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兒報 - 1
序
人之涉世,欲取功名富貴,莫不貴乎能文,然而劉蕢不第;莫不貴乎善武,然而李廣
難封。此中得失似別有主之者。惟其有主,故營求百出,攘奪萬端。無論搏沙捕影,徒勞
智計,即僥倖於始,亦必淪喪於終,安能獲悠久自然之享。若然,則富貴功名,終將誰屬
?
吾見香山發還帶之裴,竺橋付渡蟻之宋,埋枯骨開八百之基,哀王孫獲千金之報,此
俱不過一念之仁耳。而善念動天,早已錫福於無窮矣。
請論之,廉老一窮夫婦也,推其願,衣食飽暖足矣,何暇作白屋公卿之想?即勛之曰
為善降祥,亦不敢以一蔬一飯之小惠,而妄思其厚報。孰知德不在大小,貴乎真誠。真誠
,則己飽而念人之饑,己暖而念人之寒。不待來求,而先為之心動。縱使無力,亦為之不
倦。此其心何心?天高地厚之心也;此其量何量?民包物與之量也。有此心量,雖對之聖
賢而不慚,質之鬼神而無愧。即闇然一室,而理之所在,必感必通。何況恰恰逢仙,安有
不明承其指點,暗示其機關,以廣上天錫善之旨,而不忍為善付之空言也。故溝渠老蚌,
一旦生明月之珠;破櫪小駒,千里逞渥窪之駿。
至於幸尚書之巨眼,迥異塵僚;幸小姐之幽貞,超邁閨秀。忽被斧柯作惡,遭逆明不
得已妝男私奔,迫窮途沒奈何就女成婚。其中隱藏慧識,巧弄姻緣。按之人事,無因無依
,驚以為奇;揆之天理,皆從風雪中來,信其不爽。嗟嗟,天心甚巧,功名富貴不能加於
無文無武之廉老,乃榮其子以榮其父母。所以謂之麟兒報也。處世者,必樂覽於茲篇。
時康熙壬子孟秋月天花藏主人題於素政堂
第一回 廉老兒念風雪冷濟饑人 葛神仙乘天災巧指吉地
詩曰:
富貴功名命所遭,命遭絕不爽分毫。
王侯縱貴時能遇,飲啄雖微數莫逃。
石季不謀偏獲利,劉蕢苦讀也徒勞。
試思造命憑何計,惟有施仁積善高。
話說前朝,湖廣孝感縣城外鴻漸村地方,有一鄉民,姓廉名野,表號小村。其妻潘氏
,早生一子,取名潔兒。夫妻三口,是磨豆腐為生,又兼賣些冷酒過日。這廉小村為人忠
誠樸實,雖是一個窮漢,卻專喜行些善事。見人饑餓,便肯留他來家來吃飯;見人寒冷,
便肯將舊衣服與他穿著。故此遠近之人,皆稱他為廉善人。
我且問你:「他一個做小生意之人,只好日趁日活,如何得能有餘,行此善事?」誰
知行善只論心不論人。這廉小村本心生來惻隱,每日做了生意,到晚來結帳,將一日所賺
的銀錢,扣定了一日食用盤纏,餘下的他便盡著為施捨濟人之用。正所謂「存心無大小,
積德不嫌多。」又喜得妻子潘氏,也一心一意幫助丈夫,連她績麻拈苧的銀錢,俱湊著與
廉小村作善事濟人。如此行善,已非一日。
忽一年深冬時候,一日彤雲密布,朔風透體,早霏霏揚揚降下一場大雪。怎見得?但
見:柳絮漫漫,梨花片片。四下裡朔風緊,亂煽鵝毛;半空中陰氣濃,碎裁鶴翅。投林鳥
東西飛,沒處尋巢;行道人南北走,從何覓路?縷縷銀絲,銀絲結就玉樓台;紛紛玉屑,
玉屑妝成銀世界。團成陣,壓損溪梅不放花;結作冰,凍癡簷雀無聲叫。果然是:
日月無光冷氣侵,埋藏青綠蓋紅塵。已掩大地冬收盡,不信乾坤還有春。
這一場大雪,只下得連宵達旦,將廉小村磨豆腐的水缸都凍成一塊。此時路絕人稀,
哪個還想做什麼生意。廉小村夫妻、母子坐在門前,只將些榾櫝柴煨做地爐烘火。
正燃烘著,忽見一個人。破衣破帽,像花子一般,赤著雙腳,在雪中走過。廉小村看
見心中甚是不忍,連忙招手道:「走路的老兄,這樣大雪,你在雪中行走,可不凍壞了。
且請到我家歇息歇息,吃碗熱茶,等雪緩些再走何如?」那人聽見便回過頭來,笑嘻嘻說
道:「原來你老人家倒有些善心,可敬,可敬,只得要領情了。」因走上階頭。
廉小村見他肯來,不勝歡喜。因在爐中斟一杯熱茶與他吃,道:「我看你身上單薄,
可到裡面來,火上烘烘,也得些暖氣。」那人道:「我是個窮人,又是個外人,怎好進來
烘火。今感你好意,我只在此階簷站立,等雪略住些就去,也就夠了。」廉小村道:「人
身俱是一樣,有什窮富,何分生疏。況且這等大雪,哪個頂著鍋灶走,你到哪裡去覓食。
不如暫住我家,粗茶淡飯,住一日。等天好了去也不遲。」便一手將這人扯了進門,到火
邊大家同烘。那人不勝歡喜。
過不多時,潘氏就去洗鍋抹灶,收拾飯來。廉小村竟與這人共桌同吃。吃完,到了夜
間,就在外面一間,將些稻草與他做鋪,和衣而睡。正是:
堆金積玉有時虛,積德從來不負吾。
吐火葛翁來示引,犁牛早已育麟駒。
你道這窮人是誰?原來是葛仙翁。他見瑞雪飛揚,變幻了道相,來踏這些玉屑瓊瑤,
以作道家遊戲,不期遇著廉小村。見他有些善念,久種善根,因動了個救度他的念頭。但
以道眼觀之,卻見廉小村夫婦心雖好善,卻非修真了道的骨格,又無超凡入聖的根基。因
想道:「看他廣種福田,只好為子孫功名計耳。」又看潔兒,也只平常。因又想道:「他
既種善根善緣,固自有在。但遇我一番,又憐寒推食有些善心,何不指他一條富貴榮華之
路,以啟後人精進向善之功。」算計定了,方才睡下。
睡便睡下,因見他單牆薄壁,夫婦三人怕寒畏冷。他便在草鋪中暗暗的將口張開,吐
放出三昧火氣。頃刻間,滿屋中熱氣騰騰的起來。廉小村三人一覺醒來,覺得暖氣蒸人,
微微汗出。廉小村因對媽媽說道:「我們蓋了棉被,又蓋上衣服,故此暖熱,那人和衣睡
在草鋪上,不知怎麼樣冷哩。」媽媽道:「你也想得是,何不將我們蓋的衣服揭了去,與
那人蓋蓋也好。我們有棉被,料想也不冷了。」廉小村道:「這說得是。」因爬起來穿上
棉襖,卷了兩件蓋的衣服,走到外間,要與那人遮蓋。
不期走到外間,只覺外間的熱氣騰騰比房中的更暖,再走近鋪前,早聽見那人鼻息如
雷,睡的甚熟,知道他不甚冷,遂不打動他,仍抱了衣服進房,對媽媽說道:「原來天氣
變了,外間並不冷。那人睡得濃濃的,我故不去打動他。」媽媽道:「天氣變,明日定然
天晴,好做生意。」二人說罷,依舊睡了。
到了天明,葛仙翁恐怕露相,忙斂氣熄火。及廉小村起來,依舊寒氣侵入,還是一天
風雪,心下大驚。因忙到外間問那人道:「你昨夜可冷麼?」那人笑道:「冷是冷,我卻
不知道。」廉小村又問道:「你可熱麼?」那人又笑道:「熱是熱,我也不知道。」廉小
村道:「做個人,怎麼冷熱俱不知?」那人又笑說道:「我們是熬煉就的身軀,總不受陰
陽相摩,寒暑剝復,故不知也。」
廉小村聽了不解其意,便去開門看天。早見雪壓天低,四下裡俱變了銀妝成粉鋪就的
世界,雪尚不止。廉小村忙將門關上,伺候飯煮熟,同著那人吃了。廉小村遂取了一個小
布袋,又取了雨具,因對那人說道:「你在此坐坐,我到前面買了豆子便回。」
說罷,就出門去了。那人見他去遠,因對潔兒說道:「我也要到前村,尋一個人說話
,去了就來的。」也竟自去了。
過不多會,廉小村回家將豆子放下,抖去了身上的雪,卻不見了那人。便問媽媽與潔
兒道:「那個人哪裡去了?」潔兒道:「爹爹出門,他也出門去了,說是就來的。」廉小
村聽了甚是不悅道:「真是妳們婦人孩子家識見淺薄,一個窮人能吃得我家多少,這雪又
不是整年下的。況且這般寒冷天氣,這人身上衣服又少,如何放他出門。畢竟是妳娘兒兩
個咕噥了幾句,他住得不安穩,故此冒雪而行了。若是有人收留還好,倘若沒人留他,他
又忍氣不肯回來。只怕凍死在荒郊,也是有的。」遂將媽媽並兒子埋怨不了。
潘氏只得說道:「我母子在家,並不曾與他說話。他自己要去,又不曾趕他。他原說
就來的,你不要錯怪了人。」廉小村聽了冷笑道:「一個人能鑒貌辯色,他又不是娃子家
,難道看不出人的嘴臉。古語說得好,禮貌衰則客去。妳們的嘴臉,想是有些難看。他見
了自然坐不住,何必要趕。妳只看他如今可來了。」過了一會,又說道:「惻隱之心,人
皆有之。妳也不想想,妳若在雪中行走,冷也不冷?只怕你如今烘著火,還叫冷哩。」媽
媽被老兒瑣碎了一番,只得忍氣吞聲,不敢言語。正是:
真人絕不與人知,去去來來任所之。
若有一誠能感動,便教去了有來時。
到了次日,雪霽天晴。廉小村依舊做生意過日。不知不覺已過了殘年。到了正月初三
,廉小村同著媽媽、潔兒正在堂中吃飯,忽聽得門前有人叫道:「老善人在家嗎?」潔兒
連忙走出去一看,卻就是去年不見的那個人。便滿心歡喜,意似拾了一件寶貝的一般,連
忙回身叫將進來道:「爹爹你舊年怪我不留的那個人,今日喜得又回來了。如今在外面叫
哩。」廉小村同媽媽聽了,連忙放下碗箸,慌忙出來見他。
那人見了,將手一拱,笑嘻嘻的說道:「老爹、奶奶,新年納福,不作揖了。」廉小
村道:「你舊年為何不別而行?倒叫我記念不了。」潘氏也說道:「只因你去後,我被這
老兒日日埋怨,說我不留你打發你走的。」那人笑道:「老爹不要錯怪,奶奶也不要著惱
。當日我去時原打帳就來,不期有事耽擱,直至今日方來見你。」廉小村喜之不勝,就留
他吃飯。那人也不推辭,竟坐下就吃。
吃完忽抬頭見後屋點著香燭,因問道:「裡面是供養著什麼菩薩?」廉小村道:「不
是菩薩,是先母的靈柩。因是新年節下,方才拜過,香燭還不曾點完。」那人道:「我看
你年將五十,為何不使先人安葬,尚然露柩停棺。況且入土為安,為子的焉可不念?」廉
小村道:「非是不念。只因家貧無力,一時又尋不著塊地土,故至今尚不能如願。」那人
道:「你既要葬,我倒有塊好地,指與你葬了母親吧。」廉小村忙問道:「你的地在哪裡
?要價多少?容我慢慢設法。」那人笑道:「我一個窮人。如何得有寸土。這塊地乃是一
個鄉宦人家的。」廉小村笑道:「你來耍我了。我一個做小生意的人,如何有這力量,要
得大人家的地土做墳?只好做夢罷了。」那人笑道:「我不耍你。這塊地雖然他家不肯賣
,卻有一段機緣,包管你唾手而得,只當承你與我相處一場,作個謝禮。」
因說道:「這地在雲夢縣葛藤山中,寅山辛向。我曾訪過這塊地,是你東村毛推官家
的。他家不出十日之內就有禍事。你到那時備幾個盒兒送他,後來你討他這塊地,他自然
肯送的。你得了地,那時我自來指點你葬就是了。」廉小村聽了,口中雖然答應道:「多
承你好情。」心內好生不然,還打算再細細問他,那人說完早立起身來要走。廉小村再三
留他過夜,那人不肯,竟自徜徉而去。
潘氏因對廉小村說道:「這人今日為何說這些謊話?現今毛鄉官家好端端的,怎知他
家有事?就是有此事,我們一個小人家,也不好送盒與他。況他又不是什麼神仙,如何曉
得。只好當做笑話罷了。」廉小村道:「他方才說毛家十日內有禍,且過十數日,看他應
驗不應驗。」於是大家不題。遂不知不覺已過八日,又是十三上燈時節,家家點燈,慶賀
元宵。
卻說這毛推官,名羽,字用吉。少年及第,曾做過福建延平府推官。因他有些愛錢任
性,又被仇口生釁,當道參劾了歸家。他雖然歸家,而家中的山場田地倉庫連廒卻有無數
。只恨年近五十,房中姬妾雖多,並無生育,只得奶奶白氏生了一個女兒,尚未週歲。只
因這日是上燈之夜,與奶奶及姬妾們飲酒,叫人競放花炮,不期一個火星爆在梁鬥之內,
人俱不知,既而酒完,各人安寢。到了三更時分,那火星在梁鬥中發作起來。一場大火,
端的非凡。只見:
烈燄為災,一霎時照得滿天雪亮;祝融作禍,頃刻間燒得遍地通紅。乍見了,還疑是
火樹上放出銀花;再看時,早已知星橋邊焚熔鐵鎖。驚欲死,鼇山上降來赤帝;嚇殺人,
花燈裡滾出火龍。最怕是金蛇萬道上下飛,可畏是烈電千層前後閃。忽然的烽火五更,端
不減咸陽三月。
霎時間風添火勢,火乘風威,一家人俱在夢中驚醒,爬起來手忙腳亂,都來救護。爭
奈風大火烈,救了這邊那邊又著,竟沒一頭處。又是半夜三更,雖有附近居鄰曉得是毛家
失火,又因毛羽往日為人不睦鄰里,故此只有人來看火,並不用力救火。雖有些家人,又
只顧收拾自己房中的物件,一任他逐處延燒。毛羽沒法,只得保著家眷,躲避在三間小破
房中,婦女哭哭啼啼。燒到天明,許多廳屋樓房,竟成了一塊白地。這夜大火遠近皆驚,
家家俱起來觀望。廉小村夫婦也驚醒了起來,只見滿天通紅,不勝驚駭,連忙問人,俱說
「是毛推官家失火,房屋盡皆燒完,這是天報他也。」廉小村聽了甚是驚訝,因對媽媽說
道:「那人之言絲毫不爽。就不是神仙,也有些意思。明早只得要依他了。」
到了天明,廉小村果然買了四樣吃食,自己挑著,望火場上走來。此時煙火尚未盡熄
,只存得西邊幾間小房。
廉小村曉得做官的住在裡面,遂一逕挑入,將盒盤歇下。
毛羽正在那裡勸解奶奶。廉小村忽叫一聲道:「老爺、奶奶昨夜受驚。」毛羽看見,
認得是賣豆腐的老兒,因問道:「你來做什麼?」廉小村道:「小人忝在鄰居,久蒙老爺
護庇,今見老爺回祿,心甚不忍,聊獻野人之芹,以展寸念。望老爺奶奶飭收。」毛羽聽
了,暗想道:「我今早在火場上走著,這些小人俱說這或是天報我家。不但不來歎息,反
生歡喜之心,使我好生不快。就是我往日這些親族中,這時候也不見著人來問一聲。這個
老兒,往常又無恩惠到他,倒有個憐我之意。不意塵埃中原有好人。」遂不勝感激道:「
我遭此一變,向來受我恩惠者頗多,今見我至此,遂不相顧。你卻與我素不相識,從無好
處到你。你為何倒有些好心,肯來看我?真不啻漂母一飯。我不好卻你的好意,且領你高
情,日後再謝吧。」廉小村見他肯收,便千歡萬喜道:「老爺說這話,小人怎敢當也。」
毛羽遂著人收進。眾姬妾丫鬟僕婦亂了一夜,腹中正然饑餒。忽見有人送進飲食來,便一
齊來收,各人分吃。打發了這老兒去後,毛羽問明,方知是前村磨豆腐廉老兒送來的。奶
奶也甚感他。正是:
交人若在患時交,些小慇懃念不消。
何事世人偏不悟,專從熟處去呵泡。
原來毛推官房屋器用雖被燒燬,喜得官資黃白之物,卻埋藏地下,未曾打動。只得取
出來,連夜鳩工蓋造,不兩月成功,依舊蓋得畫棟雕樑,亭台樓閣,比前更覺華麗。
毛羽既經了這番火災,親耳中聽見這些人笑他罵他,也就漸漸回心改過從善,結好鄰
里。有幾個親戚朋友,最稱相好,自被回祿之後,竟疏疏冷冷,不來探問。今見他重新興
頭,方才買禮物來親熱。毛羽撇不過情面,只得治酒留飲,心下待要輕薄他幾句,又恐怕
傷了厚道。欲要一昧包容,又恐他不知慚愧。因想個主意,等酒席備完了,隨叫人去請賣
豆腐的廉老爹來。廉小村見請,慌忙走來問道:「不知毛老爺有何事呼喚?」毛羽道:「
向日遭火,承你送盒高情,甚是感激。今又蒙諸親下顧,故薄治一杯,請你來同坐坐,以
表寸心。」廉小村聽了驚遜道:「小老兒一介小人,怎敢與老爺相公同飲。」毛羽道:「
我敬你是個不趨炎棄冷的高人,所以請你,你不消謙得。」況鄉黨敘齒,竟叫他坐了首席
。廉小村推辭不得,只得將椅子扯偏些坐了。眾親友看見,殊覺沒趣,卻無法奈何,也只
得坐下同飲。
大家飲了半晌,毛羽先問些外邊的閒話,然後問及廉老兒家事,因說道:「你做此生
意殊覺辛苦,倘有用力的所在,不妨與我商量。」廉小村連忙說道:「小人自幼經營此業
,幸喜食少用疏,遣過歲月,倒也相安。只有一事在心,日夜不安。」毛羽忙問道:「你
有何事?可對我說。」廉小村道:「只因家貧,無力葬母,近日尋了幾塊地,又因價高,
故此憂愁。」毛羽道:「這有甚難處之事。我家山場田地各處俱有,你若要地,揀中意的
送你一塊何如?」廉小村聽了,不勝大喜道:「若得老爺天恩,賜得寸地,存沒沾恩矣。
」毛羽道:「你去看,中意了,來對我說。」廉小村吃完酒,別了來家,心中甚是快活。
因對媽媽說道:「果不出那人所言。我明日去見,只得要他這塊地了。」
過了數日,廉小村遂來見毛羽說道:「前蒙老爺吩咐。小人已看了葛藤山中一塊小地
,是寅山辛向,四址俱開明白。只不知老爺心下如何?」毛羽道:「這塊地,我已叫人看
過,俱說不佳。你為何揀了?」廉小村道:「老爺是科甲流芳,墳山必要來龍雄壯,氣象
軒昂,方得合局。今小人只不過使先母入土為安,又焉論地脈。」毛羽點頭說道:「即是
如此,你去安葬罷了。」廉小村道:「為母求地,必求老爺示價,方得有據,後來便於子
孫奉祀,免人議論。」毛羽聽了躊躇道:「你這話倒也不差。我今日與你一個憑據。」遂
走到書房中寫了一張賣山文券,付與廉小村道:「你執此為據,不須疑慮了。」廉小村見
他慷慨寫紙,連忙雙手接了,就在地下磕頭道:「蒙老爺施恩,慨贈墳山,不獨生人感德
,先人亦感恩於地下矣。」毛羽連忙扶起道:「些小之事,何消如此。」又坐了半晌,方
才謝別而歸。正是:
深山未必沒奇阡,有福之人方穩眠。
若不行仁並積德,空教好穴臥啼猿。
廉小村得了這張文契,如得了異寶,禮貌回家。只因這一番,有分教:
久矣蕭條陋巷,突然甲地連雲。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蔭功獲報老蚌生珠 明眼識人野蒹倚玉
詞云:
天雖有竇,因果從來不漏。莫笑牛犁,體嫌蚌老,偏產承家華冑。眼兒即溜,早識他
是個麒麟在廄。有時展足,一旦沖霄,方知不謬。
右調《柳梢青》
話說廉小村得了毛家這張賣山文契,滿心歡喜,忙作謝回家,細細對潘氏說道:「前
日那個人,真是個活神仙,言言皆驗,句句不爽。這塊地定有些妙處。今既得了,但不知
他幾時來指引我安葬,又沒處去通個消息去尋他。」潘氏道:「他原說得了地再來。他前
言既準,後來自然不差。你且將下葬的事料理起來,等他罷了。」廉小村道:「這也說得
是。」遂將這些下葬之事細細料理。不消數日,一應停當。
正然盼望,忽見那人三不知走到面前,叫一聲:「廉善人,你的福緣到了,我來也。
」廉小村突然看見,不勝歡喜。連忙請了他進來說道:「你不但是一位前知的神仙,竟又
是一位有恩有信的聖人了。怎知我諸事齊備,恰恰走來?」那人道:「既許了你,怎麼不
來。」廉小村道:「其餘件件俱完,只有方向時日,候你來指明。」那人道:「寅山辛向
,久已對你說明。若問時日,不消另選,隨你幾時到山,你只看但有一個帶鐵帽子的人走
過,便是吉時。你就安葬蓋土罷了。」廉小村聽了暗想道:「一個人怎麼帶起鐵帽來?」
因見他從前說話句句驗過,便不好細問,只得半信半疑。因又說道:「我蒙你指示,得地
葬母,其恩非淺。我一向混混帳帳,也不曾請問你姓名住處,求你說明,我也好時時感念
你一聲。」那人聽了哈哈大笑道:「你要問我家鄉姓名,待我寫出來念與你聽。」廉小村
因取了一幅素紙,那人一面寫,一面念與他聽道:
我雖是草裡安身,便渴殺了也點水不沾唇。要問名,何足問,只不過是個山人。若論
爵在侯伯之上,奈何飛不去,將兩翅壓在下,若相並之魚鱗。世上人,我眼昏昏認不多幾
個。他若是識得我,想將來決不是個凡民。佛菩薩一昧空,笑我貪生怕死;孔聖人大居正
,又錯怪我走錯了旁門。誰知我有些影,未必全假;無定形,又未必全真。若肯向此中細
味,則我依稀彷彿已現了元神。
那人寫完念完,廉小村聽了竟茫然不懂,又不好再問。因拿著那幅紙,只管沉吟。那
人笑道:「你不必沉吟,等你新養的兒子中了舉,你將此字問他,他自然知道。」廉小村
只得將他寫的紙兒,折一折收了,又叫潘氏收拾飯請他。那人道:「我今日有人請我,改
日再來擾你。」說罷就走。廉小村再三留他不住,只得問道:「你幾時再來走走?」那人
笑道:「等你兒子做官、你做封君,那時機緣到日,我自然再來會你。」說罷如飛而去。
廉小村見了,不勝驚又不勝喜,凡事不敢不依他。
過了兩日,因將母親的棺材僱人槓抬出殯,就有左近親鄰曉得廉小村出喪,俱來相送
。不一時送出村口,廉小村再三拜辭了眾人,自同潘氏與潔兒扶著靈柩,望葛藤山來。不
消半日,早已抬到。眾人知道廉小村不揀時辰,便七手八腳墾開土穴,就要下棺。廉小村
見了,連忙上前止住道:「列位且慢些。我落葬雖不揀時辰,卻要等一個人來。」眾人聽
了只得住了手,等了一會不見人來,眾人都不耐煩起來道:「一個荒山之內,除了我們這
起出殯,還有哪個人走來,不知你等的是個什麼人?」廉小村只得說道:「我要等一個戴
鐵帽子的人來,即便入土。」眾人聽了一齊大笑道:「你老人家想是呆了。等了半日,連
人影也不見一個走動,怎能得有戴鐵帽的人走來。若說戴鐵帽,除非是戴盔。這裡又不下
操,又不廝殺,誰人戴盔走路。」廉小村見眾人著急,只得安慰他們道:「列位不要性急
,總是今日一日的事,回去請你們。」眾人說道:「要等等何妨,只怕空等了。且問你等
的這個人,還是你約下的,還是他來送殯的?」廉小村搖手道:「都不是,我是有個高人
指點我等的。他說話每每靈驗,故只得依他。」眾人聽了俱掩口笑他被人耍了。也有人說
:「他老實,不會說謊。或者有得來也不可知。我們總是回去還早。」眾人無奈,只得耐
著性兒,往左近前後閒走耍弄。
不期四月黃梅天氣,風雨常多。一陣風雨卷來,眾人沒處藏躲,連忙走回,躲在棺材
旁邊。正躲之間,忽見一個人遠遠的在雨中走來,下半截像人,上半截竟是一團黑氣。眾
人見他走得古怪,忙一齊爭看。原來這人在城中買了一隻鐵鍋回來,遇了大雨沒得遮蓋,
就將這鐵鍋頂在頭上遮雨,遂慢慢的轉彎去了。眾人便一齊說道:「這不是戴鐵帽的人過
去了。」廉小村聽了也看見有些相像,忽然大悟道:「正是他,正是他。煩列位替我下葬
吧。」說不完,早風息雨止,現出一輪紅日。眾人看見,盡驚喜以為奇,遂一齊用力,將
棺放下,蓋上黃土,築成一座墳墓。正是:
既是山真水又真,如何馬鬣不封親。
須知天理通人意,吉地應知葬福人。
廉小村一個小人,怎敢想得毛推官貴人之地,就是得了地,也不知庚辛方向與戴鐵帽
人走過的吉時。原來都是葛仙翁念廉小村往日行善,並感他雪中留宿一段真誠,故尋了這
塊吉地,埋葬母親,使他子孫后來簪纓不絕。他暗立雲端中看他葬畢,完了一件報善之事
,便撥轉雲頭,自往蓬萊洞府,做仙家之事去了不題。
且說廉小村將母親葬畢,便同了妻子回家,也不曉得是神仙指引,但喜完了人生一件
大事。遂歡歡喜喜夫妻、母子過日。不知不覺過不幾月,忽然這潘氏身粗氣促,喜酸愛甜
起來。廉小村知是妻子懷孕,因驚喜說道:「妳今五十,癸水該絕之時,為何又得起孕來
?真是奇事。」潘氏也自驚。不覺到了十月滿足,竟又生下一個兒子。潘氏便包包裹裹,
過了三朝,潘氏就下?來,幫廉小村做生活。
倏忽過了滿月。又倏忽過了週年。廉小村見這小兒子生得眉目秀麗,種種愛人,竟不
像個小戶人家的兒子,因取名清兒。真是光陰迅速,不知不覺這清兒早已長成六歲。
父母見他舉動乖巧,說話驚人,便時常教他些百家姓、千字文。廉清只一兩遍就會。
此時哥哥正讀著孝經、小學。哥哥苦讀不熟,他在旁竊聽了,早已朗朗背誦。廉小村見他
聰敏異常,甚是歡喜,曉得此子後來不是鄉野庸流,因要送他上學。潘氏道:「潔兒讀了
幾年書,上帳的字還寫不出。況且這先生年老,學生又多,讀不出好來。不如另尋一個先
生,送去方好。」廉小村道:「這也說得是。只是我村中沒有好先生。我聞得幽蘭里趙先
生是個飽學,卻嫌他住得甚遠,也說不得了。」潘氏道:「好是好,但孩子小,路上沒有
照管,往來不便。等他再大些,明年送去吧。」因此廉清沒先生拘管,故終日出去玩耍。
但他玩法與眾小兒不同,有一種驚人之處。正可謂:
小兒何所愛,愛者是官職。
更欲附飛龍,上天看紅日。
這廉清任意游嘻已非一日。忽一日同著幾個小兒成群合伙,竟一路走到幽蘭里見幸尚
書門首空闊,有個井亭,他們就在亭中玩耍。玩了多時,這廉清忽對眾小兒說道:「我們
如此玩法,沒什趣味,我想這個幸尚書也不過是個人。他既做得官,難道我們就做不得官
。何不像做戲的一般,也做個耍子,豈不快活。」眾小兒道:「作官耍子,果然快活。但
大家都在此,哪個肯讓哪個做?」廉清道:「這不打緊。這做官也不是輕易做的,原有做
官的一種道理。是哪個講得出做官的道理來,便讓他做如何?」眾小兒都歡喜道 :「這
個有理。」
便有一個小兒搶先說道:「我想做官是個人上人了。哪個不來奉承我?我要銀子便有
銀子,我要貨物便有貨物,惟有放下老面孔來,貪些贓,回家去與妻子受用。這便是做官
天下通行的大道理了。我講得如何?這官人可讓我做。」
又有一個小兒擠出來說道:「你講得做官不盡情,這官你如何做得。待我講來與你聽
。既做官,誰不思量貪贓?但須思想善財難捨。天下的銀子貨物盡有,卻誰肯輕輕送你?
若讓我做官,我不是板子就是夾棍,直打得他皮開肉綻,直夾得他腿斷腳折。那時人人怕
我,我雖不貪贓,而贓自至矣。我講的道理,豈不比他的更好?」
眾小兒聽了俱歡喜道:「這講得妙。又貪財,又酷刑,大合時宜。這官該讓你做。」
這個小兒見眾小兒服他,便欣然將身子左一搖,右一擺,要打帳做官。只見廉清笑嘻嘻說
道:「若依你二人這等講來,這不是做官,是尋死了。」二小兒聽了驚道:「哪個貓兒不
吃腥,怎便是尋死?」
廉清道:「你只知做官可以自由自在,哪曉得官若做得小,還有大官管著哩。」二小
兒道:「我做一個知縣,為民父母,大不過了。終不成還有人管我。」廉清道:「怎沒人
管,你原來全不知道,待我一氣與你說了吧。做知縣有知府管,做知府有道官管,做道官
有都堂管,做都堂有六部管,做六部有宰相管,做宰相大極了還有皇帝管他哩。若像你二
人講的貪贓酷刑,這些事情倘被人參奏到皇帝面前,便要拿問,拿問了,或絞或斬,豈不
是尋死?」
二小兒聽了吐舌道:「這等說來,這做官倒是一件苦事了。」
廉清道:「做官原有做官的樂處,怎說是苦?」二小兒道:「既不許貪贓,又不許酷
刑,你且說這做官的樂處在哪裡?」廉清道:「皇帝設立百官,原要他分治百姓也。若做
官治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使四方向化,百姓不饑不寒,那時受朝廷的上爵上賞,食朝
廷的大俸大祿,豈非樂處。」二小兒道:「你說便說得好聽,只怕到臨時又做不來。譬如
宰相只得一人,天下的知縣無數,或賢或良,或貪或酷,如何訪察得盡?若訪察不盡,豈
不又是一本糊塗帳。」廉清道:「宰相雖說總攝百揆,卻何須去察訪天下。只消一眼看定
一個好吏部,宰相的事便完了一半。吏部若果好,則選出的官自然得人。吏部也不須去察
訪天下,只消選擇十三個好都堂出去,則吏部的事又完了一半。都堂若果好,則道府、知
縣自循良而百姓安矣,怎麼做不來?」
二小兒聽了,俱啞口無言。眾小兒方歡歡喜喜說道:「清哥講得好。這官該讓你做。
但官既有許多,你卻做哪一等?」
廉清道:「宰相我也會做不,吏部、都堂我也會做,道府、知縣我也會做。今且由小
而大,先做一個知縣,審事與你們看看何如?」眾小兒道:「妙妙,就讓你做知縣審事吧
。」廉清道:「要做,凡事要認真。俗語說得好,裝龍像龍,學虎似虎。我今日做了官,
你們俱要依我行事。叫打就打,不可違我法令。若裝得不像,就不好看了。」
眾小兒道:「這個自然。」即要審事,必須告狀。因對前爭做官的兩個小兒說道:「
你二人還會說話,可出去商量,捏造一件事情來告狀,看我可審得明白?」一小兒因廉清
奪了他的官做,正要難他一難,使他斷不出方才快活。遂出去商量:「必須如此如此。」
這邊眾小兒各分扮衙役,假做擊鼓,請老爺升堂。廉清然後將青布小衣抖了一抖,裝
出威風,隨使眾小兒分列兩旁,吆吆喝喝走到亭中井欄上,坐下說道:「今日我老爺坐堂
理事,凡有民間冤枉不平者,衙役不得攔阻。」叫左右:「可將這坊告牌,抬出去。」吩
咐完,早有一個做皂隸的小兒,將稻草編成的一扇牌插在亭旁。
只見兩個小兒劈胸扭住,亂打亂扯,高聲叫道:「冤枉!救命!」廉清忙叫皂快道:
「外面什人喧嚷?與我拿來!」那皂快將二人拿了。分左右跪著。廉清問道:「你二人為
何不守本分,有什冤情在此叫屈?可從真說來,看你誰是誰非,我老爺與你理直。」一個
小兒說道:「小的人命關天,求老爺為我做主。」廉清道:「既是人命重情,你且說來。
」小兒道:「小的叫做巫良,是本村良善居民。忽於前日,忽遭地棍強之虎圖賴小的偷麥
一橛斛,統領多人,抄家劫殺。彼時小的驚慌潛避,妻子出奔,幼女奔走不及被他致死。
小的傷心入骨。故告到老爺台下,求老爺為小的申冤正法。」廉清道:「你且跪在一邊。
」
隨叫強之虎上來問道:「巫良告你逞凶逼殺幼女,事關人命。你有何說?」強之虎道
:「老爺不可信他誣誑,屈陷無辜,小的鄉民,因本族甚多,推小的為族長。又因麥收刈
之時,被人偷割,十去二三,故今年小的為首,糾合本族中互相保護防盜。不期族姪強能
前夜失麥,走訴小的。小的以為失去之麥,無非鄰近之人竊取。故此逐家察訪。不期姪兒
之麥,恰在巫良家搜出。巫良見搜出真贓,希冀潛逃免罪,竟不知王章國法:私竊田中五
穀,國稅無償,實與盜賊同科。乞老爺緝盜安民,鄉村永遠得安矣。」
廉清道:「他告你逼死人命,可是有的麼?」強之虎道:「他幼女自行塘堰淹死。與
小的無干。」廉清問道:「你收割麥子,還是只你一家人,還是家家如此。」二人同聲應
道:「目今正當收割,家家如此。」廉清道:「這麥可是家家有的麼?」二人道:「家家
種田,家家有麥。」廉清道:「你家這麥,可有色認麼?」強之虎道:「五穀原無色認。
」廉清道:「既無色認,為何曉得是他偷取?」強之虎道:「只因他家切近麥田,故知他
無疑。」
廉清聽了,因指著強之虎罵道:「你這奴才胡說!一個收穫之時,鄉村斗粟斛麥誰家
不有,又無色認,只以附近麥田,妄加乎民以莫須有之罪。逞凶聚黨,沿門搜索,使他夫
妻驚避,母子失散,以致幼女墜塘斃命。你說女自失足,非關你事,獨不思此塘不自今日
有也,此女往來塘堰,亦不自今日始也,為何他日不淹,而忽淹於今日?明明被逼驚奔也
。雖非操刀成傷,卻『伯人由我而死』。我老爺欲盡其法,姑念無心;若欲施馳法,何以
驚眾。合擬強之虎名下,追燒埋銀五兩,巫良自行掩埋。重責強之虎以遏凶戾。自斷之後
,不許兩家再生釁端。」因拔簽喝打三十。眾小兒聽了,將強之虎拖翻在地,打完畫供。
廉清吩咐逐出。
廉清與一群小兒,在亭中審事玩耍,圍擠著許多閒人觀看。不期早驚動了內中一個人
,細細看在眼中,甚是稱奇。你道這是何人?
原來就是幸尚書。這幸尚書名居賢,別號希庵,少年登甲,累官直做到禮部尚書。只
因素性高傲,敢做敢言,未免與時相違。幸得天子聖明,故他安然保位,做了幾年尚書,
將近五十整,夫人早亡,並不曾生育。因此宦興索然,遂致仕歸家。
因娶了一位寧氏續弦。不上有年,早生一子。到了次年又生一女。這幸尚書半生無子
,今一旦忽得了玉麟閨秀以娛晚景,其樂無涯。兒子取名雲路,字天寵。女兒取名昭華小
姐。他兄妹二人到了六七歲上,俱長成得男如冠玉,女若天仙。而昭華小姐言語機見更覺
勝於哥哥。故此幸尚書尤為鐘愛。因請了一個老明經文先生,教他二人讀書識字。二人愈
加聰慧。
這幸尚書忽於夜間睡著,夢見井亭中有一條似龍非龍、似蛇非蛇之物,盤在井上吸水
,忙要上前去捉他,不期那物早飛入他家門楣之上,朝幸尚書搖頭擺尾盤旋不已。幸尚書
欣然觀看,忽聽一聲雷響,那物竟騰空張牙舞爪而去。
幸尚書在夢中驚醒,與夫人說知,大家以為奇異。
到了次日飯後,忽因送客出門,卻看見對面井亭上有許多人圍繞,不知何事。因悄悄
也挨入人叢中偷看,原來是一群小兒在那裡爭做官,要講做官的道理。有兩個講得胡說,
眾人俱聽了笑倒。
獨有一個小兒,將做官愛國治民的道理俱講得津津有味。及讓他做官,他坐在井欄上
審事,又判得井井有條。雖然是個小孩子,卻規模氣象竟像個真官。幸尚書心下以為應夢
,甚是驚駭。
因又悄悄走回來問家人道:「這個裝做官的小孩,你可認得是誰家之子?」家人道:
「小的們也不知道。但方才聽見人說是什麼做『右副』的兒子。不知是也不是。」幸尚書
想一想道:「自然是了。你看他衣衫雖舊,卻氣概不同。若不出於『副使』人家哪有這般
體格。但我孝感縣卻無一個做『右副』的鄉官,不知這是哪裡來的。」家人道:「老爺不
必狐疑。待小的去喚了他來,老爺細細一問,便自知端的。」幸尚書道:「這也說的是。
但你去喚他須和顏悅色。小學生家,不要驚嚇了他才妙。」
家人領命,便去分開眾人,到井欄旁用手將廉清扯住道:「我家老爺喚你說話。」廉
清因回過頭來,正色說道:「我老爺在此做官,連這井中水也不曾吃一口。你老爺請我,
莫非要講分上?我清如水,明如鏡,卻是斷然不聽的。」家人聽了笑道:「我家老爺是從
來不講分上的。但喚你去說話。」廉清道:「如此方好。只不知你家老爺卻是誰人?」家
人道:「你在誰家門前,就知這家老爺是誰了。」廉清道:「如此說來,定是尚書公,幸
老先生了。他是朝廷柱石,大有聲名。我久仰其名,正要去拜他請教。既來見招,理合往
見。」叫左右看轎,竟走起身來,大搖大擺的跟著家人而去。旁邊看的人見他說大話,說
得有頭有腦,無不稱奇道妙,又都掩口而笑。真是:
村在骨中挑不出,俏從胎裡帶將來。
廉清這一去,有分教:
豆中牽出紅絲,磨裡團成錦片。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回 六歲兒嘻戲動春卿 八座官絲蘿攀野老
詞云:
兒年雖小,天性生來巧。信口人官鳥,大公卿都驚倒。市塵貧老,何殊道上草?一旦
絲蘿牽了,誰敢笑他箕縞。
右調《霜天曉角》
話說廉清見幸尚書著人來叫他,便撇下眾小兒,戲顛顛說大話,跟著家人就走。走到
門前,卻見幸尚書立在儀門之內,便不慌不忙走近身旁,恭恭敬敬作了一個揖道:「小子
只與豕鹿同游,木石為偶,何幸忽蒙大人呼喚,得瞻紫氣,實非常之遇也。不知有何吩咐
?」
幸尚書見他口氣驚人,滿心歡喜。因用手攙著他問道:「你這小學生是哪裡人,令尊
姓什,為何不在家中,卻與小兒頑劣?」廉清道:「小子祖居前村,父親姓廉,小子名喚
廉清。只因年幼,尚未仰附宮牆,揖讓於俎豆之間,故先來幸府排衙遊戲,以做異日觀光
之前茅,豈同頑劣比耶?」
幸尚書聽了,愈加驚喜道:「你童年已有此大志,則你父親必是青氈舊族,故教養有
素了。家中還有何人?可為我細細說知。」廉清道:「不瞞老大人說,我父親甘居貧賤,
實實是個不讀古人書的。欲耕又愧無歷山之田,欲仕近世又不舉賢良。惟仿版築之遺意,
聊磨豆為腐以養天年。幸家兄愚魯,尚可折薪,以助其勞。此家庭醜狀,幸老先生勿哂。
」幸尚書聽了暗忖道:「原來是磨豆腐,故誤傳作『右副』。這也罷了。但他一個豆腐之
子,卻如何有此聰明。」
因又問道:「你父親既是一個高尚之人,你卻從誰為師,所讀何書,便能如此明理?
」廉清道:「小子今才六歲,實未從師,又何曾讀書,尚係朽木頑石。但思天地間的道理
,總不出於人心。故隨心而發,想當然耳。」幸尚書聽了,一發大驚道:「據你如此說來
,則你竟是一個神童了。可敬又可愛。」因暗想道:「此子端的非凡,後來必成大器。莫
若收養成人,以應前夢。只是我已有子,收留未必親切。」又想道:「除非如此而行方妙
。」
因又對廉清說道:「你今具此天聰天明,自然是得山川之秀氣而生。但思玉不琢終不
精美,人不讀書到底不能用世。何況你生居鄉僻。入無義方,出無師友。若再華無文藻。
則上達無階,焉能致君澤民?豈不空負你觀光之念。據我的意思,欲留你在此,與我的小
兒同事良師,執經晰理,習成大儒。不知你有此志麼?」廉清聽了大喜道:「讀書乃千古
聖賢治國齊家之第義,怎敢不讀。不讀則雖致身青雲,亦不學無術,為人所羞。我小子不
從師者,是無力從師也。未讀書者,乃無地可讀書也。非不願也,不得已也。倘蒙老大人
提攜,得附令公子几席之末,少沾明師時雨,使小子異日免馬牛襟裾之誚,則老大人成身
之恩,又出於生身之上矣。小子雖不肖,敢不勵志以從。若果確然,俟小子歸家告稟過父
母長兄,再來如何?」幸尚書見他心肯,因滿心歡喜道:「你既有志,不消回去。我著人
請你父親來,說知便了。」因叫家人吩咐道:「你可到鴻漸村去,請廉老爹來會我。」家
人領命去了。
幸尚書便攜著廉清一路入內,來見夫人與眾姬妾。廉清一一拜見。眾姬妾見了俱贊道
:「好一個清秀學生。怎穿著這樣衣服?」幸尚書道:「妳們可領他去更換了。」眾姬妾
見幸尚書吩咐,便領了廉清到房中去換。幸尚書因與夫人將今日所遇所見,許多奇處都細
細說了一遍道:「此子恰與我昨夜夢中相合,後來必成大器。今我欲將他配妳韶華,已著
人去請他父親來商量。夫人妳道如何?」寧氏聽了此話,心中甚是不悅,卻見幸尚書一團
高興,稱說許多奇處,又說是應夢,便不好阻攔。只得說道:「老爺之見,自然不差,或
者後來有些好處。」
不一時眾姬妾將廉清打扮得遍體綾羅,鞋鮮襪正。你道為何打扮得這等現成快當?只
因廉清年紀與幸公子只小得一歲,故此衣服鞋襪俱可穿得。今領著廉清走來,立在面前。
夫人見了說道:「打扮起來,也還不俗。」過不一會,幸公子與韶華小姐在學中放回,幸
尚書就使他三人拜見。因又指著廉清與公子、小姐說道:「這學生如今要與你們作同窗了
。」二人聽了竟不怕生,看著廉清就像認得一般,略說說便玩在一起,遂引他到後邊去玩
了。
不一時家人進來稟道:「廉老爹已請在外廳,候見老爺。」幸尚書聽了,隨即走出,
笑嘻嘻的迎接。廉小村見了便要跪下去行大禮。幸尚書忙一把扶住道:「這太謙了。」廉
小村道:「村野小人,進見八座大臣,敢不叩拜。」幸尚書笑道:「此禮只可行於公堂。
今在鄉黨之間,如何使得。況且老親翁育此寧馨,貴可立待。我老夫今請你來,正有事相
商,萬不可如此。」廉小村聽了,只得朝上深深作了一個揖,分東西賓主坐了。
坐定茶過,幸尚書便開言說道:「從來才不易生,既生了,又恐沉埋在草莽中,無人
拔識。今日我老夫偶見令郎,規模氣概,種種超人,實天地山川秀氣所生之美才也。有此
美才,稍加磨琢,自飛黃騰達,而羽儀於廟堂之上。老丈莫怪我說,只可恨生於老丈貧寒
之家,不知其為英物,等閒埋沒,深為可惜。雖說是白屋出公卿,然無因無依,自能振起
者,亦不一二;棄擲者,反有八九,往往令人扼腕。若是眼中不見,卻也無可奈何。今無
意中恰與令郎相遇,明知駿足困於泥塗,仍忍心不回伯樂之顧,豈不辜負了一番知己?故
老夫特請老丈來相商,意欲留令郎在寒舍,與小兒共拜明師,互相砥礪,以為異日功名之
地。不知老丈意內何如?」廉小村來時已問家人,略知大意,卻還不敢信以為真。今聽了
幸尚書這些說話,已知是實,不覺大喜道:「小老兒心事老爺已洞鑒如神明。只恐小犬村
劣,未必能符老爺之望,怎敢過蒙老爺如此垂青?得能如此,則小兒凡人忽登天矣。我小
老兒豈不樂從?」
幸尚書見他一諾無辭,不勝歡喜。因叫家人備酒。不一時酒至。二人歡飲。飲酒中間
,幸尚書見廉小村說的都是善人忠厚之言,又甚是敬他。
不多時,幸公子與小姐並廉清在內裡玩了半晌,忽又玩出廳前,幸尚書看見,便叫公
子、小姐與廉小村見面禮。見過,就叫廉清坐在他父親身旁。又叫公子與小姐坐在自己左
右。因問廉小村道:「令郎六歲是幾月所生?」廉小村道:「小兒是八月十五子時生的。
」幸尚書聽了,不勝驚喜道:「這又奇了。原來令郎竟與小女同年、同月、同日、同時。
真又是奇緣了。」因笑對廉小村道:「我看令郎與小女二人才貌不分上下。更兼年、月、
日、時皆同,今日不期而遇,此中大有機緣。我欲使他二人今日定盟,異日得為夫婦。我
與老親翁,做一個兒女親家何如?」廉小村突然聽了,大驚不已,連忙立起身來說道:「
不敢,不敢,老爺說的是什話。老爺乃名門顯宦,小姐是千金貴質,小老兒不過是村莊庸
賤,小兒無非是駑駘下隸。就是如今跟隨拂几拭硯,陪伴讀書,已上萬分僭妄。又焉敢越
禮犯分,思附乘鸞。老爺只說此一聲,我小老兒也不敢當,還求老爺自貴,不可使人聽了
作笑話。」幸尚書也立起身說道:「此乃世俗之論。我與你一個世外之交,豈可以貴賤貧
富而定終身。況今日此意出之於我,我若無定見,豈肯輕言。親翁不必過謙,我意已決。
」
隨叫家人取出紅氈,請廉小村上坐。因使昭華小姐與廉清並立同拜。廉小村見小姐下
拜,一時驚慌無措,就要跪下去答拜。幸尚書遂著家人扶定,不許答拜。廉小村急得沒法
,身子又掙不動,只得滿口說道:「罪過,罪過!折殺,折殺!」幸尚書只等小姐拜過兩
禮,方叫家人放鬆,叫他還了小姐兩揖。拜完,幸尚書便自坐了,叫廉清同小姐並立,拜
他四禮。他竟是全受。拜完又使他二人各自對拜。韶華小姐與廉清一聽幸尚書之命,只是
嬉笑自若,全不以為異。
此時後堂侍女姬妾聽見老爺將廉清招了為婿,遂都走到廳門後來看。見他二人跪拜,
一一成禮,無不贊羨,以為一對好夫妻。
幸尚書見他二人拜完,又吩咐侍女道:「妳可送廉相公與小姐進去見夫人」。眾侍女
聞命,各歡歡喜喜,領了二人入內拜見。二人拜見過了夫人,夫人便留下小姐單送廉清出
來。此時幸尚書與廉小村重新入席,彼此俱是親家稱呼,好不親熱。
又飲了半晌,大家俱有醉意,廉小村方才告辭作別。幸尚書見夜深,即著家人點燈送
歸,一齊送出大門分手。廉清便歡歡喜喜,同幸公子跟了幸尚書入內不題。正是:
姻緣雖說是前生,也要今生巧湊成。
誰料市塵貧賤子,忽同貴女結鴛盟。
廉小村回家,將幸尚書留兒子讀書,並將小姐與他為妻之事細細告知媽媽。媽媽聽了
,直喜得心花都開,滿臉是笑。因說道:「我清兒怎有這等非凡的造化,有了這個丈人,
則將來富貴不淺。我如今細細想來,自從當年那人指點你安葬婆婆之後,凡事件件稱心。
不期這樣年紀,忽又生了清兒。今又遇此貴人扶持,許下一個千金小姐為媳婦。若不是墳
上風水有靈,你我一個貧賤之家,哪裡有許多興頭之事。當年那人定是不凡,不是菩薩顯
應,就是神仙救度。你今不可忘本,須朝夕供養頂禮他方好。」廉小村聽了點頭道:「妳
這話句句有理。我也一向疑他不是凡人,方使我事事相合。我如今要供養他,卻不知他是
誰。當初他雖寫下了姓名家鄉,我一時詳解不出。這且擱起,只是他說兒子做官,又說我
做封君,我一向也不深信。但今日清兒忽做了幸尚書的女婿,日後與官宦相交,雖不做官
也是做官了。妳我有了這尚書的小姐做媳婦,就不是封君,卻也與封君差不多了。我如今
只得立那人一個牌位,朝夕頂禮焚香,便不寫姓名也罷。妳道可好嗎?」潘氏道:「如此
甚妙。」
自此之後,幸尚書不時著人來周濟他夫婦,故此廉小村與潘氏、潔兒在家安安閒閒過
活不題,正是:
雪中雖念冷呵呵,一飯焉能值幾何?
獨有仁心難補報,如斯安享不為過。
卻說幸尚書,得了廉清,甚是歡喜。到了次日,便領他到書房中來拜見先生。因說道
:「此子乃我新婿,雖未經雕琢,卻資性聰明。乞先生用意教誨。盛德不淺。」文先生滿
口應承。自此廉清就朝夕在學中,同著公子並小姐一齊讀書。這文先生因幸尚書囑咐了,
便盡心教授。卻喜廉清果然資性敏捷,不費先生之力,讀書只消一遍,便能背誦,先生甚
是歡喜。
不上二年,廉清四書、五經早已背熟。先生見他如此,便不甚拘束,廉清甚是快活。
遂瞞著先生,朝夕同公子、小姐玩在一塊。玩熟了,便時常同小姐同行攜手,嬉笑並肩,
稱說夫妻,也不避忌先生。先生就是看見,卻因二人幼小,俱各聰明,竟不加呵責。轉以
為幸尚書有眼力,果是一對好夫妻。自此二人在學中習以為常。不知不覺已是五年,廉清
已是十一歲了。讀得滿腹珠璣,只覺無書可讀。
曉得幸尚書「研書樓」上古書最多,因叫人開了門,走將入去,細細翻閱,真是觸目
珠瑯,皆外人所未有。因滿心歡喜,遂極力鑽研,盡心瀏覽,早已胸藏千古,學富五車。
遂時常將古書中未明之事盤問先生,往往將先生盤倒。幸喜這文先生是個仁厚虛心之人,
見廉清往往議論特出,自愧不能為他之師。一日因請了幸尚書來說道:「晚生蒙委,幸叨
西席,無不竭力殫心。今幸令郎、令婿已成駿足之才,令?小姐亦堪詠絮,似可謝無愧矣
。但思二子前程甚遠,今又正當筆試之時,晚生自愧才疏,倘無所益,豈不誤人。只得告
明,乞老先生另擇明師為妙。」幸尚書道:「老師怎如此說。先生三冬飽學。犬子、愚婿
學業終有可觀,亦賴指點。如何慮及相誤。這還是先生不屑教誨了。」文先生道:「非也
。為人師範,雖貴知人,亦貴乎自知。譬如令郎,資質如金如玉,雖繼箕裘而有餘,然循
循規矩之中,尚可加工砥礪。至於令婿,奔馳似駿,變動猶龍,每發高論雄辯,令人莫對
。況文章一道,所重在時。晚生非不知文,但自愧有年,只覺與時相左。若再因循,是誤
二子矣。故晚生直陳以免素餐之誚。」幸尚書聽了,不勝起敬道:「先生愛我與二子,可
謂至矣。」知不可留,只得應允。到了冬底,厚饋而去。正是:
天生美玉自無暇,駿足何勞鞭策加。
得到風雲千里去,始知明眼不曾差。
到了次年,幸尚書撇不過薦書情面,只得請了一個炫名博學秀才,姓逄名寅,教訓子
婿。此時昭華小姐長成,不便讀書,已歸繡閣,習學女工。學中只他郎舅二人。誰知這逄
寅雖負聲名,卻無實學,專靠結貴介、趨承勢利,謀了這館。他到館之後,訪知廉清出身
寒賤,便有彼此之分,就不十分將他看重,遂將他二人分了兩處,只盡心去教幸公子。
廉清心下明白,只是暗笑。一日見逄寅獨坐看書,廉清將幾件古人疑難未定之事來問
於他。逄寅聽了,胸內茫然。呆了半晌,只得強說道:「功名自有捷徑,何必務此無因之
學。若必言言辯駁,事事推求,則古今之事理無窮,雖皓首鑽研,亦不能知其萬一。而成
名無望矣。」廉清笑道:「若如先生所言,則古來典籍皆可焚矣。然則歷稽漢唐宋以來,
但見有實學之君子,未聞有捷徑之大儒。且請問先生,實學即廢,則文章又從何來?」逄
寅見他辯駁譏諷,一時滿面通紅。因大聲叱道:「無知小子!強記了幾句斷簡殘編,就想
來問難於人,真是道聽塗說,焉成載道之器!」廉清見他發怒,只得含笑自歸書房。
自此之後,逄寅愈加不悅,見廉清終日默坐,也就不來管他。一日廉清在「研書樓」
翻看書本,忽在書中撿出一張字紙。廉清看去,卻是幾個戲法,甚是歡喜,連忙袖歸,日
日在房中演學。一日忽被幸公子走來看見,廉清扮演甚是有趣。便笑做一團。要廉清教他
。廉清道:「你學不得。只做你看吧。」拿著一把小木劍望著口中插入,只留刀把在外。
幸公子見了甚是驚慌。不移時,依然取出。公子問道:「這是什麼法兒?」廉清道:「這
是神仙吞劍法。」說罷又不住的口中亂念。卻將幸公子兩道眉毛移在眼底之下,遂叫他去
照看。幸公子走去鏡中一看,連叫:「不好了,快些與我放好!」廉清只不應他,幸公子
十分著急。廉清笑道:「你不須著急,且再去看看。」幸公子聽了,忙復到鏡中一照,卻
是眉在眼上。不勝歡喜。便要廉清教他。不期先生走來,幸公子只得回位坐下讀書。
又過了些時,正值讀書之期,逄寅只得勉強叫廉清也來聽講。廉清坐了一會,見他講
法俱是些皮裡膜外的浮詞,便不耐煩坐聽,推說有事進房。到了房中,因想到:「他不肯
虛心,只以先生自負,也還氣他不過,怎麼將我兩樣看承。只知公子是尚書之子,我又是
尚書何人?」
因想了一番道:「我何不耍他一耍?」便悄悄出房,走到先生背後,吹氣一口,念了
一咒,復身回房張看。這幸公子正低頭聽講,忽見廉清在先生背後走過,也不覺得,再抬
頭看先生,只見兩道眉毛俱在眼睛底下。便忍不住大笑起來,笑個不住。逄寅正講得熱鬧
之際,忽見公子發此狂笑,便含怒道:「講究聖賢之書如見聖賢,你為何如此無理!」幸
公子看一看先生,又笑將起來,直笑得話也說不出來。先生越問得緊,公子越笑得緊。逄
寅見了,一時大怒,便手拿著戒方要打。公子見了,只得忍住笑,說道:「先生莫打學生
,請自往鏡中一照便知。」逄寅聽說,連忙取過鏡子一照,不覺大驚起來道:「奇呀,奇
呀!這怎麼處!」
正拿著鏡子大驚小怪的照,忽見廉清躲在門內,一手捂著嘴,看著幸公子將手亂搖。
逄寅見了大怒道:「原來是你二人捉弄我,這等可惡!」因公子坐得近,便扯著公子要打
。公子慌了說道:「這不與我相干,只問廉清便曉得了。」逄寅見公子指出廉清,就放了
公子,走來捉住廉清道:「你為何捉弄師長,可從直招出,免我動手!」廉清分辯道:「
學生自在書房中看書,聽見幸天寵發笑,故出來一看。因見先生面目全非,故此失笑。為
何先生責治無辜。」逄寅道:「幸天寵已指明說是你,怎還要嘴強?」廉清道:「先生眉
目乃先生自具。學生又非神仙,怎能移動。又聞,人若改變,其人必死。今先生無故而顛
倒雙蛾,是改變常也。學生正為先生寒心,怎敢捉弄。」逄寅聽了,一發大怒,遂要叫廉
清跪著受責。廉清不肯道:「學生無罪,怎肯受先生之屈辱。」逄寅見他不認,一時不便
打他,只得又嚇著幸公子道:「你說是廉清,他如今不認,則是你說謊了。你怎敢在師長
面前說謊?」便舉起戒方打來。慌得幸公子無法,只得帶笑帶哭說道:「先生慢打,學生
從不會說謊。我前日也被他移過一次了。」逄寅道:「他為何有此法術?」幸公子道:「
他學了許多戲法,日日瞞著先生,做與我看的。」逄寅見說是真,便來喝廉清跪責。廉清
見幸公子說破,自知理虧,只得跪下,卻又不念解咒。只急得先生亂叫亂嚷道:「快照舊
還我眉來,我饒你打!」三人正亂做一團,適值幸尚書在門首走過,卻聽見書房中一片嚷
亂,便走入房中。只因這一走入,有分教:
分明嬉笑,愈見奇才。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回 小書生移眉戲老師 蠢丈母變心逐嬌婿
先生名分雖然重,也要才高驚眾。若憑口耳教人誦,安可羈天縱?分明一對嬌鸞鳳,
若弄風波相送。不知樂也焉知痛?但做癡人夢。
右調《桃園憶故人》
話說廉清用移眉戲法,正捉弄逄寅,忽一眼見幸尚書走入,恐怕看見先生面孔便要罪
他,便急急念咒解了。幸尚書卻不逕入,側身竊視。只見廉清跪在地下,兒子卻在旁掩著
嘴笑,又見先生含怒而坐,雙手摩腹,歎氣不已。幸尚書看了半晌,不知是何緣故,只得
走入向先生拱手。
逄寅正氣得沒法,忽見幸尚書走來,恐怕看見眉目顛倒可羞,忙用手捂著面孔,立起
身來說道:「我晚生叨居西席,怎反受門牆之侮?了不得,了不得!」說罷,依舊去坐著
。幸尚書看見他如此,不好細問,便點頭喚公子到旁邊去問道:「今日先生為何如此?」
幸公子也不說詳細,只指著廉清說道:「是他捉弄壞了先生的面孔,故此先生著惱。」幸
尚書聽了大驚,忙走到廉清身旁問道:「你是個聰明人,豈不聞一日為師終身若父?先生
的面孔你如何敢作弄壞他的。」廉清道:「先生鄙薄小婿久矣。凡事圖賴,欲加小婿之罪
。小婿因念師生名分,不得不順受其罪。若圖賴說壞了先生面孔,這事小婿也不必辯,只
請大人看看先生面貌。若是先生面貌有損,門生甘罪無辭,若照常無恙,則圖賴不問可知
矣。」幸尚書聽了,只得來看逄寅,逄寅見幸尚書走近身來,只認做眉目還未復原,因將
手放下道:「老先生請看,終不成晚生是這等眉眼。」
幸尚書近前一看,見原是好好的一個面孔,心下便有些不悅。便說道:「從來婿稱嬌
客,有半子之份。今先生鬚眉如故,而虛言有損,令其長跪。毋乃視吾子是尚書之子,視
吾婿為外人?不屑教誨,而分彼此也!」逄寅見說鬚眉如故,便連忙復取鏡一照,見眉目
依然。只得施禮道:「晚生謬叨師範,實與割股同科,焉敢徇私。不屑教誨。但令婿頑惡
已非一端。又自持小慧,佞口巧飾。不從師教,終日默坐書房。晚生久欲面言,卻念是老
先生愛婿,不敢出口。不期今日與令郎講解書史,只見令郎發笑,細究笑因,方知是令婿
用幻術將晚生眉移眼下。因恨其戲辱師長,故薄施責罰,非有他意。」
廉清還要強辯,幸尚書因作怒道:「小子怎如此狂妄?不思進益之功,但逞愚頑之性
,何自棄乃爾?你說從師在館中讀書,你且說,一向所讀何書?」廉清道:「既負讀書之
名,則何書不當讀,莫說眼前經史,就是大人一樓珍秘,皆在小婿腹中矣。焉能一一舉其
名,以應大人之明問。但思讀書不足貴,明理為貴。故小婿只喜默認潛通,以會聖賢之旨
。先生這些陳章腐句,褊見浮詞,小婿實不願聞。」
逄寅聽了大怒道:「你有何本領實際,敢在尊長面前放肆!若論你這等大言不慚,就
該出個大題目,考你一考,恐人說我有成心。也罷,我如今出一對與你對。你若對得來,
便見你才情高逸,是我污蔑你了;若對不來,只跪到天明,起來還要受責。你可敢對麼?
」廉清道:「就是大題目見考,門生也不怕,何況小對。但請出來我對。」逄寅只因道聽
了一個絕對,記在胸中,故如此說。見廉清敢對,轉假思了半晌,方終念出一句道:
北斗七星映水連天十四點
幸尚書聽見先生出了這對,想一想,殊覺難對,心甚躊躇。不期廉清聽了笑說道:「
這樣對,要對何難,怎也來難人。」幸尚書道:「既是不難,何不對來。」廉清道:「這
樣對莫說一對,便兩對也不難。但須放我起來才對。」幸尚書道:「先生規矩,不可不尊
。還是對了起來才是。」廉清道:「自古詩成七步,從未聞跪著對對之禮。」逄寅見他借
此推辭,料難對出,等他對不來再羞辱他。便說道:「既是這等,且容你起來。對不出來
再跪不遲。」廉清隨立起身來,信口念道:
西方五百燃燈照壁一千尊
幸尚書見廉清果然對了,又對得切當。因笑嘻嘻對著逄寅問道:「先生你道此對,對
得如何?」逄寅心下拿穩廉清絕對不出來,進見他容容易易對了,正驚得沒擺佈。忽聽幸
尚書又含譏來問,甚覺沒趣。欲貶它不好,卻又貶不出;欲要贊揚幾句,一時又不便倒了
旗槍。只得勉強說道:「令婿才是有些,晚生非不知。只怪他好為誇詐之言,故我晚生每
每抑之,欲成全其品。」廉清道:「門生字字皆老實之言,不知哪一句近於誇詐?請先生
指教。」逄寅道:「已往者俱不究了,就是方才這一對,也實實虧你對了,只這一對也是
你萬分僥倖了,怎又說兩對也不難,豈非誇詐!」廉清道:「這怎叫誇詐,先生若要兩對
,便再對一對何妨。」逄寅道:「你若能再對一對,我就真服你是個才子了。」廉清道:
「先生請聽。」因信口又對一句道:
長空一虹穿雲隔霧兩條橋
逄寅聽了,只驚得吐舌,因向幸尚書謝說道:「令婿天才,實非等閒所能窺測,晚生
甘拜下風矣。」幸尚書滿心歡喜,卻不好現於顏色,只得周旋說道:「小婿雖有些小聰小
慧,卻素性頑劣。先生可推薄面善善誘之,學生自然報德。」不一時,家人備出酒來,大
家共飲。幸尚書再三寬慰,與逄寅直飲得歡然,幸尚書方才別出。幸公子相送入內去了。
正是:
俊骨靈心自不凡,真青何礙出於籃。
如今滿月當頭照,不怕疏星不抱慚。
卻說昭華小姐,自從離了書房歸到繡閣,幸夫人請了一個女教師來,教小姐刺繡描鸞
。不期昭華小姐聰敏異常,教著便知。不上年餘,早已件件精熟,繡的做的無不玲瓏鮮巧
,奪人眼目。夫人見了甚是歡喜,便將萬卉園中一座花萼樓,與昭華小姐做了臥室,又使
兩個侍女跟隨伏侍。一個叫做春花,一個叫做秋萼。二人之中惟秋萼做人乖巧,小姐甚是
喜她,日不離身。此時昭華小姐已是十三歲了,卻長成就如一朵出水芙蓉,千嬌百豔。更
兼她同著哥哥與廉清讀了這幾年書,出口便成章句,時常繡工之暇,便學做詩消遣,也不
甚到前面來。
忽於一日,因見珠簾之外,嫩柳初黃,鶯藏枝內。小姐見了甚覺可愛,一時詩興勃勃
,就做了一首七言律詩,自吟自誦,甚覺得意,便攜了此詩來見父親道:「孩兒今日偶學
做詩,只不知可是這等做法,來求父親指點。」幸尚書聽了大喜道:「孩兒做詩是絕妙的
好事,快拿來我看。」昭華小姐便在袖中取出,雙手送上。幸尚書忙接來一看,只見上寫
的詩柄是:
鶯藏嫩柳
妝罷驚聞黃鳥音,幾回閒傍綠楊尋。
只疑密掩絲還弱,不道疏遮色已深。
飛去才知非久住,啼時方識是潛陰。
同形同影防人見,好似春閨兒女心。
幸尚書細細看完,不禁大喜道:「此詩引喻精工,不即不離,大得風人遺意。不意孩
兒具此靈穎之才,雖道蘊、班姬不多讓矣。喜得我有眼力,招了廉清這個才婿與妳為配,
方成佳偶。不然豈不辜負。」父女俱各歡喜。
過了多時,這日幸尚書因廉清戲惱了先生,只得陪在書房中吃酒,消他之氣。吃完酒
辭了先生,遂同公子回到夫人房中,恰好昭華小姐也在房內。幸公子一見妹便朝著她只是
笑。小姐見他笑得有因,遂將自己身上週圍看遍,卻無可笑之處。便問道:「哥哥今晚回
來,為何朝著妹子只是笑?必有緣故。」
幸尚書見問,知是為此,便也忍不住笑起來。遂將廉清做戲法弄先生之事細細說了一
遍,不覺連小姐也笑將起來。笑定,小姐又問道:「後來卻怎麼了?」幸尚書道:「先生
大怒,罰他跪著要打。是我再三勸了,方才饒打,便狠狠的出了一個絕對叫他對。幸得廉
清果然是個奇才,頃刻間便輕輕對了兩對,使先生不得不服。」小姐聽了便問先生出的是
什麼對,他對的又是怎樣的。幸尚書一一說出。昭華小姐道:「此對果真是虧他敏捷,不
然只要跪到天明了。然雖如此,少年忒覺輕狂。一個先生豈可如此作弄?只怕將來師生不
睦,還有參差。父親還宜規責他才是。」幸尚書聽了點頭道:「孩兒之言甚是有理。」因
對兒子說道:「以後廉清與先生有什說話,你須來對我說知。」說罷,各自安寢不題,正
是:
名園漫羨好花枝,皆賴東君好護持。
若使風狂還雨橫,安能留得大開時。
過不得兩月,適值文宗發下牌來,著各府、州、縣考試童生。孝感縣知縣早已大張告
示在外,催童生到縣考試。幸家家人看見,忙來報知,幸尚書便著兒子與廉清去考。廉清
再三推辭道:「小婿學力有限,也不耐煩去考。」幸尚書苦苦叫他去,他只是不肯,只得
單打發幸公子由先生陪去,又著家人料理伺候。
不消兩月,府縣有名送到。你想一個尚書之子,搏領青衫,一如吹灰之力。早將幸公
子名字高標,不日報到。幸尚書與夫人不勝歡喜。逄寅更加歡喜。次日送幸公子謁廟,拜
謝宗師。幸公子披了紅,坐在馬上,一對對彩旗吹竽,一路迎了來家,好不榮耀。此時親
戚盈門,俱來賀喜。幸尚書已大開宴席,著優人扮戲,款待賓朋親戚。
這日逄寅上獨桌,幸尚書下陪。親友列坐,俱各歡然暢飲。飲到中間,諸親戚盡向逄
寅,贊他教法高妙,又贊公子年少多才。此時廳後垂簾,夫人同著昭華小姐與眾姬妾侍女
,皆在簾內看戲。這廉清在席上,偷眼見韶華小姐坐在簾中,隱隱約約的容光飛舞,直透
出簾外,分外好看。因想道:「隔了這幾時不曾相見,小姐竟長成這等標緻,十分可愛。
」便推著看戲,東旁走走,西旁坐坐,借此時時偷看簾內。
卻說夫人有個兄弟,叫做寧無知,年紀只得二十四五歲,為人甚是尖薄,能言利齒,
又倚著姐夫、姐姐的勢,便暗暗在外不務本分,游手好閒,人俱讓他三分。今見外甥進了
學,遂來相幫料理。這日在席上,看見廉清好動,風風耍耍,心甚不悅。因想道:「我外
甥女這等標緻端莊,卻招了這個厭物。若配得一個宦家公子,我後來也有些風光。」因吃
著酒,只是躊躇。忽想道:「除非如此如此方妙,只不知我姐姐意下何如?等我明日慢慢
探她,再作算計。」一連忙了幾日,方得清閒。幸尚書同公子出門拜謝去了。
寧無知遂乘便見姐姐問道:「外甥進學,人人稱羨。久聞得姐夫贊廉家學生才高,為
何不叫他去考?考做個秀才,也還有些體面。」夫人道:「他哪裡有才。不過是你姐夫溺
愛不明,哄人罷了。前日叫他同你外甥去考,他死不肯去,你看他這個臉嘴,可是有才長
進的。只可惜你外甥女,這樣聰明,卻配了這個呆子,只好誤她一世罷了。」
寧無知聽了,正合己意,暗暗歡喜,便說道:「這樣看來,果然無才了。我這幾日見
他在席上,一些坐性也沒有,怪不得外面人說得不好聽。我做兄弟的聽了,甚是無顏。」
夫人聽了忙問道:「外面人怎麼說,你是我至親骨肉,有話不要瞞我。」寧無知笑道:「
也沒什話說,只笑我姐夫沒主意。編了幾句歌兒,我還記得,念與姐姐聽聽:
孝感縣,幸昭華,莫怨娘親只怨爺。
不思鳳人豪華子,只想絲牽豆腐家。
兒郎久慣挑清水,小姐新來推磨車。
趕著擠漿三鼓睡,恐遲燒火五更爬。
花容月貌鍋邊秀,雲鬢蛾眉灰裡誇。
好塊羊肉落狗口,說與旁人也要嗟。
莫待後來自己悔,幸喜如今未破瓜。
不如借重媒人力,別尋公子抱琵琶。
夫人忽聽到「推磨」「三鼓」「五更」便不住的流淚,再聽到「羊肉」「狗口」竟大
哭起來道:「我當初原是不肯的,都是你姐夫的主意。如今怎麼好!」寧無知見姐姐認真
哭起來,便連忙止住道:「是我兄弟一時多口,萬萬不可聲揚。倘然姐夫知道,定要怪我
,我就當不起了。」夫人便止住淚道:「今日你姐夫不在家,沒人聽見。我一向懵懵懂懂
,含忍在心,你今說明,恨不得立刻將這小孽障逐出,女兒另尋人家,方才快活。兄弟你
有什好主意,可快與我計較一個。」寧無知道:「有了姐夫這等門第,甥女這樣人才,怕
沒有公子王孫,興興頭頭來求去,就做夫人奶奶。但只是姐姐雖有愛甥女的心腸,只恐姐
夫心中偏見了,未必肯聽,說也沒用。」幸夫人道:「你說的哪裡話。我的女兒就是他的
女兒。他難道不要嫁好的,倒要嫁不好的?你但放心。我拼著工夫說他轉來,不怕他不依
我行事。」
寧無知道:「我看這廉清呆頭呆腦,一些人事不知。況且當初又不曾收他什麼禮物,
要變動還是易為之事。但我常聞得,他同甥女在學時過得甚好,不知近來兩人如何?」夫
人道:「他們同學時,年俱幼小。過得好不過是貪玩嘻耍。自從你甥女出了學中,將近三
年,他兩人從未見面,哪裡還記得了。」寧無知道:「我看甥女倒是個有心機之人,不知
她心中又是如何,姐姐也要探探她的口氣方好。」夫人道:「自來女兒隨娘。我自有法勸
她。你如今只是替我留心尋個鄉宦人家,悄悄來對我說,我自有主意。」寧無知欣然答應
。又過了一日,回家去了。正是:
非娘苦苦要歪纏,只為雙睛看眼前。
誰料眼前看不定,好將一片結成冤。
幸夫人聽了兄弟的一番言語,信為實然,便時常在幸尚書面前絮叨瑣碎,說招壞了女
婿,害了女兒。喜得幸尚書耳朵還硬,只付之一笑。幸夫人見他不聽,便暗暗叫家人小廝
,將無作有,來說廉清許多不好之處,要使幸尚書聽見。又吩咐家中人不要敬重他。自此
廉清時常與家人小廝們爭鬧,家人只是不理。虧得幸公子往往斥責,家人還不敢十分過甚
。廉清也不放在心上。
一日,夫人對了幸尚書發急道:「我的女兒是你嫡親骨肉,一個尚書小姐怕沒有宦家
來求!就不然,便尋個舊家子弟結親,也不辱了你。我女兒又不聾,又不瞎,又不是瘸腳
爛足沒人來求,你為什偏許了這豆腐家小廝做女婿,玷污家門。你先前還說他有許多好處
,我還癡心指望,到如今癡頭呆惱,懵懵懂懂,竟像個憨哥。在學中不但不肯讀書,又日
日與先生搶白,家人吵鬧。良不良,莠不莠,有什好在哪裡?不是我尋事他,你須想想,
一個豆腐的種草,有什堅牢。若出了我家門,只好依舊去揭腐皮、搗石膏罷了。終不成我
的女兒嫁了他,同他做這買賣。我就死也是不願的。」幸尚書聽了笑道:「我的眼睛斷斷
不是錯看。妳須耐心,後來必要做官。」夫人聽了,一發著急道:「官從書裡來。他讀了
這幾年書,考也不敢同我兒子去考,難道官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麼!我時常見了他就要氣得
發昏。你想是要氣死我了!」幸尚書笑道:「夫人且不必著急。我自有處。」夫人見他有
肯聽信之意,便暗暗歡喜。
過了數日,幸尚書因想道:「他如今在此學中,外與先生不合,內與丈母不投,叫我
一時也難照管。我莫若將他送在西來庵中,等他住些時,再作計較。」遂悄悄叫了一個老
家人吩咐道:「廉相公在家讀書不便,況且與夫人近來不睦。你可悄悄送他在西來庵密雲
和尚房中。說我老爺致意他,說廉相公借寓讀書。薪水之費,我自著人送來。」家人便去
說知。密雲和尚見幸尚書送女婿到庵中看書,不勝大喜,連忙應承。
幸尚書因悄悄對廉清說道:「你胸中所學,惟我識汝有一舉沖天之志。但你行藏磊落
,習成傲放,往往與人事不合。故俗眼人每生譏謗。與其在家開釁,不如擇地藏修。我今
送你在西來庵密雲長老處安頓。你須潛心理會,以圖上達,勿負吾向日贅你之意。即有他
言,勿信可也。」廉清聽了連忙跪下道:「小婿蒙大人垂青馴養,定當致身青雲,以報此
鑒拔之恩。安忍自棄。」幸尚書聽了大喜,連忙扶起。又悄悄付了五十金與廉清道:「取
去以為攻書之用。至於日用之事,我自著人照管。」廉清便要入內拜辭丈母,幸尚書忙止
住道:「不消,遲遲可也。」廉清只得別過,同著老家人到庵中而去。正是:
非狂非妄也非癡,人到多才自不羈。
舉動俱從天上見,世間淺眼豈能知。
廉清去後,幸夫人甚是歡喜,便時常與兄弟商量,要勸女兒改嫁,一日因走到花萼樓
來與小姐說話。因這一說,有分教:
萱草生愁,桃夭抱恨。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回 世情母勸嬌兒改節 貞心女勵良婿讀書
詞曰:
母心何劣,逼女傷名節。不道梅花貞潔,偏要耐冰霜雪。相逢細說,總是同衾共穴。
此意皎如日月,誰怕世情冷熱。
右調《少年游》
話說廉清離了幸府,寧夫人曉得,便滿心歡喜,但願他有去無來,便打點要與小姐商
量,卻又一時不便。過了些時,正值春光明媚,萬物鮮妍,便帶了幾個丫鬟到萬卉園來。
到了園中,因著丫頭報知小姐。小姐見報,忙出來迎接,到花萼樓上,拜見過,說道:「
連日孩兒因貪刺繡,不曾問候母親。不意母親忽有興到此。」夫人笑道:「我原是還不來
,因見此春天百花開放,又值偶閒,欲與我兒同到各處去遊賞遊賞,以作一日之樂,庶不
負人生富貴。」小姐道:「母親偷閒取樂,正宜如此。孩兒願隨。」
說罷,母女便同下樓來。侍女跟隨,到各處去遊玩。僕婦聞知,早一處處俱備下茶果
食物。夫人同小姐到一處,就有一處的供給。夫人、小姐略坐坐,又往別處去了。
游了半晌,夫人道:「百花開時,誰人不看,誰人不賞。貴乎留題,方成佳話。我想
古人多才,定然如此。我兒久讀詩書,可將古人賞鑒事跡,對我說說也好。」小姐道:「
孩兒若指花而說,只說孩兒言出成心。請母親隨便指來容孩兒說吧。」夫人聽了便走向花
陰,指著一枝紅梅道:「此花有何出處?」小姐道:「曾記得古詩云:『春半花終發,多
應不耐寒。此人初來識,指作杏花看。』」夫人又指著桃花。小姐道:「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間淺紅。」夫人又指著蘭蕙。小姐道:「幽居種蘭蕙,歲寒久當知。」夫人道
:「花即有人題詩,這竹亦有詩麼?」小姐道:「竹怎麼沒有?詩云:『開門風竹動,疑
人之涉世,欲取功名富貴,莫不貴乎能文,然而劉蕢不第;莫不貴乎善武,然而李廣
難封。此中得失似別有主之者。惟其有主,故營求百出,攘奪萬端。無論搏沙捕影,徒勞
智計,即僥倖於始,亦必淪喪於終,安能獲悠久自然之享。若然,則富貴功名,終將誰屬
?
吾見香山發還帶之裴,竺橋付渡蟻之宋,埋枯骨開八百之基,哀王孫獲千金之報,此
俱不過一念之仁耳。而善念動天,早已錫福於無窮矣。
請論之,廉老一窮夫婦也,推其願,衣食飽暖足矣,何暇作白屋公卿之想?即勛之曰
為善降祥,亦不敢以一蔬一飯之小惠,而妄思其厚報。孰知德不在大小,貴乎真誠。真誠
,則己飽而念人之饑,己暖而念人之寒。不待來求,而先為之心動。縱使無力,亦為之不
倦。此其心何心?天高地厚之心也;此其量何量?民包物與之量也。有此心量,雖對之聖
賢而不慚,質之鬼神而無愧。即闇然一室,而理之所在,必感必通。何況恰恰逢仙,安有
不明承其指點,暗示其機關,以廣上天錫善之旨,而不忍為善付之空言也。故溝渠老蚌,
一旦生明月之珠;破櫪小駒,千里逞渥窪之駿。
至於幸尚書之巨眼,迥異塵僚;幸小姐之幽貞,超邁閨秀。忽被斧柯作惡,遭逆明不
得已妝男私奔,迫窮途沒奈何就女成婚。其中隱藏慧識,巧弄姻緣。按之人事,無因無依
,驚以為奇;揆之天理,皆從風雪中來,信其不爽。嗟嗟,天心甚巧,功名富貴不能加於
無文無武之廉老,乃榮其子以榮其父母。所以謂之麟兒報也。處世者,必樂覽於茲篇。
時康熙壬子孟秋月天花藏主人題於素政堂
第一回 廉老兒念風雪冷濟饑人 葛神仙乘天災巧指吉地
詩曰:
富貴功名命所遭,命遭絕不爽分毫。
王侯縱貴時能遇,飲啄雖微數莫逃。
石季不謀偏獲利,劉蕢苦讀也徒勞。
試思造命憑何計,惟有施仁積善高。
話說前朝,湖廣孝感縣城外鴻漸村地方,有一鄉民,姓廉名野,表號小村。其妻潘氏
,早生一子,取名潔兒。夫妻三口,是磨豆腐為生,又兼賣些冷酒過日。這廉小村為人忠
誠樸實,雖是一個窮漢,卻專喜行些善事。見人饑餓,便肯留他來家來吃飯;見人寒冷,
便肯將舊衣服與他穿著。故此遠近之人,皆稱他為廉善人。
我且問你:「他一個做小生意之人,只好日趁日活,如何得能有餘,行此善事?」誰
知行善只論心不論人。這廉小村本心生來惻隱,每日做了生意,到晚來結帳,將一日所賺
的銀錢,扣定了一日食用盤纏,餘下的他便盡著為施捨濟人之用。正所謂「存心無大小,
積德不嫌多。」又喜得妻子潘氏,也一心一意幫助丈夫,連她績麻拈苧的銀錢,俱湊著與
廉小村作善事濟人。如此行善,已非一日。
忽一年深冬時候,一日彤雲密布,朔風透體,早霏霏揚揚降下一場大雪。怎見得?但
見:柳絮漫漫,梨花片片。四下裡朔風緊,亂煽鵝毛;半空中陰氣濃,碎裁鶴翅。投林鳥
東西飛,沒處尋巢;行道人南北走,從何覓路?縷縷銀絲,銀絲結就玉樓台;紛紛玉屑,
玉屑妝成銀世界。團成陣,壓損溪梅不放花;結作冰,凍癡簷雀無聲叫。果然是:
日月無光冷氣侵,埋藏青綠蓋紅塵。已掩大地冬收盡,不信乾坤還有春。
這一場大雪,只下得連宵達旦,將廉小村磨豆腐的水缸都凍成一塊。此時路絕人稀,
哪個還想做什麼生意。廉小村夫妻、母子坐在門前,只將些榾櫝柴煨做地爐烘火。
正燃烘著,忽見一個人。破衣破帽,像花子一般,赤著雙腳,在雪中走過。廉小村看
見心中甚是不忍,連忙招手道:「走路的老兄,這樣大雪,你在雪中行走,可不凍壞了。
且請到我家歇息歇息,吃碗熱茶,等雪緩些再走何如?」那人聽見便回過頭來,笑嘻嘻說
道:「原來你老人家倒有些善心,可敬,可敬,只得要領情了。」因走上階頭。
廉小村見他肯來,不勝歡喜。因在爐中斟一杯熱茶與他吃,道:「我看你身上單薄,
可到裡面來,火上烘烘,也得些暖氣。」那人道:「我是個窮人,又是個外人,怎好進來
烘火。今感你好意,我只在此階簷站立,等雪略住些就去,也就夠了。」廉小村道:「人
身俱是一樣,有什窮富,何分生疏。況且這等大雪,哪個頂著鍋灶走,你到哪裡去覓食。
不如暫住我家,粗茶淡飯,住一日。等天好了去也不遲。」便一手將這人扯了進門,到火
邊大家同烘。那人不勝歡喜。
過不多時,潘氏就去洗鍋抹灶,收拾飯來。廉小村竟與這人共桌同吃。吃完,到了夜
間,就在外面一間,將些稻草與他做鋪,和衣而睡。正是:
堆金積玉有時虛,積德從來不負吾。
吐火葛翁來示引,犁牛早已育麟駒。
你道這窮人是誰?原來是葛仙翁。他見瑞雪飛揚,變幻了道相,來踏這些玉屑瓊瑤,
以作道家遊戲,不期遇著廉小村。見他有些善念,久種善根,因動了個救度他的念頭。但
以道眼觀之,卻見廉小村夫婦心雖好善,卻非修真了道的骨格,又無超凡入聖的根基。因
想道:「看他廣種福田,只好為子孫功名計耳。」又看潔兒,也只平常。因又想道:「他
既種善根善緣,固自有在。但遇我一番,又憐寒推食有些善心,何不指他一條富貴榮華之
路,以啟後人精進向善之功。」算計定了,方才睡下。
睡便睡下,因見他單牆薄壁,夫婦三人怕寒畏冷。他便在草鋪中暗暗的將口張開,吐
放出三昧火氣。頃刻間,滿屋中熱氣騰騰的起來。廉小村三人一覺醒來,覺得暖氣蒸人,
微微汗出。廉小村因對媽媽說道:「我們蓋了棉被,又蓋上衣服,故此暖熱,那人和衣睡
在草鋪上,不知怎麼樣冷哩。」媽媽道:「你也想得是,何不將我們蓋的衣服揭了去,與
那人蓋蓋也好。我們有棉被,料想也不冷了。」廉小村道:「這說得是。」因爬起來穿上
棉襖,卷了兩件蓋的衣服,走到外間,要與那人遮蓋。
不期走到外間,只覺外間的熱氣騰騰比房中的更暖,再走近鋪前,早聽見那人鼻息如
雷,睡的甚熟,知道他不甚冷,遂不打動他,仍抱了衣服進房,對媽媽說道:「原來天氣
變了,外間並不冷。那人睡得濃濃的,我故不去打動他。」媽媽道:「天氣變,明日定然
天晴,好做生意。」二人說罷,依舊睡了。
到了天明,葛仙翁恐怕露相,忙斂氣熄火。及廉小村起來,依舊寒氣侵入,還是一天
風雪,心下大驚。因忙到外間問那人道:「你昨夜可冷麼?」那人笑道:「冷是冷,我卻
不知道。」廉小村又問道:「你可熱麼?」那人又笑道:「熱是熱,我也不知道。」廉小
村道:「做個人,怎麼冷熱俱不知?」那人又笑說道:「我們是熬煉就的身軀,總不受陰
陽相摩,寒暑剝復,故不知也。」
廉小村聽了不解其意,便去開門看天。早見雪壓天低,四下裡俱變了銀妝成粉鋪就的
世界,雪尚不止。廉小村忙將門關上,伺候飯煮熟,同著那人吃了。廉小村遂取了一個小
布袋,又取了雨具,因對那人說道:「你在此坐坐,我到前面買了豆子便回。」
說罷,就出門去了。那人見他去遠,因對潔兒說道:「我也要到前村,尋一個人說話
,去了就來的。」也竟自去了。
過不多會,廉小村回家將豆子放下,抖去了身上的雪,卻不見了那人。便問媽媽與潔
兒道:「那個人哪裡去了?」潔兒道:「爹爹出門,他也出門去了,說是就來的。」廉小
村聽了甚是不悅道:「真是妳們婦人孩子家識見淺薄,一個窮人能吃得我家多少,這雪又
不是整年下的。況且這般寒冷天氣,這人身上衣服又少,如何放他出門。畢竟是妳娘兒兩
個咕噥了幾句,他住得不安穩,故此冒雪而行了。若是有人收留還好,倘若沒人留他,他
又忍氣不肯回來。只怕凍死在荒郊,也是有的。」遂將媽媽並兒子埋怨不了。
潘氏只得說道:「我母子在家,並不曾與他說話。他自己要去,又不曾趕他。他原說
就來的,你不要錯怪了人。」廉小村聽了冷笑道:「一個人能鑒貌辯色,他又不是娃子家
,難道看不出人的嘴臉。古語說得好,禮貌衰則客去。妳們的嘴臉,想是有些難看。他見
了自然坐不住,何必要趕。妳只看他如今可來了。」過了一會,又說道:「惻隱之心,人
皆有之。妳也不想想,妳若在雪中行走,冷也不冷?只怕你如今烘著火,還叫冷哩。」媽
媽被老兒瑣碎了一番,只得忍氣吞聲,不敢言語。正是:
真人絕不與人知,去去來來任所之。
若有一誠能感動,便教去了有來時。
到了次日,雪霽天晴。廉小村依舊做生意過日。不知不覺已過了殘年。到了正月初三
,廉小村同著媽媽、潔兒正在堂中吃飯,忽聽得門前有人叫道:「老善人在家嗎?」潔兒
連忙走出去一看,卻就是去年不見的那個人。便滿心歡喜,意似拾了一件寶貝的一般,連
忙回身叫將進來道:「爹爹你舊年怪我不留的那個人,今日喜得又回來了。如今在外面叫
哩。」廉小村同媽媽聽了,連忙放下碗箸,慌忙出來見他。
那人見了,將手一拱,笑嘻嘻的說道:「老爹、奶奶,新年納福,不作揖了。」廉小
村道:「你舊年為何不別而行?倒叫我記念不了。」潘氏也說道:「只因你去後,我被這
老兒日日埋怨,說我不留你打發你走的。」那人笑道:「老爹不要錯怪,奶奶也不要著惱
。當日我去時原打帳就來,不期有事耽擱,直至今日方來見你。」廉小村喜之不勝,就留
他吃飯。那人也不推辭,竟坐下就吃。
吃完忽抬頭見後屋點著香燭,因問道:「裡面是供養著什麼菩薩?」廉小村道:「不
是菩薩,是先母的靈柩。因是新年節下,方才拜過,香燭還不曾點完。」那人道:「我看
你年將五十,為何不使先人安葬,尚然露柩停棺。況且入土為安,為子的焉可不念?」廉
小村道:「非是不念。只因家貧無力,一時又尋不著塊地土,故至今尚不能如願。」那人
道:「你既要葬,我倒有塊好地,指與你葬了母親吧。」廉小村忙問道:「你的地在哪裡
?要價多少?容我慢慢設法。」那人笑道:「我一個窮人。如何得有寸土。這塊地乃是一
個鄉宦人家的。」廉小村笑道:「你來耍我了。我一個做小生意的人,如何有這力量,要
得大人家的地土做墳?只好做夢罷了。」那人笑道:「我不耍你。這塊地雖然他家不肯賣
,卻有一段機緣,包管你唾手而得,只當承你與我相處一場,作個謝禮。」
因說道:「這地在雲夢縣葛藤山中,寅山辛向。我曾訪過這塊地,是你東村毛推官家
的。他家不出十日之內就有禍事。你到那時備幾個盒兒送他,後來你討他這塊地,他自然
肯送的。你得了地,那時我自來指點你葬就是了。」廉小村聽了,口中雖然答應道:「多
承你好情。」心內好生不然,還打算再細細問他,那人說完早立起身來要走。廉小村再三
留他過夜,那人不肯,竟自徜徉而去。
潘氏因對廉小村說道:「這人今日為何說這些謊話?現今毛鄉官家好端端的,怎知他
家有事?就是有此事,我們一個小人家,也不好送盒與他。況他又不是什麼神仙,如何曉
得。只好當做笑話罷了。」廉小村道:「他方才說毛家十日內有禍,且過十數日,看他應
驗不應驗。」於是大家不題。遂不知不覺已過八日,又是十三上燈時節,家家點燈,慶賀
元宵。
卻說這毛推官,名羽,字用吉。少年及第,曾做過福建延平府推官。因他有些愛錢任
性,又被仇口生釁,當道參劾了歸家。他雖然歸家,而家中的山場田地倉庫連廒卻有無數
。只恨年近五十,房中姬妾雖多,並無生育,只得奶奶白氏生了一個女兒,尚未週歲。只
因這日是上燈之夜,與奶奶及姬妾們飲酒,叫人競放花炮,不期一個火星爆在梁鬥之內,
人俱不知,既而酒完,各人安寢。到了三更時分,那火星在梁鬥中發作起來。一場大火,
端的非凡。只見:
烈燄為災,一霎時照得滿天雪亮;祝融作禍,頃刻間燒得遍地通紅。乍見了,還疑是
火樹上放出銀花;再看時,早已知星橋邊焚熔鐵鎖。驚欲死,鼇山上降來赤帝;嚇殺人,
花燈裡滾出火龍。最怕是金蛇萬道上下飛,可畏是烈電千層前後閃。忽然的烽火五更,端
不減咸陽三月。
霎時間風添火勢,火乘風威,一家人俱在夢中驚醒,爬起來手忙腳亂,都來救護。爭
奈風大火烈,救了這邊那邊又著,竟沒一頭處。又是半夜三更,雖有附近居鄰曉得是毛家
失火,又因毛羽往日為人不睦鄰里,故此只有人來看火,並不用力救火。雖有些家人,又
只顧收拾自己房中的物件,一任他逐處延燒。毛羽沒法,只得保著家眷,躲避在三間小破
房中,婦女哭哭啼啼。燒到天明,許多廳屋樓房,竟成了一塊白地。這夜大火遠近皆驚,
家家俱起來觀望。廉小村夫婦也驚醒了起來,只見滿天通紅,不勝驚駭,連忙問人,俱說
「是毛推官家失火,房屋盡皆燒完,這是天報他也。」廉小村聽了甚是驚訝,因對媽媽說
道:「那人之言絲毫不爽。就不是神仙,也有些意思。明早只得要依他了。」
到了天明,廉小村果然買了四樣吃食,自己挑著,望火場上走來。此時煙火尚未盡熄
,只存得西邊幾間小房。
廉小村曉得做官的住在裡面,遂一逕挑入,將盒盤歇下。
毛羽正在那裡勸解奶奶。廉小村忽叫一聲道:「老爺、奶奶昨夜受驚。」毛羽看見,
認得是賣豆腐的老兒,因問道:「你來做什麼?」廉小村道:「小人忝在鄰居,久蒙老爺
護庇,今見老爺回祿,心甚不忍,聊獻野人之芹,以展寸念。望老爺奶奶飭收。」毛羽聽
了,暗想道:「我今早在火場上走著,這些小人俱說這或是天報我家。不但不來歎息,反
生歡喜之心,使我好生不快。就是我往日這些親族中,這時候也不見著人來問一聲。這個
老兒,往常又無恩惠到他,倒有個憐我之意。不意塵埃中原有好人。」遂不勝感激道:「
我遭此一變,向來受我恩惠者頗多,今見我至此,遂不相顧。你卻與我素不相識,從無好
處到你。你為何倒有些好心,肯來看我?真不啻漂母一飯。我不好卻你的好意,且領你高
情,日後再謝吧。」廉小村見他肯收,便千歡萬喜道:「老爺說這話,小人怎敢當也。」
毛羽遂著人收進。眾姬妾丫鬟僕婦亂了一夜,腹中正然饑餒。忽見有人送進飲食來,便一
齊來收,各人分吃。打發了這老兒去後,毛羽問明,方知是前村磨豆腐廉老兒送來的。奶
奶也甚感他。正是:
交人若在患時交,些小慇懃念不消。
何事世人偏不悟,專從熟處去呵泡。
原來毛推官房屋器用雖被燒燬,喜得官資黃白之物,卻埋藏地下,未曾打動。只得取
出來,連夜鳩工蓋造,不兩月成功,依舊蓋得畫棟雕樑,亭台樓閣,比前更覺華麗。
毛羽既經了這番火災,親耳中聽見這些人笑他罵他,也就漸漸回心改過從善,結好鄰
里。有幾個親戚朋友,最稱相好,自被回祿之後,竟疏疏冷冷,不來探問。今見他重新興
頭,方才買禮物來親熱。毛羽撇不過情面,只得治酒留飲,心下待要輕薄他幾句,又恐怕
傷了厚道。欲要一昧包容,又恐他不知慚愧。因想個主意,等酒席備完了,隨叫人去請賣
豆腐的廉老爹來。廉小村見請,慌忙走來問道:「不知毛老爺有何事呼喚?」毛羽道:「
向日遭火,承你送盒高情,甚是感激。今又蒙諸親下顧,故薄治一杯,請你來同坐坐,以
表寸心。」廉小村聽了驚遜道:「小老兒一介小人,怎敢與老爺相公同飲。」毛羽道:「
我敬你是個不趨炎棄冷的高人,所以請你,你不消謙得。」況鄉黨敘齒,竟叫他坐了首席
。廉小村推辭不得,只得將椅子扯偏些坐了。眾親友看見,殊覺沒趣,卻無法奈何,也只
得坐下同飲。
大家飲了半晌,毛羽先問些外邊的閒話,然後問及廉老兒家事,因說道:「你做此生
意殊覺辛苦,倘有用力的所在,不妨與我商量。」廉小村連忙說道:「小人自幼經營此業
,幸喜食少用疏,遣過歲月,倒也相安。只有一事在心,日夜不安。」毛羽忙問道:「你
有何事?可對我說。」廉小村道:「只因家貧,無力葬母,近日尋了幾塊地,又因價高,
故此憂愁。」毛羽道:「這有甚難處之事。我家山場田地各處俱有,你若要地,揀中意的
送你一塊何如?」廉小村聽了,不勝大喜道:「若得老爺天恩,賜得寸地,存沒沾恩矣。
」毛羽道:「你去看,中意了,來對我說。」廉小村吃完酒,別了來家,心中甚是快活。
因對媽媽說道:「果不出那人所言。我明日去見,只得要他這塊地了。」
過了數日,廉小村遂來見毛羽說道:「前蒙老爺吩咐。小人已看了葛藤山中一塊小地
,是寅山辛向,四址俱開明白。只不知老爺心下如何?」毛羽道:「這塊地,我已叫人看
過,俱說不佳。你為何揀了?」廉小村道:「老爺是科甲流芳,墳山必要來龍雄壯,氣象
軒昂,方得合局。今小人只不過使先母入土為安,又焉論地脈。」毛羽點頭說道:「即是
如此,你去安葬罷了。」廉小村道:「為母求地,必求老爺示價,方得有據,後來便於子
孫奉祀,免人議論。」毛羽聽了躊躇道:「你這話倒也不差。我今日與你一個憑據。」遂
走到書房中寫了一張賣山文券,付與廉小村道:「你執此為據,不須疑慮了。」廉小村見
他慷慨寫紙,連忙雙手接了,就在地下磕頭道:「蒙老爺施恩,慨贈墳山,不獨生人感德
,先人亦感恩於地下矣。」毛羽連忙扶起道:「些小之事,何消如此。」又坐了半晌,方
才謝別而歸。正是:
深山未必沒奇阡,有福之人方穩眠。
若不行仁並積德,空教好穴臥啼猿。
廉小村得了這張文契,如得了異寶,禮貌回家。只因這一番,有分教:
久矣蕭條陋巷,突然甲地連雲。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蔭功獲報老蚌生珠 明眼識人野蒹倚玉
詞云:
天雖有竇,因果從來不漏。莫笑牛犁,體嫌蚌老,偏產承家華冑。眼兒即溜,早識他
是個麒麟在廄。有時展足,一旦沖霄,方知不謬。
右調《柳梢青》
話說廉小村得了毛家這張賣山文契,滿心歡喜,忙作謝回家,細細對潘氏說道:「前
日那個人,真是個活神仙,言言皆驗,句句不爽。這塊地定有些妙處。今既得了,但不知
他幾時來指引我安葬,又沒處去通個消息去尋他。」潘氏道:「他原說得了地再來。他前
言既準,後來自然不差。你且將下葬的事料理起來,等他罷了。」廉小村道:「這也說得
是。」遂將這些下葬之事細細料理。不消數日,一應停當。
正然盼望,忽見那人三不知走到面前,叫一聲:「廉善人,你的福緣到了,我來也。
」廉小村突然看見,不勝歡喜。連忙請了他進來說道:「你不但是一位前知的神仙,竟又
是一位有恩有信的聖人了。怎知我諸事齊備,恰恰走來?」那人道:「既許了你,怎麼不
來。」廉小村道:「其餘件件俱完,只有方向時日,候你來指明。」那人道:「寅山辛向
,久已對你說明。若問時日,不消另選,隨你幾時到山,你只看但有一個帶鐵帽子的人走
過,便是吉時。你就安葬蓋土罷了。」廉小村聽了暗想道:「一個人怎麼帶起鐵帽來?」
因見他從前說話句句驗過,便不好細問,只得半信半疑。因又說道:「我蒙你指示,得地
葬母,其恩非淺。我一向混混帳帳,也不曾請問你姓名住處,求你說明,我也好時時感念
你一聲。」那人聽了哈哈大笑道:「你要問我家鄉姓名,待我寫出來念與你聽。」廉小村
因取了一幅素紙,那人一面寫,一面念與他聽道:
我雖是草裡安身,便渴殺了也點水不沾唇。要問名,何足問,只不過是個山人。若論
爵在侯伯之上,奈何飛不去,將兩翅壓在下,若相並之魚鱗。世上人,我眼昏昏認不多幾
個。他若是識得我,想將來決不是個凡民。佛菩薩一昧空,笑我貪生怕死;孔聖人大居正
,又錯怪我走錯了旁門。誰知我有些影,未必全假;無定形,又未必全真。若肯向此中細
味,則我依稀彷彿已現了元神。
那人寫完念完,廉小村聽了竟茫然不懂,又不好再問。因拿著那幅紙,只管沉吟。那
人笑道:「你不必沉吟,等你新養的兒子中了舉,你將此字問他,他自然知道。」廉小村
只得將他寫的紙兒,折一折收了,又叫潘氏收拾飯請他。那人道:「我今日有人請我,改
日再來擾你。」說罷就走。廉小村再三留他不住,只得問道:「你幾時再來走走?」那人
笑道:「等你兒子做官、你做封君,那時機緣到日,我自然再來會你。」說罷如飛而去。
廉小村見了,不勝驚又不勝喜,凡事不敢不依他。
過了兩日,因將母親的棺材僱人槓抬出殯,就有左近親鄰曉得廉小村出喪,俱來相送
。不一時送出村口,廉小村再三拜辭了眾人,自同潘氏與潔兒扶著靈柩,望葛藤山來。不
消半日,早已抬到。眾人知道廉小村不揀時辰,便七手八腳墾開土穴,就要下棺。廉小村
見了,連忙上前止住道:「列位且慢些。我落葬雖不揀時辰,卻要等一個人來。」眾人聽
了只得住了手,等了一會不見人來,眾人都不耐煩起來道:「一個荒山之內,除了我們這
起出殯,還有哪個人走來,不知你等的是個什麼人?」廉小村只得說道:「我要等一個戴
鐵帽子的人來,即便入土。」眾人聽了一齊大笑道:「你老人家想是呆了。等了半日,連
人影也不見一個走動,怎能得有戴鐵帽的人走來。若說戴鐵帽,除非是戴盔。這裡又不下
操,又不廝殺,誰人戴盔走路。」廉小村見眾人著急,只得安慰他們道:「列位不要性急
,總是今日一日的事,回去請你們。」眾人說道:「要等等何妨,只怕空等了。且問你等
的這個人,還是你約下的,還是他來送殯的?」廉小村搖手道:「都不是,我是有個高人
指點我等的。他說話每每靈驗,故只得依他。」眾人聽了俱掩口笑他被人耍了。也有人說
:「他老實,不會說謊。或者有得來也不可知。我們總是回去還早。」眾人無奈,只得耐
著性兒,往左近前後閒走耍弄。
不期四月黃梅天氣,風雨常多。一陣風雨卷來,眾人沒處藏躲,連忙走回,躲在棺材
旁邊。正躲之間,忽見一個人遠遠的在雨中走來,下半截像人,上半截竟是一團黑氣。眾
人見他走得古怪,忙一齊爭看。原來這人在城中買了一隻鐵鍋回來,遇了大雨沒得遮蓋,
就將這鐵鍋頂在頭上遮雨,遂慢慢的轉彎去了。眾人便一齊說道:「這不是戴鐵帽的人過
去了。」廉小村聽了也看見有些相像,忽然大悟道:「正是他,正是他。煩列位替我下葬
吧。」說不完,早風息雨止,現出一輪紅日。眾人看見,盡驚喜以為奇,遂一齊用力,將
棺放下,蓋上黃土,築成一座墳墓。正是:
既是山真水又真,如何馬鬣不封親。
須知天理通人意,吉地應知葬福人。
廉小村一個小人,怎敢想得毛推官貴人之地,就是得了地,也不知庚辛方向與戴鐵帽
人走過的吉時。原來都是葛仙翁念廉小村往日行善,並感他雪中留宿一段真誠,故尋了這
塊吉地,埋葬母親,使他子孫后來簪纓不絕。他暗立雲端中看他葬畢,完了一件報善之事
,便撥轉雲頭,自往蓬萊洞府,做仙家之事去了不題。
且說廉小村將母親葬畢,便同了妻子回家,也不曉得是神仙指引,但喜完了人生一件
大事。遂歡歡喜喜夫妻、母子過日。不知不覺過不幾月,忽然這潘氏身粗氣促,喜酸愛甜
起來。廉小村知是妻子懷孕,因驚喜說道:「妳今五十,癸水該絕之時,為何又得起孕來
?真是奇事。」潘氏也自驚。不覺到了十月滿足,竟又生下一個兒子。潘氏便包包裹裹,
過了三朝,潘氏就下?來,幫廉小村做生活。
倏忽過了滿月。又倏忽過了週年。廉小村見這小兒子生得眉目秀麗,種種愛人,竟不
像個小戶人家的兒子,因取名清兒。真是光陰迅速,不知不覺這清兒早已長成六歲。
父母見他舉動乖巧,說話驚人,便時常教他些百家姓、千字文。廉清只一兩遍就會。
此時哥哥正讀著孝經、小學。哥哥苦讀不熟,他在旁竊聽了,早已朗朗背誦。廉小村見他
聰敏異常,甚是歡喜,曉得此子後來不是鄉野庸流,因要送他上學。潘氏道:「潔兒讀了
幾年書,上帳的字還寫不出。況且這先生年老,學生又多,讀不出好來。不如另尋一個先
生,送去方好。」廉小村道:「這也說得是。只是我村中沒有好先生。我聞得幽蘭里趙先
生是個飽學,卻嫌他住得甚遠,也說不得了。」潘氏道:「好是好,但孩子小,路上沒有
照管,往來不便。等他再大些,明年送去吧。」因此廉清沒先生拘管,故終日出去玩耍。
但他玩法與眾小兒不同,有一種驚人之處。正可謂:
小兒何所愛,愛者是官職。
更欲附飛龍,上天看紅日。
這廉清任意游嘻已非一日。忽一日同著幾個小兒成群合伙,竟一路走到幽蘭里見幸尚
書門首空闊,有個井亭,他們就在亭中玩耍。玩了多時,這廉清忽對眾小兒說道:「我們
如此玩法,沒什趣味,我想這個幸尚書也不過是個人。他既做得官,難道我們就做不得官
。何不像做戲的一般,也做個耍子,豈不快活。」眾小兒道:「作官耍子,果然快活。但
大家都在此,哪個肯讓哪個做?」廉清道:「這不打緊。這做官也不是輕易做的,原有做
官的一種道理。是哪個講得出做官的道理來,便讓他做如何?」眾小兒都歡喜道 :「這
個有理。」
便有一個小兒搶先說道:「我想做官是個人上人了。哪個不來奉承我?我要銀子便有
銀子,我要貨物便有貨物,惟有放下老面孔來,貪些贓,回家去與妻子受用。這便是做官
天下通行的大道理了。我講得如何?這官人可讓我做。」
又有一個小兒擠出來說道:「你講得做官不盡情,這官你如何做得。待我講來與你聽
。既做官,誰不思量貪贓?但須思想善財難捨。天下的銀子貨物盡有,卻誰肯輕輕送你?
若讓我做官,我不是板子就是夾棍,直打得他皮開肉綻,直夾得他腿斷腳折。那時人人怕
我,我雖不貪贓,而贓自至矣。我講的道理,豈不比他的更好?」
眾小兒聽了俱歡喜道:「這講得妙。又貪財,又酷刑,大合時宜。這官該讓你做。」
這個小兒見眾小兒服他,便欣然將身子左一搖,右一擺,要打帳做官。只見廉清笑嘻嘻說
道:「若依你二人這等講來,這不是做官,是尋死了。」二小兒聽了驚道:「哪個貓兒不
吃腥,怎便是尋死?」
廉清道:「你只知做官可以自由自在,哪曉得官若做得小,還有大官管著哩。」二小
兒道:「我做一個知縣,為民父母,大不過了。終不成還有人管我。」廉清道:「怎沒人
管,你原來全不知道,待我一氣與你說了吧。做知縣有知府管,做知府有道官管,做道官
有都堂管,做都堂有六部管,做六部有宰相管,做宰相大極了還有皇帝管他哩。若像你二
人講的貪贓酷刑,這些事情倘被人參奏到皇帝面前,便要拿問,拿問了,或絞或斬,豈不
是尋死?」
二小兒聽了吐舌道:「這等說來,這做官倒是一件苦事了。」
廉清道:「做官原有做官的樂處,怎說是苦?」二小兒道:「既不許貪贓,又不許酷
刑,你且說這做官的樂處在哪裡?」廉清道:「皇帝設立百官,原要他分治百姓也。若做
官治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使四方向化,百姓不饑不寒,那時受朝廷的上爵上賞,食朝
廷的大俸大祿,豈非樂處。」二小兒道:「你說便說得好聽,只怕到臨時又做不來。譬如
宰相只得一人,天下的知縣無數,或賢或良,或貪或酷,如何訪察得盡?若訪察不盡,豈
不又是一本糊塗帳。」廉清道:「宰相雖說總攝百揆,卻何須去察訪天下。只消一眼看定
一個好吏部,宰相的事便完了一半。吏部若果好,則選出的官自然得人。吏部也不須去察
訪天下,只消選擇十三個好都堂出去,則吏部的事又完了一半。都堂若果好,則道府、知
縣自循良而百姓安矣,怎麼做不來?」
二小兒聽了,俱啞口無言。眾小兒方歡歡喜喜說道:「清哥講得好。這官該讓你做。
但官既有許多,你卻做哪一等?」
廉清道:「宰相我也會做不,吏部、都堂我也會做,道府、知縣我也會做。今且由小
而大,先做一個知縣,審事與你們看看何如?」眾小兒道:「妙妙,就讓你做知縣審事吧
。」廉清道:「要做,凡事要認真。俗語說得好,裝龍像龍,學虎似虎。我今日做了官,
你們俱要依我行事。叫打就打,不可違我法令。若裝得不像,就不好看了。」
眾小兒道:「這個自然。」即要審事,必須告狀。因對前爭做官的兩個小兒說道:「
你二人還會說話,可出去商量,捏造一件事情來告狀,看我可審得明白?」一小兒因廉清
奪了他的官做,正要難他一難,使他斷不出方才快活。遂出去商量:「必須如此如此。」
這邊眾小兒各分扮衙役,假做擊鼓,請老爺升堂。廉清然後將青布小衣抖了一抖,裝
出威風,隨使眾小兒分列兩旁,吆吆喝喝走到亭中井欄上,坐下說道:「今日我老爺坐堂
理事,凡有民間冤枉不平者,衙役不得攔阻。」叫左右:「可將這坊告牌,抬出去。」吩
咐完,早有一個做皂隸的小兒,將稻草編成的一扇牌插在亭旁。
只見兩個小兒劈胸扭住,亂打亂扯,高聲叫道:「冤枉!救命!」廉清忙叫皂快道:
「外面什人喧嚷?與我拿來!」那皂快將二人拿了。分左右跪著。廉清問道:「你二人為
何不守本分,有什冤情在此叫屈?可從真說來,看你誰是誰非,我老爺與你理直。」一個
小兒說道:「小的人命關天,求老爺為我做主。」廉清道:「既是人命重情,你且說來。
」小兒道:「小的叫做巫良,是本村良善居民。忽於前日,忽遭地棍強之虎圖賴小的偷麥
一橛斛,統領多人,抄家劫殺。彼時小的驚慌潛避,妻子出奔,幼女奔走不及被他致死。
小的傷心入骨。故告到老爺台下,求老爺為小的申冤正法。」廉清道:「你且跪在一邊。
」
隨叫強之虎上來問道:「巫良告你逞凶逼殺幼女,事關人命。你有何說?」強之虎道
:「老爺不可信他誣誑,屈陷無辜,小的鄉民,因本族甚多,推小的為族長。又因麥收刈
之時,被人偷割,十去二三,故今年小的為首,糾合本族中互相保護防盜。不期族姪強能
前夜失麥,走訴小的。小的以為失去之麥,無非鄰近之人竊取。故此逐家察訪。不期姪兒
之麥,恰在巫良家搜出。巫良見搜出真贓,希冀潛逃免罪,竟不知王章國法:私竊田中五
穀,國稅無償,實與盜賊同科。乞老爺緝盜安民,鄉村永遠得安矣。」
廉清道:「他告你逼死人命,可是有的麼?」強之虎道:「他幼女自行塘堰淹死。與
小的無干。」廉清問道:「你收割麥子,還是只你一家人,還是家家如此。」二人同聲應
道:「目今正當收割,家家如此。」廉清道:「這麥可是家家有的麼?」二人道:「家家
種田,家家有麥。」廉清道:「你家這麥,可有色認麼?」強之虎道:「五穀原無色認。
」廉清道:「既無色認,為何曉得是他偷取?」強之虎道:「只因他家切近麥田,故知他
無疑。」
廉清聽了,因指著強之虎罵道:「你這奴才胡說!一個收穫之時,鄉村斗粟斛麥誰家
不有,又無色認,只以附近麥田,妄加乎民以莫須有之罪。逞凶聚黨,沿門搜索,使他夫
妻驚避,母子失散,以致幼女墜塘斃命。你說女自失足,非關你事,獨不思此塘不自今日
有也,此女往來塘堰,亦不自今日始也,為何他日不淹,而忽淹於今日?明明被逼驚奔也
。雖非操刀成傷,卻『伯人由我而死』。我老爺欲盡其法,姑念無心;若欲施馳法,何以
驚眾。合擬強之虎名下,追燒埋銀五兩,巫良自行掩埋。重責強之虎以遏凶戾。自斷之後
,不許兩家再生釁端。」因拔簽喝打三十。眾小兒聽了,將強之虎拖翻在地,打完畫供。
廉清吩咐逐出。
廉清與一群小兒,在亭中審事玩耍,圍擠著許多閒人觀看。不期早驚動了內中一個人
,細細看在眼中,甚是稱奇。你道這是何人?
原來就是幸尚書。這幸尚書名居賢,別號希庵,少年登甲,累官直做到禮部尚書。只
因素性高傲,敢做敢言,未免與時相違。幸得天子聖明,故他安然保位,做了幾年尚書,
將近五十整,夫人早亡,並不曾生育。因此宦興索然,遂致仕歸家。
因娶了一位寧氏續弦。不上有年,早生一子。到了次年又生一女。這幸尚書半生無子
,今一旦忽得了玉麟閨秀以娛晚景,其樂無涯。兒子取名雲路,字天寵。女兒取名昭華小
姐。他兄妹二人到了六七歲上,俱長成得男如冠玉,女若天仙。而昭華小姐言語機見更覺
勝於哥哥。故此幸尚書尤為鐘愛。因請了一個老明經文先生,教他二人讀書識字。二人愈
加聰慧。
這幸尚書忽於夜間睡著,夢見井亭中有一條似龍非龍、似蛇非蛇之物,盤在井上吸水
,忙要上前去捉他,不期那物早飛入他家門楣之上,朝幸尚書搖頭擺尾盤旋不已。幸尚書
欣然觀看,忽聽一聲雷響,那物竟騰空張牙舞爪而去。
幸尚書在夢中驚醒,與夫人說知,大家以為奇異。
到了次日飯後,忽因送客出門,卻看見對面井亭上有許多人圍繞,不知何事。因悄悄
也挨入人叢中偷看,原來是一群小兒在那裡爭做官,要講做官的道理。有兩個講得胡說,
眾人俱聽了笑倒。
獨有一個小兒,將做官愛國治民的道理俱講得津津有味。及讓他做官,他坐在井欄上
審事,又判得井井有條。雖然是個小孩子,卻規模氣象竟像個真官。幸尚書心下以為應夢
,甚是驚駭。
因又悄悄走回來問家人道:「這個裝做官的小孩,你可認得是誰家之子?」家人道:
「小的們也不知道。但方才聽見人說是什麼做『右副』的兒子。不知是也不是。」幸尚書
想一想道:「自然是了。你看他衣衫雖舊,卻氣概不同。若不出於『副使』人家哪有這般
體格。但我孝感縣卻無一個做『右副』的鄉官,不知這是哪裡來的。」家人道:「老爺不
必狐疑。待小的去喚了他來,老爺細細一問,便自知端的。」幸尚書道:「這也說的是。
但你去喚他須和顏悅色。小學生家,不要驚嚇了他才妙。」
家人領命,便去分開眾人,到井欄旁用手將廉清扯住道:「我家老爺喚你說話。」廉
清因回過頭來,正色說道:「我老爺在此做官,連這井中水也不曾吃一口。你老爺請我,
莫非要講分上?我清如水,明如鏡,卻是斷然不聽的。」家人聽了笑道:「我家老爺是從
來不講分上的。但喚你去說話。」廉清道:「如此方好。只不知你家老爺卻是誰人?」家
人道:「你在誰家門前,就知這家老爺是誰了。」廉清道:「如此說來,定是尚書公,幸
老先生了。他是朝廷柱石,大有聲名。我久仰其名,正要去拜他請教。既來見招,理合往
見。」叫左右看轎,竟走起身來,大搖大擺的跟著家人而去。旁邊看的人見他說大話,說
得有頭有腦,無不稱奇道妙,又都掩口而笑。真是:
村在骨中挑不出,俏從胎裡帶將來。
廉清這一去,有分教:
豆中牽出紅絲,磨裡團成錦片。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回 六歲兒嘻戲動春卿 八座官絲蘿攀野老
詞云:
兒年雖小,天性生來巧。信口人官鳥,大公卿都驚倒。市塵貧老,何殊道上草?一旦
絲蘿牽了,誰敢笑他箕縞。
右調《霜天曉角》
話說廉清見幸尚書著人來叫他,便撇下眾小兒,戲顛顛說大話,跟著家人就走。走到
門前,卻見幸尚書立在儀門之內,便不慌不忙走近身旁,恭恭敬敬作了一個揖道:「小子
只與豕鹿同游,木石為偶,何幸忽蒙大人呼喚,得瞻紫氣,實非常之遇也。不知有何吩咐
?」
幸尚書見他口氣驚人,滿心歡喜。因用手攙著他問道:「你這小學生是哪裡人,令尊
姓什,為何不在家中,卻與小兒頑劣?」廉清道:「小子祖居前村,父親姓廉,小子名喚
廉清。只因年幼,尚未仰附宮牆,揖讓於俎豆之間,故先來幸府排衙遊戲,以做異日觀光
之前茅,豈同頑劣比耶?」
幸尚書聽了,愈加驚喜道:「你童年已有此大志,則你父親必是青氈舊族,故教養有
素了。家中還有何人?可為我細細說知。」廉清道:「不瞞老大人說,我父親甘居貧賤,
實實是個不讀古人書的。欲耕又愧無歷山之田,欲仕近世又不舉賢良。惟仿版築之遺意,
聊磨豆為腐以養天年。幸家兄愚魯,尚可折薪,以助其勞。此家庭醜狀,幸老先生勿哂。
」幸尚書聽了暗忖道:「原來是磨豆腐,故誤傳作『右副』。這也罷了。但他一個豆腐之
子,卻如何有此聰明。」
因又問道:「你父親既是一個高尚之人,你卻從誰為師,所讀何書,便能如此明理?
」廉清道:「小子今才六歲,實未從師,又何曾讀書,尚係朽木頑石。但思天地間的道理
,總不出於人心。故隨心而發,想當然耳。」幸尚書聽了,一發大驚道:「據你如此說來
,則你竟是一個神童了。可敬又可愛。」因暗想道:「此子端的非凡,後來必成大器。莫
若收養成人,以應前夢。只是我已有子,收留未必親切。」又想道:「除非如此而行方妙
。」
因又對廉清說道:「你今具此天聰天明,自然是得山川之秀氣而生。但思玉不琢終不
精美,人不讀書到底不能用世。何況你生居鄉僻。入無義方,出無師友。若再華無文藻。
則上達無階,焉能致君澤民?豈不空負你觀光之念。據我的意思,欲留你在此,與我的小
兒同事良師,執經晰理,習成大儒。不知你有此志麼?」廉清聽了大喜道:「讀書乃千古
聖賢治國齊家之第義,怎敢不讀。不讀則雖致身青雲,亦不學無術,為人所羞。我小子不
從師者,是無力從師也。未讀書者,乃無地可讀書也。非不願也,不得已也。倘蒙老大人
提攜,得附令公子几席之末,少沾明師時雨,使小子異日免馬牛襟裾之誚,則老大人成身
之恩,又出於生身之上矣。小子雖不肖,敢不勵志以從。若果確然,俟小子歸家告稟過父
母長兄,再來如何?」幸尚書見他心肯,因滿心歡喜道:「你既有志,不消回去。我著人
請你父親來,說知便了。」因叫家人吩咐道:「你可到鴻漸村去,請廉老爹來會我。」家
人領命去了。
幸尚書便攜著廉清一路入內,來見夫人與眾姬妾。廉清一一拜見。眾姬妾見了俱贊道
:「好一個清秀學生。怎穿著這樣衣服?」幸尚書道:「妳們可領他去更換了。」眾姬妾
見幸尚書吩咐,便領了廉清到房中去換。幸尚書因與夫人將今日所遇所見,許多奇處都細
細說了一遍道:「此子恰與我昨夜夢中相合,後來必成大器。今我欲將他配妳韶華,已著
人去請他父親來商量。夫人妳道如何?」寧氏聽了此話,心中甚是不悅,卻見幸尚書一團
高興,稱說許多奇處,又說是應夢,便不好阻攔。只得說道:「老爺之見,自然不差,或
者後來有些好處。」
不一時眾姬妾將廉清打扮得遍體綾羅,鞋鮮襪正。你道為何打扮得這等現成快當?只
因廉清年紀與幸公子只小得一歲,故此衣服鞋襪俱可穿得。今領著廉清走來,立在面前。
夫人見了說道:「打扮起來,也還不俗。」過不一會,幸公子與韶華小姐在學中放回,幸
尚書就使他三人拜見。因又指著廉清與公子、小姐說道:「這學生如今要與你們作同窗了
。」二人聽了竟不怕生,看著廉清就像認得一般,略說說便玩在一起,遂引他到後邊去玩
了。
不一時家人進來稟道:「廉老爹已請在外廳,候見老爺。」幸尚書聽了,隨即走出,
笑嘻嘻的迎接。廉小村見了便要跪下去行大禮。幸尚書忙一把扶住道:「這太謙了。」廉
小村道:「村野小人,進見八座大臣,敢不叩拜。」幸尚書笑道:「此禮只可行於公堂。
今在鄉黨之間,如何使得。況且老親翁育此寧馨,貴可立待。我老夫今請你來,正有事相
商,萬不可如此。」廉小村聽了,只得朝上深深作了一個揖,分東西賓主坐了。
坐定茶過,幸尚書便開言說道:「從來才不易生,既生了,又恐沉埋在草莽中,無人
拔識。今日我老夫偶見令郎,規模氣概,種種超人,實天地山川秀氣所生之美才也。有此
美才,稍加磨琢,自飛黃騰達,而羽儀於廟堂之上。老丈莫怪我說,只可恨生於老丈貧寒
之家,不知其為英物,等閒埋沒,深為可惜。雖說是白屋出公卿,然無因無依,自能振起
者,亦不一二;棄擲者,反有八九,往往令人扼腕。若是眼中不見,卻也無可奈何。今無
意中恰與令郎相遇,明知駿足困於泥塗,仍忍心不回伯樂之顧,豈不辜負了一番知己?故
老夫特請老丈來相商,意欲留令郎在寒舍,與小兒共拜明師,互相砥礪,以為異日功名之
地。不知老丈意內何如?」廉小村來時已問家人,略知大意,卻還不敢信以為真。今聽了
幸尚書這些說話,已知是實,不覺大喜道:「小老兒心事老爺已洞鑒如神明。只恐小犬村
劣,未必能符老爺之望,怎敢過蒙老爺如此垂青?得能如此,則小兒凡人忽登天矣。我小
老兒豈不樂從?」
幸尚書見他一諾無辭,不勝歡喜。因叫家人備酒。不一時酒至。二人歡飲。飲酒中間
,幸尚書見廉小村說的都是善人忠厚之言,又甚是敬他。
不多時,幸公子與小姐並廉清在內裡玩了半晌,忽又玩出廳前,幸尚書看見,便叫公
子、小姐與廉小村見面禮。見過,就叫廉清坐在他父親身旁。又叫公子與小姐坐在自己左
右。因問廉小村道:「令郎六歲是幾月所生?」廉小村道:「小兒是八月十五子時生的。
」幸尚書聽了,不勝驚喜道:「這又奇了。原來令郎竟與小女同年、同月、同日、同時。
真又是奇緣了。」因笑對廉小村道:「我看令郎與小女二人才貌不分上下。更兼年、月、
日、時皆同,今日不期而遇,此中大有機緣。我欲使他二人今日定盟,異日得為夫婦。我
與老親翁,做一個兒女親家何如?」廉小村突然聽了,大驚不已,連忙立起身來說道:「
不敢,不敢,老爺說的是什話。老爺乃名門顯宦,小姐是千金貴質,小老兒不過是村莊庸
賤,小兒無非是駑駘下隸。就是如今跟隨拂几拭硯,陪伴讀書,已上萬分僭妄。又焉敢越
禮犯分,思附乘鸞。老爺只說此一聲,我小老兒也不敢當,還求老爺自貴,不可使人聽了
作笑話。」幸尚書也立起身說道:「此乃世俗之論。我與你一個世外之交,豈可以貴賤貧
富而定終身。況今日此意出之於我,我若無定見,豈肯輕言。親翁不必過謙,我意已決。
」
隨叫家人取出紅氈,請廉小村上坐。因使昭華小姐與廉清並立同拜。廉小村見小姐下
拜,一時驚慌無措,就要跪下去答拜。幸尚書遂著家人扶定,不許答拜。廉小村急得沒法
,身子又掙不動,只得滿口說道:「罪過,罪過!折殺,折殺!」幸尚書只等小姐拜過兩
禮,方叫家人放鬆,叫他還了小姐兩揖。拜完,幸尚書便自坐了,叫廉清同小姐並立,拜
他四禮。他竟是全受。拜完又使他二人各自對拜。韶華小姐與廉清一聽幸尚書之命,只是
嬉笑自若,全不以為異。
此時後堂侍女姬妾聽見老爺將廉清招了為婿,遂都走到廳門後來看。見他二人跪拜,
一一成禮,無不贊羨,以為一對好夫妻。
幸尚書見他二人拜完,又吩咐侍女道:「妳可送廉相公與小姐進去見夫人」。眾侍女
聞命,各歡歡喜喜,領了二人入內拜見。二人拜見過了夫人,夫人便留下小姐單送廉清出
來。此時幸尚書與廉小村重新入席,彼此俱是親家稱呼,好不親熱。
又飲了半晌,大家俱有醉意,廉小村方才告辭作別。幸尚書見夜深,即著家人點燈送
歸,一齊送出大門分手。廉清便歡歡喜喜,同幸公子跟了幸尚書入內不題。正是:
姻緣雖說是前生,也要今生巧湊成。
誰料市塵貧賤子,忽同貴女結鴛盟。
廉小村回家,將幸尚書留兒子讀書,並將小姐與他為妻之事細細告知媽媽。媽媽聽了
,直喜得心花都開,滿臉是笑。因說道:「我清兒怎有這等非凡的造化,有了這個丈人,
則將來富貴不淺。我如今細細想來,自從當年那人指點你安葬婆婆之後,凡事件件稱心。
不期這樣年紀,忽又生了清兒。今又遇此貴人扶持,許下一個千金小姐為媳婦。若不是墳
上風水有靈,你我一個貧賤之家,哪裡有許多興頭之事。當年那人定是不凡,不是菩薩顯
應,就是神仙救度。你今不可忘本,須朝夕供養頂禮他方好。」廉小村聽了點頭道:「妳
這話句句有理。我也一向疑他不是凡人,方使我事事相合。我如今要供養他,卻不知他是
誰。當初他雖寫下了姓名家鄉,我一時詳解不出。這且擱起,只是他說兒子做官,又說我
做封君,我一向也不深信。但今日清兒忽做了幸尚書的女婿,日後與官宦相交,雖不做官
也是做官了。妳我有了這尚書的小姐做媳婦,就不是封君,卻也與封君差不多了。我如今
只得立那人一個牌位,朝夕頂禮焚香,便不寫姓名也罷。妳道可好嗎?」潘氏道:「如此
甚妙。」
自此之後,幸尚書不時著人來周濟他夫婦,故此廉小村與潘氏、潔兒在家安安閒閒過
活不題,正是:
雪中雖念冷呵呵,一飯焉能值幾何?
獨有仁心難補報,如斯安享不為過。
卻說幸尚書,得了廉清,甚是歡喜。到了次日,便領他到書房中來拜見先生。因說道
:「此子乃我新婿,雖未經雕琢,卻資性聰明。乞先生用意教誨。盛德不淺。」文先生滿
口應承。自此廉清就朝夕在學中,同著公子並小姐一齊讀書。這文先生因幸尚書囑咐了,
便盡心教授。卻喜廉清果然資性敏捷,不費先生之力,讀書只消一遍,便能背誦,先生甚
是歡喜。
不上二年,廉清四書、五經早已背熟。先生見他如此,便不甚拘束,廉清甚是快活。
遂瞞著先生,朝夕同公子、小姐玩在一塊。玩熟了,便時常同小姐同行攜手,嬉笑並肩,
稱說夫妻,也不避忌先生。先生就是看見,卻因二人幼小,俱各聰明,竟不加呵責。轉以
為幸尚書有眼力,果是一對好夫妻。自此二人在學中習以為常。不知不覺已是五年,廉清
已是十一歲了。讀得滿腹珠璣,只覺無書可讀。
曉得幸尚書「研書樓」上古書最多,因叫人開了門,走將入去,細細翻閱,真是觸目
珠瑯,皆外人所未有。因滿心歡喜,遂極力鑽研,盡心瀏覽,早已胸藏千古,學富五車。
遂時常將古書中未明之事盤問先生,往往將先生盤倒。幸喜這文先生是個仁厚虛心之人,
見廉清往往議論特出,自愧不能為他之師。一日因請了幸尚書來說道:「晚生蒙委,幸叨
西席,無不竭力殫心。今幸令郎、令婿已成駿足之才,令?小姐亦堪詠絮,似可謝無愧矣
。但思二子前程甚遠,今又正當筆試之時,晚生自愧才疏,倘無所益,豈不誤人。只得告
明,乞老先生另擇明師為妙。」幸尚書道:「老師怎如此說。先生三冬飽學。犬子、愚婿
學業終有可觀,亦賴指點。如何慮及相誤。這還是先生不屑教誨了。」文先生道:「非也
。為人師範,雖貴知人,亦貴乎自知。譬如令郎,資質如金如玉,雖繼箕裘而有餘,然循
循規矩之中,尚可加工砥礪。至於令婿,奔馳似駿,變動猶龍,每發高論雄辯,令人莫對
。況文章一道,所重在時。晚生非不知文,但自愧有年,只覺與時相左。若再因循,是誤
二子矣。故晚生直陳以免素餐之誚。」幸尚書聽了,不勝起敬道:「先生愛我與二子,可
謂至矣。」知不可留,只得應允。到了冬底,厚饋而去。正是:
天生美玉自無暇,駿足何勞鞭策加。
得到風雲千里去,始知明眼不曾差。
到了次年,幸尚書撇不過薦書情面,只得請了一個炫名博學秀才,姓逄名寅,教訓子
婿。此時昭華小姐長成,不便讀書,已歸繡閣,習學女工。學中只他郎舅二人。誰知這逄
寅雖負聲名,卻無實學,專靠結貴介、趨承勢利,謀了這館。他到館之後,訪知廉清出身
寒賤,便有彼此之分,就不十分將他看重,遂將他二人分了兩處,只盡心去教幸公子。
廉清心下明白,只是暗笑。一日見逄寅獨坐看書,廉清將幾件古人疑難未定之事來問
於他。逄寅聽了,胸內茫然。呆了半晌,只得強說道:「功名自有捷徑,何必務此無因之
學。若必言言辯駁,事事推求,則古今之事理無窮,雖皓首鑽研,亦不能知其萬一。而成
名無望矣。」廉清笑道:「若如先生所言,則古來典籍皆可焚矣。然則歷稽漢唐宋以來,
但見有實學之君子,未聞有捷徑之大儒。且請問先生,實學即廢,則文章又從何來?」逄
寅見他辯駁譏諷,一時滿面通紅。因大聲叱道:「無知小子!強記了幾句斷簡殘編,就想
來問難於人,真是道聽塗說,焉成載道之器!」廉清見他發怒,只得含笑自歸書房。
自此之後,逄寅愈加不悅,見廉清終日默坐,也就不來管他。一日廉清在「研書樓」
翻看書本,忽在書中撿出一張字紙。廉清看去,卻是幾個戲法,甚是歡喜,連忙袖歸,日
日在房中演學。一日忽被幸公子走來看見,廉清扮演甚是有趣。便笑做一團。要廉清教他
。廉清道:「你學不得。只做你看吧。」拿著一把小木劍望著口中插入,只留刀把在外。
幸公子見了甚是驚慌。不移時,依然取出。公子問道:「這是什麼法兒?」廉清道:「這
是神仙吞劍法。」說罷又不住的口中亂念。卻將幸公子兩道眉毛移在眼底之下,遂叫他去
照看。幸公子走去鏡中一看,連叫:「不好了,快些與我放好!」廉清只不應他,幸公子
十分著急。廉清笑道:「你不須著急,且再去看看。」幸公子聽了,忙復到鏡中一照,卻
是眉在眼上。不勝歡喜。便要廉清教他。不期先生走來,幸公子只得回位坐下讀書。
又過了些時,正值讀書之期,逄寅只得勉強叫廉清也來聽講。廉清坐了一會,見他講
法俱是些皮裡膜外的浮詞,便不耐煩坐聽,推說有事進房。到了房中,因想到:「他不肯
虛心,只以先生自負,也還氣他不過,怎麼將我兩樣看承。只知公子是尚書之子,我又是
尚書何人?」
因想了一番道:「我何不耍他一耍?」便悄悄出房,走到先生背後,吹氣一口,念了
一咒,復身回房張看。這幸公子正低頭聽講,忽見廉清在先生背後走過,也不覺得,再抬
頭看先生,只見兩道眉毛俱在眼睛底下。便忍不住大笑起來,笑個不住。逄寅正講得熱鬧
之際,忽見公子發此狂笑,便含怒道:「講究聖賢之書如見聖賢,你為何如此無理!」幸
公子看一看先生,又笑將起來,直笑得話也說不出來。先生越問得緊,公子越笑得緊。逄
寅見了,一時大怒,便手拿著戒方要打。公子見了,只得忍住笑,說道:「先生莫打學生
,請自往鏡中一照便知。」逄寅聽說,連忙取過鏡子一照,不覺大驚起來道:「奇呀,奇
呀!這怎麼處!」
正拿著鏡子大驚小怪的照,忽見廉清躲在門內,一手捂著嘴,看著幸公子將手亂搖。
逄寅見了大怒道:「原來是你二人捉弄我,這等可惡!」因公子坐得近,便扯著公子要打
。公子慌了說道:「這不與我相干,只問廉清便曉得了。」逄寅見公子指出廉清,就放了
公子,走來捉住廉清道:「你為何捉弄師長,可從直招出,免我動手!」廉清分辯道:「
學生自在書房中看書,聽見幸天寵發笑,故出來一看。因見先生面目全非,故此失笑。為
何先生責治無辜。」逄寅道:「幸天寵已指明說是你,怎還要嘴強?」廉清道:「先生眉
目乃先生自具。學生又非神仙,怎能移動。又聞,人若改變,其人必死。今先生無故而顛
倒雙蛾,是改變常也。學生正為先生寒心,怎敢捉弄。」逄寅聽了,一發大怒,遂要叫廉
清跪著受責。廉清不肯道:「學生無罪,怎肯受先生之屈辱。」逄寅見他不認,一時不便
打他,只得又嚇著幸公子道:「你說是廉清,他如今不認,則是你說謊了。你怎敢在師長
面前說謊?」便舉起戒方打來。慌得幸公子無法,只得帶笑帶哭說道:「先生慢打,學生
從不會說謊。我前日也被他移過一次了。」逄寅道:「他為何有此法術?」幸公子道:「
他學了許多戲法,日日瞞著先生,做與我看的。」逄寅見說是真,便來喝廉清跪責。廉清
見幸公子說破,自知理虧,只得跪下,卻又不念解咒。只急得先生亂叫亂嚷道:「快照舊
還我眉來,我饒你打!」三人正亂做一團,適值幸尚書在門首走過,卻聽見書房中一片嚷
亂,便走入房中。只因這一走入,有分教:
分明嬉笑,愈見奇才。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回 小書生移眉戲老師 蠢丈母變心逐嬌婿
先生名分雖然重,也要才高驚眾。若憑口耳教人誦,安可羈天縱?分明一對嬌鸞鳳,
若弄風波相送。不知樂也焉知痛?但做癡人夢。
右調《桃園憶故人》
話說廉清用移眉戲法,正捉弄逄寅,忽一眼見幸尚書走入,恐怕看見先生面孔便要罪
他,便急急念咒解了。幸尚書卻不逕入,側身竊視。只見廉清跪在地下,兒子卻在旁掩著
嘴笑,又見先生含怒而坐,雙手摩腹,歎氣不已。幸尚書看了半晌,不知是何緣故,只得
走入向先生拱手。
逄寅正氣得沒法,忽見幸尚書走來,恐怕看見眉目顛倒可羞,忙用手捂著面孔,立起
身來說道:「我晚生叨居西席,怎反受門牆之侮?了不得,了不得!」說罷,依舊去坐著
。幸尚書看見他如此,不好細問,便點頭喚公子到旁邊去問道:「今日先生為何如此?」
幸公子也不說詳細,只指著廉清說道:「是他捉弄壞了先生的面孔,故此先生著惱。」幸
尚書聽了大驚,忙走到廉清身旁問道:「你是個聰明人,豈不聞一日為師終身若父?先生
的面孔你如何敢作弄壞他的。」廉清道:「先生鄙薄小婿久矣。凡事圖賴,欲加小婿之罪
。小婿因念師生名分,不得不順受其罪。若圖賴說壞了先生面孔,這事小婿也不必辯,只
請大人看看先生面貌。若是先生面貌有損,門生甘罪無辭,若照常無恙,則圖賴不問可知
矣。」幸尚書聽了,只得來看逄寅,逄寅見幸尚書走近身來,只認做眉目還未復原,因將
手放下道:「老先生請看,終不成晚生是這等眉眼。」
幸尚書近前一看,見原是好好的一個面孔,心下便有些不悅。便說道:「從來婿稱嬌
客,有半子之份。今先生鬚眉如故,而虛言有損,令其長跪。毋乃視吾子是尚書之子,視
吾婿為外人?不屑教誨,而分彼此也!」逄寅見說鬚眉如故,便連忙復取鏡一照,見眉目
依然。只得施禮道:「晚生謬叨師範,實與割股同科,焉敢徇私。不屑教誨。但令婿頑惡
已非一端。又自持小慧,佞口巧飾。不從師教,終日默坐書房。晚生久欲面言,卻念是老
先生愛婿,不敢出口。不期今日與令郎講解書史,只見令郎發笑,細究笑因,方知是令婿
用幻術將晚生眉移眼下。因恨其戲辱師長,故薄施責罰,非有他意。」
廉清還要強辯,幸尚書因作怒道:「小子怎如此狂妄?不思進益之功,但逞愚頑之性
,何自棄乃爾?你說從師在館中讀書,你且說,一向所讀何書?」廉清道:「既負讀書之
名,則何書不當讀,莫說眼前經史,就是大人一樓珍秘,皆在小婿腹中矣。焉能一一舉其
名,以應大人之明問。但思讀書不足貴,明理為貴。故小婿只喜默認潛通,以會聖賢之旨
。先生這些陳章腐句,褊見浮詞,小婿實不願聞。」
逄寅聽了大怒道:「你有何本領實際,敢在尊長面前放肆!若論你這等大言不慚,就
該出個大題目,考你一考,恐人說我有成心。也罷,我如今出一對與你對。你若對得來,
便見你才情高逸,是我污蔑你了;若對不來,只跪到天明,起來還要受責。你可敢對麼?
」廉清道:「就是大題目見考,門生也不怕,何況小對。但請出來我對。」逄寅只因道聽
了一個絕對,記在胸中,故如此說。見廉清敢對,轉假思了半晌,方終念出一句道:
北斗七星映水連天十四點
幸尚書聽見先生出了這對,想一想,殊覺難對,心甚躊躇。不期廉清聽了笑說道:「
這樣對,要對何難,怎也來難人。」幸尚書道:「既是不難,何不對來。」廉清道:「這
樣對莫說一對,便兩對也不難。但須放我起來才對。」幸尚書道:「先生規矩,不可不尊
。還是對了起來才是。」廉清道:「自古詩成七步,從未聞跪著對對之禮。」逄寅見他借
此推辭,料難對出,等他對不來再羞辱他。便說道:「既是這等,且容你起來。對不出來
再跪不遲。」廉清隨立起身來,信口念道:
西方五百燃燈照壁一千尊
幸尚書見廉清果然對了,又對得切當。因笑嘻嘻對著逄寅問道:「先生你道此對,對
得如何?」逄寅心下拿穩廉清絕對不出來,進見他容容易易對了,正驚得沒擺佈。忽聽幸
尚書又含譏來問,甚覺沒趣。欲貶它不好,卻又貶不出;欲要贊揚幾句,一時又不便倒了
旗槍。只得勉強說道:「令婿才是有些,晚生非不知。只怪他好為誇詐之言,故我晚生每
每抑之,欲成全其品。」廉清道:「門生字字皆老實之言,不知哪一句近於誇詐?請先生
指教。」逄寅道:「已往者俱不究了,就是方才這一對,也實實虧你對了,只這一對也是
你萬分僥倖了,怎又說兩對也不難,豈非誇詐!」廉清道:「這怎叫誇詐,先生若要兩對
,便再對一對何妨。」逄寅道:「你若能再對一對,我就真服你是個才子了。」廉清道:
「先生請聽。」因信口又對一句道:
長空一虹穿雲隔霧兩條橋
逄寅聽了,只驚得吐舌,因向幸尚書謝說道:「令婿天才,實非等閒所能窺測,晚生
甘拜下風矣。」幸尚書滿心歡喜,卻不好現於顏色,只得周旋說道:「小婿雖有些小聰小
慧,卻素性頑劣。先生可推薄面善善誘之,學生自然報德。」不一時,家人備出酒來,大
家共飲。幸尚書再三寬慰,與逄寅直飲得歡然,幸尚書方才別出。幸公子相送入內去了。
正是:
俊骨靈心自不凡,真青何礙出於籃。
如今滿月當頭照,不怕疏星不抱慚。
卻說昭華小姐,自從離了書房歸到繡閣,幸夫人請了一個女教師來,教小姐刺繡描鸞
。不期昭華小姐聰敏異常,教著便知。不上年餘,早已件件精熟,繡的做的無不玲瓏鮮巧
,奪人眼目。夫人見了甚是歡喜,便將萬卉園中一座花萼樓,與昭華小姐做了臥室,又使
兩個侍女跟隨伏侍。一個叫做春花,一個叫做秋萼。二人之中惟秋萼做人乖巧,小姐甚是
喜她,日不離身。此時昭華小姐已是十三歲了,卻長成就如一朵出水芙蓉,千嬌百豔。更
兼她同著哥哥與廉清讀了這幾年書,出口便成章句,時常繡工之暇,便學做詩消遣,也不
甚到前面來。
忽於一日,因見珠簾之外,嫩柳初黃,鶯藏枝內。小姐見了甚覺可愛,一時詩興勃勃
,就做了一首七言律詩,自吟自誦,甚覺得意,便攜了此詩來見父親道:「孩兒今日偶學
做詩,只不知可是這等做法,來求父親指點。」幸尚書聽了大喜道:「孩兒做詩是絕妙的
好事,快拿來我看。」昭華小姐便在袖中取出,雙手送上。幸尚書忙接來一看,只見上寫
的詩柄是:
鶯藏嫩柳
妝罷驚聞黃鳥音,幾回閒傍綠楊尋。
只疑密掩絲還弱,不道疏遮色已深。
飛去才知非久住,啼時方識是潛陰。
同形同影防人見,好似春閨兒女心。
幸尚書細細看完,不禁大喜道:「此詩引喻精工,不即不離,大得風人遺意。不意孩
兒具此靈穎之才,雖道蘊、班姬不多讓矣。喜得我有眼力,招了廉清這個才婿與妳為配,
方成佳偶。不然豈不辜負。」父女俱各歡喜。
過了多時,這日幸尚書因廉清戲惱了先生,只得陪在書房中吃酒,消他之氣。吃完酒
辭了先生,遂同公子回到夫人房中,恰好昭華小姐也在房內。幸公子一見妹便朝著她只是
笑。小姐見他笑得有因,遂將自己身上週圍看遍,卻無可笑之處。便問道:「哥哥今晚回
來,為何朝著妹子只是笑?必有緣故。」
幸尚書見問,知是為此,便也忍不住笑起來。遂將廉清做戲法弄先生之事細細說了一
遍,不覺連小姐也笑將起來。笑定,小姐又問道:「後來卻怎麼了?」幸尚書道:「先生
大怒,罰他跪著要打。是我再三勸了,方才饒打,便狠狠的出了一個絕對叫他對。幸得廉
清果然是個奇才,頃刻間便輕輕對了兩對,使先生不得不服。」小姐聽了便問先生出的是
什麼對,他對的又是怎樣的。幸尚書一一說出。昭華小姐道:「此對果真是虧他敏捷,不
然只要跪到天明了。然雖如此,少年忒覺輕狂。一個先生豈可如此作弄?只怕將來師生不
睦,還有參差。父親還宜規責他才是。」幸尚書聽了點頭道:「孩兒之言甚是有理。」因
對兒子說道:「以後廉清與先生有什說話,你須來對我說知。」說罷,各自安寢不題,正
是:
名園漫羨好花枝,皆賴東君好護持。
若使風狂還雨橫,安能留得大開時。
過不得兩月,適值文宗發下牌來,著各府、州、縣考試童生。孝感縣知縣早已大張告
示在外,催童生到縣考試。幸家家人看見,忙來報知,幸尚書便著兒子與廉清去考。廉清
再三推辭道:「小婿學力有限,也不耐煩去考。」幸尚書苦苦叫他去,他只是不肯,只得
單打發幸公子由先生陪去,又著家人料理伺候。
不消兩月,府縣有名送到。你想一個尚書之子,搏領青衫,一如吹灰之力。早將幸公
子名字高標,不日報到。幸尚書與夫人不勝歡喜。逄寅更加歡喜。次日送幸公子謁廟,拜
謝宗師。幸公子披了紅,坐在馬上,一對對彩旗吹竽,一路迎了來家,好不榮耀。此時親
戚盈門,俱來賀喜。幸尚書已大開宴席,著優人扮戲,款待賓朋親戚。
這日逄寅上獨桌,幸尚書下陪。親友列坐,俱各歡然暢飲。飲到中間,諸親戚盡向逄
寅,贊他教法高妙,又贊公子年少多才。此時廳後垂簾,夫人同著昭華小姐與眾姬妾侍女
,皆在簾內看戲。這廉清在席上,偷眼見韶華小姐坐在簾中,隱隱約約的容光飛舞,直透
出簾外,分外好看。因想道:「隔了這幾時不曾相見,小姐竟長成這等標緻,十分可愛。
」便推著看戲,東旁走走,西旁坐坐,借此時時偷看簾內。
卻說夫人有個兄弟,叫做寧無知,年紀只得二十四五歲,為人甚是尖薄,能言利齒,
又倚著姐夫、姐姐的勢,便暗暗在外不務本分,游手好閒,人俱讓他三分。今見外甥進了
學,遂來相幫料理。這日在席上,看見廉清好動,風風耍耍,心甚不悅。因想道:「我外
甥女這等標緻端莊,卻招了這個厭物。若配得一個宦家公子,我後來也有些風光。」因吃
著酒,只是躊躇。忽想道:「除非如此如此方妙,只不知我姐姐意下何如?等我明日慢慢
探她,再作算計。」一連忙了幾日,方得清閒。幸尚書同公子出門拜謝去了。
寧無知遂乘便見姐姐問道:「外甥進學,人人稱羨。久聞得姐夫贊廉家學生才高,為
何不叫他去考?考做個秀才,也還有些體面。」夫人道:「他哪裡有才。不過是你姐夫溺
愛不明,哄人罷了。前日叫他同你外甥去考,他死不肯去,你看他這個臉嘴,可是有才長
進的。只可惜你外甥女,這樣聰明,卻配了這個呆子,只好誤她一世罷了。」
寧無知聽了,正合己意,暗暗歡喜,便說道:「這樣看來,果然無才了。我這幾日見
他在席上,一些坐性也沒有,怪不得外面人說得不好聽。我做兄弟的聽了,甚是無顏。」
夫人聽了忙問道:「外面人怎麼說,你是我至親骨肉,有話不要瞞我。」寧無知笑道:「
也沒什話說,只笑我姐夫沒主意。編了幾句歌兒,我還記得,念與姐姐聽聽:
孝感縣,幸昭華,莫怨娘親只怨爺。
不思鳳人豪華子,只想絲牽豆腐家。
兒郎久慣挑清水,小姐新來推磨車。
趕著擠漿三鼓睡,恐遲燒火五更爬。
花容月貌鍋邊秀,雲鬢蛾眉灰裡誇。
好塊羊肉落狗口,說與旁人也要嗟。
莫待後來自己悔,幸喜如今未破瓜。
不如借重媒人力,別尋公子抱琵琶。
夫人忽聽到「推磨」「三鼓」「五更」便不住的流淚,再聽到「羊肉」「狗口」竟大
哭起來道:「我當初原是不肯的,都是你姐夫的主意。如今怎麼好!」寧無知見姐姐認真
哭起來,便連忙止住道:「是我兄弟一時多口,萬萬不可聲揚。倘然姐夫知道,定要怪我
,我就當不起了。」夫人便止住淚道:「今日你姐夫不在家,沒人聽見。我一向懵懵懂懂
,含忍在心,你今說明,恨不得立刻將這小孽障逐出,女兒另尋人家,方才快活。兄弟你
有什好主意,可快與我計較一個。」寧無知道:「有了姐夫這等門第,甥女這樣人才,怕
沒有公子王孫,興興頭頭來求去,就做夫人奶奶。但只是姐姐雖有愛甥女的心腸,只恐姐
夫心中偏見了,未必肯聽,說也沒用。」幸夫人道:「你說的哪裡話。我的女兒就是他的
女兒。他難道不要嫁好的,倒要嫁不好的?你但放心。我拼著工夫說他轉來,不怕他不依
我行事。」
寧無知道:「我看這廉清呆頭呆腦,一些人事不知。況且當初又不曾收他什麼禮物,
要變動還是易為之事。但我常聞得,他同甥女在學時過得甚好,不知近來兩人如何?」夫
人道:「他們同學時,年俱幼小。過得好不過是貪玩嘻耍。自從你甥女出了學中,將近三
年,他兩人從未見面,哪裡還記得了。」寧無知道:「我看甥女倒是個有心機之人,不知
她心中又是如何,姐姐也要探探她的口氣方好。」夫人道:「自來女兒隨娘。我自有法勸
她。你如今只是替我留心尋個鄉宦人家,悄悄來對我說,我自有主意。」寧無知欣然答應
。又過了一日,回家去了。正是:
非娘苦苦要歪纏,只為雙睛看眼前。
誰料眼前看不定,好將一片結成冤。
幸夫人聽了兄弟的一番言語,信為實然,便時常在幸尚書面前絮叨瑣碎,說招壞了女
婿,害了女兒。喜得幸尚書耳朵還硬,只付之一笑。幸夫人見他不聽,便暗暗叫家人小廝
,將無作有,來說廉清許多不好之處,要使幸尚書聽見。又吩咐家中人不要敬重他。自此
廉清時常與家人小廝們爭鬧,家人只是不理。虧得幸公子往往斥責,家人還不敢十分過甚
。廉清也不放在心上。
一日,夫人對了幸尚書發急道:「我的女兒是你嫡親骨肉,一個尚書小姐怕沒有宦家
來求!就不然,便尋個舊家子弟結親,也不辱了你。我女兒又不聾,又不瞎,又不是瘸腳
爛足沒人來求,你為什偏許了這豆腐家小廝做女婿,玷污家門。你先前還說他有許多好處
,我還癡心指望,到如今癡頭呆惱,懵懵懂懂,竟像個憨哥。在學中不但不肯讀書,又日
日與先生搶白,家人吵鬧。良不良,莠不莠,有什好在哪裡?不是我尋事他,你須想想,
一個豆腐的種草,有什堅牢。若出了我家門,只好依舊去揭腐皮、搗石膏罷了。終不成我
的女兒嫁了他,同他做這買賣。我就死也是不願的。」幸尚書聽了笑道:「我的眼睛斷斷
不是錯看。妳須耐心,後來必要做官。」夫人聽了,一發著急道:「官從書裡來。他讀了
這幾年書,考也不敢同我兒子去考,難道官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麼!我時常見了他就要氣得
發昏。你想是要氣死我了!」幸尚書笑道:「夫人且不必著急。我自有處。」夫人見他有
肯聽信之意,便暗暗歡喜。
過了數日,幸尚書因想道:「他如今在此學中,外與先生不合,內與丈母不投,叫我
一時也難照管。我莫若將他送在西來庵中,等他住些時,再作計較。」遂悄悄叫了一個老
家人吩咐道:「廉相公在家讀書不便,況且與夫人近來不睦。你可悄悄送他在西來庵密雲
和尚房中。說我老爺致意他,說廉相公借寓讀書。薪水之費,我自著人送來。」家人便去
說知。密雲和尚見幸尚書送女婿到庵中看書,不勝大喜,連忙應承。
幸尚書因悄悄對廉清說道:「你胸中所學,惟我識汝有一舉沖天之志。但你行藏磊落
,習成傲放,往往與人事不合。故俗眼人每生譏謗。與其在家開釁,不如擇地藏修。我今
送你在西來庵密雲長老處安頓。你須潛心理會,以圖上達,勿負吾向日贅你之意。即有他
言,勿信可也。」廉清聽了連忙跪下道:「小婿蒙大人垂青馴養,定當致身青雲,以報此
鑒拔之恩。安忍自棄。」幸尚書聽了大喜,連忙扶起。又悄悄付了五十金與廉清道:「取
去以為攻書之用。至於日用之事,我自著人照管。」廉清便要入內拜辭丈母,幸尚書忙止
住道:「不消,遲遲可也。」廉清只得別過,同著老家人到庵中而去。正是:
非狂非妄也非癡,人到多才自不羈。
舉動俱從天上見,世間淺眼豈能知。
廉清去後,幸夫人甚是歡喜,便時常與兄弟商量,要勸女兒改嫁,一日因走到花萼樓
來與小姐說話。因這一說,有分教:
萱草生愁,桃夭抱恨。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回 世情母勸嬌兒改節 貞心女勵良婿讀書
詞曰:
母心何劣,逼女傷名節。不道梅花貞潔,偏要耐冰霜雪。相逢細說,總是同衾共穴。
此意皎如日月,誰怕世情冷熱。
右調《少年游》
話說廉清離了幸府,寧夫人曉得,便滿心歡喜,但願他有去無來,便打點要與小姐商
量,卻又一時不便。過了些時,正值春光明媚,萬物鮮妍,便帶了幾個丫鬟到萬卉園來。
到了園中,因著丫頭報知小姐。小姐見報,忙出來迎接,到花萼樓上,拜見過,說道:「
連日孩兒因貪刺繡,不曾問候母親。不意母親忽有興到此。」夫人笑道:「我原是還不來
,因見此春天百花開放,又值偶閒,欲與我兒同到各處去遊賞遊賞,以作一日之樂,庶不
負人生富貴。」小姐道:「母親偷閒取樂,正宜如此。孩兒願隨。」
說罷,母女便同下樓來。侍女跟隨,到各處去遊玩。僕婦聞知,早一處處俱備下茶果
食物。夫人同小姐到一處,就有一處的供給。夫人、小姐略坐坐,又往別處去了。
游了半晌,夫人道:「百花開時,誰人不看,誰人不賞。貴乎留題,方成佳話。我想
古人多才,定然如此。我兒久讀詩書,可將古人賞鑒事跡,對我說說也好。」小姐道:「
孩兒若指花而說,只說孩兒言出成心。請母親隨便指來容孩兒說吧。」夫人聽了便走向花
陰,指著一枝紅梅道:「此花有何出處?」小姐道:「曾記得古詩云:『春半花終發,多
應不耐寒。此人初來識,指作杏花看。』」夫人又指著桃花。小姐道:「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間淺紅。」夫人又指著蘭蕙。小姐道:「幽居種蘭蕙,歲寒久當知。」夫人道
:「花即有人題詩,這竹亦有詩麼?」小姐道:「竹怎麼沒有?詩云:『開門風竹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