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西游記 - 4
駕雲化風向東走了。
小行者趕到面前,見唐長者無恙,豬一戒已打殺了眠尸妖精,大家歡喜。豬
一戒道:「這三個妖怪已打殺了兩個,那六賊又無影無蹤,料無阻礙,我們趁此
時保護師父過山去吧。」沙彌就收拾行李。小行者道:「且慢。」豬一戒道:「師
兄叫且慢,想是要等妖精來報仇哩!」小行者道:「我們結了仇,不等他報了去,
卻叫他尋別人去報,豈是個菩薩心腸?」唐長老問道:「怎尋別人報仇?」小行
者道:「他拿了劉家兒子,我們救了出來,又打死他兩個妖精,我們又一道煙去
了,他沒處出氣,自然要尋劉家。起初只得一個兒子受害,如今恐怕一家都要吃
苦哩!」唐長老聽了著驚道:「徒弟,是呀!若如此論來,不是救人,轉是害人
了!如今卻如何區處?」小行者道:「不打緊。俗語說得好,斬草要除根。只將
這三尸殺盡,自然大道可期。」唐長老道:「三尸已殺二尸,那一尸知他躲在何
處,怎生去尋他?」小行者道:「他弄風往東逃走,定然到劉家去了。」豬一戒
道:「他若果然在劉家,我們三人同去,一個守前門,一個守後門,一個進去拿
他,殺了便完帳。」小行者道:「我們同去拿他,倘或他知風,倒走來將師父拿
去,豈不反輸一帖?莫若你二人埋伏在師父左右,等我去趕了他來,他看見師父
獨坐在此,自然要下來捉拿,你們從旁出其不意,一耙一杖打殺,豈不省力?」
沙彌道:「有理,有理!」遂請唐長老下了馬,到山腰懸崖中一塊大石上坐下。
豬一戒與沙彌卻潛身躲在兩旁。小行者方提著鐵棒一筋斗雲回到劉家。來到了劉
家,果然見行尸大王帶領著六賊,將劉家母子並闔家大小都捉了,捆綁起來,說
他請了和尚來,傷了他兩個大王,殺他一家償命。劉家闔宅啼哭震天,小行者大
怒,忙落下雲頭大喝道:「好尸靈!自家死在頭上尚然不知,還要來陷害良善!
不要走,吃我一棒,斷了根吧!」行尸妖看見,心上著忙,也不回手,依舊化風
走了。六賊正要逃走,被小行者用棒逼住,走不脫身,只得跪在地下求饒。小行
者道:「毛賊不足辱我棒,我不打你,快解了劉家母子。」六賊連忙解放。解放
完,小行者就將解下來的繩子,將六賊縛了,便道:「我也不打你,只要你尋還
我行尸妖就放你。」六賊道:「行尸失利,定回洞中去了。」小行者又吩咐劉家
母子道:「你們只管放心,我定與你將三尸殺盡,決不留禍根。」劉家母子拜謝
不已。
小行者帶了六賊,復到皮囊山來。且說那行尸妖,果然見唐長老獨坐便下來
捉拿。不期豬一戒與沙彌左右突出,登時打死,已先同師父坐在山頂上矣!大家
歡喜。小行者遂帶過六賊來,請師父發放。豬一戒道:「這三尸之禍,皆六賊起
的,也該打死消除。」唐長老道:「三尸易殺,六賊難除。」因吩咐六賊道:「我
們佛法慈悲,也不殺你,只要你自知改悔,從今以後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
禮勿言,非禮勿動,便非六賊而一五官矣!」六賊言下感悟,拜伏於地道:「蒙
聖僧開示,自當洗心,一遵教誨。」唐長老聽了,大喜道:「既能改悔,何必苛
求?去吧!」六賊拜謝而去。小行者方叫豬一戒挑行李,沙彌扶唐長者上馬而行。
正是:
遺禍莫饒人,回頭須放手。
唐長老師徒此去畢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
詞曰:
海大何嘗自滿,天高從不多言。檐鈴角鐸鬧喧喧,只是此中褊淺。
慢說筋能成棒,安知肉可為鉗?闔開二字豈徒然,敢請世人著眼。
右調〔西江月〕
話說唐半偈與小行者,掃除六賊,殺盡三尸,救了劉家一門性命,絕了皮囊
山一境禍根,歡歡喜喜又復西行。行了月餘,並無阻滯。唐半偈更加歡喜道:「這
此時一路來甚覺太平,想是漸漸與西天相近了。」小行者笑道:「西天近是近了,
路上太平不太平,卻與西天有甚相干?」唐半偈道:「西天佛地,佛法清淨,故
道路太平。怎不相干?」小行者道:「若依師父這等說,要成佛清淨,只須搬在
西天居住,也不用苦修了。」唐半偈道:「雖說清淨在心不在境,然畢竟山為佛
居便稱靈山,雲為佛駕便名慈雲,雨為佛施便為法雨,豈可人近西天不叨佛庇?
若不如此,何以這些時獨獨太平?」小行者道:「師父只就那虛理模棱揣度,似
乎近是,若據我實實看來,這些時路上太平,還是老師父的心上太平。你看,今
日動了這個輕心重佛的念頭,只怕又要不太平哩!」正說不了,忽見道旁閃出一
個和尚來,將唐長老與小行者師徒四人看了幾眼,也不做聲,竟飛跑去了。唐半
偈看見未免生疑,便叫聲:「徒弟呀!你看這個和尚行徑有些詫異,莫不又有什
麼不太平要應履真的口哩?」小行者道:「師父若怕應我的口,只須自定了師父
的心。」豬一戒道:「師父不要理他。師兄這張口是終日亂嚼慣的,又不是斷禍
福決生死的朱雀口,又不是說一句驗一句的鹽醬口,又不是只報懮不報喜的烏鴉
口,說來的話只好一半當做耳根邊吹過去的秋風,一半當做屎孔裡放出來的臭
屁。師父聽他做什麼?」小行者笑道:「好兄弟,讓你討些便宜吧!但願不要應
我的口,只要應你的口方好。」師徒們一面說一面走,走到一個村鎮上,正打算
下馬入去化齋問路,村裡早走出一個老和尚、兩三個小和尚來,攔住馬頭問道:
「東來的四位師父,請問聲可是要往西天去的麼?」小行者看見,忙上前答應道:
「正是要往西天去的。」那老和尚又問道:「既是往西天去的,內中可有一位會
使金箍鐵棒的孫師父麼?」小行者聽了暗驚道:「他怎知我的名兒?」便答道:
「有是有一個,你問他做甚?」那老和尚聽見說有一個,便歡喜道:「一般也訪
著了。四位老師父要知問他的緣故,且請到小庵中去坐了好講。」小行者便應承
道:「就去,就去。」唐半偈遲疑道:「知他是好意歹意,去做什麼?不如我們
只走我們的路吧。」老和尚道:「小僧與老師父同在佛會下,豈有歹意?若果有
使鐵棒的孫師父在內,便要走也走不過去,就是悄悄的走過去,得知了也要捉轉
來。」豬一戒聽了說道:「師父,不好了!一定是這猴子幼年間不學好,不是賣
弄有手段去做賊,就是倚著這條棒有氣力打死人,今被人告發,行了廣捕文書來
捉人了。這是他自作的,等他去自受,與我們沒相干,我們去做什麼?倘被同捉
了去,撞著個糊塗官府,不分青紅皂白,認做一伙,卻怎生分辨?」老和尚聽了
道:「這位長嘴師父怎這樣多心?就是要各自走路,此時日已過午,也須到小庵
吃些便齋好行。」豬一戒聽見吃齋便不言語。老和尚隨叫兩、三個小和尚在前領
路,自家又再三拱請,唐半偈方下了馬,引著眾人同老和尚步入村來。
走不上兩箭路便到庵前,那庵兒雖有數間,卻潦潦草草,也只好僅蔽風雨。
大眾到了庵中,又見過禮坐下,老和尚就吩咐收拾便齋。小行者忍不住問道:「老
師父,齋吃不吃沒要緊,且問你,你有什麼緣故問這使金箍鐵棒姓孫的師父?」
老和尚道:「這話說起來甚長。我們這地方按陰數六十里一站,西去六站,六六
三百六十里有一座山,叫做大剝山。山上有個老婆婆,也不知他有多少年紀,遠
看見滿頭白髮,若細觀時卻肌膚潤如美玉,顏色艷似桃花,自稱是長顏姐姐不老
婆婆,人看他只道他有年紀,必定老成,誰知他風風耍耍還是少年心性。」小行
者道:「據你說來,這婆婆果有些詫異,但不知還是個佳人?還是個妖怪?」老
和尚道:「我們哪裡看得他出?」小行者道:「要看出他也不難,他若道家裝束,
清淨焚修,便是個仙人﹔他若裝威做勢,殺生害命,便是妖怪。」老和尚道:「他
雖道家裝束,我卻不見他清靜焚修﹔他雖威勢炎炎,我卻不見他殺生害命。他在
山中一毫閑事都不管,每年每月每日,只是差人到天下去尋訪那有本事的英雄,
與他對敵取樂。」小行者道:「對敵取樂,莫不是幹那閨房中沒廉恥的勾當麼?」
老和尚搖頭道:「卻又不是那樣勾當。」小行者道:「既不是那樣勾當,卻怎叫
做對敵取樂?」老和尚道:「他有一把玉火鉗,說是女媧氏煉五色石補天時爐火
中用的,後來補完了天,這把鉗火氣未熄,就放在山腰背陰處晾冷,不道忘記收
拾,遂失落在陰山洞裡,不知幾時,被這婆婆尋著了,取回來終日運精修煉,竟
煉成一件貼身著肉的至寶,若遇見一個會使槍棒的好漢與他對敵一番,便覺香汗
津津,滿身鬆快,故這婆婆每日只想著尋人對敵取樂。」小行者道:「他既有人
取樂,又問這使鐵棒姓孫的怎麼?」老和尚道:「只因他這玉火鉗是天生神物,
能開能闔,十分利害,任是天下有名的兵器,蕩著他的鉗口便軟了。莫說人間的
凡器,就是天上韋馱的降魔杵,倘被他玉火鉗一夾,也要夾出水來。故這婆婆從
來與人對敵取樂再不能夠遂心,故此到處訪求。他聞得當年天生石猴孫悟空有條
金箍鐵棒,乃大禹王定海的神珍鐵,能大能小,方是件寶貝,曾在西方經過,卻
又不湊巧,不曾撞著與他對敵取樂一場,故至今抱恨。新近聞得這孫悟空雖成了
佛,他舊居的傲來國花果山受後天靈氣,又生了一個小石猴,鐵棒重興,復要到
靈山求解,路必經由此過,故命他心腹人押著老僧日夜在此打聽,今日果遇著四
位老師父,真可謂有緣千里。但不知哪一位是會使鐵棒的孫師父?」
小行者聽了大笑道:「只我便是!我只道是冤家對頭尋我討命,卻原來是要
我耍棒取樂。棒倒耍耍也好,但只是我如今皈依了正教,做了和尚,自當遵守佛
門規矩,怎好去與一個老婆婆耍棒取樂?況我這條棒頗有些斤兩,蕩一蕩就要送
了性命,未必有什麼樂處。老師父倒不如瞞了他不去報知,讓我們悄悄過去了,
留他那條老狗命多吃兩年飯,也是老師父的陰騭。」老和尚道:「這個使不得!
方纔小徒在路上看見四位師父,一面來報了貧僧,他心腹人一面就飛星去報不老
婆婆了。他們走路俱會駕雲,此時只怕已知信了,如何敢瞞?」小行者道:「你
不瞞他也由你,只是我不與他要棒,卻也由我。」老和尚道:「這婆婆注意師父
已非一朝一夕,今日相逢,只怕由你不得。」小行者道:「不由我難道轉由他?」
老和尚道:「這卻難說,只怕要由他哩!」豬一戒聽了嚷將起來道:「大師兄倒
也好笑,這老師父原說請我們吃了齋走路,今齋不見面,只管斷生斷死的說這些
閑話做什麼?」老和尚笑道:「正是,因貪說話忘記老師父們飢了。」遂自起身
到廚房中去催齋。不一時,催了齋來,師徒吃完,大家遂收拾走路。老和尚看了
道:「列位師父若往別處去,我貧僧就不敢放了,既是西行,留與不留總是一般,
只是貧僧也要隨行,一來交代明白方見貧僧不是說謊,二來前面還有一個小庵,
可備師父們過夜。」小行者道:「是說謊不是說謊,且到對會時再看。有庵兒過
夜倒是要緊的。」遂請唐長老上馬,大家相扶著西行。正是:
東有東王公,西有西王婆。
無處不有道,無處不有魔。
師徒們又行了數十里路,天色晚了,果然老和尚又有一個庵兒留他師徒們過
夜。過了一夜,到次早正打點收拾走路,忽見兩個中年婦人仙家打扮走來,手捧
著一封戰書,尋著老和尚,叫他下與姓孫的師父。小行者接了拆開一看,只見上
寫著:
大剝山長顏姐姐不老婆婆謹致書於傲來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麾下:竊聞天毓
英雄,未嘗無對﹔人生宇宙,豈可孤行?風嘯雲吟,世不乏龍爭虎鬥﹔花香柳綠,
自相應鳳倒鸞顛。不逢敵手,安識誰弱誰強﹔必遇同心,方見或高或下。愚自愧
不能竊至精之陰氣而生,辛叨最秀之坤靈以立。不須大藥,能駐朱顏﹔懶煉還丹,
從他白髮。平生薄技,無非擅開闔之大權﹔終日交鋒,不過著感通之妙理。所賴
入肉雙鉗,透心一夾,任古今聖神,未有不生於此而死於此者。故禿戟頹槍,望
風遠遁﹔鉛槌臘杵,見影先奔。使予獨往來而無聊,自咨嗟而有恨,從未有知己
之逢,如鉅鹿之戰以快一時者。止聞孫老師久具石心石骨,已成鐵腦鐵頭。況棒
出神珍,堅硬剛強有金箍之號﹔且用通仙法,短長大小得如意之名,可稱鏖戰精
兵,衝鋒利器,倘縱之擊搏,定有可觀。是以未得相親,常形夢想﹔今逢當面,
可謂有緣。因肅此陳情,上希電覽。倘名不虛傳,果稱善戰,請大開壁壘,以為
殺伐之歡﹔倘真為假托,不敢交綏,可自縛山前,以納過情之命。戰書到日,乞
鑒裁批示。
小行者看完了,哈哈大笑道:「這老婆婆甚不知恥,怎要與人廝殺的戰書,
卻撒嬌撒痴寫做偷漢的情書一般?本不該打死他污辱了我的鐵棒,但他既苦苦將
頭就棒,若不超度他一棒,只道我和尚家不慈悲。也罷,也罷!」就向老和尚討
了筆硯,在戰書後大批兩筆道:「既老婆尋死,可於過山時納命。」批完,就將
戰書遞與老和尚,叫他發與來人帶回。那兩個婦人得了回批,歡歡喜喜去了。這
邊小行者方叫豬一戒挑行李,沙彌牽馬,伏侍唐長老西行。老和尚只不放心,猶
或前或後跟隨。
他師徒們又行了一日有餘,方遠遠望見大剝山在前攔住,果然好一座山,十
分秀美。有詩為證:
山山奇怪突還砑,獨有茲山麗且華,
眉岫淡描才子墨,髻峰高插美人花,
明霞半嶺拖紅袖,青靄千岩列翠紗﹔
慢道五陰終日剝,一陽不盡玉無瑕。
師徒們到了山邊也無心觀景,只準備與婆婆廝殺,卻又不見出來,欲要竟進
山去,又恐怕內有埋伏,只得緩緩而行。正狐疑間,忽聽得山中隱隱有金鼓之聲。
唐半偈聽得,便叫:「徒弟呀,我看這個老婆婆先下戰書,又不突然輕出,山中
卻又金鼓喧闐,舉動大合兵法,你們須要仔細,不可輕敵。」小行者道:「我也
是這等想,師父說得最有理。」便對豬一戒、沙彌二人道:「那婆婆出來,你二
人須與我先去衝他一陣,待我在旁邊看他有什麼本事,就好策應。」二人齊應道:
「不打緊,等我們去。」正說不了,只見旌旗招展,金鼓齊鳴,山中先涌出一陣
男兵排成陣勢,然後涌出一陣女兵俱是仙家裝束。女兵陣中,簇擁著一位老婆婆,
手提著一柄白玉火鉗直臨陣前,看見唐半偈師徒四人對面而來,就高聲叫道:「來
的四位師父,不知哪一位是會使金箍鐵棒的孫老師,請上前答話。」
沙彌聽見,忙提降魔禪杖上前喝罵道:「哪來的老乞婆?偌大年紀,毛都白
了還不知事!怎揀人布施?只問孫老爺的鐵棒,難過我沙老爺的禪杖打你不死
麼?」老婆婆笑道:「金剛般的好漢也不在我心上,何況你一個沙泥和尚,哪裡
問得到你?我不問你便是你天大的造化,便該悄悄躲去偷生,怎反來爭?我不
問,想是你倚著有這條禪杖,自以為稀奇,不知這樣兵器只好將去?面,怎敢與
我玉鉗作對?」沙彌道:「我也不知什麼玉鉗,我也不知怎麼作對,只一頓禪杖
打死了你這老怪物,便是我上西天一段功勞。」一面說一面舞起禪杖,照老婆婆
夾頭夾腦打來。那婆婆果是忙家不會,會家不忙,見沙彌杖來,他不就還鉗,先
將身輕輕一閃躲過。沙彌見一杖不著,又復一杖打來,婆婆又一閃躲過。躲過了
三杖,婆婆見禪杖來帶滯夯,然後將玉火鉗往空中一舉,就似一條白龍直奔沙彌。
沙彌初看只是一條,將到面前忽變成兩片,似一張大口照著頭上直直吞來﹔沙彌
看見,慌了手腳,只得掣回禪杖來抵擋。不期剛剛直抵入他鉗中,被他合攏鉗只
一夾,幾乎夾做兩段,沙彌急要掣回,哪裡掣得動分毫。婆婆笑道:「若是別樣
兵器,不夾化做鐵汁也要夾扁做鐵鏟,你這條杖兒也要算做有些來歷的,夾在鉗
中尚不扁不化,若要還你,你又要倚著他去生事,不如留下與丫鬟們廚房中撥火
用吧!」遂將鉗一提,那條禪杖早已在沙彌手中搖擺,沙彌不捨,死命攥住。不
道那婆婆力大,再一提那條禪杖,早已提去,反將沙彌帶了一跌,爬起來赤手空
拳慌慌張張跑回來道:「利害,利害!」
豬一戒看見,笑道:「什麼利害!還是你忒不濟!怎麼自家的兵器都被人鉗
了去?待我與你去討來。」遂跑到山前,叫道:「老婆婆好硬鉗口,看你不出,
倒會夾人,想你是個螃蟹變的。但他們的家伙又光、又圓、又滑,所以被你夾去。」
遂擎出釘耙亂舞,叫道:「婆婆,你看我這釘耙,牙排九齒,你也能夾去麼?」
不老婆婆笑道:「莫說釘耙只九齒,你這和尚就遍體排牙,也夾你個不活。你這
些無名的野和尚,不中用的兵器,打人又不痛,抓人又不癢,只管苦苦來纏些什
麼?趁早躲開!叫你那姓孫的出來會我一會,看他是真是假。」豬一戒笑道:「這
老婆婆好沒廉恥!老也老了,還要想人,那姓孫的你便想他,他卻不想你,不如
權將我姓豬的應應急吧。」不老婆婆聽了大怒道:「好不知死活的野和尚!我倒
饒你性命,你倒轉油嘴滑舌來戲笑我老娘。且拿你去敲掉了牙,割去耳朵,做個
光滑滑的人彘,看你應得急應不得急!」就舉起玉鉗劈面夾來。豬一戒已親眼見
禪杖打入鉗中被他夾去,便將那釘耙只在鉗外架隔,架隔開便乘空鋤來。且架且
鋤,狠戰有八、九回合,當不得婆婆的玉鉗飛上飛下就是游龍一般,哪裡招架得
住。直殺得滿身臭汗,欲要敗下來又不好意思,滿心指望小行者來策應,不住的
回頭張望。不料小行者全然不睬,急得他沒法,又勉強支持了三、五合,一發心
慌。忽見他玉鉗照頭來夾釘耙,急急掣開釘耙,將頭一擺。不期這一擺,一只耳
朵竟擺在他玉鉗內,被他一鉗夾住,夾得痛不可當,慌忙丟去釘耙,雙手抱住玉
鉗亂哼道:「夾殺,夾殺!」不老婆婆微笑道:「你這大膽的和尚!你自情願出
來應急的,怎又這等怕痛叫喊?」卻將玉鉗輕輕提回。豬一戒雙手抱住玉鉗,竟
連人都提到面前問道:「你這和尚端的是什麼人?還是自己強出來與我作對的?
卻是誰叫你出來搪塞我的?你們這個姓孫的和尚還是個虛名?還是實有些本事
的?為何躲著不敢出來?須快快實說,我便饒你性命,若有一字虛言哄我,我只
消將鉗緊一緊,先將你這只耳朵夾下來,炒一炒賞與軍士下酒,然後再夾住你的
頭,夾得扁扁的,叫你做不成和尚,卻莫要怪我。」豬一戒被夾慌了,滿口哀求
道:「婆婆請息怒,我實是僱來挑擔的沒用的和尚,怎敢與婆婆相抗?實是被那
姓孫的賊猴頭耍了,他雖有些本事,只好欺負平常妖怪。昨日見婆婆下了戰書,
曉得婆婆是久修得道的仙人,手段高強,不敢輕易出來對敵,故捉弄我二人出來
擋頭陣,他卻躲在後面看風色。我二人若是贏了,他就出來爭功,今見我二人輸
了,只怕要逃走也不可知。婆婆若果要見他,可快快放了我,趁他未走,等我去
扯了他出來。」不老婆婆道:「聞他有一條金箍鐵棒,能大能小,十分利害,可
是有的?」豬一戒道:「有是有的,卻也只好與我們的釘耙、禪杖差不多,也算
不得十分利害。」不老婆婆道:「你這些話可是真麼?莫非說謊來哄我!」豬一
戒道:「我老豬是個天生成的老實人,從來不曉得說謊,況又承婆婆高情,這等
耳提面命,就是平昔有些玄虛,如今也要改過了,怎敢哄騙婆婆以犯逆天之罪?」
不老婆婆笑道:「你既不是哄騙我,就放你去。也罷,且說你怎生扯得他來?」
豬一戒道:「我只說,婆婆是個有情有義的好人,要見你一見,只不過是聞你的
名兒,並無惡意。你若躲了不出去,豈不喪了一生的名節?還要帶累師父過不得
山去。那猴子是個好勝的人,自然要出來相見,等他出來時,聽憑婆婆把玉鉗將
他的頭夾住,就夾出他的腦漿來,我們也不管閑帳。」婆婆道:「若果是真話,
可對天賭個大咒,我就放你。」豬一戒聽見肯放他,慌忙跪倒在地,指著天賭咒
道:「我豬一戒若有半句虛言,嘴上就生個碗大的疔瘡。」婆婆聽了,大笑道:
「既賭了咒,且放你去。要拿你也不難。」便將鉗一鬆,呆子的耳朵早脫了出來。
呆子得脫了身,也不顧耳朵疼痛,忙在地下拾起釘耙,說一聲:「婆婆我去
也!就叫他來也!」不等婆婆發放,就一陣風飛跑了回來,看見小行者站在唐長
老馬前,就象一些不知的。口內亂嚷道:「好猴頭,原來是個不懷好心的憊懶人!
你哄了我二人先去擋頭陣,原說過就在後策應,怎看見我被他夾了去也不來救
護?若不是我會說話哄騙了出來,此時已是死了。你這樣賊心肝,狗肚腸,還要
與你在師父名下做弟兄哩!倒不如各人自奔前程,還有個出頭的日子!」小行者
笑道:「呆兄弟不要急,不是我不來救護,豈不聞兵法上說得好:朝氣盛,暮氣
衰。這婆子初出來,坐名尋我,一團銳氣正盛,我若便挺身出去,縱不怕他,畢
竟難於取勝,故叫你二人出去先試他一試。他如今連贏了你二人兩陣,定然心驕
志滿,看人不在眼裡,又等了我這半日,一閉盛氣自然衰了,他那玉火鉗的夾法,
我又看得明明白白。我如今走出去,一頓金箍鐵棒,不怕不打得他魂銷魄散,讓
我們走路。」豬一戒道:「你便論什麼兵法,怎知我被他夾得沒法?說便是這等
說,你也不要看得太容易了。那婆婆的夾法真也怕人,他張開了兩片沒頭沒臉的
夾來,倘一失手被他夾住,任你好漢也拔不出來。」小行者笑道:「這呆子不說
自家沒用,轉誇張別人的本事,你看他夾得住我麼?你二人好生保護師父,待我
去來。」
空著雙手,搖搖擺擺走出山前,厲聲高叫道:「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天生
聖人孫小聖在此,來的婆子既聞我大名,要識我金面,何不快快上前來參拜?」
那不老婆婆聽了,果走出陣前,將小行者上下細細估計了半晌,方說道:「我常
聽得人說,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人人久傳你孫大聖的名頭,我只道你
是他嫡派子孫,又傳了金箍鐵棒的道法,定然是個三頭六臂的好漢,卻怎生是這
般尖嘴縮腮猴子般的模樣?莫非是假名托姓的麼?但別人手中可假,我不老婆婆
手中卻是假不得的,快快老實說來,免得動手時出醜。」小行者笑道:「你這婆
子既有本事偷了這把玉山鉗,又知訪天下豪杰比試,也象個有心之人,怎只生得
兩只耳朵卻不曾生得眼睛。」不老婆婆道:「我雙眸炯炯,仰能觀天,俯能察地,
中能知人,你豈不看見,怎說不曾生眼?」小行者道:「眼雖是生的,卻不識人,
只好揀選那些搽眉畫眼假風流的滯貨做女婿,怎認得真正英雄豪杰?所以說個未
生。」不老婆婆大笑道:「這等說起來,古今的真正英雄豪杰都是尖嘴縮腮的了?」
小行者道:「古今的英雄豪杰雖不盡是尖嘴縮腮,卻也定有三分奇怪面貌,出人
頭地一步,決不是尋常肥痴可比。」不老婆婆道:「怎見肥痴不如奇怪?」小行
者道:「你這婆子一味皮相,曉得些什麼?須知肥痴者肉,奇怪者筋骨,你想,
幹天下的大事還是肉好?還是筋骨好?」
不老婆婆道:「這也罷了。且問你,聞你家傳一條金箍鐵棒是件寶貝,還是
有是無?」小行者道:「鐵棒是有一條,止不過將他護護身子,遇巧打幾個害道
的惡魔,陷人的妖怪,怎算得寶貝?惟不貪不淫不墮入邪障,方是我僧家的至寶。
我看你這婆子雖然白髮垂垂,卻顏如少艾,一定是盜竊了天地間幾分陰精,故裝
嬌做媚,指望剝我真陽。哪知道我這點真陽乃天地之根,萬古剝之不盡,豈容你
這老婆子妄想!倒不如安心自保,雖不能純全坤體,留些餘地還可長保生機﹔若
一味進而不退,只怕你上面山地剝人不盡,下面的地雷又來消你了。」不老婆婆
聽了滿心大喜道:「好猴兒!果名不虛傳,是個見家。既說明白,我決不害你性
命。但聞名久矣,今既相逢,豈有空過之理?快取出你的金箍鐵棒來,與我的玉
火鉗一比高下,耍耍便放你去。」小行者道:「你要與我耍棒不難,只要你拚得
三死,我便與你耍一耍。」不老婆婆笑道:「耍我死好不難哩!你且說是哪三死?」
小行者道:「待我說與你聽。」正是:
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功夫。
不知小行者說出哪三死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冷雪方能洗欲火 情絲繫不住心猿
詩曰:
天生萬物物生情,慧慧痴痴各自成,
一念妄來誰惜死?兩家過處只聞名,
迷中老蚌還貪合,定後靈猿擾不驚﹔
鐵棒玉鉗參得破,西天東土任橫行。
話說孫小行者,被不老婆婆攔住在大剝山前,定要與他使棒耍子。小行者道:
「要耍棒你須拚得三死。」不老婆婆問他是哪三死?小行者道:「第一是我這條
金箍鐵棒乃大禹王定海神珍鐵,重十萬八千斤,打將下來比泰山還重,我看你那
玉火鉗,雖說是女媧氏遺下的神物,在當時止不過為爐灶中燒火之用,脆薄薄兩
片,怎架得起我的鐵棒?多分要一棒打死你,擠得拚不得?」不老婆婆笑道:「我
這玉火鉗雖然脆薄,只怕你那鐵棒到我鉗中,縱不夾斷也要夾扁,若要打死我,
想來還早。這個拚得!」小行者道:「第二件,我這鐵棒是天生神物,能大能小,
可久可速,又名如意金箍棒。你那玉火鉗若是果有些本事與我對得幾合,盡得我
的力量,我便直搗龍潭,深探虎穴,叫你痛入骨髓,癢透心窩,定要樂死你。拚
得拼不得?」不老婆婆笑道:「這一發不消說了,自然拼得!但恐你沒有這樣手
段。你且說第三件來。」小行者道:「第三件,我師徒奉旨西行,是個過路之人,
一刻也停留不得,你今縱聞我鐵棒之名,卻兩下水火無交,莫若悄悄任我過去,
只當未曾識面,猶可保全性命。倘你不聽好言,必欲苦纏嘗著我鐵棒滋味,那時
放又放不下,留又留不住,只怕要想死哩!你拚得拚不得?」不老婆婆聽了大笑
道:「總是胡言亂語,有甚拚不得?快快取出鐵棒來試試我的仙鉗。」小行者道:
「與你說明,你不自揣,苦苦要尋死路,卻與我無干。我只得要破戒了。」就在
耳中取出繡花針來,迎風一晃,變做一條金箍鐵棒,約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
拿在手中指定不老婆婆道:「這不是如意金箍棒!請細細看了,也還用得過麼?」
不老婆婆睜眼一看,只見那棒:
既堅且硬瘦還長,知是陰陽久煉鋼,
直立不撓渾玉柱,橫擔有力宛金梁,
搗通虎穴鋒偏利,探入龍窩勢莫當﹔
任有千魔兼百怪,聞聲見影也應降。
不老婆婆看見鐵棒挺然特出,滿心歡喜道:「看將來果然好一條鐵棒,但恐
中看不中吃,且等我試他一試。」忙展開玉火鉗望鐵棒夾來。
小行者因豬一戒、沙彌賭鬥時,玉鉗出沒,他在旁已看得分明,今見夾來,
遂將鐵棒虛虛一迎,等那婆婆認真夾時,他卻早已一閃掣回,使婆婆夾一個空。
婆婆見夾不著,只得收回鉗去,小行者卻乘他收回,遂劈頭打來,不老婆婆急用
鉗往上架時,小行者棒又不在頭上,復向腰間直搗。不老婆婆方閃開柳腰,那棒
又著地一掃,若不是婆婆跳得快時,幾乎將一雙金蓮打折。小行者見上、中、下
三處都被他躲過,又用棒就兩肋裡夾攻。那老婆婆果是慣家,東一搖搖開,西一
擺擺脫,並不容鐵棒近身。小行者看見婆婆手腳活溜,也自歡喜道:「虧你,虧
你!率性奉承你幾棒吧。」舉起鐵棒攥緊了凝一凝,先點心窩,次鑽骨髓,直撥
得那老婆婆意亂心迷,提著條玉火鉗如狂蜂覓蕊,浪蝶尋花,直隨著鐵棒上下高
低亂滾。小行者初時用棒還恐怕落入玉鉗套中被他夾住,但遠遠侵掠,使到後來,
情生興發,偏弄精神,越逞本事,將一條鐵棒就如蜻蜓點水,燕子穿帘一般,專
在他玉鉗口邊忽起忽落,乍來乍去,引得玉鉗不敢不吞,不能不吐。老婆婆戰了
二十餘合,只覺鐵棒與玉鉗針鋒相對,眼也瞬不得一瞬,手也停不得一停,精心
照應只僅可支持,哪裡敢一毫怠惰。又殺了幾合,直殺得老婆婆香汗如雨,喘息
有聲。小行者看見光景,知道婆婆又樂又苦。樂是樂鐵棒耍得暢意,苦是苦鐵棒
利害恐傷性命。心內想道:「這婆婆神情已蕩,不趁此時與他一個辣手,更待何
時?」復將鐵棒使圓,直搗入他玉鉗口內一陣亂攪,只攪得他玉鉗開時散漫,合
處輕鬆,酸一陣,軟一陣,麻一陣,木一陣,不復知是性命相搏,然後照婆婆當
頂門劈下來,大叫道:「老婆子!這一棒拚得拚不得?」老婆婆正戰得昏昏沉沉,
忽見鐵棒出其不意打來,嚇得魂不附體,急用鉗死命招架,已被鐵棒在玉鉗背上
打了一下,直打得火星亂迸,連虎口都震得生疼,欲要再支持幾合,當不得鐵棒
就似雨點般打來,哪裡承當得起?只得拖著玉鉗敗下陣來。回頭說道:「果然好
條鐵棒,正是我的對手。今日天晚,身子倦怠,暫且停止,明日再與你賭鬥吧。」
小行者隨後趕來道:「老婆婆哪裡走?既是這等沒用,就該躲在山中藏拙,怎大
言不慚又苦苦訪問我孫老爺做什麼?」不老婆婆只做不聽見,忙忙奔入陣中,吩
咐眾兵將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然後自回山中去歇息。歇息了一會,精神稍復,
暗想道:「這條鐵棒體既堅強,這猴子又使得進退有法,真足遂我平生之樂,但
他求經念念,拜佛心專,怎肯為我留連這一夜?」翻來覆去睡不著,忽又想道:
「我聞他西行是奉師而行,我如今只將他師父唐半偈拿來,藏在大剝洞中,他失
了師父,自去不成。他若尋師,自然要與我賭鬥,且與他鉗棒盤桓兩日,看光景
再作區處。但他師父有三個徒弟緊緊保護,卻怎生拿得他來?」又想道:「這賊
猴子與我戰了這一日,雖被他佔了上風,然他也費了許多氣力,自然倦怠,也要
歇息。莫若乘他黑夜不提防,暗暗一鉗將他師父夾來,叫他失卻本身無所依附,
那時不怕他不安心向我重尋門戶。」算計定了,便也不通知眾將,竟悄悄取了玉
鉗,使一個私奔之法遁出山來。
卻說小行者殺敗了不老婆婆,欲要趨勢就趕過山去,因見天色晚了,只得回
來見師父。豬一戒與沙彌迎著道:「哥哥,今日方顯你的手段,果是高強。婆婆
的玉鉗夾我們時何等利害,怎被你鐵棒一頓搗,一頓攪,開了都合不攏來,這是
何故?」小行者道:「用兵之道,利鈍而已矣!起先你二人與他戰時,你們的釘
耙、禪杖去得滯夯,他的玉鉗便自然開合得以如意,要夾你的禪杖就是禪杖,要
夾你的耳朵就是耳朵,你鈍他利故耳。後來我與他戰時,我一條鐵棒就似飛龍一
般,往來莫測,出入無端,先在上下左右撩撥一番,先使他救應不暇,手慌腳亂,
然後再到他玉鉗上搗一陣,攪一陣,他已精神恍惚,氣力不加,哪裡還有真本事
夾我?乘他夾我不得,我復到他上下左右忽擊忽刺,他自然招架不來,敗下陣去,
我利他鈍故也。」唐半偈道:「他雖敗去,我們要過山天又晚了,卻在何處過這
一夜?」小行者道:「要尋人家借宿此時不及了,幸喜天色睛明,只好就在這山
岩邊松樹下權過一夜,明早便好過山。」唐半偈道:「天高地厚,露宿我自不難,
只恐你們戰鬥辛苦,不得安眠。」小行者道:「我們一發不打緊。」遂走到一株
大松樹下,叫沙彌取出蒲團與長老打坐,他三人就在草坡上席地而眠。三人果然
戰鬥辛苦,放倒頭就睡著了。正是:
此外何嘗遜此中,形全方可顯神通,
慢言心去身疑幻,一覺華胥心也空。
卻說不老婆婆,悄悄奔出山前四下打探,果然見他師父唐半偈在山岩邊松樹
下打坐,小行者三人卻橫一個、豎一個在草坡上鼾鼾睡覺。滿心歡喜道:「果不
出我之所料,須早早下手,莫待這賊猴子醒了,便要費力。」提著玉火鉗轉到唐
半偈身背後,攔腰輕輕一夾,也不待他開口吆喝,竟弄一陣狂風走回山洞中,叫
眾女妖點起燈火,自坐在上面將鉗一鬆,把唐半偈放下,又叫眾女妖用繩索綁了,
跪在當面。問道:「性命中自有樂地,你怎不知受用,卻為他人求經求解,奔波
道路,吃這樣苦楚?我窺你的意思,不過要博個度人度世之名,你須想,從古到
今也不知經過了多少佛菩薩,究竟度得人在哪裡?度得世在哪裡?何況你一個才
人道的和尚!倒不如掃除了這些好善的虛名,打掉這些成佛的妄想,實尋本來的
樂處,在這大剝山中造個庵兒居住,叫你孫徒弟日夕與我使棒作樂,豈不美哉!」
唐半偈聽了,連連嘆息道:「蒙老菩薩以性命之樂見誨,深感慈悲。但性非一境,
樂亦多端也,難執一而論。譬如糞裡蛆蟲,未嘗不融融得意,倘欲強人入而享之,
人必掩鼻吐之不顧。貧僧想,人世凡情,戀之者,自誇美滿,若落在佛菩薩眼中,
未必不作如是觀耳。貧僧之求經求解,雖不敢妄希度人度世,而性中一點本來,
只覺不效此區區不能自安,實非為博虛名。望老菩薩諒之,放貧僧西行,功德無
量。」
不老婆婆笑道:「我自好意勸你,你反將蛆蟲比我,我也不計較你。但你既
樂於西行受魔難之苦,我不魔難魔難你,只道我不敬重三寶。」因吩咐幾個女妖
道:「可將這和尚押到大剝洞中去收藏好了。」唐半偈忙說道:「老菩薩拿我貧
僧來,不知是個什麼意思?若說是好意,敬重我佛法,不該押我到洞中去藏了﹔
若說是歹意,要害我性命,性命卻不在此,在此者不過一血肉之體,值些什麼?」
不老婆婆又笑道:「我也沒甚好意,也沒甚歹意,但要與你孫徒弟耍棒作樂,恐
他要去,留你做個當頭。」唐半偈還打算要分辯,眾女妖早已推的推,扯的扯,
將他押到大剝洞中去藏了。正是:
道在身與心,須臾不可離,
慢言不繫身,今日為心繫。
唐半偈被眾女妖押到大剝洞中藏了不顧。
卻說小行者雖因戰鬥辛苦也就睡了,卻是在山中露宿,終有些不放心,一覺
醒來,就爬起到松樹下看看,只見一個蒲團在地下,卻不見了師父。初時,還疑
是出恭,等了一會不見回來,便到左近找尋,並無蹤影。心中焦躁道:「只略略
大意了些,決然被這老鉗婆做了手腳去了。」忙走到草坡邊叫他二人道:「師父
不見了!還虧你們睡得著!」二人在夢中驚醒:「這師父好端端打坐,怎生得不
見,莫要騙我。」一骨碌爬起來看時,果然不見師父,只見蒲團。二人方著慌道:
「這空山中再無別人,一定還是這老婆子用玉火鉗夾去了。」小行者道:「這個
何消說得,這婆子沒廉恥,被我一頓棒弄得他死不死,活不活,欲要留我,知道
留我不住,故乘空將師父攝去,挾持我與他耍棒。」沙彌道:「他若果有此心,
必將師父藏起,卻怎生區處?」豬一戒道:「我卻有一個算計。」小行者道:「你
有甚算計?」豬一戒道:「這老婆子所倚的是這把玉火鉗夾人,師兄又會變化,
何不變化進去,偷了他的出來,使他沒得夾人,自然放我們去了。」小行者連連
搖頭道:「別樣好偷,我看這玉火鉗已被老婆子煉成一氣,生死不離,如何偷得
他的來?若要狠狠心,一頓棒將他打死,奈他又稟了天地間一種生人生物的害
氣,又是絕滅不得的。依我算計,莫若只騙了師父過山便了,別的閑事不要管他。」
豬一戒道:「騙得過山可知好哩!只是師父又不見面,他又死命要留你耍棒,怎
生騙他?」小行者道:「騙他雖不打緊,卻要在你身上。」豬一戒聽了著忙道:
「那婆子好不利害,我被他一火鉗夾了去,幾乎傷了性命,幸虧我口兒甜哄了出
來,已是虎口餘生,怎教又去騙他?」小行者道:「正為你曾被他夾去,口兒甜
哄得他動,故要你去。」豬一戒道:「哄騙人只好僥幸遭把兒,怎麼看做泛常只
管去?倘被他看破了不是兒戲的。」小行者道:「前番你原許他扯我出去,我已
出去了,你並不曾說謊。有什麼被他看破?」豬一戒道:「我只是不去。」小行
者道:「你不去,伸孤拐來打十棒看樣。」豬一戒聽見說打便慌了,說道:「莫
打,莫打!你既栽派我去,我也沒奈何,只得拚性命去走遭。但那婆子好不老到,
既將師父藏過,怎肯輕易放出來!叫我如何騙他?」小行者道:「不打緊,你只
說,我們已商量停當,情願留下孫師兄與你耍棒,只要你放出師父來,還了沙彌
的禪杖。等我二人保護師父西去求解,使兩下乾淨。他必然歡喜聽從,若果肯放
師父過山,我脫身便不難了。」豬一戒聽了點頭道:「這說也通,但恐那老婆子
賊滑不肯信,做我不著去說說看。」便抖抖衣裳竟進山來。早有把守山寨的兵將
攔住道:「你這長嘴和尚是昨日陣前被夾饒命去的!今日大清晨又來做什麼?想
是你昨日不曾死得,今日又來納命!」豬一戒道:「昨日與他對敵是他的仇人,
故被他夾了一下﹔今日與他講好是他的恩人,他還要謝我哩!怎說納命?還不快
引我進去相見。」眾兵將見他說話大樣,只得叫人押到山中來見不老婆婆。
此時,不老婆婆正結束了,打點要出山尋小行者耍棒,忽聽見豬一戒來見,
心下想道: 「這定是來找尋師父了。」喝一聲:「帶進來。」豬一戒走到山
洞中,看見不老婆婆坐在上面,遂朝上喝個大喏道:「天生老實豬一戒參見婆婆,
謝昨日不殺之罪,請今日不說謊之功。」不老婆婆道:「昨日那孫小行者果是你
扯出來的麼?」豬一戒道:「那猴子好不賊滑,若不是我再三扯他,他怎肯出來?」
不老婆婆道:「你師兄若果是你扯出來的,便真要算你老實了。但不知你師兄昨
日與我耍了這一日棒,還是苦惱?還是快活?」豬一戒道:「那猴子初時倚著自
家鐵棒英雄,指望要打倒婆婆,奉師西行。後被婆婆動了玉火,一頓鉗夾得那猴
子死不死,活不活,正在難解難分之際,不知婆婆何故反走了回來,讓那猴子說
寡嘴,轉道婆婆夾他不住。」不老婆婆道:「你那師兄棒法果然名不虛傳,有些
勁道﹔我倒甚是愛他,但不知他見我玉火鉗可有幾分留連之意?」豬一戒道:「那
猴子最奸滑,我看他心裡十分貪戀,口中礙著師父卻說不出。」不老婆婆道:「你
怎見得如此?」豬一戒道:「他往日與人廝殺,就是七日八夜也不見他倦怠,昨
日與婆婆戰不得半晌,早已骨軟筋麻,神疲力償,就沉沉在山前睡了一夜,連師
父不見了他還不知道。」不老婆婆道:「你師父不見了,你們可曾思量是誰偷去?」
豬一戒道:「這不消思量,自然是婆婆偷來。」不老婆婆大笑道:「好胡說的和
尚,你師父在哪裡,我在哪裡,他不見了怎生冤我?」豬一戒道:「婆婆不消賴
了,實說了,我們倒有個好商量。」不老婆婆道:「有甚好商量?你且說來。」
豬一戒道:「這猴子滿心要與婆婆耍棒,卻礙著師父不見了,要同我們二人在此
找尋,一日找尋不出師父,他一日耍棒不暢。婆婆何不說明了,放我與沙彌保護
師父去求解,師父被擒得放,自然歡喜而去,便沒這猴子也罷了。這猴子貪著與
婆婆耍棒,自然也假脫手。放了我們去後,任你們一早一晚安心耍棒,豈不快活!」
不老婆婆道:「依你說果然兩便,但是那猴子疾溜得緊,倘或你們去後他有甚不
象意,三不知走了,卻叫我哪裡去尋他?」豬一戒道:「婆婆不須多慮,那猴子
被婆婆的玉火鉗夾得他快心樂意,莫說逃走,就是趕他也未必肯去。婆婆若是疑
心,只消講過,叫他將鐵棒付與婆婆收管,他沒有鐵棒,精著個光身體卻往哪裡
去?」不老婆婆道:「收鐵棒固好,但鐵棒是時時要與他耍的,如何收得?」豬
一戒道:「鐵棒既收不得,終不成拿一條鐵索將他鎖起來。」不老婆婆道:「鐵
索也不消,我有一根柔絲兒,只須拿去繫在他的頸上,便任他有上天入地的手段
也逃不去。」豬一戒道:「既是這等,一發妙了。是根什麼絲兒可取出來與我看
一看。」不老婆婆遂在口中吐出一根絲來,將絲頭兒遞與豬一戒道:「這不是!
你可細看。」豬一戒用手去接時,哪裡見有甚絲?捏又捏不著,看又看不見,只
須睜開眼睛再三細看,方影影見一秒秒青絲兒,比頭髮還細。心中暗笑道:「這
婆子老呆了,便真用鐵索也鎖那猴子不住,這點點絲兒一口氣吹也吹斷了,怎繫
得他住!」便問道:「婆婆這絲細軟得有趣,定是件寶貝,是哪裡出的?」不老
婆婆道:「你這村和尚哪裡曉得!待我說與你聽。我這絲呵:
看不見,摸不著,粗如繩,緊如索。可短復可長,能厚又能薄。今古有情人,
誰不遭其縛?雖非蠶口出,纏綿蠶不若。雖非藕心生,比藕牽連惡。千里未為遠,
萬里不為闊,一縈方寸中,要死不要活。洵為多欲媒,實是有情藥,鐵漢與木人,
諒也難擺脫。請今細繫你師兄,只怕光頭也要落。」
豬一戒聽了笑嘻嘻說道:「這絲兒既這樣利害,我就拿去拴在那猴子頸上,
但師父與禪杖也須放出,大家好到山前交割。」不老婆婆道:「這不打緊。」豬
一戒講定了,就拿著絲頭忙忙走出山洞,回到山前。小行者迎著問道:「事情如
何了?」豬一戒道:「事情倒俱說妥了,只是有一根細絲兒要把你拴在此處與他
耍棒,不知你心下如何?」小行者道:「什麼絲兒拴得我住?」豬一戒道:「這
絲兒據他說起來甚是利害,只怕你沒手段脫不去。」小行者道:「絲在哪裡?可
拿與我看看。」豬一戒因將絲頭兒遞與小行者。小行者接在手中,細細觀看道:
「我只道是織女的機絲、潘郎的鬢絲與五月五日的長命絲,誰知俱不是,卻是這
老婆子痴心妄想結成的情絲。這絲兒雖然利害,卻只好縛束那些心慌意亂的少
年,如何縛得我住?你只管應承他,哄了師父,遠遠的先去,我自有脫身之計趕
來。」豬一戒聽了歡喜,便將絲頭兒理齊了,拴在小行者頸上叫沙彌牽著,又自
挑了行李,牽了白馬,同到山前,叫眾兵將報與不老婆婆,叫他放出師父與禪杖
來兌換。
婆婆聞報,帶了一班女子來到山前,驗明這一根情絲果然拴在小行者頸上,
滿心歡喜,叫人到大剝洞中取出唐長老來,又叫人拿了禪杖,同到山前。豬一戒
看見,忙跑上前就要請回。不老婆婆攔住道:「且慢!待我將你師兄扯扯,看看
他可受約束?」遂將絲頭兒一收。小行者看見婆婆收絲,假意兒將身東一搖西一
擺,與他扯曳,卻不來掙斷。扯曳半晌,卻被這婆婆扯到面前。大喜道:「孫師
已為情絲縛束,幸安心耍棒,慎毋再生他想。」小行者假不答應。豬一戒道:「師
兄既為情絲縛定,已是婆婆的人了。又問他怎的?快打發我們去。」不老婆婆道:
「既是這等說,你二人領了師父去吧。」豬一戒遂扶唐半偈上馬,沙彌忙收了禪
杖,挑起行李竟走。唐半偈不知就裡,見小行者被一根絲兒縛束,還打算要細問,
豬一戒忙將龍馬加上一鞭道:「師父,各自奔前程吧!不消問了。」又回頭對小
行者道:「我們去了,你可安心在此受用。我們求解回時,再來看你。」小行者
也不答應。豬一戒又走到不老婆婆面前,悄悄吩咐道:「這猴子手腳活溜,須把
絲頭兒拿牢,莫要放鬆被他走了,卻埋怨我不老實。」不老婆婆笑道:「既縛了
我的情絲,任他活溜也脫不去,只管放心。」豬一戒道:「既是婆婆拿得穩,請
了。」大踏步趕上唐長老,相逐著過山去了。正是:
身去心猶繫,如何得道成?
不知心所繫,都是路旁情。
不老婆婆見豬一戒、沙彌已奉著唐長老往西去了,小行者又被情絲繫住,料
不能脫,滿心歡喜,將這情絲緊緊收攏,對小行者笑說道:「仙兄,你師父既已
棄你去了,便當安心在此與我耍棒,不必更作求經假態。」小行者笑道:「哪個
師父棄我去?哪個與你耍棒?你這老婆子不要做夢。」不老婆婆道:「唐長老已
領了豬一戒、沙彌去了,不是棄你卻是棄誰?你被情絲拴在此處,不與我耍棒卻
與誰耍?你想被那姓豬的長嘴和尚騙了。」小行者笑道:「我倒不被他騙,只怕
你這老婆子倒被他騙了。」不老婆婆道:「他怎生騙我?」小行者道:「他說,
這山方圓廣闊,知你將師父藏在何處?欲待打死你又怕傷生,欲待拿住你又怕費
工夫氣力,又見你貪我要棒,故隨機應變,假說留我與你耍棒,哄騙了師父與禪
杖出來,安然西去,料你這個老婆子怎生留得我住!豈不是你被他騙了。」不老
婆婆道:「既是騙我,你怎麼不去,偏偏拴繫在此做甚?」小行者道:「要去何
難!但不忍辜負你一番仰慕之心,故假意留此奉承你一棒,以當作別。」不老婆
婆笑道:「乖猴子不要油嘴!你若有本事擺脫得我的情絲,也不知幾時去了,還
肯在此留連?快快的捐起這些客話,與我同心合意的耍棒,也見得玉火鉗、金箍
棒,天生神物,原自有對。」小行者笑道:「痴婆子不要痴了!你那情絲只好繫
縛凡人,我一個太上無情之人,怎一例相看?」便取出金箍棒照頭打來道:「你
看這條棒,也不知打斷了多少邪淫,可是甚有情之物?」不老婆婆看見,急用玉
火鉗招架時,那一條情絲早已扯得寸寸俱斷矣!心下著忙道:「原來情絲真個繫
他不住,果被豬和尚騙了怎麼了?」一時沒法,只得死命將玉火鉗來夾。爭奈心
裡愈慌,手腳愈亂。小行者卻看得分明,偏將鐵棒或上或下,或前或後,只在他
滿身亂滾。不老婆婆此時情昏意亂,招架不來,滿口只叫:「孫老爺,棒下容情!」
小行者大笑道:「你如今纔認得孫老爺!我孫老爺若不棒下容情,你這條老狗命
不知幾時斷送了。」遂停住鐵棒道:「論你這等無恥敗壞山規,本該一頓棒搗死。
但念你修煉辛勤,趁早改邪歸正,不可再沒廉恥。我一種天地真陽豈肯為敗陰所
剝?餘你性命,我去也!」遂把鐵棒撥開玉火鉗,倒拖著棒,大踏步竟過山去。
不老婆婆見那鐵棒利害,幾乎傷了性命,巴不得他丟手去了﹔及見他去了,鐵棒
倒拖,淫心未改,復趕上前,乘小行者不防備。一火鉗緊緊將金箍棒夾住,死命
不放。小行者回轉頭來大笑道:「好痴婆子!這樣貪淫,真可謂除死方休。但我
說過,不傷你性命,豈可失信!」便將鐵棒往後一提,那婆子死命不放,連婆子
都提近了幾步,然後盡力擺了兩擺,往前一送。那玉火鉗夾不牢,連老婆子跌了
一跤,直跌去有二、三丈遠。小行者也不管他死活,竟笑嘻嘻過山去趕師父了。
正是:
玉火衰殘鉗不住,金箍解脫棒無情。
不知此去又有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
詩曰:
千重雲水萬重山,南北東西道路寬,
浪跡浮蹤何處覓?心頭痛癢自相關。
又曰:
形骸授去偏無影,精爽通來若有形,
慢道昭昭還寂寂,須知赫赫在冥冥。
話說不老婆婆,被小行者推跌了一跤,急急爬將起來看時,小行者已提著鐵
棒過山去了,欲要去趕,又因被小行者鐵棒攪得情昏意蕩,玉火的鉗口散漫,料
趕上也夾他不住﹔欲待任他去了,心下卻又割捨不得。乃長嘆一聲道:「我不老
婆婆既得了此玉火鉗,這孫小行者受仙傳了此金箍鐵棒,自然是天生一對,就該
廝伴著朝夕聚首取樂纔是,奈何彼此異心,各不相顧?他既攜了金箍鐵棒遠上靈
山,皈依佛法,卻叫我這玉火鉗何處生活?若再別尋枝葉,料無敵手,也終不免
熬煎。罷罷罷!自古有情不如無情,多欲不如無欲,惺惺抱恨,不如漠漠無知﹔
若使孤生不樂,要此長顏何用?不老何為?莫若將此靈明仍還了天地,倒得個乾
淨。」大叫一聲,提起玉火鉗照著山石上摔得粉碎道:「玉火,玉火!我不老婆
婆為你累了一生,今日銷除了也。罷罷罷!天地間萬無剝而不復之理,拼我不老
婆婆填還了理數吧。」遂照著大剝山崖上一頭觸去,豁喇喇一聲響亮,好象共工
一般,連天柱都觸倒了。小行者提著鐵棒正往前趕,忽聽得後面響聲震天,急回
頭睜開火眼金睛一看,只見老婆婆撞倒在石崖之下,不知何故。復轉身回來,近
前細看。但見:
萬片冰魂飛白雪,一頭熱血濺桃花。
小行者看得分明,方知是不老婆婆摔碎玉火鉗,自觸死在山崖之下,心下好
生不忍。正打算叫眾兵將與他收尸埋葬,不料眾兵將看見婆婆觸死,小行者又來,
大家無主,一霎時跑個精光。小行者沒法,又打算進山去叫人,纔要進去,只見
山中老老小小跑出無數女子來,走到不老婆婆身邊,也不管婆婆死活,大家只將
摔碎的玉火鉗每人拾了兩片,各各四散逃生去了。小行者看見,嘆息道:「婆婆
雖死,這玉火鉗被眾女子盜去,只怕又要遺害無窮了。」看見山中無人,只得念
咒喚山神、土地將婆婆尸首埋了,然後縱雲來趕師父。正是:
道中還有道,情外不無情。
小行者來趕師父。這唐半偈正勒馬回頭觀望,忽見小行者趕到,滿心歡喜問
道:「徒弟呀,你來了麼!虧你怎生得脫他的情絲?」小行者笑道:「他的情絲
如何縛得我住?」豬一戒道:「就是情絲縛你不住,玉火鉗也要將你夾住,怎肯
輕易放你!莫非你弄法兒不乾不淨不明不白逃走了來?惹他趕將來,又要帶累師
父哩!」小行者笑道:「是哪樣沒用的夯貨,被他將耳朵夾住,沒奈何跪著賭咒,
方能夠與他講得乾乾淨淨明明白白,不須逃走?我雖是逃走來的,卻不消跪著人
賭咒。」豬一戒羞得捂著嘴,不敢開口。唐半偈道:「履真呀,你不要理他,且
說你怎生脫來?」小行者細說了一遍。唐半偈聽了,嘆息道:「人身難得,何貪
欲熏心迷而不悟遂至於此?真可憐他!」小行者道:「此乃自作自受,不必憐也。
但摔碎的玉火鉗又被眾女子竊往四方,恐傳流後世又要造無邊孽障,真可憐也!」
師徒們又嘆息了一回,方放馬往西而行。正是:
世情偏不悟,佛眼甚分明,
不到身成佛,焉知世溺情。
唐半偈師徒們又平平安安行了千里程途。忽一日,行到一層高嶺之上,往前
一望,只見前面遠遠的有無數人家,也有城池,也有樓閣,也有樹木,也有寶塔,
十分繁盛。盲半偈道:「望那裡面人家眾多,莫非與靈山相近?」小行者道:「靈
山佛地,祥雲縹緲,瑞靄霏微,不似這等陰陰晦晦,多分還不是。」沙彌道:「就
不是靈山,你看樓臺遍地,塔影凌空,必定也是個有名的所在。」豬一戒道:「一
路來都是山林僻路,並無大戶人家,這幾日腹中半飢半飽,委實難支。前面如此
熱鬧,就不是靈山,也定有大叢林,且去吃他一頓飽齋再處。」師徒們一面說一
面走下嶺來。又行了七、八里路,並不見有人家,唐長老疑惑道:「分明看見偌
大城池﹔怎麼不見?」沙彌道:「方纔在嶺上高,故此看見。如今下了嶺來是在
低處,故看不見。再走幾里自然到了。」師徒們又行了七、八里也只不見,唐長
老心下愈覺狐疑。小行者道:「師父不必狐疑,待我跳到空中看一看來回你。」
唐半偈道:「你去看一看最妙,有人家,沒人家,我們好放心前行。」小行者得
了師命,就將身一縱,跳到半空,睜開火眼金睛往前一望,只見茫茫一片都是曠
野,哪裡有甚城池人家?心下詫訝道:「這地方又是個作怪的了。」正低著頭思
量,忽當面地上吐出一股白氣來,一霎時就布有百里遠近,白氣中忽然又現出一
座城池,無數人家,市井街道,宛然一個大都會。小行者看見大驚道:「這光景
不祥,定是甚妖怪弄的玄虛?他三人莫要落了他的圈套纔好。」急忙忙落在原處
看時,唐長者與豬一戒、沙彌並那龍馬、行李,俱不見蹤影,連連跌腳道:「我
就怕落他的圈套,今果被他騙去!卻如何區處?」欲要也撞將進去,奈他是個虛
氣幻成的,怎生著腳?欲待不進去,又無處打聽消息,只得又跳到空中,繞著那
城池、樓閣查看蹤跡,卻又人煙湊集,與世間無異。
正忍不住打算落下去看看時,不期那城池、樓閣又漸漸消磨,仍是一片白地。
要尋個人問,卻又遠近並無人家,只得念一聲「唵」字真言,叫道:「山神、土
地何在?」叫了幾聲,並不見有神出來。心下焦躁,取出金箍鐵棒來攥在手中,
大喝道:「什麼大膽的毛神?怎敢不聽我的使喚!」喝聲未絕,只見西南角上,
一個白鬚短老兒拄著條拐杖,拐著腳飛一般跑將來,朝著小行者跪下道:「小神
不知小聖到來,迎接來遲,萬望恕罪。」小行者大怒道:「好毛神!你倚著那個
妖怪的勢兒,不服我使令?」土地道:「但是天上的仙佛就可役使天下的土神。
小神多大的職位?怎敢不服小聖使令!」小行者道:「既服我使令,為何連呼兩
次方來?」土地道:「這地方廣闊,一望無涯,又沒有人家田舍,小神直住在西
南上,離此甚遠,故此來遲。」小行者道:「你既路遠趕來,也還可恕。怎麼山
神並不見影?」土地道:「這地方周圍數十里一片平洋,並無尺寸之山,從來沒
有山神,故無人迎接。」小行者道:「自從乾坤定位,便高者為山,深者為川,
哪有個沒山之理?」土地道:「小聖有所不知,這地方原不是天地自然生成的,
都是人心造出來的一重孽海,是非冤孽,終日播弄波濤,世人一墮其中,便沉淪
不出﹔後來我佛過此,憐念眾生墮落,大發慈悲,遂將恆河沙填平了,故俱是一
片平洋,沒有高山。」小行者道:「自古有人斯人土,有土斯有財,既孽海填成
平地,自當有人民居住,田地耕種,為何竟作一片荒郊曠野?」土地道:「當年
地土初平時,人民田地原也十分茂盛,只因我佛填恆河沙中誤帶了許多雉種在
內,不意年深月久,那雉種受了孽海的餘戾,竟化成一片蜃氣﹔那蜃氣月久日深
遂成了精靈,竟將這些人民、田舍都吞吸在肚中吃了,故此止存了一片平地。」
小行者道:「那蜃氣怎樣吞吸人?」土地道:「那蜃氣有時結作城池、市鎮、人
物、草木,與世間無二,人不知道,走了進去,便一口氣吸入肚中去充飢了。」
小行者聽了大驚道:「據你這等說起來,我唐師父與豬、沙二弟,行李、白
馬,定是被他吞吃了。」本地道:「唐聖僧既有小聖護持,為何容他吞吃?」小
行者道:「我因初來,不知地方深淺,跳在空中去觀看,見他吐氣甚凶,急急下
來報知,他師徒三人已不知去向,豈不是被他吞吃?必然死了。」土地道:「若
是這等,想來吞吃是有所不免,只怕還未必死。」小行者道:「既吞吃了,怎麼
不死?」土地道:「這蜃妖喉嚨大,肚腹寬,吃在肚裡的東西常整個月還是活的,
小聖須急急去救,也還不妨。」小行者道:「他起初現出城池、市井,雖是虛氣,
也還就他虛氣揣度,哪裡是口,哪裡是腹,也好設法去救取﹔如今一片平洋,連
虛氣也沒了,叫我從哪裡下手起?畢竟還是你土地在此為一方之神,知道他的來
蹤去跡,快快說來,免我動手。」土地道:「小聖差矣!土地,土地,只管地上
的事情﹔他若有巢穴在我土地之上,將唐聖僧窩藏,我做土地的不報,便應受責
罰。如今連這蜃妖也是有影無形的精怪,何況他彎彎曲曲的肚腸,知他放你師父
在何處?怎生責罰起小神來!」小行者道:「既與你無干,饒你去吧。」那土地
得放,就一閃不見了。小行者拿著條鐵棒,在那一片白地上東邊尋到西邊,南頭
找到北頭,雖遠遠看去象有一團黑氣,及趕到面前那一團黑氣又遠遠在別處去
了,並無一毫蹤影。自家孤孤凄凄,一時苦上心來,止不住痛哭起來,道:
「一自從師西土來,如影隨形未分開,
何期半路遭奇禍,不料中途受妄災,
實實虛虛何處覓?生生死死費疑猜,
痛思聚散須臾事,怎不教人淚滿腮。」
小行者尋師痛哭,不題。
且說唐半偈,正在路中打發小行者跳到空中去觀望,忽前面現出一座城池,
市井街道,宛然一個沖繁郡縣。豬一戒看見大笑道:「師父,我們眼花了!這等
一個熱鬧去處,又叫師兄去看些什麼?他看了來又要誇是十大功勞。莫若我們先
進去,尋個大叢林歇下,叫他收拾起齋來,等他來同吃,也顯得我們大家有用,
不單單靠他一人。」唐長老道:「我看這城中十分熱鬧,倘我們進去坐在叢林裡
面,他來時錯了路尋不著,豈不費力!不如還是等他同去的好。」豬一戒道:「今
日過午不久,若是吃齋快些,還走得三、五十里路,倘痴痴的等他,那猴子有要
沒緊的,知他幾時纔來?只好在這地方宿了。」唐半偈西行心急,聽見說吃了齋
還有三、五十里路走,便就統口道:「吃了齋再趕行些程途固好,只怕你師兄回
來尋我們錯了路。」豬一戒道:「老師父忒過慮!我們進城只在大街上尋個叢林
進去,卻叫沙彌牽著馬站在寺門口等地,那猴子好不賊滑,怎生會錯!」唐半偈
道:「既是這等說,我們就先進去吧。」便把馬一拎,師徒三人相趕著竟入城來。
進得城門,先是一座長橋,過了長橋纔看見城圈。師徒們到了城圈邊往裡一望,
只見裡邊黑洞洞也不知有多少深遠。唐半偈心下著忙道:「徒弟呀,這城門怎這
等黑暗,與別處不同,莫不有甚利害?不如還等師兄來同進去吧。」豬一戒道:
「各處風俗不同,我們來了幾萬里路,怎能夠都是一般?這城池高大,故城圈深
遠,有甚利害?就等了師兄來,這是西行個的路,也少不得要進去。師父若怕黑
暗,等我牽著馬慢慢走,叫沙彌挑行李緊緊貼著師父的身子同走,怕些什麼?這
瓮城就深遠也不過半箭一箭,難道裡面大街都是這等昏暗不成?」唐半偈的馬已
到城圈邊,無可奈何,只得聽豬一戒牽了進去。不期纔走進去得三、五步,忽颼
颼的一股腥氣,就是三十三天上的罡風一般,往內一吸,將他師徒三人並龍馬竟
吸了進去。一霎時身不由己,竟吸去有數十里之遙,撞著了一間房屋方纔擋住。
幸得師徒三人牽連在一處,還未曾失散,雖一路來跌跌倒倒,卻喜撞著的牆壁還
都柔軟,並未損傷。此時,師徒們都嚇呆了,定了半晌神,唐半偈方纔醒轉來,
問道:
「徒弟呀,我們還是死了還是活著?」豬一戒嚇得身子只是發抖,哪裡答應
得出?沙彌勉強應道:「我們進了這座城來,活是莫想活了!但此時尚有氣說話,
還象是未曾死的。」唐半偈道:「既未曾死,你可細細訪問這是什麼所在?」沙
彌道:「大家跌得昏天黑地,叫我哪裡去訪問?」唐半偈道:「豬一戒為何不做
聲?」沙彌道:「他要趕進城來吃齋,想是齋吃多了,說不出話來。」豬一戒睡
在地下,聽見沙彌說他,沒奈何,咕咕唧唧的說道:「兄弟,莫要取笑我了,我
也是好意思要趕路,誰知造化低,忽被孽風吹到此處,睜著眼看不見天,莫非此
處又是一個羅剎鬼國?」沙彌道:「若是鬼國也還該齊整些,怎這所在摸了去齷
齷齪齪,不成個世界,莫非走到地獄裡來了?」
大家猜疑了許久,沙彌忽然看見豬一戒閉著眼揉腿哩!忙踢他一腳道:「二
哥,快開眼!你看有些亮影了。」豬一戒聽得,急睜開眼看,果然看見師父盤腳
坐著,白馬立在旁邊,滿心歡喜道:「造化,造化!想是哪個善人積陰騭,開個
天窗了?」唐半偈想了想道:「不是開天窗,還是你我元神充足,坐久了發的慧
光,古人謂虛室生白,即此意也。既有亮光,可細細看這是什麼所在?」豬一戒
聽見,連忙爬將起來,東張西望,方看見擋住他的那間房屋卻不是房屋,乃是一
座小廟兒。心下暗喜道:「既有廟宇,就不是僧家也是道家,且進去告訴他一番
失路的苦楚,問他化些飯大家吃了,也可遮飾前言,免得沙彌笑我。」忙走到廟
前一看,只見廟門上橫著一個匾額,一時亮光模糊看不明白,心下想道:「多分
是個土地廟兒,若不是土地廟定是個火神廟兒。」又走近一步,定睛細看,方看
見廟匾上寫的是」五臟之神」四個大字,再揉一揉眼睛看得分明,方著慌道:「我
聽見說人肚裡方有五臟廟兒,難道我師徒三人這等命苦,竟吃到人肚裡來了?」
忍不住大哭起來道:「師父,不好了!我們已被人當魚肉吃在肚裡了。」唐半偈
道:「你怎麼知道?」豬一戒道:「這靠著的不是個五臟廟兒!若不是吃在人肚
裡,如何有五臟廟兒?」唐半偈想了想道:「你說得不差,我們果被妖精吃了。」
沙彌道:「二師兄的話也還是揣摩,怎師父就信了真?」唐半偈道:「不是我輕
易信真,細細將情理揣度,其實一毫也不差。」沙彌道:「怎見得?」唐半偈道:
「我們在嶺上就望見城池,及走了一、二十里反看不見,又叫孫履真去探望,忽
又現出城池,或有或無,自然是妖精變化迷人的了!後來我們進城,先過了一條
長橋,豈非妖精之舌?後到城圈邊,黑洞洞一望無際,豈非妖精之喉?繞入城圈,
就被一口氣直吸到這裡,這裡又有五臟廟兒,豈不是明明在妖精肚裡?再有何
疑!」豬一戒聽見,一發大哭起來道:「罷了,罷了!我們師徒三人前生前世不
知作了什麼孽障?今世裡受此冤報!」唐半偈道:「死生夢幻,哭之何益?」豬
一戒哭道:「我們今日還嘴巴巴是三個講經說法的和尚,再過幾日就要變做妖精
的臭糞了!叫我如何不哭?」沙彌道:「二哥,不要這等膿包!我三人雖被妖精
吃在肚裡卻又不死,尚有大師兄在外面,他若曉得了自然前來救護。」豬一戒道:
「救是來救,只是這遭有好些難救哩!」沙彌道:「這遭為何難救?」豬一戒道:
「往常間師父被陷,或是藏在山中,或是捆在水裡,皆有個窩巢可以訪問,如今
被妖精吃在肚裡,叫那猴子哪裡去打聽?若是打聽得知我們被妖精吃了,只道我
們死了,一發不想救護了,怎不繁難?」沙彌聽了也著驚道:「是呀!這卻怎處?
除非央人寄個信兒與他纔好。」豬一戒道:「你說話一發好笑,一個妖精肚裡有
誰人來往寄信?」唐半偈沉吟道:「要寄信倒也不難,只是要叫履真受些痛苦,
我心不忍。」沙彌道:「師父呀!我們如今在九死一生之時,若有人寄信,便叫
大師兄受些痛苦也顧他不得。」豬一戒道:「師父原來也會說謊,他在那裡,我
們在這裡,誰人寄信?」唐半偈道:「我倒不是說謊,當初他尋到我處來皈依的
時節,他住在傲來國花果山,隔著兩大部洲,毫無因緣,多感唐玄奘佛師傳授了
我一篇定心真言,叫我三時默念。但念時,你大師兄便頭痛欲裂,所以尋聲來歸,
做了我的徒弟。」豬一戒笑道:「師父既有這樣靈咒兒,怎不時常念念弄這猴子
頭痛耍子?」唐半偈道:「他一路吃辛受苦,百依百順,怎忍再念?今在死生斷
絕之時,也是沒奈何,只得硬著心腸念一兩遍,使他知我性命尚存,好設法來救
護。」沙彌道:「師父既具此神通的妙理,須快快念咒,不可遲了。」唐半偈不
得已,只得盤膝而坐,默默念將起來。
正是:
鱉中菩薩能趺坐,蛤裡觀音善誦經﹔
莫道傳聞部是謊,須彌芥子具精靈。
唐半偈在妖精肚裡,默默念定心真言不題。
卻說小行者在一片白地上找尋不著蹤跡,滿心只道師父被妖精吃在肚裡死
了。正淒淒惶惶沒處做道理,忽微微頭疼起來,大驚道:「我的頭從來無故再不
曉得疼痛,怎這會子忽然痛將起來!莫非師父還未曾死,念咒咒我?」正在躊躇,
頭痛忽又住了,心下無限狐疑。過了半晌,忽又疼痛起來,方大喜道:「這頭忽
痛忽止,止而又痛,定是師父未死,通信與我,叫我救他。但你陷在妖精肚裡,
比不得尋常有個巢穴可尋,況此時連妖精的形影也無,卻叫我哪裡去用力?」正
在尋思無計,忽白地上又現出一座城池來,與前一樣。小行者看見,知道城門是
妖精的口齒,不敢進去﹔忙跳到空中,取出金箍鐵棒,叫聲:「變!」變得有數
丈長,把腰一躬也變做金剛一般,遂低了雲頭,照著城池、樓閣一路打來。只聽
得東邊響亮一聲,倒了城牆,西邊豁喇一陣,塌了寺壁,寶塔九層,一霎時傾頹
了七、八,居民萬室,頃刻間掃蕩了千家。
原來這城池果是一個蜃妖吐氣結成的。這蜃妖結此城池吞吸人物是他的常
事,原未嘗有意要吃唐長老。不期唐長老晦氣,恰恰送入他口中吞在肚子裡,連
蜃妖也不知道。今忽被小行者鐵棒一頓亂打,直打得落花流水。幸喜城池、樓閣
大半是虛氣結戌。妖精本身卻不曾損傷,只打落了幾個牙齒,急得他暴躁如雷,
和身一擺,將一腔墨黑的毒氣都吐了出來。一霎時,烏雲滿布,腥臭難聞,沖得
那小行者立身不住,忙收了法身跳到空中,再往下看,見明明一片白地忽成了一
重黑海。心下想道:「這妖精若現了真形,便三頭六臂也可以力拿他,如今象烏
龜一般,不知將頭縮在何處,但以此惡氣加人,就象方纔打他這一頓棒,他似有
如無,料不至傷殘性命。況師父已吃在他肚中,倘救遲了,有些不測,卻如何區
處?我想蜃妖原係海中之物,龍王為水族之長,自然有個制他之法,莫若去尋龍
王來要他驅除,不怕他不為我出力。」算計定了,遂一筋斗雲竟到西海而來。到
了海中,巡海夜叉看見,認得是孫小聖,忙去報與龍王知道。龍王慌忙出來,迎
接進去,分賓主坐下。龍王先問道:「近聞小聖奉唐聖僧已近西天,功行將滿,
不知有何事故又蒙垂顧?」小行者道:「西天功行卻也差不多了,不期行到一處,
遇著一個蜃妖作怪,口吐毒氣,幻作城池、市鎮,將師父師弟三人並龍馬、行李
哄入去,都吞在肚裡,我要與他廝殺,他有影無形,沒處用力。我聞蜃乃海中之
物,原屬賢王管轄,為何縱容他到平地上去陷人?故特來請問。」龍王聽了就分
辯道:「小聖莫非訪差了?蜃雖雉鳥所化,不是魚龍之屬,卻畢竟以水為生,非
大海不有,如何平地上得有蜃妖為害之理?」小行者道:「賢王辯得亦自有理,
但據那方土地說起來,此地原是一重孽海,因我佛慈悲以恆河沙填平,沙中誤帶
雉種,故釀成此物,雖非賢王放縱,然畢竟是賢王管下族屬。今也不與你講那些
閑話,只要賢王用些神通,捉住了他,救出師父,便大家全了情面。」龍王道:
「原來有這些委曲,小龍如何得知?要拿他也不難,小龍只消將金肺珠把他的毒
氣斂盡,小聖自會捉他了。」小行者道:「如此妙甚!便求賢王速行,恐怕遲了
誤事。」龍王不敢遲留,忙進宮去取了金肺珠帶在身邊,遂同小行者走出水晶宮,
上了海岸,駕雲前往。
不多時到了孽海舊地,只見蜃妖吐的黑氣霧沉沉密匝匝還未曾消歇。龍王看
了,大怒道:「就是海中蜃魚幻化樓閣、樹木,不過吞吸些鳥雀充飢,怎這孽障
竟吐些無邊毒氣,將此千里居民都吞吸盡了,真罪不容於死矣!」遂取出金肺珠
托在掌中,低下雲頭,在黑氣上面團團轉了一遭,真是理有相生相克,物有能制
能從。不一時,那些黑氣就如雪消冰解的一般,頃刻間散個乾淨,忽露出一條不
象龍,不象魚,又不象黿,又不象鼉的一件怪物來,在地下游行。龍王看見,忙
對小行者道:「小聖,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小行者遂取出金箍鐵棒迎風一晃,
有碗口來粗細,忙趕上前照著怪物劈頭便打道:「好妖精!你的城池哪裡去了?
你的樓閣哪裡去了?你的市鎮人家哪裡去了?你還能吐氣吸人麼?」那蜃妖雖是
精靈,卻尚不能言語,見小行者鐵棒打來,料當不起,只得沒命的往闊處奔去。
小行者哪裡肯放,大踏步隨後趕來,七八趕上,那蜃妖急了,忙回過頭來張開城
門般的一張大口,要吞小行者。小行者恐遭毒口,急急退回數步,正打算要跳在
空中用棒下搗,忽見那怪物陡然躍起,山搖地動的叫了一聲,便跌倒在地,動彈
不得。小行者看見,猶恐有詐,反不敢上前。誰知卻是豬一戒與沙彌在肚裡被那
妖怪奔來奔去,顛簸得跌跌倒倒,又聽見外面吆喝之聲,諒是小行者與他賭鬥。
沙彌忽然醒悟道:「我們好呆!師兄既往外面廝殺,我們何不內外夾攻?」豬一
戒被沙彌點醒,啐了一口道:「我真真呆了!」就提起釘耙,先將他的五臟廟兒
一釘耙鋤倒,沙彌便豎起禪杖乘勢往上將脊梁骨一搗,不期用力太猛,不但將脊
梁骨搗斷,連皮都搗通了。那蜃妖忍痛不過,故跌倒在地死了。豬一戒見脊梁上
搗通,透進亮來,滿心歡喜,忙叫道:「師父,造化了!妖精脊梁上開了個不二
法門了。」沙彌笑道:「師父,不要聽他!妖精脊梁怎稱得法門?只好算做個方
便門罷了。」唐半偈此時跌得顛顛倒倒,正閉著眼在昏聵之際,忽聽得兩個徒弟
歡喜說話,睜開眼見旁邊一個窟窿透進亮光,看見天日,也自歡喜,便道:「徒
弟呀!既有門就該出去了。」豬一戒忙到透亮處鑽出頭來一張,叫聲:「慚愧!」
但見小行者手拿著金箍鐵棒,正在那裡審看妖精,豬一戒大叫道:「大哥,不消
疑惑著了,妖精已被我們搗斷脊梁筋,斷送了他的五心三臟了。」小行者猛然看
見,滿心歡喜,忙問道:「師父怎麼了?」豬一戒道:「師父好好的。只是洞門
小,被妖精皮裹了頭,卻出來不得。」小行者道:「這不打緊!」遂將金箍鐵棒
迎風一晃,變做一口風快的屠刀,照著妖精脊背豁喇一聲劃做兩半,沙彌用禪杖
撐開。一霎時,他師徒四人依舊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豬一戒忙攙了唐長老,沙彌
挑了行李,歡歡喜喜的走了出來。唐半偈問起緣由,方知虧西海龍王收了他的毒
氣,纔能成功,遂向空拜謝。龍王辭別了小行者,自回海去。師徒四眾正打點行
程,忽西南上蜂擁的趕了百十餘人,圍繞著他師徒四眾拜謝說,虧他們除了地方
大害。小行者道:「妖精方纔打死,你們偌遠,怎生得知?」眾百姓道:「是土
地公公顯靈,先報我們得知的。」定要請了回去過夜。唐長老卻不過眾人好意,
只得看著眾百姓去安歇了一宿,次日方脫身早行。正是:
最輕者死生,最重者功行。
死生惟一身,功行在萬姓。
不知唐長老此去又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
語云:
善自善,惡自惡,善惡分途難假托。怎奈人心雕鑿深,故令世界多舛錯。持
齋便認是菩提,誦經便道是活佛,誰知盡是貪嗔痴,種出眾生毛與角。須知我佛
清淨心,色色空空都不著﹔一念天堂已上登,但思地獄便墮落。縱有靈明大辯才,
轉念如圜費揣度。我願真修自證盟,莫向他人覓衣缽。
話說唐半偈師徒四人,脫離了蜃腹之苦,辭了眾百姓,歡歡喜喜又復西行。
又行了月餘程途,忽遠遠望見一座高山攔路。唐半偈問道:「徒弟呀,你看前面
小行者趕到面前,見唐長者無恙,豬一戒已打殺了眠尸妖精,大家歡喜。豬
一戒道:「這三個妖怪已打殺了兩個,那六賊又無影無蹤,料無阻礙,我們趁此
時保護師父過山去吧。」沙彌就收拾行李。小行者道:「且慢。」豬一戒道:「師
兄叫且慢,想是要等妖精來報仇哩!」小行者道:「我們結了仇,不等他報了去,
卻叫他尋別人去報,豈是個菩薩心腸?」唐長老問道:「怎尋別人報仇?」小行
者道:「他拿了劉家兒子,我們救了出來,又打死他兩個妖精,我們又一道煙去
了,他沒處出氣,自然要尋劉家。起初只得一個兒子受害,如今恐怕一家都要吃
苦哩!」唐長老聽了著驚道:「徒弟,是呀!若如此論來,不是救人,轉是害人
了!如今卻如何區處?」小行者道:「不打緊。俗語說得好,斬草要除根。只將
這三尸殺盡,自然大道可期。」唐長老道:「三尸已殺二尸,那一尸知他躲在何
處,怎生去尋他?」小行者道:「他弄風往東逃走,定然到劉家去了。」豬一戒
道:「他若果然在劉家,我們三人同去,一個守前門,一個守後門,一個進去拿
他,殺了便完帳。」小行者道:「我們同去拿他,倘或他知風,倒走來將師父拿
去,豈不反輸一帖?莫若你二人埋伏在師父左右,等我去趕了他來,他看見師父
獨坐在此,自然要下來捉拿,你們從旁出其不意,一耙一杖打殺,豈不省力?」
沙彌道:「有理,有理!」遂請唐長老下了馬,到山腰懸崖中一塊大石上坐下。
豬一戒與沙彌卻潛身躲在兩旁。小行者方提著鐵棒一筋斗雲回到劉家。來到了劉
家,果然見行尸大王帶領著六賊,將劉家母子並闔家大小都捉了,捆綁起來,說
他請了和尚來,傷了他兩個大王,殺他一家償命。劉家闔宅啼哭震天,小行者大
怒,忙落下雲頭大喝道:「好尸靈!自家死在頭上尚然不知,還要來陷害良善!
不要走,吃我一棒,斷了根吧!」行尸妖看見,心上著忙,也不回手,依舊化風
走了。六賊正要逃走,被小行者用棒逼住,走不脫身,只得跪在地下求饒。小行
者道:「毛賊不足辱我棒,我不打你,快解了劉家母子。」六賊連忙解放。解放
完,小行者就將解下來的繩子,將六賊縛了,便道:「我也不打你,只要你尋還
我行尸妖就放你。」六賊道:「行尸失利,定回洞中去了。」小行者又吩咐劉家
母子道:「你們只管放心,我定與你將三尸殺盡,決不留禍根。」劉家母子拜謝
不已。
小行者帶了六賊,復到皮囊山來。且說那行尸妖,果然見唐長老獨坐便下來
捉拿。不期豬一戒與沙彌左右突出,登時打死,已先同師父坐在山頂上矣!大家
歡喜。小行者遂帶過六賊來,請師父發放。豬一戒道:「這三尸之禍,皆六賊起
的,也該打死消除。」唐長老道:「三尸易殺,六賊難除。」因吩咐六賊道:「我
們佛法慈悲,也不殺你,只要你自知改悔,從今以後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
禮勿言,非禮勿動,便非六賊而一五官矣!」六賊言下感悟,拜伏於地道:「蒙
聖僧開示,自當洗心,一遵教誨。」唐長老聽了,大喜道:「既能改悔,何必苛
求?去吧!」六賊拜謝而去。小行者方叫豬一戒挑行李,沙彌扶唐長者上馬而行。
正是:
遺禍莫饒人,回頭須放手。
唐長老師徒此去畢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
詞曰:
海大何嘗自滿,天高從不多言。檐鈴角鐸鬧喧喧,只是此中褊淺。
慢說筋能成棒,安知肉可為鉗?闔開二字豈徒然,敢請世人著眼。
右調〔西江月〕
話說唐半偈與小行者,掃除六賊,殺盡三尸,救了劉家一門性命,絕了皮囊
山一境禍根,歡歡喜喜又復西行。行了月餘,並無阻滯。唐半偈更加歡喜道:「這
此時一路來甚覺太平,想是漸漸與西天相近了。」小行者笑道:「西天近是近了,
路上太平不太平,卻與西天有甚相干?」唐半偈道:「西天佛地,佛法清淨,故
道路太平。怎不相干?」小行者道:「若依師父這等說,要成佛清淨,只須搬在
西天居住,也不用苦修了。」唐半偈道:「雖說清淨在心不在境,然畢竟山為佛
居便稱靈山,雲為佛駕便名慈雲,雨為佛施便為法雨,豈可人近西天不叨佛庇?
若不如此,何以這些時獨獨太平?」小行者道:「師父只就那虛理模棱揣度,似
乎近是,若據我實實看來,這些時路上太平,還是老師父的心上太平。你看,今
日動了這個輕心重佛的念頭,只怕又要不太平哩!」正說不了,忽見道旁閃出一
個和尚來,將唐長老與小行者師徒四人看了幾眼,也不做聲,竟飛跑去了。唐半
偈看見未免生疑,便叫聲:「徒弟呀!你看這個和尚行徑有些詫異,莫不又有什
麼不太平要應履真的口哩?」小行者道:「師父若怕應我的口,只須自定了師父
的心。」豬一戒道:「師父不要理他。師兄這張口是終日亂嚼慣的,又不是斷禍
福決生死的朱雀口,又不是說一句驗一句的鹽醬口,又不是只報懮不報喜的烏鴉
口,說來的話只好一半當做耳根邊吹過去的秋風,一半當做屎孔裡放出來的臭
屁。師父聽他做什麼?」小行者笑道:「好兄弟,讓你討些便宜吧!但願不要應
我的口,只要應你的口方好。」師徒們一面說一面走,走到一個村鎮上,正打算
下馬入去化齋問路,村裡早走出一個老和尚、兩三個小和尚來,攔住馬頭問道:
「東來的四位師父,請問聲可是要往西天去的麼?」小行者看見,忙上前答應道:
「正是要往西天去的。」那老和尚又問道:「既是往西天去的,內中可有一位會
使金箍鐵棒的孫師父麼?」小行者聽了暗驚道:「他怎知我的名兒?」便答道:
「有是有一個,你問他做甚?」那老和尚聽見說有一個,便歡喜道:「一般也訪
著了。四位老師父要知問他的緣故,且請到小庵中去坐了好講。」小行者便應承
道:「就去,就去。」唐半偈遲疑道:「知他是好意歹意,去做什麼?不如我們
只走我們的路吧。」老和尚道:「小僧與老師父同在佛會下,豈有歹意?若果有
使鐵棒的孫師父在內,便要走也走不過去,就是悄悄的走過去,得知了也要捉轉
來。」豬一戒聽了說道:「師父,不好了!一定是這猴子幼年間不學好,不是賣
弄有手段去做賊,就是倚著這條棒有氣力打死人,今被人告發,行了廣捕文書來
捉人了。這是他自作的,等他去自受,與我們沒相干,我們去做什麼?倘被同捉
了去,撞著個糊塗官府,不分青紅皂白,認做一伙,卻怎生分辨?」老和尚聽了
道:「這位長嘴師父怎這樣多心?就是要各自走路,此時日已過午,也須到小庵
吃些便齋好行。」豬一戒聽見吃齋便不言語。老和尚隨叫兩、三個小和尚在前領
路,自家又再三拱請,唐半偈方下了馬,引著眾人同老和尚步入村來。
走不上兩箭路便到庵前,那庵兒雖有數間,卻潦潦草草,也只好僅蔽風雨。
大眾到了庵中,又見過禮坐下,老和尚就吩咐收拾便齋。小行者忍不住問道:「老
師父,齋吃不吃沒要緊,且問你,你有什麼緣故問這使金箍鐵棒姓孫的師父?」
老和尚道:「這話說起來甚長。我們這地方按陰數六十里一站,西去六站,六六
三百六十里有一座山,叫做大剝山。山上有個老婆婆,也不知他有多少年紀,遠
看見滿頭白髮,若細觀時卻肌膚潤如美玉,顏色艷似桃花,自稱是長顏姐姐不老
婆婆,人看他只道他有年紀,必定老成,誰知他風風耍耍還是少年心性。」小行
者道:「據你說來,這婆婆果有些詫異,但不知還是個佳人?還是個妖怪?」老
和尚道:「我們哪裡看得他出?」小行者道:「要看出他也不難,他若道家裝束,
清淨焚修,便是個仙人﹔他若裝威做勢,殺生害命,便是妖怪。」老和尚道:「他
雖道家裝束,我卻不見他清靜焚修﹔他雖威勢炎炎,我卻不見他殺生害命。他在
山中一毫閑事都不管,每年每月每日,只是差人到天下去尋訪那有本事的英雄,
與他對敵取樂。」小行者道:「對敵取樂,莫不是幹那閨房中沒廉恥的勾當麼?」
老和尚搖頭道:「卻又不是那樣勾當。」小行者道:「既不是那樣勾當,卻怎叫
做對敵取樂?」老和尚道:「他有一把玉火鉗,說是女媧氏煉五色石補天時爐火
中用的,後來補完了天,這把鉗火氣未熄,就放在山腰背陰處晾冷,不道忘記收
拾,遂失落在陰山洞裡,不知幾時,被這婆婆尋著了,取回來終日運精修煉,竟
煉成一件貼身著肉的至寶,若遇見一個會使槍棒的好漢與他對敵一番,便覺香汗
津津,滿身鬆快,故這婆婆每日只想著尋人對敵取樂。」小行者道:「他既有人
取樂,又問這使鐵棒姓孫的怎麼?」老和尚道:「只因他這玉火鉗是天生神物,
能開能闔,十分利害,任是天下有名的兵器,蕩著他的鉗口便軟了。莫說人間的
凡器,就是天上韋馱的降魔杵,倘被他玉火鉗一夾,也要夾出水來。故這婆婆從
來與人對敵取樂再不能夠遂心,故此到處訪求。他聞得當年天生石猴孫悟空有條
金箍鐵棒,乃大禹王定海的神珍鐵,能大能小,方是件寶貝,曾在西方經過,卻
又不湊巧,不曾撞著與他對敵取樂一場,故至今抱恨。新近聞得這孫悟空雖成了
佛,他舊居的傲來國花果山受後天靈氣,又生了一個小石猴,鐵棒重興,復要到
靈山求解,路必經由此過,故命他心腹人押著老僧日夜在此打聽,今日果遇著四
位老師父,真可謂有緣千里。但不知哪一位是會使鐵棒的孫師父?」
小行者聽了大笑道:「只我便是!我只道是冤家對頭尋我討命,卻原來是要
我耍棒取樂。棒倒耍耍也好,但只是我如今皈依了正教,做了和尚,自當遵守佛
門規矩,怎好去與一個老婆婆耍棒取樂?況我這條棒頗有些斤兩,蕩一蕩就要送
了性命,未必有什麼樂處。老師父倒不如瞞了他不去報知,讓我們悄悄過去了,
留他那條老狗命多吃兩年飯,也是老師父的陰騭。」老和尚道:「這個使不得!
方纔小徒在路上看見四位師父,一面來報了貧僧,他心腹人一面就飛星去報不老
婆婆了。他們走路俱會駕雲,此時只怕已知信了,如何敢瞞?」小行者道:「你
不瞞他也由你,只是我不與他要棒,卻也由我。」老和尚道:「這婆婆注意師父
已非一朝一夕,今日相逢,只怕由你不得。」小行者道:「不由我難道轉由他?」
老和尚道:「這卻難說,只怕要由他哩!」豬一戒聽了嚷將起來道:「大師兄倒
也好笑,這老師父原說請我們吃了齋走路,今齋不見面,只管斷生斷死的說這些
閑話做什麼?」老和尚笑道:「正是,因貪說話忘記老師父們飢了。」遂自起身
到廚房中去催齋。不一時,催了齋來,師徒吃完,大家遂收拾走路。老和尚看了
道:「列位師父若往別處去,我貧僧就不敢放了,既是西行,留與不留總是一般,
只是貧僧也要隨行,一來交代明白方見貧僧不是說謊,二來前面還有一個小庵,
可備師父們過夜。」小行者道:「是說謊不是說謊,且到對會時再看。有庵兒過
夜倒是要緊的。」遂請唐長老上馬,大家相扶著西行。正是:
東有東王公,西有西王婆。
無處不有道,無處不有魔。
師徒們又行了數十里路,天色晚了,果然老和尚又有一個庵兒留他師徒們過
夜。過了一夜,到次早正打點收拾走路,忽見兩個中年婦人仙家打扮走來,手捧
著一封戰書,尋著老和尚,叫他下與姓孫的師父。小行者接了拆開一看,只見上
寫著:
大剝山長顏姐姐不老婆婆謹致書於傲來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麾下:竊聞天毓
英雄,未嘗無對﹔人生宇宙,豈可孤行?風嘯雲吟,世不乏龍爭虎鬥﹔花香柳綠,
自相應鳳倒鸞顛。不逢敵手,安識誰弱誰強﹔必遇同心,方見或高或下。愚自愧
不能竊至精之陰氣而生,辛叨最秀之坤靈以立。不須大藥,能駐朱顏﹔懶煉還丹,
從他白髮。平生薄技,無非擅開闔之大權﹔終日交鋒,不過著感通之妙理。所賴
入肉雙鉗,透心一夾,任古今聖神,未有不生於此而死於此者。故禿戟頹槍,望
風遠遁﹔鉛槌臘杵,見影先奔。使予獨往來而無聊,自咨嗟而有恨,從未有知己
之逢,如鉅鹿之戰以快一時者。止聞孫老師久具石心石骨,已成鐵腦鐵頭。況棒
出神珍,堅硬剛強有金箍之號﹔且用通仙法,短長大小得如意之名,可稱鏖戰精
兵,衝鋒利器,倘縱之擊搏,定有可觀。是以未得相親,常形夢想﹔今逢當面,
可謂有緣。因肅此陳情,上希電覽。倘名不虛傳,果稱善戰,請大開壁壘,以為
殺伐之歡﹔倘真為假托,不敢交綏,可自縛山前,以納過情之命。戰書到日,乞
鑒裁批示。
小行者看完了,哈哈大笑道:「這老婆婆甚不知恥,怎要與人廝殺的戰書,
卻撒嬌撒痴寫做偷漢的情書一般?本不該打死他污辱了我的鐵棒,但他既苦苦將
頭就棒,若不超度他一棒,只道我和尚家不慈悲。也罷,也罷!」就向老和尚討
了筆硯,在戰書後大批兩筆道:「既老婆尋死,可於過山時納命。」批完,就將
戰書遞與老和尚,叫他發與來人帶回。那兩個婦人得了回批,歡歡喜喜去了。這
邊小行者方叫豬一戒挑行李,沙彌牽馬,伏侍唐長老西行。老和尚只不放心,猶
或前或後跟隨。
他師徒們又行了一日有餘,方遠遠望見大剝山在前攔住,果然好一座山,十
分秀美。有詩為證:
山山奇怪突還砑,獨有茲山麗且華,
眉岫淡描才子墨,髻峰高插美人花,
明霞半嶺拖紅袖,青靄千岩列翠紗﹔
慢道五陰終日剝,一陽不盡玉無瑕。
師徒們到了山邊也無心觀景,只準備與婆婆廝殺,卻又不見出來,欲要竟進
山去,又恐怕內有埋伏,只得緩緩而行。正狐疑間,忽聽得山中隱隱有金鼓之聲。
唐半偈聽得,便叫:「徒弟呀,我看這個老婆婆先下戰書,又不突然輕出,山中
卻又金鼓喧闐,舉動大合兵法,你們須要仔細,不可輕敵。」小行者道:「我也
是這等想,師父說得最有理。」便對豬一戒、沙彌二人道:「那婆婆出來,你二
人須與我先去衝他一陣,待我在旁邊看他有什麼本事,就好策應。」二人齊應道:
「不打緊,等我們去。」正說不了,只見旌旗招展,金鼓齊鳴,山中先涌出一陣
男兵排成陣勢,然後涌出一陣女兵俱是仙家裝束。女兵陣中,簇擁著一位老婆婆,
手提著一柄白玉火鉗直臨陣前,看見唐半偈師徒四人對面而來,就高聲叫道:「來
的四位師父,不知哪一位是會使金箍鐵棒的孫老師,請上前答話。」
沙彌聽見,忙提降魔禪杖上前喝罵道:「哪來的老乞婆?偌大年紀,毛都白
了還不知事!怎揀人布施?只問孫老爺的鐵棒,難過我沙老爺的禪杖打你不死
麼?」老婆婆笑道:「金剛般的好漢也不在我心上,何況你一個沙泥和尚,哪裡
問得到你?我不問你便是你天大的造化,便該悄悄躲去偷生,怎反來爭?我不
問,想是你倚著有這條禪杖,自以為稀奇,不知這樣兵器只好將去?面,怎敢與
我玉鉗作對?」沙彌道:「我也不知什麼玉鉗,我也不知怎麼作對,只一頓禪杖
打死了你這老怪物,便是我上西天一段功勞。」一面說一面舞起禪杖,照老婆婆
夾頭夾腦打來。那婆婆果是忙家不會,會家不忙,見沙彌杖來,他不就還鉗,先
將身輕輕一閃躲過。沙彌見一杖不著,又復一杖打來,婆婆又一閃躲過。躲過了
三杖,婆婆見禪杖來帶滯夯,然後將玉火鉗往空中一舉,就似一條白龍直奔沙彌。
沙彌初看只是一條,將到面前忽變成兩片,似一張大口照著頭上直直吞來﹔沙彌
看見,慌了手腳,只得掣回禪杖來抵擋。不期剛剛直抵入他鉗中,被他合攏鉗只
一夾,幾乎夾做兩段,沙彌急要掣回,哪裡掣得動分毫。婆婆笑道:「若是別樣
兵器,不夾化做鐵汁也要夾扁做鐵鏟,你這條杖兒也要算做有些來歷的,夾在鉗
中尚不扁不化,若要還你,你又要倚著他去生事,不如留下與丫鬟們廚房中撥火
用吧!」遂將鉗一提,那條禪杖早已在沙彌手中搖擺,沙彌不捨,死命攥住。不
道那婆婆力大,再一提那條禪杖,早已提去,反將沙彌帶了一跌,爬起來赤手空
拳慌慌張張跑回來道:「利害,利害!」
豬一戒看見,笑道:「什麼利害!還是你忒不濟!怎麼自家的兵器都被人鉗
了去?待我與你去討來。」遂跑到山前,叫道:「老婆婆好硬鉗口,看你不出,
倒會夾人,想你是個螃蟹變的。但他們的家伙又光、又圓、又滑,所以被你夾去。」
遂擎出釘耙亂舞,叫道:「婆婆,你看我這釘耙,牙排九齒,你也能夾去麼?」
不老婆婆笑道:「莫說釘耙只九齒,你這和尚就遍體排牙,也夾你個不活。你這
些無名的野和尚,不中用的兵器,打人又不痛,抓人又不癢,只管苦苦來纏些什
麼?趁早躲開!叫你那姓孫的出來會我一會,看他是真是假。」豬一戒笑道:「這
老婆婆好沒廉恥!老也老了,還要想人,那姓孫的你便想他,他卻不想你,不如
權將我姓豬的應應急吧。」不老婆婆聽了大怒道:「好不知死活的野和尚!我倒
饒你性命,你倒轉油嘴滑舌來戲笑我老娘。且拿你去敲掉了牙,割去耳朵,做個
光滑滑的人彘,看你應得急應不得急!」就舉起玉鉗劈面夾來。豬一戒已親眼見
禪杖打入鉗中被他夾去,便將那釘耙只在鉗外架隔,架隔開便乘空鋤來。且架且
鋤,狠戰有八、九回合,當不得婆婆的玉鉗飛上飛下就是游龍一般,哪裡招架得
住。直殺得滿身臭汗,欲要敗下來又不好意思,滿心指望小行者來策應,不住的
回頭張望。不料小行者全然不睬,急得他沒法,又勉強支持了三、五合,一發心
慌。忽見他玉鉗照頭來夾釘耙,急急掣開釘耙,將頭一擺。不期這一擺,一只耳
朵竟擺在他玉鉗內,被他一鉗夾住,夾得痛不可當,慌忙丟去釘耙,雙手抱住玉
鉗亂哼道:「夾殺,夾殺!」不老婆婆微笑道:「你這大膽的和尚!你自情願出
來應急的,怎又這等怕痛叫喊?」卻將玉鉗輕輕提回。豬一戒雙手抱住玉鉗,竟
連人都提到面前問道:「你這和尚端的是什麼人?還是自己強出來與我作對的?
卻是誰叫你出來搪塞我的?你們這個姓孫的和尚還是個虛名?還是實有些本事
的?為何躲著不敢出來?須快快實說,我便饒你性命,若有一字虛言哄我,我只
消將鉗緊一緊,先將你這只耳朵夾下來,炒一炒賞與軍士下酒,然後再夾住你的
頭,夾得扁扁的,叫你做不成和尚,卻莫要怪我。」豬一戒被夾慌了,滿口哀求
道:「婆婆請息怒,我實是僱來挑擔的沒用的和尚,怎敢與婆婆相抗?實是被那
姓孫的賊猴頭耍了,他雖有些本事,只好欺負平常妖怪。昨日見婆婆下了戰書,
曉得婆婆是久修得道的仙人,手段高強,不敢輕易出來對敵,故捉弄我二人出來
擋頭陣,他卻躲在後面看風色。我二人若是贏了,他就出來爭功,今見我二人輸
了,只怕要逃走也不可知。婆婆若果要見他,可快快放了我,趁他未走,等我去
扯了他出來。」不老婆婆道:「聞他有一條金箍鐵棒,能大能小,十分利害,可
是有的?」豬一戒道:「有是有的,卻也只好與我們的釘耙、禪杖差不多,也算
不得十分利害。」不老婆婆道:「你這些話可是真麼?莫非說謊來哄我!」豬一
戒道:「我老豬是個天生成的老實人,從來不曉得說謊,況又承婆婆高情,這等
耳提面命,就是平昔有些玄虛,如今也要改過了,怎敢哄騙婆婆以犯逆天之罪?」
不老婆婆笑道:「你既不是哄騙我,就放你去。也罷,且說你怎生扯得他來?」
豬一戒道:「我只說,婆婆是個有情有義的好人,要見你一見,只不過是聞你的
名兒,並無惡意。你若躲了不出去,豈不喪了一生的名節?還要帶累師父過不得
山去。那猴子是個好勝的人,自然要出來相見,等他出來時,聽憑婆婆把玉鉗將
他的頭夾住,就夾出他的腦漿來,我們也不管閑帳。」婆婆道:「若果是真話,
可對天賭個大咒,我就放你。」豬一戒聽見肯放他,慌忙跪倒在地,指著天賭咒
道:「我豬一戒若有半句虛言,嘴上就生個碗大的疔瘡。」婆婆聽了,大笑道:
「既賭了咒,且放你去。要拿你也不難。」便將鉗一鬆,呆子的耳朵早脫了出來。
呆子得脫了身,也不顧耳朵疼痛,忙在地下拾起釘耙,說一聲:「婆婆我去
也!就叫他來也!」不等婆婆發放,就一陣風飛跑了回來,看見小行者站在唐長
老馬前,就象一些不知的。口內亂嚷道:「好猴頭,原來是個不懷好心的憊懶人!
你哄了我二人先去擋頭陣,原說過就在後策應,怎看見我被他夾了去也不來救
護?若不是我會說話哄騙了出來,此時已是死了。你這樣賊心肝,狗肚腸,還要
與你在師父名下做弟兄哩!倒不如各人自奔前程,還有個出頭的日子!」小行者
笑道:「呆兄弟不要急,不是我不來救護,豈不聞兵法上說得好:朝氣盛,暮氣
衰。這婆子初出來,坐名尋我,一團銳氣正盛,我若便挺身出去,縱不怕他,畢
竟難於取勝,故叫你二人出去先試他一試。他如今連贏了你二人兩陣,定然心驕
志滿,看人不在眼裡,又等了我這半日,一閉盛氣自然衰了,他那玉火鉗的夾法,
我又看得明明白白。我如今走出去,一頓金箍鐵棒,不怕不打得他魂銷魄散,讓
我們走路。」豬一戒道:「你便論什麼兵法,怎知我被他夾得沒法?說便是這等
說,你也不要看得太容易了。那婆婆的夾法真也怕人,他張開了兩片沒頭沒臉的
夾來,倘一失手被他夾住,任你好漢也拔不出來。」小行者笑道:「這呆子不說
自家沒用,轉誇張別人的本事,你看他夾得住我麼?你二人好生保護師父,待我
去來。」
空著雙手,搖搖擺擺走出山前,厲聲高叫道:「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天生
聖人孫小聖在此,來的婆子既聞我大名,要識我金面,何不快快上前來參拜?」
那不老婆婆聽了,果走出陣前,將小行者上下細細估計了半晌,方說道:「我常
聽得人說,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人人久傳你孫大聖的名頭,我只道你
是他嫡派子孫,又傳了金箍鐵棒的道法,定然是個三頭六臂的好漢,卻怎生是這
般尖嘴縮腮猴子般的模樣?莫非是假名托姓的麼?但別人手中可假,我不老婆婆
手中卻是假不得的,快快老實說來,免得動手時出醜。」小行者笑道:「你這婆
子既有本事偷了這把玉山鉗,又知訪天下豪杰比試,也象個有心之人,怎只生得
兩只耳朵卻不曾生得眼睛。」不老婆婆道:「我雙眸炯炯,仰能觀天,俯能察地,
中能知人,你豈不看見,怎說不曾生眼?」小行者道:「眼雖是生的,卻不識人,
只好揀選那些搽眉畫眼假風流的滯貨做女婿,怎認得真正英雄豪杰?所以說個未
生。」不老婆婆大笑道:「這等說起來,古今的真正英雄豪杰都是尖嘴縮腮的了?」
小行者道:「古今的英雄豪杰雖不盡是尖嘴縮腮,卻也定有三分奇怪面貌,出人
頭地一步,決不是尋常肥痴可比。」不老婆婆道:「怎見肥痴不如奇怪?」小行
者道:「你這婆子一味皮相,曉得些什麼?須知肥痴者肉,奇怪者筋骨,你想,
幹天下的大事還是肉好?還是筋骨好?」
不老婆婆道:「這也罷了。且問你,聞你家傳一條金箍鐵棒是件寶貝,還是
有是無?」小行者道:「鐵棒是有一條,止不過將他護護身子,遇巧打幾個害道
的惡魔,陷人的妖怪,怎算得寶貝?惟不貪不淫不墮入邪障,方是我僧家的至寶。
我看你這婆子雖然白髮垂垂,卻顏如少艾,一定是盜竊了天地間幾分陰精,故裝
嬌做媚,指望剝我真陽。哪知道我這點真陽乃天地之根,萬古剝之不盡,豈容你
這老婆子妄想!倒不如安心自保,雖不能純全坤體,留些餘地還可長保生機﹔若
一味進而不退,只怕你上面山地剝人不盡,下面的地雷又來消你了。」不老婆婆
聽了滿心大喜道:「好猴兒!果名不虛傳,是個見家。既說明白,我決不害你性
命。但聞名久矣,今既相逢,豈有空過之理?快取出你的金箍鐵棒來,與我的玉
火鉗一比高下,耍耍便放你去。」小行者道:「你要與我耍棒不難,只要你拚得
三死,我便與你耍一耍。」不老婆婆笑道:「耍我死好不難哩!你且說是哪三死?」
小行者道:「待我說與你聽。」正是:
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功夫。
不知小行者說出哪三死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冷雪方能洗欲火 情絲繫不住心猿
詩曰:
天生萬物物生情,慧慧痴痴各自成,
一念妄來誰惜死?兩家過處只聞名,
迷中老蚌還貪合,定後靈猿擾不驚﹔
鐵棒玉鉗參得破,西天東土任橫行。
話說孫小行者,被不老婆婆攔住在大剝山前,定要與他使棒耍子。小行者道:
「要耍棒你須拚得三死。」不老婆婆問他是哪三死?小行者道:「第一是我這條
金箍鐵棒乃大禹王定海神珍鐵,重十萬八千斤,打將下來比泰山還重,我看你那
玉火鉗,雖說是女媧氏遺下的神物,在當時止不過為爐灶中燒火之用,脆薄薄兩
片,怎架得起我的鐵棒?多分要一棒打死你,擠得拚不得?」不老婆婆笑道:「我
這玉火鉗雖然脆薄,只怕你那鐵棒到我鉗中,縱不夾斷也要夾扁,若要打死我,
想來還早。這個拚得!」小行者道:「第二件,我這鐵棒是天生神物,能大能小,
可久可速,又名如意金箍棒。你那玉火鉗若是果有些本事與我對得幾合,盡得我
的力量,我便直搗龍潭,深探虎穴,叫你痛入骨髓,癢透心窩,定要樂死你。拚
得拼不得?」不老婆婆笑道:「這一發不消說了,自然拼得!但恐你沒有這樣手
段。你且說第三件來。」小行者道:「第三件,我師徒奉旨西行,是個過路之人,
一刻也停留不得,你今縱聞我鐵棒之名,卻兩下水火無交,莫若悄悄任我過去,
只當未曾識面,猶可保全性命。倘你不聽好言,必欲苦纏嘗著我鐵棒滋味,那時
放又放不下,留又留不住,只怕要想死哩!你拚得拚不得?」不老婆婆聽了大笑
道:「總是胡言亂語,有甚拚不得?快快取出鐵棒來試試我的仙鉗。」小行者道:
「與你說明,你不自揣,苦苦要尋死路,卻與我無干。我只得要破戒了。」就在
耳中取出繡花針來,迎風一晃,變做一條金箍鐵棒,約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
拿在手中指定不老婆婆道:「這不是如意金箍棒!請細細看了,也還用得過麼?」
不老婆婆睜眼一看,只見那棒:
既堅且硬瘦還長,知是陰陽久煉鋼,
直立不撓渾玉柱,橫擔有力宛金梁,
搗通虎穴鋒偏利,探入龍窩勢莫當﹔
任有千魔兼百怪,聞聲見影也應降。
不老婆婆看見鐵棒挺然特出,滿心歡喜道:「看將來果然好一條鐵棒,但恐
中看不中吃,且等我試他一試。」忙展開玉火鉗望鐵棒夾來。
小行者因豬一戒、沙彌賭鬥時,玉鉗出沒,他在旁已看得分明,今見夾來,
遂將鐵棒虛虛一迎,等那婆婆認真夾時,他卻早已一閃掣回,使婆婆夾一個空。
婆婆見夾不著,只得收回鉗去,小行者卻乘他收回,遂劈頭打來,不老婆婆急用
鉗往上架時,小行者棒又不在頭上,復向腰間直搗。不老婆婆方閃開柳腰,那棒
又著地一掃,若不是婆婆跳得快時,幾乎將一雙金蓮打折。小行者見上、中、下
三處都被他躲過,又用棒就兩肋裡夾攻。那老婆婆果是慣家,東一搖搖開,西一
擺擺脫,並不容鐵棒近身。小行者看見婆婆手腳活溜,也自歡喜道:「虧你,虧
你!率性奉承你幾棒吧。」舉起鐵棒攥緊了凝一凝,先點心窩,次鑽骨髓,直撥
得那老婆婆意亂心迷,提著條玉火鉗如狂蜂覓蕊,浪蝶尋花,直隨著鐵棒上下高
低亂滾。小行者初時用棒還恐怕落入玉鉗套中被他夾住,但遠遠侵掠,使到後來,
情生興發,偏弄精神,越逞本事,將一條鐵棒就如蜻蜓點水,燕子穿帘一般,專
在他玉鉗口邊忽起忽落,乍來乍去,引得玉鉗不敢不吞,不能不吐。老婆婆戰了
二十餘合,只覺鐵棒與玉鉗針鋒相對,眼也瞬不得一瞬,手也停不得一停,精心
照應只僅可支持,哪裡敢一毫怠惰。又殺了幾合,直殺得老婆婆香汗如雨,喘息
有聲。小行者看見光景,知道婆婆又樂又苦。樂是樂鐵棒耍得暢意,苦是苦鐵棒
利害恐傷性命。心內想道:「這婆婆神情已蕩,不趁此時與他一個辣手,更待何
時?」復將鐵棒使圓,直搗入他玉鉗口內一陣亂攪,只攪得他玉鉗開時散漫,合
處輕鬆,酸一陣,軟一陣,麻一陣,木一陣,不復知是性命相搏,然後照婆婆當
頂門劈下來,大叫道:「老婆子!這一棒拚得拚不得?」老婆婆正戰得昏昏沉沉,
忽見鐵棒出其不意打來,嚇得魂不附體,急用鉗死命招架,已被鐵棒在玉鉗背上
打了一下,直打得火星亂迸,連虎口都震得生疼,欲要再支持幾合,當不得鐵棒
就似雨點般打來,哪裡承當得起?只得拖著玉鉗敗下陣來。回頭說道:「果然好
條鐵棒,正是我的對手。今日天晚,身子倦怠,暫且停止,明日再與你賭鬥吧。」
小行者隨後趕來道:「老婆婆哪裡走?既是這等沒用,就該躲在山中藏拙,怎大
言不慚又苦苦訪問我孫老爺做什麼?」不老婆婆只做不聽見,忙忙奔入陣中,吩
咐眾兵將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然後自回山中去歇息。歇息了一會,精神稍復,
暗想道:「這條鐵棒體既堅強,這猴子又使得進退有法,真足遂我平生之樂,但
他求經念念,拜佛心專,怎肯為我留連這一夜?」翻來覆去睡不著,忽又想道:
「我聞他西行是奉師而行,我如今只將他師父唐半偈拿來,藏在大剝洞中,他失
了師父,自去不成。他若尋師,自然要與我賭鬥,且與他鉗棒盤桓兩日,看光景
再作區處。但他師父有三個徒弟緊緊保護,卻怎生拿得他來?」又想道:「這賊
猴子與我戰了這一日,雖被他佔了上風,然他也費了許多氣力,自然倦怠,也要
歇息。莫若乘他黑夜不提防,暗暗一鉗將他師父夾來,叫他失卻本身無所依附,
那時不怕他不安心向我重尋門戶。」算計定了,便也不通知眾將,竟悄悄取了玉
鉗,使一個私奔之法遁出山來。
卻說小行者殺敗了不老婆婆,欲要趨勢就趕過山去,因見天色晚了,只得回
來見師父。豬一戒與沙彌迎著道:「哥哥,今日方顯你的手段,果是高強。婆婆
的玉鉗夾我們時何等利害,怎被你鐵棒一頓搗,一頓攪,開了都合不攏來,這是
何故?」小行者道:「用兵之道,利鈍而已矣!起先你二人與他戰時,你們的釘
耙、禪杖去得滯夯,他的玉鉗便自然開合得以如意,要夾你的禪杖就是禪杖,要
夾你的耳朵就是耳朵,你鈍他利故耳。後來我與他戰時,我一條鐵棒就似飛龍一
般,往來莫測,出入無端,先在上下左右撩撥一番,先使他救應不暇,手慌腳亂,
然後再到他玉鉗上搗一陣,攪一陣,他已精神恍惚,氣力不加,哪裡還有真本事
夾我?乘他夾我不得,我復到他上下左右忽擊忽刺,他自然招架不來,敗下陣去,
我利他鈍故也。」唐半偈道:「他雖敗去,我們要過山天又晚了,卻在何處過這
一夜?」小行者道:「要尋人家借宿此時不及了,幸喜天色睛明,只好就在這山
岩邊松樹下權過一夜,明早便好過山。」唐半偈道:「天高地厚,露宿我自不難,
只恐你們戰鬥辛苦,不得安眠。」小行者道:「我們一發不打緊。」遂走到一株
大松樹下,叫沙彌取出蒲團與長老打坐,他三人就在草坡上席地而眠。三人果然
戰鬥辛苦,放倒頭就睡著了。正是:
此外何嘗遜此中,形全方可顯神通,
慢言心去身疑幻,一覺華胥心也空。
卻說不老婆婆,悄悄奔出山前四下打探,果然見他師父唐半偈在山岩邊松樹
下打坐,小行者三人卻橫一個、豎一個在草坡上鼾鼾睡覺。滿心歡喜道:「果不
出我之所料,須早早下手,莫待這賊猴子醒了,便要費力。」提著玉火鉗轉到唐
半偈身背後,攔腰輕輕一夾,也不待他開口吆喝,竟弄一陣狂風走回山洞中,叫
眾女妖點起燈火,自坐在上面將鉗一鬆,把唐半偈放下,又叫眾女妖用繩索綁了,
跪在當面。問道:「性命中自有樂地,你怎不知受用,卻為他人求經求解,奔波
道路,吃這樣苦楚?我窺你的意思,不過要博個度人度世之名,你須想,從古到
今也不知經過了多少佛菩薩,究竟度得人在哪裡?度得世在哪裡?何況你一個才
人道的和尚!倒不如掃除了這些好善的虛名,打掉這些成佛的妄想,實尋本來的
樂處,在這大剝山中造個庵兒居住,叫你孫徒弟日夕與我使棒作樂,豈不美哉!」
唐半偈聽了,連連嘆息道:「蒙老菩薩以性命之樂見誨,深感慈悲。但性非一境,
樂亦多端也,難執一而論。譬如糞裡蛆蟲,未嘗不融融得意,倘欲強人入而享之,
人必掩鼻吐之不顧。貧僧想,人世凡情,戀之者,自誇美滿,若落在佛菩薩眼中,
未必不作如是觀耳。貧僧之求經求解,雖不敢妄希度人度世,而性中一點本來,
只覺不效此區區不能自安,實非為博虛名。望老菩薩諒之,放貧僧西行,功德無
量。」
不老婆婆笑道:「我自好意勸你,你反將蛆蟲比我,我也不計較你。但你既
樂於西行受魔難之苦,我不魔難魔難你,只道我不敬重三寶。」因吩咐幾個女妖
道:「可將這和尚押到大剝洞中去收藏好了。」唐半偈忙說道:「老菩薩拿我貧
僧來,不知是個什麼意思?若說是好意,敬重我佛法,不該押我到洞中去藏了﹔
若說是歹意,要害我性命,性命卻不在此,在此者不過一血肉之體,值些什麼?」
不老婆婆又笑道:「我也沒甚好意,也沒甚歹意,但要與你孫徒弟耍棒作樂,恐
他要去,留你做個當頭。」唐半偈還打算要分辯,眾女妖早已推的推,扯的扯,
將他押到大剝洞中去藏了。正是:
道在身與心,須臾不可離,
慢言不繫身,今日為心繫。
唐半偈被眾女妖押到大剝洞中藏了不顧。
卻說小行者雖因戰鬥辛苦也就睡了,卻是在山中露宿,終有些不放心,一覺
醒來,就爬起到松樹下看看,只見一個蒲團在地下,卻不見了師父。初時,還疑
是出恭,等了一會不見回來,便到左近找尋,並無蹤影。心中焦躁道:「只略略
大意了些,決然被這老鉗婆做了手腳去了。」忙走到草坡邊叫他二人道:「師父
不見了!還虧你們睡得著!」二人在夢中驚醒:「這師父好端端打坐,怎生得不
見,莫要騙我。」一骨碌爬起來看時,果然不見師父,只見蒲團。二人方著慌道:
「這空山中再無別人,一定還是這老婆子用玉火鉗夾去了。」小行者道:「這個
何消說得,這婆子沒廉恥,被我一頓棒弄得他死不死,活不活,欲要留我,知道
留我不住,故乘空將師父攝去,挾持我與他耍棒。」沙彌道:「他若果有此心,
必將師父藏起,卻怎生區處?」豬一戒道:「我卻有一個算計。」小行者道:「你
有甚算計?」豬一戒道:「這老婆子所倚的是這把玉火鉗夾人,師兄又會變化,
何不變化進去,偷了他的出來,使他沒得夾人,自然放我們去了。」小行者連連
搖頭道:「別樣好偷,我看這玉火鉗已被老婆子煉成一氣,生死不離,如何偷得
他的來?若要狠狠心,一頓棒將他打死,奈他又稟了天地間一種生人生物的害
氣,又是絕滅不得的。依我算計,莫若只騙了師父過山便了,別的閑事不要管他。」
豬一戒道:「騙得過山可知好哩!只是師父又不見面,他又死命要留你耍棒,怎
生騙他?」小行者道:「騙他雖不打緊,卻要在你身上。」豬一戒聽了著忙道:
「那婆子好不利害,我被他一火鉗夾了去,幾乎傷了性命,幸虧我口兒甜哄了出
來,已是虎口餘生,怎教又去騙他?」小行者道:「正為你曾被他夾去,口兒甜
哄得他動,故要你去。」豬一戒道:「哄騙人只好僥幸遭把兒,怎麼看做泛常只
管去?倘被他看破了不是兒戲的。」小行者道:「前番你原許他扯我出去,我已
出去了,你並不曾說謊。有什麼被他看破?」豬一戒道:「我只是不去。」小行
者道:「你不去,伸孤拐來打十棒看樣。」豬一戒聽見說打便慌了,說道:「莫
打,莫打!你既栽派我去,我也沒奈何,只得拚性命去走遭。但那婆子好不老到,
既將師父藏過,怎肯輕易放出來!叫我如何騙他?」小行者道:「不打緊,你只
說,我們已商量停當,情願留下孫師兄與你耍棒,只要你放出師父來,還了沙彌
的禪杖。等我二人保護師父西去求解,使兩下乾淨。他必然歡喜聽從,若果肯放
師父過山,我脫身便不難了。」豬一戒聽了點頭道:「這說也通,但恐那老婆子
賊滑不肯信,做我不著去說說看。」便抖抖衣裳竟進山來。早有把守山寨的兵將
攔住道:「你這長嘴和尚是昨日陣前被夾饒命去的!今日大清晨又來做什麼?想
是你昨日不曾死得,今日又來納命!」豬一戒道:「昨日與他對敵是他的仇人,
故被他夾了一下﹔今日與他講好是他的恩人,他還要謝我哩!怎說納命?還不快
引我進去相見。」眾兵將見他說話大樣,只得叫人押到山中來見不老婆婆。
此時,不老婆婆正結束了,打點要出山尋小行者耍棒,忽聽見豬一戒來見,
心下想道: 「這定是來找尋師父了。」喝一聲:「帶進來。」豬一戒走到山
洞中,看見不老婆婆坐在上面,遂朝上喝個大喏道:「天生老實豬一戒參見婆婆,
謝昨日不殺之罪,請今日不說謊之功。」不老婆婆道:「昨日那孫小行者果是你
扯出來的麼?」豬一戒道:「那猴子好不賊滑,若不是我再三扯他,他怎肯出來?」
不老婆婆道:「你師兄若果是你扯出來的,便真要算你老實了。但不知你師兄昨
日與我耍了這一日棒,還是苦惱?還是快活?」豬一戒道:「那猴子初時倚著自
家鐵棒英雄,指望要打倒婆婆,奉師西行。後被婆婆動了玉火,一頓鉗夾得那猴
子死不死,活不活,正在難解難分之際,不知婆婆何故反走了回來,讓那猴子說
寡嘴,轉道婆婆夾他不住。」不老婆婆道:「你那師兄棒法果然名不虛傳,有些
勁道﹔我倒甚是愛他,但不知他見我玉火鉗可有幾分留連之意?」豬一戒道:「那
猴子最奸滑,我看他心裡十分貪戀,口中礙著師父卻說不出。」不老婆婆道:「你
怎見得如此?」豬一戒道:「他往日與人廝殺,就是七日八夜也不見他倦怠,昨
日與婆婆戰不得半晌,早已骨軟筋麻,神疲力償,就沉沉在山前睡了一夜,連師
父不見了他還不知道。」不老婆婆道:「你師父不見了,你們可曾思量是誰偷去?」
豬一戒道:「這不消思量,自然是婆婆偷來。」不老婆婆大笑道:「好胡說的和
尚,你師父在哪裡,我在哪裡,他不見了怎生冤我?」豬一戒道:「婆婆不消賴
了,實說了,我們倒有個好商量。」不老婆婆道:「有甚好商量?你且說來。」
豬一戒道:「這猴子滿心要與婆婆耍棒,卻礙著師父不見了,要同我們二人在此
找尋,一日找尋不出師父,他一日耍棒不暢。婆婆何不說明了,放我與沙彌保護
師父去求解,師父被擒得放,自然歡喜而去,便沒這猴子也罷了。這猴子貪著與
婆婆耍棒,自然也假脫手。放了我們去後,任你們一早一晚安心耍棒,豈不快活!」
不老婆婆道:「依你說果然兩便,但是那猴子疾溜得緊,倘或你們去後他有甚不
象意,三不知走了,卻叫我哪裡去尋他?」豬一戒道:「婆婆不須多慮,那猴子
被婆婆的玉火鉗夾得他快心樂意,莫說逃走,就是趕他也未必肯去。婆婆若是疑
心,只消講過,叫他將鐵棒付與婆婆收管,他沒有鐵棒,精著個光身體卻往哪裡
去?」不老婆婆道:「收鐵棒固好,但鐵棒是時時要與他耍的,如何收得?」豬
一戒道:「鐵棒既收不得,終不成拿一條鐵索將他鎖起來。」不老婆婆道:「鐵
索也不消,我有一根柔絲兒,只須拿去繫在他的頸上,便任他有上天入地的手段
也逃不去。」豬一戒道:「既是這等,一發妙了。是根什麼絲兒可取出來與我看
一看。」不老婆婆遂在口中吐出一根絲來,將絲頭兒遞與豬一戒道:「這不是!
你可細看。」豬一戒用手去接時,哪裡見有甚絲?捏又捏不著,看又看不見,只
須睜開眼睛再三細看,方影影見一秒秒青絲兒,比頭髮還細。心中暗笑道:「這
婆子老呆了,便真用鐵索也鎖那猴子不住,這點點絲兒一口氣吹也吹斷了,怎繫
得他住!」便問道:「婆婆這絲細軟得有趣,定是件寶貝,是哪裡出的?」不老
婆婆道:「你這村和尚哪裡曉得!待我說與你聽。我這絲呵:
看不見,摸不著,粗如繩,緊如索。可短復可長,能厚又能薄。今古有情人,
誰不遭其縛?雖非蠶口出,纏綿蠶不若。雖非藕心生,比藕牽連惡。千里未為遠,
萬里不為闊,一縈方寸中,要死不要活。洵為多欲媒,實是有情藥,鐵漢與木人,
諒也難擺脫。請今細繫你師兄,只怕光頭也要落。」
豬一戒聽了笑嘻嘻說道:「這絲兒既這樣利害,我就拿去拴在那猴子頸上,
但師父與禪杖也須放出,大家好到山前交割。」不老婆婆道:「這不打緊。」豬
一戒講定了,就拿著絲頭忙忙走出山洞,回到山前。小行者迎著問道:「事情如
何了?」豬一戒道:「事情倒俱說妥了,只是有一根細絲兒要把你拴在此處與他
耍棒,不知你心下如何?」小行者道:「什麼絲兒拴得我住?」豬一戒道:「這
絲兒據他說起來甚是利害,只怕你沒手段脫不去。」小行者道:「絲在哪裡?可
拿與我看看。」豬一戒因將絲頭兒遞與小行者。小行者接在手中,細細觀看道:
「我只道是織女的機絲、潘郎的鬢絲與五月五日的長命絲,誰知俱不是,卻是這
老婆子痴心妄想結成的情絲。這絲兒雖然利害,卻只好縛束那些心慌意亂的少
年,如何縛得我住?你只管應承他,哄了師父,遠遠的先去,我自有脫身之計趕
來。」豬一戒聽了歡喜,便將絲頭兒理齊了,拴在小行者頸上叫沙彌牽著,又自
挑了行李,牽了白馬,同到山前,叫眾兵將報與不老婆婆,叫他放出師父與禪杖
來兌換。
婆婆聞報,帶了一班女子來到山前,驗明這一根情絲果然拴在小行者頸上,
滿心歡喜,叫人到大剝洞中取出唐長老來,又叫人拿了禪杖,同到山前。豬一戒
看見,忙跑上前就要請回。不老婆婆攔住道:「且慢!待我將你師兄扯扯,看看
他可受約束?」遂將絲頭兒一收。小行者看見婆婆收絲,假意兒將身東一搖西一
擺,與他扯曳,卻不來掙斷。扯曳半晌,卻被這婆婆扯到面前。大喜道:「孫師
已為情絲縛束,幸安心耍棒,慎毋再生他想。」小行者假不答應。豬一戒道:「師
兄既為情絲縛定,已是婆婆的人了。又問他怎的?快打發我們去。」不老婆婆道:
「既是這等說,你二人領了師父去吧。」豬一戒遂扶唐半偈上馬,沙彌忙收了禪
杖,挑起行李竟走。唐半偈不知就裡,見小行者被一根絲兒縛束,還打算要細問,
豬一戒忙將龍馬加上一鞭道:「師父,各自奔前程吧!不消問了。」又回頭對小
行者道:「我們去了,你可安心在此受用。我們求解回時,再來看你。」小行者
也不答應。豬一戒又走到不老婆婆面前,悄悄吩咐道:「這猴子手腳活溜,須把
絲頭兒拿牢,莫要放鬆被他走了,卻埋怨我不老實。」不老婆婆笑道:「既縛了
我的情絲,任他活溜也脫不去,只管放心。」豬一戒道:「既是婆婆拿得穩,請
了。」大踏步趕上唐長老,相逐著過山去了。正是:
身去心猶繫,如何得道成?
不知心所繫,都是路旁情。
不老婆婆見豬一戒、沙彌已奉著唐長老往西去了,小行者又被情絲繫住,料
不能脫,滿心歡喜,將這情絲緊緊收攏,對小行者笑說道:「仙兄,你師父既已
棄你去了,便當安心在此與我耍棒,不必更作求經假態。」小行者笑道:「哪個
師父棄我去?哪個與你耍棒?你這老婆子不要做夢。」不老婆婆道:「唐長老已
領了豬一戒、沙彌去了,不是棄你卻是棄誰?你被情絲拴在此處,不與我耍棒卻
與誰耍?你想被那姓豬的長嘴和尚騙了。」小行者笑道:「我倒不被他騙,只怕
你這老婆子倒被他騙了。」不老婆婆道:「他怎生騙我?」小行者道:「他說,
這山方圓廣闊,知你將師父藏在何處?欲待打死你又怕傷生,欲待拿住你又怕費
工夫氣力,又見你貪我要棒,故隨機應變,假說留我與你耍棒,哄騙了師父與禪
杖出來,安然西去,料你這個老婆子怎生留得我住!豈不是你被他騙了。」不老
婆婆道:「既是騙我,你怎麼不去,偏偏拴繫在此做甚?」小行者道:「要去何
難!但不忍辜負你一番仰慕之心,故假意留此奉承你一棒,以當作別。」不老婆
婆笑道:「乖猴子不要油嘴!你若有本事擺脫得我的情絲,也不知幾時去了,還
肯在此留連?快快的捐起這些客話,與我同心合意的耍棒,也見得玉火鉗、金箍
棒,天生神物,原自有對。」小行者笑道:「痴婆子不要痴了!你那情絲只好繫
縛凡人,我一個太上無情之人,怎一例相看?」便取出金箍棒照頭打來道:「你
看這條棒,也不知打斷了多少邪淫,可是甚有情之物?」不老婆婆看見,急用玉
火鉗招架時,那一條情絲早已扯得寸寸俱斷矣!心下著忙道:「原來情絲真個繫
他不住,果被豬和尚騙了怎麼了?」一時沒法,只得死命將玉火鉗來夾。爭奈心
裡愈慌,手腳愈亂。小行者卻看得分明,偏將鐵棒或上或下,或前或後,只在他
滿身亂滾。不老婆婆此時情昏意亂,招架不來,滿口只叫:「孫老爺,棒下容情!」
小行者大笑道:「你如今纔認得孫老爺!我孫老爺若不棒下容情,你這條老狗命
不知幾時斷送了。」遂停住鐵棒道:「論你這等無恥敗壞山規,本該一頓棒搗死。
但念你修煉辛勤,趁早改邪歸正,不可再沒廉恥。我一種天地真陽豈肯為敗陰所
剝?餘你性命,我去也!」遂把鐵棒撥開玉火鉗,倒拖著棒,大踏步竟過山去。
不老婆婆見那鐵棒利害,幾乎傷了性命,巴不得他丟手去了﹔及見他去了,鐵棒
倒拖,淫心未改,復趕上前,乘小行者不防備。一火鉗緊緊將金箍棒夾住,死命
不放。小行者回轉頭來大笑道:「好痴婆子!這樣貪淫,真可謂除死方休。但我
說過,不傷你性命,豈可失信!」便將鐵棒往後一提,那婆子死命不放,連婆子
都提近了幾步,然後盡力擺了兩擺,往前一送。那玉火鉗夾不牢,連老婆子跌了
一跤,直跌去有二、三丈遠。小行者也不管他死活,竟笑嘻嘻過山去趕師父了。
正是:
玉火衰殘鉗不住,金箍解脫棒無情。
不知此去又有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
詩曰:
千重雲水萬重山,南北東西道路寬,
浪跡浮蹤何處覓?心頭痛癢自相關。
又曰:
形骸授去偏無影,精爽通來若有形,
慢道昭昭還寂寂,須知赫赫在冥冥。
話說不老婆婆,被小行者推跌了一跤,急急爬將起來看時,小行者已提著鐵
棒過山去了,欲要去趕,又因被小行者鐵棒攪得情昏意蕩,玉火的鉗口散漫,料
趕上也夾他不住﹔欲待任他去了,心下卻又割捨不得。乃長嘆一聲道:「我不老
婆婆既得了此玉火鉗,這孫小行者受仙傳了此金箍鐵棒,自然是天生一對,就該
廝伴著朝夕聚首取樂纔是,奈何彼此異心,各不相顧?他既攜了金箍鐵棒遠上靈
山,皈依佛法,卻叫我這玉火鉗何處生活?若再別尋枝葉,料無敵手,也終不免
熬煎。罷罷罷!自古有情不如無情,多欲不如無欲,惺惺抱恨,不如漠漠無知﹔
若使孤生不樂,要此長顏何用?不老何為?莫若將此靈明仍還了天地,倒得個乾
淨。」大叫一聲,提起玉火鉗照著山石上摔得粉碎道:「玉火,玉火!我不老婆
婆為你累了一生,今日銷除了也。罷罷罷!天地間萬無剝而不復之理,拼我不老
婆婆填還了理數吧。」遂照著大剝山崖上一頭觸去,豁喇喇一聲響亮,好象共工
一般,連天柱都觸倒了。小行者提著鐵棒正往前趕,忽聽得後面響聲震天,急回
頭睜開火眼金睛一看,只見老婆婆撞倒在石崖之下,不知何故。復轉身回來,近
前細看。但見:
萬片冰魂飛白雪,一頭熱血濺桃花。
小行者看得分明,方知是不老婆婆摔碎玉火鉗,自觸死在山崖之下,心下好
生不忍。正打算叫眾兵將與他收尸埋葬,不料眾兵將看見婆婆觸死,小行者又來,
大家無主,一霎時跑個精光。小行者沒法,又打算進山去叫人,纔要進去,只見
山中老老小小跑出無數女子來,走到不老婆婆身邊,也不管婆婆死活,大家只將
摔碎的玉火鉗每人拾了兩片,各各四散逃生去了。小行者看見,嘆息道:「婆婆
雖死,這玉火鉗被眾女子盜去,只怕又要遺害無窮了。」看見山中無人,只得念
咒喚山神、土地將婆婆尸首埋了,然後縱雲來趕師父。正是:
道中還有道,情外不無情。
小行者來趕師父。這唐半偈正勒馬回頭觀望,忽見小行者趕到,滿心歡喜問
道:「徒弟呀,你來了麼!虧你怎生得脫他的情絲?」小行者笑道:「他的情絲
如何縛得我住?」豬一戒道:「就是情絲縛你不住,玉火鉗也要將你夾住,怎肯
輕易放你!莫非你弄法兒不乾不淨不明不白逃走了來?惹他趕將來,又要帶累師
父哩!」小行者笑道:「是哪樣沒用的夯貨,被他將耳朵夾住,沒奈何跪著賭咒,
方能夠與他講得乾乾淨淨明明白白,不須逃走?我雖是逃走來的,卻不消跪著人
賭咒。」豬一戒羞得捂著嘴,不敢開口。唐半偈道:「履真呀,你不要理他,且
說你怎生脫來?」小行者細說了一遍。唐半偈聽了,嘆息道:「人身難得,何貪
欲熏心迷而不悟遂至於此?真可憐他!」小行者道:「此乃自作自受,不必憐也。
但摔碎的玉火鉗又被眾女子竊往四方,恐傳流後世又要造無邊孽障,真可憐也!」
師徒們又嘆息了一回,方放馬往西而行。正是:
世情偏不悟,佛眼甚分明,
不到身成佛,焉知世溺情。
唐半偈師徒們又平平安安行了千里程途。忽一日,行到一層高嶺之上,往前
一望,只見前面遠遠的有無數人家,也有城池,也有樓閣,也有樹木,也有寶塔,
十分繁盛。盲半偈道:「望那裡面人家眾多,莫非與靈山相近?」小行者道:「靈
山佛地,祥雲縹緲,瑞靄霏微,不似這等陰陰晦晦,多分還不是。」沙彌道:「就
不是靈山,你看樓臺遍地,塔影凌空,必定也是個有名的所在。」豬一戒道:「一
路來都是山林僻路,並無大戶人家,這幾日腹中半飢半飽,委實難支。前面如此
熱鬧,就不是靈山,也定有大叢林,且去吃他一頓飽齋再處。」師徒們一面說一
面走下嶺來。又行了七、八里路,並不見有人家,唐長老疑惑道:「分明看見偌
大城池﹔怎麼不見?」沙彌道:「方纔在嶺上高,故此看見。如今下了嶺來是在
低處,故看不見。再走幾里自然到了。」師徒們又行了七、八里也只不見,唐長
老心下愈覺狐疑。小行者道:「師父不必狐疑,待我跳到空中看一看來回你。」
唐半偈道:「你去看一看最妙,有人家,沒人家,我們好放心前行。」小行者得
了師命,就將身一縱,跳到半空,睜開火眼金睛往前一望,只見茫茫一片都是曠
野,哪裡有甚城池人家?心下詫訝道:「這地方又是個作怪的了。」正低著頭思
量,忽當面地上吐出一股白氣來,一霎時就布有百里遠近,白氣中忽然又現出一
座城池,無數人家,市井街道,宛然一個大都會。小行者看見大驚道:「這光景
不祥,定是甚妖怪弄的玄虛?他三人莫要落了他的圈套纔好。」急忙忙落在原處
看時,唐長者與豬一戒、沙彌並那龍馬、行李,俱不見蹤影,連連跌腳道:「我
就怕落他的圈套,今果被他騙去!卻如何區處?」欲要也撞將進去,奈他是個虛
氣幻成的,怎生著腳?欲待不進去,又無處打聽消息,只得又跳到空中,繞著那
城池、樓閣查看蹤跡,卻又人煙湊集,與世間無異。
正忍不住打算落下去看看時,不期那城池、樓閣又漸漸消磨,仍是一片白地。
要尋個人問,卻又遠近並無人家,只得念一聲「唵」字真言,叫道:「山神、土
地何在?」叫了幾聲,並不見有神出來。心下焦躁,取出金箍鐵棒來攥在手中,
大喝道:「什麼大膽的毛神?怎敢不聽我的使喚!」喝聲未絕,只見西南角上,
一個白鬚短老兒拄著條拐杖,拐著腳飛一般跑將來,朝著小行者跪下道:「小神
不知小聖到來,迎接來遲,萬望恕罪。」小行者大怒道:「好毛神!你倚著那個
妖怪的勢兒,不服我使令?」土地道:「但是天上的仙佛就可役使天下的土神。
小神多大的職位?怎敢不服小聖使令!」小行者道:「既服我使令,為何連呼兩
次方來?」土地道:「這地方廣闊,一望無涯,又沒有人家田舍,小神直住在西
南上,離此甚遠,故此來遲。」小行者道:「你既路遠趕來,也還可恕。怎麼山
神並不見影?」土地道:「這地方周圍數十里一片平洋,並無尺寸之山,從來沒
有山神,故無人迎接。」小行者道:「自從乾坤定位,便高者為山,深者為川,
哪有個沒山之理?」土地道:「小聖有所不知,這地方原不是天地自然生成的,
都是人心造出來的一重孽海,是非冤孽,終日播弄波濤,世人一墮其中,便沉淪
不出﹔後來我佛過此,憐念眾生墮落,大發慈悲,遂將恆河沙填平了,故俱是一
片平洋,沒有高山。」小行者道:「自古有人斯人土,有土斯有財,既孽海填成
平地,自當有人民居住,田地耕種,為何竟作一片荒郊曠野?」土地道:「當年
地土初平時,人民田地原也十分茂盛,只因我佛填恆河沙中誤帶了許多雉種在
內,不意年深月久,那雉種受了孽海的餘戾,竟化成一片蜃氣﹔那蜃氣月久日深
遂成了精靈,竟將這些人民、田舍都吞吸在肚中吃了,故此止存了一片平地。」
小行者道:「那蜃氣怎樣吞吸人?」土地道:「那蜃氣有時結作城池、市鎮、人
物、草木,與世間無二,人不知道,走了進去,便一口氣吸入肚中去充飢了。」
小行者聽了大驚道:「據你這等說起來,我唐師父與豬、沙二弟,行李、白
馬,定是被他吞吃了。」本地道:「唐聖僧既有小聖護持,為何容他吞吃?」小
行者道:「我因初來,不知地方深淺,跳在空中去觀看,見他吐氣甚凶,急急下
來報知,他師徒三人已不知去向,豈不是被他吞吃?必然死了。」土地道:「若
是這等,想來吞吃是有所不免,只怕還未必死。」小行者道:「既吞吃了,怎麼
不死?」土地道:「這蜃妖喉嚨大,肚腹寬,吃在肚裡的東西常整個月還是活的,
小聖須急急去救,也還不妨。」小行者道:「他起初現出城池、市井,雖是虛氣,
也還就他虛氣揣度,哪裡是口,哪裡是腹,也好設法去救取﹔如今一片平洋,連
虛氣也沒了,叫我從哪裡下手起?畢竟還是你土地在此為一方之神,知道他的來
蹤去跡,快快說來,免我動手。」土地道:「小聖差矣!土地,土地,只管地上
的事情﹔他若有巢穴在我土地之上,將唐聖僧窩藏,我做土地的不報,便應受責
罰。如今連這蜃妖也是有影無形的精怪,何況他彎彎曲曲的肚腸,知他放你師父
在何處?怎生責罰起小神來!」小行者道:「既與你無干,饒你去吧。」那土地
得放,就一閃不見了。小行者拿著條鐵棒,在那一片白地上東邊尋到西邊,南頭
找到北頭,雖遠遠看去象有一團黑氣,及趕到面前那一團黑氣又遠遠在別處去
了,並無一毫蹤影。自家孤孤凄凄,一時苦上心來,止不住痛哭起來,道:
「一自從師西土來,如影隨形未分開,
何期半路遭奇禍,不料中途受妄災,
實實虛虛何處覓?生生死死費疑猜,
痛思聚散須臾事,怎不教人淚滿腮。」
小行者尋師痛哭,不題。
且說唐半偈,正在路中打發小行者跳到空中去觀望,忽前面現出一座城池,
市井街道,宛然一個沖繁郡縣。豬一戒看見大笑道:「師父,我們眼花了!這等
一個熱鬧去處,又叫師兄去看些什麼?他看了來又要誇是十大功勞。莫若我們先
進去,尋個大叢林歇下,叫他收拾起齋來,等他來同吃,也顯得我們大家有用,
不單單靠他一人。」唐長老道:「我看這城中十分熱鬧,倘我們進去坐在叢林裡
面,他來時錯了路尋不著,豈不費力!不如還是等他同去的好。」豬一戒道:「今
日過午不久,若是吃齋快些,還走得三、五十里路,倘痴痴的等他,那猴子有要
沒緊的,知他幾時纔來?只好在這地方宿了。」唐半偈西行心急,聽見說吃了齋
還有三、五十里路走,便就統口道:「吃了齋再趕行些程途固好,只怕你師兄回
來尋我們錯了路。」豬一戒道:「老師父忒過慮!我們進城只在大街上尋個叢林
進去,卻叫沙彌牽著馬站在寺門口等地,那猴子好不賊滑,怎生會錯!」唐半偈
道:「既是這等說,我們就先進去吧。」便把馬一拎,師徒三人相趕著竟入城來。
進得城門,先是一座長橋,過了長橋纔看見城圈。師徒們到了城圈邊往裡一望,
只見裡邊黑洞洞也不知有多少深遠。唐半偈心下著忙道:「徒弟呀,這城門怎這
等黑暗,與別處不同,莫不有甚利害?不如還等師兄來同進去吧。」豬一戒道:
「各處風俗不同,我們來了幾萬里路,怎能夠都是一般?這城池高大,故城圈深
遠,有甚利害?就等了師兄來,這是西行個的路,也少不得要進去。師父若怕黑
暗,等我牽著馬慢慢走,叫沙彌挑行李緊緊貼著師父的身子同走,怕些什麼?這
瓮城就深遠也不過半箭一箭,難道裡面大街都是這等昏暗不成?」唐半偈的馬已
到城圈邊,無可奈何,只得聽豬一戒牽了進去。不期纔走進去得三、五步,忽颼
颼的一股腥氣,就是三十三天上的罡風一般,往內一吸,將他師徒三人並龍馬竟
吸了進去。一霎時身不由己,竟吸去有數十里之遙,撞著了一間房屋方纔擋住。
幸得師徒三人牽連在一處,還未曾失散,雖一路來跌跌倒倒,卻喜撞著的牆壁還
都柔軟,並未損傷。此時,師徒們都嚇呆了,定了半晌神,唐半偈方纔醒轉來,
問道:
「徒弟呀,我們還是死了還是活著?」豬一戒嚇得身子只是發抖,哪裡答應
得出?沙彌勉強應道:「我們進了這座城來,活是莫想活了!但此時尚有氣說話,
還象是未曾死的。」唐半偈道:「既未曾死,你可細細訪問這是什麼所在?」沙
彌道:「大家跌得昏天黑地,叫我哪裡去訪問?」唐半偈道:「豬一戒為何不做
聲?」沙彌道:「他要趕進城來吃齋,想是齋吃多了,說不出話來。」豬一戒睡
在地下,聽見沙彌說他,沒奈何,咕咕唧唧的說道:「兄弟,莫要取笑我了,我
也是好意思要趕路,誰知造化低,忽被孽風吹到此處,睜著眼看不見天,莫非此
處又是一個羅剎鬼國?」沙彌道:「若是鬼國也還該齊整些,怎這所在摸了去齷
齷齪齪,不成個世界,莫非走到地獄裡來了?」
大家猜疑了許久,沙彌忽然看見豬一戒閉著眼揉腿哩!忙踢他一腳道:「二
哥,快開眼!你看有些亮影了。」豬一戒聽得,急睜開眼看,果然看見師父盤腳
坐著,白馬立在旁邊,滿心歡喜道:「造化,造化!想是哪個善人積陰騭,開個
天窗了?」唐半偈想了想道:「不是開天窗,還是你我元神充足,坐久了發的慧
光,古人謂虛室生白,即此意也。既有亮光,可細細看這是什麼所在?」豬一戒
聽見,連忙爬將起來,東張西望,方看見擋住他的那間房屋卻不是房屋,乃是一
座小廟兒。心下暗喜道:「既有廟宇,就不是僧家也是道家,且進去告訴他一番
失路的苦楚,問他化些飯大家吃了,也可遮飾前言,免得沙彌笑我。」忙走到廟
前一看,只見廟門上橫著一個匾額,一時亮光模糊看不明白,心下想道:「多分
是個土地廟兒,若不是土地廟定是個火神廟兒。」又走近一步,定睛細看,方看
見廟匾上寫的是」五臟之神」四個大字,再揉一揉眼睛看得分明,方著慌道:「我
聽見說人肚裡方有五臟廟兒,難道我師徒三人這等命苦,竟吃到人肚裡來了?」
忍不住大哭起來道:「師父,不好了!我們已被人當魚肉吃在肚裡了。」唐半偈
道:「你怎麼知道?」豬一戒道:「這靠著的不是個五臟廟兒!若不是吃在人肚
裡,如何有五臟廟兒?」唐半偈想了想道:「你說得不差,我們果被妖精吃了。」
沙彌道:「二師兄的話也還是揣摩,怎師父就信了真?」唐半偈道:「不是我輕
易信真,細細將情理揣度,其實一毫也不差。」沙彌道:「怎見得?」唐半偈道:
「我們在嶺上就望見城池,及走了一、二十里反看不見,又叫孫履真去探望,忽
又現出城池,或有或無,自然是妖精變化迷人的了!後來我們進城,先過了一條
長橋,豈非妖精之舌?後到城圈邊,黑洞洞一望無際,豈非妖精之喉?繞入城圈,
就被一口氣直吸到這裡,這裡又有五臟廟兒,豈不是明明在妖精肚裡?再有何
疑!」豬一戒聽見,一發大哭起來道:「罷了,罷了!我們師徒三人前生前世不
知作了什麼孽障?今世裡受此冤報!」唐半偈道:「死生夢幻,哭之何益?」豬
一戒哭道:「我們今日還嘴巴巴是三個講經說法的和尚,再過幾日就要變做妖精
的臭糞了!叫我如何不哭?」沙彌道:「二哥,不要這等膿包!我三人雖被妖精
吃在肚裡卻又不死,尚有大師兄在外面,他若曉得了自然前來救護。」豬一戒道:
「救是來救,只是這遭有好些難救哩!」沙彌道:「這遭為何難救?」豬一戒道:
「往常間師父被陷,或是藏在山中,或是捆在水裡,皆有個窩巢可以訪問,如今
被妖精吃在肚裡,叫那猴子哪裡去打聽?若是打聽得知我們被妖精吃了,只道我
們死了,一發不想救護了,怎不繁難?」沙彌聽了也著驚道:「是呀!這卻怎處?
除非央人寄個信兒與他纔好。」豬一戒道:「你說話一發好笑,一個妖精肚裡有
誰人來往寄信?」唐半偈沉吟道:「要寄信倒也不難,只是要叫履真受些痛苦,
我心不忍。」沙彌道:「師父呀!我們如今在九死一生之時,若有人寄信,便叫
大師兄受些痛苦也顧他不得。」豬一戒道:「師父原來也會說謊,他在那裡,我
們在這裡,誰人寄信?」唐半偈道:「我倒不是說謊,當初他尋到我處來皈依的
時節,他住在傲來國花果山,隔著兩大部洲,毫無因緣,多感唐玄奘佛師傳授了
我一篇定心真言,叫我三時默念。但念時,你大師兄便頭痛欲裂,所以尋聲來歸,
做了我的徒弟。」豬一戒笑道:「師父既有這樣靈咒兒,怎不時常念念弄這猴子
頭痛耍子?」唐半偈道:「他一路吃辛受苦,百依百順,怎忍再念?今在死生斷
絕之時,也是沒奈何,只得硬著心腸念一兩遍,使他知我性命尚存,好設法來救
護。」沙彌道:「師父既具此神通的妙理,須快快念咒,不可遲了。」唐半偈不
得已,只得盤膝而坐,默默念將起來。
正是:
鱉中菩薩能趺坐,蛤裡觀音善誦經﹔
莫道傳聞部是謊,須彌芥子具精靈。
唐半偈在妖精肚裡,默默念定心真言不題。
卻說小行者在一片白地上找尋不著蹤跡,滿心只道師父被妖精吃在肚裡死
了。正淒淒惶惶沒處做道理,忽微微頭疼起來,大驚道:「我的頭從來無故再不
曉得疼痛,怎這會子忽然痛將起來!莫非師父還未曾死,念咒咒我?」正在躊躇,
頭痛忽又住了,心下無限狐疑。過了半晌,忽又疼痛起來,方大喜道:「這頭忽
痛忽止,止而又痛,定是師父未死,通信與我,叫我救他。但你陷在妖精肚裡,
比不得尋常有個巢穴可尋,況此時連妖精的形影也無,卻叫我哪裡去用力?」正
在尋思無計,忽白地上又現出一座城池來,與前一樣。小行者看見,知道城門是
妖精的口齒,不敢進去﹔忙跳到空中,取出金箍鐵棒,叫聲:「變!」變得有數
丈長,把腰一躬也變做金剛一般,遂低了雲頭,照著城池、樓閣一路打來。只聽
得東邊響亮一聲,倒了城牆,西邊豁喇一陣,塌了寺壁,寶塔九層,一霎時傾頹
了七、八,居民萬室,頃刻間掃蕩了千家。
原來這城池果是一個蜃妖吐氣結成的。這蜃妖結此城池吞吸人物是他的常
事,原未嘗有意要吃唐長老。不期唐長老晦氣,恰恰送入他口中吞在肚子裡,連
蜃妖也不知道。今忽被小行者鐵棒一頓亂打,直打得落花流水。幸喜城池、樓閣
大半是虛氣結戌。妖精本身卻不曾損傷,只打落了幾個牙齒,急得他暴躁如雷,
和身一擺,將一腔墨黑的毒氣都吐了出來。一霎時,烏雲滿布,腥臭難聞,沖得
那小行者立身不住,忙收了法身跳到空中,再往下看,見明明一片白地忽成了一
重黑海。心下想道:「這妖精若現了真形,便三頭六臂也可以力拿他,如今象烏
龜一般,不知將頭縮在何處,但以此惡氣加人,就象方纔打他這一頓棒,他似有
如無,料不至傷殘性命。況師父已吃在他肚中,倘救遲了,有些不測,卻如何區
處?我想蜃妖原係海中之物,龍王為水族之長,自然有個制他之法,莫若去尋龍
王來要他驅除,不怕他不為我出力。」算計定了,遂一筋斗雲竟到西海而來。到
了海中,巡海夜叉看見,認得是孫小聖,忙去報與龍王知道。龍王慌忙出來,迎
接進去,分賓主坐下。龍王先問道:「近聞小聖奉唐聖僧已近西天,功行將滿,
不知有何事故又蒙垂顧?」小行者道:「西天功行卻也差不多了,不期行到一處,
遇著一個蜃妖作怪,口吐毒氣,幻作城池、市鎮,將師父師弟三人並龍馬、行李
哄入去,都吞在肚裡,我要與他廝殺,他有影無形,沒處用力。我聞蜃乃海中之
物,原屬賢王管轄,為何縱容他到平地上去陷人?故特來請問。」龍王聽了就分
辯道:「小聖莫非訪差了?蜃雖雉鳥所化,不是魚龍之屬,卻畢竟以水為生,非
大海不有,如何平地上得有蜃妖為害之理?」小行者道:「賢王辯得亦自有理,
但據那方土地說起來,此地原是一重孽海,因我佛慈悲以恆河沙填平,沙中誤帶
雉種,故釀成此物,雖非賢王放縱,然畢竟是賢王管下族屬。今也不與你講那些
閑話,只要賢王用些神通,捉住了他,救出師父,便大家全了情面。」龍王道:
「原來有這些委曲,小龍如何得知?要拿他也不難,小龍只消將金肺珠把他的毒
氣斂盡,小聖自會捉他了。」小行者道:「如此妙甚!便求賢王速行,恐怕遲了
誤事。」龍王不敢遲留,忙進宮去取了金肺珠帶在身邊,遂同小行者走出水晶宮,
上了海岸,駕雲前往。
不多時到了孽海舊地,只見蜃妖吐的黑氣霧沉沉密匝匝還未曾消歇。龍王看
了,大怒道:「就是海中蜃魚幻化樓閣、樹木,不過吞吸些鳥雀充飢,怎這孽障
竟吐些無邊毒氣,將此千里居民都吞吸盡了,真罪不容於死矣!」遂取出金肺珠
托在掌中,低下雲頭,在黑氣上面團團轉了一遭,真是理有相生相克,物有能制
能從。不一時,那些黑氣就如雪消冰解的一般,頃刻間散個乾淨,忽露出一條不
象龍,不象魚,又不象黿,又不象鼉的一件怪物來,在地下游行。龍王看見,忙
對小行者道:「小聖,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小行者遂取出金箍鐵棒迎風一晃,
有碗口來粗細,忙趕上前照著怪物劈頭便打道:「好妖精!你的城池哪裡去了?
你的樓閣哪裡去了?你的市鎮人家哪裡去了?你還能吐氣吸人麼?」那蜃妖雖是
精靈,卻尚不能言語,見小行者鐵棒打來,料當不起,只得沒命的往闊處奔去。
小行者哪裡肯放,大踏步隨後趕來,七八趕上,那蜃妖急了,忙回過頭來張開城
門般的一張大口,要吞小行者。小行者恐遭毒口,急急退回數步,正打算要跳在
空中用棒下搗,忽見那怪物陡然躍起,山搖地動的叫了一聲,便跌倒在地,動彈
不得。小行者看見,猶恐有詐,反不敢上前。誰知卻是豬一戒與沙彌在肚裡被那
妖怪奔來奔去,顛簸得跌跌倒倒,又聽見外面吆喝之聲,諒是小行者與他賭鬥。
沙彌忽然醒悟道:「我們好呆!師兄既往外面廝殺,我們何不內外夾攻?」豬一
戒被沙彌點醒,啐了一口道:「我真真呆了!」就提起釘耙,先將他的五臟廟兒
一釘耙鋤倒,沙彌便豎起禪杖乘勢往上將脊梁骨一搗,不期用力太猛,不但將脊
梁骨搗斷,連皮都搗通了。那蜃妖忍痛不過,故跌倒在地死了。豬一戒見脊梁上
搗通,透進亮來,滿心歡喜,忙叫道:「師父,造化了!妖精脊梁上開了個不二
法門了。」沙彌笑道:「師父,不要聽他!妖精脊梁怎稱得法門?只好算做個方
便門罷了。」唐半偈此時跌得顛顛倒倒,正閉著眼在昏聵之際,忽聽得兩個徒弟
歡喜說話,睜開眼見旁邊一個窟窿透進亮光,看見天日,也自歡喜,便道:「徒
弟呀!既有門就該出去了。」豬一戒忙到透亮處鑽出頭來一張,叫聲:「慚愧!」
但見小行者手拿著金箍鐵棒,正在那裡審看妖精,豬一戒大叫道:「大哥,不消
疑惑著了,妖精已被我們搗斷脊梁筋,斷送了他的五心三臟了。」小行者猛然看
見,滿心歡喜,忙問道:「師父怎麼了?」豬一戒道:「師父好好的。只是洞門
小,被妖精皮裹了頭,卻出來不得。」小行者道:「這不打緊!」遂將金箍鐵棒
迎風一晃,變做一口風快的屠刀,照著妖精脊背豁喇一聲劃做兩半,沙彌用禪杖
撐開。一霎時,他師徒四人依舊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豬一戒忙攙了唐長老,沙彌
挑了行李,歡歡喜喜的走了出來。唐半偈問起緣由,方知虧西海龍王收了他的毒
氣,纔能成功,遂向空拜謝。龍王辭別了小行者,自回海去。師徒四眾正打點行
程,忽西南上蜂擁的趕了百十餘人,圍繞著他師徒四眾拜謝說,虧他們除了地方
大害。小行者道:「妖精方纔打死,你們偌遠,怎生得知?」眾百姓道:「是土
地公公顯靈,先報我們得知的。」定要請了回去過夜。唐長老卻不過眾人好意,
只得看著眾百姓去安歇了一宿,次日方脫身早行。正是:
最輕者死生,最重者功行。
死生惟一身,功行在萬姓。
不知唐長老此去又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
語云:
善自善,惡自惡,善惡分途難假托。怎奈人心雕鑿深,故令世界多舛錯。持
齋便認是菩提,誦經便道是活佛,誰知盡是貪嗔痴,種出眾生毛與角。須知我佛
清淨心,色色空空都不著﹔一念天堂已上登,但思地獄便墮落。縱有靈明大辯才,
轉念如圜費揣度。我願真修自證盟,莫向他人覓衣缽。
話說唐半偈師徒四人,脫離了蜃腹之苦,辭了眾百姓,歡歡喜喜又復西行。
又行了月餘程途,忽遠遠望見一座高山攔路。唐半偈問道:「徒弟呀,你看前面