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1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30
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48
17.9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28.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35.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系
按宋待制孫甫史論:
子丑乾坤判,惟寅人所生。聖君開至治,賢相在新民。
三王惟尚德,五帝盡施仁。唐虞民物阜,湯武放誅民。
春秋因魯史,孔子道難行。德衰征伐尚,風漓治亂循。
圖王人罕見,尚霸眾爭橫。秦強吞六國,漢杰羨三人。
東西二百四,吳魏蜀三分。五季相循並,君臣迭亂爭。
一朝征戰起,藩鎮坐皇庭。世祖承平治,太宗起義兵。
遼夷皆拱服,怙冒盡稱臣。胡虜入中國,宮中開禍門。
祿山方被掃,巢賊又侵凌。天意除奸暴,否泰本相循。
賡歌記遺蹟,傳記最分明。
歌之不足,復賦之以律云:
唐虞三代皆崇德,降自春秋治不攏
擾擾兵戈無義戰,紛紛謀利詐相攻。
漢祛秦暴真天命,唐統華夷雜霸功。
禍亂若無安祿兆,黃巢焉敢亂僖宗。
此後單道隋煬帝開汴河,天下群雄並起,六十四處煙塵反亂,十八處擅改年號。
遼東李密、江南蕭銑、幽州劉隆真、明州竇建德、河州梁師都、饒州林士弘、源州李軌、湖州沈法興、兗州徐圓朗、楚州朱燦、登州李子通、濟州輔公祐、山後劉武周、建州劉黑闥、西城韓世充、揚州宇文化、蘭州薛舉。
當時那十八處煙塵,皆被唐太宗掃滅,混為一統天下,建號大唐,其世系:太宗高宗中宗睿容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傳至懿宗已十六代,共二百五十餘年。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
卻說懿宗傳至十七代,僖宗即位,僖宗名澴,懿宗少子也。
年十三,為宦官劉行深、韓文約所立,建都於長安,改元乾符元年,僖宗設朝,詩云: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紫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福
群臣朝罷歸來處,一派珂聲繞鳳樓。
眾臣朝畢,僖宗問:「天下甚荒,黎民反亂,何以治之?」
言未盡,閃出佞臣田令孜。此人總督三省六部,正是文官的班頭,武將的領袖。奏說:「臣聞天下荒亂,賊寇?起,男子插刀槍而種田,婦女披衣甲而饋餉,只因文無清官,武少勇將,乞我主開文武二選場,選取天下文人勇士,教他為官為將,討賊安民,則太子可立致矣。」帝准奏,即命次日出榜招賢,天下舉子。盡到咸陽。
只因招選諸賢士,竦動英雄杰士心。
欲知開科取士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
時朝廷昏亂,佞臣當道,有錢重任,無錢不用,因此曹州反了王仙芝,濮州反了尚君長,唐遣令孜領兵十萬剿除。世之盛衰,國之興廢,皆有定數。太平時節,國有英雄扶社稷;離亂之時,天生奸佞亂乾坤。
卻說曹州冤句縣赤牆村,一人姓黃名宗旦,世為鹽商,娶妻田氏回家,逕從巢林經過,見一小兒席地而坐,身穿黃衣,叫田氏為娘,化一道黃氣衝入田氏懷中,田氏歸即有孕,懷胎二十五月,一日誕下,形容怪異,身長二尺,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左臂生肉滕蛇一條,右臂生肉隋球一個,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宗旦見了驚疑,遂將此子丟在溝渠。
時有土地將此子移在巢樹上鴉鵲窠中。經過旬日,宗旦復從巢林經過,忽聞樹上小兒叫聲,宗旦舉目視之,乃七日前丟的小兒,遂取將下來。宗旦驚曰:「此子奇異。」乃抱回家,仍命田氏撫育,取名黃巢,及長,表字巨天。博覽經史,精熟武藝。
是時乾符三年,天下荒旱,改為廣平元年,庚子歲。
巢聞長安大開武試,招募英才,即辭父母,竟赴長安,入場試畢,果中武舉狀元。次日朝帝,令孜引至駕前請旨。帝問:「那個是狀元?」令孜奏曰:「此人是狀元。」僖宗一見黃巢,身長一丈,膀闊三停,面如金紙,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唬得魂不護體,半晌方定。僖宗大怒,將黃巢革退不用。
當駕官說:「朝廷嫌你丑貌,故不肯用。」黃巢退出朝門之外,默然歎曰:「明詔上只說選文章武藝,不曾說揀面貌,早知昏君以面貌取人,我也不來。」本欲回家,羞見父母,大丈夫不做暗事,袖中取出筆來。只見街頭一隻錦毛雄雞,望黃巢叫了一聲。巢曰:「昏君不識賢,雞倒識賢。」就對雞說:「雞,我若有天下之分,你大叫一聲!」那雞又叫一聲,巢大悅,舉筆寫詩八句云:雄雞有五德,今朝見我鳴,頂上紅冠正,身披紫錦文,心中常懷義,大叫兩三聲,喚出扶桑日,重教天下明。
巢作詩畢,進酒館飲酒,乘興又在粉牆上寫反詞云:昏君失政,寵用奸邪,荒荒離亂,文武無能。唐僖宗有眼無珠,見賢才不能擢用,可惜我十年辛苦,到今日不得成名。
暗思昔日楚漢爭鋒,一個力拔泰山,一個量寬滄海,他兩個戰烏江,英雄抵敵,詣咸陽火德肇興。某也志高漢鬥,氣吐虹霓,意欲匹馬單刀,橫行天下,管取那刀兵動處,把唐朝一旦平吞。
有詩為證:
浩氣騰騰貫鬥牛,班超投筆去封侯,
馬前但得三千卒,敢奪唐朝四百州。
黃巢寫下詩詞,即收拾琴劍書箱,出了長安城,對天誓曰:「黃巢若得寸進,定要奪取唐朝天下!」言罷而去。卻說巡城軍官看見反詩,抄奏朝廷,僖宗即宣令孜曰:「黃巢寫下反詩,要奪朕之天下,卿何治之?」令孜奏曰:「我主寬心,乞敕畫影圖形,捉拿巢賊,抄沒其家。」帝准其奏,即時命寫榜文,各處張掛,不在話下。
卻說長安城外,有一藏梅寺,寺中有個法明長老,一日領眾僧上殿,見琉璃燈光不明,視之只見裡面無油,深怪徒弟。
徒弟曰:「我夜夜添油,不知油在那裡去了。」至晚其僧隱於殿內,未及二鼓,忽見二鬼手提瓦罐,到於殿內偷油。其僧急報長老,長老不信,至次晚復隱於殿內,二鬼又來偷油,其徒急報長老,長老即引眾行者到殿,見二鬼果在偷油。長老問二鬼偷油作何用,二鬼答曰:「今有三曹陰司,攢造生死輪回冊,無油點燈,因此差我們到各寺觀取油應用。」長老又問二鬼曰:「冊內載的是什麼事?」二鬼答曰:「那冊內說,一人姓黃名巢字巨天,生得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面如金紙,有帝王之分,目下起兵混唐,在藏梅寺起手,開刀先殺一僧名法明,他將後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長老聽罷對二鬼云:「你可救我一命?」二鬼道:「天曹已先攢造一本去訖,除非黃巢不殺方好。」鬼使說罷而去。長老煩惱,每日差一行者在山門外伺候。
卻說黃巢聽得朝廷出捉拿榜文,四方捕捉,遂從山路逃走,忽一日到一山,但見山頭:雲靄靄霧漫漫,水潺潺,石蹬蹬。鳥啼古木,鶴唳老鬆。
路盤狐兔跡交加,谷應豺狼聲咆哮。行人難進步,正是老僧家。
又有詩為證:
壯哉山寺石岩邊,渺渺遙瞻斗柄連,
殿閣巍峨侵碧漢,樓台繚繞漱清泉。
金鐘隱隱雷聲吼,寶塔重重月影圓,
靜聽法華皆梵語,誰知此處有西天。
欲知黃巢如何起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
黃巢看山頂上有寺,碑上寫著藏梅禪寺四字,景致非凡。
有詩為證:
金光萬道衝雲漢,紫霧千條鎖翠峰,
景物非凡觀不盡,原來卻是梵王宮。
黃巢正遊玩間,那行者見了,報與長老。說:「山門外有一人,生得十分古怪,想是黃巢。」長老聽得,即吩咐本寺眾僧,鋪氈焚香,一步一拜,來接黃巢,至方丈內坐下。長老說:「接遲主公,乞恕小僧之罪。」巢喝道:「休胡說!誰是主公?
」長老遂將前事備說一番。黃巢心中暗道:「我若果有此事,你這寺中僧人不殺一個。」言畢,長老安排酒席款待,巢遂匿於寺中。
忽一日到後花園中看景,行至樹下,見桌上放著一張琴,巢近前撫罷一曲,則見東南風起,巽地雲生,天風過處,閃出一仙女,立在黃巢面前道:「吾奉上方款令,差吾下來,送此一口寶劍與你,此劍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巢接劍在手,低頭便拜。仙女指道:「兀的那東南方有一位仙長來了!」巢回頭看時,仙女化道清風而去。巢得劍歡喜不勝,將劍與長老看,說知其事,長老道:「貧僧決無謬言。」時值五月十四。
巢叫長老云:「我選庚子年壬申月甲申日庚午時,是五月十五日,我試劍起手,你寺裡僧人,盡行迴避。」
言未盡,只見行者來報曰:「山後王十萬家來請,十五日寺中大小僧眾赴齋。長老吩咐:「你眾僧明日都去赴齋,我在寺中伏侍主公。」吩咐已畢,次日天早,眾僧齊去赴齋,長老安排早飯與黃巢吃。巢說:「今日午時三刻,開刀起手,你要迴避。」長老辭了黃巢,自去躲身。出門只見路旁一株大樹,年久心空,長老遂隱身於樹內,不覺午時已到。卻說黃巢望天祝謝曰:巢本唐臣,一介書生,只因當今無道,寵任奸邪,用舍顛倒,思亂紛紛。權臣貪賄財利,不論賢才;主上惟取相貌形容,不分豪傑。巢因此誓削權奸,掃清天下,奪取江山,況荷寶劍頒臨,欽承明命,乘此吉期,開肱展臂,果蒙默祜,受命遐昌。
祝畢,手執寶劍歎曰:「我有願在先,不殺寺中一個僧人。
」闊步出寺,四顧無人,就將這大樹起手開刀。把劍望樹上一砍,只見人頭落地,鮮血噴天。巢說:「莫非這樹內有人!」
視之,乃法明長老。巢說:「我本心不要殺你,只因你躲此大數不過。」有詩為證:不肯參禪苦自修,法明長老命該休,身藏大樹無人見,誰識鋼刀不肯留。
黃巢大樹試鋼刀,只道藏梅僧盡逃,
非是法明藏不密,奈緣天數莫能饒。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僖宗以貌取人,失之巢賊,致令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唐家囫囫圇圇一個天下,分為五代,況起手開刀,天曹主殺法明,法明即多方求救,能倖免大數耶!
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
黃巢斬了法明,遂離藏梅寺,行至陽關大路,見一伙人在前面,巢大喜,禱告天地曰:「我若有天下之分,將這伙人都歸順於我。」黃巢大叫曰:「你眾人是那裡去的?」唬得那伙人一齊跪下道:「我們是不及第的舉子。」巢問曰:「你們肯跟我前去,殺奪大唐天下麼?」眾人曰:「情願跟大王前去!
」黃巢得了這伙人扶助,就反上金頂太行山,殺到宋州。末及半載,收了朱溫、尚讓、柳彥璋、柳彥隨、葛從周、鄧天王、孟絕海等,聚餓夫兵百萬。叫葛從周為總兵,尚讓做軍師,奪了東南州郡,領兵直至潼關。
守關二將李茂、宋真與巢將鄧天王交馬,不及三合,二將大敗,棄了潼關,奔上長安見駕,奏曰:「今有黃巢,領餓夫兵百萬,搶了潼關,臣等抵敵不過,乞發大軍前去,剿除賊眾,以安萬民。」帝聞大驚。又報巢兵到八里橋安營,帝宣田令孜曰:「這事怎了?」令孜奏曰:「事已急矣!不如前往西祁州避兵。」帝問曰:「西祁州那得宮殿安身?」令孜奏曰:「昔日七帝明皇,因祿山漁陽兵變,上西祁州避兵,建立的宮殿尚存。」帝即傳旨,收拾三宮六院,嬪妃采女,上西祁州去。令孜奏曰:「軍情緊急,只一君一後足矣!」當日田令孜同文武保駕,離長安逕上西祁州。逸狂詩曰:潼關賊破寇無休,堅守招兵或可收,恨殺奸臣無計策,輕移車駕上祁州。
卻說黃巢正坐帳中,哨馬報僖宗離了長安,望西祁州去了。
黃巢即令將士領兵追趕。葛從周曰:「且令人先洗宮院,登了大位,那時再去追趕未遲。」巢依言,令朱溫領兵去洗宮院,朱溫進了長安,但見唐宮中:黑漫漫征雲籠鳳閣,昏慘慘殺氣繞龍樓。喊聲滾滾,嚇嬪妃急登羅幃。戰鼓咚咚,驚采女忙投錦帳。千秋池下,撇了些破甲殘旗;萬歲山前,丟了些折弓損箭。直殺得,絳綃樓下胭脂濕,白玉城邊血浪翻。
朱溫直殺至後宮,見帝妹玉鑾英正欲投井,溫向前將欲殺之,但見紅光滿面,遂按劍喝問曰:「汝何人也?」玉鑾英泣告曰:「妾乃帝之妹也。」溫曰:「可曾婚配麼?」玉鑾英曰:「未曾適人。」溫命鑾英近前,但見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遂對玉鑾英曰:「吾乃朱五經之子,朱溫是也,但得汝為夫人,吾之願也。」鑾英勉強從之。時廣平元年秋七月也。
溫將鑾英假裝軍人,相雜而出。於是,唐金吾將軍張方直帥文武數十人,請巢為帝,遂進冠冕璽綬。巢就太極殿,南面而坐,受文武官僚山呼稱賀。是日,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元年,立子球為太子,封尚讓為太尉,葛從周為行兵總管。
唐之舊臣,三品以上者,悉停不用;四品以下者,使居舊職。
其餘諸將,各據功賞爵。遂問眾臣曰:「僖宗既上西祁州去,眾將誰往追之,以絕後患。」朱溫奏曰:「小將願往。」巢即命溫,引精兵一萬追之。逸狂詩曰:當年逆賊寇咸陽,威逼鑾輿避遠方,天使朱溫追駕急,鑾英勸化幸無傷。
僖宗車駕行了數日,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陣人馬來到,眾皆失色,帝大驚。田令孜出馬曰:「來將何人?敢攔聖駕!」繡旗影裡,閃出一將。金甲玉帶,跨紫騮馬,持宣花斧,便問:「天子何在?」帝戰慄不能語,群臣聞知,皆無所措。王子向前叱曰:「來者何人?」來將曰:「臣是西祁州節度使鄭畋,特來接駕。」王子曰:「既來接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畋慌忙下馬,拜於道左。帝曰:「追兵大至,汝可迎敵。」畋曰:「陛下勿憂,臣願領鐵騎相拒,破之必矣!」
言未絕,只見後面塵埃起處,金鼓齊鳴,朱溫人馬至近,畋即將人馬擺開陣勢,手持月斧,躍馬當先。但見朱溫:身長一丈,膀闊三停,面如噀血藍,齒似狼牙,耳猶兩翼,蘭發紅須,真如八臂哪?離天闕,開山小鬼下坡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賊陷兩京,天子奔走,此正臣子奮不顧身之日。鄭畋首倡大義,舉兵討賊,雖未睹成功,然志亦可嘉。
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
畋見朱溫,遂大罵:「反賊早早回兵,休來尋死!」溫怒持槍來迎,兩馬相交,鬥上一百餘合,不分勝敗,日已沉西,鳴金收軍,兩馬並回。鄭畋回至營中見帝,畋曰:「臣與朱溫戰上一百餘合,不分勝負,吾來日必定擒之。」帝曰:「且自將息,來日再議。」卻說朱溫回至寨內,恨氣未消,帶酒而言:「明日定擒僖宗,以獻吾主。」言未絕,只見屏後轉出一佳人,近前聲言不可。溫視之,乃玉蠻英也。溫曰:「汝有何言。」
鑾英曰:「僖宗乃妾之兄也,天下已被汝眾奪去,何故定要擒之?」溫曰:「汝乃女流之輩,有何識見?僖宗,草創昏君,大齊,真命之主,無德讓有德,自古皆然,斬草若不除根,恐後復發矣。」鑾英曰:「君言謬矣,唐之天下,子孫相承一十七世,反言草創,黃巢只一匹夫,起於強寇,稱為真主,此何理也?豈不聞古人有云:『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汝若改邪歸正,棄賊扶唐,實為良久之計,將軍請熟思之。」溫聽言沉吟半晌,欣然悟曰:「汝言是也,吾意已決!」遂吩咐手下,收拾旗幟,準備降唐。
卻說次日,鄭畋復來搦戰,只見溫素體戎裝,身無寸鐵,手執降旗,大叫:「唐將休得放箭,吾來降唐。」畋曰:「既然如此,吾當帶汝見駕。」畋以此事來奏帝曰:「斯人終是為盜,豈容納之。」田令孜曰:「目今用人之際,既有降兵,不可不納。」帝即從之,遂宣召至闕下,拜叩已畢。帝見溫形容古怪,實有驚恐之意。問:「汝是何人?」溫曰:「臣是黃巢部將,姓朱名溫,奉巢命來追聖駕,實該萬死,臣今不敢有違天命,特來願充前部,同破巢賊。」帝曰:「誠如是,社稷生靈之福也!」溫奏曰:「臣啟陛下,近日臣因掃宮,見御妹玉蠻英,將身赴井,實臣救之,現在營中,請陛下聖鑒。」帝聞奏愕然,半晌無言,自覺滿面羞慚。田令孜曰:「此人有大功,合配御妹為妻,陛下遲疑乎?」帝欣然從之,隨封溫為汴梁節度使,更賜玉帶一條。時帝嫌溫容貌醜陋,名字又惡,因賜名全忠,令以溫字改之。溫心暗喜,已知字意乃人王中心四字,頓首謝恩而出。溫領人馬上汴梁去訖。
卻說鄭畋保駕進西祁州,帝即日升殿,改元中和元年,群臣朝賀已畢,帝仰面大哭。畋跪曰:「今日入城登殿,且一路平安,乃喜事耳,大哭何也?」帝曰:「朕哭高祖耳!」畋曰:「高祖崩已久矣,陛下此哭何意?」帝曰:「朕想高祖、太宗,東蕩西除,南征北伐,苦爭血戰,混成一統天下,傳流一十七世,今被巢賊所侵,社稷危在旦夕,朕有何顏見高祖於地下乎?
」言罷又哭。畋曰:「失天下,乃天運循環使之然也!近日西祁州街市童謠云:庚子年來日月枯,唐朝天下有如無,山中果木重重結,巢臼鴉飛犯帝都,世上逆流三尺血,蜀中兩見駐鸞輿,若要太平無士馬,除是陰山碧眼鶘。
逸狂詩云:
畋論童謠慰帝情,應知劫數報分明。
敬天法祖加修省,異日還堪致太平。
以此論之,正應天運有變,『庚子年來日月枯』,陛下立乾符元年,至乾符二年是庚子,我主又改為廣明元年,明乃『日月』也,今歲失天下,豈不是『枯』矣。『唐朝天下有如無』,即今黃巢在位,未知中興如何,豈不是『有如無』也。
『山中果木重重結』,果字頭有三絲,乃為『巢』字,豈不是『重重結』也。『巢臼鴉飛犯帝都』,今黃巢入長安,奪帝位豈不是『犯帝都』也。『世上逆流三尺血』,自黃巢作亂,順者存,逆者亡,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豈不是『三尺血』也。
『蜀中兩見駐鸞輿』,昔安祿山作叛,明皇蜀中避難,今日巢兵逼,陛下亦在蜀中避難,豈不是『蜀中兩見駐鸞輿也』。末此二句,『若要太平無士馬,除是陰山碧眼鶘。』『碧眼鶘』即李鴉兒也。」帝曰:「鴉兒是何等人?」畋曰:「此人王侯之子,帝室之冑,陛下緣何不識?」帝曰:「朕實不識,卿試言之。」畋曰:「此人父名國昌,在朝廷有大功,得賜姓李,生子克用,善能騎射,驍勇無敵,官封為兵馬使。嘗因受詔監筵,只因國舅段文初鬧席,與克用兩下拒言,克用大怒,一拳打落文初二齒,文初欲奏朝廷,克用性如烈火,即取出銅錘,將段文初打死。朝廷聞知,欲殺克用,賴眾臣力救,得貶於直北沙陀歇馬。克用一到彼處,訓練軍士,招集番兵四十餘萬,有五百家驍勇兵將、十二太保,皆無敵之士。此人生得左眼大,右眼小,黃睛綠珠,人皆稱為獨眼龍,自號碧眼鶘,每出陣有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個鐵甲軍,皆穿皂衣,號為鴉兵。今黃巢乃鳥巢也,謠言:『群鴉人巢,巢必破矣』,須得此一支軍來救取,方可無危矣。」
帝大喜,便問群臣:「淮可為使,前往直北取回克用?」
階下一人進曰:「臣雖不才。願往直北,調取克用人馬,剿除巢賊。」帝視之,乃吏部尚書程敬思也。帝曰:「卿去甚當,奈外夷與中國,語言不同,人物亦異,克用心懷忿懼,未必便來。」敬思曰:「臣幼頗通番語:且與克用有一面之交,陛下赦其死罪,封克用官職,臣往以言撫慰之,彼必引兵來恢復矣。
」帝曰:「封他何職?」敬思曰:「陛下先肯擢以重任,使克用得展其威武,方好舉兵行事。」帝曰:「朕即封克用為忻代石嵐破巢兵馬大元帥,雁門關都招討。」遂賜金銀十車,金牌五百面,空頭宣五百道,龍衣一套,玉帶一條,更遣八員健將,五百名官軍,金寶敕書,即日便行。一面遣人調取二十八鎮諸侯,都到河中府會兵取齊,待克用人馬到來,協同破巢。
十八鎮諸侯:
函國公袁容、晉國公王鐸、荊州王元、
涇原程宗楚、秦州仇公遇、寰州童弘真、同台岳彥真、華州韓鑒、曹州曹順、兗州周順、鄆州赫連鐸、河中府王重榮、幽州馬三鐵、定州王景宗、汴梁朱全忠、徐州支樣、景州周太初、平州王用之、壽州張仲仁、萊州馬君武、陳州劉從吉、孟州朱合爽、朔州唐大弘、邠州朱文、鄜州楊思恭、青州王敬武、乾州王守存、覃州邵升昌。
欲知二十八鎮諸侯如何破巢,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裊巢占了上林一枚,只怕李鴉兒飛來,不得長安耳。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
卻說敬思領了金寶敕書等件,隨帶官軍五百名,一簇人馬望北進發,途中有詞為證,但見:風颯颯,草萋萋,雲慘淡,雨淋漓。沙鳥飛低岸,孤雁落平堤,霜跡板橋千古道,月明茅店一聲雞。
敬思在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縱馬直至大潼城下,勒馬有感,遂吟一律云:持鞭勒馬立芳洲,客路那堪滿目秋。
萬疊蒼山雲慘慘,半泓野水綠悠悠。
西風征雁添鄉思,寒樹歸鴉起暮愁,
一點忠心思報國,何時恢復舊神州。
敬思吟罷,遂出了大潼城,望前進發,行了數日,直至野狐嶺下,但見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一將,頭裹黃巾,身穿戰袍,持槍躍馬,攔住去路,厲聲喝曰:「何人在此經過,留下金寶!
」敬思向前告曰:「吾乃大唐通使程敬思是也,領著朝廷敕書,往直北去取李克用的,只以敕書進用,安有金寶?縱有亦難獻納。」其人聽言大怒,把旗一展,眾兵無數,漫山塞野而來,將五百人馬及金寶物件盡皆劫奪,往密鬆林內去了,止剩下程敬思一人一馬,在曠野放聲大哭,遂跳下馬來,解脫韁繩,欲向林中自縊。
正在猶豫,忽聽得鬆林一聲鼓響,閃出一支圍獵兵來,打起皂雕旗,旗下擁著一個年少番官,看他怎生打扮,但見:身長九尺,年近二旬,面如熏棗,體似狼形,頭戴一頂銀鼠帽,身披一領錦貂裘,腰繫一條獅蠻帶,袋插一壺狼牙箭,坐下青靛追風馬,手持明晃晃方天戟。
那番官人馬擁至林前,大喝曰:「汝是何人,在此尋死?
」敬思向前跪曰:「吾是大唐宣差官程敬思也,吾有事要見李克用。」番官曰:「莫非吏部尚書程敬思乎?」敬恩曰:「然!
」番官遂滾鞍下馬,扶起敬思,汗流浹背。敬思便問:「將軍何人?」番官曰:「俺是沙陀李晉王大太保李嗣源是也,吾父嘗言叔父盛德,不能相會,叔父何不在朝,輔君澤民,到此沙漠之地,有何緣故?」敬思曰:「今有曹州一人姓黃名巢,聚賊兵百萬,劫掠州郡,不半載,奪了東西二京,殺戮唐之臣庶,不可勝記。今聖上在西祁州,避其鋒鏑,眾臣商議,特遣我齎旨意一道,金寶十車,金銀牌五百面,空頭宣五百道,八員健將,五百名官軍,取汝父子入中原,洗滅巢賊,不料來到此處,遇一支兵將。金寶人馬,盡搶人密鬆林去了。某思進退無路,不如尋個自盡,正在猶豫,幸遇賢姪到,是吾三生有幸矣!」
嗣源曰:「叔父勿驚,待小姪一並奪取回來,交還叔父。」有詩為證:怒髮衝冠虎將威,鬆林小賊敢相欺,陣前聲喝如雷吼,金寶黃麻盡送歸。
嗣源綽槍上馬,逕往密鬆林索戰,忽見林內一黑漢引二百餘僂儸,出林外拜伏於地。嗣源問曰:「汝何人也?」答曰:「某姓薛名鐵山,劫掠為生,恰聚三百餘人,卻才同伴謝應達,林外巡哨,誤將金寶劫掠上山,吾問從者雲,是大唐送獻太保的物件,吾送出林外來,謝應達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太保請罪,並願以部下眾人歸降。」嗣源遂收留,合兵一處,敬思與嗣源並轡而行,逕投金蓮川來。
嗣源先遣人告報父李克用,克用知敬思已至界口,遂引軍一萬,離直北百里來接,但見那克用真個英雄好漢,有詩為證:頂上金盔雙鳳翅,身披凱甲累金裝,袋內弓彎生挺硬,壺中箭插點唇鋼,刀懸偃月除奸黨,劍掛青虹草賊亡,自幼曾觀三略法,老年出陣氣昂昂。
李克用接見敬思,敬思拜伏於地,克用慌答之曰:「久慕故人,無由一會,今幸得相見,足慰乎生渴仰之思。」敬思答曰:「大唐天下,今為黃巢所奪,京城俱陷,駕往西祁州避兵,想大王人馬雄健,必盡忠皇室,臣不辭跋涉,遠齎敕旨金寶,奉獻大王麾下,萬望垂救,實國家生靈之大幸也!」克用曰:「既有聖旨,即排香案迎接。」入帳開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乾坤閣辟,蓋張廣大之兵;日月升沉,實起照臨之德。自我高祖,以至於朕,相傳一十七代。
朕無上祖之能,盡賴文武輔佐。今有曹州冤句縣黃巢逆賊,乃王仙芝餘黨,聚百萬之眾,侵朕天下。關外一百五十餘處,各州郡縣,盡屬黃巢。今朕不得已,而遠遷於西蜀,行宮尚存於成都。巢賊心猶不足,旦夕招軍,意在得隴望蜀。朕今欲恢復大唐,保安家國,爭奈內無賢臣,外無勇將。茲特封皇兄為忻代石嵐破巢兵馬大元帥、雁門都招討。更賜龍衣一套,玉帶一條,金寶十車,金銀牌五百面,空頭宣五百道。天下官軍悉聽節制,勿負朕心,早宜興兵。故茲詔示,想宜知悉。中和二年十月上旬詔。
讀了詔書,望闕謝恩。程敬思獻上玉帶物件,克用頭戴沖天冠,身穿兗龍袍,更掛淡黃衣,腰繫淡黃衣,不移時,令十二太保、五百家將皆來謝恩。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逸狂詩云:丹詔來宣帝室親,龍衣玉帶拜珠珍,斡旋天地加高爵,恢復山河召總兵,急拯生民離水火,早誅強暴滅煙塵,鄭畋不解童謠數,鴉谷黃巢未易平。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晉王設宴,款待敬思,不覺已過旬日,絕口不言起兵。一日會宴,酒至半酣,敬思避席言曰:「大王幾時動兵?」晉王曰:「目今天寒地凍,草木已枯,人馬難行,待等來春天氣融和,草青沙暖,才好相持。」敬思曰:「救兵如救火,中原百姓立待大王,如大旱之望雲霓也,不可遲緩,願熟思之。」言罷,只見晉王背後一女子高聲大言曰:「看汝枉為丈夫,僖宗正在危急之際,專望救援,恨不得一日兵到,何故遲滯耶?妾雖女流,敢領兵前去滅賊,以慰中原之望。」敬思視之,那女子:貂裘翠帽,一似出塞昭君;杏臉桃腮,不亞前朝賈氏。朱唇款動,開一顆櫻桃;皓齒輕掀,露兩行碎玉。湘裙緊係,恰像吳宮西子;金蓮緩步,渾如蓬島仙姑。
這女子是誰?乃晉王正宮劉媳也,能使兩口雁翎刀,軍中敢戰無敵。晉王曰:「汝是婦人,有何高見,緣何在此多言?
」劉妃曰:「大王受國重恩,早宜報效,何待來春?且大唐關外各鎮諸侯皆是好漢。倘有一路滅了黃巢,那時大王有何面目再見朝廷乎?」晉王曰:「汝言是也!吾即調遣人馬,準備起程。」於是,傳下號令。李嗣源收拾乾糧炒麵,點起兩營番漢人馬,約有四十餘萬,次日辰牌鼓響,眾兵離了金蓮川,望平原進發。但見旌旗蔽日,劍戟如銀,人馬爭馳,果然雄劍大軍正行,前面哨馬回報,已到黑河。敬思暗想:「晉王老漢,貪著直北富貴,懶上中原,待我將黑河的故事細說一番,看他如何?」敬思曰:「大王曾識這黑河故事否?」晉王曰:「吾乃粗略武夫,安能識此?」敬思曰:「此故事著於史冊明矣。昔漢元帝一妃,名曰昭君,大有姿色,被奸臣毛延壽圖了真容,獻上北番單于主。後來昭君和番到此,見直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王不信,某記有詞一篇為證,名曰《木蘭花》:望昭君漸遠,流粉淚,濕征鞍,塞雁南飛,行人北渡,無限關山。煙花頓成消索,問琵琶,今後與誰彈?惟有清風明月,教人怨恨長安。梨花不奈風寒,葉落粉香散。問長安,彩鸞人去也,想神仙,何日到人間?試問他愁知多少?投黑河,流水潺潺。」
又有詩一首為證:
黑河流水響潺潺,不斷陰雲蔽玉關,
紅粉無顏從北虜,琵琶死後向誰彈?
晉王曰:「世間有此烈女,沉埋於此,良可惜也!」敬思曰:「只一女子,也想中原繁華之地,不肯留此,何況你家大唐天下乎?」晉王曰:「汝言是也!」
又行不數里,只見一台,巍然高聳,勢若接天。晉王曰:「此是何處?」敬思曰:「此漢李陵台也。」晉王曰:「何為在此?」敬思曰:「昔漢元帝遣李陵來直北贖蘇武還朝,後在此處,拔劍自刎。後人與他立下此台,以紀其事。」亦有詩為證:曠野雲低恨滿懷,長安西望李陵台,關河萬里秋風起,黃葉一天鴻雁來。
持節還鄉悲壯士,屈身降虜歎庸才,
賢愚千載春秋筆,懶上雲摟酌酒杯。
晉王曰:「汝自不曾到直北來,這直北的故事,汝何識之?
」敬思曰:「臣看《通鑑》,有何不識?」晉王曰:「吾只知精通兵法,熟諳韜略,以為能事,豈識此忠臣烈女之事乎?」
敬思曰:「此皆先朝遺蹟,特以記事,不足為羨,前面乃一蘇武廟,真忠臣耳!」晉王曰:「何以見之?」敬思曰:「蘇武亦是漢人,漢元帝遣來直北,催逼進貢,被單于拘留,令降不屈,使蘇武北海上牧羊,曰:『羝羊生子,即放汝還』,武持漢節牧羊,齧雪餐氈,旌旄盡落,去十九年,始得歸漢,後夷人為之立廟,以旌忠烈。」有詩為證:漠漠平沙際北天,忠臣困此實堪憐。
餐氈齧雪終歸漢,持節曾經十九年。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李僕射起兵討賊,有殉國之志,其妻劉氏,催兵救援,亦可謂女中丈夫。
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敬思與晉王在馬上正議論幾節故事,晉王大喜,歎曰:「公真博古通今之士也!」話畢,催兵速行。過了蘇武廟,將次居延川,行不數里,忽聽山坡後一聲炮響,金鼓齊鳴,旌旗蔽日,閃出一支兵來,約有三百餘人,當先一員大將,攔住去路。
看他是誰,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吞龍頭撒青纓珠閃燦爛銀盔,披一副損槍尖壞箭頭襯香綿黃金甲,穿一領繡牡丹飛雙鳳圈金線張紅袍,係一條稱狼腰宜虎體嵌七寶麒麟帶,著一雙起三尖海獸皮倒雲根虎尾靴,彎一張雀畫面龍角靶紫鬃繡六鉤弓,攢一壺皂雕翎鐵梨桿透唐猊鑿子箭,騎一匹負千斤高八尺能衝陣火龍駒,叱?一聲山嶽動,輕施韜略鬼神驚。
晉王聞報,勒馬向前觀看,見他眉清目秀,氣概雄奇,厲聲問曰:「來將是誰?可通名姓。」那將答曰:「我乃鎮南將軍姓周名德威,表字敬遠,朔州馬邑人也。來者可留下金寶,放你過去。」晉王聞說德威,心中暗喜,隨答曰:「吾乃直北沙陀李晉王克用是也,久聞人稱紅袍周德威,原來將軍就是。
又聞你乃世之英雄,抱文武全才,何不棄邪歸正,跟我同上中原,征滅黃巢,復取大唐天下,建立功勛,與汝同享富貴,著功勛於當世,留芳名於史冊,勝在此綠林中落草,千載只一污名耳!」德威曰:「汝亦是反唐逆賊,逃居直北,安敢以此言激我!」晉王大怒,輪刀直取德威,德威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上一百餘合,不分勝敗。德威暗思:「這老漢刀法不亂,精神倍加,待我假做破綻,誘他趕來,用箭射之。」又戰數合,德威佯輸詐敗,虛架一槍,撥馬便走,晉王高聲大喝:「小賊走那裡去!」飛馬趕下陣來。德威取弓在手,搭箭當弦,盡力射來,喝聲:「老漢看箭!」原來克用眼看得更親切,聽得弓弦響處,其箭已接在手。
德威見箭射不中晉王,勒回馬來,大叫曰:「老漢我料你會接箭,卻不會射箭。」晉王曰:「吾射的是百步穿楊,倒掛針魚之法,有名九杖連珠箭.豈似汝賊射此無名箭乎?」德威曰:「連珠箭何足為奇,汝能於三百步外,立一面紅旗,旗角上綰著一根金簪,簪上掛一條馬鞭,一箭射去,中金簪上,馬鞭落地,吾便跟汝去洗巢矣!」晉王暗思:「吾今已老,眼目昏花,若射中金簪,名揚天下,倘若不中,卻不將俺清名玷在居延川下。」
正說間,只見空中一群皂雕飛翔,晉王心生一計曰:「吾不射那死物,吾射那行中第二隻飛雕下來你看。」德威曰:「死物尚不能夠,安能射飛雕乎?果能如此,吾便下馬投降。」
晉王曰:「這是夷狄地界,射中一雕,你不下馬,誰與你作證?
」德威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食言乎?」遂向撒袋中取出一箭,折為兩段,汝若射中一雕,吾不下馬,以此為令。
」晉王心思:「憑吾手段,射中一雕,亦未可知。」即拽滿雕弓。單射一箭,弓弦響處,雕早落地。宋賢有詩贊云:克用英雄蓋世驍,貫雕箭去徹雲霄,陣前不必千鈞力,降服紅袍將最高。
又有詩贊云:
一箭神威貫碧空,皂雕落地草梢紅,
三軍未上中原去,先建居延第一功。
晉王射落飛雕,眾兵齊聲喝采,德威慌忙下馬,納頭便拜。
德威曰:「大王神箭,古今罕有,臣願從大王以充步卒。」晉王亦慌忙去了弓箭,下馬扶起德威,撫曰:「吾素知敬遠忠義之士,深慕高名,今幸得相從,他日位列封侯,吾當大用。」
隨令差官取出空頭宣一道,填寫升德威為大唐議國左軍師金牌一面,填寫軍師字號,即日參謀帷幄,運贊軍機,德威頓首拜謝。
紮了寨營,是夜晉王在帳內,睡臥不安,秉燭觀孫子兵法,自覺神思昏迷,伏幾而臥,忽然夢見一隻猛虎,脅生兩翅,飛入帳來。晉王驚懼,隨拔劍在手,望虎砍來。那虎側身躲過,把晉王一爪撲翻,打折左臂。忽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唬出一身冷汗,舉目一觀,帳中燈燭微明,披衣出營,只見月朗風清,正當夜半。晉王自言曰:「此夢不祥,先斷我一臂,明日破巢,不知損折何將?且回帳中,待等天明與眾將試解何如?
」遂口占一絕:
醉睡昏昏心欲醒,那堪怪變使魂驚,
凶渾是無憑准,誰向山中鬼谷明。
次早升帳,急喚周德威入見,晉王細言夢驚,德威袖占一課,賀曰:「此大吉之兆,主收得一員上將。」晉王曰:「有何應驗?」德威曰:「昔周文王夢一飛熊上殿,次日早朝,令眾臣圓夢,眾臣言此吉兆,可作急收拾打圍,主在圍場中得一飛熊將軍。文王大喜,遂布圍場,到渭水河邊,見一老者,直鉤釣魚,文王問曰:『彎鉤釣魚,尚不可得,汝何直鉤而取魚哉!』老者曰:『大丈夫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文王知是賢士,遂問姓名。老者曰:『吾姓姜名尚,道號飛熊,姜呂望是也。』文王便稱為太公,請歸朝內輔政。後文王沒,其子武王,拜為軍師,稱為尚父。興兵伐紂,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
戊午日,兵臨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破了紂王,成周八百年天下,賴此人之功也。大王不信,有詩為證:堤草青青渭水流,子牙向此獨垂鉤,當時未入飛熊夢,已對斜陽歎白頭。
文王之夢,其應如是,今大王之夢,必主收得一員上將,即日大王便可收拾打圍。」程敬思曰:「軍師課數有准,大王當從其說。」晉王從之,即準備鷹犬器械,帶領太保四員,三千人馬前去,程敬思、周德威一同上馬,離了營寨逕到山中,布列圍場,不知有應夢賢士否,且看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晉王遊獵網英雄,天意殘唐數未終,
當日若無飛虎夢,破巢安得勇南公。
卓吾子評:
克用一箭而降德成,亦天意未欲亡唐也,飛虎入夢其兆益征矣!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此時春間,天氣和暖,鳥獸繁盛,草木森嚴。晉王遊獵半並無一毫所得。晉王疑怪此事不定,遂引十數騎,轉過山遠望樵夫,手敲柴擔,口唱歌曰:學採樵,學採樵,不曾砍得半個嫩柔條,臨岩伐倒枯鬆樹,不夠家中半月燒。
晉王聞其歌,歎曰:「真乃樵夫之樂也!」遂遣人喚至而問之。樵夫曰:「我素居此處,樹木深叢,大小亂石,安能放鷹走馬,射獵打圍乎?」晉王曰:「吾兵初至,不曉路逕,汝為我指教之。」樵夫曰:「請問大王有多少人馬?」晉王曰:「只帶三千人馬在此。」樵夫曰:「大王便有三萬人馬,馳不盡那獐麂兔鹿。」晉王臼:「何處如此?」樵夫曰:「此去四十里,有一山,名飛虎山、靈求峪,山內所產禽獸極多,大王可往彼處取之。」晉王喜曰:「吾夜來飛虎入夢,此有飛虎山,必主招賢人矣!」遂叫樵夫引路,勒馬前行。
到了飛虎山,果然高山曠野,清靜異常,幽禽怪獸,上下交鳴。晉王令軍人布開圍場,忽然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刮地遮天,倏爾不見樵夫。晉王大驚,喚德威問之。德威曰:「此虎兕出沒之鄉,故有此風。」晉王曰:「風乃天地呼吸之氣,何因彼而發乎?」德威曰:「雲從龍而風從虎,雨潤田園萬物生。龍吟則霧起,乃壬癸雲雨之方,虎嘯則風生,戊己為巽宮之地。龍出海,登時雨至,虎離山,自然風生,此必然之理也。
」言未絕,只見山坡中,忽然躍出一隻斑斕猛虎,如水牛一般,在草坡中咆哮大叫。眾人視之,驚得神魂不定,各欲逃生。晉王大叫:「吾兒嗣昭、嗣源急來救我!」此時二人逃命,亦不知走向那裡去了。晉王慌自取弓在手,搭箭當弦,望虎便射一箭,正中夾膀,其虎負痛,遂掩尾低頭而走。晉王後面追趕,比及已到澗邊,其虎踴身跳過,立在對岸,驚起群羊,即咬一隻食之。德威曰:「大王趕虎過澗,噬人食羊,何損人利己也?
」晉王曰:「食羊小事也,只怕還噬那石上打睡的人,作何計較,急驚醒之,令其逃走。」晉王又曰:「何不厲聲呼之。」
於是,令軍士在對岸一齊叫喊,其人全然不動。原來風吹樹響,澗水潺潺,其人熟睡,兩耳無聞,正在感夢,忽有一羊竄過驚醒,其人跳將起來,把眼一揉,見虎正在食羊,其人遂跳下漫漢石,脫了羊皮襖,伸手舒拳,要來打虎。那虎見人欲來打它,便棄了羊,對面撲來,其人躲過,只撲一個空,便倒在地,似一錦袋之狀,其人趕上,用手撾住虎項,左脅下便打,右脅下便踢,哪消數拳,其虎已死於地下。
有古風一篇,單道飛虎山存孝打虎。
飛虎山前風正狂,萬里陰雲霾日光。
觸目晚霞掛林藪,侵入冷霧彌彎蒼。
忽聞一聲霹靂響,山腰飛出獸中王。
昂頭踴躍逞牙爪,麋鹿之性皆奔忙。
牧羊壯士睡未醒,一羊竄過忙相迎。
上下尋人虎饑渴,一掀一撲何猙獰。
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傾。
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起成泥坑。
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腥紅染。
腥風血雨滿鬆林,散亂毛須墜山奄。
近看千鈞勢有餘,遠觀八面成風斂。
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後人又有詩一絕云:
炯炯金睛耀太陽,食羊驚醒石兒郎,
伸拳小試平生力,打死山中猛獸王。
又詩贊存孝一絕云:
年少英雄不可當,數拳打死獸中王,
不為跨海黃金柱,定作擎天碧玉梁。
其人低頭看之,虎尾搖動,尚然不死,遂挽起虎尾,向石上摔了下來,對岸軍人盡皆看得癡呆。晉王大驚曰:「此六甲神將也,有此勇力,吾若得此人為用,何愁黃巢不滅,長安不復哉!」德威曰:「臣算卦來,正應此人,吾有一歌呈與大王觀看。」晉王問曰:「此課何日占來?」德威曰:「吾未遇大王之先,在營中以鋪下此卦,斷成歌句,留為今日應驗。」歌曰:李晉王聚屯演武,雁門關士民受苦,居延川箭射雙雕,翠岩前壯士打虎。
又有詩曰:
無事閒將八卦排,唐朝合顯棟樑材,
收除尚讓先鋒至,誅戮黃巢猛將來。
晉王曰:「果應如斯!」急令眾軍土隔澗厲聲大叫,以言激之。眾軍士佯言曰:「吾大王家養的虎,隨來遊獵,汝何打死?」其人曰:「既是你家養虎,安許來食我羊?全身在此,只少這一口氣,你還我羊,吾還你虎矣!」隨即提起虎來,望對澗只一撩,撩過澗來,眾皆驚駭。晉王令軍士提之,無一動者。德威曰:「此人天生好漢,汝等眾人,安能及之?」晉王令嗣源抄過澗去喚至,須臾其人已到,拜伏於地。
晉王問曰:「汝何人氏?」其人曰:「俺一生有母無父,因無姓氏。」晉王曰:「人稟天地,按陰陽二氣而生,安有有母而無父之理?」其人曰:「只聞吾母崔氏之女,年方二八,並未許配他人,時值豔陽天氣,同班姊妹,請母出遊靈求峪,一來彩野菜,二來遊春玩景,行至皇陵,兩傍列著八個石人,眾姊妹相戲曰:『我等皆已適人,汝已及笄,尚未偕偶,今吾眾人為汝保一丈夫,可乎?』母曰:『可!但不知保著何人?
』眾曰:『將此石人與你為夫,任你自擇。』母曰:『烈女不擇夫,擇夫不烈女。』便將手持菜籃丟去,隨石自接,結為夫婦,不想左邊第二石人脖子上掛住籃兒,吾母向前抱之,呼曰:『石人石人,排行第二,汝為丈夫,吾心無異。』言罷各散,同眾而歸。當夜二更左側,分明是石人容貌,撩然來與吾母成其夫婦。母遂懷孕。員外覺之,究問吾母,與何人交媾?母以實告之,員外不信。隨逐吾母出外,後在破窯過活,生吾七歲,沿門乞食,行至那墳邊,見石人皆被推倒,頭也打落了,是母教去捧頭來安上,復舊如初,不差毫忽。母言安頭為姓,遂取名安景思。言罷,大哭一場,回家自縊身死,我就將母屍與石人葬埋一處。我孤身無倚,今投鄧萬戶家,牧羊十年,人只叫吾為牧羊子也。」晉王曰:「吾看汝氣力盡有,不知武藝如何?
意欲用汝,未見虛實。」安景思曰:「實不敢瞞,俺曾至鐵籠山,得遇異人,傳授三卷六甲兵書,教習一十八般武藝,亦皆演習,並無虛發,但無進用之處,暫屈於此耳!」晉王曰:「既有此等武略,吾今領兵上中原討賊,帶汝同去若何?」景思曰:「若蒙任用,謹從嚴命。」遂遣人喚鄧萬戶至。晉王曰:「汝認得此人否?」萬戶曰:「是民家牧羊的安景思也。」晉王詐言曰:「汝何敢行詐耶?此乃吾世子,只因年荒國亂,拋在山中,累尋不見,今日跟究到此,父子相見,痛情難捨,吾欲領-卜中原討巢賊,留下金帛,以為恩養謝儀。」萬戶曰:「小民頗有家資,安敢受此?先見世子驍勇無敵,量必成器,曾以小女瑞雲許之,既大王領兵討賊,為朝廷出力。若有用處,即當奉還,吾之小女,少待送來。」萬戶言罷辭別而去,去不多時,已送至瑞雲來在帳外。晉王令人接入後帳,與劉妃同居。
晉王領兵還營。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後逸狂有詩贊云:
飛虎山前虎嘯風,靈求峪內遇英雄,
石人是父膺天眷,窯內為家處世窮,
武藝異傳人罕及,安頭取姓俗無同,
晉王恢復唐天下,先識將軍草莽中。
卓吾子評:
考諸唐代,存孝之名,實未之聞也,此亦好事者之說歟!
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卻說晉王既得了安景思,不勝大喜,當日遂將打死的虎,令良匠割頭為盔,剝皮為袍,腳皮為靴,又令鐵匠打造畢燕撾、(?唐)猊鎧甲、渾鐵搠一齊完備,賜景思全身披掛。晉王曰:「安景思,你會騎馬否?」景思曰:「我自來不會騎馬,今願試之。」晉王命將校選幾匹好馬,到帳前來,景思用手一按,那馬撲地而倒,一連按倒數匹好馬。周德威曰:「勇將必須雄馬,臨陣才能成得大事。」晉王曰:「我在直北四十年,只討得一匹好馬,名喚千里渾,快牽來與他騎。」景思仍將馬一按,那馬亦倒地,晉王曰:「如用此為將,甚與他騎?想起來西涼州進我一匹好馬在哪裡?」嗣源應曰:「在後營用兩條鐵索係在脊上,,四蹄俱是鐵索絆定,人不敢近。」晉王曰:「快將鐵索解去,牽來與景思,自去降伏。」景思欣然提著畢燕撾渾鐵搠,到後營一覷,那馬望景思大吼,撲將起來,景思側身一躲,左手抓住鬃鬣,翻身跳上,跑出營前。此馬久不騎人,馱得景思,漫坡越嶺,一逕飛跑去了。晉王拍案大驚,謂周德威曰:「你說勇將須要好馬,今恐喪其命。」言未畢,只見景思跨馬如?,從山坡後跑將出來。
晉王看得見人馬無恙,大喜曰:「這馬中用否?」景思曰:「馬便好,只是有些腰軟,將就騎著罷。」晉王即命結束披掛,立在帳前,果是英雄。晉王看十分歡喜,乃曰:「吾有十二太保,皆吾恩養,雖親疏不同,勝如一體,今升汝做個十三太保,改名李存孝,稱號飛虎大將軍,仍使薛鐵山、賀黑虎二人為汝副將,聽受約束,隨帶飛虎兵三千,剋日起程。存孝拜謝,遂以父王呼之。
當日,晉王回入帳中,令蕭劉二妃,送鄧瑞雲去,與存孝成其夫婦。二人行婚禮畢,即設合巹喜筵慶賀,不在話下。後人因晉王推心用人,有詩贊曰:古雲良將至難求,英雄誰不覓封侯,晉王只為推心腹,贏得勛名到白頭。
歎存孝一絕云:
石父昂昂豈化胎,天生勇漢作良材,
牧羊臥處誰曾問,一日聲名遍九垓。
後人又贊一絕云:
翠岩曲澗水潺潺,猛將連年屈此間,
若非夢兆先垂報,誰向岩前望遠山。
卻說晉王次日升帳,文武恭賀禮畢,存孝謝曰:「蒙父王視以至親,兒乞為先鋒。」晉王乃壯其志,即取印與之。周德威曰:「不可,大王部下,有五百家將,十二太保,便將此印與存孝掛,誠恐人議論大王有棄舊迎新之意。」晉王曰:「汝何主意?」德威曰:「可令眾人與存孝同到營前比箭,分其勝負,如射得三箭中紅心者,與以先鋒印,方可以掩眾口。」晉王曰:「汝言有理!」是日,晉王戴沖天冠,穿袞龍袍,玉帶珠履,正中而坐,諸將侍立左右。晉王令諸將比試弓箭,定下先鋒,將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之上,又設一箭垛,離百步為界,眾將分為兩隊,十三太保穿紅,五百家將穿綠,各帶雕弓長箭,跨鞍立馬,聽候指揮。晉王傳令曰:「如有射得三箭中紅心者,鳴金擊鼓以應之,即將紅袍賞賜,隨令掛先鋒櫻晉王教諸將先射,言未竟聲,紅袍隊中一將,驟馬持弓而出,眾視之,乃是太保康君利,把馬飛縱,來往三遭,搭上箭,扣滿弓,放射一箭,其箭未及射到紅心上面,已自落地,金鼓寂然。晉王大怒曰:「一箭尤然不中,安敢望掛先鋒印乎?」喝令推出君利斬之。德威慌忙跪下告曰:「未曾出軍,豈先斬家將乎?恐於軍不利。權記過,後去將功贖罪。」晉王曰:「既如此,難以全免。」隨令拿下,重打四十皮鞭。晉王怒氣略息,康君利羞慚滿面而退。是此康君利積恨於懷,每日生嫉妒,有害存孝之意。
晉王叫眾將來試,只見綠袍隊中一將,奮武而出,眾視之,乃副將夏日新也,遂驟馬持弓,看垛一遭,第二番一箭正中紅心,金鼓齊鳴。日新呼曰:「快取袍印過來!」晉王曰:「只此一箭,未足以當此職。」紅袍隊中一將,飛馬出曰:「看我射來,顯汝二人手段。」拽滿雕弓,連射三箭,只有一箭中紅心。眾皆喝采,乃四太保李從信也。從信曰:「吾中一箭,不得此袍,合得先鋒印。」晉王曰:「吾有言在先,汝何犯令耶?
」從信默默無言。紅袍隊中一將出曰:「你二人射中紅心,豈足為奇?看我連射三箭來。」乃大太保李嗣源也。飛馬翻身,背射三箭,二中紅心。嗣源曰:「吾翻身背射,中卻二箭,合得此印與袍。」
言未絕,紅袍隊中一將,飛馬出曰:「汝翻身背射奇,看我射紅心。」但見那人:虎皮磕腦豹皮褌,襯甲衣籠細織金,手內燕檛光閃閃,腰間利劍冷森森。
又有詩云:
蜀錦鞍韉寶鐙光,五明駿馬玉玎璫,
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攢箭羽長,
紅錦袍明金孔雀,綠配?帶束紫鴛鴦,
參差半露黃金甲,手執銀絲鐵桿槍。
其人乃李存孝也。驟馬到界口,扭回身,連射三箭,皆中紅心,眾人喝采。存孝厲聲大呼曰:「吾今三箭皆中紅心,先鋒定矣!看我單取錦袍,以示英雄。」拈弓搭箭,逕往柳梢射之,一箭射斷柳梢,錦袍墜下,存孝飛馬取錦袍披於身上,往來馳驟一遭,下馬對晉王面前拜謝。晉王遂令存孝為先鋒,設酒相慶。
忽報轅門外有一支兵來索戰,存孝曰:「父王且留杯中酒,待兒去拿一將來才飲。」言畢,飛身上馬出營,大叫:「來將何人?」二人答曰:「吾乃飛虎山大將安休休、薛阿檀是也!
」存孝更不答話,拍馬向前,二將一齊迎敵,被存孝大喝一聲,把二將活擒過來,勒馬回營,其時酒尚未寒。晉王大喜,即使二將歸存孝帳下,存孝與之結為兄弟,折箭為盟,永相救援。
卻說晉王因收了存孝,在居延川上住了一月,軍情緊急,不敢久停。晉王傳令,拔寨起程,一聲炮響,大隊軍馬離子飛虎山,望中原進發,日行夜宿,不覺已到大潼城。哨馬報說,大潼鎮守官李友金領眾迎接。晉王入城,吩咐軍馬安下,友金至府相見,各敘禮畢,友金稱晉王為皇兄,晉王呼友金為御弟。
友金大設筵席,款待晉王及諸將官,酒至二巡,友金起身謂晉王曰:「皇兄上長安,乞帶小弟,領本部人馬,一同去破巢如何?」晉王曰:「朝廷曾有旨取爾否?」友金曰:「並無。」
晉王曰:「既無聖旨,吾豈敢擅自帶爾去?」友金曰:「吾既不去,願令大將兩員領軍二萬,相助皇兄可否?」晉王允諾,並問:「二將是誰?」友金曰:「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
友金遂令二將見王叩頭。
晉王辭別友金,傳令催軍趲行,望河中府進發。行不二日,哨馬報說,前近石嶺關。晉王傳令,安營歇息,準備次日打關。
欲知攻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有詩題石嶺關曰:一派巉岩萬仞山,天然險峻建雄關,俯觀平地果何遠,仰望雲霄去不難,車馬驅馳須按步,雁鴻飛度怕重還。
由來多少英雄漢,到此應教膽戰寒。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
卻說把關將乃並州人氏,姓鄭名存當,其弟名存惠,守函谷城。二人驍勇,是黃巢撥來守關。哨馬報告,晉王人馬到來。
存當使存惠引軍一萬,離函谷城,前宋佈陣於野。晉王遣薛阿檀先引馬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塞野而來。存惠出馬與薛阿檀打話,阿檀使寶刀一口與存惠戰,存惠大敗而走,阿檀背後趕來。李存孝、安休休都到,踏平村落,圍住函谷,存惠上城守護。原來函谷城郭堅固,濠塹深險,連圍七日,攻打不下。薛阿檀進計與李存孝曰:「城中無水少柴,古語有云,民非水火不生活,連圍七日,軍民已慌,不如暫且收軍,如此如此,唾手可得。」存孝曰:「此計甚妙。」即時告於晉王,著令字旗,傳言諸將,盡皆退軍。當晚存孝斷後,各部兵漸漸撤退。存惠此時於城上觀看,軍兵退了,恐有計策,只開西門,令人哨探,果然去遠,縱令軍民出城,打柴取水,只限三日。眾皆懼唐軍再來,多打柴薪入城,亂亂紛紛,出入難以盤詰。第三日,人報晉王人馬又到,軍民竟奔人城。存惠領兵上城守護,存當自引本部兵將,各門提調,守至三更,忽見城門裡一把火起,存當急來救時,城邊轉過一人,手持大刀,斬存當於馬下。隨後,十餘騎勇士,殺散軍士,斬開門鎖,放存孝軍馬入城。存惠從東門棄城而走。存孝、安休休卻得了此城,遂重賞各軍。原來是薛阿檀獻的計,故意退軍,卻扮作打柴軍人,雜在百姓伙內,挑柴入城,當夜裡應外合,得了此城。
卻說鄭存惠退守石嶺關,遣飛報急奔長安,奏知失了函谷城等情。黃巢聞奏此事,遂喚大將柳彥璋、齊克讓帶一萬人馬,替存惠守石嶺關,二人領命,星夜便往。
卻說柳彥璋、齊克讓到石嶺地方,吩咐軍校監守關隘,並不出戰。存孝命軍人於關下辱罵。柳彥璋大怒,要提兵下關,克讓諫曰:「不可與戰,待後新軍來時,自有主意。」存孝軍士日夜輪流數番來罵,彥璋只要廝殺,被克讓苦苦哀告,當時過了五、六日,柳彥璋在關上看時,直北兵都下了馬,坐在關前草地上辱罵,多半困倦就睡。柳彥璋傳令,點起軍士,綽槍上馬,開關殺將下來。克讓恐怕有失,領兵隨後趕來,直北兵將棄甲曳兵而走。彥璋得勝,迤邐趕來。克讓急驟馬來追,請彥璋回兵。只聽得一聲炮響,背後薛阿檀殺來,彥璋抵敵不住,折軍大半,殺出重圍,彥璋、克讓急奔回關。其時,喊聲大振,金鼓齊鳴,山背後兩軍齊出,左是李存孝,右是安休休,一同趕來。彥璋等棄關而走,薛阿檀直殺過石嶺關,連夜追敗兵,趕數十里,正撞著巢將孟絕海領兵來,救了柳彥璋等一軍,翻身直趕到關下。存孝救薛阿檀上關,盂絕海自回。當日,存孝插立大唐旗號。有詩單贊存孝獨取石嶺關一絕云:奉命驅軍往帝都,那堪厄險實難圖,將軍不是英雄漢,安得崔嵬作坦途。
存孝隨即遣將迎晉王上關,停兵歇馬。卻說晉王正在營中惶惑,忽報存孝遣一將來,迎大王上關。晉王大喜,傳下號令,人馬一齊上關。程敬思曰:「此去河中不遠,河中是長安的後門,朝廷金牌調取二十八鎮諸侯,會兵彼處,久等大王兵到,協力破巢,不可久停,速宜進兵。」於是,晉王傳令,即日拔寨,會齊起程,望河中進發,未知後事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函谷關連石嶺關,英雄打破未為難,
河中各鎮諸侯會,共滅黃巢旦夕間。
卓吾子評:
存孝才掛先鋒印,即便出席,移時擒伏安、薛二將,其鋒果先。至於攻函谷、破石嶺,探囊而得,巢兵不足平矣。
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卻說晉王領大兵,離了石嶺關,投河中府來,人馬正行,忽報前面塵埃起處,金鼓齊鳴,一彪人馬到來。眾視之,乃各鎮諸侯迎接晉王。晉王一馬當先,眾諸侯滾鞍下馬,拜於道左,告言接遲,望恕眾臣之罪。晉王曰:「大唐許多諸侯,人馬盡有,不能保駕,使聖上遠奔,失其社稷,此何理也?」眾諸侯曰:「臣等皆懷報國之心,爭奈巢賊部下,驍勇極多,因此眾人措手不及,致有此失。」晉王曰:「吾想高祖、太宗太原起義之時,六十四處煙塵,一十八處擅改年號,苦爭血戰,創立三百年大唐天下,如此英雄,今子孫如此懦弱,被巢賊侵奪如此,何也?」眾諸侯曰:「此天之曆數,有泰有否,時勢不同。
」晉王令眾諸侯呈獻姓名立行,並各鎮守地方,於是眾諸侯次第呈進:
第一鎮:簪纓世代,閥閱名家,函國公袁容。
第二鎮:門迎珠履,名重丘山,晉國公王鐸。
第三鎮:沉默寡言,聲名著見,荊西節度使王元。
第四鎮:文學素著,師表一代,逕原節度使程宗楚。
第五鎮:聰明特達,議論風聲,秦州節度使仇公遇。
第六鎮:沉毅質恪,武藝超群,寰州節度使童弘真。
第七鎮:德行純備,節操過人,同台節度使岳彥真。
第八鎮:輕財仗義,政尚清肅,華州節度使韓鑒。
第九鎮:交遊豪傑,結納英雄,曹州節度使曹順。
第十鎮:學識過人,高尚志節,兗州節度使周順。
第十一鎮:闊談高論,博古知今,鄆州節度使赫連鐸。
第十二鎮:貫通諸子,博覽九經,河中節度使王重榮。
第十三鎮:孝弟仁慈,虛己待士,幽州節度使馬三鐵。
第十四鎮:仗義待人,揮金似土,定州節度使王景宗。
第十五鎮:儀容醜陋,膂力絕倫,汴梁節度使朱溫。
第十六鎮:賑窮救急,志大心高,徐州節度使支祥。
第十七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景州節度使周太初。
第十八鎮:惠及諸人,聰明有學,平州節度使王用之。
第十九鎮:忠直元亮,秀士文華,壽州節度使張仲仁。
第二十鎮:仁義君子,德厚溫良,萊州節度使馬君武。
第二十一鎮:威鎮羌胡,名聞華夏,陳州節度使劉從吉。
第二十二鎮:聲如巨鐘,丰姿英偉,孟州節度使朱合爽。
第二十三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朔州節度使唐大弘。
第二十四鎮:英勇冠世,剛勇絕倫,邢州節度使朱文。
第二十五鎮:先哲流裔,好客禮賓,鄜州節度使楊思恭。
第二十六鎮:文救唐代,名重當朝,青州節度使王敬武。
第二十七鎮:精通韜略,善曉兵機,於州節度使王守存。
第二十八鎮:沉默寡言,孝行著聞,覃州節度使邵升昌。
諸路軍馬,多寡不等,共計二十三萬。晉王番漢人馬,獨有五十餘萬,濟濟彬彬,勢壓諸鎮。
卻說河中府,有兩座樓,一座名鴉館樓,一座名觀鶴樓。
時眾諸侯拜見已畢,宰牛殺馬祭天,歃血臨盆,請晉王上鴉館樓飲宴,商議進兵之策。晉王登樓觀看有感,遂作一詩:豐拱巍巍接畫梁,俯臨今古戰爭場,干戈颯颯排銅壁,鼓角聲聲徹上蒼。
夜掛一輪明月白,山橫一帶陣雲黃,
?欄翹首長吁氣,淚灑西風望故鄉。
眾諸侯素知晉王善飲,觥籌交錯,相勸不息,筵前排列珍饈,甚是整齊。但見:打抹亭台桌椅,安排珍饌華筵。
左列妝花白玉瓶,右擺珊瑚瑪瑙器。
進酒佳人雙洛浦,添香美女兩嬋娟。
噴香瑞獸金三尺,舞袖嬌娥玉一團。
排開果品般般異,進上筵前件件奇。
盡人間之羞味,竭世上之果肴。
玉液瓊漿誇紫府,龍肝鳳腦賽瑤宮。
卻說晉王終日飲酒,一連停了十日,全然不思進兵。正值汴梁節度使朱溫,心懷不忿,逕至袁容帳下,謂容曰:「朝廷有旨,遣此老漢帥兵,洗蕩黃巢,恢復大唐天下。今到了旬日,又不整理軍情,只顧醒而復醉,醉而復醒,如此飲酒,況手下將士,皆要賞賜,此事吾實惡之。」袁容急掩其口曰:「足下勿言,晉王若知,數日款待之情都已失了。」朱溫曰:「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烈烈轟轟,直言戇論,安可掩耳偷鈴哉?
」容曰:「晉王勢大,眾諸侯無不欽仰,某居下位,安敢開口?
」溫曰:「似此不言,遲滯不進,何日得見太平,你看俺說來!
」抽身便起,隨上鴉館樓去。
卻說晉王在樓上,正在舉杯飲酒,忽見一人奔上樓來,逕到面前,擊桌大呼曰:「大王十分為人,終日飲酒,醉亦不止,忘了大唐天下被黃巢所奪耶!」晉王視之,其人身長一丈,膀闊三停,臉如噀血,須若金針,耳猶兩翼,藍發狼牙,晉王吃了一驚,遂問:「丑漢何名?」溫曰:「臣姓朱名溫,更名全忠,現任汴梁節度使之職。」晉王口:「汝何等人,敢稱此名,如此無禮,全忠乃人王中心四字,除是聖上可稱,汝何犯上?
」溫曰「此是聖上所賜御名,非臣自取,臣聞大王之名,亦有三四 。」晉王曰:「吾有何名?」溫曰:「大王初諱克用,次號鴉兒,三日碧眼鶘,四日獨眼龍,此皆顯名,反責人犯上乎?
」晉王大怒曰:「吾之名字,安敢諱言?」隨即拔劍直砍朱溫,溫側身躲過,輪刀大呼曰:「汝能使劍,偏我不會用刀?」便欲交鋒。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於晉王面前。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云:
鴉館樓中醉復醒,經旬未見理軍情,
直言聲諫生嗔怒,惹得諸侯抱不平。
卓吾子評:
克用會兵旬日,不思用兵,誠為酒徒。朱溫一降賊,殊多抱負,而得肆言,以激上耶!
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
卻說眾諸侯都來,架著二人刀劍,跪於面前日:「未曾討賊,先殺自家,恐於軍不利。」諸侯力勸,二人怒氣方息。溫插劍歸鞘,進曰:「非臣敢來殺君,實知外人議論大王,昏迷酒色,不理軍情。臣聽得此語,心懷不忿,故來相激耳!」晉王曰:「吾亦知之。」
正論間,忽報黃巢駕下前部將孟絕海引兵來到。眾諸侯聽得,各皆驚疑。只有朱溫暗喜:「若是孟絕海的兵到,把這老賊哄出去試刀。」朱溫近前大叫曰:「如今孟絕海的兵到,請大王先出去見頭陣。」晉王怒曰:「朱溫!你這廝十分無禮,朝廷有旨,與我鈐轄天下諸侯,何用你多言?不是吾開大口,明日破黃巢,亦不用你眾諸侯,你下樓去,在吾那五百家將、十三太保內,不要揀吾的好漢,只揀一個瘦弱不堪的出去,擒那孟絕海來,吾面問巢賊的消息。」朱溫說:「大王不知孟絕海手段,臣且說與大王知之。這人是嶺南人氏,與黃巢起手奪唐東西二京,斬將三百八十餘員,但到陣前,誰敢與他比手,真個英雄無敵!」晉王說:「不必誇他,只消我揀一個瘦弱的出去便了。」
朱溫急下樓來,看那五百家將,好似西天會下黑殺神,靈霄殿上游奕士;看那十三太保,都是上山打虎敲牙將,入海擒龍拔角夫。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直、李存江、李存龍、李存虎、李存豹、李存受、康君利、李存信,只有十二個太保。朱溫問嗣源曰:「你父說有十三太保,今緣何只有十二個?」李嗣源曰:「那城牆下折槍竿上打盹的就是第十三個太保,飛虎將軍李存孝。」朱溫向前一看,大笑曰:「存孝身不滿七尺,骨瘦如柴,他也是太保?就揀他出去罷!」便把存孝頭搖了一搖,叫聲:「胡虜!你父有令。」存孝聽得叫他胡虜,心中大怒,一手抓過,舉起就摔,朱溫鼻口皆流鮮血,大叫:「太保饒命!」晉王在樓上看見,叫道:「不可!」存孝聽得晉王叫喚,即止曰:「造化了你,若非父王叫止,就把你捻成肉泥也!」遂放下朱溫,與他上樓。晉王心中暗喜,叫存孝云:「朱溫是個諸侯,如何與他玩耍?」存孝說:「不是兒與他玩耍,他叫兒是胡虜。」晉王最惱人叫胡虜二字。朱溫說:「臣知罪了!」
晉王命存孝活捉孟絕海來,吾要問他個軍數。朱溫說:「這一個病漢,若活捉得孟絕海來,臣與存孝賭。」晉王說:「賭甚麼?」朱溫說:「存孝若拿得孟絕海,俺情願把腰問玉帶輸與他。」解說:「兒若拿不得孟絕海,兒就把這顆頭割與朱溫。」晉王說:「你兩個要賭,必須要兩個保官。」只見函國公袁容向前說:「臣保存孝。」節度使王重榮也向前說:「臣保朱溫。」言畢,存孝下樓,披掛上馬,逕出河中府去索戰。
嗣源看見帶馬,問曰:「兄弟單騎,欲往何處?」存孝曰:「去活擒孟絕海!」嗣源曰:「怎不帶一支兵去?」存孝曰:「父王鈞旨,安敢有違?遲歸尚欲加罪。」嗣源曰:「既然如此,爾須用心前去,但聞孟絕海,亦是勇悍之人,可宜仔細。」存孝連聲應諾,即出陣前大喝曰:「來將速降,免污吾刀劍!」
盂絕海大怒,正欲出戰,左脅下閃出一員副將彭白虎曰:「此人是李克用手下一頭目,待小將活擒過來祭旗,隨即綽槍驟馬直出。存孝曰:「來將通名!」彭白虎口:「爾乃何人?」存孝曰:「吾是晉王世子,十三太保飛虎將李存孝。」彭白虎曰:「吾乃大齊王駕下前部大將軍盂……」存孝聽得說出孟字,更不俟其說完,被存孝撇開槍,展猿臂活捉彭白虎過馬來,逕進河中府,見了晉王曰:「兒拿得孟絕海來了!」眾諸侯盡皆驚異。白虎曰:「我不是孟絕海,我是大將彭白虎。」晉王大怒曰:「叫你拿孟絕海來,如何拿了彭白虎來?」存孝說:「他在陣上說是孟絕海,那裡說是彭白虎。」晉王曰:「重去拿那賊來,我問他。」彭白虎曰:「小人看見許多英雄,從不曾見這樣好漢,我只說是黃巢部將,剛說出一個孟字,不知怎的,就拿我過馬來。」晉王說:「你這個急喉嚨的賊,刀斧手推出去斬了!」
卻說晉王問陰陽生是甚麼時候?陰陽生答云:「巳時了。
」晉王吩咐:「存孝,限你午時牌,就要拿到孟絕海。」存孝曰:「奈兒不識孟絕海面貌,尋個作眼的人同去。」晉王曰:「這個使得!」即問那眾諸侯:「認得孟絕海麼?」言罷,華州節度使韓鑒進曰:「臣與孟絕海同郡,卻認得他。」晉王說:「你就與存孝同去作眼。」二人下樓上馬,逕出河中府搦戰。
孟絕海正惱,有人報請戰,絕海未應,閃出班翻浪向前道:「小將不才,願出一陣。」絕海大喜,即令披掛上馬,領兵出營,一馬當先,大叫:「來將是誰?」存孝曰:「吾是李晉王第十三太保、飛虎將軍李存孝,你是何人?」班翻浪曰:「吾乃黃巢駕下,孟絕海的部將、班翻浪是也。」存孝說:「吾要拿孟絕海,要你這小卒出來何用?」翻浪心惱,橫槍就刺,被存孝舉起畢燕撾,打得腦漿進出,死於馬下。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曲木子有詩為證:英雄存孝世無雙,匹馬威風不可當,展臂生擒彭白虎,又捶翻浪立時亡。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
卻說存孝下馬,取班翻浪首級,又來搦戰。巢兵報說:「班翻浪被他畢燕檛打死了!」孟絕海叫聲:「氣殺我也!」綽刀上馬,領兵佈陣。怎生打扮:金甲金盔耀日高,大紅袍織大鵬雕。
身騎千里追風馬,手執三停偃月刀。
韓鑒叫曰:「太保,那穿大紅袍、使偃月刀的,便是孟絕每。」存孝大叫:「韓大人先回,少待就擒孟絕海來見!」韓鑒去了。
卻說孟絕海躍馬出陣,高聲問曰:「來將是誰?」存孝曰:『吾是大唐飛虎將軍李存孝!」孟絕海見李存孝身不滿七尺,臉如病夫,骨瘦如柴,為何俺部下兩個好漢卻死於這人之手?
存孝對盂絕海曰:「我坐下馬肚帶懸了些,吾要下馬來扣備,不要放冷騎。」孟絕海曰:「我若放冷箭射死你,不為好漢,你快備馬,我等著你。」存孝下馬來,自思父王限我午牌時分,不可遲誤,把馬肚帶扣備了,翻身上馬,叫:「絕海下馬受死!
」絕海大怒,兩手輪刀砍來,被存孝逼開刀,喝聲:「賊往那裡去?」展猿臂,活拿上馬。孟絕海部下,敗軍無主,逃上黃河,投總兵葛從周去了。曲木子有詩贊曰:展臂生擒絕海來,懷中似抱小嬰孩,陣前借問時過未?報道方才掛午牌。
卻說存孝把孟絕海橫擔在馬上,七竅中鮮血噴出,拿進河中府來。晉王問:「是什麼時候?」陰陽生答報:「是午時正三刻。」晉王叫拿上樓來。」存孝即拿上樓放下。晉王看見是個不死不活的,急喚存孝問曰:「我看你活捉孟絕海來,怎拿一個不死不活的人來。」存孝答曰:「他在陣上,被兒拿過馬來,如虎狼一般,他要掙下馬去,被兒只一夾,就不知夾傷那裡?」晉王命朱溫驗傷,朱溫向前把袍甲開看,說:「兩邊脅骨都夾折了。」晉王叫朱溫把玉帶與存孝,朱溫說:「這帶是僖宗爺爺賜的,今日輸了此帶,有何面目見朝廷,別輸些金寶罷!」晉王大怒,叫存孝奪了玉帶,存孝向前把玉帶只一扭,扭做兩段。朱溫羞恥,即下樓來,領本部人馬,反出河中府去了。
左右慌報晉王說:「朱溫反了!」晉王大笑曰:「諒這賊疥癬之疾,何足介意?」欲知朱溫後事,且看下回分解。逸狂有詩贊歎云:讒臣賭帶藐英雄,擒將來時日正中,金寶更償言不踐,令傳扭奪辱難容,彼時反出違追策,異日誰當不軌鋒,可笑晉王無遠慮,終身想仗勇南公。
卓吾子評:
觀此一節,可見晉王短於智謀,以致朱溫後來反唐,且陷於汴梁之計。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斯之謂歟!詎意唐數將殘,殞存孝於少年,產彥璋於季世,其後連敗二百餘陣,當時若使存孝追之,則朱溫死於此時必矣!抑有大梁之興,故使晉王料朱溫如疥癬,豈人為哉,實天意耳!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話說晉王遣人打聽,黃巢差總管葛從周領兵四十八萬,在黃河西岸安營。晉王即令起營,四十五萬番漢兵,二十七鎮諸侯人馬,逕近黃河。周德威曰:「大王人馬,可在東岸安營,遣兵過黃河交戰。」晉王說:「周德威與李存孝領五百錦衣人,保吾看黃河一遭。」眾軍得令,不移時,即到黃河岸邊。晉王舉目看那黃河,水勢兇惡。有詩為證:遙望黃河混渺茫,崑崙氣脈發來長。
古言斯水從天降,巨浪洪濤過太行。
逸狂詩云:
憶昔鴻濛判,崑崙是祖山。
黃河源發遠,萬里湧狂瀾。
七井三門險,通淮入海難。
澄清何日見,賢聖產其間。
晉王看了黃河,回營坐下,即令李嗣源、康君利、李從信:「與你四路諸侯,王重榮、韓鑒、曹順、周順帥兵一萬過黃河,與巢賊對面南首安營,輪流出馬。」又叫存孝:「你同安休休、薛阿檀、薛鐵山、賀黑虎,領一萬人馬,過黃河與巢賊對面北首安營,輪流出馬」。眾將領令,統兵過黃河來。
卻說哨馬報與葛從周曰:「今有李晉王手下第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彭白虎,打死班翻浪,活捉孟絕海,殺敗人馬,特來飛報。」葛從周聽說大驚道:「這三個好漢死了,天下難保!
」下面閃出耿彪,向前高叫總兵曰:「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日下官出馬,若要活存孝,就生擒來;若要死存孝,就斬頭來。」葛從周喝曰:「孟絕海那三個好漢,豈不如你,卻被他殺了,何況你乎?」又一人身長丈五,膀闊三停,卻是五軍都救應鄧天王,大叫曰:「末將有一計,可成大功。
」從周問:「是何計?」鄧天王說:「是犯將計,借刀殺人。
南邊是李嗣源營,北面是李存孝營,今夜三更時分,未將假裝存孝兵反,口稱我是十三太保李存孝,今父王用人不當,有功不賞,我今反了。頭目聽說反了存孝,誰敢出來,必定都過黃河報與晉王。晉王必定自來拿存孝殺了,營中沒了存孝,就有雄兵百萬,戰將千員,吾不懼矣!」從周說:「此計甚妙!」
鄧天王即整點人馬,等到天晚,將近三更,領兵到李嗣源營前,就殺進去,一聲炮響,卻開了營,一邊殺人,一邊叫造反。眾將聽說反了存孝,都駕船乘夜走過黃河去了。卻說北首下存孝營聽知,問是那裡鑼聲鼓響,人說是巢賊的兵劫了大哥的營,存孝說:「不要妄動,等到天明,討這劫營的賊來雪恨罷。」
卻說鄧天王正殺了半夜,領人馬竟回本營,來見葛從周。從周問曰:「劫營之事何如?」鄧天王答曰:「全中我計了!」從周大喜道:「這是你的頭功,」鄧天王說:「今營中缺少糧草,小將就領人馬占華州,催運糧草來,以救燃眉之急,不知總管意下何如?」從周說:「如此甚好。」鄧天王恐存孝來尋他,故說催糧,以便脫身。
卻說存孝等待天明,領兵南首下去,看那大哥,被巢兵殺得屍橫岸口,血染河流。存孝痛哭,與四將商議道:「你們守營,我過黃河見父王,稟命一遭,卻回來拿這賊也末遲。」
卻說晉王升帳,只見大太保哭進營來。晉王驚問嗣源,嗣源把存孝劫營造反事情細說一遍。晉王問:「他怎的反?」旁邊閃出兩個仇人康君利、李從信,向前告曰:「夜來黑影裡,只見虎磕盔、虎皮袍、搪猊鎧、畢燕檛、橫鐵搠,一邊裡殺,一邊裡罵,說:「父王用人不當,有功不賞,無功不罰。」晉王聽言大怒。守營將報云:「存孝下馬等令。」晉王說:「他既反了,卻怎又來見我?」二人說:「這賊,只說父王不知,他此來又要將老營兵賺過河去,父王只問他,知罪不知罪,他若答應知罪,父王可就令人拿去殺了,除此一害。」晉王道:「這件事,是個兩頭不相照的事。」晉王命存孝進營,遂問:「存孝知罪麼?」此時存孝,不知是那個知罪,想是南首下,賊將劫了大太保的營,我兵未曾接應救護,敢是這個知罪?便答道:「兒知罪了!」晉王就叫刀斧手拿存孝去斬。從信、君利聽說斬存孝,喜不自勝。逸狂有詩云:犯將謀成讒復戕,朦朧險誤殺忠良,德威力救方能免,贏得芳名萬載揚。
卻說周德威跪下說:「大王不可因一時之怒,而殺自家大將。今存孝反與不反,你也拿來問個明白,那時殺也不遲。」
晉王默思良久,答曰:「軍師之言有理!」就叫拿回存孝。晉王問曰:「汝如何一旦負義,私自造反?」存孝告曰:「兒受父王厚恩,欲報未能,怎肯造反?」晉王曰:「你既不反,如何說知罪?」存孝說:「父王問兒知罪,兒因逆賊劫了大哥的營,兒不曾領兵救應,是這個知罪。」德威口:「大王險些中了此賊的犯將計!且把存孝囚在營中,大王差一個的當軍人,到賊營前打聽個消息,便知真假。」
晉王聽說,即令李嗣源領兵過了黃河,逕去巢兵營前索戰,軍士報葛從周曰:「如今唐兵在營前索戰。」葛從周曰:「何將願去對陣!」言未絕聲,閃出大將耿彪叫曰:「小將願去出馬!」披掛當先,即時向陣前問曰:「來將是誰?」嗣源說:「吾是大唐李晉王世子,大太保李嗣源,你是誰人,敢來與我對陣?」耿彪答曰:「吾是大齊皇帝駕前大將耿彪!」李嗣源問耿彪曰:「不知你軍中那個賊定下這犯將計來,著我父王發怒,把存孝殺了!」耿彪聽說殺了存孝,叫嗣源曰:「若論我耿彪,也不怕存孝,是我營中鄧天王定的妙計。」嗣源曰:「我家到不曾中你的犯將計,你今中我賺將計了。」耿彪曰:「何為賺將計?」嗣源曰:「我父王雖然發怒,存孝未曾受刑,正在疑惑之間,著我來探消息,今日被我把你言語都賺出來了,卻不是賺將計?」耿彪大怒,拍馬舞刀,就砍李嗣源。嗣源持戟急架,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有詩為證:二將逞功能,馬蹄縱亂橫,放開白玉轡,方顯兩龍騰。
卓吾子評:
當時令鄧天王之計果行,則存孝冤死久矣,唐天子何日得還京師耶?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
卻說李嗣源與耿彪鬥上三合,耿彪大怒,取鞭在手,逼開畫戟,喝聲:「休走!」嗣源躲身不及,中了一鞭,吐血逃走。
耿彪回營,來見葛從周說:「小將出馬,正遇著李嗣源,被我一鞭,打得吐血,撥馬走了。」從周說:「這是你的頭功。」
耿彪說:「這樣功,一百件也不算,只待活捉了李存孝,才是頭功。」卻說李嗣源敗走回營,望父王拜曰:「真個不是存孝造反,乃是鄧天王定此犯將計。」德威說:「我觀存孝,是個忠臣。」晉王急叫放了存孝。存孝望父王叩頭,晉王說:「不干你事,是巢賊部下鄧天王定此計,險些屈殺了英雄。」存孝曰:「兒去拿得鄧天王來,方見是實。」拜辭父王,經過黃河。
卻說安休休四將,接著存孝,將前事問答一番。次日,存孝領兵到營前索戰,葛從周問曰:「誰敢出馬?」耿彪道:「小將願去出馬對陣。」即時躍馬出營來,到陣前,只見存孝身不滿七尺,骨瘦如柴,臉似病夫,拍馬輪刀就砍,被存孝逼開刀,展猿臂,活拿耿彪過馬來,一手攥著脖子,一手拿著左腿,按在馬上,曲做兩截,摔下馬來,又來索戰。軍士報與從周說:「耿彪被存孝拿去,曲做兩截。」從周大驚問:「誰敢再去對陣?」張龍、李虎向前進曰:「二將願往!」領兵出營,拍馬輪刀,望存孝砍來,被存孝舉起畢燕檛,把張龍打成兩段,李虎挺槍就刺,被存孝渾鐵搠起處,登時打死,又來索戰。從周大驚曰:「似此怎了!」又閃出崔受向前曰:「小將願往!」
遂領兵出營,躍馬向前,高叫:「存孝認得大將崔受麼?」拍馬拈槍就刺,被存孝逼開槍,大喝一聲:「賊將走哪裡去?」
卻把崔受拿過馬來,只一摔,摔做一塊肉泥。殺軍大半,撥馬回營,四將接著,且問勝負若何?存孝說:「今日這一去,摔死崔受,曲死耿彪,逼死張龍,打死李虎,殺得他兵逃將喪。
」四將一面安排酒席,與存孝賀功,十分欣喜;-面差人過黃河,報與晉王知之。
且說晉王在帳中,與德威商議曰:「存孝過黃河,去擒鄧天王,未知勝負如何?」正話間,忽報存孝差一小校飛報軍情。
按宋待制孫甫史論:
子丑乾坤判,惟寅人所生。聖君開至治,賢相在新民。
三王惟尚德,五帝盡施仁。唐虞民物阜,湯武放誅民。
春秋因魯史,孔子道難行。德衰征伐尚,風漓治亂循。
圖王人罕見,尚霸眾爭橫。秦強吞六國,漢杰羨三人。
東西二百四,吳魏蜀三分。五季相循並,君臣迭亂爭。
一朝征戰起,藩鎮坐皇庭。世祖承平治,太宗起義兵。
遼夷皆拱服,怙冒盡稱臣。胡虜入中國,宮中開禍門。
祿山方被掃,巢賊又侵凌。天意除奸暴,否泰本相循。
賡歌記遺蹟,傳記最分明。
歌之不足,復賦之以律云:
唐虞三代皆崇德,降自春秋治不攏
擾擾兵戈無義戰,紛紛謀利詐相攻。
漢祛秦暴真天命,唐統華夷雜霸功。
禍亂若無安祿兆,黃巢焉敢亂僖宗。
此後單道隋煬帝開汴河,天下群雄並起,六十四處煙塵反亂,十八處擅改年號。
遼東李密、江南蕭銑、幽州劉隆真、明州竇建德、河州梁師都、饒州林士弘、源州李軌、湖州沈法興、兗州徐圓朗、楚州朱燦、登州李子通、濟州輔公祐、山後劉武周、建州劉黑闥、西城韓世充、揚州宇文化、蘭州薛舉。
當時那十八處煙塵,皆被唐太宗掃滅,混為一統天下,建號大唐,其世系:太宗高宗中宗睿容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傳至懿宗已十六代,共二百五十餘年。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
卻說懿宗傳至十七代,僖宗即位,僖宗名澴,懿宗少子也。
年十三,為宦官劉行深、韓文約所立,建都於長安,改元乾符元年,僖宗設朝,詩云: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紫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福
群臣朝罷歸來處,一派珂聲繞鳳樓。
眾臣朝畢,僖宗問:「天下甚荒,黎民反亂,何以治之?」
言未盡,閃出佞臣田令孜。此人總督三省六部,正是文官的班頭,武將的領袖。奏說:「臣聞天下荒亂,賊寇?起,男子插刀槍而種田,婦女披衣甲而饋餉,只因文無清官,武少勇將,乞我主開文武二選場,選取天下文人勇士,教他為官為將,討賊安民,則太子可立致矣。」帝准奏,即命次日出榜招賢,天下舉子。盡到咸陽。
只因招選諸賢士,竦動英雄杰士心。
欲知開科取士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
時朝廷昏亂,佞臣當道,有錢重任,無錢不用,因此曹州反了王仙芝,濮州反了尚君長,唐遣令孜領兵十萬剿除。世之盛衰,國之興廢,皆有定數。太平時節,國有英雄扶社稷;離亂之時,天生奸佞亂乾坤。
卻說曹州冤句縣赤牆村,一人姓黃名宗旦,世為鹽商,娶妻田氏回家,逕從巢林經過,見一小兒席地而坐,身穿黃衣,叫田氏為娘,化一道黃氣衝入田氏懷中,田氏歸即有孕,懷胎二十五月,一日誕下,形容怪異,身長二尺,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左臂生肉滕蛇一條,右臂生肉隋球一個,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宗旦見了驚疑,遂將此子丟在溝渠。
時有土地將此子移在巢樹上鴉鵲窠中。經過旬日,宗旦復從巢林經過,忽聞樹上小兒叫聲,宗旦舉目視之,乃七日前丟的小兒,遂取將下來。宗旦驚曰:「此子奇異。」乃抱回家,仍命田氏撫育,取名黃巢,及長,表字巨天。博覽經史,精熟武藝。
是時乾符三年,天下荒旱,改為廣平元年,庚子歲。
巢聞長安大開武試,招募英才,即辭父母,竟赴長安,入場試畢,果中武舉狀元。次日朝帝,令孜引至駕前請旨。帝問:「那個是狀元?」令孜奏曰:「此人是狀元。」僖宗一見黃巢,身長一丈,膀闊三停,面如金紙,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唬得魂不護體,半晌方定。僖宗大怒,將黃巢革退不用。
當駕官說:「朝廷嫌你丑貌,故不肯用。」黃巢退出朝門之外,默然歎曰:「明詔上只說選文章武藝,不曾說揀面貌,早知昏君以面貌取人,我也不來。」本欲回家,羞見父母,大丈夫不做暗事,袖中取出筆來。只見街頭一隻錦毛雄雞,望黃巢叫了一聲。巢曰:「昏君不識賢,雞倒識賢。」就對雞說:「雞,我若有天下之分,你大叫一聲!」那雞又叫一聲,巢大悅,舉筆寫詩八句云:雄雞有五德,今朝見我鳴,頂上紅冠正,身披紫錦文,心中常懷義,大叫兩三聲,喚出扶桑日,重教天下明。
巢作詩畢,進酒館飲酒,乘興又在粉牆上寫反詞云:昏君失政,寵用奸邪,荒荒離亂,文武無能。唐僖宗有眼無珠,見賢才不能擢用,可惜我十年辛苦,到今日不得成名。
暗思昔日楚漢爭鋒,一個力拔泰山,一個量寬滄海,他兩個戰烏江,英雄抵敵,詣咸陽火德肇興。某也志高漢鬥,氣吐虹霓,意欲匹馬單刀,橫行天下,管取那刀兵動處,把唐朝一旦平吞。
有詩為證:
浩氣騰騰貫鬥牛,班超投筆去封侯,
馬前但得三千卒,敢奪唐朝四百州。
黃巢寫下詩詞,即收拾琴劍書箱,出了長安城,對天誓曰:「黃巢若得寸進,定要奪取唐朝天下!」言罷而去。卻說巡城軍官看見反詩,抄奏朝廷,僖宗即宣令孜曰:「黃巢寫下反詩,要奪朕之天下,卿何治之?」令孜奏曰:「我主寬心,乞敕畫影圖形,捉拿巢賊,抄沒其家。」帝准其奏,即時命寫榜文,各處張掛,不在話下。
卻說長安城外,有一藏梅寺,寺中有個法明長老,一日領眾僧上殿,見琉璃燈光不明,視之只見裡面無油,深怪徒弟。
徒弟曰:「我夜夜添油,不知油在那裡去了。」至晚其僧隱於殿內,未及二鼓,忽見二鬼手提瓦罐,到於殿內偷油。其僧急報長老,長老不信,至次晚復隱於殿內,二鬼又來偷油,其徒急報長老,長老即引眾行者到殿,見二鬼果在偷油。長老問二鬼偷油作何用,二鬼答曰:「今有三曹陰司,攢造生死輪回冊,無油點燈,因此差我們到各寺觀取油應用。」長老又問二鬼曰:「冊內載的是什麼事?」二鬼答曰:「那冊內說,一人姓黃名巢字巨天,生得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面如金紙,有帝王之分,目下起兵混唐,在藏梅寺起手,開刀先殺一僧名法明,他將後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長老聽罷對二鬼云:「你可救我一命?」二鬼道:「天曹已先攢造一本去訖,除非黃巢不殺方好。」鬼使說罷而去。長老煩惱,每日差一行者在山門外伺候。
卻說黃巢聽得朝廷出捉拿榜文,四方捕捉,遂從山路逃走,忽一日到一山,但見山頭:雲靄靄霧漫漫,水潺潺,石蹬蹬。鳥啼古木,鶴唳老鬆。
路盤狐兔跡交加,谷應豺狼聲咆哮。行人難進步,正是老僧家。
又有詩為證:
壯哉山寺石岩邊,渺渺遙瞻斗柄連,
殿閣巍峨侵碧漢,樓台繚繞漱清泉。
金鐘隱隱雷聲吼,寶塔重重月影圓,
靜聽法華皆梵語,誰知此處有西天。
欲知黃巢如何起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
黃巢看山頂上有寺,碑上寫著藏梅禪寺四字,景致非凡。
有詩為證:
金光萬道衝雲漢,紫霧千條鎖翠峰,
景物非凡觀不盡,原來卻是梵王宮。
黃巢正遊玩間,那行者見了,報與長老。說:「山門外有一人,生得十分古怪,想是黃巢。」長老聽得,即吩咐本寺眾僧,鋪氈焚香,一步一拜,來接黃巢,至方丈內坐下。長老說:「接遲主公,乞恕小僧之罪。」巢喝道:「休胡說!誰是主公?
」長老遂將前事備說一番。黃巢心中暗道:「我若果有此事,你這寺中僧人不殺一個。」言畢,長老安排酒席款待,巢遂匿於寺中。
忽一日到後花園中看景,行至樹下,見桌上放著一張琴,巢近前撫罷一曲,則見東南風起,巽地雲生,天風過處,閃出一仙女,立在黃巢面前道:「吾奉上方款令,差吾下來,送此一口寶劍與你,此劍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巢接劍在手,低頭便拜。仙女指道:「兀的那東南方有一位仙長來了!」巢回頭看時,仙女化道清風而去。巢得劍歡喜不勝,將劍與長老看,說知其事,長老道:「貧僧決無謬言。」時值五月十四。
巢叫長老云:「我選庚子年壬申月甲申日庚午時,是五月十五日,我試劍起手,你寺裡僧人,盡行迴避。」
言未盡,只見行者來報曰:「山後王十萬家來請,十五日寺中大小僧眾赴齋。長老吩咐:「你眾僧明日都去赴齋,我在寺中伏侍主公。」吩咐已畢,次日天早,眾僧齊去赴齋,長老安排早飯與黃巢吃。巢說:「今日午時三刻,開刀起手,你要迴避。」長老辭了黃巢,自去躲身。出門只見路旁一株大樹,年久心空,長老遂隱身於樹內,不覺午時已到。卻說黃巢望天祝謝曰:巢本唐臣,一介書生,只因當今無道,寵任奸邪,用舍顛倒,思亂紛紛。權臣貪賄財利,不論賢才;主上惟取相貌形容,不分豪傑。巢因此誓削權奸,掃清天下,奪取江山,況荷寶劍頒臨,欽承明命,乘此吉期,開肱展臂,果蒙默祜,受命遐昌。
祝畢,手執寶劍歎曰:「我有願在先,不殺寺中一個僧人。
」闊步出寺,四顧無人,就將這大樹起手開刀。把劍望樹上一砍,只見人頭落地,鮮血噴天。巢說:「莫非這樹內有人!」
視之,乃法明長老。巢說:「我本心不要殺你,只因你躲此大數不過。」有詩為證:不肯參禪苦自修,法明長老命該休,身藏大樹無人見,誰識鋼刀不肯留。
黃巢大樹試鋼刀,只道藏梅僧盡逃,
非是法明藏不密,奈緣天數莫能饒。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僖宗以貌取人,失之巢賊,致令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唐家囫囫圇圇一個天下,分為五代,況起手開刀,天曹主殺法明,法明即多方求救,能倖免大數耶!
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
黃巢斬了法明,遂離藏梅寺,行至陽關大路,見一伙人在前面,巢大喜,禱告天地曰:「我若有天下之分,將這伙人都歸順於我。」黃巢大叫曰:「你眾人是那裡去的?」唬得那伙人一齊跪下道:「我們是不及第的舉子。」巢問曰:「你們肯跟我前去,殺奪大唐天下麼?」眾人曰:「情願跟大王前去!
」黃巢得了這伙人扶助,就反上金頂太行山,殺到宋州。末及半載,收了朱溫、尚讓、柳彥璋、柳彥隨、葛從周、鄧天王、孟絕海等,聚餓夫兵百萬。叫葛從周為總兵,尚讓做軍師,奪了東南州郡,領兵直至潼關。
守關二將李茂、宋真與巢將鄧天王交馬,不及三合,二將大敗,棄了潼關,奔上長安見駕,奏曰:「今有黃巢,領餓夫兵百萬,搶了潼關,臣等抵敵不過,乞發大軍前去,剿除賊眾,以安萬民。」帝聞大驚。又報巢兵到八里橋安營,帝宣田令孜曰:「這事怎了?」令孜奏曰:「事已急矣!不如前往西祁州避兵。」帝問曰:「西祁州那得宮殿安身?」令孜奏曰:「昔日七帝明皇,因祿山漁陽兵變,上西祁州避兵,建立的宮殿尚存。」帝即傳旨,收拾三宮六院,嬪妃采女,上西祁州去。令孜奏曰:「軍情緊急,只一君一後足矣!」當日田令孜同文武保駕,離長安逕上西祁州。逸狂詩曰:潼關賊破寇無休,堅守招兵或可收,恨殺奸臣無計策,輕移車駕上祁州。
卻說黃巢正坐帳中,哨馬報僖宗離了長安,望西祁州去了。
黃巢即令將士領兵追趕。葛從周曰:「且令人先洗宮院,登了大位,那時再去追趕未遲。」巢依言,令朱溫領兵去洗宮院,朱溫進了長安,但見唐宮中:黑漫漫征雲籠鳳閣,昏慘慘殺氣繞龍樓。喊聲滾滾,嚇嬪妃急登羅幃。戰鼓咚咚,驚采女忙投錦帳。千秋池下,撇了些破甲殘旗;萬歲山前,丟了些折弓損箭。直殺得,絳綃樓下胭脂濕,白玉城邊血浪翻。
朱溫直殺至後宮,見帝妹玉鑾英正欲投井,溫向前將欲殺之,但見紅光滿面,遂按劍喝問曰:「汝何人也?」玉鑾英泣告曰:「妾乃帝之妹也。」溫曰:「可曾婚配麼?」玉鑾英曰:「未曾適人。」溫命鑾英近前,但見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遂對玉鑾英曰:「吾乃朱五經之子,朱溫是也,但得汝為夫人,吾之願也。」鑾英勉強從之。時廣平元年秋七月也。
溫將鑾英假裝軍人,相雜而出。於是,唐金吾將軍張方直帥文武數十人,請巢為帝,遂進冠冕璽綬。巢就太極殿,南面而坐,受文武官僚山呼稱賀。是日,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元年,立子球為太子,封尚讓為太尉,葛從周為行兵總管。
唐之舊臣,三品以上者,悉停不用;四品以下者,使居舊職。
其餘諸將,各據功賞爵。遂問眾臣曰:「僖宗既上西祁州去,眾將誰往追之,以絕後患。」朱溫奏曰:「小將願往。」巢即命溫,引精兵一萬追之。逸狂詩曰:當年逆賊寇咸陽,威逼鑾輿避遠方,天使朱溫追駕急,鑾英勸化幸無傷。
僖宗車駕行了數日,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陣人馬來到,眾皆失色,帝大驚。田令孜出馬曰:「來將何人?敢攔聖駕!」繡旗影裡,閃出一將。金甲玉帶,跨紫騮馬,持宣花斧,便問:「天子何在?」帝戰慄不能語,群臣聞知,皆無所措。王子向前叱曰:「來者何人?」來將曰:「臣是西祁州節度使鄭畋,特來接駕。」王子曰:「既來接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畋慌忙下馬,拜於道左。帝曰:「追兵大至,汝可迎敵。」畋曰:「陛下勿憂,臣願領鐵騎相拒,破之必矣!」
言未絕,只見後面塵埃起處,金鼓齊鳴,朱溫人馬至近,畋即將人馬擺開陣勢,手持月斧,躍馬當先。但見朱溫:身長一丈,膀闊三停,面如噀血藍,齒似狼牙,耳猶兩翼,蘭發紅須,真如八臂哪?離天闕,開山小鬼下坡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賊陷兩京,天子奔走,此正臣子奮不顧身之日。鄭畋首倡大義,舉兵討賊,雖未睹成功,然志亦可嘉。
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
畋見朱溫,遂大罵:「反賊早早回兵,休來尋死!」溫怒持槍來迎,兩馬相交,鬥上一百餘合,不分勝敗,日已沉西,鳴金收軍,兩馬並回。鄭畋回至營中見帝,畋曰:「臣與朱溫戰上一百餘合,不分勝負,吾來日必定擒之。」帝曰:「且自將息,來日再議。」卻說朱溫回至寨內,恨氣未消,帶酒而言:「明日定擒僖宗,以獻吾主。」言未絕,只見屏後轉出一佳人,近前聲言不可。溫視之,乃玉蠻英也。溫曰:「汝有何言。」
鑾英曰:「僖宗乃妾之兄也,天下已被汝眾奪去,何故定要擒之?」溫曰:「汝乃女流之輩,有何識見?僖宗,草創昏君,大齊,真命之主,無德讓有德,自古皆然,斬草若不除根,恐後復發矣。」鑾英曰:「君言謬矣,唐之天下,子孫相承一十七世,反言草創,黃巢只一匹夫,起於強寇,稱為真主,此何理也?豈不聞古人有云:『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汝若改邪歸正,棄賊扶唐,實為良久之計,將軍請熟思之。」溫聽言沉吟半晌,欣然悟曰:「汝言是也,吾意已決!」遂吩咐手下,收拾旗幟,準備降唐。
卻說次日,鄭畋復來搦戰,只見溫素體戎裝,身無寸鐵,手執降旗,大叫:「唐將休得放箭,吾來降唐。」畋曰:「既然如此,吾當帶汝見駕。」畋以此事來奏帝曰:「斯人終是為盜,豈容納之。」田令孜曰:「目今用人之際,既有降兵,不可不納。」帝即從之,遂宣召至闕下,拜叩已畢。帝見溫形容古怪,實有驚恐之意。問:「汝是何人?」溫曰:「臣是黃巢部將,姓朱名溫,奉巢命來追聖駕,實該萬死,臣今不敢有違天命,特來願充前部,同破巢賊。」帝曰:「誠如是,社稷生靈之福也!」溫奏曰:「臣啟陛下,近日臣因掃宮,見御妹玉蠻英,將身赴井,實臣救之,現在營中,請陛下聖鑒。」帝聞奏愕然,半晌無言,自覺滿面羞慚。田令孜曰:「此人有大功,合配御妹為妻,陛下遲疑乎?」帝欣然從之,隨封溫為汴梁節度使,更賜玉帶一條。時帝嫌溫容貌醜陋,名字又惡,因賜名全忠,令以溫字改之。溫心暗喜,已知字意乃人王中心四字,頓首謝恩而出。溫領人馬上汴梁去訖。
卻說鄭畋保駕進西祁州,帝即日升殿,改元中和元年,群臣朝賀已畢,帝仰面大哭。畋跪曰:「今日入城登殿,且一路平安,乃喜事耳,大哭何也?」帝曰:「朕哭高祖耳!」畋曰:「高祖崩已久矣,陛下此哭何意?」帝曰:「朕想高祖、太宗,東蕩西除,南征北伐,苦爭血戰,混成一統天下,傳流一十七世,今被巢賊所侵,社稷危在旦夕,朕有何顏見高祖於地下乎?
」言罷又哭。畋曰:「失天下,乃天運循環使之然也!近日西祁州街市童謠云:庚子年來日月枯,唐朝天下有如無,山中果木重重結,巢臼鴉飛犯帝都,世上逆流三尺血,蜀中兩見駐鸞輿,若要太平無士馬,除是陰山碧眼鶘。
逸狂詩云:
畋論童謠慰帝情,應知劫數報分明。
敬天法祖加修省,異日還堪致太平。
以此論之,正應天運有變,『庚子年來日月枯』,陛下立乾符元年,至乾符二年是庚子,我主又改為廣明元年,明乃『日月』也,今歲失天下,豈不是『枯』矣。『唐朝天下有如無』,即今黃巢在位,未知中興如何,豈不是『有如無』也。
『山中果木重重結』,果字頭有三絲,乃為『巢』字,豈不是『重重結』也。『巢臼鴉飛犯帝都』,今黃巢入長安,奪帝位豈不是『犯帝都』也。『世上逆流三尺血』,自黃巢作亂,順者存,逆者亡,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豈不是『三尺血』也。
『蜀中兩見駐鸞輿』,昔安祿山作叛,明皇蜀中避難,今日巢兵逼,陛下亦在蜀中避難,豈不是『蜀中兩見駐鸞輿也』。末此二句,『若要太平無士馬,除是陰山碧眼鶘。』『碧眼鶘』即李鴉兒也。」帝曰:「鴉兒是何等人?」畋曰:「此人王侯之子,帝室之冑,陛下緣何不識?」帝曰:「朕實不識,卿試言之。」畋曰:「此人父名國昌,在朝廷有大功,得賜姓李,生子克用,善能騎射,驍勇無敵,官封為兵馬使。嘗因受詔監筵,只因國舅段文初鬧席,與克用兩下拒言,克用大怒,一拳打落文初二齒,文初欲奏朝廷,克用性如烈火,即取出銅錘,將段文初打死。朝廷聞知,欲殺克用,賴眾臣力救,得貶於直北沙陀歇馬。克用一到彼處,訓練軍士,招集番兵四十餘萬,有五百家驍勇兵將、十二太保,皆無敵之士。此人生得左眼大,右眼小,黃睛綠珠,人皆稱為獨眼龍,自號碧眼鶘,每出陣有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個鐵甲軍,皆穿皂衣,號為鴉兵。今黃巢乃鳥巢也,謠言:『群鴉人巢,巢必破矣』,須得此一支軍來救取,方可無危矣。」
帝大喜,便問群臣:「淮可為使,前往直北取回克用?」
階下一人進曰:「臣雖不才。願往直北,調取克用人馬,剿除巢賊。」帝視之,乃吏部尚書程敬思也。帝曰:「卿去甚當,奈外夷與中國,語言不同,人物亦異,克用心懷忿懼,未必便來。」敬思曰:「臣幼頗通番語:且與克用有一面之交,陛下赦其死罪,封克用官職,臣往以言撫慰之,彼必引兵來恢復矣。
」帝曰:「封他何職?」敬思曰:「陛下先肯擢以重任,使克用得展其威武,方好舉兵行事。」帝曰:「朕即封克用為忻代石嵐破巢兵馬大元帥,雁門關都招討。」遂賜金銀十車,金牌五百面,空頭宣五百道,龍衣一套,玉帶一條,更遣八員健將,五百名官軍,金寶敕書,即日便行。一面遣人調取二十八鎮諸侯,都到河中府會兵取齊,待克用人馬到來,協同破巢。
十八鎮諸侯:
函國公袁容、晉國公王鐸、荊州王元、
涇原程宗楚、秦州仇公遇、寰州童弘真、同台岳彥真、華州韓鑒、曹州曹順、兗州周順、鄆州赫連鐸、河中府王重榮、幽州馬三鐵、定州王景宗、汴梁朱全忠、徐州支樣、景州周太初、平州王用之、壽州張仲仁、萊州馬君武、陳州劉從吉、孟州朱合爽、朔州唐大弘、邠州朱文、鄜州楊思恭、青州王敬武、乾州王守存、覃州邵升昌。
欲知二十八鎮諸侯如何破巢,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裊巢占了上林一枚,只怕李鴉兒飛來,不得長安耳。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
卻說敬思領了金寶敕書等件,隨帶官軍五百名,一簇人馬望北進發,途中有詞為證,但見:風颯颯,草萋萋,雲慘淡,雨淋漓。沙鳥飛低岸,孤雁落平堤,霜跡板橋千古道,月明茅店一聲雞。
敬思在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縱馬直至大潼城下,勒馬有感,遂吟一律云:持鞭勒馬立芳洲,客路那堪滿目秋。
萬疊蒼山雲慘慘,半泓野水綠悠悠。
西風征雁添鄉思,寒樹歸鴉起暮愁,
一點忠心思報國,何時恢復舊神州。
敬思吟罷,遂出了大潼城,望前進發,行了數日,直至野狐嶺下,但見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一將,頭裹黃巾,身穿戰袍,持槍躍馬,攔住去路,厲聲喝曰:「何人在此經過,留下金寶!
」敬思向前告曰:「吾乃大唐通使程敬思是也,領著朝廷敕書,往直北去取李克用的,只以敕書進用,安有金寶?縱有亦難獻納。」其人聽言大怒,把旗一展,眾兵無數,漫山塞野而來,將五百人馬及金寶物件盡皆劫奪,往密鬆林內去了,止剩下程敬思一人一馬,在曠野放聲大哭,遂跳下馬來,解脫韁繩,欲向林中自縊。
正在猶豫,忽聽得鬆林一聲鼓響,閃出一支圍獵兵來,打起皂雕旗,旗下擁著一個年少番官,看他怎生打扮,但見:身長九尺,年近二旬,面如熏棗,體似狼形,頭戴一頂銀鼠帽,身披一領錦貂裘,腰繫一條獅蠻帶,袋插一壺狼牙箭,坐下青靛追風馬,手持明晃晃方天戟。
那番官人馬擁至林前,大喝曰:「汝是何人,在此尋死?
」敬思向前跪曰:「吾是大唐宣差官程敬思也,吾有事要見李克用。」番官曰:「莫非吏部尚書程敬思乎?」敬恩曰:「然!
」番官遂滾鞍下馬,扶起敬思,汗流浹背。敬思便問:「將軍何人?」番官曰:「俺是沙陀李晉王大太保李嗣源是也,吾父嘗言叔父盛德,不能相會,叔父何不在朝,輔君澤民,到此沙漠之地,有何緣故?」敬思曰:「今有曹州一人姓黃名巢,聚賊兵百萬,劫掠州郡,不半載,奪了東西二京,殺戮唐之臣庶,不可勝記。今聖上在西祁州,避其鋒鏑,眾臣商議,特遣我齎旨意一道,金寶十車,金銀牌五百面,空頭宣五百道,八員健將,五百名官軍,取汝父子入中原,洗滅巢賊,不料來到此處,遇一支兵將。金寶人馬,盡搶人密鬆林去了。某思進退無路,不如尋個自盡,正在猶豫,幸遇賢姪到,是吾三生有幸矣!」
嗣源曰:「叔父勿驚,待小姪一並奪取回來,交還叔父。」有詩為證:怒髮衝冠虎將威,鬆林小賊敢相欺,陣前聲喝如雷吼,金寶黃麻盡送歸。
嗣源綽槍上馬,逕往密鬆林索戰,忽見林內一黑漢引二百餘僂儸,出林外拜伏於地。嗣源問曰:「汝何人也?」答曰:「某姓薛名鐵山,劫掠為生,恰聚三百餘人,卻才同伴謝應達,林外巡哨,誤將金寶劫掠上山,吾問從者雲,是大唐送獻太保的物件,吾送出林外來,謝應達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太保請罪,並願以部下眾人歸降。」嗣源遂收留,合兵一處,敬思與嗣源並轡而行,逕投金蓮川來。
嗣源先遣人告報父李克用,克用知敬思已至界口,遂引軍一萬,離直北百里來接,但見那克用真個英雄好漢,有詩為證:頂上金盔雙鳳翅,身披凱甲累金裝,袋內弓彎生挺硬,壺中箭插點唇鋼,刀懸偃月除奸黨,劍掛青虹草賊亡,自幼曾觀三略法,老年出陣氣昂昂。
李克用接見敬思,敬思拜伏於地,克用慌答之曰:「久慕故人,無由一會,今幸得相見,足慰乎生渴仰之思。」敬思答曰:「大唐天下,今為黃巢所奪,京城俱陷,駕往西祁州避兵,想大王人馬雄健,必盡忠皇室,臣不辭跋涉,遠齎敕旨金寶,奉獻大王麾下,萬望垂救,實國家生靈之大幸也!」克用曰:「既有聖旨,即排香案迎接。」入帳開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乾坤閣辟,蓋張廣大之兵;日月升沉,實起照臨之德。自我高祖,以至於朕,相傳一十七代。
朕無上祖之能,盡賴文武輔佐。今有曹州冤句縣黃巢逆賊,乃王仙芝餘黨,聚百萬之眾,侵朕天下。關外一百五十餘處,各州郡縣,盡屬黃巢。今朕不得已,而遠遷於西蜀,行宮尚存於成都。巢賊心猶不足,旦夕招軍,意在得隴望蜀。朕今欲恢復大唐,保安家國,爭奈內無賢臣,外無勇將。茲特封皇兄為忻代石嵐破巢兵馬大元帥、雁門都招討。更賜龍衣一套,玉帶一條,金寶十車,金銀牌五百面,空頭宣五百道。天下官軍悉聽節制,勿負朕心,早宜興兵。故茲詔示,想宜知悉。中和二年十月上旬詔。
讀了詔書,望闕謝恩。程敬思獻上玉帶物件,克用頭戴沖天冠,身穿兗龍袍,更掛淡黃衣,腰繫淡黃衣,不移時,令十二太保、五百家將皆來謝恩。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逸狂詩云:丹詔來宣帝室親,龍衣玉帶拜珠珍,斡旋天地加高爵,恢復山河召總兵,急拯生民離水火,早誅強暴滅煙塵,鄭畋不解童謠數,鴉谷黃巢未易平。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晉王設宴,款待敬思,不覺已過旬日,絕口不言起兵。一日會宴,酒至半酣,敬思避席言曰:「大王幾時動兵?」晉王曰:「目今天寒地凍,草木已枯,人馬難行,待等來春天氣融和,草青沙暖,才好相持。」敬思曰:「救兵如救火,中原百姓立待大王,如大旱之望雲霓也,不可遲緩,願熟思之。」言罷,只見晉王背後一女子高聲大言曰:「看汝枉為丈夫,僖宗正在危急之際,專望救援,恨不得一日兵到,何故遲滯耶?妾雖女流,敢領兵前去滅賊,以慰中原之望。」敬思視之,那女子:貂裘翠帽,一似出塞昭君;杏臉桃腮,不亞前朝賈氏。朱唇款動,開一顆櫻桃;皓齒輕掀,露兩行碎玉。湘裙緊係,恰像吳宮西子;金蓮緩步,渾如蓬島仙姑。
這女子是誰?乃晉王正宮劉媳也,能使兩口雁翎刀,軍中敢戰無敵。晉王曰:「汝是婦人,有何高見,緣何在此多言?
」劉妃曰:「大王受國重恩,早宜報效,何待來春?且大唐關外各鎮諸侯皆是好漢。倘有一路滅了黃巢,那時大王有何面目再見朝廷乎?」晉王曰:「汝言是也!吾即調遣人馬,準備起程。」於是,傳下號令。李嗣源收拾乾糧炒麵,點起兩營番漢人馬,約有四十餘萬,次日辰牌鼓響,眾兵離了金蓮川,望平原進發。但見旌旗蔽日,劍戟如銀,人馬爭馳,果然雄劍大軍正行,前面哨馬回報,已到黑河。敬思暗想:「晉王老漢,貪著直北富貴,懶上中原,待我將黑河的故事細說一番,看他如何?」敬思曰:「大王曾識這黑河故事否?」晉王曰:「吾乃粗略武夫,安能識此?」敬思曰:「此故事著於史冊明矣。昔漢元帝一妃,名曰昭君,大有姿色,被奸臣毛延壽圖了真容,獻上北番單于主。後來昭君和番到此,見直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王不信,某記有詞一篇為證,名曰《木蘭花》:望昭君漸遠,流粉淚,濕征鞍,塞雁南飛,行人北渡,無限關山。煙花頓成消索,問琵琶,今後與誰彈?惟有清風明月,教人怨恨長安。梨花不奈風寒,葉落粉香散。問長安,彩鸞人去也,想神仙,何日到人間?試問他愁知多少?投黑河,流水潺潺。」
又有詩一首為證:
黑河流水響潺潺,不斷陰雲蔽玉關,
紅粉無顏從北虜,琵琶死後向誰彈?
晉王曰:「世間有此烈女,沉埋於此,良可惜也!」敬思曰:「只一女子,也想中原繁華之地,不肯留此,何況你家大唐天下乎?」晉王曰:「汝言是也!」
又行不數里,只見一台,巍然高聳,勢若接天。晉王曰:「此是何處?」敬思曰:「此漢李陵台也。」晉王曰:「何為在此?」敬思曰:「昔漢元帝遣李陵來直北贖蘇武還朝,後在此處,拔劍自刎。後人與他立下此台,以紀其事。」亦有詩為證:曠野雲低恨滿懷,長安西望李陵台,關河萬里秋風起,黃葉一天鴻雁來。
持節還鄉悲壯士,屈身降虜歎庸才,
賢愚千載春秋筆,懶上雲摟酌酒杯。
晉王曰:「汝自不曾到直北來,這直北的故事,汝何識之?
」敬思曰:「臣看《通鑑》,有何不識?」晉王曰:「吾只知精通兵法,熟諳韜略,以為能事,豈識此忠臣烈女之事乎?」
敬思曰:「此皆先朝遺蹟,特以記事,不足為羨,前面乃一蘇武廟,真忠臣耳!」晉王曰:「何以見之?」敬思曰:「蘇武亦是漢人,漢元帝遣來直北,催逼進貢,被單于拘留,令降不屈,使蘇武北海上牧羊,曰:『羝羊生子,即放汝還』,武持漢節牧羊,齧雪餐氈,旌旄盡落,去十九年,始得歸漢,後夷人為之立廟,以旌忠烈。」有詩為證:漠漠平沙際北天,忠臣困此實堪憐。
餐氈齧雪終歸漢,持節曾經十九年。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李僕射起兵討賊,有殉國之志,其妻劉氏,催兵救援,亦可謂女中丈夫。
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敬思與晉王在馬上正議論幾節故事,晉王大喜,歎曰:「公真博古通今之士也!」話畢,催兵速行。過了蘇武廟,將次居延川,行不數里,忽聽山坡後一聲炮響,金鼓齊鳴,旌旗蔽日,閃出一支兵來,約有三百餘人,當先一員大將,攔住去路。
看他是誰,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吞龍頭撒青纓珠閃燦爛銀盔,披一副損槍尖壞箭頭襯香綿黃金甲,穿一領繡牡丹飛雙鳳圈金線張紅袍,係一條稱狼腰宜虎體嵌七寶麒麟帶,著一雙起三尖海獸皮倒雲根虎尾靴,彎一張雀畫面龍角靶紫鬃繡六鉤弓,攢一壺皂雕翎鐵梨桿透唐猊鑿子箭,騎一匹負千斤高八尺能衝陣火龍駒,叱?一聲山嶽動,輕施韜略鬼神驚。
晉王聞報,勒馬向前觀看,見他眉清目秀,氣概雄奇,厲聲問曰:「來將是誰?可通名姓。」那將答曰:「我乃鎮南將軍姓周名德威,表字敬遠,朔州馬邑人也。來者可留下金寶,放你過去。」晉王聞說德威,心中暗喜,隨答曰:「吾乃直北沙陀李晉王克用是也,久聞人稱紅袍周德威,原來將軍就是。
又聞你乃世之英雄,抱文武全才,何不棄邪歸正,跟我同上中原,征滅黃巢,復取大唐天下,建立功勛,與汝同享富貴,著功勛於當世,留芳名於史冊,勝在此綠林中落草,千載只一污名耳!」德威曰:「汝亦是反唐逆賊,逃居直北,安敢以此言激我!」晉王大怒,輪刀直取德威,德威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上一百餘合,不分勝敗。德威暗思:「這老漢刀法不亂,精神倍加,待我假做破綻,誘他趕來,用箭射之。」又戰數合,德威佯輸詐敗,虛架一槍,撥馬便走,晉王高聲大喝:「小賊走那裡去!」飛馬趕下陣來。德威取弓在手,搭箭當弦,盡力射來,喝聲:「老漢看箭!」原來克用眼看得更親切,聽得弓弦響處,其箭已接在手。
德威見箭射不中晉王,勒回馬來,大叫曰:「老漢我料你會接箭,卻不會射箭。」晉王曰:「吾射的是百步穿楊,倒掛針魚之法,有名九杖連珠箭.豈似汝賊射此無名箭乎?」德威曰:「連珠箭何足為奇,汝能於三百步外,立一面紅旗,旗角上綰著一根金簪,簪上掛一條馬鞭,一箭射去,中金簪上,馬鞭落地,吾便跟汝去洗巢矣!」晉王暗思:「吾今已老,眼目昏花,若射中金簪,名揚天下,倘若不中,卻不將俺清名玷在居延川下。」
正說間,只見空中一群皂雕飛翔,晉王心生一計曰:「吾不射那死物,吾射那行中第二隻飛雕下來你看。」德威曰:「死物尚不能夠,安能射飛雕乎?果能如此,吾便下馬投降。」
晉王曰:「這是夷狄地界,射中一雕,你不下馬,誰與你作證?
」德威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食言乎?」遂向撒袋中取出一箭,折為兩段,汝若射中一雕,吾不下馬,以此為令。
」晉王心思:「憑吾手段,射中一雕,亦未可知。」即拽滿雕弓。單射一箭,弓弦響處,雕早落地。宋賢有詩贊云:克用英雄蓋世驍,貫雕箭去徹雲霄,陣前不必千鈞力,降服紅袍將最高。
又有詩贊云:
一箭神威貫碧空,皂雕落地草梢紅,
三軍未上中原去,先建居延第一功。
晉王射落飛雕,眾兵齊聲喝采,德威慌忙下馬,納頭便拜。
德威曰:「大王神箭,古今罕有,臣願從大王以充步卒。」晉王亦慌忙去了弓箭,下馬扶起德威,撫曰:「吾素知敬遠忠義之士,深慕高名,今幸得相從,他日位列封侯,吾當大用。」
隨令差官取出空頭宣一道,填寫升德威為大唐議國左軍師金牌一面,填寫軍師字號,即日參謀帷幄,運贊軍機,德威頓首拜謝。
紮了寨營,是夜晉王在帳內,睡臥不安,秉燭觀孫子兵法,自覺神思昏迷,伏幾而臥,忽然夢見一隻猛虎,脅生兩翅,飛入帳來。晉王驚懼,隨拔劍在手,望虎砍來。那虎側身躲過,把晉王一爪撲翻,打折左臂。忽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唬出一身冷汗,舉目一觀,帳中燈燭微明,披衣出營,只見月朗風清,正當夜半。晉王自言曰:「此夢不祥,先斷我一臂,明日破巢,不知損折何將?且回帳中,待等天明與眾將試解何如?
」遂口占一絕:
醉睡昏昏心欲醒,那堪怪變使魂驚,
凶渾是無憑准,誰向山中鬼谷明。
次早升帳,急喚周德威入見,晉王細言夢驚,德威袖占一課,賀曰:「此大吉之兆,主收得一員上將。」晉王曰:「有何應驗?」德威曰:「昔周文王夢一飛熊上殿,次日早朝,令眾臣圓夢,眾臣言此吉兆,可作急收拾打圍,主在圍場中得一飛熊將軍。文王大喜,遂布圍場,到渭水河邊,見一老者,直鉤釣魚,文王問曰:『彎鉤釣魚,尚不可得,汝何直鉤而取魚哉!』老者曰:『大丈夫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文王知是賢士,遂問姓名。老者曰:『吾姓姜名尚,道號飛熊,姜呂望是也。』文王便稱為太公,請歸朝內輔政。後文王沒,其子武王,拜為軍師,稱為尚父。興兵伐紂,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
戊午日,兵臨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破了紂王,成周八百年天下,賴此人之功也。大王不信,有詩為證:堤草青青渭水流,子牙向此獨垂鉤,當時未入飛熊夢,已對斜陽歎白頭。
文王之夢,其應如是,今大王之夢,必主收得一員上將,即日大王便可收拾打圍。」程敬思曰:「軍師課數有准,大王當從其說。」晉王從之,即準備鷹犬器械,帶領太保四員,三千人馬前去,程敬思、周德威一同上馬,離了營寨逕到山中,布列圍場,不知有應夢賢士否,且看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晉王遊獵網英雄,天意殘唐數未終,
當日若無飛虎夢,破巢安得勇南公。
卓吾子評:
克用一箭而降德成,亦天意未欲亡唐也,飛虎入夢其兆益征矣!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此時春間,天氣和暖,鳥獸繁盛,草木森嚴。晉王遊獵半並無一毫所得。晉王疑怪此事不定,遂引十數騎,轉過山遠望樵夫,手敲柴擔,口唱歌曰:學採樵,學採樵,不曾砍得半個嫩柔條,臨岩伐倒枯鬆樹,不夠家中半月燒。
晉王聞其歌,歎曰:「真乃樵夫之樂也!」遂遣人喚至而問之。樵夫曰:「我素居此處,樹木深叢,大小亂石,安能放鷹走馬,射獵打圍乎?」晉王曰:「吾兵初至,不曉路逕,汝為我指教之。」樵夫曰:「請問大王有多少人馬?」晉王曰:「只帶三千人馬在此。」樵夫曰:「大王便有三萬人馬,馳不盡那獐麂兔鹿。」晉王臼:「何處如此?」樵夫曰:「此去四十里,有一山,名飛虎山、靈求峪,山內所產禽獸極多,大王可往彼處取之。」晉王喜曰:「吾夜來飛虎入夢,此有飛虎山,必主招賢人矣!」遂叫樵夫引路,勒馬前行。
到了飛虎山,果然高山曠野,清靜異常,幽禽怪獸,上下交鳴。晉王令軍人布開圍場,忽然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刮地遮天,倏爾不見樵夫。晉王大驚,喚德威問之。德威曰:「此虎兕出沒之鄉,故有此風。」晉王曰:「風乃天地呼吸之氣,何因彼而發乎?」德威曰:「雲從龍而風從虎,雨潤田園萬物生。龍吟則霧起,乃壬癸雲雨之方,虎嘯則風生,戊己為巽宮之地。龍出海,登時雨至,虎離山,自然風生,此必然之理也。
」言未絕,只見山坡中,忽然躍出一隻斑斕猛虎,如水牛一般,在草坡中咆哮大叫。眾人視之,驚得神魂不定,各欲逃生。晉王大叫:「吾兒嗣昭、嗣源急來救我!」此時二人逃命,亦不知走向那裡去了。晉王慌自取弓在手,搭箭當弦,望虎便射一箭,正中夾膀,其虎負痛,遂掩尾低頭而走。晉王後面追趕,比及已到澗邊,其虎踴身跳過,立在對岸,驚起群羊,即咬一隻食之。德威曰:「大王趕虎過澗,噬人食羊,何損人利己也?
」晉王曰:「食羊小事也,只怕還噬那石上打睡的人,作何計較,急驚醒之,令其逃走。」晉王又曰:「何不厲聲呼之。」
於是,令軍士在對岸一齊叫喊,其人全然不動。原來風吹樹響,澗水潺潺,其人熟睡,兩耳無聞,正在感夢,忽有一羊竄過驚醒,其人跳將起來,把眼一揉,見虎正在食羊,其人遂跳下漫漢石,脫了羊皮襖,伸手舒拳,要來打虎。那虎見人欲來打它,便棄了羊,對面撲來,其人躲過,只撲一個空,便倒在地,似一錦袋之狀,其人趕上,用手撾住虎項,左脅下便打,右脅下便踢,哪消數拳,其虎已死於地下。
有古風一篇,單道飛虎山存孝打虎。
飛虎山前風正狂,萬里陰雲霾日光。
觸目晚霞掛林藪,侵入冷霧彌彎蒼。
忽聞一聲霹靂響,山腰飛出獸中王。
昂頭踴躍逞牙爪,麋鹿之性皆奔忙。
牧羊壯士睡未醒,一羊竄過忙相迎。
上下尋人虎饑渴,一掀一撲何猙獰。
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傾。
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起成泥坑。
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腥紅染。
腥風血雨滿鬆林,散亂毛須墜山奄。
近看千鈞勢有餘,遠觀八面成風斂。
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後人又有詩一絕云:
炯炯金睛耀太陽,食羊驚醒石兒郎,
伸拳小試平生力,打死山中猛獸王。
又詩贊存孝一絕云:
年少英雄不可當,數拳打死獸中王,
不為跨海黃金柱,定作擎天碧玉梁。
其人低頭看之,虎尾搖動,尚然不死,遂挽起虎尾,向石上摔了下來,對岸軍人盡皆看得癡呆。晉王大驚曰:「此六甲神將也,有此勇力,吾若得此人為用,何愁黃巢不滅,長安不復哉!」德威曰:「臣算卦來,正應此人,吾有一歌呈與大王觀看。」晉王問曰:「此課何日占來?」德威曰:「吾未遇大王之先,在營中以鋪下此卦,斷成歌句,留為今日應驗。」歌曰:李晉王聚屯演武,雁門關士民受苦,居延川箭射雙雕,翠岩前壯士打虎。
又有詩曰:
無事閒將八卦排,唐朝合顯棟樑材,
收除尚讓先鋒至,誅戮黃巢猛將來。
晉王曰:「果應如斯!」急令眾軍土隔澗厲聲大叫,以言激之。眾軍士佯言曰:「吾大王家養的虎,隨來遊獵,汝何打死?」其人曰:「既是你家養虎,安許來食我羊?全身在此,只少這一口氣,你還我羊,吾還你虎矣!」隨即提起虎來,望對澗只一撩,撩過澗來,眾皆驚駭。晉王令軍士提之,無一動者。德威曰:「此人天生好漢,汝等眾人,安能及之?」晉王令嗣源抄過澗去喚至,須臾其人已到,拜伏於地。
晉王問曰:「汝何人氏?」其人曰:「俺一生有母無父,因無姓氏。」晉王曰:「人稟天地,按陰陽二氣而生,安有有母而無父之理?」其人曰:「只聞吾母崔氏之女,年方二八,並未許配他人,時值豔陽天氣,同班姊妹,請母出遊靈求峪,一來彩野菜,二來遊春玩景,行至皇陵,兩傍列著八個石人,眾姊妹相戲曰:『我等皆已適人,汝已及笄,尚未偕偶,今吾眾人為汝保一丈夫,可乎?』母曰:『可!但不知保著何人?
』眾曰:『將此石人與你為夫,任你自擇。』母曰:『烈女不擇夫,擇夫不烈女。』便將手持菜籃丟去,隨石自接,結為夫婦,不想左邊第二石人脖子上掛住籃兒,吾母向前抱之,呼曰:『石人石人,排行第二,汝為丈夫,吾心無異。』言罷各散,同眾而歸。當夜二更左側,分明是石人容貌,撩然來與吾母成其夫婦。母遂懷孕。員外覺之,究問吾母,與何人交媾?母以實告之,員外不信。隨逐吾母出外,後在破窯過活,生吾七歲,沿門乞食,行至那墳邊,見石人皆被推倒,頭也打落了,是母教去捧頭來安上,復舊如初,不差毫忽。母言安頭為姓,遂取名安景思。言罷,大哭一場,回家自縊身死,我就將母屍與石人葬埋一處。我孤身無倚,今投鄧萬戶家,牧羊十年,人只叫吾為牧羊子也。」晉王曰:「吾看汝氣力盡有,不知武藝如何?
意欲用汝,未見虛實。」安景思曰:「實不敢瞞,俺曾至鐵籠山,得遇異人,傳授三卷六甲兵書,教習一十八般武藝,亦皆演習,並無虛發,但無進用之處,暫屈於此耳!」晉王曰:「既有此等武略,吾今領兵上中原討賊,帶汝同去若何?」景思曰:「若蒙任用,謹從嚴命。」遂遣人喚鄧萬戶至。晉王曰:「汝認得此人否?」萬戶曰:「是民家牧羊的安景思也。」晉王詐言曰:「汝何敢行詐耶?此乃吾世子,只因年荒國亂,拋在山中,累尋不見,今日跟究到此,父子相見,痛情難捨,吾欲領-卜中原討巢賊,留下金帛,以為恩養謝儀。」萬戶曰:「小民頗有家資,安敢受此?先見世子驍勇無敵,量必成器,曾以小女瑞雲許之,既大王領兵討賊,為朝廷出力。若有用處,即當奉還,吾之小女,少待送來。」萬戶言罷辭別而去,去不多時,已送至瑞雲來在帳外。晉王令人接入後帳,與劉妃同居。
晉王領兵還營。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後逸狂有詩贊云:
飛虎山前虎嘯風,靈求峪內遇英雄,
石人是父膺天眷,窯內為家處世窮,
武藝異傳人罕及,安頭取姓俗無同,
晉王恢復唐天下,先識將軍草莽中。
卓吾子評:
考諸唐代,存孝之名,實未之聞也,此亦好事者之說歟!
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卻說晉王既得了安景思,不勝大喜,當日遂將打死的虎,令良匠割頭為盔,剝皮為袍,腳皮為靴,又令鐵匠打造畢燕撾、(?唐)猊鎧甲、渾鐵搠一齊完備,賜景思全身披掛。晉王曰:「安景思,你會騎馬否?」景思曰:「我自來不會騎馬,今願試之。」晉王命將校選幾匹好馬,到帳前來,景思用手一按,那馬撲地而倒,一連按倒數匹好馬。周德威曰:「勇將必須雄馬,臨陣才能成得大事。」晉王曰:「我在直北四十年,只討得一匹好馬,名喚千里渾,快牽來與他騎。」景思仍將馬一按,那馬亦倒地,晉王曰:「如用此為將,甚與他騎?想起來西涼州進我一匹好馬在哪裡?」嗣源應曰:「在後營用兩條鐵索係在脊上,,四蹄俱是鐵索絆定,人不敢近。」晉王曰:「快將鐵索解去,牽來與景思,自去降伏。」景思欣然提著畢燕撾渾鐵搠,到後營一覷,那馬望景思大吼,撲將起來,景思側身一躲,左手抓住鬃鬣,翻身跳上,跑出營前。此馬久不騎人,馱得景思,漫坡越嶺,一逕飛跑去了。晉王拍案大驚,謂周德威曰:「你說勇將須要好馬,今恐喪其命。」言未畢,只見景思跨馬如?,從山坡後跑將出來。
晉王看得見人馬無恙,大喜曰:「這馬中用否?」景思曰:「馬便好,只是有些腰軟,將就騎著罷。」晉王即命結束披掛,立在帳前,果是英雄。晉王看十分歡喜,乃曰:「吾有十二太保,皆吾恩養,雖親疏不同,勝如一體,今升汝做個十三太保,改名李存孝,稱號飛虎大將軍,仍使薛鐵山、賀黑虎二人為汝副將,聽受約束,隨帶飛虎兵三千,剋日起程。存孝拜謝,遂以父王呼之。
當日,晉王回入帳中,令蕭劉二妃,送鄧瑞雲去,與存孝成其夫婦。二人行婚禮畢,即設合巹喜筵慶賀,不在話下。後人因晉王推心用人,有詩贊曰:古雲良將至難求,英雄誰不覓封侯,晉王只為推心腹,贏得勛名到白頭。
歎存孝一絕云:
石父昂昂豈化胎,天生勇漢作良材,
牧羊臥處誰曾問,一日聲名遍九垓。
後人又贊一絕云:
翠岩曲澗水潺潺,猛將連年屈此間,
若非夢兆先垂報,誰向岩前望遠山。
卻說晉王次日升帳,文武恭賀禮畢,存孝謝曰:「蒙父王視以至親,兒乞為先鋒。」晉王乃壯其志,即取印與之。周德威曰:「不可,大王部下,有五百家將,十二太保,便將此印與存孝掛,誠恐人議論大王有棄舊迎新之意。」晉王曰:「汝何主意?」德威曰:「可令眾人與存孝同到營前比箭,分其勝負,如射得三箭中紅心者,與以先鋒印,方可以掩眾口。」晉王曰:「汝言有理!」是日,晉王戴沖天冠,穿袞龍袍,玉帶珠履,正中而坐,諸將侍立左右。晉王令諸將比試弓箭,定下先鋒,將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之上,又設一箭垛,離百步為界,眾將分為兩隊,十三太保穿紅,五百家將穿綠,各帶雕弓長箭,跨鞍立馬,聽候指揮。晉王傳令曰:「如有射得三箭中紅心者,鳴金擊鼓以應之,即將紅袍賞賜,隨令掛先鋒櫻晉王教諸將先射,言未竟聲,紅袍隊中一將,驟馬持弓而出,眾視之,乃是太保康君利,把馬飛縱,來往三遭,搭上箭,扣滿弓,放射一箭,其箭未及射到紅心上面,已自落地,金鼓寂然。晉王大怒曰:「一箭尤然不中,安敢望掛先鋒印乎?」喝令推出君利斬之。德威慌忙跪下告曰:「未曾出軍,豈先斬家將乎?恐於軍不利。權記過,後去將功贖罪。」晉王曰:「既如此,難以全免。」隨令拿下,重打四十皮鞭。晉王怒氣略息,康君利羞慚滿面而退。是此康君利積恨於懷,每日生嫉妒,有害存孝之意。
晉王叫眾將來試,只見綠袍隊中一將,奮武而出,眾視之,乃副將夏日新也,遂驟馬持弓,看垛一遭,第二番一箭正中紅心,金鼓齊鳴。日新呼曰:「快取袍印過來!」晉王曰:「只此一箭,未足以當此職。」紅袍隊中一將,飛馬出曰:「看我射來,顯汝二人手段。」拽滿雕弓,連射三箭,只有一箭中紅心。眾皆喝采,乃四太保李從信也。從信曰:「吾中一箭,不得此袍,合得先鋒印。」晉王曰:「吾有言在先,汝何犯令耶?
」從信默默無言。紅袍隊中一將出曰:「你二人射中紅心,豈足為奇?看我連射三箭來。」乃大太保李嗣源也。飛馬翻身,背射三箭,二中紅心。嗣源曰:「吾翻身背射,中卻二箭,合得此印與袍。」
言未絕,紅袍隊中一將,飛馬出曰:「汝翻身背射奇,看我射紅心。」但見那人:虎皮磕腦豹皮褌,襯甲衣籠細織金,手內燕檛光閃閃,腰間利劍冷森森。
又有詩云:
蜀錦鞍韉寶鐙光,五明駿馬玉玎璫,
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攢箭羽長,
紅錦袍明金孔雀,綠配?帶束紫鴛鴦,
參差半露黃金甲,手執銀絲鐵桿槍。
其人乃李存孝也。驟馬到界口,扭回身,連射三箭,皆中紅心,眾人喝采。存孝厲聲大呼曰:「吾今三箭皆中紅心,先鋒定矣!看我單取錦袍,以示英雄。」拈弓搭箭,逕往柳梢射之,一箭射斷柳梢,錦袍墜下,存孝飛馬取錦袍披於身上,往來馳驟一遭,下馬對晉王面前拜謝。晉王遂令存孝為先鋒,設酒相慶。
忽報轅門外有一支兵來索戰,存孝曰:「父王且留杯中酒,待兒去拿一將來才飲。」言畢,飛身上馬出營,大叫:「來將何人?」二人答曰:「吾乃飛虎山大將安休休、薛阿檀是也!
」存孝更不答話,拍馬向前,二將一齊迎敵,被存孝大喝一聲,把二將活擒過來,勒馬回營,其時酒尚未寒。晉王大喜,即使二將歸存孝帳下,存孝與之結為兄弟,折箭為盟,永相救援。
卻說晉王因收了存孝,在居延川上住了一月,軍情緊急,不敢久停。晉王傳令,拔寨起程,一聲炮響,大隊軍馬離子飛虎山,望中原進發,日行夜宿,不覺已到大潼城。哨馬報說,大潼鎮守官李友金領眾迎接。晉王入城,吩咐軍馬安下,友金至府相見,各敘禮畢,友金稱晉王為皇兄,晉王呼友金為御弟。
友金大設筵席,款待晉王及諸將官,酒至二巡,友金起身謂晉王曰:「皇兄上長安,乞帶小弟,領本部人馬,一同去破巢如何?」晉王曰:「朝廷曾有旨取爾否?」友金曰:「並無。」
晉王曰:「既無聖旨,吾豈敢擅自帶爾去?」友金曰:「吾既不去,願令大將兩員領軍二萬,相助皇兄可否?」晉王允諾,並問:「二將是誰?」友金曰:「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
友金遂令二將見王叩頭。
晉王辭別友金,傳令催軍趲行,望河中府進發。行不二日,哨馬報說,前近石嶺關。晉王傳令,安營歇息,準備次日打關。
欲知攻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有詩題石嶺關曰:一派巉岩萬仞山,天然險峻建雄關,俯觀平地果何遠,仰望雲霄去不難,車馬驅馳須按步,雁鴻飛度怕重還。
由來多少英雄漢,到此應教膽戰寒。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
卻說把關將乃並州人氏,姓鄭名存當,其弟名存惠,守函谷城。二人驍勇,是黃巢撥來守關。哨馬報告,晉王人馬到來。
存當使存惠引軍一萬,離函谷城,前宋佈陣於野。晉王遣薛阿檀先引馬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塞野而來。存惠出馬與薛阿檀打話,阿檀使寶刀一口與存惠戰,存惠大敗而走,阿檀背後趕來。李存孝、安休休都到,踏平村落,圍住函谷,存惠上城守護。原來函谷城郭堅固,濠塹深險,連圍七日,攻打不下。薛阿檀進計與李存孝曰:「城中無水少柴,古語有云,民非水火不生活,連圍七日,軍民已慌,不如暫且收軍,如此如此,唾手可得。」存孝曰:「此計甚妙。」即時告於晉王,著令字旗,傳言諸將,盡皆退軍。當晚存孝斷後,各部兵漸漸撤退。存惠此時於城上觀看,軍兵退了,恐有計策,只開西門,令人哨探,果然去遠,縱令軍民出城,打柴取水,只限三日。眾皆懼唐軍再來,多打柴薪入城,亂亂紛紛,出入難以盤詰。第三日,人報晉王人馬又到,軍民竟奔人城。存惠領兵上城守護,存當自引本部兵將,各門提調,守至三更,忽見城門裡一把火起,存當急來救時,城邊轉過一人,手持大刀,斬存當於馬下。隨後,十餘騎勇士,殺散軍士,斬開門鎖,放存孝軍馬入城。存惠從東門棄城而走。存孝、安休休卻得了此城,遂重賞各軍。原來是薛阿檀獻的計,故意退軍,卻扮作打柴軍人,雜在百姓伙內,挑柴入城,當夜裡應外合,得了此城。
卻說鄭存惠退守石嶺關,遣飛報急奔長安,奏知失了函谷城等情。黃巢聞奏此事,遂喚大將柳彥璋、齊克讓帶一萬人馬,替存惠守石嶺關,二人領命,星夜便往。
卻說柳彥璋、齊克讓到石嶺地方,吩咐軍校監守關隘,並不出戰。存孝命軍人於關下辱罵。柳彥璋大怒,要提兵下關,克讓諫曰:「不可與戰,待後新軍來時,自有主意。」存孝軍士日夜輪流數番來罵,彥璋只要廝殺,被克讓苦苦哀告,當時過了五、六日,柳彥璋在關上看時,直北兵都下了馬,坐在關前草地上辱罵,多半困倦就睡。柳彥璋傳令,點起軍士,綽槍上馬,開關殺將下來。克讓恐怕有失,領兵隨後趕來,直北兵將棄甲曳兵而走。彥璋得勝,迤邐趕來。克讓急驟馬來追,請彥璋回兵。只聽得一聲炮響,背後薛阿檀殺來,彥璋抵敵不住,折軍大半,殺出重圍,彥璋、克讓急奔回關。其時,喊聲大振,金鼓齊鳴,山背後兩軍齊出,左是李存孝,右是安休休,一同趕來。彥璋等棄關而走,薛阿檀直殺過石嶺關,連夜追敗兵,趕數十里,正撞著巢將孟絕海領兵來,救了柳彥璋等一軍,翻身直趕到關下。存孝救薛阿檀上關,盂絕海自回。當日,存孝插立大唐旗號。有詩單贊存孝獨取石嶺關一絕云:奉命驅軍往帝都,那堪厄險實難圖,將軍不是英雄漢,安得崔嵬作坦途。
存孝隨即遣將迎晉王上關,停兵歇馬。卻說晉王正在營中惶惑,忽報存孝遣一將來,迎大王上關。晉王大喜,傳下號令,人馬一齊上關。程敬思曰:「此去河中不遠,河中是長安的後門,朝廷金牌調取二十八鎮諸侯,會兵彼處,久等大王兵到,協力破巢,不可久停,速宜進兵。」於是,晉王傳令,即日拔寨,會齊起程,望河中進發,未知後事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函谷關連石嶺關,英雄打破未為難,
河中各鎮諸侯會,共滅黃巢旦夕間。
卓吾子評:
存孝才掛先鋒印,即便出席,移時擒伏安、薛二將,其鋒果先。至於攻函谷、破石嶺,探囊而得,巢兵不足平矣。
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卻說晉王領大兵,離了石嶺關,投河中府來,人馬正行,忽報前面塵埃起處,金鼓齊鳴,一彪人馬到來。眾視之,乃各鎮諸侯迎接晉王。晉王一馬當先,眾諸侯滾鞍下馬,拜於道左,告言接遲,望恕眾臣之罪。晉王曰:「大唐許多諸侯,人馬盡有,不能保駕,使聖上遠奔,失其社稷,此何理也?」眾諸侯曰:「臣等皆懷報國之心,爭奈巢賊部下,驍勇極多,因此眾人措手不及,致有此失。」晉王曰:「吾想高祖、太宗太原起義之時,六十四處煙塵,一十八處擅改年號,苦爭血戰,創立三百年大唐天下,如此英雄,今子孫如此懦弱,被巢賊侵奪如此,何也?」眾諸侯曰:「此天之曆數,有泰有否,時勢不同。
」晉王令眾諸侯呈獻姓名立行,並各鎮守地方,於是眾諸侯次第呈進:
第一鎮:簪纓世代,閥閱名家,函國公袁容。
第二鎮:門迎珠履,名重丘山,晉國公王鐸。
第三鎮:沉默寡言,聲名著見,荊西節度使王元。
第四鎮:文學素著,師表一代,逕原節度使程宗楚。
第五鎮:聰明特達,議論風聲,秦州節度使仇公遇。
第六鎮:沉毅質恪,武藝超群,寰州節度使童弘真。
第七鎮:德行純備,節操過人,同台節度使岳彥真。
第八鎮:輕財仗義,政尚清肅,華州節度使韓鑒。
第九鎮:交遊豪傑,結納英雄,曹州節度使曹順。
第十鎮:學識過人,高尚志節,兗州節度使周順。
第十一鎮:闊談高論,博古知今,鄆州節度使赫連鐸。
第十二鎮:貫通諸子,博覽九經,河中節度使王重榮。
第十三鎮:孝弟仁慈,虛己待士,幽州節度使馬三鐵。
第十四鎮:仗義待人,揮金似土,定州節度使王景宗。
第十五鎮:儀容醜陋,膂力絕倫,汴梁節度使朱溫。
第十六鎮:賑窮救急,志大心高,徐州節度使支祥。
第十七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景州節度使周太初。
第十八鎮:惠及諸人,聰明有學,平州節度使王用之。
第十九鎮:忠直元亮,秀士文華,壽州節度使張仲仁。
第二十鎮:仁義君子,德厚溫良,萊州節度使馬君武。
第二十一鎮:威鎮羌胡,名聞華夏,陳州節度使劉從吉。
第二十二鎮:聲如巨鐘,丰姿英偉,孟州節度使朱合爽。
第二十三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朔州節度使唐大弘。
第二十四鎮:英勇冠世,剛勇絕倫,邢州節度使朱文。
第二十五鎮:先哲流裔,好客禮賓,鄜州節度使楊思恭。
第二十六鎮:文救唐代,名重當朝,青州節度使王敬武。
第二十七鎮:精通韜略,善曉兵機,於州節度使王守存。
第二十八鎮:沉默寡言,孝行著聞,覃州節度使邵升昌。
諸路軍馬,多寡不等,共計二十三萬。晉王番漢人馬,獨有五十餘萬,濟濟彬彬,勢壓諸鎮。
卻說河中府,有兩座樓,一座名鴉館樓,一座名觀鶴樓。
時眾諸侯拜見已畢,宰牛殺馬祭天,歃血臨盆,請晉王上鴉館樓飲宴,商議進兵之策。晉王登樓觀看有感,遂作一詩:豐拱巍巍接畫梁,俯臨今古戰爭場,干戈颯颯排銅壁,鼓角聲聲徹上蒼。
夜掛一輪明月白,山橫一帶陣雲黃,
?欄翹首長吁氣,淚灑西風望故鄉。
眾諸侯素知晉王善飲,觥籌交錯,相勸不息,筵前排列珍饈,甚是整齊。但見:打抹亭台桌椅,安排珍饌華筵。
左列妝花白玉瓶,右擺珊瑚瑪瑙器。
進酒佳人雙洛浦,添香美女兩嬋娟。
噴香瑞獸金三尺,舞袖嬌娥玉一團。
排開果品般般異,進上筵前件件奇。
盡人間之羞味,竭世上之果肴。
玉液瓊漿誇紫府,龍肝鳳腦賽瑤宮。
卻說晉王終日飲酒,一連停了十日,全然不思進兵。正值汴梁節度使朱溫,心懷不忿,逕至袁容帳下,謂容曰:「朝廷有旨,遣此老漢帥兵,洗蕩黃巢,恢復大唐天下。今到了旬日,又不整理軍情,只顧醒而復醉,醉而復醒,如此飲酒,況手下將士,皆要賞賜,此事吾實惡之。」袁容急掩其口曰:「足下勿言,晉王若知,數日款待之情都已失了。」朱溫曰:「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烈烈轟轟,直言戇論,安可掩耳偷鈴哉?
」容曰:「晉王勢大,眾諸侯無不欽仰,某居下位,安敢開口?
」溫曰:「似此不言,遲滯不進,何日得見太平,你看俺說來!
」抽身便起,隨上鴉館樓去。
卻說晉王在樓上,正在舉杯飲酒,忽見一人奔上樓來,逕到面前,擊桌大呼曰:「大王十分為人,終日飲酒,醉亦不止,忘了大唐天下被黃巢所奪耶!」晉王視之,其人身長一丈,膀闊三停,臉如噀血,須若金針,耳猶兩翼,藍發狼牙,晉王吃了一驚,遂問:「丑漢何名?」溫曰:「臣姓朱名溫,更名全忠,現任汴梁節度使之職。」晉王口:「汝何等人,敢稱此名,如此無禮,全忠乃人王中心四字,除是聖上可稱,汝何犯上?
」溫曰「此是聖上所賜御名,非臣自取,臣聞大王之名,亦有三四 。」晉王曰:「吾有何名?」溫曰:「大王初諱克用,次號鴉兒,三日碧眼鶘,四日獨眼龍,此皆顯名,反責人犯上乎?
」晉王大怒曰:「吾之名字,安敢諱言?」隨即拔劍直砍朱溫,溫側身躲過,輪刀大呼曰:「汝能使劍,偏我不會用刀?」便欲交鋒。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於晉王面前。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云:
鴉館樓中醉復醒,經旬未見理軍情,
直言聲諫生嗔怒,惹得諸侯抱不平。
卓吾子評:
克用會兵旬日,不思用兵,誠為酒徒。朱溫一降賊,殊多抱負,而得肆言,以激上耶!
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
卻說眾諸侯都來,架著二人刀劍,跪於面前日:「未曾討賊,先殺自家,恐於軍不利。」諸侯力勸,二人怒氣方息。溫插劍歸鞘,進曰:「非臣敢來殺君,實知外人議論大王,昏迷酒色,不理軍情。臣聽得此語,心懷不忿,故來相激耳!」晉王曰:「吾亦知之。」
正論間,忽報黃巢駕下前部將孟絕海引兵來到。眾諸侯聽得,各皆驚疑。只有朱溫暗喜:「若是孟絕海的兵到,把這老賊哄出去試刀。」朱溫近前大叫曰:「如今孟絕海的兵到,請大王先出去見頭陣。」晉王怒曰:「朱溫!你這廝十分無禮,朝廷有旨,與我鈐轄天下諸侯,何用你多言?不是吾開大口,明日破黃巢,亦不用你眾諸侯,你下樓去,在吾那五百家將、十三太保內,不要揀吾的好漢,只揀一個瘦弱不堪的出去,擒那孟絕海來,吾面問巢賊的消息。」朱溫說:「大王不知孟絕海手段,臣且說與大王知之。這人是嶺南人氏,與黃巢起手奪唐東西二京,斬將三百八十餘員,但到陣前,誰敢與他比手,真個英雄無敵!」晉王說:「不必誇他,只消我揀一個瘦弱的出去便了。」
朱溫急下樓來,看那五百家將,好似西天會下黑殺神,靈霄殿上游奕士;看那十三太保,都是上山打虎敲牙將,入海擒龍拔角夫。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直、李存江、李存龍、李存虎、李存豹、李存受、康君利、李存信,只有十二個太保。朱溫問嗣源曰:「你父說有十三太保,今緣何只有十二個?」李嗣源曰:「那城牆下折槍竿上打盹的就是第十三個太保,飛虎將軍李存孝。」朱溫向前一看,大笑曰:「存孝身不滿七尺,骨瘦如柴,他也是太保?就揀他出去罷!」便把存孝頭搖了一搖,叫聲:「胡虜!你父有令。」存孝聽得叫他胡虜,心中大怒,一手抓過,舉起就摔,朱溫鼻口皆流鮮血,大叫:「太保饒命!」晉王在樓上看見,叫道:「不可!」存孝聽得晉王叫喚,即止曰:「造化了你,若非父王叫止,就把你捻成肉泥也!」遂放下朱溫,與他上樓。晉王心中暗喜,叫存孝云:「朱溫是個諸侯,如何與他玩耍?」存孝說:「不是兒與他玩耍,他叫兒是胡虜。」晉王最惱人叫胡虜二字。朱溫說:「臣知罪了!」
晉王命存孝活捉孟絕海來,吾要問他個軍數。朱溫說:「這一個病漢,若活捉得孟絕海來,臣與存孝賭。」晉王說:「賭甚麼?」朱溫說:「存孝若拿得孟絕海,俺情願把腰問玉帶輸與他。」解說:「兒若拿不得孟絕海,兒就把這顆頭割與朱溫。」晉王說:「你兩個要賭,必須要兩個保官。」只見函國公袁容向前說:「臣保存孝。」節度使王重榮也向前說:「臣保朱溫。」言畢,存孝下樓,披掛上馬,逕出河中府去索戰。
嗣源看見帶馬,問曰:「兄弟單騎,欲往何處?」存孝曰:「去活擒孟絕海!」嗣源曰:「怎不帶一支兵去?」存孝曰:「父王鈞旨,安敢有違?遲歸尚欲加罪。」嗣源曰:「既然如此,爾須用心前去,但聞孟絕海,亦是勇悍之人,可宜仔細。」存孝連聲應諾,即出陣前大喝曰:「來將速降,免污吾刀劍!」
盂絕海大怒,正欲出戰,左脅下閃出一員副將彭白虎曰:「此人是李克用手下一頭目,待小將活擒過來祭旗,隨即綽槍驟馬直出。存孝曰:「來將通名!」彭白虎口:「爾乃何人?」存孝曰:「吾是晉王世子,十三太保飛虎將李存孝。」彭白虎曰:「吾乃大齊王駕下前部大將軍盂……」存孝聽得說出孟字,更不俟其說完,被存孝撇開槍,展猿臂活捉彭白虎過馬來,逕進河中府,見了晉王曰:「兒拿得孟絕海來了!」眾諸侯盡皆驚異。白虎曰:「我不是孟絕海,我是大將彭白虎。」晉王大怒曰:「叫你拿孟絕海來,如何拿了彭白虎來?」存孝說:「他在陣上說是孟絕海,那裡說是彭白虎。」晉王曰:「重去拿那賊來,我問他。」彭白虎曰:「小人看見許多英雄,從不曾見這樣好漢,我只說是黃巢部將,剛說出一個孟字,不知怎的,就拿我過馬來。」晉王說:「你這個急喉嚨的賊,刀斧手推出去斬了!」
卻說晉王問陰陽生是甚麼時候?陰陽生答云:「巳時了。
」晉王吩咐:「存孝,限你午時牌,就要拿到孟絕海。」存孝曰:「奈兒不識孟絕海面貌,尋個作眼的人同去。」晉王曰:「這個使得!」即問那眾諸侯:「認得孟絕海麼?」言罷,華州節度使韓鑒進曰:「臣與孟絕海同郡,卻認得他。」晉王說:「你就與存孝同去作眼。」二人下樓上馬,逕出河中府搦戰。
孟絕海正惱,有人報請戰,絕海未應,閃出班翻浪向前道:「小將不才,願出一陣。」絕海大喜,即令披掛上馬,領兵出營,一馬當先,大叫:「來將是誰?」存孝曰:「吾是李晉王第十三太保、飛虎將軍李存孝,你是何人?」班翻浪曰:「吾乃黃巢駕下,孟絕海的部將、班翻浪是也。」存孝說:「吾要拿孟絕海,要你這小卒出來何用?」翻浪心惱,橫槍就刺,被存孝舉起畢燕撾,打得腦漿進出,死於馬下。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曲木子有詩為證:英雄存孝世無雙,匹馬威風不可當,展臂生擒彭白虎,又捶翻浪立時亡。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
卻說存孝下馬,取班翻浪首級,又來搦戰。巢兵報說:「班翻浪被他畢燕檛打死了!」孟絕海叫聲:「氣殺我也!」綽刀上馬,領兵佈陣。怎生打扮:金甲金盔耀日高,大紅袍織大鵬雕。
身騎千里追風馬,手執三停偃月刀。
韓鑒叫曰:「太保,那穿大紅袍、使偃月刀的,便是孟絕每。」存孝大叫:「韓大人先回,少待就擒孟絕海來見!」韓鑒去了。
卻說孟絕海躍馬出陣,高聲問曰:「來將是誰?」存孝曰:『吾是大唐飛虎將軍李存孝!」孟絕海見李存孝身不滿七尺,臉如病夫,骨瘦如柴,為何俺部下兩個好漢卻死於這人之手?
存孝對盂絕海曰:「我坐下馬肚帶懸了些,吾要下馬來扣備,不要放冷騎。」孟絕海曰:「我若放冷箭射死你,不為好漢,你快備馬,我等著你。」存孝下馬來,自思父王限我午牌時分,不可遲誤,把馬肚帶扣備了,翻身上馬,叫:「絕海下馬受死!
」絕海大怒,兩手輪刀砍來,被存孝逼開刀,喝聲:「賊往那裡去?」展猿臂,活拿上馬。孟絕海部下,敗軍無主,逃上黃河,投總兵葛從周去了。曲木子有詩贊曰:展臂生擒絕海來,懷中似抱小嬰孩,陣前借問時過未?報道方才掛午牌。
卻說存孝把孟絕海橫擔在馬上,七竅中鮮血噴出,拿進河中府來。晉王問:「是什麼時候?」陰陽生答報:「是午時正三刻。」晉王叫拿上樓來。」存孝即拿上樓放下。晉王看見是個不死不活的,急喚存孝問曰:「我看你活捉孟絕海來,怎拿一個不死不活的人來。」存孝答曰:「他在陣上,被兒拿過馬來,如虎狼一般,他要掙下馬去,被兒只一夾,就不知夾傷那裡?」晉王命朱溫驗傷,朱溫向前把袍甲開看,說:「兩邊脅骨都夾折了。」晉王叫朱溫把玉帶與存孝,朱溫說:「這帶是僖宗爺爺賜的,今日輸了此帶,有何面目見朝廷,別輸些金寶罷!」晉王大怒,叫存孝奪了玉帶,存孝向前把玉帶只一扭,扭做兩段。朱溫羞恥,即下樓來,領本部人馬,反出河中府去了。
左右慌報晉王說:「朱溫反了!」晉王大笑曰:「諒這賊疥癬之疾,何足介意?」欲知朱溫後事,且看下回分解。逸狂有詩贊歎云:讒臣賭帶藐英雄,擒將來時日正中,金寶更償言不踐,令傳扭奪辱難容,彼時反出違追策,異日誰當不軌鋒,可笑晉王無遠慮,終身想仗勇南公。
卓吾子評:
觀此一節,可見晉王短於智謀,以致朱溫後來反唐,且陷於汴梁之計。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斯之謂歟!詎意唐數將殘,殞存孝於少年,產彥璋於季世,其後連敗二百餘陣,當時若使存孝追之,則朱溫死於此時必矣!抑有大梁之興,故使晉王料朱溫如疥癬,豈人為哉,實天意耳!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話說晉王遣人打聽,黃巢差總管葛從周領兵四十八萬,在黃河西岸安營。晉王即令起營,四十五萬番漢兵,二十七鎮諸侯人馬,逕近黃河。周德威曰:「大王人馬,可在東岸安營,遣兵過黃河交戰。」晉王說:「周德威與李存孝領五百錦衣人,保吾看黃河一遭。」眾軍得令,不移時,即到黃河岸邊。晉王舉目看那黃河,水勢兇惡。有詩為證:遙望黃河混渺茫,崑崙氣脈發來長。
古言斯水從天降,巨浪洪濤過太行。
逸狂詩云:
憶昔鴻濛判,崑崙是祖山。
黃河源發遠,萬里湧狂瀾。
七井三門險,通淮入海難。
澄清何日見,賢聖產其間。
晉王看了黃河,回營坐下,即令李嗣源、康君利、李從信:「與你四路諸侯,王重榮、韓鑒、曹順、周順帥兵一萬過黃河,與巢賊對面南首安營,輪流出馬。」又叫存孝:「你同安休休、薛阿檀、薛鐵山、賀黑虎,領一萬人馬,過黃河與巢賊對面北首安營,輪流出馬」。眾將領令,統兵過黃河來。
卻說哨馬報與葛從周曰:「今有李晉王手下第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彭白虎,打死班翻浪,活捉孟絕海,殺敗人馬,特來飛報。」葛從周聽說大驚道:「這三個好漢死了,天下難保!
」下面閃出耿彪,向前高叫總兵曰:「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日下官出馬,若要活存孝,就生擒來;若要死存孝,就斬頭來。」葛從周喝曰:「孟絕海那三個好漢,豈不如你,卻被他殺了,何況你乎?」又一人身長丈五,膀闊三停,卻是五軍都救應鄧天王,大叫曰:「末將有一計,可成大功。
」從周問:「是何計?」鄧天王說:「是犯將計,借刀殺人。
南邊是李嗣源營,北面是李存孝營,今夜三更時分,未將假裝存孝兵反,口稱我是十三太保李存孝,今父王用人不當,有功不賞,我今反了。頭目聽說反了存孝,誰敢出來,必定都過黃河報與晉王。晉王必定自來拿存孝殺了,營中沒了存孝,就有雄兵百萬,戰將千員,吾不懼矣!」從周說:「此計甚妙!」
鄧天王即整點人馬,等到天晚,將近三更,領兵到李嗣源營前,就殺進去,一聲炮響,卻開了營,一邊殺人,一邊叫造反。眾將聽說反了存孝,都駕船乘夜走過黃河去了。卻說北首下存孝營聽知,問是那裡鑼聲鼓響,人說是巢賊的兵劫了大哥的營,存孝說:「不要妄動,等到天明,討這劫營的賊來雪恨罷。」
卻說鄧天王正殺了半夜,領人馬竟回本營,來見葛從周。從周問曰:「劫營之事何如?」鄧天王答曰:「全中我計了!」從周大喜道:「這是你的頭功,」鄧天王說:「今營中缺少糧草,小將就領人馬占華州,催運糧草來,以救燃眉之急,不知總管意下何如?」從周說:「如此甚好。」鄧天王恐存孝來尋他,故說催糧,以便脫身。
卻說存孝等待天明,領兵南首下去,看那大哥,被巢兵殺得屍橫岸口,血染河流。存孝痛哭,與四將商議道:「你們守營,我過黃河見父王,稟命一遭,卻回來拿這賊也末遲。」
卻說晉王升帳,只見大太保哭進營來。晉王驚問嗣源,嗣源把存孝劫營造反事情細說一遍。晉王問:「他怎的反?」旁邊閃出兩個仇人康君利、李從信,向前告曰:「夜來黑影裡,只見虎磕盔、虎皮袍、搪猊鎧、畢燕檛、橫鐵搠,一邊裡殺,一邊裡罵,說:「父王用人不當,有功不賞,無功不罰。」晉王聽言大怒。守營將報云:「存孝下馬等令。」晉王說:「他既反了,卻怎又來見我?」二人說:「這賊,只說父王不知,他此來又要將老營兵賺過河去,父王只問他,知罪不知罪,他若答應知罪,父王可就令人拿去殺了,除此一害。」晉王道:「這件事,是個兩頭不相照的事。」晉王命存孝進營,遂問:「存孝知罪麼?」此時存孝,不知是那個知罪,想是南首下,賊將劫了大太保的營,我兵未曾接應救護,敢是這個知罪?便答道:「兒知罪了!」晉王就叫刀斧手拿存孝去斬。從信、君利聽說斬存孝,喜不自勝。逸狂有詩云:犯將謀成讒復戕,朦朧險誤殺忠良,德威力救方能免,贏得芳名萬載揚。
卻說周德威跪下說:「大王不可因一時之怒,而殺自家大將。今存孝反與不反,你也拿來問個明白,那時殺也不遲。」
晉王默思良久,答曰:「軍師之言有理!」就叫拿回存孝。晉王問曰:「汝如何一旦負義,私自造反?」存孝告曰:「兒受父王厚恩,欲報未能,怎肯造反?」晉王曰:「你既不反,如何說知罪?」存孝說:「父王問兒知罪,兒因逆賊劫了大哥的營,兒不曾領兵救應,是這個知罪。」德威口:「大王險些中了此賊的犯將計!且把存孝囚在營中,大王差一個的當軍人,到賊營前打聽個消息,便知真假。」
晉王聽說,即令李嗣源領兵過了黃河,逕去巢兵營前索戰,軍士報葛從周曰:「如今唐兵在營前索戰。」葛從周曰:「何將願去對陣!」言未絕聲,閃出大將耿彪叫曰:「小將願去出馬!」披掛當先,即時向陣前問曰:「來將是誰?」嗣源說:「吾是大唐李晉王世子,大太保李嗣源,你是誰人,敢來與我對陣?」耿彪答曰:「吾是大齊皇帝駕前大將耿彪!」李嗣源問耿彪曰:「不知你軍中那個賊定下這犯將計來,著我父王發怒,把存孝殺了!」耿彪聽說殺了存孝,叫嗣源曰:「若論我耿彪,也不怕存孝,是我營中鄧天王定的妙計。」嗣源曰:「我家到不曾中你的犯將計,你今中我賺將計了。」耿彪曰:「何為賺將計?」嗣源曰:「我父王雖然發怒,存孝未曾受刑,正在疑惑之間,著我來探消息,今日被我把你言語都賺出來了,卻不是賺將計?」耿彪大怒,拍馬舞刀,就砍李嗣源。嗣源持戟急架,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有詩為證:二將逞功能,馬蹄縱亂橫,放開白玉轡,方顯兩龍騰。
卓吾子評:
當時令鄧天王之計果行,則存孝冤死久矣,唐天子何日得還京師耶?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
卻說李嗣源與耿彪鬥上三合,耿彪大怒,取鞭在手,逼開畫戟,喝聲:「休走!」嗣源躲身不及,中了一鞭,吐血逃走。
耿彪回營,來見葛從周說:「小將出馬,正遇著李嗣源,被我一鞭,打得吐血,撥馬走了。」從周說:「這是你的頭功。」
耿彪說:「這樣功,一百件也不算,只待活捉了李存孝,才是頭功。」卻說李嗣源敗走回營,望父王拜曰:「真個不是存孝造反,乃是鄧天王定此犯將計。」德威說:「我觀存孝,是個忠臣。」晉王急叫放了存孝。存孝望父王叩頭,晉王說:「不干你事,是巢賊部下鄧天王定此計,險些屈殺了英雄。」存孝曰:「兒去拿得鄧天王來,方見是實。」拜辭父王,經過黃河。
卻說安休休四將,接著存孝,將前事問答一番。次日,存孝領兵到營前索戰,葛從周問曰:「誰敢出馬?」耿彪道:「小將願去出馬對陣。」即時躍馬出營來,到陣前,只見存孝身不滿七尺,骨瘦如柴,臉似病夫,拍馬輪刀就砍,被存孝逼開刀,展猿臂,活拿耿彪過馬來,一手攥著脖子,一手拿著左腿,按在馬上,曲做兩截,摔下馬來,又來索戰。軍士報與從周說:「耿彪被存孝拿去,曲做兩截。」從周大驚問:「誰敢再去對陣?」張龍、李虎向前進曰:「二將願往!」領兵出營,拍馬輪刀,望存孝砍來,被存孝舉起畢燕檛,把張龍打成兩段,李虎挺槍就刺,被存孝渾鐵搠起處,登時打死,又來索戰。從周大驚曰:「似此怎了!」又閃出崔受向前曰:「小將願往!」
遂領兵出營,躍馬向前,高叫:「存孝認得大將崔受麼?」拍馬拈槍就刺,被存孝逼開槍,大喝一聲:「賊將走哪裡去?」
卻把崔受拿過馬來,只一摔,摔做一塊肉泥。殺軍大半,撥馬回營,四將接著,且問勝負若何?存孝說:「今日這一去,摔死崔受,曲死耿彪,逼死張龍,打死李虎,殺得他兵逃將喪。
」四將一面安排酒席,與存孝賀功,十分欣喜;-面差人過黃河,報與晉王知之。
且說晉王在帳中,與德威商議曰:「存孝過黃河,去擒鄧天王,未知勝負如何?」正話間,忽報存孝差一小校飛報軍情。
Sez Kıtay ädäbiyättän 1 tekst ukıdıgız.
Çirattagı -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2
- Büleklär
-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1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30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74817.9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8.5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5.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2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179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67517.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7.4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7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3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3049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50016.9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7.2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3.3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4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2890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587616.0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26.0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1.6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
-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 5Härber sızık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1000 süzlärneñ protsentnı kürsätä.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632Unikal süzlärneñ gomumi sanı 114627.8 süzlär 2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38.0 süzlär 5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43.1 süzlär 8000 iñ yış oçrıy torgan süzlärgä ker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