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觀 - 11
生不成雙,死作一對。」昔有韓憑妻美,郡王欲奪之、夫妻皆自殺。王恨,兩冢
瘞之,後冢上生連理樹,上有鴛鴦,悲鳴飛去。此兩個要放鴛鴦比翼交頸,不料
便成語讖。況本婦甫能䦛䦟得病好,就便荒淫無度。正是:
偷雞貓兒性不改,養漢婆娘死不休。
再說張二官提刀在手,潛步至門,梯樹竊聽。見他兩個戲謔歌呼,歷歷在耳,
氣得按捺不下,打一磚去。本婦就吹滅了燈,聲也不則了。連打了三塊,本婦教
秉中先睡:「我去看看便來。」阿瞞持燭先行,開了大門,並無人跡。本婦叫道:
「今日是個端陽佳節,那家不吃幾杯雄黃酒!」正要罵間,張二官跳將下來,
喝道:「潑賤!你和甚人夤夜吃酒!」本婦嚇得戰做一團,只說:「不不不!」
張二官乃曰:「你同我上樓一看,如無便罷,慌做甚麼?」本婦又見阿巧、李二
郎一齊都來,自分必死,延頸待盡。秉中赤條條驚下 來,匍匐口稱:「死罪,
死罪!惟願將家私並女奉報,哀憐小弟母老妻嬌,子幼女弱!」張二官那裡准他,
則見刀過處,一對人頭落地,兩腔鮮血沖天。正是:
當時不解恩成怨,今日方知色是空。
當初本婦臥病,已聞阿巧、李二郎言道:「五五之間,待同你一會之人,假
弓長之手,再與相見。」果至五月五日,被張二官殺死。「一會這人」,乃秉中
也。禍福未至,鬼神必先知之,可不懼歟!故知士矜才則德薄,女衒色則情放。
若能如執盈,如臨深,則為端士淑女矣,豈不美哉!情願率土之民,夫婦和柔,
琴瑟諧協,有過則改之,未萌則戒之,敦崇風教,未為晚也。在座看官,漫聽這
一本《刎頸鴛鴦會》,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見拋磚意暗猜,入門來魂已驚。舉青鋒過處喪多情,到今朝你心還未省!送
了他三條性命,果冤冤相報有神明。
又調《南鄉子》一闋,詞曰:
春老怨啼鵑,玉損香消事可憐。一對風流傷白刃,冤冤。惆悵勞魂赴九泉。
抵死苦留連,想是前生有業緣!景色依然人已散,天天。千古多情月自圓。
第二十二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朱文燈下逢劉倩,師厚燕山遇故人。
隔斷死生終不泯,人間最切是深情。
話說大唐中和年間,博陵有個才子,姓崔名護,生得風流俊雅,才貌無雙。
偶遇春榜動,選場開,收拾琴劍書箱,前往長安應舉。歸當暮春,崔生暫離旅舍,
往城南郊外游賞。但覺口燥咽乾,唇焦鼻熱。一來走得急,那時候也有些熱了。
這崔生只為口渴,又無谿澗取水。只見一個去處:
灼灼桃紅似火,依依綠柳如煙,竹籬,茅舍,黃土壁,白板扉,哞哞犬吠桃
源中,兩兩黃鸝鳴翠柳。
崔生去叩門,覓一口水,立了半日,不見一人出來。正無計結,忽聽得門內
笑聲。崔生鷹覷鶻望,去門縫裡一瞧,原來那笑的,卻是一個女孩兒,約有十六
歲。那女兒出來開門。崔生見了。口一發燥,咽一發乾,唇一發焦,鼻一發熱,
連忙叉手向前道:「小娘子拜揖。」那女兒回個嬌嬌滴滴的萬福道:「官人寵顧
茅舍,有何見諭?」崔生道:「卑人博陵崔護,另無甚事,只因走遠氣喘,敢求
勺水解渴則個。」
女子聽罷,並無言語。疾忙進去,用纖纖玉手,捧著磁甌,盛半甌茶,遞與
崔生。崔生接過,呷入口,透心也似涼,好爽利!只得謝了自回,想著功名,自
去赴選。誰想時運未到,金榜無名,離了長安,匆匆回鄉去了。
倏忽一年,又遇開科。崔生又起身赴試。追憶故人,且把試事權時落後,急
往城南,一路上東觀西望,只怕錯認了女兒住處。頃刻到門前,依舊桃紅柳綠,
犬吠鶯啼。崔生至門,見寂寞無人,心中疑惑,還去門縫裡瞧時,不聞人聲,徘
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題四句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罷,自回。明日放心不下,又去探看。忽見門兒呀地開了,走出一個人來。
生得:
鬚眉皓白,鬢髮稀疏。身披白布道袍,手執斑竹拄杖。堪為四皓南山客,做
得磻溪執釣人。
那老兒對崔生道:「君非崔護麼?」崔生道:「丈人拜揖,卑人是也。不知
丈人何以見識?」那老兒道:「君殺我女兒,怎不生識?」驚得崔護面色如土,
道:「卑人未嘗到老丈宅中,何出此言?」老兒道:「我女兒去歲獨自在家,偶
你來覓水。去後昏昏如醉,不離 席。昨日忽說道:『去年今日曾遇崔郎。
今日想必來也。』走到門前,望了一日,不見。轉身抬頭,忽見白板扉上詩,
長哭一聲,瞥然倒地。老漢扶入房中,一夜不醒。早間忽然開眼道:『崔郎來了,
爹爹好去迎接。』今君果至,豈非前定。且請進去一看。」誰想崔生入得門來,
裡面哭了一聲。仔細看時,女兒死了。老兒道:「郎君今番真個償命!」崔生此
時,又驚又痛,便走到 前,坐在女兒頭邊,輕輕放起女兒的頭,伸直了自家
腿,將女兒的頭,放在腿上,親著女兒的臉道:「小娘子,崔護在此。」頃刻間,
那女兒三魂再至,七魄重生,須臾就走起來。老兒十分歡喜。就賠妝奩,招贅崔
生為婿。後來崔生發跡為官,夫妻一世團圓。正是:
月缺再圓,鏡離再合。
花落再開,人死再活。
為甚今日說這段話?這個便是死中得活。有一個多情的女兒,沒興遇著個子
弟,不能成就,乾折了性命,反作成別人洞房花燭。正是:
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說這女兒遇著的子弟,卻是宋朝東京開封府,有一員外,姓吳名子虛。平生
是個真實的人,只生得一個兒子,名喚吳清。正是愛子嬌癡,獨兒得惜。那吳員
外愛惜兒子,一日也不肯放出門。那兒子卻是風流博浪的人,專要結識朋友,覓
柳尋花。忽一日,有兩個朋友來望,卻是金枝玉葉,鳳子龍孫,是宗室趙八節使
之子,兄弟二人,大的諱應之,小的諱茂之,都是使錢的勤兒。兩個叫院子通報。
吳小員外出來迎接,分賓而坐。獻茶畢,問道:「幸蒙恩降,不知又何使令?」
二人道:「即今清明時候,金明池上,士女喧闐,遊人如蟻。
欲同足下一遊,尊意如何?」小員外大喜道:「蒙二兄不棄寒賤,當得奉陪。」
小員外便教童兒,挑了酒樽食罍,備三匹馬,與兩個同去。迤邐早到金明池。陶
谷學士有首詩道:
萬座笙歌醉後醒,繞池羅幙翠煙生。
雲藏宮殿九重碧,日照乾坤五色明。
波面畫橋天上落,岸邊遊客鑒中行。
駕來將幸龍舟宴,花外風傳萬歲聲。
三人繞池遊玩,但見:
桃紅似錦,柳綠如煙。花間粉蝶雙雙,枝上黃鸝兩兩。踏青士女紛紛至,賞
玩遊人隊隊來。
三人就空處,飲了一回酒。吳小員外道:「今日天氣甚佳,只可惜少個侑酒
的人兒。」二趙道:「酒已足矣,不如閒步消遣,觀看士女遊人,強似呆坐。」
三人挽手同行。
剛動腳不多步,忽聞得一陣香風,絕似麝蘭香,又帶些脂粉氣。吳小員外迎
這陣香風上去,忽見一簇婦女,如百花鬥彩,萬卉爭妍。內中一位小娘子,剛剛
十五六歲模樣,身穿杏黃衫子,生得如何:
眼橫秋水,眉拂春山。發似雲堆,足如蓮蕊。兩顆櫻桃分素口,一枝楊柳鬥
纖腰。未領略遍體溫香,早已睹十分丰韻。
吳小員外看見,不覺遍體蘇麻,急欲捱身上前。卻被趙家兩兄弟拖回,道:
「良家女子,不可調戲,恐耳目甚多,惹禍招非。」小員外雖然依允,卻似勾走
了魂靈一般。那小娘子隨著眾女娘自去了。小員外與二趙相別自回。一夜不睡,
道:
「好個十相具足的小娘子,恨不曾訪問他居止姓名。若訪問得明白,央媒說
合,或有三分僥倖。」次日,放心不下,換了一身整齊衣服,又約了二趙,在金
明池上,尋昨日小娘子蹤跡。
分明昔日陽台路,不見當時行雨人。
吳小員外在遊人中,往來尋趁,不見昨日這位小娘子,心中悶悶不悅。趙大
哥道:「足下情懷少樂,想尋春之興未遂。
此間酒肆中,多有當壚少婦。愚弟兄陪足下一行,倘有看得上眼的,沽飲三
杯,也當春風一度,如何?」小員外道:「這些老妓夙娼,殘花敗柳,學生平日
都不在意。」趙二哥道:
「街北第五家,小小一個酒肆,倒也精雅。內中有個量酒的女兒,大有姿色,
年紀也只好二八,只是不常出來。」小員外欣然道:「煩相引一看。」
三人移步街北,果見一個小酒店,外邊花竹扶疏,裡面杯盤羅列。趙二哥指
道:「此家就是。」三人入得門來,悄無人聲。不免喚一聲:「有人麼?有人麼?」
須臾人間,似有如無,覺得嬌嬌媚媚,妖妖嬈嬈,走一個十五六歲花朵般多情女
兒出來。那三個子弟,見了女兒,齊齊的三頭對地,六臂向身,唱個喏道:「小
娘子拜揖。」那多情的女兒,見了三個子弟,一點春心動了,按捺不下,一雙腳
兒出來了,則是麻麻地進去不得。緊挨著三個子弟坐地,便教迎兒取酒來。那四
個可知道喜!四口兒並來,沒一百歲。方才舉得一杯,忽聽得驢兒啼響,車兒輪
響,卻是女兒的父母上墳回來。三人敗興而返。
迤逶春色凋殘,勝游難再,只是思憶之心,形於夢寐。轉眼又是一年。三個
子弟不約而同,再尋舊約。頃刻已到。但見門戶蕭然,當壚的人不知何在。三人
少歇一歇問信,則見那舊日老兒和婆子走將出來,三人道:「丈人拜揖。有酒打
一角來。」便問:「丈人,去年到此,見個小娘子量酒,今日如何不見?」那老
兒聽了,簌地兩行淚下:「復官人,老漢姓盧名榮。官人見那量酒的,就是老拙
女兒,小名愛愛。去年今日合家去上墳,不知何處來三個廝兒,和他吃酒,見我
回來散了。中間別事不知。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
然悒怏,不吃飲食,數日而死。這屋後小丘,便是女兒的墳。」說罷,又簌簌地
淚下。三人噤口不敢再問,連忙還了酒錢,三個馬兒連著,一路傷感不已,回頭
顧盼,淚下沾襟,怎生放心得下!正是:
夜深暄暫息,池台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那三個正行之際,恍惚見一婦人,素羅罩首,紅帕當胸,顫顫搖搖,半前半
卻,覷著三個,低聲萬福。那三個如醉如癡,罔知所措。道他是鬼,又衣裳有縫,
地下有影,道是夢裡,自家掐著又疼。只見那婦人道:「官人認得奴家,即去歲
金明池上人也。官人今日到奴家相望,爹媽詐言我死,虛堆個土墳,待瞞過官人
們。奴家思想前生有緣,幸得相遇。如今搬在城裡一個曲巷小樓,且是瀟灑。尚
不棄嫌,屈尊一顧。」
三人下馬齊行。瞬息之間,便到一個去處。入得門來,但見:
小樓連苑,斗帳藏春。低簷淺映紅簾,曲閣遥開錦帳。半明半暗,人居掩映
之中,萬綠萬紅,春滿風光之內。
上得樓兒,那女兒便叫:「迎兒,安排酒來,與三個姐夫賀喜。」無移時,
酒到痛飲。那女兒所事熟滑,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搊一
個緊颼颼的箏兒,道一個甜甜嫩嫩的千歲兒。那弟兄兩個飲散,相別去了。吳小
員外回身轉手,搭定女兒香肩,摟定女兒細腰,捏定女兒纖手,醉眼乜斜,只道
樓兒便是 上,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端的是:
春衫脫下,繡被鋪開。酥胸露一朵雪梅,纖足啟兩彎新月。未開桃蕊,怎禁
他浪蝶深偷﹔半折花心,忍不住狂蜂恣彩。潛然粉汗,微喘相偎。
睡到天明,起來梳洗,吃些早飯,兩口兒絮絮叨叨,不肯放手。吳小員外焚
香設誓,齧臂為盟。那女兒方才掩著臉,笑了進去。
吳小員外自一路悶悶回家,爹媽見了,道:「我兒,昨夜宿於何處?教我一
夜不睡,亂夢顛倒。」小員外道:「告爹媽,兒為兩個朋友是皇親國戚,要我陪
宿,不免依他。」爹媽見說是皇親,又曾來望,便不疑他。誰想情之所鐘,解釋
不得。有詩為證:
鏟平荊棘蓋樓台,樓上笙歌鼎沸開。
歡笑未終離別起,從前荊棘又生來。
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說得著。可知哩,筍芽兒般後生,遇著花朵兒
女娘,又是芳春時候,正是:
佳人窈窕當春色,才子風流正少年。
小員外只為情牽意惹,不隔兩日,少不得去伴女兒一宵。
只一件,但見女兒時,自家覺得精神百倍,容貌勝常﹔才到家,便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漸漸有如鬼質,看看不似人形,飲食不思,藥餌不進。
父母見兒如此,父子情深,顧不得朋友之道,也顧不得皇親國戚,便去請趙
公子兄弟二人來,告道:「不知二兄日前帶我豚兒,何處非為?今已害得病深,
若是醫得好,一句也不敢言,萬一有些不測,不免擊鼓訴冤,那時也怪老漢不得!」
那兄弟二人聽罷,切切偶語:「我們雖是金枝玉葉,爭奈法度極嚴,若子弟
賢的,一般如凡人敘用,若有些爭差的,罪責卻也不小。萬一被這老子告發時,
畢竟於我不利。」疾忙回言:
「丈人,賢嗣之疾,本不由我弟兄。」遂將金明酒店上遇見花枝般多情女兒,
始末敘了一遍。老兒大驚,道:「如此說,我兒著鬼了!二位有何良計可以相救?」
二人道:「有個皇甫真人,他有割妖符劍,除非請他來施設,退了這邪鬼,方保
無恙。」老兒拜謝道:「全在二位身上。」二人回身就去。卻是:
青龍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兩個上了路,遠遠到一山中,白雲深處,見一茅庵:
黃茅蓋屋,白石壘牆。陰陰松暝鶴飛回,小小池晴龜出曝。翠柳碧梧夾路,
玄猿白鶴迎門。
頃刻間庵裡走出個道童來,道:「二位莫不是尋師父救人麼?」二人道:「便
是,相煩通報則個。」道童道:「若是別患,俺師父不去,只割情慾之妖。卻為
甚的?情能生人,亦能死人。生是道家之心,死是道家之忌。」二人道:「正要
割情慾之妖,救人之死。」小童急去,請出皇甫真人。真人見道童已說過了,「吾
可一去。」迤逶同到吳員外家。才到門首,便道:
「這家被妖氣罩定,卻有生氣相臨。」卻好小員外出見,真人吃了一驚,道:
「鬼氣深了!九死一生,只有一路可救。」驚得老夫妻都來跪告真人:「俯垂法
術,救俺一家性命!」真人道:「你依吾說,急往西方三百里外避之。若到所在,
這鬼必然先到。倘若滿了一百二十日,這鬼不去,員外拚著一命,不可救治矣。」
員外應允。備素齋,請皇甫真人齋罷,相別自去。
老員外速教收拾擔仗,往西京河南府去避死。正是:
曾觀前定彔,生死不由人。
小員外請兩個趙公子相伴同行。沿路去時,由你登山涉嶺,過澗渡橋,閒中
鬧處,有伴無人,但小員外吃食,女兒在旁供菜﹔員外臨睡,女兒在傍解衣﹔若
員外登廁,女兒拿著衣服。處處莫避,在在難離。不覺在洛陽幾日,忽然一日屈
指算時,卻一百二十日。如何是好?那兩個趙公子和從人守著小員外,請到酒樓
散悶,又愁又怕,都擱不住淚汪汪地。
又怕小員外看見,急急拭了。小員外目睜口呆,罔知所措。
正低了頭倚著欄桿,恰好皇甫真人騎個驢兒過來。趙公子看見了,慌忙下樓,
當街拜下,扯住真人,求其救度。吳清從人都一齊跪下拜求。真人便就酒樓上結
起法壇,焚香步罡,口中唸唸有詞。行持了畢,把一口寶劍,遞與小員外道:
「員外本當今日死。且將這劍去,到晚緊閉了門。黃昏之際,定來敲門,休
問是誰,速把劍斬之。若是有幸,斬得那鬼,員外便活,若不幸誤傷了人,員外
只得納死。總然一死,還有可脫之理。」吩咐罷,真人自騎驢去了。
小員外得了劍,巴到晚間,閉了門。漸次黃昏,只聽得剝啄之聲。員外不露
聲息,悄然開門,便把劍斲下,覺得隨手倒地。員外又驚又喜,心窩裡突突地跳。
連叫:「快點燈來!」
眾人點燈來照,連店主人都來看。不看猶可,看時,眾人都吃了一驚:
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店主人認得砍倒的屍首,卻是店裡奔走的小廝阿壽,十五歲了,因往街上登
東,關在門外,故此敲門,恰好被劍砍壞了。
當時店中嚷動,地方來,見了人命事,便將小員外縛了。
兩個趙公子也被縛了。等待來朝,將一行人解到河南府。大尹聽得是殺人公
事,看了辭狀,即送獄司勘問。吳清將皇甫真人斬妖事,備細說了。獄司道:「這
是荒唐之言。見在殺死小廝,真正人命,如何抵釋!」喝教手下用刑。卻得跟隨
小員外的,在衙門中使透了銀子。獄卒稟道:「吳清久病未痊,受刑不起。那兩
個宗室,只是干連小犯。」獄官借水推船,權把吳清收監,候病痊再審,二趙取
保在外。一面著地方將棺木安放屍首,聽候堂上吊驗,斬妖劍作兇器駐庫。
卻說吳小員外是夜在獄中垂淚歎道:「爹娘只生得我一人,從小寸步不離,
何期今日死於他鄉!早知左右是死,背井離鄉,著甚麼來!」又歎道:「小娘子
呵,只道生前相愛,誰知死後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
我好苦也!我好恨也!」嗟怨了半夜,不覺睡去。夢見那花枝般多情的女兒,妖
妖嬈嬈,走近前來,深深道個萬福道:「小員外休得悵恨奴家。奴自身亡之後,
感太元夫人空中經過,憐奴無罪早夭,授以太陰煉形之術,以此元形不損,且得
遊行世上。感員外隔年垂念,因而冒恥相從﹔亦是前緣宿分,合有一百二十日夫
妻,今已完滿,奴自當去。前夜特來奉別,不意員外起其惡意,將劍砍奴,今日
受一夜牢獄之苦,以此相報。阿壽小廝,自在東門外古墓之中,只教官府復驗屍
首,便得脫罪。奴又與上元夫人,求得玉雪丹二粒,員外試服一粒,管取百病消
除,元神復舊,又一粒員外謹藏之,他日成就員外一段佳姻,以報一百二十日夫
妻之恩。」說罷,出藥二粒,如雞豆般,其色正紅,分明兩粒火珠。那女兒將一
粒納於小員外袖內,一粒納於口中,叫聲:「奴去也,還鄉之日,千萬到奴家荒
墳一顧,也表員外不忘故舊之情!」小員外再欲叩問詳細,忽聞鐘聲聒耳,驚醒
將來。口中覺有異香,腹裡一似火團展轉,汗流如雨。巴到天明,汗止,身子頓
覺健旺。摸摸袖內,一粒金丹尚在,宛如夢中所見。
小員外隱下余情,只將女鬼托夢,說阿壽小廝見在,請復驗屍首,便知真假。
獄司稟過大尹,開棺檢視,原來是舊笤帚一把,並無他物。尋到東門外古墓,那
阿壽小廝如醉夢相似,睡於破石槨之內。眾人把姜湯灌醒,問他如何到此,那小
廝一毫不知。獄司帶那小廝並笤帚,到大尹面前,教店主人來認,實是阿壽未死,
方知女鬼的做作。大尹即將眾人趕出。皇甫真人已知斬妖劍不靈,自去入山修道
去了。二趙接得吳小員外,連稱恭喜。酒店主人也來謝罪。三人別了主人家,領
著僕從,歡歡喜喜回開封府來。
離城還有五十余裡,是個大鎮,權歇馬上店,打中火。只見間壁一個大戶人
家門首,貼一張招醫榜文:
本宅有愛女患病垂危,人不能識。倘有四方明醫,善能治療者,奉謝青蚨十
萬,花紅羊酒奉迎,決不虛示。
吳小員外看了榜文,問店小二道:「間壁何宅?患的是甚病?沒人識得?」
小二道:「此地名褚家莊,間壁住的,就是褚老員外。生得如花似玉一位小娘子,
年方一十六歲。若干人來求他,老員外不肯輕許。一月之間,忽染一病,發狂譫
語,不思飲食,許多太醫下藥,病只有增無減。好一主大財鄉,沒人有福承受得。
可惜好個小娘子,世間難遇!如今看看欲死,老夫妻兩口兒晝夜啼哭,聽祈神拜
佛,做好事保福,也不知費了若干錢鈔了。」小員外聽說,心中暗喜,道:「小
二哥,煩你做個媒,我要娶這小娘子為妻。」小二道:「小娘子一生九死,官人
便要講親,也待病痊。」小員外道:「我會醫的是狂病,不願受謝,只要許下成
婚,手到病除。」小二道:
「官人請坐,小人即時傳語。」
須臾之間,只見小二同著褚公到店中來,與三人相見了,問道:「那一位先
生善醫?」二趙舉手道:「這位吳小員外。」褚公道:「先生若醫得小女病痊,
帖上所言,毫釐不敢有負。」吳小員外道:「學生姓吳名清,本府城內大街居住,
父母在堂,薄有家私,豈希罕萬錢之贈。但學生年方二十,尚未婚配,久慕宅上
小娘子容德俱全,倘蒙許諧秦晉,自當勉舉盧扁。」二趙在旁,又幫襯許多好言,
誇吳氏名門富室,又誇小員外做人忠厚。褚公愛女之心,無所不至,不由他不應
承了,便道:
「若果然醫得小女好時,老漢賠薄薄妝奩,送至府上成婚。」吳清向二趙道:
「就煩二兄為媒,不可退悔!」褚公道:「豈敢!」
當下褚公連三位都請到家中,設宴款待。
吳清性急,就教老員外:「引進令愛房中,看病下藥。」褚公先行,吳清隨
後。可是緣分當然,吳小員外進門時,那女兒就不狂了。吳小員外假要看脈,養
娘將羅幃半揭,幃中就聞金釧索瑯的一聲,舒出削玉團冰的一隻纖手來。正是:
未識半面花容,先見一雙玉腕。
小員外將兩手脈俱已看過,見神見鬼的道:「此病乃邪魅所侵,非學生不能
治也。」遂取所存玉雪丹一粒,以新汲井花水,令其送下。那女子頓覺神清氣爽,
病體脫然。褚公感謝不盡。是日,三人在褚家莊歡飲。至夜,褚公留宿於書齋之
中。次日,又安排早酒相請。二趙道:「擾過就告辭了。只是吳小員外姻事,不
可失信。」褚公道:「小女蒙活命之恩,豈敢背恩忘義?所諭敢不如命!」小員
外就拜謝了岳丈。褚公備禮相送,為程儀之敬。三人一無所受,作別還家。
吳老員外見兒子病好回來,歡喜自不必說。二趙又將婚姻一事說了,老員外
十分之美,少不得擇日行聘,六禮既畢,褚公備千金嫁裝,親送女兒過門成親。
吳小員外在花燭之下,看了新婦,吃了一驚,好似初次在金明池上相逢這個穿杏
黃衫的美女。過了三朝半月,夫婦廝熟了,吳小員外叩問妻子。
去年清明前二日,果系探親入城,身穿杏黃衫,曾到金明池上遊玩。正是人
有所願,天必然之。那褚家女子小名,也喚做愛愛。吳小員外一日對趙氏兄弟說
知此事,二趙各各稱奇:
「此段姻緣,乃盧女成就,不可忘其功也。」吳小員外即日到金明池北盧家
店中,述其女兒之事,獻上金帛,拜認盧榮老夫婦為岳父母,求得開墳一見,願
買棺改葬。盧公是市井小人,得員外認親,無有不從。小員外央陰陽行擇了吉日,
先用三牲祭禮燒奠,然後啟土開棺。那愛愛小娘子面色如生,香澤不散,乃知太
陰煉形之術所致。吳小員外歎羨了一回。改葬已畢,請高僧廣做法事七晝夜。其
夜又夢愛愛來謝,自此蹤影遂絕。後吳小員外與褚愛愛,百年諧老,盧公夫婦,
亦賴小員外送終,此小員外之厚德也。有詩為證:
金明池畔逢雙美,了卻人間生死緣。
世上有情皆似此,分明火宅現金蓮。
第二十三卷
文世高斷橋生死緣
蓋情之一字,假則流蕩忘返,真則從一而終﹔始或因情以離,後必因真而合。
所以破鏡重圓,香勾再合,有自來也。
話說元朝,姑蘇有一士人,姓文,名世高,字希顏,生來天資敏捷,博洽好
學,但因元朝輕儒,所以有志之士,都不肯去做官,情願隱於山林,做些詞曲度
日,故此文世高功名之念少,而詩酒之情濃。到至正年間,已是二十過頭,因慕
西湖佳麗,來到杭州,於錢塘門外昭慶寺前,尋了一所精潔書院,安頓了行李、
書籍,卻整日去湖上遨遊。信步間行,偶然步至斷橋左側,見翠竹林中,屹立一
門,門額上有一匾,曰「喬木世家」。世高緩步而入,覺綠槐修竹,清陰欲滴﹔
池內蓮花馥鬱,分外可人。世高緣景致佳甚,盤桓良久,忽聞有人嬌語道:「美
哉少年!」世高聞之,因而四顧,忽見池溏之上、台榭之東,綠陰中,小樓內,
有一小嬌娥,傾城國色,在那裡遮遮掩掩的偷看。
世高欲進不敢,只得緩步而出,意欲訪問鄰家,又不好輕問得,適見花粉店
中,坐著一個老婦人,世高走進前,陪一個小心道:「老娘娘,借寶店坐一坐。」
那老婦人道:「任憑相公坐,不訪,只沒有好茶相款。」世高見這老嫗說話賢而
有理,便問道:「老娘娘高姓?」老婦人接口道:「老身母家姓李,嫁與施家。
先夫亡故十年,只生得一個小女。因先夫排行第十,人多稱老身施十娘,但不知
相公高姓,仙鄉何處,到此何干?」世高道:「在下姑蘇人,姓文,因慕西湖山
水,特來一遊。」施十娘道:「相公是特來游西湖,便是最知趣的人了。」
世高見他通文達禮,料道不是粗蠢之人,便接口道:「老娘娘,前面那高樓
門,是什麼樣人家?」施十娘道:「是香宦劉萬戶家。可惜這樣人家,並無子嗣,
只生得一位小姐,叫做秀英,已是十八歲了,尚未吃茶。」世高故意驚訝,道:
「男大當婚,女大須嫁。論起年紀,十八歲,就是小戶人家也多嫁了,何況
宦家?」施十娘道:「相公有所不知,劉萬戶只因這小姐生得聰明伶俐,善能吟
詩作賦,愛惜他如掌上之珠,不肯嫁與平常人家﹔必須嫁於讀書有功名之人,贅
在家裡,與他撐持門戶。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把青春都錯過了。」世高道:「老
娘娘,可曾見小姐過麼?」施十娘道:「老身與他是近鄰,時常賣花粉與他,怎
麼不見?」
世高聽見,暗喜道:「合拍得緊!今日且未可說出。」遂叫聲咶噪,起身回
去,細細思想道:「這姻緣准在此老婦人身上,有些針線。但這老婦人,賣花粉
過日,家道料不豐腴,我須破些錢鈔,用些甜言笑語,以圖僥倖。」是夜思念秀
英小姐,道:「他是閨門處女,如何就輕意出口稱贊我?他既稱贊我,必有我的
意思。況又道:『美哉少年,尤為難得。』」在 上翻來復去,睡不著,忽然
不知不覺,夢到城隍廟裡,一心牽掛著秀英小姐,便就廟裡城隍面前禱告道:「不
知世高與劉秀英,有婚姻之緣否?」城隍吩咐判官,查他婚姻薄籍。判官呈上,
城隍看了,便就案上硃筆,寫下四句與文世高,接得在手,仔細一看,上道:
爾問婚姻,只看香勾。
破鏡重圓,悽惶好逑。
文世高正在詳審之際,旁邊判官高聲一喝,颯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仔細
思量:「此夢實為怪異。但『破鏡重圓,悽惶好逑』二句,其中有合而離、離而
合之事,且待婚姻到手,再作區處。」到天明,急用了早膳,帶了兩錠銀子,踱
到施十娘店中來。
那施十娘正在那裡整理花粉,抬起頭來,見文世高在面前,便道:「相公,
今日有什麼事又來?」文世高道:「有件事央挽老娘。」施十娘道:「有何事?
若可行的,當得效勞。」文世高便去袖中,取出銀子來,塞進施十娘袖中,道:
「在下並不曾有妻室,要老娘做個媒人。」施十娘見他口氣,明明是昨日說了秀
英小姐身上來的,卻故意問道:「相公看上了那一家姐姐,要老身做媒?」文世
高道:「就是老娘昨日說的劉秀英小姐。」施十娘道:「相公差矣。若是別家,
便可領命﹔若說劉家,這事實難從命。只因劉萬戶,生性古執,所以遲到於今。
多少在城鄉宦,求他為婚,尚且不從,何況異鄉之人?不是老身衝撞你說,你不
過是個窮酸,如何得肯?尊賜斷不敢領。」便去袖中摸出那兩錠銀子來送還文世
高。
世高連忙道:「老娘娘,你且收著,在下還有一句話要說。」
即將店前椅子,移近櫃邊,道:「不是在下妄想,只因昨日步入劉萬戶園亭,
親見小姐在小樓之內,見了我時,說一聲道:
「美哉少年!」看將起來,小姐這一句說話,明明有些緣故。今日特懇老娘
進去,見一見小姐,於中相機而行。得便時,試問小姐,可曾有這一句話說否。
然而他是深閨小姐,如何就肯應承這句說話?畢竟要面紅耳赤。老娘是個走千
家、踏萬戶,極聰明的人,須看風使船,且待他口聲何如,在下這幾兩銀子,權
作酬勞之意,不必過謙。在下晚間再來討回話。」
施十娘聽了,笑嘻嘻的道:「劉小姐若沒這句說話,你再也休想﹔若果有這
句話,老身何惜去一遭。但你不可弔謊﹔若弔了謊,是不是老身偌大的罪過,反
說是輕薄他,日後再難見他的面,這關係非同小可。你不可說空頭話。」文世高
道:
「我正要托你做事,如何敢說謊?若是在下說謊,便就天誅地滅,前程不吉!」
施十娘見他發了咒,料到未必是謊,即忙轉口道:「老身特為相公去走一遭,看
你姻緣如何。若果是你姻緣,自然天從人願﹔若不是姻緣,你休妄想,纏我也是
無益的。」文世高點首道:「自然,曉得。」便回下處。正是:
眼觀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卻說施十娘著落了袖裡這兩錠銀子,安排午飯吃了,揀取幾枝奇巧時新花
兒,將一個好花籃來盛著,慢慢恰走劉家來。正是:
本為賣花老嫗,權作探花冰人。
「三姑六婆不久」,斯言永遠當遵。
卻說這劉小姐自見文世高之後,好生放他不下,暗想道:
「我看他一表非俗,斷不是尋常之輩﹔若得與他夫妻偕老,不枉我這一雙識
英雄的俊眼兒。我今年已十八歲,若不嫁與此等之人,更揀何人?但我爹爹執意
定要嫁勢要之人,不知勢要之人,就是貧賤之人做起的。揀到如今,徒把青春耽
誤過了,豈不可歎,日後難逢?」這是小姐的私念。大凡女人再起不得這一點貪
愛之念,若起了時,便就心猿意馬,把捉不定。
恰值那施十娘提了花藍兒來劉家,見了老夫人,道個萬福。夫人還禮道:「施
媽媽,久不見你了。」十娘道:「因家間窮忙,失看老奶奶和小姐。今日新做得
幾枝好花兒,送與小姐戴。」老夫人道:「我家小姐正思量你的花兒戴。你來的
好!」
吃了茶,就走到小姐繡房門口,扯開簾兒,走將人去。只見小姐倚著闌桿,
似一絲雨氣模樣,上前忙道個萬福。恰值小姐思念少年,一時不知,見施十娘道
了萬福,方才曉得有人到來,急轉身回禮道:「媽媽,為何這幾時不來看我?可
有什麼時新巧色花朵兒麼?」施十娘道:「有,有!」連忙開了花藍兒,都是嶄
新花樣,一枝枝取出來,放在桌上﹔卻取起一朵喜踏連科的金枝金梗異樣好花
兒,插在小姐頭上,道:「但願小姐明日嫁個連中三元的美少年,帶挈老身吃杯
喜酒,可好麼?」小姐笑笑,隨便他帶了。
恰好丫鬟春嬌送進茶水。施十娘接杯在手,順口兒道:
「老婆子今日吃了小姐的茶,不知幾時吃小姐的喜酒哩!常時受小姐的好
處,一些也不曾補報得,日夜在心。明日若替小姐做得一頭好媒,老婆子方才放
心得下。」小姐口中雖不做聲,卻也不怪他說。
施十娘看房中無人,便走進小姐身邊一步,道:「小姐,老身有一句不知進
退的話,敢在小姐面前說麼?若不嫌老身多嘴,方敢說﹔若怪老身,老身也就不
說了。」小姐道:「媽媽,你是老人家,如何怪你?有話但說,不妨。」施十娘
便輕聲說道:「小姐,你前日樓上可曾見一個少年的郎君麼?」小姐臉上微紅,
慢慢地道:「沒有。」口中雖然答應,那意思甚解。施十娘見他像個不嗔怪的意
思,料道是曾見過的,因又說道:「你休瞞我。那少年郎君,今日特來了見我,
說前日見了小姐,小姐稱贊他美少年,可曾有的麼?」小姐不覺滿面通紅,便不
做聲。施十娘知竅,便說道:「那少年郎君,是蘇州人,姓文,真個好一風流人
品。小姐若得嫁他,日後夫榮妻貴,也不枉了小姐芳容。你心下如何?」那小姐
把頭低了,微微一笑。施十娘見小姐這般光景,料道十有九肯,又說道:
「文相公思想小姐,自從昨日至今,一連來數次,要老身訪問小姐消息。不
知小姐有何話說?」那小姐道:「沒有什麼話說,便不知這人可曾娶……」便不
言了。施十娘接口道:「他說不曾娶妻,所以求老身做媒。據我看起來,這人不
是個薄倖之人﹔論相貌,與小姐恰好是一對兒,不可錯過了這好親事。小姐若肯
應允,老身出去就與他說知。」小姐將頭點了一點。施十娘會意,忙收拾花籃起
身。小姐又扯住他衣袂道:「老媽媽謹言!」施十娘道:「不必吩咐。」出來見
了老夫人,道:「小姐幾枝好花兒,明日再送來。」說罷自去,正是:
背地商量無好語,私房計較有姦情。
施十娘出得門來,那文世高早已在店中候久了,見了施十娘欣然有些喜色,
便深深唱一個喏,道:「那事如何?」施十娘細細說了一遍。喜得那文世高渾身
如鑽骨癢一般,非常快樂,道:「小姐這般光景,婚姻事大半可成。我明白做一
首詩,勞老娘寄與小姐一看,或求他和我一詩,或求他信物一件,以為終身之計,
全仗維持。」施十娘依允了。
文世高回寓,當晚一夜不眠,明日早起,取出白綾汗巾一方,磨濃了墨,寫
七言絕句一首於上:
天仙尚惜人年少,人少安能不慕仙?
一語三生緣已定,莫教錦片失當前。
寫完,封好了,急急走到店中,付與施十娘,道:「煩老娘與我寄去,千萬
討小姐一個回信。事成,重重相謝。」
施十娘袖了詩,又揀幾枝好花兒,假意踱到劉家去,見了老夫人,道:「今
選上好花兒,比昨日的又好,特送與小姐。」
說完了,便望小姐臥樓上走。小姐見了,比昨日更自不同,即忙見禮,施十
娘四顧無人,便去袖中摸出那條汗巾兒,遞與小姐。小姐打開一看,卻是一首詩。
仔細看來,大是鐘情的意思。又見他寫作俱妙,一發動了個愛才的念,看了不忍
放手。施十娘見他這般不捨,就道:「小姐高才,何不就和一首?」
小姐笑道:「如何便好和得?」施十娘道:「文相公還要問你求件信物兒,
以為終身之計。」小姐聽罷,便親到箱子內取出親手繡的一件花汗巾,拿起一枝
紫毫筆,就題一詩於上云:
英雄自是風雲客,兒女蛾眉敢認仙?
若問武陵何處是?桃花流水到門前。
題完詩,就遞與施十娘。十娘道:「你兩個既是這般相愛,定是前生結下的
夫妻,但不知這詩中可曾約他幾時相會?」小姐道:「我詩中之意,雖未有期,
卻教他早晚來會便了。」施十娘道:「如此固好,但府上銅牆鐵壁,門戶深沉,
卻教他從何處進來?」小姐聽了,沒做理會。施十娘是偷香竊玉的老作家,推開
窗,四圍一看,道:「有了!老身的後門緊靠著這花園牆內樓台石邊。小姐,你
晚間可到石上,垂過一條索子來,教文世高執著索子,攀著樹枝,便可進來。」
小姐道:「恰好有條鞦韆索在此。且喜這石旁有一枝老樹,盡可攀緣,驚無失足
之虞。」
兩個計較得端端正正。小姐又取出一隻穿得半新不舊的繡花鞋兒,遞與媽
媽,道:「以此為證。」施十娘袖了繡鞋兒,並花汗巾,起身作別。臨行時,小
姐去奩妝裡取金釵一股,贈與施媽媽,道:「權作謝儀,休嫌菲薄。」又叮囑了
幾句,送至樓門口。正是:
情到相關處,身心不自由﹔
和盤都托出,閨閣惹風流。
施十娘急急走至店中,那文世高已候久了。施十娘道:
「文相公,恭喜,賀喜,天賜良緣!我今日為你作合,你休負了我這千片苦
心。」遂取出汗巾、繡鞋兒,遞與文世高。世高一看,果真是天賜平地登天,喜
之不勝。再看詩意,不獨情意綢繆,而詞彩香豔風流,更令人愛慕。看了繡鞋兒,
纖小異常,又令人愛殺。正是仔細玩弄之際,忽然想起夢中城隍之言,「若問婚
姻,只看香勾」之句,遂歎一聲,道:「好奇怪!」施十娘道:「有何奇怪?」
文世高便將夢中之事,說了一遍。施十娘道:「可見夫妻真五百年結就的,不然,
一見便何留情至此?」文世高遂把汗巾、繡鞋,放入袖中。施十娘道:
「還有好處哩,約你晚間相會!」並從牆上放索之計,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喜得那文世高眉花眼笑,連叫謝天謝地﹔走到寓所,換了一套新鮮衣服。
等到黃昏,街鼓微動,文世高就悄悄到施十娘家等候。候不多時,只聽得牆
頭上果有鞦韆索放過來。施十娘扶了文生,文生弔住索子,扒上牆頭,慌慌張張,
攀著一枝枯樹枝,正欲跨到石上,不料著那枯樹一斷,從空倒跌在石峰上,立時
喪命。只道是:
兩地相思今會面,誰知樂事變成悲!
施十娘見文生跨過了牆,只道落了好處,竟自閉門而睡不題。小姐見文生已
上牆頭,正欲相迎,怎知跌下,竟不動了,急走進身邊一看,見牙關緊閉,手足
冰冷,忙去摸他口鼻,一些氣息全無。小姐慌了手腳,一霎時,滿身寒顫起來,
待欲救他,又無計策,只得又去口鼻邊摸一摸,氣息全無,身上愈冷了﹔悽惶無
措,不覺雨淚交流:一則恐明早父母看見屍首,查究起來,遺責難逃﹔二則文生
因我而亡,我豈人獨生之理?千思百想,只得將鞦韆索自縊而死。正是:
可憐嫩葉嬌花女,頓作亡生殞命人!
且說春嬌這丫鬟原是粗婢,日日清早,小姐幾次叫他,也不就起來﹔這晚,
小姐因有心事,叫他先睡,故不知小姐自縊而死,竟睡得個不亦樂乎。老夫人不
見春嬌出來取麵湯,隨即自上樓來,叫:『春嬌,這時節,怎麼還不拿麵湯與小
姐洗面?」那春嬌從睡夢中驚醒起來,見老夫人立在他面前,也便呆了。老夫人
只道小姐貪睡,口裡道:「女兒,你也忒嬌養了,這時光還不起來,莫非身子有
些不快麼?」總不見則聲,急急走到 前一看,並不見影響,忙問春嬌道:「小
姐在那裡?」春嬌夢夢不知,下樓四週一看,只見樓台石上,跌死一少年男子﹔
舉頭一看,樹上吊著的,卻是秀英女兒,一時嚇倒,口裡只叫道:「怎麼好,怎
麼好!」急叫春嬌把小姐抱起,自去喉間解了鞦韆索子,放將下來,已是直挺挺,
一毫氣息都無了。慌忙走到房中,見了劉萬戶,雨淚如雨,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劉萬戶不知甚麼緣故,問道:「為何事這般慌張?」夫人咽了半日,方說得
一句出,道:「女兒縊死了!」劉萬戶驚得面如土色,急忙同了夫人,走到石邊,
看見兩個死屍,便則聲不得,點點頭,歎一口氣,道:「這般醜事,怎處?」細
問春嬌,知是施婆做腳,劉萬戶對夫人道:「女兒之死,這也罷了,但這賊屍,
卻怎麼處?」因又想道:「這事既是施婆做的,須叫他來設法出去。」便悄悄叫
家人去喚施婆。
那時施十娘,起五更就立在後門頭,等文生下來﹔再不見鞦韆索子,好生疑
慮,不住的走進走出,絕不見影兒,心裡委決不下。忽然間,劉家兩個人走到面
前,道:「施媽媽,奶奶立等你說句話。」那施媽媽聽了這句話,嚇得面上,就
像開染坊的,一搭兒紅,一搭兒紫,料道這事犯出來了,又沒法兒做個脫身之計,
只得硬著膽來見老夫人。
夫人道:「你如何害我小姐?」施媽媽道:「並不關我事,這都是小姐自看
上了文生,賦詩相約,自家做出來的。」老夫人道:「如今兩個都死了,怎麼處?」
施媽媽聽了這一句,一發魂都沒有了。同到山石邊一看,連這施媽媽,也哭起來,
劉萬戶道:「做得好事!誰要你哭?如今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我家醜事,豈可
外揚?卻怎麼弄得這兩個屍首出去方好。恐家中小廝得知,人多口多,不當穩便。」
施媽媽接口道:「我有個姪兒李夫,原賣棺木為生。他家有三個工人。待我去叫
他,晚間寂寂抬一口大些的棺木來,把他二人共殮了,悄悄抬到山裡埋葬了,誰
人得知?」劉萬戶與夫人都點頭會意,取三十兩銀子與施媽媽,叫他速去打點,
又吩咐道:「切莫聲張。
來扛抬的人,切莫與他說真話。若做得乾淨,前情我也不計較你了。棺木須
要黃昏人靜,從後門抬進,不可與一人知覺。
凡事謹言,不可漏泄。」說罷,施媽媽自出,暗暗的打點停妥。
到得人靜,劉萬戶只叫春嬌開了後門,放那抬棺的悄悄而入。
扛抬的人留在外廂,單叫李夫進來,把兩個屍首,放做一柩。
老夫人不敢高聲大哭,因愛惜這個女兒,雖有家資,已死無靠,遂將房中金
珠首飾,盡數都放在棺內,方將棺材蓋上釘好。老夫人又賞了扛抬的人,悄地抬
出,抬到天竺峰下,掘開土來,把棺材放下。李夫吩咐眾人道:「你們抬了這半
夜,也辛苦了,你們先自回去,買些酒吃。我受人之托,當終人之事,我自家來
埋葬了。」眾人取了扛索而回。
獨李夫心懷歹意,因人殮時,見老夫人將金銀首飾放在棺內,約摸也有三百
金。李夫是眼孔小的人,生平何曾見過這許多東西?一時眼熱,恨不拿來,揣在
懷裡,故先打發了這幾個人回去,再四顧無人,便將鐵鋤把棺蓋著實打了幾下,
那棺蓋就鬆開一條縫。原來李夫先前用了賊智,便預備著這個意思,於釘釘時節,
就不著實釘緊,所以一敲就開,再將鐵鋤去了口邊,撬將開來,把棺蓋鍁開,放
在旁邊﹔正要伸手去小姐頭上拔他首飾,你道世上有這樣遇巧的事!一邊李夫去
取首飾,一邊文世高還魂轉來,歎息叫聲!
那李夫吃了一驚,只道是死鬼做怪,慌了手腳,連忙便跑。只聽得呼呼有鬼,
從後趕來,愈覺得心慌,急急往前奔走,一連跑了四五里路,方才放心。回轉頭
來一看,並沒有一個人影。低頭一看,原來腳上帶了一條大荊草,索索的,不住
拖著。四邊荒草亂響,不覺疑心生暗鬼起來。李夫原不是久慣劫墳之人,所以一
驚便走回去,那裡還轉來?正是:
驚魚脫卻金鉤釣,擺尾搖頭再下來。
且說文世高還魂轉來遍身疼痛難當,又不知何處,舉目茫然。但見,淡月彎
彎,殘星點點﹔荒蒿滿眼,古木參天。見自己存身棺內,誰知棺內又有一屍,料
是秀英小姐了,抱著小姐的屍首,哭道:「我固為香而死,卿必因我而亡。既得
生同情,死同穴,志亦足矣。」因以面對面,抱著,只是哭。如小姐不能回生,
便欲再尋死地。忽見鼻孔中微有氣息,文生急按耳哀呼,以氣接氣。良久,秀英
星眼微開。文生大喜,漸漸扶起,覺音容如舊。
二人既醒,悲喜交集。秀英道:「今宵死而復生,實出意表,這是天意不絕
爾我之配。但我父母,謂爾我已陷於死亡,無復再生之理,不可聚歸。不若妾與
君同去,晦跡山林,甘守清貧,何如?」文生點頭道:「此言甚是有理。」
兩人從壙中走去,文生因跌壞,步履維艱。秀英只得幫著文生,將棺內被褥,
打了一包﹔又將自己金銀首飾,收拾藏好﹔再將棺蓋蓋好,把鐵鋤鋤些浮土,掩
了棺木,攜了包裹,二人你攙我扶,乘著星月之下,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出山來,
走到天亮,方才到得水口。文生僱了一隻阿娘船,扶了秀英小姐下船,便與船家
長幾錢銀子,買些魚肉酒果之類,燒一個平安神福紙。大家吃了神福酒,遂解纜
開船而去。正是:
偷去須從月下移,好風偏是送歸期﹔
旁人不識扁舟意,惟有新人仔細知。
這文生載了秀英小姐,就如范大夫載西施游五湖一般,船中好不歡悅。又是
死而復生之後,重做夫妻,尤覺不同。只是身體跌傷之後,少不暢意,每到了村
鎮,便買些酒肉將息。
過了三日,早到了蘇州地面,文生先上去,叫了一乘暖轎子下來,收拾了包
裹,放在轎內。兩人抬到家裡,歇下轎子,請那新娘子出來,那時更自不同:
不道是嫦娥下降,也說是仙子臨凡。
原來文生父母雙亡,他獨自當家,就叫婢女收拾內房,打掃潔淨,立時買了
花燭紙馬,拜起堂來,吃了交杯酒,方才就寢。從此夫妻相敬如賓,自不必說。
且說老夫人當日打發了這棺材出門,暗暗啼哭不住,只因只此一女,日常不
曾與他早定得親,以致今日做出醜事來,沒要緊,把一塊肉,屈屈斷送了。心裡
又懊恨,又記掛,不知埋葬得如何。次日去尋施十娘,正要問他埋葬的事。叫人
去問,並無人答應。推開門看時,細軟俱無,只剩得幾件粗傢伙在內。家人忙回
覆了夫人。夫人愈加傷感道:「恐我與他日後計較,故此乘夜遁去了。」正是:
千方百計虔婆子,逃向天涯沒影蹤。
那文生與秀英在家,正自歡娛,誰知好事多磨。其時至正末年,元順帝動十
七萬民夫,濬通黃河故道,一時民不聊生,人人思叛,妖人劉福通,以妖人倡亂,
軍民遇害。劉萬戶以世冑人才,欽取調用。劉萬戶無可奈何,只得同夫人進京,
以過蘇州,又值張士誠作亂,路途騷動。那些軍士們,紛紛四散劫掠,遇著的便
殺,有行李的便奪行李,到處父南子北,女哭兒啼,好不悽慘!劉萬戶欲進不能,
暫羈吳門。
過了幾日,那張士誠乘戰勝之勢,沿路侵犯到蘇州地面。
合郡人民驚竄。文生在圓城中,亦難存濟,只得打迭行囊,挈了秀英同走,
也要投泊到驛中。秀英小姐遠遠望見一個人,竟像父親模樣,急對丈夫道:「那
是我父親,不知為何在此。但我父親不曾認得你,你可上前細細訪問明白。」
那文世高依了秀英之言,慢慢踱到劉萬戶面前,拱一拱手,道:「老先生是
杭州人麼?」劉萬戶答道:「學生正是錢塘人。」文生又道:「老先生高姓?」
萬戶道:「姓劉,家下原系世冑。近因劉福通作亂,學生因取進京調用,並家眷
羈滯在此。不意逢此兵戈滿眼之際,不能前進,奈何?」
文生聽了這一番話,別了,回來對秀英小姐道:「果系是我泰山,連你母親
也來在此。小姐聽得母親也在這裡,急欲上前一見。文生扯住道:「未可造次,
你我俱是死而復生之人,恐一時涉疑,反要惹起風波,更為不美,且慢慢再作區
處。」
小姐不好拂丈夫之意,只得忍耐。然至親骨肉,一朝見了,如何勉強打熬得
住?
是夜,秀英暫宿在館驛間壁,思念父母,竟不成眠,嗚嗚大哭,聲聞遠近。
劉萬戶與夫人細聽哭聲,宛然親女秀英之聲也,心中涉疑,急急往前一看,果是
秀英。
老夫人不管是人是鬼,一把抱住了大哭,獨劉萬戶全然不信,因說女已死久,
必然是個鬼祟,變幻惑人。秀英聞言,細細說明前事。父親只是不信。秀英見父
親古執,無計可施,只得說:「父親若果不信,可叫人回到天竺峰下,原舊葬埋
之處,掘開一看。若是空棺,則我二人不是鬼了。」
劉萬戶依言,吩咐老僕劉道,速往西湖天竺峰下,面同施婆姪兒李夫,掘開
舊葬之處,看其有無,速來回報。劉道領了主人之命,走到湖上去尋李夫。誰知
李夫當夜開棺,恐怕日後事露,夜間就同姑娘逃走了,沒處尋下落。卻問得原先
李夫手下,一個抬棺之人,領了劉道到山中,掘開土來,打開棺材一看,果然做
了孔夫子「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劉道方信還魂是實,急急奔到蘇州,細細說知。劉萬戶始信以為實。然夫人
見女兒重生,喜之不勝﹔獨劉萬戶見女婿是個窮酸,辱沒了家譜,心中只是不樂,
幾次要逐開他去,因干戈擾攘,姑且寧耐。
到得癸巳六月,淮南行省平章福壽,擊破了張士誠,會伯顏、貼木兒等,合
兵進斬水破之。自此道路稍通。劉萬戶恐王命久羈,急於趨赴,逐攜了夫人、女
兒同上京師。文生亦欲同行,爭奈丈人是個極勢力的老花臉,竟棄逐文生,不許
同往。文生卻與小姐,依依不捨。那萬戶大怒,登時把秀英小姐扶上車兒,便對
文生道:「我家累世不贅白丁,汝既有志讀書,須得擢名金榜,方許為婚。」說
罷,登乘如飛而去。
氣得那文生嚎啕大哭,珠淚填胸,昏暈幾絕,又思量道:「這老勢力如此可
惡,而我妻賢淑,生死亦當相從。」遂緩步而進。
到得京師,那時劉萬戶新起用,好不聲勢赫奕,世高窮酸,如何敢近?旁邊
又沒個傳消息紅娘,小姐如何知道文生在此,況客中金盡,東奔西去,沒個投奔,
好不苦楚。兼之臘月,朔風凜凜,彤雲密布,悠悠揚揚,下起一天雪來。文生冒
雪而往,只見前面一個婆婆,提著一壺酒,冒雪而來,就像施十娘模樣,漸漸走
到面前。
施十娘抬頭一看,見是文生,好生驚恐,啐了一聲,也不開言,連忙提了酒
壺,往前亂跑,口裡只管不住的念:「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菩薩!」文生見
他如此害怕,曉得他疑心是鬼,便連趕上幾步,道:「施十娘不要心慌,我不是
鬼,我有話與你說!」那施十娘心慌,也不聽得他的話,見他緊從後面趕來,越
發道是鬼了,走得急,不料那地下雪滑,一交跌倒,把酒罐兒弄翻在地,連忙爬
起,那酒已潑翻了一半。文生忙上前扶住,道:「老娘不須怕得,我不是鬼。」
連聲道「不是鬼」。施十娘仔細一看,方才放心道:「你不要說慌,我是不怕鬼
的。」文生道:「我實是人,並非虛謬。你卻不曉得我還魂轉來緣故,所以疑心,
我與劉小姐,都是活的了。」
施十娘道:「我不信。那棺材又是釘的,棺上又有土蓋了,如何走得出來?」
文生道:「不知那時有甚麼人,來撬開棺木,要盜小姐首飾,卻值我氣轉還魂那
人就驚走了去。我見小姐屍首,知是為我而死。」並小姐亦還了魂的,細細說了
一遍。
施十娘道:「如今相公進京來何干?」文生道:「誰知小姐父親上京做官,
驛中遇著了小姐,岳丈嫌我窮酸,竟帶他女兒進京,將我撇下。我感小姐情義,
不忍分離,只得在此伺候消處。今日衝寒出來,又訪不得一個音問,卻好撞著老
娘。不知老娘也到此住下為何?」施十娘道:「因你那日死後,我卻心慌懼罪,
連夜與姪兒搬移他處。後因我女兒嫁了京中人,我也就同女兒來此,盡可過活。
相公既此無聊,何不到我舍下,粗茶淡飯,權住幾時?一邊溫習經書,待功名成
就,再圖婚娶,何如?」文生正在窘迫之際,見施十娘留他,真個是他鄉遇故知,
跟了十娘就走。
走不上數十家門前,便是他女婿家。施十娘叫出女婿來見了,分賓主而坐,
說其緣故。那女婿嗟訝不已。媽媽就去把先前剩下的半壺酒,燙得火熱,拿兩碟
小菜兒,與文生搪寒。自己就到外廂,收拾了一間書房,叫文生將行李搬來。
文生從此竟在施媽媽處作寓,凡三餐酒食之類,都是施媽媽供與他吃,文生
本是不求聞達之人,因見世態炎涼,若不奮跡巍科,如何得再續婚姻,以報劉小
姐之潔?因此上,老實讀書。
那劉萬戶在京,人皆趨他富貴,知他只此一女,都來求他為婚。劉萬戶也不
顧舊女婿,竟要另許勢豪。幸得秀英小姐守志不從。父母苦勸,他便道:「若有
人還得我香勾的,我就與他為婚。」萬戶見女兒立志賢貞,只得罷了。
一日,黃榜動,選場開,文世高果有奇才雄策,高掇巍科。那榜上名寫著蘇
州文世高,豈有劉萬戶不知的道理?只因當日輕薄他,只知姓文,那裡去問他名
字,所以不知他中﹔
又量他這窮酸,如何得有這一日!在文生高中,也是本分內事,但劉萬戶小
人心腸,只道富貴貧賤是生成的,不知富貴貧賤更翻迭變,朝夕可以轉移的﹔但
曉得富貴不會貧窮,不曉得貧賤也可富貴,但時運有遲早耳。奉勸世人,不可以
目前窮通,認做了定局。
文世高自中之後,人見他年少,未有妻室,紛紛的來與他議親。他一概回絕,
仍用著舊媒人施媽媽,取出劉小姐原贈他的汗巾一方、香勾一隻,遞與施媽媽,
煩他到劉萬戶家去,看他如何回話。
施十娘即刻領了文老爺之命,喜孜孜來到劉萬戶衙內。衙內人見了施媽媽,
俱各驚喜。施媽媽見了老夫人和小姐,真個如夢裡相逢一般,取出小姐詩句、香
勾,一五一十,說了文老爺圓親之意。合家歡喜道:「小姐果然善識英雄,又能
守節!」劉萬戶也便掇轉頭來道:「女兒眼力不差,守得著了。」
一面回覆施媽媽,擇日成親﹔一面高結彩樓,廣張筵席,迎文生入贅。說不
盡那富貴繁華,享用無窮。文世高是個慷慨丈夫,到此地位,把前頭事,一筆都
勾。夫妻二人甚是感激施十娘恩義,厚酬之以金帛,並他女婿,也都時常照管他。
後來張士誠破了蘇州,文世高家業盡散,無復顧戀﹔因慕西湖,仍同秀英小
姐,歸於大橋舊居,逍遥快樂,受用湖山佳景。當日說他不守閨門,到今日又贊
他守貞志烈,不更二夫,人人稱羨,個個道奇,傳滿了杭城內外矣。
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
詩云:
參成世界總遊魂,錯認訛聞各有因。
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
話說天下的事,惟有天意最深,天機最巧。人居世間,總被他顛顛倒倒,就
是那空幻不實,境界偶然。人一個眼花錯認了,明白是無端的,後邊照應將來,
自有一段緣故在內,真是人所不測,唐朝牛僧孺任伊闕縣尉,時有東洛客張生應
進士舉,攜文往謁。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遠。
傍著一株大樹下,且歇,少傾雨定,月色微明,就解鞍放馬,與僮僕宿於路
側。困倦已甚,一齊昏睡。良久,張生朦朧覺來,見一物長數丈,形如夜叉,正
在那裡吃那匹馬。張生驚得魂不附體,不敢則聲,伏在草中,只見把馬吃完了。
又取那頭驢去嘓啅嘓啅地吃了。將次吃完,就把手去扯他從奴一人過來,提著兩
足扯裂開來。張生見吃動了人,怎不心慌?只得硬掙起來,狼狽逃命。那件怪物
隨後趕來,叫呼罵詈。張生只是亂跑,不敢回頭,約勾跑了一里來路,漸漸不聽
得後面聲響。往前走去,遇見一個大冢,冢邊立著一個女人。張生慌忙之中,也
不管是什麼人,連呼「救命!」女人問道:
「為著甚事?」張生把剛才的事說了。女人道:「此間是個古冢,內中空無
一物,後有一孔,郎君可避在裡頭。不然性命難存。」
說罷,女子也不知那裡去了。張生就尋冢孔,投身而入。冢內甚深,靜聽外
邊,已不見什麼聲響。自道避在此,料無事了。須臾望去冢外,月色轉明,忽聞
冢上有人說話響。張生又懼怕起來,伏在冢內不動。只見冢外推將一物進孔中來,
張生只聞得血腥氣,黑中看去,月光照著明白,乃是一個死人,頭已斷了。正在
驚駭,又見是推一個進來。連推了三四個才住,多是一般的死人,以後沒得推進
來了。就聞冢上人嘈雜道:「金銀若干,錢物若干,衣服若干。」張生方才曉得
是一班強盜了,不敢吐氣,伏著聽他。只見那為頭的道:「某件與某人,某件與
某人。」連唱了來人的姓名,又有嫌多嫌少的道:
「分得不均勻。」相爭論的,半日方散去。張生曉得外邊無人了,堆了許多
死屍,好不懼怕!欲要出來,又被死屍塞住孔口,轉動不得。沒奈何只得蹲在裡
頭,等天明瞭。再去靜想方才所聽唱的姓名,忘失了些,還記得五六個,把來念
熟了。
等著天亮起來。
話說那失盜的鄉村裡,一伙人各執器械來尋盜跡。到了冢旁,見滿冢是血,
就圍住了,掘將開來。所殺之人,皆在冢內。落後見了張生是個活人,喊道:「還
有個強盜,落在裡頭。」就把繩捆將起來。張生道:「我是個舉子,不是賊。」
眾人道:「既不是賊,緣何在此冢內?」張生把昨夜的事一一說了。眾人那裡肯
信,道:「必是強盜殺人送屍到此,偶墮其內的。不要聽他胡講!」眾人你住我
不住的亂來踢打,張生只得叫苦。內中有老成的道:「私下不要亂打,且送到縣
裡去。」一伙人望著縣裡來,正行之間,只見張生的從人驢馬鞍駝盡到。
張生見了,吃驚道:「我昨夜見的是什麼來?如何馬驢從奴俱在?」那從人
見張生被縛住在人叢中,也驚道:「昨夜在路旁困倦,睡著了,及到天明不見了
郎君,故此尋來,如何被這些人如此窘辱?」張生把昨夜話對從人說了一遍,從
人道:
「我們一覺好睡,從不曾見個甚的,怎麼有如此怪異?」鄉裡這伙人道:「可
見是一鏟胡話,明是劫盜,敢這些人,都是一黨?」並不肯放鬆一些,送到縣裡。
縣裡牛公卻是舊相識,見張生被鄉人 縛而來,大驚道:「緣何如此?」張生
把前話說了,牛公叫快放了 ,請起來細問昨夜所見。張生道:「劫盜姓名,
小生還記得幾個。在冢上分散的衣物數目,小生也多聽得明白。」牛公取筆請張
生一一寫出,按名捕捉,人贓俱獲,沒有一個逃得脫的。乃知張生夜來所見夜叉
吃啖趕逐之景,乃是冤魂不散,鬼神幻出一段怪異,逼那張生伏在冢中,方得默
記劫盜姓名,使他逃不得。此天意假於張生以擒盜,不是正合著小子所言眼花錯
認,也自有緣故的話。而今更有個眼花錯認了,弄出好些冤業因果來,理不清身
子的,更為可駭可笑。正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冤業隨身,終須還帳。
這話也是唐時的事,山東沂州之西,有個名山,孤拔聳峭,迥出眾峰,周圍
三十里,並無人居。貞元初年,有兩個僧人,到此山中,喜歡這個境界幽僻,正
好清修,不惜清苦,滿山取枯樹椏枝,在大樹之間,搭起一間柴棚來。兩個同坐
在內,精勤禮念,晝夜不輟。四遠村落聞知,各各喜舍資財佈施,來替他兩個構
造屋宇,不上旬月之間,立成一個院子。
兩僧尤加慤勵,遠近皆來欽仰,一應齋供,多自日逐有人來給與。兩僧各住
一廊,在佛前共禱,咒願誓不下山,只在院中持齋,必祈修成無上菩提正果。正
是:
白日禪關閒閉,落霞流水長天。
溪上丹楓自落,山僧自是高眠。
又:
簷外晴絲颺網,溪邊春水浮花。
塵世無心名利,山中有分煙霞。
如此苦行,已經三十餘年。元和年間,冬夜月明,兩僧各在廊中,朗聲唄唱。
於時空山虛靜,聞山下隱隱有慟哭之聲,來得漸近,須臾已到院門。東廊僧在靜
中聽罷,忽然動了一念道:「如此深山寂寞,多年不出,不知山下光景如何?
聽此哀聲,令人悽慘感傷。」只見哭聲方止,一個人在院門邊牆上撲的跳下
地來,望著西廊便走。東廊僧遥見他身軀絕大,形狀怪異,吃驚不小。不敢聲張,
懷著鬼胎,且默觀動靜。自此人入西廊之後,那西廊僧唄唱之聲,截然住了。只
聽得劈劈撲撲,如兩下力爭之狀。過一回,又聽得信伢咀嚼,啖噬啜叱,其聲甚
厲。東廊僧慌了道:「院中無人,吃完了他,少不得到我。不如預先走了罷。」
忙忙開了院門,惶駭奔突。久不出山,連路徑都不認得了。攧攧撲撲,氣力殆盡,
回頭看一看後面,只見其人蹌蹌踉踉,大踏步趕將來,一發慌極了。
亂跑亂跳,忽逢一道溪水。褰衣渡畢,追者已到溪邊,卻不過溪來。只在隔
水嚷道:「若不阻水,當並啗之。」東廊僧且懼且行,也不想走到那裡去的是,
只信著腳步走罷了。須臾大雪,咫尺昏黑,正在沒奈何所在,忽有個人家牛坊,
就躲將進去,隱在裡面。此時已有半夜了,雪勢稍住。忽見一個黑衣的人,自外
執刀槍徐至欄下。東廊僧吞聲屏氣,潛伏暗中,向明窺看。見那黑衣人躊躇四顧,
恰像等些什麼的一般。
有好一會,忽然院牆裡面拋出些東西來,多是包裹衣服之類。
黑衣人看見,忙取來紮縛好了,裝做了一擔。牆裡邊一個女子,扳了牆跳將
出來,映著雪月之光,東廊僧且是看得明白。
黑衣人見女子下了牆,就把槍挑了包裹,不等與他說話,望前先走。女子隨
後,跟他去了。東廊僧想道:「不尷尬,此間不是住處。適才這男子女人,必是
相約私逃的。明日院中不見了人,照雪地行跡,尋將出來,見了個和尚,豈不把
姦情事纏在身上來。不如趁早走了去為是。」總是一些不認得路徑,慌忙又走,
恍恍惚惚,沒個定向。又亂亂的不成腳步,走上十數里路,踹了一個空,撲通的
攧了下去,乃是一個廢井。虧得乾枯沒水,卻也深廣,月光透下來,看時,只見
旁有個死人,身首已離,血體還暖,是個適才殺了的。東廊僧一發驚惶,卻又無
法上得來,莫知所措。到得天色亮了,打眼一看,認得是昨夜攀牆的女子。心裡
疑道:「這怎麼解?」正在沒出豁處,只見井上有好些人喊嚷,臨井一看道:「強
盜在此了。」
就將索縋人下來,東廊僧此時嚇壞心膽,凍僵了身體,掙扎不得。被那人就
在井中紼縛了,先是光頭上一頭栗暴,打得火星爆散。東廊僧沒口得叫冤,真是
在死邊過。那人紮縛好了,先後同死屍,弔將上來。只見一個老者,見了死屍,
大哭一番。哭罷道:「你這那裡來的禿驢?為何拐我女兒出來,殺死在井中?」
東廊僧道:「小僧是官山東廊僧人,三十年不下山,因為夜間有怪物到院中,啗
西廊僧,逃命至此。昨夜在牛坊中避雪,看見有個黑衣人進來。牆上一個女子跳
出來,跟了他去。小僧因怕惹著是非,只得走脫。不想墮落井中,先已有殺死的
人在內。小僧知他是甚緣故?小僧從不下山的,與人家女眷有何熟識?可以拐
帶。又有何冤仇,將他殺死?眾位詳察則個。」說罷,內中有好幾個人,曾到山
中認得他的,曉得是有戒行的高僧。卻是現今同個死女子在井中,解不出這事來,
不好替他分辯得。免不得一同送到縣裡來。縣令看見一干人 了個和尚,又抬
一個死屍,究問根由。只見一個老者告說道:「小人姓馬,是這本處人,這死的
就是小人的女兒。年一十八歲,不曾許聘人家。這兩日方才有兩家來說起,只見
今日早起來,家裡不見了女兒。跟尋起來,看見院後雪地上鞋跡,曉得越牆而走
了。依蹤尋到井邊,便不見女兒鞋跡,只有一團血灑在地上。向井中一看,只見
女兒已殺死,這和尚卻在裡頭,豈不是他殺的?」縣令問那僧人,「怎麼說?」
東廊僧道:「小僧是個官山中苦行僧人,三十餘年不下本山。
昨夜忽有怪物入院,將同住僧人啖噬,不得已破戒下山逃命,豈知宿業所纏,
撞到這網裡來。」就把昨夜牛坊聽見,已後慮禍再逃,墜井遇屍的話,細說了一
遍。又道:「相公但差人到官山一查,看西廊僧人蹤跡有無?是被何物啖噬模樣?
便見小生不是誑語。」縣令依言,隨即差個公人到山查勘的確,立等回話。公人
到得山間,走進院來,只見西廊僧好端端在那裡坐著看經。見有人來,才起問訊。
公人把東廊僧所犯之事,一一說過,道:「因他訴說,有甚怪物入院來吃人,故
此逃下山來的。相公著我來看個虛實,今師父既在,可說昨夜怪物,怎麼樣起?」
西廊僧道:「並無甚怪物,但二更時候,兩廊方對持念。東廊道友,忽然開了院
門走了出去,我倆人誓約已久,三十年不出院門。見他獨去,也自驚異,大聲追
呼,竟自不聞。小僧自守著不出院門之戒,不敢追趕罷了。至於山下之事,非我
所知。」公人將此語回覆了縣令,縣令道:「可見是這禿奴誑妄。」帶過東廊僧,
又加研審。東廊僧只是堅稱前說,縣令道:「眼見得西廊僧人見在,有何怪物來
院中?你恰恰這日下山,這裡恰恰有脫逃被殺之女同在井中。天下有這樣湊巧的
事,分明是殺人之盜,還要抵賴?」用起刑來,喝道:「快快招罷!」東廊僧道:
「宿債所欠,有死而已,無情可招。」惱了縣令性子,百般拷掠,楚毒備施。東
廊僧道:「不必加刑,認是我殺罷了。」此時連原告見和尚如此受慘,招不出什
麼來,也自想道:「我家並不曾與這和尚往來,如何拐得我女著?就是拐了怎不
與他逃去?卻要殺他。便做是殺了,他自家也走得去的,如何同住這井中,做什
麼?其間恐有冤枉。」
倒走到縣令面前,把這些話一一說了。縣令道:「是倒也說得是,卻是這個
奸僧,黑夜落井,必非良人。況又口出妄語欺誑,眼見得中有隱情了。只是行兇
刀杖無存,身邊又無贓物,難以成獄。我且把他牢固監候,你個自去外邊輯訪你
家女兒平日必有蹤跡可疑之處,與私下往來之人,家中必有所失物件,你們逐一
用心細查,自有明白。」眾人聽了吩咐,當下散了出來。東廊僧自到獄中受苦不
提。
卻說這馬家是個沂州富翁,人皆呼為馬員外,家有一女,長成得美麗非凡,
從小與一個中表之兄杜生,彼此相慕,暗約為夫婦。杜生家中卻是清淡,也曾央
人來做幾次媒的,馬員外嫌他家貧,幾次回了。卻不知女兒心裡,只思量嫁他。
其間走腳通風,傳書遞簡,全虧著一個奶娘,是從幼乳這女子的。這奶子是個不
良的婆娘,專一哄誘人家小娘子,動了春心,做些不恰當的手腳,便好乘機拐騙
他的東西。所以曉得他心事如此,倒身在裡頭做馬泊六。弄得他兩個情熱如火,
只是不能成就這事。那女子看看大了,有兩家來說親。馬員外已有揀中的,將次
成約。女子有些著了急,與奶娘商量道:
「我一心只愛杜家哥哥,而今卻待把我許別家,怎生計較?」奶子就起個憊
■肚腸,哄他道:「前日杜家求了幾次,員外只是不肯,要明配他,必不能夠。
除非嫁了別家,與他暗裡偷期罷。」女子道:「我既嫁了人,怎好又做得這事?
我一心要隨著杜郎,只不嫁人。」奶子道:「怎依得你不嫁?我有一個計較,趁
著未許定人家時節,生做他一做。」女子道:「如何生做?」奶子道:「我去約
定了他,你私下與他走了,多帶些盤纏,在他州外府過他幾時,落得快活。且等
家裡尋得著時,你兩個已自成親得久了,好人家兒女,不好拆開了另嫁得。別人
家也不來要了,除非此計,可以行得。」女子道:「此計果妙,只要約得的確。」
奶子道:「這個在我身上,」原來馬員外家巨富,女兒房中東西,金銀珠寶,頭
面首飾,衣服滿箱滿籠的,都在這奶子眼裡。奶子動火他這些東西,怎肯教著了
別人?他有一個兒子,叫做牛黑子,是個不本分的人,專一在賭博行廝撲行中走
動,結識那一班無賴子弟。也有時去做些偷雞弔狗的勾當。奶子欺心,當女子面
前許他去約杜郎,他私下去與兒子商量,只叫他冒頂了名,騙領了別處去,賣了
他,落得他小富貴。算計停當,來哄女子道:「已約定了,只在今夜月明之下,
先把東西搬出院牆外牛坊中去,然後攀牆而出。」先是女子要奶子同去,奶子道:
「這使不得,你自去,須一時沒查處。連我去了,他明知我在裡頭做事,尋到我
家,卻不做出來?」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
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這般一走,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平之願了。」
正是: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是夜女子與奶子把包裹紮好,先拋出牆外,落後女子攀牆而出。正是東廊僧
在暗地裡窺看之時,那時見有個黑衣人擔著前走,女子只道是杜郎,換了青衣,
瞞人眼睛的。尾著隨去,不以為意。到得野外井邊,月下看得明白,是雄糾糾一
個黑臉大漢,不是杜郎了。女孩兒不知個好歹,不由的驚喊起來。黑漢叫他:「不
要喊!」那裡掩得住,黑漢想道:「他有偌多的東西在我擔裡,我若同了這帶腳
的貨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人財兩失。不如結果了他罷。」拔出刀來往頸子上
只一刀,這嬌怯怯的女子,能消得幾時功夫,可憐一朵鮮花,一旦萎於荒草。也
是他念不正,以致有此。正是:
「賭」近盜兮「奸」近殺,古人說話不曾差。
「奸」「賭」兩般都不染,太平無事做人家。
女子既死,黑子就把來攛入廢井之中,帶了所得東西,飛也似的去了。怎知
這裡又有這個悔氣星照命的和尚來,頂了缸坐牢受苦。說話的,若如此,真是有
天無日頭的事了。看官,天綱恢恢,疏而不漏。少不得到其間逐漸的報應出來。
卻說馬員外先前不見了女兒,一時叫人追尋,不期撞著這和尚,鬼混了多時,
送他在獄裡了,家中竟不曾仔細查得。
及到家中細想,只疑心道:「未必關得和尚事。」到得房中一看,只見箱籠
一空,道:「是必有個人約著走的,只是平日不曾見什麼破綻。若有姦夫同逃,
如何又被殺死?」卻不可解,沒個想處,只得把失去之物,寫個失貼各處貼了招
榜,出了賞錢,要明白這件事。那奶子聽得小娘子被殺了,只有他心下曉得,捏
著一把汗,心裡恨著兒子道:「只教你領了他去,如何做出這等沒脊骨事來?」
私下見了,暗地埋怨一番,著實叮囑他「要謹慎,此乃人命關係,弄得大了。」
又過了幾時,牛黑子漸把心放寬了,帶了錢到賭房裡去賭。怎當得博去,就是個
叉色,一霎時把錢多輸光了。欲待再去拿錢時,興高了,卻等不得。站在旁邊,
又有忍不住。伸手去腰裡摸出一對金鑲寶簪頭押錢再賭,指望就博將轉來,自不
妨事。誰知一去,不能復返,只得忍著輸,散了。那押的當頭,須不曾討得去,
在個捉頭兒的黃胖哥手裡。黃胖哥帶了家去,被他妻子看見了道:「你那裡來這
樣東西?不要來歷不明,做出事來。」黃胖哥道:「我須有個來處。有什麼不明?
是黑子當錢的。」黃嫂子道:「可又來,小牛又不曾有妻小,是個光棍哩。那裡
掙得有此等東西?」胖哥猛想起來道:「是呀,馬家小娘子被人殺死,有張失單,
多半是頭上首飾。他是奶娘之子,這些失物,或者他有些乘機偷盜在裡頭。」黃
嫂子道:「明日竟到他家解錢,必有說話。若認著了,我們先得賞錢去,可不好?」
商量定了,到了次日,胖哥竟帶了簪子望馬員外解庫中來。恰好員外走將出
來,胖哥道:「有一件東西,拿來與員外認看。
認得著,小人要賞錢。認不著,小人解些錢去罷。」黃胖哥拿那簪頭,遞與
員外。員外一看,卻認得是女兒之物。就詰問道:「此自何來?」黃胖哥把牛黑
子賭錢押簪的事,說了一遍。
馬員外點點頭道:「不消說了,是他母子兩個商通合計的了。」
款住黃胖哥要寫了張首單,說:「金寶簪一對,的系牛黑子押錢之物,所首
是實。」馬員外對黃胖哥說:「外邊且不可聲張!」
先把賞錢一半與他,事完之後找足。黃胖哥歡喜報得著,去了。員外袖了兩
個簪頭,進來對奶子道:「你且說前日小娘子怎樣逃出去的?」奶子道:「員外
瘞之,後冢上生連理樹,上有鴛鴦,悲鳴飛去。此兩個要放鴛鴦比翼交頸,不料
便成語讖。況本婦甫能䦛䦟得病好,就便荒淫無度。正是:
偷雞貓兒性不改,養漢婆娘死不休。
再說張二官提刀在手,潛步至門,梯樹竊聽。見他兩個戲謔歌呼,歷歷在耳,
氣得按捺不下,打一磚去。本婦就吹滅了燈,聲也不則了。連打了三塊,本婦教
秉中先睡:「我去看看便來。」阿瞞持燭先行,開了大門,並無人跡。本婦叫道:
「今日是個端陽佳節,那家不吃幾杯雄黃酒!」正要罵間,張二官跳將下來,
喝道:「潑賤!你和甚人夤夜吃酒!」本婦嚇得戰做一團,只說:「不不不!」
張二官乃曰:「你同我上樓一看,如無便罷,慌做甚麼?」本婦又見阿巧、李二
郎一齊都來,自分必死,延頸待盡。秉中赤條條驚下 來,匍匐口稱:「死罪,
死罪!惟願將家私並女奉報,哀憐小弟母老妻嬌,子幼女弱!」張二官那裡准他,
則見刀過處,一對人頭落地,兩腔鮮血沖天。正是:
當時不解恩成怨,今日方知色是空。
當初本婦臥病,已聞阿巧、李二郎言道:「五五之間,待同你一會之人,假
弓長之手,再與相見。」果至五月五日,被張二官殺死。「一會這人」,乃秉中
也。禍福未至,鬼神必先知之,可不懼歟!故知士矜才則德薄,女衒色則情放。
若能如執盈,如臨深,則為端士淑女矣,豈不美哉!情願率土之民,夫婦和柔,
琴瑟諧協,有過則改之,未萌則戒之,敦崇風教,未為晚也。在座看官,漫聽這
一本《刎頸鴛鴦會》,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見拋磚意暗猜,入門來魂已驚。舉青鋒過處喪多情,到今朝你心還未省!送
了他三條性命,果冤冤相報有神明。
又調《南鄉子》一闋,詞曰:
春老怨啼鵑,玉損香消事可憐。一對風流傷白刃,冤冤。惆悵勞魂赴九泉。
抵死苦留連,想是前生有業緣!景色依然人已散,天天。千古多情月自圓。
第二十二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朱文燈下逢劉倩,師厚燕山遇故人。
隔斷死生終不泯,人間最切是深情。
話說大唐中和年間,博陵有個才子,姓崔名護,生得風流俊雅,才貌無雙。
偶遇春榜動,選場開,收拾琴劍書箱,前往長安應舉。歸當暮春,崔生暫離旅舍,
往城南郊外游賞。但覺口燥咽乾,唇焦鼻熱。一來走得急,那時候也有些熱了。
這崔生只為口渴,又無谿澗取水。只見一個去處:
灼灼桃紅似火,依依綠柳如煙,竹籬,茅舍,黃土壁,白板扉,哞哞犬吠桃
源中,兩兩黃鸝鳴翠柳。
崔生去叩門,覓一口水,立了半日,不見一人出來。正無計結,忽聽得門內
笑聲。崔生鷹覷鶻望,去門縫裡一瞧,原來那笑的,卻是一個女孩兒,約有十六
歲。那女兒出來開門。崔生見了。口一發燥,咽一發乾,唇一發焦,鼻一發熱,
連忙叉手向前道:「小娘子拜揖。」那女兒回個嬌嬌滴滴的萬福道:「官人寵顧
茅舍,有何見諭?」崔生道:「卑人博陵崔護,另無甚事,只因走遠氣喘,敢求
勺水解渴則個。」
女子聽罷,並無言語。疾忙進去,用纖纖玉手,捧著磁甌,盛半甌茶,遞與
崔生。崔生接過,呷入口,透心也似涼,好爽利!只得謝了自回,想著功名,自
去赴選。誰想時運未到,金榜無名,離了長安,匆匆回鄉去了。
倏忽一年,又遇開科。崔生又起身赴試。追憶故人,且把試事權時落後,急
往城南,一路上東觀西望,只怕錯認了女兒住處。頃刻到門前,依舊桃紅柳綠,
犬吠鶯啼。崔生至門,見寂寞無人,心中疑惑,還去門縫裡瞧時,不聞人聲,徘
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題四句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罷,自回。明日放心不下,又去探看。忽見門兒呀地開了,走出一個人來。
生得:
鬚眉皓白,鬢髮稀疏。身披白布道袍,手執斑竹拄杖。堪為四皓南山客,做
得磻溪執釣人。
那老兒對崔生道:「君非崔護麼?」崔生道:「丈人拜揖,卑人是也。不知
丈人何以見識?」那老兒道:「君殺我女兒,怎不生識?」驚得崔護面色如土,
道:「卑人未嘗到老丈宅中,何出此言?」老兒道:「我女兒去歲獨自在家,偶
你來覓水。去後昏昏如醉,不離 席。昨日忽說道:『去年今日曾遇崔郎。
今日想必來也。』走到門前,望了一日,不見。轉身抬頭,忽見白板扉上詩,
長哭一聲,瞥然倒地。老漢扶入房中,一夜不醒。早間忽然開眼道:『崔郎來了,
爹爹好去迎接。』今君果至,豈非前定。且請進去一看。」誰想崔生入得門來,
裡面哭了一聲。仔細看時,女兒死了。老兒道:「郎君今番真個償命!」崔生此
時,又驚又痛,便走到 前,坐在女兒頭邊,輕輕放起女兒的頭,伸直了自家
腿,將女兒的頭,放在腿上,親著女兒的臉道:「小娘子,崔護在此。」頃刻間,
那女兒三魂再至,七魄重生,須臾就走起來。老兒十分歡喜。就賠妝奩,招贅崔
生為婿。後來崔生發跡為官,夫妻一世團圓。正是:
月缺再圓,鏡離再合。
花落再開,人死再活。
為甚今日說這段話?這個便是死中得活。有一個多情的女兒,沒興遇著個子
弟,不能成就,乾折了性命,反作成別人洞房花燭。正是:
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說這女兒遇著的子弟,卻是宋朝東京開封府,有一員外,姓吳名子虛。平生
是個真實的人,只生得一個兒子,名喚吳清。正是愛子嬌癡,獨兒得惜。那吳員
外愛惜兒子,一日也不肯放出門。那兒子卻是風流博浪的人,專要結識朋友,覓
柳尋花。忽一日,有兩個朋友來望,卻是金枝玉葉,鳳子龍孫,是宗室趙八節使
之子,兄弟二人,大的諱應之,小的諱茂之,都是使錢的勤兒。兩個叫院子通報。
吳小員外出來迎接,分賓而坐。獻茶畢,問道:「幸蒙恩降,不知又何使令?」
二人道:「即今清明時候,金明池上,士女喧闐,遊人如蟻。
欲同足下一遊,尊意如何?」小員外大喜道:「蒙二兄不棄寒賤,當得奉陪。」
小員外便教童兒,挑了酒樽食罍,備三匹馬,與兩個同去。迤邐早到金明池。陶
谷學士有首詩道:
萬座笙歌醉後醒,繞池羅幙翠煙生。
雲藏宮殿九重碧,日照乾坤五色明。
波面畫橋天上落,岸邊遊客鑒中行。
駕來將幸龍舟宴,花外風傳萬歲聲。
三人繞池遊玩,但見:
桃紅似錦,柳綠如煙。花間粉蝶雙雙,枝上黃鸝兩兩。踏青士女紛紛至,賞
玩遊人隊隊來。
三人就空處,飲了一回酒。吳小員外道:「今日天氣甚佳,只可惜少個侑酒
的人兒。」二趙道:「酒已足矣,不如閒步消遣,觀看士女遊人,強似呆坐。」
三人挽手同行。
剛動腳不多步,忽聞得一陣香風,絕似麝蘭香,又帶些脂粉氣。吳小員外迎
這陣香風上去,忽見一簇婦女,如百花鬥彩,萬卉爭妍。內中一位小娘子,剛剛
十五六歲模樣,身穿杏黃衫子,生得如何:
眼橫秋水,眉拂春山。發似雲堆,足如蓮蕊。兩顆櫻桃分素口,一枝楊柳鬥
纖腰。未領略遍體溫香,早已睹十分丰韻。
吳小員外看見,不覺遍體蘇麻,急欲捱身上前。卻被趙家兩兄弟拖回,道:
「良家女子,不可調戲,恐耳目甚多,惹禍招非。」小員外雖然依允,卻似勾走
了魂靈一般。那小娘子隨著眾女娘自去了。小員外與二趙相別自回。一夜不睡,
道:
「好個十相具足的小娘子,恨不曾訪問他居止姓名。若訪問得明白,央媒說
合,或有三分僥倖。」次日,放心不下,換了一身整齊衣服,又約了二趙,在金
明池上,尋昨日小娘子蹤跡。
分明昔日陽台路,不見當時行雨人。
吳小員外在遊人中,往來尋趁,不見昨日這位小娘子,心中悶悶不悅。趙大
哥道:「足下情懷少樂,想尋春之興未遂。
此間酒肆中,多有當壚少婦。愚弟兄陪足下一行,倘有看得上眼的,沽飲三
杯,也當春風一度,如何?」小員外道:「這些老妓夙娼,殘花敗柳,學生平日
都不在意。」趙二哥道:
「街北第五家,小小一個酒肆,倒也精雅。內中有個量酒的女兒,大有姿色,
年紀也只好二八,只是不常出來。」小員外欣然道:「煩相引一看。」
三人移步街北,果見一個小酒店,外邊花竹扶疏,裡面杯盤羅列。趙二哥指
道:「此家就是。」三人入得門來,悄無人聲。不免喚一聲:「有人麼?有人麼?」
須臾人間,似有如無,覺得嬌嬌媚媚,妖妖嬈嬈,走一個十五六歲花朵般多情女
兒出來。那三個子弟,見了女兒,齊齊的三頭對地,六臂向身,唱個喏道:「小
娘子拜揖。」那多情的女兒,見了三個子弟,一點春心動了,按捺不下,一雙腳
兒出來了,則是麻麻地進去不得。緊挨著三個子弟坐地,便教迎兒取酒來。那四
個可知道喜!四口兒並來,沒一百歲。方才舉得一杯,忽聽得驢兒啼響,車兒輪
響,卻是女兒的父母上墳回來。三人敗興而返。
迤逶春色凋殘,勝游難再,只是思憶之心,形於夢寐。轉眼又是一年。三個
子弟不約而同,再尋舊約。頃刻已到。但見門戶蕭然,當壚的人不知何在。三人
少歇一歇問信,則見那舊日老兒和婆子走將出來,三人道:「丈人拜揖。有酒打
一角來。」便問:「丈人,去年到此,見個小娘子量酒,今日如何不見?」那老
兒聽了,簌地兩行淚下:「復官人,老漢姓盧名榮。官人見那量酒的,就是老拙
女兒,小名愛愛。去年今日合家去上墳,不知何處來三個廝兒,和他吃酒,見我
回來散了。中間別事不知。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
然悒怏,不吃飲食,數日而死。這屋後小丘,便是女兒的墳。」說罷,又簌簌地
淚下。三人噤口不敢再問,連忙還了酒錢,三個馬兒連著,一路傷感不已,回頭
顧盼,淚下沾襟,怎生放心得下!正是:
夜深暄暫息,池台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那三個正行之際,恍惚見一婦人,素羅罩首,紅帕當胸,顫顫搖搖,半前半
卻,覷著三個,低聲萬福。那三個如醉如癡,罔知所措。道他是鬼,又衣裳有縫,
地下有影,道是夢裡,自家掐著又疼。只見那婦人道:「官人認得奴家,即去歲
金明池上人也。官人今日到奴家相望,爹媽詐言我死,虛堆個土墳,待瞞過官人
們。奴家思想前生有緣,幸得相遇。如今搬在城裡一個曲巷小樓,且是瀟灑。尚
不棄嫌,屈尊一顧。」
三人下馬齊行。瞬息之間,便到一個去處。入得門來,但見:
小樓連苑,斗帳藏春。低簷淺映紅簾,曲閣遥開錦帳。半明半暗,人居掩映
之中,萬綠萬紅,春滿風光之內。
上得樓兒,那女兒便叫:「迎兒,安排酒來,與三個姐夫賀喜。」無移時,
酒到痛飲。那女兒所事熟滑,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搊一
個緊颼颼的箏兒,道一個甜甜嫩嫩的千歲兒。那弟兄兩個飲散,相別去了。吳小
員外回身轉手,搭定女兒香肩,摟定女兒細腰,捏定女兒纖手,醉眼乜斜,只道
樓兒便是 上,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端的是:
春衫脫下,繡被鋪開。酥胸露一朵雪梅,纖足啟兩彎新月。未開桃蕊,怎禁
他浪蝶深偷﹔半折花心,忍不住狂蜂恣彩。潛然粉汗,微喘相偎。
睡到天明,起來梳洗,吃些早飯,兩口兒絮絮叨叨,不肯放手。吳小員外焚
香設誓,齧臂為盟。那女兒方才掩著臉,笑了進去。
吳小員外自一路悶悶回家,爹媽見了,道:「我兒,昨夜宿於何處?教我一
夜不睡,亂夢顛倒。」小員外道:「告爹媽,兒為兩個朋友是皇親國戚,要我陪
宿,不免依他。」爹媽見說是皇親,又曾來望,便不疑他。誰想情之所鐘,解釋
不得。有詩為證:
鏟平荊棘蓋樓台,樓上笙歌鼎沸開。
歡笑未終離別起,從前荊棘又生來。
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說得著。可知哩,筍芽兒般後生,遇著花朵兒
女娘,又是芳春時候,正是:
佳人窈窕當春色,才子風流正少年。
小員外只為情牽意惹,不隔兩日,少不得去伴女兒一宵。
只一件,但見女兒時,自家覺得精神百倍,容貌勝常﹔才到家,便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漸漸有如鬼質,看看不似人形,飲食不思,藥餌不進。
父母見兒如此,父子情深,顧不得朋友之道,也顧不得皇親國戚,便去請趙
公子兄弟二人來,告道:「不知二兄日前帶我豚兒,何處非為?今已害得病深,
若是醫得好,一句也不敢言,萬一有些不測,不免擊鼓訴冤,那時也怪老漢不得!」
那兄弟二人聽罷,切切偶語:「我們雖是金枝玉葉,爭奈法度極嚴,若子弟
賢的,一般如凡人敘用,若有些爭差的,罪責卻也不小。萬一被這老子告發時,
畢竟於我不利。」疾忙回言:
「丈人,賢嗣之疾,本不由我弟兄。」遂將金明酒店上遇見花枝般多情女兒,
始末敘了一遍。老兒大驚,道:「如此說,我兒著鬼了!二位有何良計可以相救?」
二人道:「有個皇甫真人,他有割妖符劍,除非請他來施設,退了這邪鬼,方保
無恙。」老兒拜謝道:「全在二位身上。」二人回身就去。卻是:
青龍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兩個上了路,遠遠到一山中,白雲深處,見一茅庵:
黃茅蓋屋,白石壘牆。陰陰松暝鶴飛回,小小池晴龜出曝。翠柳碧梧夾路,
玄猿白鶴迎門。
頃刻間庵裡走出個道童來,道:「二位莫不是尋師父救人麼?」二人道:「便
是,相煩通報則個。」道童道:「若是別患,俺師父不去,只割情慾之妖。卻為
甚的?情能生人,亦能死人。生是道家之心,死是道家之忌。」二人道:「正要
割情慾之妖,救人之死。」小童急去,請出皇甫真人。真人見道童已說過了,「吾
可一去。」迤逶同到吳員外家。才到門首,便道:
「這家被妖氣罩定,卻有生氣相臨。」卻好小員外出見,真人吃了一驚,道:
「鬼氣深了!九死一生,只有一路可救。」驚得老夫妻都來跪告真人:「俯垂法
術,救俺一家性命!」真人道:「你依吾說,急往西方三百里外避之。若到所在,
這鬼必然先到。倘若滿了一百二十日,這鬼不去,員外拚著一命,不可救治矣。」
員外應允。備素齋,請皇甫真人齋罷,相別自去。
老員外速教收拾擔仗,往西京河南府去避死。正是:
曾觀前定彔,生死不由人。
小員外請兩個趙公子相伴同行。沿路去時,由你登山涉嶺,過澗渡橋,閒中
鬧處,有伴無人,但小員外吃食,女兒在旁供菜﹔員外臨睡,女兒在傍解衣﹔若
員外登廁,女兒拿著衣服。處處莫避,在在難離。不覺在洛陽幾日,忽然一日屈
指算時,卻一百二十日。如何是好?那兩個趙公子和從人守著小員外,請到酒樓
散悶,又愁又怕,都擱不住淚汪汪地。
又怕小員外看見,急急拭了。小員外目睜口呆,罔知所措。
正低了頭倚著欄桿,恰好皇甫真人騎個驢兒過來。趙公子看見了,慌忙下樓,
當街拜下,扯住真人,求其救度。吳清從人都一齊跪下拜求。真人便就酒樓上結
起法壇,焚香步罡,口中唸唸有詞。行持了畢,把一口寶劍,遞與小員外道:
「員外本當今日死。且將這劍去,到晚緊閉了門。黃昏之際,定來敲門,休
問是誰,速把劍斬之。若是有幸,斬得那鬼,員外便活,若不幸誤傷了人,員外
只得納死。總然一死,還有可脫之理。」吩咐罷,真人自騎驢去了。
小員外得了劍,巴到晚間,閉了門。漸次黃昏,只聽得剝啄之聲。員外不露
聲息,悄然開門,便把劍斲下,覺得隨手倒地。員外又驚又喜,心窩裡突突地跳。
連叫:「快點燈來!」
眾人點燈來照,連店主人都來看。不看猶可,看時,眾人都吃了一驚:
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店主人認得砍倒的屍首,卻是店裡奔走的小廝阿壽,十五歲了,因往街上登
東,關在門外,故此敲門,恰好被劍砍壞了。
當時店中嚷動,地方來,見了人命事,便將小員外縛了。
兩個趙公子也被縛了。等待來朝,將一行人解到河南府。大尹聽得是殺人公
事,看了辭狀,即送獄司勘問。吳清將皇甫真人斬妖事,備細說了。獄司道:「這
是荒唐之言。見在殺死小廝,真正人命,如何抵釋!」喝教手下用刑。卻得跟隨
小員外的,在衙門中使透了銀子。獄卒稟道:「吳清久病未痊,受刑不起。那兩
個宗室,只是干連小犯。」獄官借水推船,權把吳清收監,候病痊再審,二趙取
保在外。一面著地方將棺木安放屍首,聽候堂上吊驗,斬妖劍作兇器駐庫。
卻說吳小員外是夜在獄中垂淚歎道:「爹娘只生得我一人,從小寸步不離,
何期今日死於他鄉!早知左右是死,背井離鄉,著甚麼來!」又歎道:「小娘子
呵,只道生前相愛,誰知死後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
我好苦也!我好恨也!」嗟怨了半夜,不覺睡去。夢見那花枝般多情的女兒,妖
妖嬈嬈,走近前來,深深道個萬福道:「小員外休得悵恨奴家。奴自身亡之後,
感太元夫人空中經過,憐奴無罪早夭,授以太陰煉形之術,以此元形不損,且得
遊行世上。感員外隔年垂念,因而冒恥相從﹔亦是前緣宿分,合有一百二十日夫
妻,今已完滿,奴自當去。前夜特來奉別,不意員外起其惡意,將劍砍奴,今日
受一夜牢獄之苦,以此相報。阿壽小廝,自在東門外古墓之中,只教官府復驗屍
首,便得脫罪。奴又與上元夫人,求得玉雪丹二粒,員外試服一粒,管取百病消
除,元神復舊,又一粒員外謹藏之,他日成就員外一段佳姻,以報一百二十日夫
妻之恩。」說罷,出藥二粒,如雞豆般,其色正紅,分明兩粒火珠。那女兒將一
粒納於小員外袖內,一粒納於口中,叫聲:「奴去也,還鄉之日,千萬到奴家荒
墳一顧,也表員外不忘故舊之情!」小員外再欲叩問詳細,忽聞鐘聲聒耳,驚醒
將來。口中覺有異香,腹裡一似火團展轉,汗流如雨。巴到天明,汗止,身子頓
覺健旺。摸摸袖內,一粒金丹尚在,宛如夢中所見。
小員外隱下余情,只將女鬼托夢,說阿壽小廝見在,請復驗屍首,便知真假。
獄司稟過大尹,開棺檢視,原來是舊笤帚一把,並無他物。尋到東門外古墓,那
阿壽小廝如醉夢相似,睡於破石槨之內。眾人把姜湯灌醒,問他如何到此,那小
廝一毫不知。獄司帶那小廝並笤帚,到大尹面前,教店主人來認,實是阿壽未死,
方知女鬼的做作。大尹即將眾人趕出。皇甫真人已知斬妖劍不靈,自去入山修道
去了。二趙接得吳小員外,連稱恭喜。酒店主人也來謝罪。三人別了主人家,領
著僕從,歡歡喜喜回開封府來。
離城還有五十余裡,是個大鎮,權歇馬上店,打中火。只見間壁一個大戶人
家門首,貼一張招醫榜文:
本宅有愛女患病垂危,人不能識。倘有四方明醫,善能治療者,奉謝青蚨十
萬,花紅羊酒奉迎,決不虛示。
吳小員外看了榜文,問店小二道:「間壁何宅?患的是甚病?沒人識得?」
小二道:「此地名褚家莊,間壁住的,就是褚老員外。生得如花似玉一位小娘子,
年方一十六歲。若干人來求他,老員外不肯輕許。一月之間,忽染一病,發狂譫
語,不思飲食,許多太醫下藥,病只有增無減。好一主大財鄉,沒人有福承受得。
可惜好個小娘子,世間難遇!如今看看欲死,老夫妻兩口兒晝夜啼哭,聽祈神拜
佛,做好事保福,也不知費了若干錢鈔了。」小員外聽說,心中暗喜,道:「小
二哥,煩你做個媒,我要娶這小娘子為妻。」小二道:「小娘子一生九死,官人
便要講親,也待病痊。」小員外道:「我會醫的是狂病,不願受謝,只要許下成
婚,手到病除。」小二道:
「官人請坐,小人即時傳語。」
須臾之間,只見小二同著褚公到店中來,與三人相見了,問道:「那一位先
生善醫?」二趙舉手道:「這位吳小員外。」褚公道:「先生若醫得小女病痊,
帖上所言,毫釐不敢有負。」吳小員外道:「學生姓吳名清,本府城內大街居住,
父母在堂,薄有家私,豈希罕萬錢之贈。但學生年方二十,尚未婚配,久慕宅上
小娘子容德俱全,倘蒙許諧秦晉,自當勉舉盧扁。」二趙在旁,又幫襯許多好言,
誇吳氏名門富室,又誇小員外做人忠厚。褚公愛女之心,無所不至,不由他不應
承了,便道:
「若果然醫得小女好時,老漢賠薄薄妝奩,送至府上成婚。」吳清向二趙道:
「就煩二兄為媒,不可退悔!」褚公道:「豈敢!」
當下褚公連三位都請到家中,設宴款待。
吳清性急,就教老員外:「引進令愛房中,看病下藥。」褚公先行,吳清隨
後。可是緣分當然,吳小員外進門時,那女兒就不狂了。吳小員外假要看脈,養
娘將羅幃半揭,幃中就聞金釧索瑯的一聲,舒出削玉團冰的一隻纖手來。正是:
未識半面花容,先見一雙玉腕。
小員外將兩手脈俱已看過,見神見鬼的道:「此病乃邪魅所侵,非學生不能
治也。」遂取所存玉雪丹一粒,以新汲井花水,令其送下。那女子頓覺神清氣爽,
病體脫然。褚公感謝不盡。是日,三人在褚家莊歡飲。至夜,褚公留宿於書齋之
中。次日,又安排早酒相請。二趙道:「擾過就告辭了。只是吳小員外姻事,不
可失信。」褚公道:「小女蒙活命之恩,豈敢背恩忘義?所諭敢不如命!」小員
外就拜謝了岳丈。褚公備禮相送,為程儀之敬。三人一無所受,作別還家。
吳老員外見兒子病好回來,歡喜自不必說。二趙又將婚姻一事說了,老員外
十分之美,少不得擇日行聘,六禮既畢,褚公備千金嫁裝,親送女兒過門成親。
吳小員外在花燭之下,看了新婦,吃了一驚,好似初次在金明池上相逢這個穿杏
黃衫的美女。過了三朝半月,夫婦廝熟了,吳小員外叩問妻子。
去年清明前二日,果系探親入城,身穿杏黃衫,曾到金明池上遊玩。正是人
有所願,天必然之。那褚家女子小名,也喚做愛愛。吳小員外一日對趙氏兄弟說
知此事,二趙各各稱奇:
「此段姻緣,乃盧女成就,不可忘其功也。」吳小員外即日到金明池北盧家
店中,述其女兒之事,獻上金帛,拜認盧榮老夫婦為岳父母,求得開墳一見,願
買棺改葬。盧公是市井小人,得員外認親,無有不從。小員外央陰陽行擇了吉日,
先用三牲祭禮燒奠,然後啟土開棺。那愛愛小娘子面色如生,香澤不散,乃知太
陰煉形之術所致。吳小員外歎羨了一回。改葬已畢,請高僧廣做法事七晝夜。其
夜又夢愛愛來謝,自此蹤影遂絕。後吳小員外與褚愛愛,百年諧老,盧公夫婦,
亦賴小員外送終,此小員外之厚德也。有詩為證:
金明池畔逢雙美,了卻人間生死緣。
世上有情皆似此,分明火宅現金蓮。
第二十三卷
文世高斷橋生死緣
蓋情之一字,假則流蕩忘返,真則從一而終﹔始或因情以離,後必因真而合。
所以破鏡重圓,香勾再合,有自來也。
話說元朝,姑蘇有一士人,姓文,名世高,字希顏,生來天資敏捷,博洽好
學,但因元朝輕儒,所以有志之士,都不肯去做官,情願隱於山林,做些詞曲度
日,故此文世高功名之念少,而詩酒之情濃。到至正年間,已是二十過頭,因慕
西湖佳麗,來到杭州,於錢塘門外昭慶寺前,尋了一所精潔書院,安頓了行李、
書籍,卻整日去湖上遨遊。信步間行,偶然步至斷橋左側,見翠竹林中,屹立一
門,門額上有一匾,曰「喬木世家」。世高緩步而入,覺綠槐修竹,清陰欲滴﹔
池內蓮花馥鬱,分外可人。世高緣景致佳甚,盤桓良久,忽聞有人嬌語道:「美
哉少年!」世高聞之,因而四顧,忽見池溏之上、台榭之東,綠陰中,小樓內,
有一小嬌娥,傾城國色,在那裡遮遮掩掩的偷看。
世高欲進不敢,只得緩步而出,意欲訪問鄰家,又不好輕問得,適見花粉店
中,坐著一個老婦人,世高走進前,陪一個小心道:「老娘娘,借寶店坐一坐。」
那老婦人道:「任憑相公坐,不訪,只沒有好茶相款。」世高見這老嫗說話賢而
有理,便問道:「老娘娘高姓?」老婦人接口道:「老身母家姓李,嫁與施家。
先夫亡故十年,只生得一個小女。因先夫排行第十,人多稱老身施十娘,但不知
相公高姓,仙鄉何處,到此何干?」世高道:「在下姑蘇人,姓文,因慕西湖山
水,特來一遊。」施十娘道:「相公是特來游西湖,便是最知趣的人了。」
世高見他通文達禮,料道不是粗蠢之人,便接口道:「老娘娘,前面那高樓
門,是什麼樣人家?」施十娘道:「是香宦劉萬戶家。可惜這樣人家,並無子嗣,
只生得一位小姐,叫做秀英,已是十八歲了,尚未吃茶。」世高故意驚訝,道:
「男大當婚,女大須嫁。論起年紀,十八歲,就是小戶人家也多嫁了,何況
宦家?」施十娘道:「相公有所不知,劉萬戶只因這小姐生得聰明伶俐,善能吟
詩作賦,愛惜他如掌上之珠,不肯嫁與平常人家﹔必須嫁於讀書有功名之人,贅
在家裡,與他撐持門戶。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把青春都錯過了。」世高道:「老
娘娘,可曾見小姐過麼?」施十娘道:「老身與他是近鄰,時常賣花粉與他,怎
麼不見?」
世高聽見,暗喜道:「合拍得緊!今日且未可說出。」遂叫聲咶噪,起身回
去,細細思想道:「這姻緣准在此老婦人身上,有些針線。但這老婦人,賣花粉
過日,家道料不豐腴,我須破些錢鈔,用些甜言笑語,以圖僥倖。」是夜思念秀
英小姐,道:「他是閨門處女,如何就輕意出口稱贊我?他既稱贊我,必有我的
意思。況又道:『美哉少年,尤為難得。』」在 上翻來復去,睡不著,忽然
不知不覺,夢到城隍廟裡,一心牽掛著秀英小姐,便就廟裡城隍面前禱告道:「不
知世高與劉秀英,有婚姻之緣否?」城隍吩咐判官,查他婚姻薄籍。判官呈上,
城隍看了,便就案上硃筆,寫下四句與文世高,接得在手,仔細一看,上道:
爾問婚姻,只看香勾。
破鏡重圓,悽惶好逑。
文世高正在詳審之際,旁邊判官高聲一喝,颯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仔細
思量:「此夢實為怪異。但『破鏡重圓,悽惶好逑』二句,其中有合而離、離而
合之事,且待婚姻到手,再作區處。」到天明,急用了早膳,帶了兩錠銀子,踱
到施十娘店中來。
那施十娘正在那裡整理花粉,抬起頭來,見文世高在面前,便道:「相公,
今日有什麼事又來?」文世高道:「有件事央挽老娘。」施十娘道:「有何事?
若可行的,當得效勞。」文世高便去袖中,取出銀子來,塞進施十娘袖中,道:
「在下並不曾有妻室,要老娘做個媒人。」施十娘見他口氣,明明是昨日說了秀
英小姐身上來的,卻故意問道:「相公看上了那一家姐姐,要老身做媒?」文世
高道:「就是老娘昨日說的劉秀英小姐。」施十娘道:「相公差矣。若是別家,
便可領命﹔若說劉家,這事實難從命。只因劉萬戶,生性古執,所以遲到於今。
多少在城鄉宦,求他為婚,尚且不從,何況異鄉之人?不是老身衝撞你說,你不
過是個窮酸,如何得肯?尊賜斷不敢領。」便去袖中摸出那兩錠銀子來送還文世
高。
世高連忙道:「老娘娘,你且收著,在下還有一句話要說。」
即將店前椅子,移近櫃邊,道:「不是在下妄想,只因昨日步入劉萬戶園亭,
親見小姐在小樓之內,見了我時,說一聲道:
「美哉少年!」看將起來,小姐這一句說話,明明有些緣故。今日特懇老娘
進去,見一見小姐,於中相機而行。得便時,試問小姐,可曾有這一句話說否。
然而他是深閨小姐,如何就肯應承這句說話?畢竟要面紅耳赤。老娘是個走千
家、踏萬戶,極聰明的人,須看風使船,且待他口聲何如,在下這幾兩銀子,權
作酬勞之意,不必過謙。在下晚間再來討回話。」
施十娘聽了,笑嘻嘻的道:「劉小姐若沒這句說話,你再也休想﹔若果有這
句話,老身何惜去一遭。但你不可弔謊﹔若弔了謊,是不是老身偌大的罪過,反
說是輕薄他,日後再難見他的面,這關係非同小可。你不可說空頭話。」文世高
道:
「我正要托你做事,如何敢說謊?若是在下說謊,便就天誅地滅,前程不吉!」
施十娘見他發了咒,料到未必是謊,即忙轉口道:「老身特為相公去走一遭,看
你姻緣如何。若果是你姻緣,自然天從人願﹔若不是姻緣,你休妄想,纏我也是
無益的。」文世高點首道:「自然,曉得。」便回下處。正是:
眼觀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卻說施十娘著落了袖裡這兩錠銀子,安排午飯吃了,揀取幾枝奇巧時新花
兒,將一個好花籃來盛著,慢慢恰走劉家來。正是:
本為賣花老嫗,權作探花冰人。
「三姑六婆不久」,斯言永遠當遵。
卻說這劉小姐自見文世高之後,好生放他不下,暗想道:
「我看他一表非俗,斷不是尋常之輩﹔若得與他夫妻偕老,不枉我這一雙識
英雄的俊眼兒。我今年已十八歲,若不嫁與此等之人,更揀何人?但我爹爹執意
定要嫁勢要之人,不知勢要之人,就是貧賤之人做起的。揀到如今,徒把青春耽
誤過了,豈不可歎,日後難逢?」這是小姐的私念。大凡女人再起不得這一點貪
愛之念,若起了時,便就心猿意馬,把捉不定。
恰值那施十娘提了花藍兒來劉家,見了老夫人,道個萬福。夫人還禮道:「施
媽媽,久不見你了。」十娘道:「因家間窮忙,失看老奶奶和小姐。今日新做得
幾枝好花兒,送與小姐戴。」老夫人道:「我家小姐正思量你的花兒戴。你來的
好!」
吃了茶,就走到小姐繡房門口,扯開簾兒,走將人去。只見小姐倚著闌桿,
似一絲雨氣模樣,上前忙道個萬福。恰值小姐思念少年,一時不知,見施十娘道
了萬福,方才曉得有人到來,急轉身回禮道:「媽媽,為何這幾時不來看我?可
有什麼時新巧色花朵兒麼?」施十娘道:「有,有!」連忙開了花藍兒,都是嶄
新花樣,一枝枝取出來,放在桌上﹔卻取起一朵喜踏連科的金枝金梗異樣好花
兒,插在小姐頭上,道:「但願小姐明日嫁個連中三元的美少年,帶挈老身吃杯
喜酒,可好麼?」小姐笑笑,隨便他帶了。
恰好丫鬟春嬌送進茶水。施十娘接杯在手,順口兒道:
「老婆子今日吃了小姐的茶,不知幾時吃小姐的喜酒哩!常時受小姐的好
處,一些也不曾補報得,日夜在心。明日若替小姐做得一頭好媒,老婆子方才放
心得下。」小姐口中雖不做聲,卻也不怪他說。
施十娘看房中無人,便走進小姐身邊一步,道:「小姐,老身有一句不知進
退的話,敢在小姐面前說麼?若不嫌老身多嘴,方敢說﹔若怪老身,老身也就不
說了。」小姐道:「媽媽,你是老人家,如何怪你?有話但說,不妨。」施十娘
便輕聲說道:「小姐,你前日樓上可曾見一個少年的郎君麼?」小姐臉上微紅,
慢慢地道:「沒有。」口中雖然答應,那意思甚解。施十娘見他像個不嗔怪的意
思,料道是曾見過的,因又說道:「你休瞞我。那少年郎君,今日特來了見我,
說前日見了小姐,小姐稱贊他美少年,可曾有的麼?」小姐不覺滿面通紅,便不
做聲。施十娘知竅,便說道:「那少年郎君,是蘇州人,姓文,真個好一風流人
品。小姐若得嫁他,日後夫榮妻貴,也不枉了小姐芳容。你心下如何?」那小姐
把頭低了,微微一笑。施十娘見小姐這般光景,料道十有九肯,又說道:
「文相公思想小姐,自從昨日至今,一連來數次,要老身訪問小姐消息。不
知小姐有何話說?」那小姐道:「沒有什麼話說,便不知這人可曾娶……」便不
言了。施十娘接口道:「他說不曾娶妻,所以求老身做媒。據我看起來,這人不
是個薄倖之人﹔論相貌,與小姐恰好是一對兒,不可錯過了這好親事。小姐若肯
應允,老身出去就與他說知。」小姐將頭點了一點。施十娘會意,忙收拾花籃起
身。小姐又扯住他衣袂道:「老媽媽謹言!」施十娘道:「不必吩咐。」出來見
了老夫人,道:「小姐幾枝好花兒,明日再送來。」說罷自去,正是:
背地商量無好語,私房計較有姦情。
施十娘出得門來,那文世高早已在店中候久了,見了施十娘欣然有些喜色,
便深深唱一個喏,道:「那事如何?」施十娘細細說了一遍。喜得那文世高渾身
如鑽骨癢一般,非常快樂,道:「小姐這般光景,婚姻事大半可成。我明白做一
首詩,勞老娘寄與小姐一看,或求他和我一詩,或求他信物一件,以為終身之計,
全仗維持。」施十娘依允了。
文世高回寓,當晚一夜不眠,明日早起,取出白綾汗巾一方,磨濃了墨,寫
七言絕句一首於上:
天仙尚惜人年少,人少安能不慕仙?
一語三生緣已定,莫教錦片失當前。
寫完,封好了,急急走到店中,付與施十娘,道:「煩老娘與我寄去,千萬
討小姐一個回信。事成,重重相謝。」
施十娘袖了詩,又揀幾枝好花兒,假意踱到劉家去,見了老夫人,道:「今
選上好花兒,比昨日的又好,特送與小姐。」
說完了,便望小姐臥樓上走。小姐見了,比昨日更自不同,即忙見禮,施十
娘四顧無人,便去袖中摸出那條汗巾兒,遞與小姐。小姐打開一看,卻是一首詩。
仔細看來,大是鐘情的意思。又見他寫作俱妙,一發動了個愛才的念,看了不忍
放手。施十娘見他這般不捨,就道:「小姐高才,何不就和一首?」
小姐笑道:「如何便好和得?」施十娘道:「文相公還要問你求件信物兒,
以為終身之計。」小姐聽罷,便親到箱子內取出親手繡的一件花汗巾,拿起一枝
紫毫筆,就題一詩於上云:
英雄自是風雲客,兒女蛾眉敢認仙?
若問武陵何處是?桃花流水到門前。
題完詩,就遞與施十娘。十娘道:「你兩個既是這般相愛,定是前生結下的
夫妻,但不知這詩中可曾約他幾時相會?」小姐道:「我詩中之意,雖未有期,
卻教他早晚來會便了。」施十娘道:「如此固好,但府上銅牆鐵壁,門戶深沉,
卻教他從何處進來?」小姐聽了,沒做理會。施十娘是偷香竊玉的老作家,推開
窗,四圍一看,道:「有了!老身的後門緊靠著這花園牆內樓台石邊。小姐,你
晚間可到石上,垂過一條索子來,教文世高執著索子,攀著樹枝,便可進來。」
小姐道:「恰好有條鞦韆索在此。且喜這石旁有一枝老樹,盡可攀緣,驚無失足
之虞。」
兩個計較得端端正正。小姐又取出一隻穿得半新不舊的繡花鞋兒,遞與媽
媽,道:「以此為證。」施十娘袖了繡鞋兒,並花汗巾,起身作別。臨行時,小
姐去奩妝裡取金釵一股,贈與施媽媽,道:「權作謝儀,休嫌菲薄。」又叮囑了
幾句,送至樓門口。正是:
情到相關處,身心不自由﹔
和盤都托出,閨閣惹風流。
施十娘急急走至店中,那文世高已候久了。施十娘道:
「文相公,恭喜,賀喜,天賜良緣!我今日為你作合,你休負了我這千片苦
心。」遂取出汗巾、繡鞋兒,遞與文世高。世高一看,果真是天賜平地登天,喜
之不勝。再看詩意,不獨情意綢繆,而詞彩香豔風流,更令人愛慕。看了繡鞋兒,
纖小異常,又令人愛殺。正是仔細玩弄之際,忽然想起夢中城隍之言,「若問婚
姻,只看香勾」之句,遂歎一聲,道:「好奇怪!」施十娘道:「有何奇怪?」
文世高便將夢中之事,說了一遍。施十娘道:「可見夫妻真五百年結就的,不然,
一見便何留情至此?」文世高遂把汗巾、繡鞋,放入袖中。施十娘道:
「還有好處哩,約你晚間相會!」並從牆上放索之計,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喜得那文世高眉花眼笑,連叫謝天謝地﹔走到寓所,換了一套新鮮衣服。
等到黃昏,街鼓微動,文世高就悄悄到施十娘家等候。候不多時,只聽得牆
頭上果有鞦韆索放過來。施十娘扶了文生,文生弔住索子,扒上牆頭,慌慌張張,
攀著一枝枯樹枝,正欲跨到石上,不料著那枯樹一斷,從空倒跌在石峰上,立時
喪命。只道是:
兩地相思今會面,誰知樂事變成悲!
施十娘見文生跨過了牆,只道落了好處,竟自閉門而睡不題。小姐見文生已
上牆頭,正欲相迎,怎知跌下,竟不動了,急走進身邊一看,見牙關緊閉,手足
冰冷,忙去摸他口鼻,一些氣息全無。小姐慌了手腳,一霎時,滿身寒顫起來,
待欲救他,又無計策,只得又去口鼻邊摸一摸,氣息全無,身上愈冷了﹔悽惶無
措,不覺雨淚交流:一則恐明早父母看見屍首,查究起來,遺責難逃﹔二則文生
因我而亡,我豈人獨生之理?千思百想,只得將鞦韆索自縊而死。正是:
可憐嫩葉嬌花女,頓作亡生殞命人!
且說春嬌這丫鬟原是粗婢,日日清早,小姐幾次叫他,也不就起來﹔這晚,
小姐因有心事,叫他先睡,故不知小姐自縊而死,竟睡得個不亦樂乎。老夫人不
見春嬌出來取麵湯,隨即自上樓來,叫:『春嬌,這時節,怎麼還不拿麵湯與小
姐洗面?」那春嬌從睡夢中驚醒起來,見老夫人立在他面前,也便呆了。老夫人
只道小姐貪睡,口裡道:「女兒,你也忒嬌養了,這時光還不起來,莫非身子有
些不快麼?」總不見則聲,急急走到 前一看,並不見影響,忙問春嬌道:「小
姐在那裡?」春嬌夢夢不知,下樓四週一看,只見樓台石上,跌死一少年男子﹔
舉頭一看,樹上吊著的,卻是秀英女兒,一時嚇倒,口裡只叫道:「怎麼好,怎
麼好!」急叫春嬌把小姐抱起,自去喉間解了鞦韆索子,放將下來,已是直挺挺,
一毫氣息都無了。慌忙走到房中,見了劉萬戶,雨淚如雨,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劉萬戶不知甚麼緣故,問道:「為何事這般慌張?」夫人咽了半日,方說得
一句出,道:「女兒縊死了!」劉萬戶驚得面如土色,急忙同了夫人,走到石邊,
看見兩個死屍,便則聲不得,點點頭,歎一口氣,道:「這般醜事,怎處?」細
問春嬌,知是施婆做腳,劉萬戶對夫人道:「女兒之死,這也罷了,但這賊屍,
卻怎麼處?」因又想道:「這事既是施婆做的,須叫他來設法出去。」便悄悄叫
家人去喚施婆。
那時施十娘,起五更就立在後門頭,等文生下來﹔再不見鞦韆索子,好生疑
慮,不住的走進走出,絕不見影兒,心裡委決不下。忽然間,劉家兩個人走到面
前,道:「施媽媽,奶奶立等你說句話。」那施媽媽聽了這句話,嚇得面上,就
像開染坊的,一搭兒紅,一搭兒紫,料道這事犯出來了,又沒法兒做個脫身之計,
只得硬著膽來見老夫人。
夫人道:「你如何害我小姐?」施媽媽道:「並不關我事,這都是小姐自看
上了文生,賦詩相約,自家做出來的。」老夫人道:「如今兩個都死了,怎麼處?」
施媽媽聽了這一句,一發魂都沒有了。同到山石邊一看,連這施媽媽,也哭起來,
劉萬戶道:「做得好事!誰要你哭?如今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我家醜事,豈可
外揚?卻怎麼弄得這兩個屍首出去方好。恐家中小廝得知,人多口多,不當穩便。」
施媽媽接口道:「我有個姪兒李夫,原賣棺木為生。他家有三個工人。待我去叫
他,晚間寂寂抬一口大些的棺木來,把他二人共殮了,悄悄抬到山裡埋葬了,誰
人得知?」劉萬戶與夫人都點頭會意,取三十兩銀子與施媽媽,叫他速去打點,
又吩咐道:「切莫聲張。
來扛抬的人,切莫與他說真話。若做得乾淨,前情我也不計較你了。棺木須
要黃昏人靜,從後門抬進,不可與一人知覺。
凡事謹言,不可漏泄。」說罷,施媽媽自出,暗暗的打點停妥。
到得人靜,劉萬戶只叫春嬌開了後門,放那抬棺的悄悄而入。
扛抬的人留在外廂,單叫李夫進來,把兩個屍首,放做一柩。
老夫人不敢高聲大哭,因愛惜這個女兒,雖有家資,已死無靠,遂將房中金
珠首飾,盡數都放在棺內,方將棺材蓋上釘好。老夫人又賞了扛抬的人,悄地抬
出,抬到天竺峰下,掘開土來,把棺材放下。李夫吩咐眾人道:「你們抬了這半
夜,也辛苦了,你們先自回去,買些酒吃。我受人之托,當終人之事,我自家來
埋葬了。」眾人取了扛索而回。
獨李夫心懷歹意,因人殮時,見老夫人將金銀首飾放在棺內,約摸也有三百
金。李夫是眼孔小的人,生平何曾見過這許多東西?一時眼熱,恨不拿來,揣在
懷裡,故先打發了這幾個人回去,再四顧無人,便將鐵鋤把棺蓋著實打了幾下,
那棺蓋就鬆開一條縫。原來李夫先前用了賊智,便預備著這個意思,於釘釘時節,
就不著實釘緊,所以一敲就開,再將鐵鋤去了口邊,撬將開來,把棺蓋鍁開,放
在旁邊﹔正要伸手去小姐頭上拔他首飾,你道世上有這樣遇巧的事!一邊李夫去
取首飾,一邊文世高還魂轉來,歎息叫聲!
那李夫吃了一驚,只道是死鬼做怪,慌了手腳,連忙便跑。只聽得呼呼有鬼,
從後趕來,愈覺得心慌,急急往前奔走,一連跑了四五里路,方才放心。回轉頭
來一看,並沒有一個人影。低頭一看,原來腳上帶了一條大荊草,索索的,不住
拖著。四邊荒草亂響,不覺疑心生暗鬼起來。李夫原不是久慣劫墳之人,所以一
驚便走回去,那裡還轉來?正是:
驚魚脫卻金鉤釣,擺尾搖頭再下來。
且說文世高還魂轉來遍身疼痛難當,又不知何處,舉目茫然。但見,淡月彎
彎,殘星點點﹔荒蒿滿眼,古木參天。見自己存身棺內,誰知棺內又有一屍,料
是秀英小姐了,抱著小姐的屍首,哭道:「我固為香而死,卿必因我而亡。既得
生同情,死同穴,志亦足矣。」因以面對面,抱著,只是哭。如小姐不能回生,
便欲再尋死地。忽見鼻孔中微有氣息,文生急按耳哀呼,以氣接氣。良久,秀英
星眼微開。文生大喜,漸漸扶起,覺音容如舊。
二人既醒,悲喜交集。秀英道:「今宵死而復生,實出意表,這是天意不絕
爾我之配。但我父母,謂爾我已陷於死亡,無復再生之理,不可聚歸。不若妾與
君同去,晦跡山林,甘守清貧,何如?」文生點頭道:「此言甚是有理。」
兩人從壙中走去,文生因跌壞,步履維艱。秀英只得幫著文生,將棺內被褥,
打了一包﹔又將自己金銀首飾,收拾藏好﹔再將棺蓋蓋好,把鐵鋤鋤些浮土,掩
了棺木,攜了包裹,二人你攙我扶,乘著星月之下,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出山來,
走到天亮,方才到得水口。文生僱了一隻阿娘船,扶了秀英小姐下船,便與船家
長幾錢銀子,買些魚肉酒果之類,燒一個平安神福紙。大家吃了神福酒,遂解纜
開船而去。正是:
偷去須從月下移,好風偏是送歸期﹔
旁人不識扁舟意,惟有新人仔細知。
這文生載了秀英小姐,就如范大夫載西施游五湖一般,船中好不歡悅。又是
死而復生之後,重做夫妻,尤覺不同。只是身體跌傷之後,少不暢意,每到了村
鎮,便買些酒肉將息。
過了三日,早到了蘇州地面,文生先上去,叫了一乘暖轎子下來,收拾了包
裹,放在轎內。兩人抬到家裡,歇下轎子,請那新娘子出來,那時更自不同:
不道是嫦娥下降,也說是仙子臨凡。
原來文生父母雙亡,他獨自當家,就叫婢女收拾內房,打掃潔淨,立時買了
花燭紙馬,拜起堂來,吃了交杯酒,方才就寢。從此夫妻相敬如賓,自不必說。
且說老夫人當日打發了這棺材出門,暗暗啼哭不住,只因只此一女,日常不
曾與他早定得親,以致今日做出醜事來,沒要緊,把一塊肉,屈屈斷送了。心裡
又懊恨,又記掛,不知埋葬得如何。次日去尋施十娘,正要問他埋葬的事。叫人
去問,並無人答應。推開門看時,細軟俱無,只剩得幾件粗傢伙在內。家人忙回
覆了夫人。夫人愈加傷感道:「恐我與他日後計較,故此乘夜遁去了。」正是:
千方百計虔婆子,逃向天涯沒影蹤。
那文生與秀英在家,正自歡娛,誰知好事多磨。其時至正末年,元順帝動十
七萬民夫,濬通黃河故道,一時民不聊生,人人思叛,妖人劉福通,以妖人倡亂,
軍民遇害。劉萬戶以世冑人才,欽取調用。劉萬戶無可奈何,只得同夫人進京,
以過蘇州,又值張士誠作亂,路途騷動。那些軍士們,紛紛四散劫掠,遇著的便
殺,有行李的便奪行李,到處父南子北,女哭兒啼,好不悽慘!劉萬戶欲進不能,
暫羈吳門。
過了幾日,那張士誠乘戰勝之勢,沿路侵犯到蘇州地面。
合郡人民驚竄。文生在圓城中,亦難存濟,只得打迭行囊,挈了秀英同走,
也要投泊到驛中。秀英小姐遠遠望見一個人,竟像父親模樣,急對丈夫道:「那
是我父親,不知為何在此。但我父親不曾認得你,你可上前細細訪問明白。」
那文世高依了秀英之言,慢慢踱到劉萬戶面前,拱一拱手,道:「老先生是
杭州人麼?」劉萬戶答道:「學生正是錢塘人。」文生又道:「老先生高姓?」
萬戶道:「姓劉,家下原系世冑。近因劉福通作亂,學生因取進京調用,並家眷
羈滯在此。不意逢此兵戈滿眼之際,不能前進,奈何?」
文生聽了這一番話,別了,回來對秀英小姐道:「果系是我泰山,連你母親
也來在此。小姐聽得母親也在這裡,急欲上前一見。文生扯住道:「未可造次,
你我俱是死而復生之人,恐一時涉疑,反要惹起風波,更為不美,且慢慢再作區
處。」
小姐不好拂丈夫之意,只得忍耐。然至親骨肉,一朝見了,如何勉強打熬得
住?
是夜,秀英暫宿在館驛間壁,思念父母,竟不成眠,嗚嗚大哭,聲聞遠近。
劉萬戶與夫人細聽哭聲,宛然親女秀英之聲也,心中涉疑,急急往前一看,果是
秀英。
老夫人不管是人是鬼,一把抱住了大哭,獨劉萬戶全然不信,因說女已死久,
必然是個鬼祟,變幻惑人。秀英聞言,細細說明前事。父親只是不信。秀英見父
親古執,無計可施,只得說:「父親若果不信,可叫人回到天竺峰下,原舊葬埋
之處,掘開一看。若是空棺,則我二人不是鬼了。」
劉萬戶依言,吩咐老僕劉道,速往西湖天竺峰下,面同施婆姪兒李夫,掘開
舊葬之處,看其有無,速來回報。劉道領了主人之命,走到湖上去尋李夫。誰知
李夫當夜開棺,恐怕日後事露,夜間就同姑娘逃走了,沒處尋下落。卻問得原先
李夫手下,一個抬棺之人,領了劉道到山中,掘開土來,打開棺材一看,果然做
了孔夫子「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劉道方信還魂是實,急急奔到蘇州,細細說知。劉萬戶始信以為實。然夫人
見女兒重生,喜之不勝﹔獨劉萬戶見女婿是個窮酸,辱沒了家譜,心中只是不樂,
幾次要逐開他去,因干戈擾攘,姑且寧耐。
到得癸巳六月,淮南行省平章福壽,擊破了張士誠,會伯顏、貼木兒等,合
兵進斬水破之。自此道路稍通。劉萬戶恐王命久羈,急於趨赴,逐攜了夫人、女
兒同上京師。文生亦欲同行,爭奈丈人是個極勢力的老花臉,竟棄逐文生,不許
同往。文生卻與小姐,依依不捨。那萬戶大怒,登時把秀英小姐扶上車兒,便對
文生道:「我家累世不贅白丁,汝既有志讀書,須得擢名金榜,方許為婚。」說
罷,登乘如飛而去。
氣得那文生嚎啕大哭,珠淚填胸,昏暈幾絕,又思量道:「這老勢力如此可
惡,而我妻賢淑,生死亦當相從。」遂緩步而進。
到得京師,那時劉萬戶新起用,好不聲勢赫奕,世高窮酸,如何敢近?旁邊
又沒個傳消息紅娘,小姐如何知道文生在此,況客中金盡,東奔西去,沒個投奔,
好不苦楚。兼之臘月,朔風凜凜,彤雲密布,悠悠揚揚,下起一天雪來。文生冒
雪而往,只見前面一個婆婆,提著一壺酒,冒雪而來,就像施十娘模樣,漸漸走
到面前。
施十娘抬頭一看,見是文生,好生驚恐,啐了一聲,也不開言,連忙提了酒
壺,往前亂跑,口裡只管不住的念:「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菩薩!」文生見
他如此害怕,曉得他疑心是鬼,便連趕上幾步,道:「施十娘不要心慌,我不是
鬼,我有話與你說!」那施十娘心慌,也不聽得他的話,見他緊從後面趕來,越
發道是鬼了,走得急,不料那地下雪滑,一交跌倒,把酒罐兒弄翻在地,連忙爬
起,那酒已潑翻了一半。文生忙上前扶住,道:「老娘不須怕得,我不是鬼。」
連聲道「不是鬼」。施十娘仔細一看,方才放心道:「你不要說慌,我是不怕鬼
的。」文生道:「我實是人,並非虛謬。你卻不曉得我還魂轉來緣故,所以疑心,
我與劉小姐,都是活的了。」
施十娘道:「我不信。那棺材又是釘的,棺上又有土蓋了,如何走得出來?」
文生道:「不知那時有甚麼人,來撬開棺木,要盜小姐首飾,卻值我氣轉還魂那
人就驚走了去。我見小姐屍首,知是為我而死。」並小姐亦還了魂的,細細說了
一遍。
施十娘道:「如今相公進京來何干?」文生道:「誰知小姐父親上京做官,
驛中遇著了小姐,岳丈嫌我窮酸,竟帶他女兒進京,將我撇下。我感小姐情義,
不忍分離,只得在此伺候消處。今日衝寒出來,又訪不得一個音問,卻好撞著老
娘。不知老娘也到此住下為何?」施十娘道:「因你那日死後,我卻心慌懼罪,
連夜與姪兒搬移他處。後因我女兒嫁了京中人,我也就同女兒來此,盡可過活。
相公既此無聊,何不到我舍下,粗茶淡飯,權住幾時?一邊溫習經書,待功名成
就,再圖婚娶,何如?」文生正在窘迫之際,見施十娘留他,真個是他鄉遇故知,
跟了十娘就走。
走不上數十家門前,便是他女婿家。施十娘叫出女婿來見了,分賓主而坐,
說其緣故。那女婿嗟訝不已。媽媽就去把先前剩下的半壺酒,燙得火熱,拿兩碟
小菜兒,與文生搪寒。自己就到外廂,收拾了一間書房,叫文生將行李搬來。
文生從此竟在施媽媽處作寓,凡三餐酒食之類,都是施媽媽供與他吃,文生
本是不求聞達之人,因見世態炎涼,若不奮跡巍科,如何得再續婚姻,以報劉小
姐之潔?因此上,老實讀書。
那劉萬戶在京,人皆趨他富貴,知他只此一女,都來求他為婚。劉萬戶也不
顧舊女婿,竟要另許勢豪。幸得秀英小姐守志不從。父母苦勸,他便道:「若有
人還得我香勾的,我就與他為婚。」萬戶見女兒立志賢貞,只得罷了。
一日,黃榜動,選場開,文世高果有奇才雄策,高掇巍科。那榜上名寫著蘇
州文世高,豈有劉萬戶不知的道理?只因當日輕薄他,只知姓文,那裡去問他名
字,所以不知他中﹔
又量他這窮酸,如何得有這一日!在文生高中,也是本分內事,但劉萬戶小
人心腸,只道富貴貧賤是生成的,不知富貴貧賤更翻迭變,朝夕可以轉移的﹔但
曉得富貴不會貧窮,不曉得貧賤也可富貴,但時運有遲早耳。奉勸世人,不可以
目前窮通,認做了定局。
文世高自中之後,人見他年少,未有妻室,紛紛的來與他議親。他一概回絕,
仍用著舊媒人施媽媽,取出劉小姐原贈他的汗巾一方、香勾一隻,遞與施媽媽,
煩他到劉萬戶家去,看他如何回話。
施十娘即刻領了文老爺之命,喜孜孜來到劉萬戶衙內。衙內人見了施媽媽,
俱各驚喜。施媽媽見了老夫人和小姐,真個如夢裡相逢一般,取出小姐詩句、香
勾,一五一十,說了文老爺圓親之意。合家歡喜道:「小姐果然善識英雄,又能
守節!」劉萬戶也便掇轉頭來道:「女兒眼力不差,守得著了。」
一面回覆施媽媽,擇日成親﹔一面高結彩樓,廣張筵席,迎文生入贅。說不
盡那富貴繁華,享用無窮。文世高是個慷慨丈夫,到此地位,把前頭事,一筆都
勾。夫妻二人甚是感激施十娘恩義,厚酬之以金帛,並他女婿,也都時常照管他。
後來張士誠破了蘇州,文世高家業盡散,無復顧戀﹔因慕西湖,仍同秀英小
姐,歸於大橋舊居,逍遥快樂,受用湖山佳景。當日說他不守閨門,到今日又贊
他守貞志烈,不更二夫,人人稱羨,個個道奇,傳滿了杭城內外矣。
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
詩云:
參成世界總遊魂,錯認訛聞各有因。
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
話說天下的事,惟有天意最深,天機最巧。人居世間,總被他顛顛倒倒,就
是那空幻不實,境界偶然。人一個眼花錯認了,明白是無端的,後邊照應將來,
自有一段緣故在內,真是人所不測,唐朝牛僧孺任伊闕縣尉,時有東洛客張生應
進士舉,攜文往謁。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遠。
傍著一株大樹下,且歇,少傾雨定,月色微明,就解鞍放馬,與僮僕宿於路
側。困倦已甚,一齊昏睡。良久,張生朦朧覺來,見一物長數丈,形如夜叉,正
在那裡吃那匹馬。張生驚得魂不附體,不敢則聲,伏在草中,只見把馬吃完了。
又取那頭驢去嘓啅嘓啅地吃了。將次吃完,就把手去扯他從奴一人過來,提著兩
足扯裂開來。張生見吃動了人,怎不心慌?只得硬掙起來,狼狽逃命。那件怪物
隨後趕來,叫呼罵詈。張生只是亂跑,不敢回頭,約勾跑了一里來路,漸漸不聽
得後面聲響。往前走去,遇見一個大冢,冢邊立著一個女人。張生慌忙之中,也
不管是什麼人,連呼「救命!」女人問道:
「為著甚事?」張生把剛才的事說了。女人道:「此間是個古冢,內中空無
一物,後有一孔,郎君可避在裡頭。不然性命難存。」
說罷,女子也不知那裡去了。張生就尋冢孔,投身而入。冢內甚深,靜聽外
邊,已不見什麼聲響。自道避在此,料無事了。須臾望去冢外,月色轉明,忽聞
冢上有人說話響。張生又懼怕起來,伏在冢內不動。只見冢外推將一物進孔中來,
張生只聞得血腥氣,黑中看去,月光照著明白,乃是一個死人,頭已斷了。正在
驚駭,又見是推一個進來。連推了三四個才住,多是一般的死人,以後沒得推進
來了。就聞冢上人嘈雜道:「金銀若干,錢物若干,衣服若干。」張生方才曉得
是一班強盜了,不敢吐氣,伏著聽他。只見那為頭的道:「某件與某人,某件與
某人。」連唱了來人的姓名,又有嫌多嫌少的道:
「分得不均勻。」相爭論的,半日方散去。張生曉得外邊無人了,堆了許多
死屍,好不懼怕!欲要出來,又被死屍塞住孔口,轉動不得。沒奈何只得蹲在裡
頭,等天明瞭。再去靜想方才所聽唱的姓名,忘失了些,還記得五六個,把來念
熟了。
等著天亮起來。
話說那失盜的鄉村裡,一伙人各執器械來尋盜跡。到了冢旁,見滿冢是血,
就圍住了,掘將開來。所殺之人,皆在冢內。落後見了張生是個活人,喊道:「還
有個強盜,落在裡頭。」就把繩捆將起來。張生道:「我是個舉子,不是賊。」
眾人道:「既不是賊,緣何在此冢內?」張生把昨夜的事一一說了。眾人那裡肯
信,道:「必是強盜殺人送屍到此,偶墮其內的。不要聽他胡講!」眾人你住我
不住的亂來踢打,張生只得叫苦。內中有老成的道:「私下不要亂打,且送到縣
裡去。」一伙人望著縣裡來,正行之間,只見張生的從人驢馬鞍駝盡到。
張生見了,吃驚道:「我昨夜見的是什麼來?如何馬驢從奴俱在?」那從人
見張生被縛住在人叢中,也驚道:「昨夜在路旁困倦,睡著了,及到天明不見了
郎君,故此尋來,如何被這些人如此窘辱?」張生把昨夜話對從人說了一遍,從
人道:
「我們一覺好睡,從不曾見個甚的,怎麼有如此怪異?」鄉裡這伙人道:「可
見是一鏟胡話,明是劫盜,敢這些人,都是一黨?」並不肯放鬆一些,送到縣裡。
縣裡牛公卻是舊相識,見張生被鄉人 縛而來,大驚道:「緣何如此?」張生
把前話說了,牛公叫快放了 ,請起來細問昨夜所見。張生道:「劫盜姓名,
小生還記得幾個。在冢上分散的衣物數目,小生也多聽得明白。」牛公取筆請張
生一一寫出,按名捕捉,人贓俱獲,沒有一個逃得脫的。乃知張生夜來所見夜叉
吃啖趕逐之景,乃是冤魂不散,鬼神幻出一段怪異,逼那張生伏在冢中,方得默
記劫盜姓名,使他逃不得。此天意假於張生以擒盜,不是正合著小子所言眼花錯
認,也自有緣故的話。而今更有個眼花錯認了,弄出好些冤業因果來,理不清身
子的,更為可駭可笑。正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冤業隨身,終須還帳。
這話也是唐時的事,山東沂州之西,有個名山,孤拔聳峭,迥出眾峰,周圍
三十里,並無人居。貞元初年,有兩個僧人,到此山中,喜歡這個境界幽僻,正
好清修,不惜清苦,滿山取枯樹椏枝,在大樹之間,搭起一間柴棚來。兩個同坐
在內,精勤禮念,晝夜不輟。四遠村落聞知,各各喜舍資財佈施,來替他兩個構
造屋宇,不上旬月之間,立成一個院子。
兩僧尤加慤勵,遠近皆來欽仰,一應齋供,多自日逐有人來給與。兩僧各住
一廊,在佛前共禱,咒願誓不下山,只在院中持齋,必祈修成無上菩提正果。正
是:
白日禪關閒閉,落霞流水長天。
溪上丹楓自落,山僧自是高眠。
又:
簷外晴絲颺網,溪邊春水浮花。
塵世無心名利,山中有分煙霞。
如此苦行,已經三十餘年。元和年間,冬夜月明,兩僧各在廊中,朗聲唄唱。
於時空山虛靜,聞山下隱隱有慟哭之聲,來得漸近,須臾已到院門。東廊僧在靜
中聽罷,忽然動了一念道:「如此深山寂寞,多年不出,不知山下光景如何?
聽此哀聲,令人悽慘感傷。」只見哭聲方止,一個人在院門邊牆上撲的跳下
地來,望著西廊便走。東廊僧遥見他身軀絕大,形狀怪異,吃驚不小。不敢聲張,
懷著鬼胎,且默觀動靜。自此人入西廊之後,那西廊僧唄唱之聲,截然住了。只
聽得劈劈撲撲,如兩下力爭之狀。過一回,又聽得信伢咀嚼,啖噬啜叱,其聲甚
厲。東廊僧慌了道:「院中無人,吃完了他,少不得到我。不如預先走了罷。」
忙忙開了院門,惶駭奔突。久不出山,連路徑都不認得了。攧攧撲撲,氣力殆盡,
回頭看一看後面,只見其人蹌蹌踉踉,大踏步趕將來,一發慌極了。
亂跑亂跳,忽逢一道溪水。褰衣渡畢,追者已到溪邊,卻不過溪來。只在隔
水嚷道:「若不阻水,當並啗之。」東廊僧且懼且行,也不想走到那裡去的是,
只信著腳步走罷了。須臾大雪,咫尺昏黑,正在沒奈何所在,忽有個人家牛坊,
就躲將進去,隱在裡面。此時已有半夜了,雪勢稍住。忽見一個黑衣的人,自外
執刀槍徐至欄下。東廊僧吞聲屏氣,潛伏暗中,向明窺看。見那黑衣人躊躇四顧,
恰像等些什麼的一般。
有好一會,忽然院牆裡面拋出些東西來,多是包裹衣服之類。
黑衣人看見,忙取來紮縛好了,裝做了一擔。牆裡邊一個女子,扳了牆跳將
出來,映著雪月之光,東廊僧且是看得明白。
黑衣人見女子下了牆,就把槍挑了包裹,不等與他說話,望前先走。女子隨
後,跟他去了。東廊僧想道:「不尷尬,此間不是住處。適才這男子女人,必是
相約私逃的。明日院中不見了人,照雪地行跡,尋將出來,見了個和尚,豈不把
姦情事纏在身上來。不如趁早走了去為是。」總是一些不認得路徑,慌忙又走,
恍恍惚惚,沒個定向。又亂亂的不成腳步,走上十數里路,踹了一個空,撲通的
攧了下去,乃是一個廢井。虧得乾枯沒水,卻也深廣,月光透下來,看時,只見
旁有個死人,身首已離,血體還暖,是個適才殺了的。東廊僧一發驚惶,卻又無
法上得來,莫知所措。到得天色亮了,打眼一看,認得是昨夜攀牆的女子。心裡
疑道:「這怎麼解?」正在沒出豁處,只見井上有好些人喊嚷,臨井一看道:「強
盜在此了。」
就將索縋人下來,東廊僧此時嚇壞心膽,凍僵了身體,掙扎不得。被那人就
在井中紼縛了,先是光頭上一頭栗暴,打得火星爆散。東廊僧沒口得叫冤,真是
在死邊過。那人紮縛好了,先後同死屍,弔將上來。只見一個老者,見了死屍,
大哭一番。哭罷道:「你這那裡來的禿驢?為何拐我女兒出來,殺死在井中?」
東廊僧道:「小僧是官山東廊僧人,三十年不下山,因為夜間有怪物到院中,啗
西廊僧,逃命至此。昨夜在牛坊中避雪,看見有個黑衣人進來。牆上一個女子跳
出來,跟了他去。小僧因怕惹著是非,只得走脫。不想墮落井中,先已有殺死的
人在內。小僧知他是甚緣故?小僧從不下山的,與人家女眷有何熟識?可以拐
帶。又有何冤仇,將他殺死?眾位詳察則個。」說罷,內中有好幾個人,曾到山
中認得他的,曉得是有戒行的高僧。卻是現今同個死女子在井中,解不出這事來,
不好替他分辯得。免不得一同送到縣裡來。縣令看見一干人 了個和尚,又抬
一個死屍,究問根由。只見一個老者告說道:「小人姓馬,是這本處人,這死的
就是小人的女兒。年一十八歲,不曾許聘人家。這兩日方才有兩家來說起,只見
今日早起來,家裡不見了女兒。跟尋起來,看見院後雪地上鞋跡,曉得越牆而走
了。依蹤尋到井邊,便不見女兒鞋跡,只有一團血灑在地上。向井中一看,只見
女兒已殺死,這和尚卻在裡頭,豈不是他殺的?」縣令問那僧人,「怎麼說?」
東廊僧道:「小僧是個官山中苦行僧人,三十餘年不下本山。
昨夜忽有怪物入院,將同住僧人啖噬,不得已破戒下山逃命,豈知宿業所纏,
撞到這網裡來。」就把昨夜牛坊聽見,已後慮禍再逃,墜井遇屍的話,細說了一
遍。又道:「相公但差人到官山一查,看西廊僧人蹤跡有無?是被何物啖噬模樣?
便見小生不是誑語。」縣令依言,隨即差個公人到山查勘的確,立等回話。公人
到得山間,走進院來,只見西廊僧好端端在那裡坐著看經。見有人來,才起問訊。
公人把東廊僧所犯之事,一一說過,道:「因他訴說,有甚怪物入院來吃人,故
此逃下山來的。相公著我來看個虛實,今師父既在,可說昨夜怪物,怎麼樣起?」
西廊僧道:「並無甚怪物,但二更時候,兩廊方對持念。東廊道友,忽然開了院
門走了出去,我倆人誓約已久,三十年不出院門。見他獨去,也自驚異,大聲追
呼,竟自不聞。小僧自守著不出院門之戒,不敢追趕罷了。至於山下之事,非我
所知。」公人將此語回覆了縣令,縣令道:「可見是這禿奴誑妄。」帶過東廊僧,
又加研審。東廊僧只是堅稱前說,縣令道:「眼見得西廊僧人見在,有何怪物來
院中?你恰恰這日下山,這裡恰恰有脫逃被殺之女同在井中。天下有這樣湊巧的
事,分明是殺人之盜,還要抵賴?」用起刑來,喝道:「快快招罷!」東廊僧道:
「宿債所欠,有死而已,無情可招。」惱了縣令性子,百般拷掠,楚毒備施。東
廊僧道:「不必加刑,認是我殺罷了。」此時連原告見和尚如此受慘,招不出什
麼來,也自想道:「我家並不曾與這和尚往來,如何拐得我女著?就是拐了怎不
與他逃去?卻要殺他。便做是殺了,他自家也走得去的,如何同住這井中,做什
麼?其間恐有冤枉。」
倒走到縣令面前,把這些話一一說了。縣令道:「是倒也說得是,卻是這個
奸僧,黑夜落井,必非良人。況又口出妄語欺誑,眼見得中有隱情了。只是行兇
刀杖無存,身邊又無贓物,難以成獄。我且把他牢固監候,你個自去外邊輯訪你
家女兒平日必有蹤跡可疑之處,與私下往來之人,家中必有所失物件,你們逐一
用心細查,自有明白。」眾人聽了吩咐,當下散了出來。東廊僧自到獄中受苦不
提。
卻說這馬家是個沂州富翁,人皆呼為馬員外,家有一女,長成得美麗非凡,
從小與一個中表之兄杜生,彼此相慕,暗約為夫婦。杜生家中卻是清淡,也曾央
人來做幾次媒的,馬員外嫌他家貧,幾次回了。卻不知女兒心裡,只思量嫁他。
其間走腳通風,傳書遞簡,全虧著一個奶娘,是從幼乳這女子的。這奶子是個不
良的婆娘,專一哄誘人家小娘子,動了春心,做些不恰當的手腳,便好乘機拐騙
他的東西。所以曉得他心事如此,倒身在裡頭做馬泊六。弄得他兩個情熱如火,
只是不能成就這事。那女子看看大了,有兩家來說親。馬員外已有揀中的,將次
成約。女子有些著了急,與奶娘商量道:
「我一心只愛杜家哥哥,而今卻待把我許別家,怎生計較?」奶子就起個憊
■肚腸,哄他道:「前日杜家求了幾次,員外只是不肯,要明配他,必不能夠。
除非嫁了別家,與他暗裡偷期罷。」女子道:「我既嫁了人,怎好又做得這事?
我一心要隨著杜郎,只不嫁人。」奶子道:「怎依得你不嫁?我有一個計較,趁
著未許定人家時節,生做他一做。」女子道:「如何生做?」奶子道:「我去約
定了他,你私下與他走了,多帶些盤纏,在他州外府過他幾時,落得快活。且等
家裡尋得著時,你兩個已自成親得久了,好人家兒女,不好拆開了另嫁得。別人
家也不來要了,除非此計,可以行得。」女子道:「此計果妙,只要約得的確。」
奶子道:「這個在我身上,」原來馬員外家巨富,女兒房中東西,金銀珠寶,頭
面首飾,衣服滿箱滿籠的,都在這奶子眼裡。奶子動火他這些東西,怎肯教著了
別人?他有一個兒子,叫做牛黑子,是個不本分的人,專一在賭博行廝撲行中走
動,結識那一班無賴子弟。也有時去做些偷雞弔狗的勾當。奶子欺心,當女子面
前許他去約杜郎,他私下去與兒子商量,只叫他冒頂了名,騙領了別處去,賣了
他,落得他小富貴。算計停當,來哄女子道:「已約定了,只在今夜月明之下,
先把東西搬出院牆外牛坊中去,然後攀牆而出。」先是女子要奶子同去,奶子道:
「這使不得,你自去,須一時沒查處。連我去了,他明知我在裡頭做事,尋到我
家,卻不做出來?」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
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這般一走,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平之願了。」
正是: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是夜女子與奶子把包裹紮好,先拋出牆外,落後女子攀牆而出。正是東廊僧
在暗地裡窺看之時,那時見有個黑衣人擔著前走,女子只道是杜郎,換了青衣,
瞞人眼睛的。尾著隨去,不以為意。到得野外井邊,月下看得明白,是雄糾糾一
個黑臉大漢,不是杜郎了。女孩兒不知個好歹,不由的驚喊起來。黑漢叫他:「不
要喊!」那裡掩得住,黑漢想道:「他有偌多的東西在我擔裡,我若同了這帶腳
的貨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人財兩失。不如結果了他罷。」拔出刀來往頸子上
只一刀,這嬌怯怯的女子,能消得幾時功夫,可憐一朵鮮花,一旦萎於荒草。也
是他念不正,以致有此。正是:
「賭」近盜兮「奸」近殺,古人說話不曾差。
「奸」「賭」兩般都不染,太平無事做人家。
女子既死,黑子就把來攛入廢井之中,帶了所得東西,飛也似的去了。怎知
這裡又有這個悔氣星照命的和尚來,頂了缸坐牢受苦。說話的,若如此,真是有
天無日頭的事了。看官,天綱恢恢,疏而不漏。少不得到其間逐漸的報應出來。
卻說馬員外先前不見了女兒,一時叫人追尋,不期撞著這和尚,鬼混了多時,
送他在獄裡了,家中竟不曾仔細查得。
及到家中細想,只疑心道:「未必關得和尚事。」到得房中一看,只見箱籠
一空,道:「是必有個人約著走的,只是平日不曾見什麼破綻。若有姦夫同逃,
如何又被殺死?」卻不可解,沒個想處,只得把失去之物,寫個失貼各處貼了招
榜,出了賞錢,要明白這件事。那奶子聽得小娘子被殺了,只有他心下曉得,捏
著一把汗,心裡恨著兒子道:「只教你領了他去,如何做出這等沒脊骨事來?」
私下見了,暗地埋怨一番,著實叮囑他「要謹慎,此乃人命關係,弄得大了。」
又過了幾時,牛黑子漸把心放寬了,帶了錢到賭房裡去賭。怎當得博去,就是個
叉色,一霎時把錢多輸光了。欲待再去拿錢時,興高了,卻等不得。站在旁邊,
又有忍不住。伸手去腰裡摸出一對金鑲寶簪頭押錢再賭,指望就博將轉來,自不
妨事。誰知一去,不能復返,只得忍著輸,散了。那押的當頭,須不曾討得去,
在個捉頭兒的黃胖哥手裡。黃胖哥帶了家去,被他妻子看見了道:「你那裡來這
樣東西?不要來歷不明,做出事來。」黃胖哥道:「我須有個來處。有什麼不明?
是黑子當錢的。」黃嫂子道:「可又來,小牛又不曾有妻小,是個光棍哩。那裡
掙得有此等東西?」胖哥猛想起來道:「是呀,馬家小娘子被人殺死,有張失單,
多半是頭上首飾。他是奶娘之子,這些失物,或者他有些乘機偷盜在裡頭。」黃
嫂子道:「明日竟到他家解錢,必有說話。若認著了,我們先得賞錢去,可不好?」
商量定了,到了次日,胖哥竟帶了簪子望馬員外解庫中來。恰好員外走將出
來,胖哥道:「有一件東西,拿來與員外認看。
認得著,小人要賞錢。認不著,小人解些錢去罷。」黃胖哥拿那簪頭,遞與
員外。員外一看,卻認得是女兒之物。就詰問道:「此自何來?」黃胖哥把牛黑
子賭錢押簪的事,說了一遍。
馬員外點點頭道:「不消說了,是他母子兩個商通合計的了。」
款住黃胖哥要寫了張首單,說:「金寶簪一對,的系牛黑子押錢之物,所首
是實。」馬員外對黃胖哥說:「外邊且不可聲張!」
先把賞錢一半與他,事完之後找足。黃胖哥歡喜報得著,去了。員外袖了兩
個簪頭,進來對奶子道:「你且說前日小娘子怎樣逃出去的?」奶子道:「員外
- Parts
- 今古奇觀 - 01
- 今古奇觀 - 02
- 今古奇觀 - 03
- 今古奇觀 - 04
- 今古奇觀 - 05
- 今古奇觀 - 06
- 今古奇觀 - 07
- 今古奇觀 - 08
- 今古奇觀 - 09
- 今古奇觀 - 10
- 今古奇觀 - 11
- 今古奇觀 - 12
- 今古奇觀 - 13
- 今古奇觀 - 14
- 今古奇觀 - 15
- 今古奇觀 - 16
- 今古奇觀 - 17
- 今古奇觀 - 18
- 今古奇觀 - 19
- 今古奇觀 - 20
- 今古奇觀 - 21
- 今古奇觀 - 22
- 今古奇觀 - 23
- 今古奇觀 - 24
- 今古奇觀 - 25
- 今古奇觀 - 26
- 今古奇觀 - 27
- 今古奇觀 - 28
- 今古奇觀 - 29
- 今古奇觀 - 30
- 今古奇觀 - 31
- 今古奇觀 - 32
- 今古奇觀 - 33
- 今古奇觀 - 34
- 今古奇觀 - 35
- 今古奇觀 - 36
- 今古奇觀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