此便宜何妨?」狄氏道:「我在裡頭幫襯你湊趣使得,要我做此事,我卻不肯。」鐵生道:「我也是取笑的說話,難道我真個捨得你不成?我只是要勾著他罷了。」狄氏道:「此事性急不得,你只要攛哄得胡生快活,他未必不像你一般見識,捨得妻子也不見得。」鐵生摟著狄氏道:「我那賢惠的娘!說得有理。」一同狄氏進房睡了不題。
卻說狄氏雖有了胡生的心,只為鐵生性子不好,想道:「他因一時間思量勾搭門氏,高興中有此癡話。萬一做下了事,被他知道了,後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何如只是用些計較,瞞著他做,安安穩穩,快樂不得?」心中算計已定了。
一日,胡生又到鐵生家飲酒,此日只他兩人,並無外客。狄氏在簾內往往來來,示意胡生。胡生心照了,留量不十分吃酒,卻把大甌勸鐵生,哄他道:「小弟一向蒙兄長之愛,過於骨肉。兄長俯念拙妻,拙妻也仰幕兄長。小弟乘間下說詞說他,已有幾分肯了。只要兄看顧小弟,不消說,先要兄長做百來個妓者東道,請了我,方與兄長圖成此事。」鐵生道:「得兄長肯賜周全,一千個東道也做。」
鐵生見說得快活,放開了量,大碗價吃。胡生只把肉麻話哄他吃酒,不多時爛醉了。胡生只做扶他的名頭,抱著鐵生進簾內來。狄氏正在簾邊,他一向不避忌的,就來接手攙扶。鐵生已自一些不知。胡生把嘴唇向狄氏臉上做要親的模樣,狄氏就把腳尖兒勾他的腳,聲喚使婢艷雪、卿雲兩人來扶了家主進去。
剛剩得胡生、狄氏在簾內,胡生便抱住不放,狄氏也轉身來回抱。胡生就求歡道:「渴慕極矣,今日得諧天上之樂,三生之緣也。」狄氏道:「妾久有意,不必多言。」褪下褲來,就在堂中椅上坐了,蹺起雙腳,任胡生雲雨起來。可笑鐵生心貪胡妻,反被胡生先淫了妻子。正是:
捨卻家常慕友妻,誰知背地已偷期?
賣了餛飩買麵吃,恁樣心腸癡不癡!
胡生風流在行,放出手段,盡意舞弄。狄氏歡喜無盡,叮囑胡生:「不可泄漏!」胡生道:「多謝尊嫂不棄小生,賜與歡會。卻是尊兄許我多時,就知道了也不妨礙。」狄氏道:「拙失因貪賢閫,故有此話。雖是好色心重,卻是性剛心直,不可惹他!只好用計賺他,私圖快活,方為長便。」胡生道:「如何用計?」狄氏道:「他是個酒色行中人。你訪得有甚名妓,牽他去吃酒嫖宿,等他不歸來,我與你就好通宵取樂了。」胡生道:「這見識極有理,他方纔欲營勾我妻,許我妓館中一百個東道,我就借此機會,攛唆一兩個好妓者絆住了他,不怕他不留戀。只是怎得許多纏頭之費供給他?」狄氏道:「這個多在我身上。」胡生道:「若得尊嫂如此留心,小生拚盡著性命陪尊嫂取樂。」兩個計議定了,各自散去。
原來胡家貧,鐵家富,所以鐵生把酒食結識胡生,胡生一面奉承,怎知反著其手?鐵生家道雖富,因為花酒面上費得多,把膏腴的產業,逐漸費掉了。又遇狄氏搭上了胡生,終日攛掇他出外取樂,狄氏自與胡生治酒歡會,珍饈備具,日費不資。狄氏喜歡過甚,毫不吝惜,只乘著鐵生急迫,就與胡生內外攛哄他,把產業賤賣了。狄氏又把價錢藏起些,私下奉養胡生。
42 胡生訪得有名妓就引著鐵生去入馬,置酒留連,日夜不歸。狄氏又將平日所藏之物,時時寄些與丈夫,為酒食犒賞之助。只要他不歸來,便與胡生暢情作樂。鐵生道是妻賢不妒,越加放肆,自謂得意。有兩日歸來。狄氏見了千歡萬喜,毫無嗔妒之意。鐵生感激不勝,夢裡也道妻子是個好人。
43 有一日,正安排了酒果,要與胡生享用,恰遇鐵生歸來,見了說道:「為何置酒?」狄氏道:「曉得你今日歸來,恐怕寂寞,故設此等待,已著人去邀胡生來陪你了。」鐵生道:「知我心者,我妻也。」須臾胡生果來,鐵生又與盡歡,商量的只是??門中說話,有時醉了,又挑著門氏的話。胡生道:「你如今有此等名姬相交,何必還顧此糟糠之質?果然不嫌醜陋,到底設法上你手罷了。」鐵生感謝不盡,卻是口裡雖如此說,終日被胡生哄到妓家醉夢不醒,弄得他眼花撩亂,也那有閒日子去與門氏做綽趣工夫?
44 胡生與狄氏卻打得火一般熱,一夜也間不的。礙著鐵生在家,須不方便。胡生又有一個吃酒易醉的方,私下傳授了狄氏,做下了酒,不上十來杯,便大醉軟灘,只思睡去。自有了此方,鐵生就是在家,或與狄氏或與胡生吃不多幾杯,已自頹然在旁。胡生就出來與狄氏換了酒,終夕笑語淫戲,鐵生竟是不覺得。有番把歸來時,撞著胡生狄氏正在歡飲,胡生雖悄地避過,杯盤狼籍,收拾不迭。鐵生問起,狄氏只說是某親眷到來留著吃飯,怕你來強酒,吃不過,逃去了。鐵生便就不問。只因前日狄氏說了不肯交兌的話,信以為實,道是個心性貞潔的人。那胡生又狎昵奉承,惟恐不及,終日陪嫖妓,陪吃酒的,一發那裡疑心著?況且兩個有心人算一個無心人,使婢又做了腳,便有些小形跡,也都遮飾過了。到底外認胡生為良朋,內認狄氏為賢妻,迷而不悟。街坊上人知道此事的,漸漸多了,編者一支《?調山坡羊》來嘲他道:
45 那風月場,那一個不愛?只是自有了嬌妻,也落得個自在。又何須終日去亂走胡行,反把個貼肉的人兒,送別人還債?你要把別家的一手擎來,誰知在家的,把你雙手托開!果然是糴的倒先糶了,你曾見他那門兒安在?割貓兒尾拌著貓飯來,也落得與人用了些不疼的家財。乖乖!這樣貪花,只算得折本消災。乖乖!這場交易,不做得公道生涯。
46 卻說鐵生終日耽於酒色,如醉如夢,過了日子,不覺身子淘出病來,起床不得,眠臥在家。胡生自覺有些不便,不敢往來。狄氏通知他道:「丈夫是不起床的,亦且使婢們做眼的多,只管放心來走,自不妨事。」胡生得了這個消息,竟自別無顧忌,出入自擅。慣了腳步,不覺忘懷了,錯在床面前走過。
鐵生忽然看見了,怪問起來道:「胡生如何在裡頭走出來?」狄氏與兩個使婢同聲道:「自不曾見人走過,那裡甚麼胡生?」鐵生道:「適才所見,分明是胡生,你們又說沒甚人走過,難道病眼模糊,見了鬼了?」狄氏道:「非是見鬼。你心裡終日想其妻子,想得極了,故精神恍惚,開眼見他,是個眼花。」
次日,胡生知道了這話,說道:「雖然一時扯謊,哄了他,他後邊病好了,必然靜想得著,豈不疑心?他既認是鬼,我有道理。真個把鬼來與他看看。等他信實是眼花了,以免日後之疑。」狄氏笑道:「又來調喉,那裡得有個鬼?」胡生道:「我今夜乘暗躲在你家後房,落得與你歡樂,明日我妝做一個鬼,走了出去,卻不是一舉兩得。」果然是夜狄氏安頓胡生在別房,卻叫兩個使婢在床前相伴家主,自推不耐煩伏侍,圖在別床安寢,撇了鐵生逕與胡生睡了一晚。
明日打聽得鐵生睡起朦朧,胡生把些靛塗了面孔,將鬢髮染紅了,用綿裹了兩隻腳要走得無聲,故意在鐵生面前直衝而出。鐵生病虛的人,一見大驚,喊道:「有鬼!有鬼!」忙把被遮了頭,只是顫。狄氏急忙來問道:「為何大驚小怪?」鐵生哭道:「我說昨日是鬼,今日果然見鬼了。此病凶多吉少,急急請個師巫,替我禳解則個!」
自此一驚,病勢漸重。狄氏也有些過意不去,只得去訪求法師。其時離原上百里有一個了臥禪師,號虛谷,戒行為諸山首冠。鐵生以禮請至,建懺悔法壇,以祈佛力保佑。
是日臥師入定,過時不起,至黃昏始醒。問鐵生道:「你上代有個繡衣公麼?」鐵生道:「就是吾家公公。」臥師又問道:「你朋友中,有個胡生麼?」鐵生道:「是吾好友。」狄氏見說著胡生,有些心病,也來側耳聽著。臥師道:「適間所見甚奇。」鐵生道:「有何奇處?」
臥師道:「貧僧初行,見本宅土地,恰遇宅上先祖繡衣公在那裡訴冤,道其孫為胡生所害。土地辭是職卑,理不得這事,教繡衣公道:『今日南北二斗會降玉笥峰下,可往訴之,必當得理。』繡衣公邀貧僧同往,到得那裡,果然見兩個老人。一個著緋,一個著綠,對坐下棋。繡衣公叩頭仰訴,老人不應。繡衣公訴之不止。棋罷,方開言道:『福善禍淫,天自有常理。爾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為無益之求。爾孫不肖,有死之理,但爾為名儒,不宜絕嗣,爾孫可以不死。胡生宣淫敗度,妄誘爾孫,不受報於人間,必受罪於陰世。爾且歸,胡生自有主者,不必仇他,也不必訴我。』說罷,顧貧僧道:『爾亦有緣,得見吾輩。爾既見此事,爾須與世人說知,也使知禍福不爽。』言訖而去,貧僧定中所見如此。今果有繡衣公與胡生,豈不奇哉!」
狄氏聽見大驚,沒做理會處。鐵生也只道胡生誘他嫖蕩,故公公訴他,也還不知狄氏有這些緣故。但見說可以不死,是有命的,把心放寬了,病體減動了好些。反是狄氏替胡生耽憂,害出心病來。
不多幾時,鐵生痊癒,胡生腰痛起來。旬日之內,癰疽大發。醫者道:「是酒色過度,水竭無救。」鐵生日日直進臥內問病,一向通家,也不避忌。門氏在他床邊伏侍,遮遮掩掩,見鐵生日常周濟他家的,心中帶些感激,漸漸交通說話,眉來眼去。鐵生出於久慕,得此機會,老大撩撥。調得情熱,背了胡生眼後,兩人已自搭上了。鐵生從來心願,賠了妻子多時,至此方纔勾帳。正是:
一報還一報,皇天不可欺。
向來打交易,正本在斯時。
門氏與鐵生成了此事,也似狄氏與胡生起初一般的如膠似漆,曉得胡生命在旦夕,到底沒有好的日子了,兩人恩山義海,要做到頭夫妻。鐵生對門氏道:「我妻甚賢,前日尚許我接你來,幫襯我成好事。而今若得娶你同去相處,是絕妙的了。」門氏冷笑了一聲道:「如此肯幫襯人,所以自家也會幫襯。」鐵生道:「他如何自家幫襯?」門氏道:「他與我丈夫往來已久,晚間時常不在我家裡睡。但看你出外,就到你家去了。你難道一些不知?」
鐵生方纔如夢初覺,如醉方醒,曉得胡生騙著他,所以臥師入定,先祖有此訴。今日得門氏上手,也是果報。對門氏道:「我前日眼裡親看見,卻被他們把鬼話遮掩了。今日若非娘子說出,到底被他兩人瞞過。」門氏道:「切不可到你家說破,怕你家的怪我。」鐵生道:「我既有了你,可以釋恨。況且你丈夫將危了,我還家去張揚做甚麼?」悄悄別了門氏回家裡來,且自隱忍不言。
不兩日,胡生死了,鐵生弔罷歸家,狄氏念著舊情,心中哀痛,不覺掉下淚來。鐵生此時有心看人的了,有甚麼看不出?冷笑道:「此淚從何而來?」狄氏一時無言。鐵生道:「我已盡知,不必瞞了。」狄氏紫漲了面皮,強口道:「是你相好往來的死了,不覺感嘆墮淚,有甚麼知不知?瞞不瞞?」鐵生道:「不必口強!我在外面宿時,他何曾在自家家裡宿?你何曾獨自宿了?我前日病時親眼看見的,又是何人?還是你相好往來的死了,故此感嘆墮淚?」狄氏見說著真話,不敢分辯,默默不樂。又且想念胡生,闔眼就見他平日模樣。懨懨成病,飲食不進而死。
死後半年,鐵生央媒把門氏娶了過來,做了續弦。鐵生與門氏甚是相得,心中想著臥師所言禍福之報,好生警悟,對門氏道:「我只因見你姿色,起了邪心,卻被胡生先淫媾了妻子。這是我的花報。胡生與吾妻子背了我淫媾,今日卻一時俱死,你歸於我,這卻是他們的花報。此可為妄想邪淫之戒!先前臥師入定轉來,已說破了。我如今悔心已起,家業雖破,還好收拾支撐,我與你安分守己,過日罷了。」鐵生就禮拜臥師為師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也再不放門氏出去游蕩了。
漢、沔之間,傳將此事出去,曉得果報不虛。臥師又到處把定中所見勸人,變了好些風俗。有詩為證:
江漢之俗,其女好遊。自非文化,誰不可求!
睹色相悅,彼此營勾。寧知捷足,反占先頭?
誘人蕩敗,自己綢繆。一朝身去,田土人收。
眼前還報,不爽一籌。奉勸世人,莫愛風流!
第三十三卷張員外義撫螟蛉子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
詩曰:
得失枯榮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無藥可延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
甘貧守分隨緣過,便是逍遙自在仙。
話說大梁有個富翁,姓張,妻房已喪,沒有孩兒,只生一女,招得個女婿。那張老年紀已過六十,因把田產家緣盡交女婿,並做了一家,賴其奉養,以為終身之計。女兒女婿也自假意奉承,承顏順旨,他也不作生兒之望了。不想以後,漸漸疏懶,老大不堪。
忽一日在門首閒立,只見外孫走出來尋公公吃飯。張老便道:「你尋我吃飯麼?」外孫答道:「我尋自己的公公,不來尋你。」張老聞得此言,滿懷不樂。自想道:「『女兒落地便是別家的人。』果非虛話。我年紀雖老,精力未衰,何不娶個偏房?倘或生得一個男兒,也是張門後代。」隨把自己留下餘財,央媒娶了魯氏之女。
成婚未久,果然身懷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張老十分歡喜,親戚之間,都來慶賀。惟有女兒女婿,暗暗地煩惱。張老隨將兒子取名一飛,眾人皆稱他為張一郎。
又過了一二年,張老患病,沉重不起,將及危急之際,寫下遺書二紙,將一紙付與魯氏道:「我只為女婿、外孫不幸,故此娶你做個偏房。天可憐見,生得此子,本待把家私盡付與他,爭奈他年紀幼小,你又是個女人,不能支持門戶,不得不與女婿管理。我若明明說破他年要歸我兒,又恐怕他每暗生毒計。而今我這遺書中暗藏啞謎,你可緊緊收藏。且待我兒成人之日,從公告理。倘遇著廉明官府,自有主張。」魯氏依言,收藏過了。
張老便叫人請女兒女婿來,囑咐了幾句,就把一紙遺書與他,女婿接過看道:「張一非我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占。」女婿看過大喜,就交付渾家收訖。張老又私把自己餘資與魯氏母子,為日用之費,賃間房子與他居住。數日之內,病重而死。那女婿殯葬丈人已畢,道是家緣盡是他的,夫妻兩口,洋洋得意,自不消說。
卻說魯氏撫養兒子,漸漸長成。因憶遺言,帶了遺書,領了兒子,當官告訴。爭奈官府都道是親筆遺書,既如此說,自應是女婿得的。又且那女婿有錢買囑,誰肯與他分剖?親戚都為張一不平,齊道:「張老病中亂命,如此可笑!卻是沒做理會處。」又過了幾時,換了個新知縣,大有能聲。魯氏又領了兒子到官告訴,說道:「臨死之時,說書中暗藏啞謎。」那知縣把書看了又看,忽然會意,便叫人喚將張老的女兒、女婿眾親眷們及地方父老都來。知縣對那女婿說道:「你婦翁真是個聰明的人,若不是遺書,家私險被你占了。待我讀與你聽:張一非,我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占!』你道怎麼把『飛』字寫做『非』字?只恐怕舅子年幼,你見了此書,生心謀害,故此用這機關。如今被我識出,家財自然是你舅子的,再有何說?」當下舉筆把遺書圈斷,家財悉判還張一飛,眾人拱服而散。才曉得張老取名之時,就有心機了。正是:
異姓如何擁厚資?應歸親子不須疑。
書中啞謎誰能識?大尹神明果足奇。
只這個故事,可見親疏分定,縱然一時朦朧,久後自有廉明官府剖斷出來,用不著你的瞞心昧己。如今待小子再宣一段話本,叫做《包龍圖智賺合同文》。你道這話本出在那裡?乃是宋朝汴梁西關外義定坊有個居民劉大,名天祥,娶妻楊氏。兄弟劉二,名天瑞,娶妻張氏,嫡親數口兒,同家過活,不曾分另。天祥沒有兒女,楊氏是個二婚頭,初嫁時帶個女兒來,俗名叫做「拖油瓶」。天瑞生個孩兒,叫做劉安住。本處有個李社長,生一女兒,名喚定奴,與劉安住同年。因為李社長與劉家交厚,從未生時指腹為婚。劉安住二歲時節,天瑞已與他聘定李家之女了。那楊氏甚不賢惠,又私心要等女兒長大,招個女婿,把家私多分與他。因此妯娌間,時常有些說話的。虧得天祥兄弟和睦,張氏也自順氣,不致生隙。
不想遇著荒歉之歲,六料不收,上司發下明文,著居民分房減口,往他鄉外府趁熟。天祥與兄弟商議,便要遠行。天瑞道:「哥哥年老,不可他出。待兄弟帶領妻兒去走一遭。」天祥依言,便請將李社長來,對他說道:「親家在此:只因年歲凶歉,難以度日。上司旨意著居民減口,往他鄉趁熟。如今我兄弟三口兒,擇日遠行。我家自來不曾分另,意欲寫下兩紙合同文書,把應有的莊田物件,房廊屋舍,都寫在這文書上。我每各收留下一紙,兄弟一二年回來便罷,若兄弟十年五年不來,其間萬一有些好歹,這紙文書便是個老大的證見。特請親家到來,做個見人,與我每畫個字兒。」李社長應承道:「當得,當得。」天祥便取出兩張素紙,舉筆寫道:
東京西關義定坊住人劉天祥,弟劉天瑞,幼侄安住,只為六料不收,奉上司文書分房減口,各處趁熟。弟天瑞挈妻帶子,他鄉趁熟。一應家私房產,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年月日。立文書人劉天祥。親弟劉天瑞。見人李社長。
當下各人畫個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紙,管待了李社長自別去了。天瑞揀個吉日,收拾行李,辭別兄嫂而行。弟兄兩個,皆各流淚。惟有楊氏巴不得他三口出門,甚是得意。有一支《仙呂賞花時》,單道著這事:
兩紙合同各自收,一日分離無限憂。辭故里,往他州,只為這黃苗不救,可兀的心去意難留。
且說天瑞帶了妻子,一路餐風宿水,無非是逢橋下馬,過渡登舟。不則一日,到了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那邊正是豐稔年時,諸般買賣好做,就租個富戶人家的房子住下了。那個富戶張員外,雙名秉?,渾家郭氏。夫妻兩口,為人疏財仗義,好善樂施。廣有田莊地宅,只是寸男尺女並無,以此心中不滿。見了劉家夫妻,為人和氣,十分相得。那劉安住年方三歲,張員外見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覺聰明,滿心歡喜。與渾家商議,要過繼他做個螟蛉之子。郭氏心裡也正要如此。便央人與天瑞和張氏說道:「張員外看見你家小官人,十二分得意,有心要把他做個過房兒子,通家往來。未知二位意下何如?」天瑞和張氏見富家要過繼他的兒子,有甚不像意處?便回答道:「只恐貧寒,不敢仰攀。若蒙員外如此美情,我夫妻兩口住在這裡,可也增好些光彩哩。」那人便將此話回復了張員外。張員外夫妻甚是快話,便揀個吉日,過繼劉安住來,就叫他做張安住。那張氏與員外,為是同姓,又拜他做了哥哥。自此與天瑞認為郎舅,往來交厚,房錢衣食,都不要他出了。彼此將及半年,誰想歡喜未來,煩惱又到,劉家夫妻二口,各各染了疫症,一臥不起。正是:
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
張員外見他夫妻病了,視同骨肉,延醫調理,只是有增無減。不上數日,張氏先自死了。天瑞大哭一場,又得張員外買棺殯殮。過了幾日,天瑞看看病重,自知不痊,便央人請將張員外來,對他說道:「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話兒,敢說得麼?」員外道:「姐夫,我與你義同骨肉,有甚吩咐,都在不才身上。決然不負所托,但說何妨。」天瑞道:「小生嫡親的兄弟兩口,當日離家時節,哥哥立了兩紙合同文書。哥哥收一紙,小生收一紙。怕有些好歹,以此為證。今日多蒙大恩人另眼相看,誰知命蹇時乖,果然做了他鄉之鬼。安住孩兒幼小無知,既承大恩人過繼,只望大恩人廣修陰德,將孩兒撫養成人長大。把這紙合同文書,吩咐與他,將我夫妻倆把骨殖埋入祖墳。小生今生不能補報,來生來世情願做驢做馬,報答大恩。是必休迷了孩兒的本姓。」說罷,淚如雨下。張員外也自下淚,滿口應承,又將好言安慰他。天瑞就取出文書,與張員外收了。捱至晚間,瞑目而死。張員外又備棺木衣衾,盛殮已畢,將他夫妻兩口棺木權埋在祖塋之側。
自此撫養安住,恩同己子。安住漸漸長成,也不與他說知就裡,就送他到學堂裡讀書。安住伶俐聰明,過目成誦。年十餘歲,五經子史,無不通曉。又且為人和順,孝敬二親。張員外夫妻珍寶也似的待他。每年春秋節令,帶他上墳,就叫他拜自己父母,但不與他說明緣故。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捻指之間,又是一十五年,安住已長成十八歲了。張員外正與郭氏商量要與他說知前事,著他歸宗葬父。時遇清明節令,夫妻兩口,又帶安住上墳。只見安住指著旁邊的土堆問員外道:「爹爹年年叫我拜這墳塋,一向不曾問得,不知是我甚麼親眷?乞與孩兒說知。」張員外道:「我兒,我正待要對你說,著你還鄉,只恐怕曉得了自己爹爹媽媽,便把我們撫養之恩,都看得冷淡了。你本不姓張,也不是這裡人氏。你本姓劉,東京西關義定坊居民劉天瑞之子,你伯父是劉天祥。因為你那裡六料不收,分房減口,你父親母親帶你到這裡趁熟。不想你父母雙亡,埋葬於此。你父親臨終時節,遺留與我一紙合同文書,應有家私田產,都在這文書上。叫待你成人長大與你說知就裡,著你帶這文書去認伯父伯母,就帶骨殖去祖墳安葬。兒呀,今日不得不說與你知道。我雖無三年養育之苦,也有十五年?舉之恩,卻休忘我夫妻兩口兒。」安住聞言,哭倒在地,員外和郭氏叫喚甦醒,安住又對父母的墳塋,哭拜了一場道:「今日方曉得生身的父母。」就對員外、郭氏道:「稟過爹爹母親,孩兒既知此事,時刻也遲不得了,乞爹爹把文書付我,須索帶了骨殖往東京走一遭去。埋葬已畢,重來侍奉二親,未知二親意下何如?」員外道:「這是行孝的事,我怎好阻擋得你?但只願你早去早回,免使我兩口兒懸望。」
當下一同回到家中,安住收拾起行裝,次日拜別了爹媽。員外就拿出合同文書與安住收了,又叫人啟出骨殖來,與他帶去。臨行,員外又吩咐道:「休要久戀家鄉,忘了我認義父母。」安住道:「孩兒怎肯做知恩不報恩!大事已完,仍到膝下侍養。」三人各各灑淚而別。
安住一路上不敢遲延,早來到東京西關義定坊了。一路問到劉家門首,只見一個老婆婆站在門前。安住上前唱了個喏道:「有煩媽媽與我通報一聲,我姓劉名安住,是劉天瑞的兒子。問得此間是伯父伯母的家裡,特來拜認歸宗。」只見那婆子一聞此言,便有些變色,就問安住道:「如今二哥二嫂在那裡?你既是劉安住,須有合同文字為照。不然,一面不相識的人,如何信得是真?」安住道:「我父母十五年前,死在潞州了。我虧得義父撫養到今,文書自在我行李中。」那婆子道:「則我就是劉大的渾家,既有文書便是真的了。可把與我,你且站在門外,待我將進去與你伯伯看了,接你進去。」安住道:「不知就是我伯娘,多有得罪。」就打開行李,把文書雙手遞將送去。楊氏接得,望著裡邊去了。安住等了半晌不見出來。原來楊氏的女兒已贅過女婿,滿心只要把家緣盡數與他,日夜防的是叔、嬸、侄兒回來。今見說叔嬸俱死,伯侄兩個又從不曾識認,可以欺騙得的。當時賺得文書到手,把來緊緊藏在身邊暗處,卻待等他再來纏時,與他白賴。也是劉安住悔氣,合當有事,撞見了他。若是先見了劉天祥,須不到得有此。
再說劉安住等得氣嘆口渴,鬼影也不見一個,又不好走得進去。正在疑心之際,只見前面走將一個老年的人來,問道:「小哥,你是那裡人?為甚事在我門首呆呆站著?」安住道:「你莫非就是我伯伯麼?則我便是十五年前父母帶了潞州去趁熟的劉安住。」那人道:「如此說起來,你正是我的侄兒。你那合同文書安在?」安住道:「適才伯娘已拿將進去了。」劉天祥滿面堆下笑來,攜了他的手,來到前廳。安住倒身下拜,天祥道:「孩兒行路勞頓,不須如此。我兩口兒年紀老了,真是風中之燭。自你三口兒去後,一十五年,杳無音信。我們兄弟兩個,只看你一個人。偌大家私,無人承受,煩惱得我眼也花、耳也聾了。如今幸得孩兒歸來,可喜可喜。但不知父母安否?如何不與你同歸來看我們一看?」安住撲簌簌淚下,就把父母雙亡,義父撫養的事體,從頭至尾說一遍。劉天祥也哭了一場,就喚出楊氏來道:「大嫂,侄兒在此見你哩。」楊氏道:「那個侄兒?」天祥道:「就是十五年前去趁熟的劉安住。」楊氏道:「那個是劉安住?這裡哨子每極多,大分是見我每有些家私,假裝做劉安住來冒認的。他爹娘去時,有合同文書。若有便是真的,如無便是假的。有甚麼難見處?」天祥道:「適才孩兒說道已交付與你了。」楊氏道:「我不曾見。」安住道:「是孩兒親手交與伯娘的。怎如此說?」天祥道:「大嫂休鬥我耍,孩兒說你拿了他的。」楊氏只是搖頭,不肯承認。天祥又問安住道:「這文書委實在那裡?你可實說。」安住道:「孩兒怎敢有欺?委實是伯娘拿了。人心天理,怎好賴得?」楊氏罵道:「這個說謊的小弟子孩兒,我幾曾見那文書來?」天祥道:「大嫂休要鬥氣,你果然拿了,與我一看何妨?」楊氏大怒道:「這老子也好糊塗!我與你夫妻之情,倒信不過;一個鐵陌生的人,倒並不疑心。這紙文書我要他糊窗兒?有何用處?若果侄兒來,我也歡喜,如何肯掯留他的?這花子故意來捏舌,哄騙我們的家私哩。」安住道:「伯伯,你孩兒情願不要家財,只要傍著祖墳上埋葬了我父母這兩把骨殖,我便仍到潞州去了。你孩兒須自有安身立命之處。」楊氏道:「誰聽你這花言巧語?」當下提起一條桿棒,望著安住劈頭劈臉打將過來,早把他頭兒打破了,鮮血迸流。天祥雖在旁邊解勸,喊道:「且問個明白!」卻是自己又不認得侄兒,見渾家抵死不認,不知是假是真,好生委決不下,只得由他。那楊氏將安住叉出前門,把門閉了。正是:
黑蟒口中舌,黃峰尾上針。
兩般猶未毒,最毒婦人心。
劉安住氣倒在地多時,漸漸甦醒轉來,對著父母的遺骸,放聲大哭。又道:「伯娘,你直下得如此狠毒!」正哭之時,只見前面又走過一個人來,問道:「小哥,你那裡人?為甚事在此啼哭?」安住道:「我便是十五年前隨父母去趁熟的劉安住。」那人見說,吃了一驚,仔細相了一相,問道:「誰人打破你的頭來?」安住道:「這不干我伯父事,是伯娘不肯認我,拿了我的合同文書,抵死賴了,又打破了我的頭。」那人道:「我非別人,就是李社長。這等說起來,你是我的女婿。你且把十五年來的事情,細細與我說一遍,待我與你做主。」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哭告道:「岳父聽稟:當初父母同安住趁熟,到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張秉?員外家店房中安下,父母染病雙亡。張員外認我為義子,?舉的成人長大,我如今十八歲了,義父才與我說知就裡,因此擔著我父母兩把骨殖來認伯伯,誰想楊伯娘將合同文書賺的去了,又打破了我的頭,這等冤枉那裡去告訴?」說罷,淚如湧泉。
李社長氣得面皮紫脹,又問安住道:「那紙合同文書,既被賺去,你可記得麼?」安住道:「記得。」李社長道:「你且背來我聽。」安住從頭念了一遍,一字無差。李社長道:「果是我的女婿,再不消說,這虔婆好生無理!我如今敲進劉家去,說得他轉便罷,說不轉時,現今開封府府尹是包龍圖相公,十分聰察。我與你同告狀去,不怕不斷還你的家私。」安住道:「全憑岳父主張。」
李社長當時敲進劉天祥的門,對他夫妻兩個道:「親翁親母,什麼道理,親侄兒回來,如何不肯認他,反把他頭兒都打破了?」楊氏道:「這個,社長你不知他是詐騙人的,故來我家裡打渾。他既是我家侄兒,當初曾有合同文書,有你畫的字。若有那文書時,便是劉安住。」李社長道:「他說是你賺來藏過了,如何白賴?」楊氏道:「這社長也好笑,我何曾見他的?卻是指賊的一般。別人家的事情,誰要你多管!」當下又舉起桿棒要打安住。
李社長恐怕打壞了女婿,挺身攔住,領了他出來道:「這虔婆使這般的狠毒見識!難道不認就罷了?不到得和你干休!賢婿不要煩惱,且帶了父母的骨殖,和這行囊到我家中將息一晚。明日到開封府進狀。」安住從命隨了岳丈一路到李家來。李社長又引他拜見了丈母,安排酒飯管待他,又與他包了頭,用藥敷治。
次日侵晨,李社長寫了狀詞,同女婿到開封府來。等了一會,龍圖已升堂了,但見:
咚咚衙鼓響,公吏兩邊排。
閻王生死殿,東嶽嚇魂臺。
李社長和劉安住當堂叫屈,包龍圖接了狀詞。看畢,先叫李社長上去,問了情由。李社長從頭說了。包龍圖道:「莫非是你包攬官司,唆教他的?」李社長道:「他是小人的女婿,文書上原有小人花押,憐他幼稚含冤,故此與他申訴。怎敢欺得青天爺爺!」包龍圖道:「你曾認得女婿麼?」李社長道:「他自三歲離鄉,今日方歸,不曾認得。」包龍圖道:「既不認得,又失了合同文書,你如何信得他是真?」李社長道:「這文書除了劉家兄弟和小人,並無一人看見。他如今從前至後背來,不差一字,豈不是個老大的證見?」包龍圖又喚劉安住起來,問其情由。安住也一一說了。又驗了他的傷。問道:「莫非你果不是劉家之子,借此來行拐騙的麼?」安住道:「老爺,天下事是假難真,如何做得這沒影的事體?況且小人的義父張秉?,廣有田宅,也夠小人一生受用了。小人原說過情願不分伯父的家私,只要把父母的骨殖葬在祖墳,便仍到潞州義父處去居住。望爺爺青天詳察。」包龍圖見他兩人說得有理,就批准了狀詞,隨即拘喚劉天祥夫婦同來。
包龍圖叫劉天祥上前,問道:「你是個一家之主,如何沒些生意,全聽妻言?你且說那小廝,果是你的侄兒不是?」天祥道:「爺爺,小人自來不曾認得侄兒,全憑著合同為證,如今這小廝抵死說是有的,妻子又抵死說沒有,小人又沒有背後眼睛,為此委決不下。」包龍圖又叫楊氏起來,再三盤問,只是推說不曾看見。
包龍圖就對安住道:「你伯父伯娘如此無情,我如今聽憑你著實打他,且消你這口怨氣!」安住惻然下淚道:「這個使不得!我父親尚是他的兄弟,豈有侄兒打伯父之理?小人本為認親葬父行孝而來,又非是爭財競產,若是要小人做此逆倫之事,至死不敢。」包龍圖聽了這一遍說話,心下已有幾分明白。有詩為證:
包老神明稱絕倫,就中曲直豈難分?
當堂不肯施刑罰,親者原來只是親。
當下又問了楊氏幾句,假意道:「那小廝果是個拐騙的,情理難容。你夫妻們和李某且各回家去,把這廝下在牢中,改日嚴刑審問。」劉天祥等三人,叩頭而出。安住自到獄中去了。楊氏暗暗地歡喜,李社長和安住俱各懷著鬼胎,疑心道:「包爺向稱神明,如何今日倒把原告監禁?」
卻說包龍圖密地吩咐牢子,每不許難為劉安住,又吩咐衙門中人張揚出去,只說安住破傷風發,不久待死。又著人往潞州取將張秉?來。
不則一日,張秉?到了。包龍圖問了他備細,心下大明。就叫他牢門首見了安住,用好言安慰他。
次日,簽了聽審的牌,又密囑咐牢子每臨審時如此如此。隨即將一行人拘到。
包龍圖叫張秉?與楊氏對辯。楊氏只是硬爭,不肯放鬆一句。包龍圖便叫監中取出劉安往來,只見牢子回說道:「病重垂死,行動不得。」當下李社長見了張秉?問明緣故不差,又忿氣與楊氏爭辯了一會。又見牢子們來報道:「劉安住病重死了。」那楊氏不知利害,聽見說是「死了」,便道:「真死了,卻謝天地,倒免了我家一累!」
包爺吩咐道:「劉安住得何病而死?快叫仵作人相視了回話。」仵作人相了,回說:「相得死屍,約年十八歲,大陽穴為他物所傷致死,四周有青紫痕可驗。」包龍圖道:「如今卻怎麼處?倒弄做個人命事,一發重大了!兀那楊氏!那小廝是你甚麼人?可與你關甚親麼?」楊氏道:「爺爺,其實不關甚親。」包爺道:「若是關親時節,你是大,他是小,縱然打傷身死,不過是誤殺子孫,不致償命,只罰些銅納贖。既是不關親,你豈不聞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他是各白世人,你不認他罷了,拿甚麼器仗打破他頭,做了破傷風身死。律上說:『毆打平人,因而致死者抵命。』左右,可將枷來,枷了這婆子!下在死囚牢裡,交秋處決,償這小廝的命。」
只見兩邊如狼似虎的公人暴雷也似答應一聲,就?過一面枷來,唬得楊氏面如土色,只得喊道:「爺爺,他是小婦人的侄兒。」包龍圖道:「既是你侄兒,有何憑據?」楊氏道:「現有合同文書為證。」當下身邊摸出文書,遞與包公看了。正是:
本說的丁一卯二,生扭做差三錯四。
略用些小小機關,早賺出合同文字。
包龍圖看畢,又對楊氏道:「劉安住既是你的侄兒,我如今著人?他的屍首出來,你須領去埋葬,不可推卻。」楊氏道:「小婦人情願殯葬侄兒。」包龍圖便叫監中取出劉安往來,對他說道:「劉安住,早被我賺出合同文字來也!」安住叩頭謝道:「若非青天老爺,真是屈殺小人!」楊氏?頭看時,只見容顏如舊,連打破的頭都好了。滿面羞慚,無言抵對。包龍圖遂提筆判曰:
劉安住行孝,張秉?施仁,都是罕有,俱各旌表門閭。李社長著女夫擇日成婚。其劉天瑞夫妻骨殖,准葬祖塋之側。劉天祥朦朧不明,念其年老,免罪。妻楊氏本當重罪,罰銅准贖。楊氏贅婿,原非劉門瓜葛,即時逐出,不得侵占家私!
判畢,發放一干人犯,各自還家。眾人叩頭而出。
張員外寫了通家名帖,拜了劉天祥,李社長先回潞州去了。劉天祥到家,將楊氏埋怨一場,就同侄兒將兄弟骨殖埋在祖塋已畢。李社長擇個吉日,贅女婿過門成婚。一月之後,夫妻兩口,同到潞州拜了張員外和郭氏。以後劉安住出仕貴顯,劉天祥、張員外俱各無嗣,兩姓的家私,都是劉安住一人承當。可見榮枯分定,不可強求。況且骨肉之間,如此昧己瞞心,最傷元氣。所以宣這個話本,奉戒世人,切不可為著區區財產,傷了天性之恩。有詩為證:
螟蛉義父猶施德,骨肉天親反弄奸。
日後方知前數定,何如休要用機關。
第三十四卷聞人生野戰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衖
詩云: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不是三生應判與,直須慧劍斷邪思。
話說世間齊眉結髮,多是三生分定,盡有那揮金霍玉,百計千方圖謀成就的,到底卻捉個空。有那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似司馬相如的,分定時,不要說尋媒下聘與那見面交談,便是殊俗異類,素昧平生,意想所不到的,卻得成了配偶。自古道:「姻緣本是前生定,曾向幡桃會裡來。」見得此一事,非同小可。只看從古至今,有那昆侖奴、黃衫客、許虞侯,那一班驚天動地的好漢,也只為從險阻艱難中成全了幾對兒夫婦,直教萬古流傳。奈何平人見個美貌女子,便待偷雞吊狗,滾熱了又妄想永遠做夫妻。奇奇怪怪,用盡機謀,討得些寡便宜,枉玷辱人家門風。直到弄將出來,十個九個死無葬身之地。
說話的,依你如此說,怎麼今世上也有偷期的倒成了正果?也有姦騙的,到底無事,怎見得便個個死於非命?看官聽說,你卻不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夫妻自不必說,就是些閒花野草,也只是前世的緣分。假如偷期的,成了正果,前緣湊著,自然配合,姦騙的保身沒事,前緣償了,便可收心。為此也有這一輩,自與那癡迷不轉頭送了性命的不同。
如今且說一個男假為女,姦騙亡身的故事。蘇州府城有一豪家莊院,甚是廣闊。莊側有一尼庵,名曰功德庵。也就是豪家所造。庵裡有五個後生尼姑,其中只有一個出色的,姓王,乃雲遊來的,又美麗,又風月,年可二十來歲。是他年紀最小,卻是豪家生意,推他做個庵主。原來那王尼有一身奢?的本事:第一件一張花嘴,數黃道白,指東話西,專一在官室人家打踅,那女眷們沒一個不被他哄得投機的。第二件,一付溫存情性,善能體察人情,隨機應變的幫襯。第三件,一手好手藝,又會寫作,又會刺繡,那些大戶女眷,也有請他家裡來教的,也有到地庵裡就教的。又不時有那來求子的,來做道場保禳災悔的;他又去富貴人家及鄉村婦女誘約到庵中作會。庵有淨室十六間,各備床褥衾枕,要留宿的極便。所以他庵中沒一日沒女眷來往。或在庵過夜,或幾日停留。又有一輩婦女,赴庵一次過,再不肯來了的。至於男人,一個不敢上門見面。因有豪家出告示,禁止遊客閒人。就是豪家妻女在內,夫男也別嫌疑,恐怕罪過,不敢輕來打攪。所以女人越來得多了。
話休絮煩,有個常州理刑廳隨著察院巡歷,查盤蘇州府的,姓袁,因查盤公署,就在察院相近不便,亦且天氣炎熱,要個寬敞所在歇足。縣間借得豪家莊院,送理刑去住在裡頭。一日將晚,理刑在院中閒步,見有一小樓極高,可以四望。隨步登樓,只見樓中塵積,蛛網蔽戶,是個久無人登的所在。理刑喜他微風遠至,心要納涼,不覺遷延,佇立許久。遙望側邊,對著也是一座小樓。樓中有三五個少年女娘,與一個美貌尼姑,嘻笑玩耍。理刑倒躲過身子,不使那邊看見。偷眼在窗裡張時,只見尼姑與那些女娘或是摟抱一會,或是勾肩搭背,偎臉接唇一會。理刑看了半晌,搖著頭道:「好生作怪!若是女尼,緣何作此等情狀?事有可疑。」放在心裡。
次日,喚皂隸來問道:「此間左側有個庵是甚麼用?」皂隸道:「是某爺家功德庵。」理刑道:「還有男僧在內?女僧在內?」皂隸道:「只有女僧五人。」理刑道:「可有香客與男僧來往麼?」皂隸道:「因是女僧在內,有某爺家做主,男人等閒也不敢進門,何況男僧?多只是鄉宦人家女眷們往來,這是日日不絕的。」理刑心疑不定,恰好知縣來參。理刑把昨晚所見與知縣說了。知縣吩咐兵快,隨著理刑,?到尼庵前來,把前後密地圍住。
理刑親自進庵來,眾尼慌忙接著。理刑看時,只有四個尼姑,昨日眼中所見的,卻不在內。問道:「我聞說這庵中有五個尼姑,緣何少了一個?」四尼道:「庵主偶出。」理刑道:「你庵中有座小樓,從那裡上去的?」眾尼支吾道:「庵中只是幾間房子,不曾有甚麼樓。」理刑道:「胡說!」領了人,各處看一遍,眾尼臥房多看過,果然不見有樓。理刑道:「又來作怪!」就喚一個尼姑,另到一個所在,故意把閒話問了一會,帶了開去,卻叫帶這三個來,發怒道:「你們輒敢在吾面前說謊!方纔這一個尼姑,已自招了。有樓在內,你們卻怎說沒有?這等奸詐可惡,快取拶來!」眾尼慌了,只得說出道:「實有一樓,從房裡床側紙糊門裡進去就是。」理刑道:「既如此,緣何隱瞞我?」眾尼道:「非敢隱瞞爺爺,實是還有幾個鄉宦家夫人小姐在內,所以不敢說。」推官便叫眾尼開了紙門,帶了四五個皂隸,彎彎曲曲,走將進去,方是胡梯。只聽得樓上嘻笑之聲,理刑站住,吩咐皂隸道:「你們去看!有個尼姑在上面時,便與我拿下來!」皂隸領旨,一擁上樓去。只見兩個閨女三個婦人,與一個尼姑,正坐著飲酒。見那幾個公人驀上來,吃那一驚不小,四分五落的,卻待躲避。眾皂隸一齊動手,把那嬌嬌嫩嫩的一個尼姑,橫拖倒拽,捉將下來。拽到當面,問了他臥房在那裡,到裡頭一搜,搜出白綾汗巾十九條,皆有女子元紅在上。又有簿籍一本,開載明白,多是留宿婦女姓氏,日期,細注「某人是某日初至,某人是某人薦至。某女是元紅,某女原係無紅」,一一明白。理刑一看,怒髮衝冠,連四尼多拿了,帶到衙門裡來。庵裡一班女眷,見捉了眾尼去,不知甚麼事發,一齊出庵,雇轎各自回去了。
且說理刑到了衙門裡,喝叫動起刑來。堅稱:「身是尼僧,並無犯法!」理刑又取穩婆進來,逐一驗過,多是女身。理刑沒做理會處,思量道:「若如此,這些汗巾簿籍,如何解說?」喚穩婆密問道:「難道毫無可疑?」穩婆道:「只有年小的這個尼姑,雖不見男形,卻與女人有些兩樣。」理刑猛想道:「從來聞有縮陽之術,既這一個有些兩樣,必是男子。我記得一法,可以破之。」
命取油塗其陰處,牽一隻狗來舔食,那狗聞了油香,伸了長舌舔之不止。原來狗舌最熱,舔到十來舔,小尼熱癢難煞,打一個寒噤,騰的一條棍子直統出來,且是堅硬不倒,眾尼與穩婆掩面不迭。理刑怒極道:「如此奸徒!死有餘辜。」喝叫拖翻,重打四十,又夾一夾棍,教他從實供招來蹤去跡。
只得招道:「身係本處游僧,自幼生相似女,從師在方上學得採戰伸縮之術,可以夜度十女。一向行白蓮教,聚集婦女姦宿。雲遊到此庵中,有眾尼相愛留住。因而說出能會縮陽為女,便充做本庵庵主,多與那夫人小姐們來往。來時誘至樓上同宿,人都不疑。直到引動淫興,調得情熱,方放出肉具來,多不推辭。也有剛正不肯的,有個淫咒迷了他,任從淫欲,事畢方解。所以也有一宿過,再不來的。其餘盡是兩相情願,指望永遠取樂,不想被爺爺驗出,甘死無辭。」
方在供招,只見豪家聽了妻女之言,道是理刑拿了家庵尼姑去,寫書來囑托討饒。理刑大怒,也不回書,竟把汗巾、簿籍,封了送去。豪家見了羞赧無地。理刑乃判云:
審得王某係三吳亡命,優僕奸徒,倡白蓮以惑黔首,抹紅粉以溷朱顏。教祖沙門,本是登岸和尚;嬌藏金屋,改為入幕觀音。抽玉筍,合掌禪床,孰信為尼為尚?脫金蓮,展身繡榻,誰知是女是男?譬之鸛入鳳巢,始合《關雌》之好;蛇游龍窟,豈無雲雨之私!明月本無心,照霜閨而寡居不寡;清風原有意,入朱戶而孤女不孤。廢其居,火其書,方足以滅其跡;剖其心,刳其目,不足以盡其辜!
判畢,吩咐行刑的百般用法擺佈,備受慘酷。那一個粉團也似的和尚,怎生熬得過?登時身死。四尼各責三十,官賣了,庵基拆毀。那小和尚屍首,拋在觀音潭。聞得這事的,都去看他。見他陽物累垂,有七八寸長,一似驢馬的一般,盡皆掩口笑道:「怪道內眷們喜歡他!」平日與他往來的人家內眷,聞得此僧事敗,吊死了好幾個。
這和尚姦騙了多年,卻死無葬身之所。若前此回頭,自想道不是久長之計,改了念頭,或是索性還了俗,娶個妻子,過了一世,可不正應著看官們說的道「奸騙的也有沒事」這句話了?便是人到此時,得了些滋味,昧了心肝,直待至死方休。所以凡人一走了這條路,鮮有不做出來的。正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這是男妝為女的了,而今有一個女妝為男,偷期後得成正果的話。洪熙年間,湖州府東門外有一儒家,姓楊,老兒亡故,一個媽媽同著小兒子並一個女兒過活。那女兒年方一十二歲,一貌如花,且是聰明。單只從小的三好兩歉,有些小病。老媽媽沒一處不想到,只要保佑他長大,隨你甚麼事也去做了。忽一日,媽媽和女兒正在那裡做繡作,只見一個尼姑步將進來,媽媽歡喜接待。原來那尼姑,是杭州翠浮庵的觀主,與楊媽媽來往有年。那尼姑也是個花嘴騙舌之人,平素只貪些風月,庵裡收拾下兩個後生徒弟,多是通同與他做些不伶俐勾當的。那時將了一包南棗,一瓶秋茶,一盤白果,一盤粟子,到楊媽媽家來探望。敘了幾句寒溫,那尼姑看楊家女兒時,生得如何:
體態輕盈,丰姿旖旎。白似梨花帶雨,嬌如桃瓣隨風。緩步輕移,裙拖下露兩竿新筍;合羞欲語,領緣上動一點朱櫻。直饒封陟不生心,便是魯男須動念。
尼姑見了,問道:「姑娘今年尊庚多少?」媽媽答道:「十二歲了,諸事倒多伶俐,只有一件沒奈何處:因他身子怯弱,動不動三病四痛,老身恨不得把身子替了他。為這一件上,常是受怕擔憂。」尼姑道:「媽媽,可也曾許個願心保禳保禳麼?」媽媽道:「咳!那一件不做過?求神拜佛,許願禱告,只是不能脫身。不知是什麼晦氣星進了命,再也退不去!」尼姑道:「這多是命中帶來的。請把姑娘八字與小尼推一推看。」媽媽道:「師父原來又會算命,一向不得知。」便將女兒年月日時,對他說了。
尼姑做張做智,算了一回,說道:「姑娘這命,只不要在媽媽身伴便好。」媽媽道:「老身雖不捨得他離眼前,今要他病好,也說不得。除非過繼到別家去,卻又性急裡沒一個去處。」尼姑道:「姑娘可曾受聘了麼?」媽媽道:「不曾。」尼姑道:「姑娘命中犯著孤辰,若許了人家時,這病一發了不得。除非這個著落,方合得姑娘貴造,自然壽命延長,身體旺相。只是媽媽自然捨不得的,不好啟齒。」媽媽道:「只要保得沒事時,隨著那裡去何妨?」尼姑道:「媽媽若割捨得下時,將姑娘送在佛門做個世外之人,消災增福,此為上著。」媽媽道:「師父所言甚好,這是佛天面上功德。我雖是不忍拋撇。譬如多病多痛死了,沒奈何走了這一著罷。也是前世有緣,得與師父廝熟。倘若不棄,便送小女與師父做個徒弟。」尼姑道:「姑娘是一點福星,若在小庵,佛面上也增多少光輝,實是萬分之幸。只是小尼怎做得姑娘的師父?」媽媽道:「休恁地說!只要師父?舉他一分,老身也放心得下。」尼姑道:「媽媽說那裡話?姑娘是何等之人,小尼敢怠慢他!小庵雖則貧寒,靠著施主們看覷,身衣口食,不致淡泊,媽媽不必掛心。」媽媽道:「恁地待選個日子,送到庵便了。」媽媽一頭看曆日,一頭不覺簌簌的掉淚。尼姑又勸慰了一番。媽媽揀定日子,留尼姑在家,住了兩日,雇隻船叫女兒隨了尼姑出家。母子兩個抱頭大哭一番。
女兒拜別了母親,同尼姑來到庵裡,與眾尼相見了,拜了師父,擇日與他剃髮,取法名叫做靜觀。自此楊家女兒便在翠浮庵做了尼姑,這多是楊媽媽沒生意,有詩為證:
弱質雖然為病磨,無常何必便來拖?
等閒送上空門路,卻使他年自擇窩。
你道尼姑為甚攛掇楊媽媽叫女兒出家?原來他日常要做些不公不法的事,全要那幾個後生標緻徒弟做個牽頭,引得人動。他見楊家女兒十分顏色,又且媽媽只要保扶他長成,有甚事不依了他?所以他將機就計,以推命做個人話,唆他把女兒送入空門,收他做了徒弟。那時楊家女兒十二歲上,情竇未開,卻也不以為意。若是再大幾年的,也抵死不從了。自做了尼姑之後,每常或同了師父,或自己一身到家來看母親,一年也往來幾次。媽媽本是愛惜女兒的,在身邊時節,身子略略有些不爽利,一分便認做十分,所以動不動,憂愁思慮。離了身畔,便有些小病,卻不在眼前,倒省了許多煩惱。又且常見女兒到家,身子健旺;女兒怕娘記掛,口裡只說舊病一些不發。為此,那媽媽一發信道該是出家的人。也倒不十分懸念了。
話分兩頭。卻說湖州黃沙衖裡有一個秀才,複姓聞人,單名一個嘉字,乃祖貫紹興。因公公在烏程處館,超籍過來的。面似潘安,才同子建,年十六歲。堂上有四十歲的母親,家貧未有妻室。為他少年英俊,又且氣質閑雅,風流瀟灑,十分在行,朋友中沒一個不愛他敬他的。所以時常有人齎助他。至於邀遊宴飲,一發罷他不得。但是朋友們相聚,多以聞人生不在為歉。
一日,正是正月中旬天氣,梅花盛發。一個後生朋友,喚了一隻遊船,拉了聞人生往杭州耍子,就便往西溪看梅花。聞人生稟過了母親同去,一日夜到了杭州。那朋友道:「我們且先往西溪,看了梅花,明日進去。」便叫船家把船撐往西溪。不上個把時辰,到了。泊船在岸,聞人生與那朋友,步行上崖,叫僕從們挑了酒盒,相挈而行。約有半里多路,只見一個松林,多是合抱不交的樹。林中隱隱一座庵觀,周圍一帶粉牆包裹,向陽兩扇八字牆門,門前一道溪水,甚是僻靜。兩人走到庵門前閒看,那庵門掩著,裡面卻像有人窺覷。那朋友道:「好個清幽庵院!我們扣門進去討杯茶吃了去,何如?」聞人生道:「還是趁早去看梅花要緊。轉來進去不遲。」那朋友道:「有理,有理。」拽開腳步便去,頃刻間走到,兩人看梅花時,但見:
爛銀一片,碎玉千重。幽馥襲和風,賈午異香還較遜;素光映麗日,西子靚妝應不如。綽約幹能傲冰霜,參差影偏宜風月。騷人題詠安能盡,韻客杯盤何日休?
兩人看了,閒玩了一回,便叫將酒盒來開懷暢飲。天色看看晚來,酒已將盡,兩人吃個半酣,取路回舟中來。那時天已昏黑,只要走路,也不及進庵中觀看,急急下船,過了一夜。次早,松木場上岸不題。
且說那個庵,正是翠浮庵,便是楊家女兒出家之處。那時靜觀已是十六歲了,更長得儀容絕世,且是性格幽閑。日常有些俗客往來,也有注目看他的,也有言三語四挑撥他的。眾尼便嘻笑趨陪,殷勤款送。他只淡淡相看,分毫不放在心上。閒常見眾尼每幹些勾當,只做不知。閉門靜坐,看些古書,寫些詩句,再不輕易出來走動。也是機緣湊泊,適才聞人生庵前閒看時,恰好靜觀偶然出來閒步,在門縫裡窺看。只見那聞人生逸致翩翩,有出塵之態。靜觀注目而視,看得仔細。見聞人生去遠了,恨不得趕上去飽看一回。無聊無賴的只得進房,心下想道:「世間有這般美少年,莫非天仙下降?人生一世,但得恁地一個,便把終身許他,豈不是一對好姻緣?奈我已墮入此中,這事休題了。」嘆口氣,噙著眼淚。正是:
啞子漫嘗黃柏味,難將苦口向人言。
看官聽說,但凡出家人,必須四大俱空。自己發得念盡,死心塌地,做個佛門弟子,早夜修持,凡心一點不動,卻才算得有功行。若如今世上,小時憑著父母蠻做,動不動許在空門,那曉得起頭易,到底難。到得大來,得知了這些情欲滋味,就是強制得來,原非他本心所願。為此就有那不守分的,污穢了禪堂佛殿,正叫做「作福不如避罪」。奉勸世人再休把自己兒女送上這條路來。
閒話休題,卻說聞人生自杭州歸來,荏苒間又過了四個多月。那年正是大比之年,聞人生已從道間取得頭名,此時正是六月天氣,卻不甚熱,打點束裝上杭。他有個姑娘在杭州關內黃主事家做孤孀,要去他莊上尋間清涼房舍,靜坐幾時。看了出行的日子,已得朋友們資助了些盤纏,安頓了母親,雇了隻航船,帶了家僮阿四,攜了書囊前往。才出東門,正行之際,岸上一個小和尚說著湖州的話叫道:「船是上杭州的麼?」船家道:「正是,送一位科舉相公上去的。」和尚道:「既如此,可帶小僧一帶,舟金依例奉上。」船家道:「師父,杭州去做甚麼?」和尚道:「我出家在靈隱寺,今到俗家探親,卻要回去。」船家道:「要問艙裡相公,我們不敢自主。」只見那阿四便鑽出船頭上來,嚷道:「這不識時務小禿驢!我家官人正去鄉試,要討彩頭,撞將你這一件禿光光不利市的物事來。去便去,不去時我把水兜豁上一頓水,替你洗潔淨了那亂代頭。」你道怎地叫做「亂代頭」?昔人有嘲誚和尚說話道:「此非治世之頭,乃亂代之頭也。」蓋為「亂」「卵」二字,音相近。阿四見家主與朋友們戲虐,曾說過,故此學得這句話,罵那和尚。和尚道:「載不載,問一聲也不衝撞了甚麼?何消得如此嚷?」聞人生在艙裡聽見,推窗看那和尚,且是生得清秀、嬌嫩,甚覺可愛,又見說是靈隱寺的和尚,便想道:「靈隱寺去處,山水最勝,我便帶了這和尚去,與他做個相知往來,到那裡做下處也好。」慌忙出來喝住道:「小廝不要無理!鄉里間的師父,既要上杭時,便下船來做伴同去何妨?」也是緣分該是如此,船家得了此話,便把船擾岸。那和尚一見了聞人生,吃了一驚,一頭下船,一頭瞅著聞人生只顧看。聞人生想道:「我眼裡也從不見這般一個美麗長老,容色絕似女人。若使是女身,豈非天姿國色?可惜是個和尚了。」和他施禮罷,進艙裡坐定。卻值風順,拽起片帆,船去如飛。
兩個在艙中,各問姓名了畢,知是同鄉,只說著一樣的鄉語,一發投機。聞人生見那和尚談吐雅致,想道:「不是個庸僧。」只見他一雙媚眼,不住的把聞人生上下只顧看。天氣暴暑,聞人生請他寬了上身單衣,和尚道:「小僧生性不十分畏暑,相公請自便。」
看看天晚,吃了些夜飯,聞人生便讓和尚洗澡,和尚只推是不消。聞人生洗了澡,已自因倦,搬倒頭,只尋睡了。阿四也往艄上去自睡。那和尚見人睡靜,方滅了火,解衣與聞人生同睡。卻自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只自嘆氣。見聞人生已睡熟,悄悄坐起來,伸隻手把他身上摸著。不想正摸著他一件蹺尖頭、硬篤篤的東西,捏了一把。
那時聞人生正醒來,伸個腰,那和尚流水放手,輕輕的睡了倒去。聞人生卻已知覺,想道:「這和尚倒來惹騷!恁般一個標緻的,想是師父也不饒他,倒是慣家了。我便兜他來男風一度也使得,如何肉在口邊不吃?」聞人生正是少年高興的時節,便爬將過來與和尚做了一頭,伸將手去摸時,和尚做一團兒睡著,只不做聲。聞人生又摸去,只見軟團團兩隻奶兒。聞人生想道:「這小長老,又不肥胖,如何有恁般一對好奶?」再去摸他後庭時,那和尚卻像驚怕的,流水翻轉身來仰臥著。聞人生卻待從前面抄將過去,才下手卻摸著前面高聳聳似饅頭般一團肉,卻無陽物。聞人生倒吃了一驚,道:「這是怎麼說?」問他道:「你實說,是甚麼人?」和尚道:「相公,不要則聲,我身實是女尼。因怕路上不便,假稱男僧。」聞人生道:「這等一發有緣,放你不過了。」不問事由,跳上身去。那女尼道:「相公可憐小尼還是個女身,不曾破肉的,從容些則個。」聞人生此時慾火正高,那裡還管?挨開兩股,逕將陽物直搗。無奈那尼姑含花未慣風和雨,怎當聞人生興發忙施雨興風。遷延再四,方沒其身。那女尼只得蹙眉嚙齒忍耐。
霎時雲收雨散。聞人生道:「小生無故得遇仙姑,知是睡裡夢裡?須道住止詳細,好圖後會。」女尼便道:「小尼非是別處人氏,就是湖州東門外楊家之女,為母親所誤,將我送入空門。今在西溪翠浮庵出家,法名靜觀,那裡庵中也有來往的,都是些俗子村夫,沒一個看得上眼。今年正月間,正在門首閒步,看見相公在門首站立,儀表非常,便覺神思不定,相慕已久。不想今日不期而會,得諧魚水,正合夙願,所以不敢推拒。非小尼之淫賤也。願相公勿認做萍水相逢,須為我圖個終身便好。」聞人生道:「尊翁尊堂還在否?」靜觀道:「父親楊某,亡故已久,家中還有母親與兄弟。昨日看母親來,不想遇著相公。相公曾娶妻未?」聞人生道:「小生也未有室,今幸遇仙姑,年貌相當,正堪作配。況是同郡儒門之女,豈可埋沒於此?須商量個長久見識出來。」靜觀道:「我身已托於君,必無二心。但今日事體匆忙,一時未有良計。小庵離城不遠,且是僻靜清涼,相公可到我庵中作寓,早晚可以攻書,自有道者在外打齋,不煩薪水之費,亦且可以相聚。日後相個機會,再作區處。相公意下何如?」聞人生道:「如此甚好,只恐同伴不容。」靜觀道:「庵中只有一個師父,是四十以內之人。色上且是要緊,兩個同伴多不上二十來年紀,他們多不是清白之人。平日與人來往,盡在我眼裡,那有及得你這樣儀表?若見了你,定然相愛。你便結識了他們,以便就中取事。只怕你不肯留,那有不留你之事?」聞人生聽罷,歡喜無限道:「仙姑高見極明,既恁地,來早到松木場,連我家小廝打發他隨船回去。小生與仙姑同往便了。」說了一回,兩人摟抱有興,再講那歡娛起來。正是:
平生未解到花關,倏到花關骨盡寒。
此際本知真與夢,幾回暗裡抱頭看。
事畢,只聽得晨雞亂唱,靜觀恐怕被人知覺,連忙披衣起身。船家忙起來行船,阿四也起來伏侍梳洗,吃早飯罷,趕早過了關。阿四問道:「那裡歇船?好到黃家去問下處。」聞人生道:「不消得下處了。這小師父寺中有空房,我們竟到松木場上岸罷。」船到松木場,只說要到靈隱寺,雇了一個腳夫,將行李一擔挑了,聞人生吩咐阿四道:「你可隨船回去,對安人說聲,不消記念!我只在這師父寺裡看書。場畢,我自回來,也不須教人來討信得。」打發了,看他開了船,聞人生才與靜觀雇了兩乘轎,?到翠浮庵去。另與腳夫說過,叫他跟來。霎時到了,還了轎錢腳錢,靜觀引了聞人生進庵道:「這位相公要在此做下處,過科舉的。」
眾尼看見,笑臉相迎。把聞人生看了又看,愈加歡愛。殷殷勤勤的,陪過了茶,收拾一間潔淨房子,安頓了行李。吃過夜飯,洗了浴。少不得先是庵主起手快樂一宵。此後這兩個,你爭我奪輪番伴宿。靜觀恬然不來兜攬,讓他們歡暢,眾尼無不感激靜觀。混了月餘,聞人生也自支持不過。他們又將人參湯、香薷飲、蓮心、圓眼之類,調漿聞人生,無所不至。聞人生倒好受用。
不覺已是穿針過期,又值六月半盂蘭盆大齋時節。杭州年例,人家功果,點放河燈。那日還是六月十二日,有一大戶人家差人來庵裡請師父們念經,做功果。庵主應承了,眾尼進來商議道:「我們大眾去做道場,十三到十五有三日停留。聞官人在此,須留一個相陪便好。只是忒便宜了他。」只見兩尼,你也要住,我也要住,靜觀只不做聲。庵主道:「人家去做功果,自然推不得。不消說聞官人原是靜觀引來的,你兩個討他便宜多了,今日只該著靜觀在此相陪,也是公道。」眾人道:「師父處得有理。」靜觀暗地歡喜。眾尼自去收拾法器經箱,連老道者多往家去了。
靜觀送了出門,進來對聞人生道:「此非久戀之所,怎生作個計較便好?今試期日近,若但迷戀於此,不惟攀桂無分,亦且身軀難保。」聞人生道:「我豈不知?只為難捨著你,故此強與眾歡,非吾願也。」靜觀道:「前日初會你時,非不欲即從你作脫身之計,因為我在家中來,中途不見了,庵主必到我家裡要人,所以不便。今既在此多時了,我乘此無人在庵,與你逃去,他們多是與你有染的,心頭病怕露出來,料不好追得你。」聞人生道:「不如此說,我是個秀才家,家中況有老母。若同你逃至我家,不但老母驚異,未必相容;亦且你庵中追尋得著,驚動官府,我前程也難保。何況你身子不知作何著落?此事行不得。我意欲待赴試之後,如得一第,娶你不難。」靜觀道:「就是中了個舉人,也沒有就娶個尼姑的理。況且萬一不中,又卻如何?亦非長算。我自出家來,與人寫經寫疏,得人襯錢,積有百來金。我撇了這裡,將了這些東西做盤纏,尋一個寄跡所在,等待你名成了,再從容家去,可不好?」聞人生想一想道:「此言有理,我有姑娘,嫁在這裡關內黃鄉宦家,今已守寡,極是奉佛。家裡莊上造得有小庵,晨昏不斷香火。那庵中管燒香點燭的老道姑,就是我的乳母。我如今不免把你此情告知姑娘,領你去放在他家家庵中,托我奶娘相伴著你。他是衙院人家,誰敢來盤問?你好一面留頭長髮,待我得意之後,以禮成婚,豈不妙哉?倘若不中,也等那時髮長,便到處無礙了。」靜觀道:「這個卻好,事不宜遲,作急就去。若三日之後,便做不成了。」
當下聞人生就奔至姑娘家去,見了姑娘。姑娘道罷寒溫,問道:「我久在此望你該來科舉了,如何今日才來?有下處也未曾?」聞人生道:「好叫姑娘得知,小侄因為尋下處,做出一件事頭來,特求姑娘周全則個。」姑娘道:「何事?」聞人生造個謊道:「小侄那裡有一個業師楊某,亡故多時,他只有一女,幼年間就與小侄相認。後來被個尼姑拐了去,不知所向。今小侄貪靜尋下處,在這裡西溪地方,卻在翠浮庵裡撞著了他,且是生得人物十全了。他心不願出家,情願跟著小侄去。也是前世姻緣,又是故人之女,推卻不得。但小侄在此科舉,怕惹出事來;若帶他家去,又是個光頭不便;欲待當官告理,場前沒閒工夫,亦且沒有閒使用。我想姑娘此處有個家庵,是小侄奶子在裡頭管香火,小侄意欲送他來到姑娘庵裡頭暫住。就是萬一他那裡曉得了,不過在女眷人家香火庵裡,不為大害。若是到底無人跟尋,小侄待鄉試已畢,意欲與他完成這段姻緣,望姑娘作成則個。」姑娘笑道:「你尋著了個陳妙常,也來求我姑娘了。既是你師長之女,怪你不得。你既有意要成就,也不好叫他在庵裡住。你與他多是少年心性,若要往來,恐怕玷污了我佛地。我莊中自有靜室,我收拾與他住下,叫他長起髮來。我自叫丫鬟伏侍,你亦可以長來相處。若是晚來無人,叫你奶子伴宿,此為兩便。」聞人生道:「若得如此,姑娘再造之恩,小侄就去領他來拜見姑娘了。」
別了出門,就在門外叫了一乘轎,竟到翠浮庵裡。進庵與靜觀說了適才姑娘的話。靜觀大喜,連忙收拾,將自己所有,盡皆檢了出來。聞人生道:「我只把你藏過了,等他們來家,我不妨仍舊再來走走。使他們不疑心著我。我的行李且未要帶去。」靜觀道:「敢是你與他們業根未斷麼?」聞人生道:「我專心為你,豈復有他戀?只要做得沒個痕跡,如金蟬脫殼方妙。若他坐定道是我,無得可疑了,正是科場前利害頭上,萬一被他們官司絆住,不得入試怎好?」靜觀道:「我平時常獨自一個家去的,他們問時,你只推偶然不在,不知我那裡去了,支吾著他。他定然疑心我是到娘家去,未必追尋。到得後來,曉得不在娘家,你場事已畢了,我與你別作計較。離了此地,你是隔府人,他那裡來尋你?尋著了也只索白賴。」
計議已定,靜觀就上了轎,聞人生把庵門掩上,隨著步行,竟到姑娘家來。姑娘一見靜觀,青頭白臉,桃花般的兩頰,吹彈得破的皮肉,心裡也十分喜歡。笑道:「怪道我家侄兒看上了你!你只在莊上內房裡住,此處再無外人敢上門的,只管放心。」對聞人生道:「我莊上房中,你亦可同住。但若竟住在此,恐怕有人跟尋得出,反為不美。況且要進場,還須別尋下處。」聞人生道:「姑娘見得極是,小侄只可暫來。」從此,靜觀只在姑娘莊裡住。聞人生是夜也就同房宿了,明日別了去,另尋下處,不題。
卻說翠浮庵三個尼姑,作了三日功果回來。到得庵前,只見庵門虛掩的。走將進去,靜悄悄不見一人,驚疑道:「多在何處去了?」他們心上要緊的是聞人生,靜觀倒是第二。著急到聞人生房裡去看,行李書箱都在,心裡又放下好些。只不見了靜觀,房裡又收拾的乾乾淨淨,不知甚麼緣故?
正委決不下,只見聞人生踱將進來。眾尼笑逐顏開道:「來了!來了!」庵主一把抱住,且不及問靜觀的說話,笑道:「隔別三日,心癢難熬。今且到房中一樂。」也不顧這兩個小尼口饞,逕自去做事了,聞人生只得勉強奉承,酣暢一度,才問道:「你同靜觀在此,他那裡去了?」聞人生道:「昨日我到城中去了一日,天晚了,來不及,在朋友家宿了。直到今日來不知他那裡去了。」眾尼道:「想是見你去了,獨自一個沒情緒,自回湖州去了。他在此獨受用了兩日,也該讓讓我們,等他去去再處。」因貪著聞人生快樂,把靜觀的事倒丟在一邊了。誰知聞人生的心,卻不在此處。鬼混了兩三日,推道要到場前尋下處。眾尼不好阻得,把行李挑了去。眾尼千約萬約道:「得空原到這裡來住。」聞人生滿口應承,自去了。
庵主過了幾日,不見靜觀消耗,放心不下,叫人到楊媽媽家問問。說是不曾回家,吃了一驚。恐怕楊媽媽來著急,倒不敢聲張,只好密密探聽。又見聞人生一去不來,心裡方纔有些疑惑,待要去尋他盤問,卻不曾問得下處明白,只得忍耐著,指望他場後還來。只見三場已畢,又等了幾日。聞人生腳影也不見來。原來聞人生場中甚是得意,出場來竟到姑娘莊上,與靜觀一處了,那裡還想著翠浮庵中?庵主與二尼,望不見到,恨道:「天下有這樣薄情的人!靜觀未必不是他拐去了。不然便是這樣不來,也沒解說。」思量要把拐騙來告他,有礙著自家多洗不清,怕惹出禍來。正商量到場前尋他,或是問到他湖州家裡去炒他,終是女人輩,未有定見,卻又撞出一場巧事來。
說話間,忽然門外有人敲門得緊,眾尼多心疑道:「敢是聞人生來也?」開走出來,開了門看,只見一乘大轎,三四乘小轎,多在門首歇著。敲門的家人報道:「安人到此。」庵主卻認得是下路來的某安人,慌忙迎接。只見大轎裡安人走出來,旁邊三四個養娘出轎來,擁著進庵。坐定了,寒溫過,獻茶已畢,安人打發家人們:「到船上俟候。我在此過午下船。」家人們各去了。安人走進庵主房中來。安人道:「自從我家主亡過,我就不曾來此,已三年了。」庵主道:「安人今日貴腳踏賤地,想是完了孝服才來燒香的。」安人道:「正是。」庵主道:「如此秋光,正好閒耍。」安人嘆了一口氣道:「有甚心情遊耍?」庵主有些瞧科,挑他道:「敢是為沒有了老爹,冷靜了些?」安人起身把門掩上,對庵主道:「我一向把心腹待你,你不要見外。我和你說句知心話:你方纔說我冷靜,我想我只隔得三年,尚且心情不奈煩,何況你們終身獨守,如何過了?」庵主道:「誰說我們獨守?不瞞安人說,全虧得有個把主兒相伴一相伴。不然冷落死了,如何熬得?」安人道:「你如今見有何人?」庵主道:「有個心上妙人,在這裡科舉的小秀才。這兩日一去不來,正在此設計商量。」安人道:「你且丟著此事,我有一件好事作成你。你盡心與我做著,管教你快活。」庵主道:「何事?」安人道:「我前日在昭慶寺中進香,下房頭安歇。這房頭有個未淨頭的小和尚,生得標緻異常。我瞞你不得,其實隔絕此事多時,忍不住動火起來。因他上來送茶,他自道年幼不避忌,軟嘴塌舌,甚是可愛。我一時迷了,遣開了人,抱他上床要試他做做此事看。誰知這小廝深知滋味,比著大人家更是雄健。我實是心吊在他身上,捨不得他了。我想了一夜,我要帶他家去。須知我是個寡居,要防生人眼,恐怕壞了名聲。亦且拘拘束束,躲躲閃閃,怎能夠像意?我今與師父商量,把他來師父這裡,淨了頭,他面貌嬌嫩,只認做尼姑。我歸去後,師父帶了他,竟到我家來,說是師徒兩個來投我。我供養在家裡庵中,連我合家人,只認做你的女徒,我便好像意做事,不是神鬼不知的?所以今日特地到此,要你做這大事。你若依得,你也落得些快活。有了此人,隨你心上人也放得下了。」庵主道:「安人高見妙策,只是小尼也沾沾手,恐怕安人吃醋。」安人道:「我要你幫襯做事,怎好自相妒忌?到得家裡我還要牽你來做了一床,等外人永不疑心,方纔是妙哩。」庵主道:「我的知心的安人!這等說,我死也替你去。我這裡三個徒弟,前日不見了一個小的。今恰好把來抵補,一發好瞞生人。只是如何得他到這裡來?」安人道:「我約定他在此。他許我背了師父,隨我去的,敢就來也?」
51 正說之間,只見一個小尼敲門進房來道:「外邊一個攏頭小伙子,在那裡問安人。」安人忙道:「是了,快喚他進來!」只見那小伙望內就走,兩個小尼見他生得標緻,個個眉花眼笑。安人見了,點點頭叫他進來。他見了庵主,作個揖。庵主一眼不霎,估定了看他。安人拽他手過來,問庵主道:「我說的如何?」庵主道:「我眼花了,見了善財童子,身子多軟攤了。」安人笑將起來。庵主且到灶下看齋,就把這些話與二個小尼說了。小尼多咬著指頭道:「有此妙事!」庵主道:「我多分隨他去了。」小尼道:「師父撇了我們,自去受用。」庵主道:「這是天賜我的衣食,你們在此,料也不空過。」大家笑耍了一回。庵主復進房中。只見安人摟著小伙,正在那裡說話。見了庵主,忙在扶手匣裡取出十兩一包銀子來,與他道:「只此為定,我今留此子在此,我自開船先去了。十日之內,望你兩人到我家來,千萬勿誤!」安人又叮囑那小伙幾句話,出到堂屋裡,吃了齋,自上轎去了。
庵主送了出去,關上大門,進來見了小伙,真是黑夜裡拾得一顆明珠,且來摟他去親嘴。把手摸他陽物兒,捏捏掐掐,後生家火動了,一直挺將起來。庵主忙解褲就他,弄了一度,喜不可言。對他道:「今後我與某安人合用的了,只這幾夜,且讓讓我著。」事畢,就取剃刀來與他落了髮,仔細看一看,笑道:「也倒與靜觀差不多,到那裡少不得要個法名,仍叫做靜觀罷。」是夜同庵主一床睡了,極得兩個小尼姑咽乾了唾沫。明日收拾了,叫個船,竟到下路去,吩咐兩個小尼道:「你們且守在此,我到那裡看光景若好,捎個信與你們。畢竟不來,隨你們散夥家去罷。楊家有人來問,只說靜觀隨師父下路人家去了。」兩尼也巴不得師父去了,大家散夥,連聲答應道:「都理會得。」從此,老尼與小伙同下船來,人面前認為師弟,晚夕上只做夫妻。
不多幾日,到了那一家,充做尼姑,進庵住好。安人不時請師徒進房留宿,常是三個做一床。尼姑又教安人許多取樂方法,三個人只多得一顆頭,盡興淫恣。那少年男子不敵兩個中年老陰,幾年之間,得病而死。安人哀傷鬱悶,也不久亡故。老尼被那家尋他事故,告了他偷盜,監了追贓,死於獄中。這是後話。
且說翠浮庵自從庵主去後,靜觀的事一發無人提起,安安穩穩住在莊上。只見揭了曉,聞人生已中了經魁,喜喜歡歡,來見姑娘。又私下與靜觀相見,各各快樂。自此,日裡在城中,完這些新中式的世事。晚上到姑娘莊上,與靜觀歇宿,密地叫人去翠浮庵打聽。已知庵主他往,兩小尼各歸俗家去了,庵中空鎖在那裡。回復了靜觀,掉下了老大一個疙瘩。聞人生事體已完,想要歸湖州,來與姑娘商議:「靜觀髮未長,娶回不得,仍留在姑娘這裡。待我去會試再處。」靜觀又囑咐道:「連我母親處,也未可使他知道。我出家是他的生意,如何驀地還俗?且待我頭髮長了,與你雙歸,他才拗不得。」聞人生道:「多是有見識的話。」別了姑娘,拜過母親,把靜觀的事,並不提起。
到得十月盡邊,要去會試,來見姑娘。此時靜觀頭髮開肩,可以梳得個假鬢了。聞人生意欲帶他去會試,姑娘勸道:「我看此女德性溫淑,堪為你配。既要做正經婚姻,豈可仍復私下帶來帶去,不像事體。仍留我莊上住下,等你會試得意榮歸,他髮已盡長。此時只認是我的繼女,迎歸花燭,豈不正氣!」聞人生見姑娘說出一段大道理話,只得忍情與靜觀別了。進京會試。果然一舉成名,中了二甲,禮部觀政。《同年錄》上先刻了「聘楊氏」,就起一本「給假歸娶」,奉旨:准給花紅表禮,以備喜筵。
馳驛還家,拜過母親。母親聞知歸娶,問道:「你自幼未曾聘定,今娶何人?」聞人生道:「好教母親得知,孩兒在杭州,姑娘家有個繼女許下孩兒了。」母親道:「為何我不曾見說?」聞人生道:「母親日後自知。」選個吉日,結起彩船,花紅鼓樂,竟到杭州關內黃家來,拜了姑娘,說了奉旨歸娶的話。姑娘大喜道:「我前者見識,如何?今日何等光彩!」先與靜觀相見了,執手各道別情。靜觀此時已是內家裝扮了,又道黃夫人待他許多好處,已自認義為乾娘了。黃夫人親自與他插戴了,送上彩轎,下了船。船中趕好日,結了花燭。正是:
紅羅帳裡,依然兩個新人;
錦披窩中,各出一般舊物。
到家裡,齊齊拜見了母親。母親見媳婦生得標緻,心下喜歡。又見他是湖州聲口,問道:「既是杭州娶來,如何說這裡的話?」聞人生方把楊家女兒錯出了家,從頭至尾的事,說了一遍。母親方纔明白。
次日聞人生同了靜觀竟到楊家來。先拿子婿的帖子與丈母,又一內弟的帖與小舅。楊媽只道是錯了,再四不收。女兒只得先自走將進來,叫一聲:「娘!」媽媽見是一個鳳冠霞帔的女眷,吃那一驚不小。慌忙站起來,一時認不出。女兒道:「娘休驚怪!女兒即是翠浮庵靜觀是也。」媽媽聽了聲音,再看面龐,才認得出:只是有了頭髮,妝扮異樣,若不仔細,也要錯過。媽媽道:「有一年多不見你面,又無音耗。後來聞得你同師父到那裡下路去了,好不記掛!今年又著人去看,庵中鬼影也無,正自思念你,沒個是處,你因何得到此地位!」女兒才把去年搭船相遇,直到此時,奉旨完婚,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喜得個楊媽媽雙腳亂跳,口扯開了收不攏來,叫兒子去快請姊夫進來。兒子是學堂中出來的,也盡曉得趨蹌,便拱了聞人生進來,一同姊妹站立,拜見了楊媽媽。此時真如睡裡夢裡,媽媽道:「早知你有這一日,為甚把你送在庵裡去?」女兒道:「若不送在庵中,也不能夠有這一日。」當下就接了楊媽媽到聞家過門,同坐喜筵。大吹大擂,更餘而散。
此後,聞人生在宦途時有蹉跌,不甚像意。年至五十,方得腰金而歸。楊氏女得封恭人,林下偕老。聞人生曾遇著高明相士,問他宦途不稱意之故。相士道:「犯了少年時風月,損了些陰德,故見如此。」聞人生也甚悔翠浮庵少年孟浪之事,常與人說尼庵不可擅居,以此為戒。這不是「偷期得成正果」之話?若非前生分定,如何得這樣奇緣?有詩為證:
主婚靡不仗天公,堪嘆人生盡聵聾。
若道姻緣人可強,氤氳使者有何功?
第三十五卷訴窮漢暫掌別人錢 看財奴刁買冤家主
詩云:
從來欠債要還錢,冥府於斯倍灼然。
若使得來非分內,終須有日復還原。
卻說人生財物,皆有分定。若不是你的東西,縱然勉強哄得到手,原要一分一毫填還別人的。從來因果報應的說話,其事非一,難以盡述。在下先揀一個稀罕些的,說來做個得勝頭回。晉州古城縣有一個人,名喚張善友。平日看經念佛,是個好善的長者。渾家李氏卻有些短見薄識,要做些小便宜勾當。夫妻兩個過活,不曾生男育女,家道盡從容好過。其時本縣有個趙廷玉,是個貧難的人,平日也守本分。只因一時母親亡故,無錢葬埋,曉得張善友家事有餘,起心要去偷他些來用。算計了兩日,果然被他挖個牆洞,偷了他五六十兩銀子去,將母親殯葬訖。自想道:「我本不是沒行止的,只因家貧無錢葬母,做出這個短頭的事來,擾了這一家人家,今生今世還不的他,來生來世是必填還他則個。」
張善友次日起來,見了壁洞,曉得失了賊,查點家財,箱籠裡沒了五六十兩銀子。張善友是個富家,也不十分放在心上,道是命該失脫,嘆口氣罷了。惟有李氏切切於心道:「有此一項銀子,做許多事,生許多利息,怎捨得白白被盜了去?」
正在納悶間,忽然外邊有一個和尚來尋張善友。張善友出去相見了,問道:「師父何來?」和尚道:「老僧是五臺山僧人,為因佛殿坍損,下山來抄化修造。抄化了多時,積得有兩百來兩銀子,還少些個。又有那上了疏未曾勾銷的,今要往別處去走走,討這些布施。身邊所有銀子,不便攜帶,恐有失所,要尋個寄放的去處,一時無有。一路訪來,聞知長者好善,是個有名的檀越,特來寄放這一項銀子。待別處討足了,就來取回本山去也。」張善友道:「這是勝事,師父只管寄放在舍下,萬無一誤。只等師父事畢來取便是。」當下把銀子看驗明白,點計件數,拿進去交付與渾家了。出來留和尚吃齋。和尚道:「不勞檀越費齋,老僧心忙要去募化。」善友道:「師父銀子,弟子交付渾家收好在裡面。倘若師父來取時,弟子出外,必預先吩咐停當,交還師父便了。」和尚別了自去抄化。那李氏接得和尚銀子在手,滿心歡喜,想道:「我才失得五六十兩,這和尚倒送將一百兩來,豈不是補還了我的缺?還有得多哩!」就起一點心,打帳要賴他的。
一日,張善友要到東嶽廟裡燒香求子去,對渾家道:「我去則去,有那五臺山的僧所寄銀兩,前日是你收著,若他來取時,不論我在不在,你便與他去。他若要齋吃,你便整理些蔬菜齋他一齋,也是你的功德。」李氏道:「我曉得。」張善友自燒香去了。去後,那五臺山和尚抄化完卻來問張善友取這項銀子。李氏便白賴道:「張善友也不在家,我家也沒有人寄甚麼銀子。師父敢是錯認了人家了?」和尚道:「我前日親自交付與張長者,長者收拾進來交付孺人的,怎麼說此話?」李氏便賭咒道:「我若見你的,我眼裡出血。」和尚道:「這等說,要賴我的了。」李氏又道:「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和尚見他賭咒,明知白賴了。爭奈他是個女人家,又不好與他爭論得。和尚沒計奈何,合著掌,念聲佛道:「阿彌陀佛!我是十方抄化來的布施,要修理佛殿的,寄放在你這裡。你怎麼要賴我的?你今生今世賴了我這銀子,到那生那世少不得要填還我。」帶著悲恨而去。過了幾時,張善友回來,問起和尚銀子。李氏哄丈夫道:「剛你去了,那和尚就來取,我雙手還他去了。」張善友道:「好,好,也完了一宗事。」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Çirattagı - 初刻拍案驚奇 - 13
- Büleklär
- 初刻拍案驚奇 - 01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930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46220.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4.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1.9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2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634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1420.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4.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2.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3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475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6820.3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1.2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4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877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44322.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5.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2.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5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5098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3520.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3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0.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6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882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16221.2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4.0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1.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7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329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96819.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1.9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9.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8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521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68820.7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9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1.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09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743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2020.9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8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1.0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10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149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1220.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2.9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0.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11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759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44620.6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0.6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12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4943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18021.4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4.9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2.5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13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5182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10721.1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6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0.4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初刻拍案驚奇 - 14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1161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463722.3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5.0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2.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